《论语》的读书笔记300字(精选15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的读书笔记3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语》的读书笔记 1
《论语》子路篇第18,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注:偷盗)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於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说老实话,如果我的亲人做了错事或者犯了法,我也是会为其隐瞒包庇的,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也是会这么做的,人之常情嘛,不过我还能意识到我这么做是错误的',而且违法,如果没被抓住就算了,抓住了就认栽。
可孔子就能够厚颜无耻颠倒黑白地说“直在其中矣”,你要干坏事你就干嘛,你还硬要强词夺理把你干坏事说成是“正义的”,自此之后,就开创了中国人一种很恶劣的传统:即,到底什么是正义,真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将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解释成是“正义”“真理”。
《论语》的读书笔记 2
在我们班的图书角里,我利用课余时间,读了一本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书——《论语》。这本书是春秋战国之际,记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语言简练而形象生动,里面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等各方面。
《论语》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家文化的经典著作。其中有这样的句子,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越来越迷惘,只思考不学习就很危险了。”
告诉我们读书人如果只接受书本的知识,而不知道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是雷声大,雨点小。我想把它作为座右铭,时时提醒自己。古典文化是一个民族留给后世的精神之火,而少年儿童就是接过这火把的最好人选。这束火把,一定会陪着我们更好的走过属于自己的人生。我建议,同学们都来学习《论语》,多读古典书籍,一定会受益无穷,这灿烂的火光会照亮一生。
《论语》的读书笔记 3
读了《论语》这篇着作,我受用不尽,不仅知道了做人的道理,还亲密接触,让我对孔子了解的更深更多。
《论语》书是对孔子日常生活的举止与语言方式,还有记载中国史代伟人对孔子的评价与生活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反应了孔子与别处俩人行走中,必定有一位是其师傅,还反应了孔子好问好学的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他还非常谦虚,自己成了老师,还是求学,对问题都不耻下问;不像我们,遇到奖励就万分骄傲,遇到困难就不理不睬。
在我练字期间,我在书法班的名誉上是大名鼎鼎的;于是,我非常骄傲,在学校的作业本上写得乱七八糟,还差点被批入“差字黑名单”;自从读了这本着作,我在数学方面的字体大有进步,连老师都对我刮目相看;有一次,还在课堂上公开赞扬我的'作业本呢!原来论语是多么重要啊!
因此,我们要向孔子学习,不能骄傲自大,要做一个谦虚有学问的人,并向孔子取长补短,让自己更完美!
《论语》的读书笔记 4
《论语》这本书是春秋时期大儒学家、文学家孔子的作品。这本书讲诉了孔子与别人的对话。
其中有许多句子非常耐人寻味,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迷惑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我觉得孔子这么说非常的政党。我学习打羽毛球也是一样,光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没有收获,但是光思考动作而又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还有一些句子我也非常喜欢,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意思是: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一个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学习他好的品德,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孔子这样谦虚的.精神,真令我敬佩。我长大以后,也一要做一个像孔子一样谦虚、令人喜爱的人。
《论语》这部传诵久远的书,是多么的有道理!
《论语》的读书笔记 5
今天,我读了《论语》的第二章,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因为这句话,我便思索了起来:
君子两字在过去是指身份地位高贵的人,小人在过去则是指身份地位低贱的人。而孔子却将这君子与小人重新定义了,现在很多时候君子都是指品行高尚的人,小人则是指品行低下的人。所以我们只要正大光明,就是君子,小人则相对阴暗一些,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大大方方去做人,而不应该鬼鬼祟祟去做人。
周而不比,是指合群而不偏私,比而不周指小人总是疏远大家,几个人混在一起,像个小圈子,就像我们班有些同学也是如此,组成小圈子是没什么错,可是如果整天在小圈子里阴暗地对别的同学说长道短,是非,这种行为就是小人了。这些便是我的.理解,很清楚,我是要做君子的,所以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随便讲别人的是非。
《论语》的读书笔记 6
《论语》,是一本对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道德,伦理,人性的形成都产生伦理极为深远的影响,可以说,它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共同的财富。在1988年1月巴黎贝尔奖获得者的'聚会上,瑞典的汉内斯,阿尔夫曾经讲过:”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不止我们中国人,就连世界也对孔夫子说的话有着高尚的评价,因为论语让我们变得勤奋,谦虚,热情……,也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理论。这本书让我们知道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让我们从小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果你们也认真读读《论语》,吸取其中的道理,就会让你们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真正有才学的人!
《论语》告诉大家的真理永远是最简单的,它只是把我们内心的良知激活了。书中,每一则的篇章不长,但是无言也是一种教育。
《论语》,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论语》的读书笔记 7
论语,感到收获颇多,让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悟智慧的光芒。
其一:学,然后知不足。
学,然后知不足,由此,我要进一步端正态度,持之以恒,在通读的基础上再加以精读,并学会结合实际进行研读,提升自己。
其二:思,然后明目标。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有了知识,没有思想,就是不切实际的罔。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不是最终目标。我们还必须学会思考人生,人应当成为怎样的人?
一部《论语》,清晰地表明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人,应当成为君子。“君子”,作为理想人格,孔子把它界定为“内圣外王”,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等等,强调了作为君子既要有学问学识,还要有气魄修养,学问加修养——所谓“内圣”才是君子。用今天的语言来表达,我把它理解为德才兼备。
又如:“天行渐,君子当自强不息”,“禹,吾无间然矣……”这里可以看到孔子极为推崇大禹,挑不出他任何缺点,禹把黄河长江水利治好,把土地开发出来。中华民族奠定了农业社会的基础,发展成就了后来几千年农业国的民族精神,是从禹开始的.。禹之所以在孔子的心目中是真君子,就在于他做到了“外王”,即君子要不断努力开拓,去建功立业,个人的存在要对社会有所贡献。
《论语》的读书笔记 8
孔子生前周游列国,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推行自己的学说,希望治国者实现王道社会的理想。孔子在世时就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最杰出、最博学的学者之一。
汇集孔子言论和理念集册的《论语》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子路啊,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这句话是用来提醒人们要以诚实的态度来对待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和骄傲,要养成踏实的学习作风,避免虚构夸大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这句话对我们也有同样的启发。在学校里,我们就要认真听老师上课,如果老师讲的没听懂,有些同学就不敢向老师提问,导致作业错误很多,学习不会有进步。但如果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人,往往比别人高出一筹,因为他们懂得随时填补自己学习上的漏洞。
在孔子的学生中,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年龄最大,性格突出。也曾顶撞过孔子,这个人就是子路。子路原来是性格豪爽的一介武夫,但他最终改变了自己的思想,臣服在孔子门下,可见孔子的个人魅力之大。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论语》成了中国社会的“圣经”,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到个人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言一行都在它的规范之中。如果你想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就多读读《论语》吧!
《论语》的读书笔记 9
仲尼停息在两千年前的风波里,他的思想却成了长明灯。一灯既明,便是希望。万人垒土,即成河山。——题记
记录过往的书第存留至今的有许多,而让人如品尝般的细细品尝的佳作却很少。我有幸在距春秋战国数千年的今天,打开了千年前的孔子及其弟子的教诲。穿越千年与孔圣人来了场跨世纪谈话。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立下高远的'志向,在这六艺讷以仁德之心去实现。初读只知字面意,再品已是字中人。孔子的道似是天道似是人道,不过后世的人们普遍认为那是人道,而天道因才疏学浅无法触及。而这其中所蕴念的人道则是教会我们为处人处世之道;以仁德之心待人,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立足于世间要以君子的品行为准则,要以宽容之心待世人。孔子的寥寥数语蕴含了不可丈量的大学问。
“礼之用,和为贵。”礼乐的运用最恰当的是和,这是孔子的想法。而《左传》有云:“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中国自古便被成为礼仪之邦,可见对于人们的重要性。而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件事孔子认为季氏所做大逆不道有违礼乐,我同意。不过在我看来礼乐在现代社会更像是这个社会的规则,而这个规则就相当于法,触犯了这条法律的红线便超越了规则,这时你便会失去自由失去一切。礼乐就像是新时代的法律,是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行使公民的权利,让这个社会更和谐。
《论语》的读书笔记 10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主要记载了孔子的言行以及其弟子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和解释,反映了孔子的言行和学说。
在《论语》中,孔子的.思想被高度概括和表述。他强调仁爱、忠诚、孝顺、礼节等道德准则,认为这些都是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他还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人的品德和素养,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论语》中的许多篇章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子张篇·子夏曰》:“学问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这句话告诉我,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不断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而且,当我们在做一项工作感到吃力的时候,就需要寻找学习的机会。同时,它也告诉我们要始终保持一颗谦虚的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与现代社会的许多教育体系相比,《论语》的教育方式有着鲜明的特色。它更注重学生的思想引导和实践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实践能力。而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往往更加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能力。但是,《论语》的教育方式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它过于强调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有时会导致学生过于拘谨和死板。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道德准则和思想观念,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时刻保持一颗谦虚的心,不断学习和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论语》的读书笔记 11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释义: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里哪个好学?”孔子说:“颜回。他有怒气不迁移别人身上,犯过错误不会再犯,可惜去世了。而现在没有好学的了。”
解读:“不迁怒,不贰过”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我们习惯于把脾气发在别人身上,比如,把工作的脾气发到家人身上,把爱人的脾气发到父母身上。把长辈的脾气发到子女身上,把上司的脾气发到下属身上等等。原因在于我们不愿意为他人考虑,只顾自己痛快。
“不贰过”也难,它并不简单是我们说的“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不摔倒两次,有可能是你避开了危险,比如,绕开了石头,但也有可能是石头已经不在了。所以,“不贰过”不是像“不摔倒两次”那样的从结果上讲不再发生错误(绕开石头),而是从原因上讲,根本上改正错误(搬走石头),使再犯没有可能。
”不迁怒,不贰过“已经触及了“仁”的范畴,因为它从根本上要求关爱别人,改进自我。难怪孔子说颜回以后,就没有看到这样的.人了。
但是孔子并不因为这样的事情难以做到,就不给解决方法,他开出的药方是:学习。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学”,不是学历和学识,而是前面所说的,自我能力的发掘和提升。这种能力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只看你愿不愿意而已。
《论语》的读书笔记 12
放假,我在写暑假作业之余,想把论语这本书重新再阅读一遍,因为《论语》是我国经典作品。“仁”,也是孔子提出基本道德观,读懂它,也就等于懂得做人基本准则和明白做人道德。我喜欢——为政篇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儒家思想核心著作,也是我最喜欢其中一句话。这句话是孔子所提倡一种学习方法。一味读书,只重于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拖累。
一味埋头苦思,只重于思考而不注重学习,不进行一定书本知识积累,不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疑惑。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真知。其实我有时也会偷懒,老师、家长布置作业,我总会把“做完”当做“完成”,从来不去多想,多练,以为这些就足够!学完这篇文章,我觉得自己做远远不够。当一道题做完同时,应该去想想为什么布置这道题,这种题型还可以怎么解读?还可以怎样变换等等。
这样我就可以从另一方面提高自己,学会钻研。不仅是学习,我在生活中也应该如此,父母适当管理,是对我爱护和基本保护,要理解支持。要以“仁义”之心去面对。亲爱同学们,推荐你们也去读这本伟著,它能让我们学到更多做人做事准则,会使自己更加优秀。
《论语》的读书笔记 13
《论语》是我国古代和现代青年的必读书籍,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最初出于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笔录。该书并没有一个故事性或者连贯性的内容,而是由孔子的512名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而成,主要内容是孔子的谈话以及孔子的言行,涉及政治思想、道德情操、文人气质、价值观念、学习方法以及教育原则等方面,是一部富有思想性和教育性的论学著作。
这本书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正文语言简洁明了,多为四字一句,有的含蓄,有的幽默,有的发人深省,有的富于情趣,可谓言辞犀利、娓娓道来。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录,是了解孔子及其思想的重要依据。
《论语》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中有不少言论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如“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唯上知与下愚不移”(《雍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卫灵公》),“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等等。“启发式教学”的提法就是源于孔子教学实践的。
《论语》中孔子的言论涉及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交友、个人修养等诸多方面,非常值得后人研读。
《论语》的读书笔记 14
论语是孔子写的一本名著,分别有二十篇,第一篇是学而第一、第二篇是为政第二、第三篇是八佾第三……
今天我读了第一篇学而第一,心里有很多感受。其中有一段使我觉得很有道理,这句话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孔子说:“学了后,时时去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者从远方来共学,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却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最让我深刻感受的句子,就是第这一句。
我觉得这句话正好指明了我的缺点,我也要感谢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如何改正。以前我总是学了的东西就扔在一边不管了,而如今知道了学完的.东西要时时去温习才行。而且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才让我几次考试没得满分。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正在为一次期中考试做准备,我一个人却在漫不经心的读课外书,我心想:上课时我那么认真,这一次考试我一定大获全胜,我越来越得意,慢慢就放松了对考试的警惕,一天一天的过去了,直到考试那天,我胸有成竹地走向考场,我拿着试卷,就在这一刻,我目瞪口呆,只见那一道道难题摆在面前,我心里一急,连题目都没看清楚,就毫不犹豫的写起来,我写一题错一题,心里好像有一群兔子在跳跃,到了最后我还有几道题没写,头上像炸开了锅。结果大家可想而知了。
我经过这次失败加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我一定会改正缺点的。
《论语》的读书笔记 15
我觉得,在道德方面,东方更重视实践而不是理论。老子说:“圣人行不言之教”。道德更多不是用来讲,也讲不出来。所以论语中“仁”字凡一百零九见(《论语通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徐志刚,序P3),但却通篇没有定论。孔子在教导弟子时候,总是言传身教,因材之异而施教。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弟子体会到什么是“仁”。或许后来孔子死,他弟子也老,再传弟子为能让后人能够受到如师在侧般指导,才从先师生活中截出一个个片断,整理出一部《论语》。(当然,这纯属我想象,没有什么依据)
正是因为《论语》来自生活,是生活鲜活再现,所以我们才应该用一种独特方法去读它。个人认为,与其风格比较像一部书是晋代《世说新语》。我们怎样读《世说新语》?我想大多数人如果不是出于学术目(例如需要写一篇论文或读书报道什么),一定不会去分析它中心,分析某段话是多么曲折地表达一个多么深刻学术理论——我们大都会把它当成一种生活纪录,以一种闲心来读它。我觉得,其实闲谈心境才是最适合读这样书。读到会意处,拊掌一笑,自然就理解他要表达什么。或许比条条框框地分析加分解来得好一些。当然,这是读书高境界。我做不到。
若要用一句话来归纳《论语》讲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学问是不同。做学问也许还能在纸上做,做人却只能到生活中去做。读教人做人书,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读而不是仅仅在纸上读,到故纸堆中去寻找疑问解答。
【《论语》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论语的读书笔记04-07
论语读书笔记「最新」02-08
于丹论语读书笔记07-19
《论语》的读书笔记范文05-15
《论语》读书笔记800字03-05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33篇)04-23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20篇)02-19
论语优秀读书笔记心得09-17
论语读书笔记(通用38篇)02-16
《论语》读书笔记(通用20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