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1
美丽的布鲁克林,院中的“天堂树”,树荫里的太平梯,这会使我想起《布鲁克林有棵树》。弗兰西凭借着自尊、自爱、自强,乐观成长的故事,令我难以忘怀。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小女孩弗兰西,弗兰西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在各样的环境中都要遭人轻视嘲笑。深爱着她的父亲早早去世。尽管如此,弗兰西并不自卑,而是怀着一颗有尊严的心灵,乐观向上努力成长,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小说中最打动我的是弗兰西有尊严。弗兰西一家面临着父亲约翰尼去世后,原本贫穷的他们再一次雪上加霸,但他们依然不收“善款”,只让两个孩子到周末时到店内打杂赚一些零花。当读到这一幕时,如果换作是我,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收下,看了母亲凯蒂的反应,使我不禁为之钦佩。
童年时期,孩子们想拥有零花钱,于是就四处捡些破烂卖钱,可捡破烂的孩子们有很多,每每一些人将卖出钱后,返回途中,都会嘲讽别人。孰不知,他们自己也被嘲笑过,像是忘记了以前被嘲的感受一样,将自己的伤心施加与别人寻乐。可见这些人忘记了自尊。一些同样生长在贫困社区的人,长大后摆脱了困境,像是以自己的家乡为耻,选择了“忘本”。而弗兰西并不是忘记家乡的人。当弗兰西到纽约工作时,却感到纽约的繁华比不过布鲁克林的宁静、神秘。“她喜欢自己家那片街区,不以它为耻”。当她过上了充裕、幸福的生活时,来到布鲁克林,回忆起童年游玩的街道,来到糖果店,还花了钱买下了一个布娃娃,让一个孩子可以抽到它。似乎已忘了小时尼雷次次抽次次空的窘境。尼雷想改掉布鲁克林的口音时,弗兰西却并无这个心思。认为口音可以证明她的出身杜区,并以此为荣。正因为弗兰西自尊,幸福生活就会向她敞开,尊严是她成功的重要一步。
读完《布鲁克林有棵树》,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尊严的重要性。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2
这是一本关于成长的书,讲述的是一个生活在贫穷地区的小女孩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在生活中,总有这么一些人:他们的身世或许很不幸,他们的父母或许不宠爱他们或者过早去世,他们总是受到别人的嘲笑……
弗兰西就是一个这样的女孩,她的童年如同打翻了的五味瓶:母亲偏爱弟弟,深爱他的父亲过早去世,家境贫寒,在学校受人轻视。她就如那棵长得郁郁葱葱的天堂树,顽强地在贫民区生长着。她是一个坚强的人。整本书就如同一首歌,一首古老而又婉转的民谣飘荡在夜空里,在心中的湖面上平添几分涟漪。它不是阳春白雪,只能在华丽的宫廷中歌唱;它或许是下里巴人,在贫民窟肮脏的街道上、破烂的衣衫旁,高亢地唱着生命的歌。
弗兰西是一个孩子,但是她饱尝了大人们为生计奔波的艰辛:卖垃圾、购物、打工……是这些让她成长起来的。她养成了坚韧的性格,同时这种性格使她受益终生。其中有一段令我记忆犹新:弗兰西和弟弟尼雷在上学前要去打天花疫苗,但是因为他们玩泥巴馅饼而忘了洗手,手臂上十分肮脏、沾满泥巴的弗兰西受到了医生和护士的鄙夷:“这些人这么肮脏的活着,实在不应该。”但弗兰西勇敢地反抗着:“我弟弟是下一个。他的胳膊和我一样脏,请不要吃惊。你不用跟他说。跟我说好了。”护士很吃惊:“我真不知道我们说的这些话她居然都懂。”为什么弗兰西应该不懂?难道穷人家的孩子就没有“知书达理”、“有文化”的权利吗?这个护士出身于布鲁克林,可是当她飞黄腾达以后,她选择了忘本——这也是人性的一大悲哀所在。我在思考着:“布鲁克林有棵树”,这里的“树”指的是什么呢?是那棵天堂树吗?不是的!这棵“树”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精神,一种滋长在穷困孩子心中的精神,一种在贫民区中也可以顶天立地的精神!这种精神不需要有多么优越的条件,只要你的心中有这样的一方土地,书就会茁壮成长,抵达天堂——这就是天堂树。
我们的心中,是否有这样的一棵树?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3
生活就在那里,不同的人品味出不同的味道,不同的心态拥有不同的对生活的理解、咀嚼和期待。乐观是多么美好的品质,就像撕裂阴云透过的一缕阳光,给人以向往美好的力量!
不可否认,比起大多数男人来说,女人更加坚强,女人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韧劲似一把钢刃可以劈开任何的困苦寻找到前进的方向!挺美好的一本书,弗兰西的少女幻想阶段估计每个女孩子都曾经历过,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4
每个人的成长是不同的,不同的成长给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对于我们来说成长是无比的重要,然而这本书就形象的讲述了一个生活在贫穷地区的小女孩是如何成长起来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总是受到别人的欺压,总是受到别人的侮辱,他们的身世是如此的不幸…...她的成长如同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她是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一个生活在布鲁克林穷人区的贫困女孩,一个经常挨饿、整天吃发霉面包的女孩,一个整天被别人嘲笑、捡拾破烂的的小女孩。她的的身世是如此的不幸,但她却是一个拥有梦想、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小女孩。她就是这部小说中独具特色的小主人公——弗兰西。
她的成长令人感到吃惊,她做过了大人们所做过的事情,如:捡破烂、购物、打工…...她的家境非常贫寒,父亲很早过世,而母亲非常偏爱弟弟,所以弗兰西很少感受到家人的爱,在家里就是这样,然而在学校里同学们更是瞧不起她,总是受到同学们的轻视。她的成长就如同那棵长得郁郁葱葱的天堂树,顽强地在贫民区生长着。
弗兰西非常的勇敢,她会勇敢地去面对一切,不怕困难,对于别人的轻视,则会让她变得更坚强。古人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弗兰西就如同这样,她把一切挫折变为动力,让她慢慢的成长,让她养成了坚韧的性格,同时这种性格使她受益终生。
我觉得整本书的内容就如同一首现代诗,既有悲伤的部分又有高兴的部分,又教给人一种哲理,但这首诗绝大部分都在讲悲伤,所以让人看了又有同情,又有悲恨,又有悲伤,想为弗兰西改变命运,让人越读越有味道。
这本书,似乎让我感觉到弗兰西的言行动作仿佛都在我眼前闪过,让我体会到了穷人家孩子的种种坚韧不屈的精神!有时候我还总是思考“布鲁克林有棵树”这里的这棵“树”指的是什么?是那棵种在弗兰西家的天堂树吗?我想不是的!这棵“树”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奋勇拼搏的精神,一种滋长在穷困孩子心中的精神,一种在贫民区中也可以顶天立地的精神!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我们的思品书上曾经提到过,书上说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所以我们应该发扬这种精神,使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因此我们更应该向这本书的小主人公弗兰西学习。
我觉得这种精神不需要有多么优越的条件,也不需要他人的教育,只要自己的心中有这样的一方土地,“树”就会茁壮成长,努力的实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使自己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奋勇拼搏…...
我想在我们的心中是否也应该有这样一棵“树”?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5
上海市实验学校中一年级李佳蓓暑假,利用空闲时间,我读了由贝蒂?史密斯撰写的《布鲁克
林有棵树》一书,这本书描写了一个小女孩在贫民区长大成才的
过程与经历。合上最后一页书,书中文字所带来的感动如酒后醇香般久久不肯散去,书中的故事还在脑海中浮现……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纽约布鲁克林,那是一片宁静的乐土。弗兰西?诺兰就生活在这里,她家的院子里有一棵树,枝上长着尖尖的叶子,有人把它叫做天堂树,她有一个弟弟,叫尼雷。妈妈偏爱弟弟,爸爸疼爱着她。她们一家生活得很艰苦,妈妈是清洁工,爸爸是打零工的侍者,一日三餐都需要精打细算,不过,再怎么辛苦,弗兰西的父母也坚持让孩子们去上学读书,经历过老学校老师势利的眼光,弗兰西很喜欢新学校认真、和蔼的老师,同时,在生活中还有爸爸优美的歌声、姨妈各种搞笑的故事、社区图书馆的书籍、和弟弟共同的游戏,这让弗兰西过得很开心、很满足。但这样拮据又幸福的生活过了没几年,最爱她的父亲在圣诞节前去世了,这对于弗兰西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当妈妈宣布这个消息时,她麻木地站在那里,什么感觉也没有,坚强的妈妈让弗兰西感到了力量。过了几个月后,弗兰西的妹妹出生了,弗兰西家的生活更窘迫了,弗兰西不得不辍学去打工以补贴家用。第一份工作是花枝工,在工作的时候也是受尽了别人的羞
辱,第二份工作就是阅读工,她负责阅读三个洲的报纸后做上标记,得益于弗兰西从小的热爱阅读,她很快就胜任了这个工作,而且有了不错的收入,这让弗兰西觉得很高兴,能让妈妈不再为一日三餐而发愁了。在工作的同时,弗兰西还报了大学的暑假课程,选修了法语入门、基础化学和复辟期间的戏剧,以圆她的大学梦想。从十岁的懵懵懂懂的小女孩,成长到亭亭玉立、独立自主、热爱生活的大姑娘,可不是转瞬之间的事,更不是仅靠弗兰西一人的努力便可成功的,读着读着,我似乎品味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也许就是小女孩可以如院中的天堂树一般成长的源动力,而布鲁克林这个贫民区,也具有它自己的品质:生生不息、坚韧不拔。家庭的温暖在弗兰西成长的过程中,她的父母一直都给予了她莫大的爱和帮助,当父亲得知她希望换到另一所学校时,不惜假冒地址,来完成女儿的愿望。父亲过世时,母亲没有在表面上显露出极度的悲伤,而是为了生活和孩子们表现出坚强的毅力,并给了弗兰西很大的安慰。茜茜姨妈,在弗兰西的毕业典礼上代已过世的父亲献出了给
女儿的鲜花和祝福,这让弗兰西悲喜交加,看着父亲的亲笔字,感觉着父亲浓浓的爱,不由得泪流满面。正是家庭给予弗兰西的关怀与呵护,使弗兰西能面对艰苦的物质生活,而健康幸福的成长,并能以充满爱心的心态去对待变化万千的世界。这是弗兰西最大的财富。
阅读的益处小时候,弗兰西就养成了在太平梯、天堂树下每天阅读一本从图书馆借来的图书的习惯。每天晚上临睡前,妈妈也会坚持为孩子们读一页《圣经》和《莎士比亚全集》,从不间断。从《圣经》中,弗兰西学会了如何包容他人,从《莎士比亚全集》中,她读出了社会百态。书籍给弗兰西打开了了解世界、获得知识的窗户,正是从这些阅读中使得弗兰西在迈上社会之际就懂得了更多的人情世故,也使得弗兰西获得了旁人羡慕的工作,能使弗兰西帮助家庭过上更好的生活。知识改变命运,读书让弗兰西具备了更多生活的本领。坚韧的品质在遇到拙折时,弗兰西永远都不会哭,她只是想着如何去克服。这得益于妈妈的耳濡目染,妈妈在碰到生活的艰辛时,从来没有退却和抱怨,而是凭着坚韧的品质,努力地工作,勤俭地持家,(转载需注明来源)使得全家能渡过各种难关。弗兰西也是这样,虽然不时有同伴、老师、同事的嘲讽,弗兰西不会去计较,只是一昧地使自己做得更好,她坚韧的毅力值得我们大学学习。每天一本书的考验,她靠着毅力硬是完成了,这一点让我自愧不如,正是她这种坚强的品质和坚韧的毅力,才使弗兰西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获得了幸福的生活。
家庭给予我们的温暖和支持不是我们可以决定的,但是阅读和
坚韧是可以通过我们自己改变的,学习弗兰西吧,让这种品质得以在我们的身上生根发芽,这种宝贵的精神是每个人都不可缺少的财富,像布鲁克林那棵一直生长的天堂树一样,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好书推荐:本书讲述了一个贫穷的孩子在种种逆境下,最终得以成材的故事。小弗兰西在布鲁克林,一个贫民区,成长,虽然她很穷,
但是她有书的陪伴,有家庭的支持,有自己独特的品质。在那儿生长的一棵天堂树,被房东砍后却又生机勃勃地朝着天空长着,和小弗兰西一样,经历了种种不顺,最终又不畏一切困
难站了起来。本书带我们走近一个清贫家庭内部,看他们如何与生活上的挫折做斗争并最终获得幸福生活,值得我们这群身处环境较好的孩子们一看。
贝蒂·史密斯(bettysmith,1896-1972),1896年12月15日生于纽约的布鲁克林的一个德国移民家庭,在美国弗吉尼亚州东南城市威廉斯堡长大。史密斯的父母都是德国移民
民的后代。她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妈妈又嫁给了一个爱尔兰人约翰·基奥。尽管这位作家是因为小说《布鲁克林有棵树》而闻名世界,但她一生的经历是相当丰富的,她一共创作了超过70部戏剧和4部小说,同时还当过编辑、演员和记者。她的两部带有
自传性质的小说——同时也是她最出色的两本作品——是《布鲁
克林有棵树》以及《快乐的早晨》 。1943年她的第一本小说《布鲁克林有棵树》为她的生活带来了戏剧性改变。虽然她否认小说
里的主人公是真实的人物,但人们依然对小说的种种细节津津乐道。同时,突如其来的巨大的荣誉和公众的赞赏让她的创作陷入了表面的停滞状态,她有十年的时间都投入到布鲁克林有棵树》 《的后期工作中,包括1945年的电影剧本、后期的广播剧甚至包括1951年的音乐剧。然而史密斯的创作并没有真的停下来,1948年她发表了另一本小说《明天会更好》但反响远不如第一本那么大。,1963年,史密斯的最后一部自传体小说《快乐的早晨》出版,描写她早年在密歇根和乔治的生活,虽然没有达到《布鲁克林有棵
树》那样的成就,但依然非常受欢迎。1965年,导演理查德将其
改编成电影。史密斯1972年去世,她一生赢得了包括洛克菲勒奖学金和剧作家奖在内的多项荣誉,给世人留下了一部没有完成的自传,以及作为一个优秀剧作家和小说家的名声。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6
总有那么一个时刻,你会认识到自己的成长以及生活,从稚嫩变为成熟,却也始终保持着那颗澄澈着的心。
弗兰西,一个来自美国布鲁克林的女孩,生于布鲁克林,也成长于布鲁克林,家境贫寒,经常吃不饱饭。
在她还小的时候,就时常与弟弟尼雷去街上捡垃圾,包括捡拾那些别人不要了的铁质用品,而麻袋当中的这些垃圾,则会被卖给一个收垃圾的老人,他们会用卖垃圾得来的钱去附近的便宜糖果店买糖果吃。
弗兰西喜欢看书,喜欢坐在爸妈租来的那个小房子沿边上翻看书籍,妈妈凯蒂是一名清洁工,工作辛苦,而爸爸约翰尼则是一名工会当中的临时侍者,没有固定的工作,喜欢喝酒。
虽然家里没有什么钱,他们一家人却从未丧失过对生活的希望,凯蒂时常教育弗兰西和尼雷要学会感谢他人,对待坏的事物,则要远离。
弗兰西不喜欢和其他的女孩子一起玩,她总是喜欢独来独往,却也时常羡慕着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于是在一次教会聚会时,当有一个叫玛丽的孩子打算送出那个可爱又好看的洋娃娃时,弗兰西举起了手来,表示她想要,虽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承认自己是穷人。
她最终得到了那个洋娃娃,却也被那些周围的孩子们鄙视着,他们看不起弗兰西这种行为,觉得她应该要保持自尊,而不是接受别人的施舍。
但是弗兰西自己却觉得无所谓,因为她是真的很想要这样的一个洋娃娃,仿佛只要拥有了它,自己就能跟其他的女孩子一样。
弗兰西有两个姨妈,一个叫艾薇,一个叫茜茜,她们都是罗姆利家的女人,天生坚强勇敢,不会轻易被生活击倒,而两个姨妈的丈夫却如出一撤的软弱无能,就跟弗兰西的爸爸约翰尼一样,对于唱歌文艺方面很是喜爱,却无法承担现实生活的重担,他们就像是活在幻想当中的人一样,对于贫穷和饥饿,以及那些来自外界的鄙夷无可奈何。
弗兰西和尼雷从小时候开始就读《圣经》和《莎士比亚》,每天晚上读一页,凯蒂的`梦想,就是想让两个孩子以后能上大学,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也想让其他人看看,她家的孩子,也是很了不起的。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过着,凯蒂准备了一个存钱罐,每天都会存点钱进去,为了能多存点,她在买东西的时候时常会耍点小聪明,而这份小聪明给她带来的结果却不容乐观。
因为生活总是在最为艰难的时刻,又给了她一记重锤。
约翰尼死了。
虽然凯蒂很清楚他是由于平时喝酒的关系而导致的疾病,却还是固执的让医生在死因那一栏填上了肺病,至少这样听上去好听一点。
她不希望弗兰西和尼雷被其他人嘲笑是酒鬼的孩子。
后来,弗兰西长大了,开始去外面找工作,以此来缓解家里的经济负担,而在此时,凯蒂也惊讶的发现自己又怀孕了。
怀孕之后的凯蒂也并没有放弃掉清洁工的工作,只是会相对平时来说更为困难了一些。
弗兰西则开始尝试着去工厂上班,然而这样的地方也并不是长久的,厂里的女工们都是随着工作的需要而到处奔走,弗兰西却希望能有一份稳定下来的工作。
于是后来,她去了纽约市区,在那里的一家报社里找到了一份读报纸的工作,这份工作并不累,但是要每天看上好几百份的报纸,然后检查出当中的错别字,弗兰西年纪小,视力也好,所以这份工作她进步的很快,工资也涨了一倍多。
直到后来,她荣升为纽约市的读报员,工资直接涨到了公司里的最高。
与此同时,凯蒂的小女儿劳瑞也跟着出生了。
日子就这样一天接着一天的过去,发生的也都是平常生活当中都会出现的事情,弗兰西有时候觉得时间过的太快了一些,但是又渴望着自己能早日长大成人,这样就能照顾好家里的其他人。
小说的结尾处,凯蒂和一个名叫麦克舍恩的警察结了婚,他是个很不错的男人,温柔体贴,对待凯蒂的三个孩子都很不错,然而弗兰西却还是无法叫他父亲,因为在她的心里,约翰尼才是她认可的唯一的父亲。
麦克舍恩说,要带着他们去往其他地方,所以她们要搬家了。
弗兰西最后一次走出公司的大门,然后带着劳瑞去附近的公园玩,又去了一趟自己以前经常去的图书馆。
她要离开布鲁克林了,所以她要和这里的一切好好告别。
只是弗兰西自己也知道的是,不管她离开这里有多久。
她的故乡,永远是布鲁克林。
当然,她也同样不会忘记之前紧挨在他们出租屋旁边的那颗臭椿树,人们习惯性的叫它天堂树。
寓意着美好且光明的事物。
弗兰西知道,她正在如同这棵树一般生长着,总有一天,她会长成枝繁叶茂的模样,也会经历寒霜的侵袭,不过所谓的困难都不算什么,因为成长原本就是一场历练。
而她此时正在经历着这一切。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7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人命天注定”,但同时也有一句叫做“人定胜天”。而《布鲁克林有棵树》则告诉了我什么叫做命运,什么又叫做知识改变命运。
这是一本关于生存的书,一本关于布鲁克林的“小树”的生存的书。讲述了阅读如何让卑微的生命变得高贵,讲述知识如何改变人的命运和修为,讲述家庭的力量如何支撑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布鲁克林,一个在纽约繁华的阴影下蜗居着的小镇,与被称为经济中心的纽约仅一河之隔,确是美国著名的贫民区。但是在这片贫瘠的,几乎寸草无生的土地上却能长出参天的大树。
而这棵长在布鲁克林的树就是本书的主人公弗兰西·诺兰。
宁静的布鲁克林虽然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但对于幼小的孩子而言,无疑是一片乐土。因为他们不需要像大人一样去为生活担忧,奔波。可是弗兰西不一样,她本该无忧无虑的幼小心灵却要被迫去面对生活带来的无数艰辛,体味成长过程中的无奈百味:母亲偏爱她的弟弟,父亲深爱她却英年早逝,家境清贫,在学校饱受轻视······面对如此坎坷的人生,她也曾苦闷,忧愁,却至始至终保持着那份尊严,以及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人生的另一扇大门终于为她而打开。在1912年夏天布鲁克林的弗兰西家,一切都是简单而纯粹地,弗兰西可以和弟弟为了捡了一天的破烂而拿到的八分钱而欢呼雀跃,为了在査理便宜店花一分钱而得到的大把过期的糖果而沾沾自喜。可是随着父亲的突然死去,这个家的一切都变了。偏爱弟弟的母亲想让弟弟尼雷继续完成学业,而让弗兰西辍学打工。可是本该就此枯萎的树苗却在如此逆境下愈发地茁长,她在打工的间隙自学修完了高中的课程,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心目中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这棵属于布鲁克林贫民区的树,被人砍掉过,被人丢弃在树桩边焚烧过——他们希望这棵树连同树桩一起烧掉,化作一团篝火——可是这棵树却活了下来,蓬蓬勃勃地向着阳光生长。
和其他书一样《布鲁克林有棵树》给了我太多的感动以及震撼,但它的感动并不是一味的显示在完美无缺,心怀悲悯的人那里,也会出现在那些似乎有缺陷的,冷漠的,没有责任感的人那里。而这种峰回路转时的感动,却格外地使人心底的暖流环绕不息。如同弗兰西的母亲,自从小儿子出生起她就告诉自己,“我要给他自己最好的一切,我会更宠爱这个儿子,但千万不能让女儿知道,人不能一碗水端平可,我也克制不了自己”。也许她是一个偏心的母亲,但也正因如此她是一个真真实实活着的人。当她阻扰弗兰西继续学业的时候我们会愤怒,会怨恨。但想到她在丈夫死后努力地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撑起这个残破的家,甚至在怀孕时还顶着大肚子趴在楼道里擦洗,只为减轻些外出打工的女儿的负担时,那份作为母亲的坚韧又让我们无限动容。
《布鲁克林有棵树》就是这样的一本小说,讲述着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故事,讲故事的方式就是小说历史上最常见的方式,主题也不是用脑袋撞墙后才能有所领悟的,更不用去聆听阅读牧师们的布道。但,看了,你会觉得人生是由意义的,会平添一份坚韧。一份足够支撑我们走过寒冬,闻到灿烂阳光的坚韧。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8
“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挨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
这是一篇成长小说,写了弗兰西一家子的故事,但书中所有的小故事都围绕着一个词:感动。这是也一本关于生存的书,本应无忧无虑的弗兰西却体味到了成长过程中的无奈:母亲偏爱她的弟弟,父亲深爱她却英年早逝,家境清贫,在学校饱受轻鄙……她也曾苦闷、忧愁,却始终保持着那份尊严和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她就如那棵长得郁郁葱葱的天堂树,顽强地在贫民区生长着。
弗兰西是个有思想、乖巧懂事的小孩,她心思慎密,情感丰富,热爱读书,永远心怀梦想。“是的,等我长大了,有了自己房子,我不要豪华椅子,不要花边窗帘,也不要室内橡胶树。我只要这样的书桌,放在客厅里,还有白墙壁。每个星期六晚上有一本干净的绿色记事本,一排闪亮的黄色铅笔,削好放在那里随时派上用场。还要金褐色的碗,里头总放着一朵花,或是一些叶子,或是一些浆果,还有书……书……书……”如今每当被物质和利益所困扰时,我们心底最初衷的只是想要快乐而已,何必让这些带来不快的物质利益取代了简单的快乐呢?
书名中的“树”指的是什么呢?是那棵天堂树吗?不是,这棵“树”更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自强不息、奋勇拼搏的精神,一种滋长在穷困孩子心中的精神。这种精神不需要有多么优越的条件,只要你的心中有这样的一方土地,树就会茁壮成长,抵达天堂——这就是天堂树。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9
对于至今才读《富兰克林自传》感到十分汗颜,早就听说这是一部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历经百余年而经久不衰的励志奇书,它包含了对人生奋斗与成功的真知灼见,以及诸种善于美的真谛,被公认是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
《富兰克林自传》,从一开篇我就被深刻的吸引住了,平生还从未有一本书能如此强烈地吸引着我。那如潺潺流水般朴实无华的文字,沁人心脾,其间流露出的情真意切的感悟,充满哲理的思考给我深刻的启迪,引发强烈的共鸣。
富兰克林十分重视自己的美德。因此,他给自己提出了13个要求,分别是:节制、沉默寡言、生活有序、决心、俭朴、勤勉、诚恳、公正、中庸、清洁、平静、贞洁和谦逊。他一直在尽力地做到这些,尽管他也很难完全满足要求,但他还是坚持不懈。我想能够做到那十三条的人们,已经都能称之为"圣人"了,事实上这样完美的人确实少见,但是能追求这样的完美的人也能在美德方面取得很大的成就。
读《富兰克林自传》,使我深刻体会到书中的描写中始终能反映出一种强烈的昂扬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告诫人们远离陋习,远离平庸,提高生活品位,健全人格,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富兰克林自传》是一部人生奋斗的励志奇书。当然这部书包含的思想远不仅仅是这一点,但于我而言这一点是最深刻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它洋溢着的那种生生不息、执着进取的精神!而此种精神与中广核的深邃的精神底蕴不谋而合。
《富兰克林自传》使我懂得:人不能被惰性所征服,不能被原来的自我束缚,要前进就要志在前进。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但是有的人一生过得很伟大,有的人一生过得很琐碎。如果我们有一个伟大的理想,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一定能把很多琐碎的日子堆砌起来,变成一个伟大的生命。但是如果你每天庸庸碌碌,没有理想,从此停止进步,那未来你一辈子的日子堆积起来将永远是一堆琐碎。我要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把每天平凡的日子堆砌成伟大的人生。
1790年4月17日,富兰克林逝世于费城,美国人民为他举行了最隆重的葬礼,他被誉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公民,受到各国人民的敬仰。富兰克林以自身的努力创造了一个不朽的神话,造就了一个属于他的时代,成为"他生活的时代和国家中最伟大和最出色的人!"
其中,富兰克林的13条生活原则或者说是美德(virtues)令我深受启发。据说这13条美德是他在20岁时自己制定的,每周努力实习一项,到13周后重来一遍。我想,一个人的成功,就在于每一天的积累,而如果我们能够用心的做到下面的每一点,那么成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10
刚开始在书店看到这个书名,还以为叙述的是一棵树的成长过程,看了看简介才发现是叙述的是一个贫穷却快乐的小女孩弗兰西的生活故事。
弗兰西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她必须熟悉回收站每一种废品的价格,因为只有通过卖废品她才能得到一点点微不足道的零用钱;她必须知道如何买到完整的廉价发霉面包,因为只有发霉的面包才能为他们节省那么一点点的生活费用……她生活的环境、生活的质量都是那么的让人同情、让人悲伤。这是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要是我处在这样的生活里,我早已怨天怨地,自卑极了但她却是一个快乐的女孩:弗兰西有自己的办法使自己快乐起来,她能在平凡中发掘快乐。她卖废品得到的零用钱是稀少的,但她却如视珍宝,她会小心的计划,一些存钱,一些去买自己喜欢吃的小零食,虽不经花,但她却乐在其中;她买的廉价发霉面包味道固然不好,但她却会缠着妈妈做独特的美食,品尝着这廉价却饱含快乐的食物;她每到周末都会去图书馆借书,虽然图书管理员对她的态度不好,她却不放在心上,每次借完书,她就坐到家门口的太平梯上,藏在浓浓树荫里,她在这里看着书,做着白日梦。这样的时刻,让她超脱了星期一到星期五的困顿,她享受着、快乐着,或许在她看来,快乐就是这么平凡!这也是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现实中的我们不用卖废品也能得到许多的零花钱,吃的也不是廉价发霉的面包,而是好饭好菜,可我们却缺少快乐,更准确的说我们是不会在平凡中发掘快乐。我们中有的人总是羡慕有钱人,希望手头阔卓有花不完的钱,却不知到父母为了尽量满足你的心愿,是多么的辛苦,你有美满的家庭和疼你的父母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啊,为什么还要追求富有呢?这就是平凡的快乐。还有些人做着明星梦,却不知明星为了躲避狗仔队和娱记的追踪拍摄是多么痛苦,你还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能够在自己的喜爱的空间里藏一点小秘密,这难道不该感到快乐吗?这也是平凡的快乐!
弗兰西是怎么快乐起来的?她的快乐是那么少,但她却会在平凡中发掘快乐而且当她拥有的时候,她就会就千百倍地去享受。
或许不一样的生活,有着不一样的快乐,但是平凡的快乐却是时时刻刻都有的,一杯暖茶,一句问候叮嘱,一段属于自己的时间……这些都是生活赐予我们的平凡的快乐,我们应该像弗兰西一样在平凡中发掘快乐,在平凡中享受快乐,在平凡中拥有快乐!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11
《布鲁克林有棵树》是一部令人感动的书,读完我就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绿山墙的安妮》,都是非常好的成长小说。但是布鲁克林的弗兰西,她成长的环境更现实,更艰难,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这部小说就像是一首充满旋律的歌,积极向上,主要叙述了一个名叫弗兰西的女孩的成长故事。
20世纪初的布鲁克林,是一片宁静的乐土,而弗兰西,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一个生活在布鲁克林穷人区的贫困女孩,一个经常挨饿、整天吃发霉面包的女孩,却被迫去面对艰辛的生活,以及成长过程中的无奈百味:母亲偏爱她的弟弟,父亲深爱它却英年早逝,家境清贫,在学校又饱受轻鄙。但同时,她又是一个拥抱梦想,不断充实自我的女孩,她无限热爱生活和热爱读书。
“是的,等我长大了,有了自己房子,我不要豪华椅子,不要花边窗帘,也不要室内橡胶树。我只要这样的书桌,放在客厅里,还有白墙壁。每个星期六晚上有一本干净的绿色记事本,一排闪亮的铅笔,削好放在那里随时派上用场。还要金褐色的碗,里头总放着一朵花,或是一些叶子,或是一些浆果,还有书……书……书……”弗兰西能体会到现实不曾有的美好生活,以及精神食粮对于物质匮乏的补充和润泽。读书,对于她来说是多么快乐的事情,书里充满着有趣与新奇有丰富多彩的故事,有一波三折的情节,有形象丰满的人物……一切都是那么美妙。相信阅读到累了女孩一定会掩卷思索,做一个好梦吧。
“她发誓长大后努力工作,好好存钱,将自己喜欢的书全都买下。”这是一个女孩对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的美好向往,用一种积极的心态,而不是消极和抱怨。她始终拥抱梦想,最终她脱胎换骨,卑微的生命变得高贵。,
“像其他许多小说一样,这种感动并不一味地显示在完美无缺的、心怀悲悯的人那里,也会出现在那些似乎有缺陷的、冷漠的、没有责任感的人那里,而这种峰回路转时的感动,却格外地使人心灵的暖流环绕不息。”这是曹文轩叔叔对这部小说写的序言。很对,在这个坐落于布鲁克林的平常家庭里,父亲显然不及母亲伟大,父亲甚至还是一个醉鬼。但,经过了一个个故事之后,一直在改变的父亲到作品的后面,又是光彩照人的,他爱着他的女儿。弗兰西在父亲去世六个月之后的毕业典礼上,意外收到了父亲生前托茜茜姨妈送来的鲜花和卡片。那卡片上写着:献给弗兰西,恭贺毕业,爱你的爸爸。读到此处,无论是弗兰西还是我们,心都会微微颤动。
“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棵树是那棵被人砍掉,被人焚烧却依然活下来的那棵天堂树吗?也许吧,但我觉得这并不局限于此,这棵“树”还代表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向上的态度,一这种精神不需要有多么优越的条件,只要你的心中有这样的一方土地,树就会茁壮成长,抵达天堂——这就是天堂树。
“活着,奋斗着,爱着我们的生活,爱着生活馈赠的一切悲欢,那就是一种实现。生活的充实常在,人人皆可获得。”正如作者贝蒂·史密斯所说的那样,活着,奋斗着,相信希望,相信未来,积极向上,不断完善和改变自己,一定可以重获新生。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12
弗兰西一个生活在布鲁克林穷人区的贫困的十一岁女孩;一个经常挨饿、整天吃发霉面包的女孩。一颗本应无忧无虑的幼小心灵却要被迫去面对艰辛的生活,体味成长过程中的无奈百味:母亲偏爱她弟弟,父亲深爱她却英年早逝,家境清贫,在学校饱受轻鄙??面对如此坎坷人生,她也曾苦闷,忧愁,却始终保持着那份尊严和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
人可以受困,受穷却不可以失去骨气和乐趣。
“是的,等我长大了,有了自己房子,我不要豪华椅子,不要花边窗帘,也不要室内橡胶树。我只要这样的书桌,放在客厅里,还有白墙壁。每个星期六晚上有一本干净的绿色记事本,一排闪亮的黄色铅笔,削好放在那里随时派上用场。还要金褐色的碗,里头总放着一朵花,或是一些叶子,或是一些浆果,还有书??书??书??”这是弗兰西在图书馆借书时的思想活动,读来触动我心弦,我相信,书中自有弗兰西渴望的一切,在书中,她能体会到现实不曾有的美好生活,以及精神食粮对于物质匮乏的补充和润泽。
当我再次回想起这句话时“回到家,弗兰西坐在太平梯上看书,呼吸着暖暖的空气,看着树影舞动,读着书,吃着零食,饮着冰水。”她那决心是那么的坚强!
她发誓长大后努力工作,好好存钱,将自己喜欢的书全都买下。捧起书本,享受那一份份的快乐。
整本书就如同一首歌,一首古老而又婉转的民谣飘荡在夜空里,在心中的湖面上平添几分涟漪。它不是阳春白雪,只能在华丽的宫廷中歌唱;它或许是下里巴人,在贫民窟肮脏的街道上、破烂的衣衫旁,高亢地唱着生命的歌。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13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富兰克林传记》,富兰克林在大雷雨中放风箏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事了,他不但是卓越的科学家,在外交、军事、文学等,也是顶尖的人物。
富兰克林是波士顿一个贫穷工匠的孩.,从小他就很喜欢读书,所以父亲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富兰克林有一天能出人头地。但是,十岁那年家里付不出他的学费,只好让他辍学,富兰克林到印刷厂去当学徒,在印刷厂裡他免费欣赏到许多名家的作品,也奠定了他写作的基础,另外他也不忘努力自修,读书时心无旁鶩,求学若渴。成年后富兰克林除了从事印刷业以外还办过报纸和杂志。
一七五二年六月的某一天,富兰克林和他的小儿.冒着风雨,带著自制的风筝来到一处空地,这个风筝是用铁丝和绢布完成身体,并连著一根长长的麻线,在手握处绑上一小截丝线,再系上铁钥匙,突然轰一声,闪电及雷声先后出现,钥匙也迸发出火星,是电呀!电通过来了!于是他们就把闪电聚集在莱顿瓶内,证明了电就是闪电,揭开了闪电的奥祕。
我觉得中国有一句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富兰克林也说过:"空袋.不能立起来。"富兰克林在困苦的环境中成长,又能努力好学,真的非常令人敬佩与学习。
暑假爸爸带我们全家去美国玩,我们到l.a.、奥兰多、迈阿密和纽约,其中我们去了太空总署,我看到了登陆小艇、火箭、太空人练习地及发射基地,这些都是像富兰克林一样的发明家、科学家所创造出来的,经过他们的努力,才能登陆月球、探索宇宙外太空的秘密,也才能发明机器和电脑,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
我对科学很有兴趣,希望我能学习富兰克林和科学家,不怕困难,努力达成目标的精神,成为一位对人类生活有贡献的人。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14
《布鲁克林有棵树》确实如简介所言,它不是一本令人印象深刻的书,但它是令人感动的。
不为哗众取宠,只为了书写最真挚的情感。它犹如春日下的一汪溪水,绵长而又平缓,没有波涛汹涌的激荡,没有一泻千里的欢畅,它有的只是在平淡中感悟人生的五味杂陈与波澜不惊。
贫困可以束缚人的脚步,但思想是自由的。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习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路径,但却是穷人通往美好未来的最好的路径。
读此书,就仿佛是体验酿酒的过程,最初,我闻不到它的醇香,品不出它的动人,但渐渐接近尾声,感触却越来越深,那个孤独的女孩,也有自己的影子,我如她一样多愁善感,在她那个年纪,一样有写日记的习惯,甚至是她的家庭环境,都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我和家人,那些童年里艰苦而又甜美的回忆,如今再回首,虽然感慨万千,但心口只觉得一股暖流而过。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15
刚看完《布鲁克林有棵树》,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感动的,如同打了一剂强心剂。这是一本关于困难时期的成长故事,关于童年与家庭,关于现实与梦想的书。虽说是“青少年必读成长经典”,而我已经不是“青少年”了,但也为时不晚,况且经典无论何时读都不晚。
概括的说,这本书的内容是:一个贫困的移民家族,从祖母辈开始就自强不息,心怀梦想,最终实现美国梦的故事。祖母目不识丁,母亲及姨妈们只上过小学,主人公最终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
从主人公弗兰西的角度来切入,从她贫穷的家境来说起,母亲只上过小学,同时帮多个人家打扫卫生,工资微薄,父亲虽浪漫却不切实际,不肯面对现实而浑浑噩噩地选择用喝酒来麻痹自己。弗兰西从小和弟弟捡垃圾来补贴家用,还要忍受垃圾回收站大叔的捏脸“猥亵”。家庭清贫,时常挨饿,但是母亲与父亲也从未放弃孩子们的教育和培养。
小时候,弗兰西姐弟遭遇过疫苗护士的歧视,弗兰西所在的学校老师经常体罚学生。弗兰西为了想要一个玩偶而冒用姓名,为了想上心仪的学校而假造地址,这些片段都让人读起来倍感心酸。随着女孩的成长,身体的发育,不可避免要面临性的成熟,差点遭遇变态男的侵害。成长过程中,又遭遇父亲的离世,祖母的离开等。
后来,初中毕业后,她谎报年龄出去工作,又遭遇老板压榨。情窦初开时,被不负责任的兵哥哥骗了感情。想要继续上学时,因母亲怀孕而家里更加捉襟见肘,只能先供弟弟上学……这种种遭遇,都可以让这个小家庭,让这个主人公选择堕落,放弃自我,但主人公一家一直没有妥协,坚持到最后。
书中的几个细节,我印象特别深刻:
1、打疫苗时遭遇态度恶劣的护士和医生。护士也是从布鲁克林出身的贫困姑娘,曾经有过鸿鹄之志,白天在工厂上班,晚上上夜校,收到过一些培训,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嫁个医生,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来自贫民窟。
一个通过自身艰苦奋斗走出了社会底层的人,通常有两个选择。脱离当初环境后,他可以忘本;他也可以在超出这个环境之后,永不忘自己的出身,对残酷拼搏中不幸落下来的人充满同情、充满理解。
2、家里有幸得到了别人暂时“寄存”的钢琴,母亲想着要给自己的两个孩子一些音乐培训,便开始请钢琴老师。钢琴老师在教母亲的时候,母亲让两个孩子在一边旁听,这样花一份的钱,三个人都学到了。
3、弗兰西打疫苗后,胳膊红肿、溃烂,弗兰西觉得自己的胳膊要断掉了,非常害怕。这时候爸爸处理方式很好,他对弗兰西说“这没有什么啊,根本没有什么,我打疫苗的时候肿得是你的两倍,可你看现在我胳膊多结实”,实际上爸爸从来没打过疫苗。爸爸温柔的给弗兰西清洗伤口,一边洗一边唱着傻傻的歌。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宽慰。
4、有个未婚先孕的邻居——乔安娜,周围的那些妇女对乔安娜的态度是嘲讽、讥笑、谩骂、甚至殴打。
多数女人有个共同点:生孩子吃过大苦。这本该成为一条纽带,将她们联系到一起,应该让她们互相关爱,互相保护,对付男人的世界。可是生孩子的痛苦似乎让她们的心灵和灵魂都缩小了。
5、弗兰西看着下面的院子,那天堂树的叶子,过去像一把把小三,在太平梯四面卷曲这,环绕着,衬托着。可是那些家庭主妇抱怨树的枝条和她们的晒衣绳缠在一起了,于是房东派来两个人,把树砍了。可是那书没有死。在那树桩上,又发出一颗新树来。新的树干沿着地面长,一直长到没有晒衣绳的地方,然后又蓬勃地向着天空长起来了。而那颗叫安妮的树,诺兰一家一直浇水施肥,却死了。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吸收父母的精神传承,弗兰西的坚强像妈妈,这坚强让她超越前人,弗兰西的想象力来自爸爸,她的想象力让她超越了生存的艰难,让她摆脱了现状对自己思想的捆绑。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路边有棵树作文700字左右高二01-10
一棵树哲理作文07-12
好大一棵树03-10
做一棵开花的树作文02-23
两棵幸福树_700字01-25
变成一棵树想象作文01-17
一棵树的心声作文01-06
月光下的一棵树02-14
我变成了一棵树作文04-29
小学哲理作文一棵圣诞树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