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读书笔记(通用7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窗幽记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窗幽记读书笔记 篇1
《小窗幽记》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眉公)读史论经之余,编著的一本关于修身处世养性的格言小品集。书中文字多出于古代的经史杂著,以及民间俗谚。它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称为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本必读之书,也有人称之为“处世三大奇书”。
《小窗幽记》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远的人生哲言小集。集中的内容涉及了修身,养性,经商,从政,处世等。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对当时糜烂庸俗的世风做出了辛辣且不失客观的抨击,流露着“好为清态而反浊者,好为富态而反贫者,好为文态而反俗者,好为高态而反卑者,好为淡态而反浓者,好为古态而反今者,不如混沌为佳”的一种无所拘束,高远超脱的”难得糊涂”的自由人生境界。
很多声名卓著的文人雅士称誉《小窗幽记》的作者陈继儒是能够悟透生死关、看破名利场的智者。陈继儒在集中写道:”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情趣。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这充满智慧的格言,如一缕清远气息,在这初夏的凉爽中萦绕着我。
掩卷遐思,在这幽缈的气息里,仿佛看见一个智者的模糊轮廓,颤动在历史长河的粼粼波光中。书卷里除了高蹈超脱的哲性,还存有某种隽永、慎密的理性思维。
品读一本充满智慧的书,其实就等同在剖析作者内在的精神形态。《小窗幽记》这本书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是因其所言诉的思想有着深蕴的文化内涵。直至今天,仍发人深省。它犹如一只遥远年代里斑驳的青铜器,泛着诗意的苍绿;又如同一个潇逸之士,着一袭禅者的布衣,披着清冽的寒辉,啸吟,且徐行,在岁月深处吟唱着乌托邦式的精神操守之曲。
其中最喜欢的是陈眉公辑录在《小窗幽记》中的这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是明人洪应明的一副对联,洪应明是《菜根谭》的作者,所以,它最早的出处,应是《菜根谭》。
一直以来,就喜欢这幅对联,在年少懵懂的时候就喜欢。这幅对联典雅华丽,看似淡然却深奥,一读起来便会蔓延一种心绪和情怀。人生山长水长,需要一种空灵的东西来给自己以心理暗示,方能笑看流光飞舞,不觉人生苦寒。
“闲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之意,闲字又有一种随心的不经意。而“漫随天外”又显示了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境界高邈,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之妙。
一副对联,短短二十四个字,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如此,才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方能达观取舍,笑看人生。
现代人大多活的很累,精神与心灵不堪重负。金钱的诱惑、权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欲望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而克服这种失落、失意、失志,需要靠内心的调试来平衡,从而达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自在状态。
当代大德赵朴初先生在了悟生死之后,去世前写了几行字:
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
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挂牵。
——三十二个字,充分体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精神内涵。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花开则荣,花落则败。不以一时荣耀而忘形,不以一时屈辱而自弃。淡泊名利,无欲则刚。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禅悟生死,逝水无痕。生亦乐,死勿悲。心如流云,顺其自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处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也在急速变化中。面对这复杂多变的环境,我们不禁要喟叹,现在不仅做事难,做人更难。处世之道,就是为人之道,今天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就得先从如何做人开始。明白怎样做人,才能与人和睦相处,待人接物才能通达合理。《小窗幽记》极具内秀,是一部促人警世,言短旨远的人生哲言小集。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
小窗幽记读书笔记 篇2
近一个月里似乎有了许多闲暇的时间,也可以做些闲事。《小窗幽记》也算得上常记心头,起源就是去年暑假时在书院杂志上看到本书的选段,就一句“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尽尝;千江月,总是一轮月光,心珠宜当独朗”,颇合当时处境,似有所感。之后看过电子版之后,觉得还是纸质的舒服,就打算买本书,到书店一看,有倒是有,但翻译、评注太啰嗦了,还是看原本有味道。准备打印下来,但也没有打完,放假时间也多了,就抄写下来吧,也可以边抄边读。这段时间过年回家一趟,看书抄写的时间也被分割开来,加之有时游戏也耽搁了许多,五万余字竟然抄写许久才完成。抄一遍看一遍之后,写点感想。
首先从体裁上划分,该书属于格言警句类小品文,“小”当真是窗子尺寸小,或者是因为句子短小吧,少则几字,最多百余字,平均就十余二十字。然而积少成多,全文五万多字也成中等篇幅,因此并不小。我是很少读中篇或者长篇小说,还好是小品。“品”则是因为其中滋味需要细细琢磨,不是草草看过就能理解。这也符合闲暇时的读书要求:一字一句的慢慢读,一心一意的仔细品,以此消磨时光,但不至虚度时光。然而纵观抄写读取的过程,其实是相差许多,为了赶进度,句子多是快速看过,至于味道,除极少数有所感触,大多是淡淡的,这也符合常规:越是心动,越是不得到。
虽然该书分为12卷,每卷都有个题记,但卷题和正文的关联总是显得那么的模糊,甚至可用牵强附会形容。这也许是因为我没有理解其内在的联系,或者就是“小品”的特色。为了不使抄写仅仅是抄写,下面勉强对每卷做作个小结和分述。
卷一集醒
题记中“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也是相当程度的刻画了人的原动力:欲望。大一学管理学讲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也是相当细致描述了人的需求或者说欲望。而以六根六尘六识也很精到。
该卷中,“费千金而结纳贤豪,孰若倾半瓢之粟以济饥饿;构千楹而招徕宾客,孰若葺数椽之茅以庇孤寒”讲“财”;“仕途虽赫奕,常思林下的风味,则权势之念自轻;世途虽纷华,常思泉下的光景,则利欲之心自淡”讲“权”,“神人之言微,圣人之言简,贤人之言明,众人之言多,小人之言妄”、“会心之语,当以不解解之;无稽之言,是在不听听耳”、“寒山诗云:‘有人来骂我,分明了了知,虽然不应对,却是得便宜。’此言宜深玩味”等句讲“言”;“智者不与命斗,不与法斗,不与理斗,不与势斗”讲“智” ……纷杂的欲望处处是陷阱,人也时常落入其中无法自拔。道教名宿王家佑先生曾有联“酒色财气,有度皆可养生;贪嗔痴慢,无著便是菩提”可以在理论上了却世间的许多痛苦。但是如何“有度”、“无著”却是非常难以把握的问题。个人以为,对于世味太浓的人,多多亲近自然,或者了解不同领域、涉足新的环境,还是很有帮助的。人大多是落在一边,以为那就是全体,因而沉迷其中了。感到困苦时,看看对面的光景,也可有个更宽广的视野吧。当然这也不够彻底啊。如何才是彻底法呢?
“寒灰内,半星之活火;浊流中,一线之清泉”句,可作集醒的点睛之笔。
卷二集情
题记中“既云情矣,此身已为情有,又何忍死耶?然不死终不透彻耳”可是回答了如何透彻的方法?死,难以一遇,而一遇足矣。“韩翃之柳,崔护之花,汉宫之流叶,蜀女之飘梧”可作缩影:景致如山水、风月、云雨、花鸟、草木,人物有李白、蔡文姬、阮籍、费长房、西子,而“世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痴情非常,可作该卷的核心思想。花月美人固然可作生此世界的足够理由,但也可成痛苦之源,甚至离此世界的原因。看了电影《太行山上》中日本媒体为其中将战死拟的新闻标题是“名将之花凋落在太行山上”,我居然联想到“名花凋落”。美,必然是逝去的人,不可及的景,愈是不可得、不可见、不可说,才愈是心神荡漾,这篇小品文本身就是例证啊!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片水,在亲见山水后能看到该文中山水的意境么?在看文中山水的意境时又可遥想亲临那山水的景致么?
“当为情死,不当为情怨”,不甚理解。
卷三集峭
“峭”,本意是指山又高又陡,表示严峻,也形容诗文立意或语句奇特、挺秀。该卷开篇就感叹“今天下皆妇人矣”,国运衰微,歌舞犹喧,而写书的目的是“一片报国之忱,惟于寸楮尺只字间见之;使天下之须眉而妇人者,亦耸然有起色”,这就是书生的报国方式。须眉与妇人有何差别呢?当今国运昌盛,还是阴盛阳衰。在社会上其实男女已经相当平等了,所谓的不平也是习俗的残留吧,经济的潮流会将其清洗。从微观上看,也就一口“气”的差别。我个人的悲观情绪比较浓吧,阴气也有点重,又自以为有点认识力,在一般的不痛不痒的话失去效用的时候,就需要严峻的语言刺激,达到“耸然有起色”。“宇宙内事,要力担当,又要善摆脱。不担当,则无经世之事业,不摆脱,则无出世之襟期”句中,仅“担当”二字,就有此功效吧。
卷四集灵
题记“风雷雨露,天之灵,山川名物,地之灵,语言文字,人之灵”,然而风雷雨露可亲观,山川名物可亲临,语言文字可抒发自如,但谁又感觉到什么在“灵”呢?我在琢磨许久之后,还是没有发现这卷灵在哪里。“胸中有灵丹一粒,方能点化俗情,摆脱世故”,因此,在自己有了慧眼,得了真识之后,才能见得天地人三才的“灵”。又去哪里找慧眼、真识呢?就这卷啥。“半坞白云耕不尽,一潭明月钓无痕”,对仗工整,景色可餐。“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也只有心境通达的人才能感受,我呢,按“读书如服药,药多力自行”的规律,继续琢磨吧。“天下可爱的人,都是可怜人;天下可恶的人,都是可惜人”,好绝,故能“百世如见”啊。我常自诩可爱,也就是单纯,痴呆,愚笨的意思,固然可怜。如果上街去,也可伸手说“打发点咯”。可恶的人,首先是因为自己的心不平,所以才会恶他人。如果追溯前世今生,谁又是生来就可恶的呢。孩子的眼睛,确如一潭碧水,荡去许多污浊啊。随着阅历增多,心不那么纯,眼睛也没那么净,更增添了道道伤痕。谁愿意伤人?谁又愿意被人恶?虽然这个身体可以被我称作“我”,但“我”是个傀儡,假的,念头、语言、行动,哪样是我能够控制的呢?曾经的痴语、誓言,此刻都已化作尘埃飞逝。有心重来,无可追寻啊。因此,真人永远是那么高、那么远,trueman都只能翻译成也门了。“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世界注定了满是悲剧,既然都满是悲剧了,又“灵”在哪里?
卷五集素
政治课上反复强调的“一个中心”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谓的建设在硬件上就是造房子、造公路、铁路、机场,人称“水泥浇大地”,软件上有制度改革,科技创新一类。得益的是社会现代化,受损的是自然生态。在水泥的城市,泥土许多变成了灰尘,而移植的大树都得用架子撑起,甚至打点吊针,怎么看都有点别扭。因此,“松间明月,槛外青山,未常拒人,而人人自拒者何哉?”这样的问题对许多人都已不是问题,或是不存在的问题。
现实就是这样,以前还念叨着家头有几亩地,成都混不下去了就回家种地吧。说来轻松,因为没有真正的辛苦过,也就感叹下土地的伟大:生发、承载、包容,其实根本不知种子如何埋进去,粮食如何收回来,还有那光、那水、那人的呵护。现在还就得为了那么点钱,感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既名肉就是荤菜了,“素”的又在哪里?这卷描画了许多的场景,以“净几明窗,一轴画,一囊琴,一只鹤,一瓯茶,一炉香,一部法帖;小园幽径,几丛花,几群鸟,几区亭,几拳石,几池水,几片闲云”最为明确。这样的环境在城市定然是相当的奢侈,也不素了。其实更重要的是心境的素。正如“鄙吝一销,白云亦可赠客;渣滓尽化,明月自来照人”,处事上如“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则“素”的气质自然流露。
如果某一天某人送我几片白云,当如何答谢?拿下来看看啥。
卷六集景
如题记,美景当前,“可以诗,可以画,而正恐诗不尽言,画不尽意。而高人韵士,能以片言数语尽之”,我读这卷感觉相当的淡啊,想必高人韵士才能会意。
卷七集韵
题记,“人生斯世,不能读尽天下秘书灵笈。”然后呢?“有目而昧,有口而哑,有耳而聋”,寻常事。“而面上三斗俗尘,何时扫去?则韵之一字,其世人对症之药乎?”以韵治俗。“虽然,今世且有焚香啜茗,清凉在口,尘俗在心,俨然自附于韵,亦何异三家村老妪,动口念阿弥,便云升天成佛也。”呵,心口不一,无法感应。同样是喝茶,有几人两腋生风?同样念阿弥陀佛,谁又生净土成佛道?其中的滋味应该自知吧,所以,“韵”在此处可解作情趣,有了情趣,陈慥与妻妾的俗事也称作“花媒”。“情因年少,酒因境多”,可多多玩味。“观山水亦如读书,随其见趣高下”,大而无用。“山以虚而受,水以实而流,读书当作如是观”,可是知行合一的含义?“有花皆刺眼,无月便攒眉,当场得无妒我;花归三寸管,月代五更灯,此事何可语人?”情趣之浓。
卷八集奇
呵,不仅这卷是“奇文怪说”,全书满是啊。为何?既然“寂处窗下,视一切人世,俱若蠛蠓婴媿,不堪寓目”,那么名利场中人对窗下的你也另眼相待了,或讽刺,或欣赏,或静观,都是一双冷眼。“点破无稽不根之论,只须冷语半言;看透阴阳颠倒之行,惟此冷眼一只”、“一段世情,全凭冷眼觑破;几番幽趣,半从热肠换来”,奇处不胜寒,能够承受外界如此寒冷的人,胸中必定有一口热气。非独行无以冷酷,非痛苦无以深刻。回到社会人事,还得和光同尘,那么又奇在哪里呢?冰炭不言,冷暖自知。
“花看水影,竹看月影,美人看帘影”,佳人看背影。
卷九集绮
“绮”本义是有花纹的丝织品,引申为美妙、美好。与卷七集韵对比,感觉这卷更注重外在的形,而许多句子和卷六集景的相通,当然也有特别处。“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感觉相当巴适。“武士无刀兵气,书生无寒酸气,女郎无脂粉气,山人无烟霞气,僧家无香火气,换出一番世界,便为世上不可少之人”,也都是通达之人。
卷十集豪
题记“宇宙寥寥,求一豪者,安得哉?家徒四壁,一掷千金,豪之胆;兴酣落笔,泼墨千言,豪之才;我才必用,黄金复来,豪之语”读来惊奇,但没有言尽。程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就足够震撼,这卷又有“不恨我不见古人,惟恨古人不见我”,当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豪气与否,其实不是由胆、才、言决定,而只是豪的表现。我曾听许多人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感觉都是大言不惭,我则是从不敢说这句话,因为自知自己是个什么光景。这段时间又对“英雄尚不肯以一身受天公之颠倒,吾辈奈何以一身受世人之提掇?是堪指发,未可低眉”句中的“指发”和“低眉”有了兴趣,可以仔细体会。
卷十一集法
“夫迂腐者,既泥于法,而超脱者,又越于法,然则士君子亦不偏不倚,期无所泥越则己矣”中的不偏不倚就是“中”,虽世无定法,但都是要保持在泥越之间的中道,这对我也是理论宣传,还是谨记“志不可无一日坠,心不可无一日放”,在生活中练习世法,待能体会“入心处咫尺玄门,得意时千古快事”,则有所受用了。
卷十二集倩
这卷似乎与景、韵、绮三集都有联系,竟不可分。唯一句“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铭记。至于“细烧沉水,毋令见火”,完全不懂,网上还查不到,看来书还是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小窗幽记》的味道有点闲,感觉有点冷,但晒着太阳,抄写几行,还有热茶在旁,感觉还是蛮不错的。末了,可赞句:好书。
小窗幽记读书笔记 篇3
《小窗幽记》语云:“今日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殷桃,绿了芭蕉,数百年过去,那山,早已不再是那山;那水,也早已不再是那水;唯有那昏昏逐逐,仍是那昏昏逐逐。我想,于此醉世之中的一大幸事,便是得一服清凉散,留我一人独醒于这醉世之中罢。
佛曰:“有求皆苦”,得到是一种苦,得不到也是一种苦。仓央嘉措于《我问佛》中有云:“我问佛:为何世间诸多遗憾?佛言:婆娑世界烦恼多多,所得再多也得不到圆满。”而于此醉世之中偏偏有着那么一群趋名者、趋利者去追名逐利,殊不知,追来逐去皆为苦,永远也得不到圆满,只能留下诸多憾事。敢问世间又能有多少人如陶潜一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独醒于这醉世,看尽这世间冷暖?“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那便只留我一人独醒于这醉世之中罢。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处于醉世之中,万事皆需三思而后行,要时刻能够明了自身处境,在众多阿谀奉承之中保持头脑的清醒。君不见,世间能有几人比得范蠡,助越王灭吴之后,可立即放手,独携美人西施荡舟五湖而去,做了神仙眷侣。君不见,世间又有几人比得张良,助刘邦平定天下之后,舍生而退于山林茅舍之中。君又岂能不见,汉代名相萧何,故意强买良田以“自污”,从而打消刘邦的猜疑,故得以善终。众人皆醉,留我一人独醒,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在这醉世之中洞明一切,如此,方能拨得开花柳,立得定脚跟。
陈本敬先生曾评价《小窗幽记》曰:“醒世持世,一字不落言鉴。”醒世,是要看透人生生命,持世,是要以此而穿透世事,不落庸俗。有人云:“生活,就是生出来,活下去。”我想,人生的实质也大抵就是如此罢。佛语云:“心动意动万物动,心静意静万物静。生己之相,造己之命。”生下来,一切随心而动,随心而静,在这醉世之中唯我独醒,如此方能活出自己的命运,从而悟命运真相,可得大彻大悟,看透世间一切事,看透世间一切法。
佛言:因果报应,生命轮回,不悟命运真相,何得大智大慧?
我想,唯有在这醉世中独醒,方能去悟命运真相罢。
小窗幽记读书笔记 篇4
《小窗幽记》是一部流传至今,光耀古今的人生哲言小品集,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觉,言进旨远,益人神智,可谓古今敦品一大奇书。
“修身、养性、齐国、治家、平天下。”是古人一直追求不停的目标,当今社会处于改革转型期,社会问题颇多,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提高国人的道德素质亟不可推。通过读此书不但可以提高人的文化素质,更能学会处事的方法,此书可谓修身一大益书。
“立国先立人,立人先立德。”此书是几百年来古人为人处事的经验精华,此书问世300多年来再现中华文化的博大,阐释中华文化的精髓,追求的是无拘束的自由人生,高善的审美人生。
《易》中说:“劳谦,君子有终,吉。”通过读此书可以让国人在立德的基础之上,勤劳,谦虚,不断的追求,自强不息,勇敢追求人生价值,实现人生的目标。读此书后会让人找到成功大道和途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读此书会让人厚德、勤劳、诚信,会让读者大有裨益。
小窗幽记读书笔记 篇5
世界上所有的道理说出来都很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没有几个简单的。前几天看《小窗幽记》,虽然感觉每一句话都是至理名言,但这句话我读起来印象最深:“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在人际交往上使人有乍交之欢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可是使人无久处之厌能做到的有几人。我是做不到这一点,当接触一个陌生人时,我总是想方设法地迎合对方,尽力给对方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可是等时间长了待人就有些倦怠,倒不是因为对方人品有问题,而是自己意志力薄弱的缘故。因为人际交往对我来说第一难事,我又是一个遇难而逃的人,所以对待人总是热情了一段时间就换了冰冷面孔,不管对方是否记得自己,我是决心忘记一些人和事的。对一个人持久热情不但需要感情投入,更重要的是精力和毅力的投入,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很难交上知心朋友的。由此可见我的毅力还需努力锻炼,一个人没有朋友并不十分可怕,可怕的是这个人一点儿毅力都没有。
其实不单单是人际交往要使人无久处之厌,自己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无久处之厌。如果学习上知难而退,学有所成只是望洋兴叹罢了;如果房子盖一半就停工,一家人照样睡马路;吃饭半途而废还要饿肚子呢何况做事情,如果事事都是三分钟热度,那么自己的一生将一事无成,不要说给家人幸福,只怕自己的生存都成问题。
故而若使人无久处之厌就需持之以恒,热情加耐力,打拼出一道通天彩虹。
小窗幽记读书笔记 篇6
“醒食中山之酒,一醉千日,今之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者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散,人人解醒。”这是《小窗幽记》醒篇,讲的是人们为了趋名逐利、为了声色车马而奔逐,好似魔障般沉醉其中。
《小窗幽记》的作者是陈继儒,这本书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合称为为人处事三大奇书。《小窗幽记》始于醒篇,终结于倩篇,讲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力求人心态放平、积极向上,不要陷入是非争斗中,这也是古人对美好事物的一种寄托,也是教人如何为人处世的一本指导书。
每当因为某些事情生闷气的时候,拿起这本书细细品读,你会发现你的心境会慢慢平复,焦躁的情绪也会慢慢被书中的文字安抚。“心苟无事,则息自调,念苟无欲则中自守”。心里没有什么事情,则可以自由调节气息,心念没有欲望,则可以自行坚守。一切的烦恼来自于欲望,来自于自寻烦恼,倘若没有过多的欲望,平常心对待事物,坚定信念,自然也没有什么可烦忧的。
做人做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准则和行为方式,这个不可置否。不过,莫要因过多的计较而迷失了自己,莫要因途胜的欲念失去自我,也不要因一丝的颓废就放弃梦想。做人做事,以求心安的同时,要和睦友邻,孝顺亲人,在人生旅途中活出精彩的自己。
最后,带着“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的处事态度,相信未来自有一番天地!
小窗幽记读书笔记 篇7
《小窗幽记》是一部促人警惕,言短旨远的人生哲言小品集,内容涉及了修身、养性、经商、从政、处世等多方面的处世格言。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目光,对当时糜烂庸俗的世风作出了辛辣且不失客观的抨击。
若要细赏其内容,从“醒”篇来看:抒发的是豪情空有、壮志未酬的末世情怀,偾世嫉俗,奇谋妙策,只有寄托于文字之间;从“情”篇来看:则标举美人名花、青山绿水、秘书灵籍为安身立命之场,体现的是方外之致和隐逸幽趣;从“峭”篇来看:警示世人欲成就人生大业,必要有超凡脱俗的心态和志趣高雅的追求,同时也要有积极的入世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从“灵”篇来看:张扬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和出世的情怀,看透世间人情冷暖,寻求与大自然的山水为伴,享受无尽的生活。
作者在作品中所言的文字,是对人生的体会,是观世的真理。这种真理是以一个人所达到的颠峰状态来评定其价值的,而不是将他的颠峰和他的深谷持平来综合他的价值。
在当今这物欲横流的年代,人们更多的是看重物质利益的追求,而忽略了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培植,所以精神显得极度匮乏,总是埋怨生活的无聊与苦涩。如果你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些时间去静心阅览一番此书,可能会给你的生活带去一些欢乐与充实,让你领略美好生活的另一面。佛缘本是前生定,一笑相逢是故人。
【小窗幽记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小窗外的世界09-29
杈升和幽升上学记初中作文10-29
月光幽作文11-09
社会小窗口的作文500字09-16
时光里那小窗的凝望作文09-11
夜,是幽谧的作文07-28
方山的"幽_小学作文09-06
幽洞探险作文03-25
幽爸小学作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