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的作文优选(4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反思的作文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反思的作文 篇1
周末,我和同学踢了一下午球,傍晚时分妈妈带我去上篮球课,走到体育馆门口,我疲惫地跟妈妈说:“今天我不想上篮球课了。”妈妈诧异地问:“怎么能说不上就不上了呢?都走到门口了,有什么原因吗?”我摇摇头,什么也没说。妈妈生气地说:“没有原因就必须去上,否则你自己走回家。”
我选择自己走回家,回家的路有三站地。穿过两个红绿灯路口,路上大大小小的车辆从我身边飞速而过,似乎随时会向我撞来,这是我第一次独自回家,竟走了一个小时。一上楼就听见爸爸妈妈正在房间里争吵,只听爸爸说:“社会这么乱,出了事怎么办?”妈妈回应:“他太任性,想不上课就不上,路上正好反思一下……”他们争吵声音愈来愈大,我再也不忍听下去,眼泪不争气地流下来。由于我的任性造成他们第一次激烈的争吵,如果我克服一下当时的惰性,或讲清原因,也不至于……我内心充满苦涩与愧疚。恰在这时,妈妈猛然推开门,眼圈红红的,很焦虑的样子,我连忙拉住妈妈的手说:“妈,对不起,让你们着急了。我不该说不上课就不上,其实我下午踢球累了,下次一定将我的想法讲出来,你别和爸爸吵架了……”妈妈听后笑了,她紧紧抱住了我。
从那以后,不管训练多么辛苦,我每周都坚持上篮球课。而且我意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我会把自己的想法及时说给爸爸妈妈听。
反思的作文 篇2
阳光,橙中透黄。一个早晨,花辰月夕,空气如一杯橙子味汽水那样香甜。刚从梦中清醒,樱花枝上飞着几只大红蝴蝶,阳台上的水仙花微微摇动,好看极了。可屋子里一股浓浓的火药味在空中弥漫,越来越浓。就在前几分钟,弟弟把我种了大半年的葫芦藤连根拔起,花盆也被摔坏了,不管什么东西和人呆久了都会产生感情,弟弟刚摔坏了一个陪伴我大半年的葫芦藤,能不生气呢?我反手把弟弟推倒在地上,弟弟哭了起来
这时,听到哭声的爸爸妈妈从房间里走出来,面容十分严肃,像两个审判官。她们看了看坐在地板上大哭的.弟弟,又看了看滚落在一旁的葫芦藤,立刻就明白了发生了什么事情。爸爸妈妈把弟弟从地板上抱起后,向我走来并把我大骂了一顿,责骂内容都是一些弟弟还小,要让着他的事。
我委屈极了,我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小声嘟嚷着,又是他小,又不是第一次了,老是把我的东西弄坏,那个葫芦藤我已经种了大半年了,我能不生气吗?还是你们给我买的呢。我说的语无伦次,过了几个小时,到了晚饭的时间,我也感到饿了,自己就小心翼翼的从房间里走出来。
当我走到桌旁的时候,看到了一个白色的花盆,里边种着葫芦藤,吸引我的不是葫芦藤,而是这个花盆。这个花盆里面种的是几苗大蒜,我五岁的时候,和弟弟现在的情况差不多,只是当时并没有把花盆打坏,那时的爸爸妈妈也是轻描淡写的说了句:没事儿,孩子还小,不懂事。这时,我哭了起来
是啊,弟弟也小呀,他也不懂事。其实自己也有错,我也不该把花盆放到那么低的地方。
反思的作文 篇3
我们福建省实行高考语文自主命题已经整整三年了,在三年实践的基础上,及时对命题工作进行回顾、反思,似乎已很有必要,鼓励学生写真实的自我1。尤其今年我省正全面推行高中课改,语文究竟该怎么教,三年以后又将怎么考,大家都很关注。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认真探讨三年命题的利弊得失,努力看清未来的命题方向,并让探讨中所获得的认识在当前的课改实践中经受检验,同时又努力使它发挥出一定的导向作用,意义委实重大。
作为一个一线教师,在这篇不很长的文字中,我想集中谈谈作文。我的突出感觉是福建省的高考作文命题应当更加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应当鼓励学生写真实的自我,并以此而形成自己的鲜明的特色。
就以今年的作文命题来说吧,其出发点也许是鼓励学生阅读经典,鼓励学生“创新”。但大家都知道,读写结合的连接点是感悟,刨新的基础则是平时对常见事物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因此,题目倘若有助于考生写出自己的阅读感悟,有助于他们表现出自己在常见事物(或寻常故事、情境)面前的聪敏与发现,那就体现了一种导向性,那就是有助于考生表现真实的自我了。可面对“孔明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和“戈多今天已经来了”这样两个完全出乎人们意料的假设,面对这种在情景设定上便已限定考生必须反经典的“话题”,一些在平日阅读中即使真有感悟,平时也的确有些聪明的同学,又如何能发挥得出来呢?
让我们看看被评为“优秀作文”的《箭锋上的友情》吧。文章核心内容是写孔明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以后,周瑜主动替他补足了十万支。周瑜为什么这么做呢?文中只有一句话与此有关,即周瑜想到“孔明的确是一个知己,倘若我俩共事一主该多好啊”。可周瑜的这个想法在原著中能找到支持吗?他的这个变化有性格的依据吗?——我们都看不到。如果文中的这个设想只是考生为了完成题目而平白无故地加上去的话,假如在这个基本构思中根本找不到作者对原著的领悟与尊重,我们又如何领会“读写结合”的命题本意,如何感受学生在平日阅读中的聪明呢?——对考生的难处,我们不是不可以理解,因为即使让我们教师来写这个题目,也会感到为难。可把这样的文章评为高考“优秀作文”,并公开发表,让它成为众多青少年模仿和学习的对象,这就有点儿让人感到不安了。因为这种写法不代表正确的方向,这样的文字只是对经典的调侃,是对名著的不尊重,它只会使本来就显得有些困难的名著阅读愈发地让人感觉困难。
再让我们看看《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篇“优秀作文”。它是依从“戈多今天已经来了”这个话题而写作的。文章开头三个自然段主要写“我”对戈多的认识:第一段写作者贝克特不知自己创作的戈多“到底是谁”;第二段写如不知戈多是谁,那么即使他来了,也会“擦肩而过”;第三段才写“在我心中”戈多是“精神的宁静、思想的澄明”。但随后的三段却又分别写“戈多是信念”(“只要信念不息,火花就不会灭。戈多的归来也就为时不远了”),“戈多是理想”(“与其让生命白白流逝,我们为何不现在就树立理想,去迎接戈多的到来呢”),“戈多还是道德”(“以爱人之心协调人际关系,那么我们将时刻感到自己浸身于爱的暖流之中”)。可不知为什么,在最后三段中,作者笔锋一转·又说“如果我们已坚定了人生信念,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带着道德上路,那么就会发现戈多已在我们面前”;并且说“戈多其实从未离开过我们”;但接着又说“戈多今天已经来了”,希望“他明天不再离我们远去”。——转述至此,我不知读者是否能看得明白,可原文就是如此。(见《福州日报》2。06年6月20日第9版)——整篇文章,没有一个确定的中心,没有一个明白的意思;“戈多”已经完全脱离了原剧的情节与背景,成为一个没有确定意义的“概念”,成为一个可以任意解释的词语。不错,原剧作者确实说过:“我要是知道(戈多是什么),早在戏里说出来了。”但不要忘了,在剧中,它主要的作用只是剧中人物“等待”(即拒绝行动)的一个借口,——既然仅仅是一个借口,自然允许有不同的猜测和理解。——可当我们把它作为一篇文章的主要的表现对象的时候,当我们要写它“今天已经来了”的时候,就不能还是不确定的,或依然仅仅是猜测了。因为这与题目的整体指向是矛盾的。“今天已经来了”,表明这个写作对象对于作者来说是确定的,或者说题目要求作者在行文之前必须完成由不确定到确定的思索过程,然后再由此而展开想象和构思。可《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篇作文却根本无视这一要求(也可以理解为无力实现这一要求),以至表述对象始终不能确定下来。在整篇文章中,既没有故事,也没有形象;既没有说理,也没有想象;甚至看不出作者有与读者进行交流的欲望与意识。可它却被明白无误地评为“优秀作文”!这就破坏了大家所公认的一些评文标准。——难道一些支离破碎的“华丽”言语,不成逻辑的`逻辑联系,真的就可以代替感悟,就可以看作是传达了青少年对《等待戈多》这出名剧的理解吗?难道我们不是始终要求自己的学生,文章内容要实实在在,要写真实感受,行文要明白晓畅,要清晰自然吗?
评卷总要评一些优秀作文,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大家也都可以理解,高考作文指导《鼓励学生写真实的自我1》。讲上述这些话的目的是表明,如果出题考虑不周,方向指引出现偏差,就难免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尴尬。荒唐的事即便认认真真地去做,也依然是荒唐;反之,只有在根本上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才会使师生的努力更富有意义。那么,如何去确定正确的方向呢?——重读一下《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表述,也许能够给我们一点有益的启示。例如课标把“交流与表达”的主要培养目标(列为第一位的培养目标)确定为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在讲到“发现”和“创新”等素质的培养时,又强调要鼓励学生“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也就是说,学生越是能够针对着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现象而写出新意,越能表现出他们“发现问题的敏感性”。——这都显得多么稳妥,同时又多么富有指导性啊!
把课标的这些指导与我们面对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我们会更加强烈地感觉到:高考作文命题应该着重考虑如何使学生表现出真实的自我,高考作文命题应尽量鼓励考生写出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观察、感悟与思考。这样,高中作文的数学和考试才能做到相互促进,并进而达到共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出题失误而造成的尴尬,并使教师始终能够从正面来引导自己的学生。
鼓励学生贴近现实生活,鼓励学生写真实的自我,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现在的很多中学生还不能做到很好地贴近现实生活,也不注重写真实的自我。——不是吗?目前中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的只重语言而忽视内容的“散文写法”(人称“泡沫文字”),以及随处可见的仿写与套用,就是证明这一现状的最有说服力的事实。
即便是20xx年,大家普遍认为福建省的作文题目出得比较好,而且话题多达10个的情况下,“套题”现象也依然十分严重,被当年评卷教师看作是最值得“探讨”的两大问题之一(见《语文学习》20xx年7~8期合刊《忽见陌头杨柳色》)。——学生为什么套用?因为他们缺少自己的真实感受。——为什么原本敏感的青少年却缺少来自生活的真实感受?这又牵涉到写作的习惯培养、方向指引,以及学校平时的评议与鼓励了。这里,考试的命题及其对学生的评价,更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尤其是高考,被称为“指挥棒”,自然是举足轻重。
从“指挥棒”的角度来看,我对我省20xx年的作文命题也有不够满意的地方。我觉得20xx.年的作文命题除话题太多,对考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审题、构思会形成一定的干扰以外,另一个问题就是书卷气太浓,与现实生活联系不够紧密。不错,学生应当多读书,因为读书明理,读书长见识,但其最终成效还是要体现于生活中。也就是说,一个人读书(包括文学作品)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还是要看他在现实生话中看问题是否更全面、更深入、更细致,看他对自己的经历和见解表达时是否更清晰、更完整和更有吸引力。这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主要目的所在。因此,作文考试命题也应关注这个最重要的方向。学生作文的主流不应是从书本走向书本,或是从文章中来又到文章中去(这个过程往往只涉及理解、记忆、联系、整合等等),而应是从书本联系生活,然后形成文章(这就需要对生活有更多一些的联系、感悟、观察、思考了)。我们应尽量让学生透过题目而联想到活泼的生活,激发起表现生活感受(这同时也就是表现他们的自我)的强烈欲望,而不是只把他们引向书本。因为读书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只是把人培养为“人”的一种方式。而高考作文命题因为对中学生平日的写作训练有着难以抗拒的导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中学生平日的作文内容,更是必须注意自己的这种客观影响,也有责任把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到这个最为广阔的天地中来。
说这些,不是要完全否定20xx.年的作文命题,只是不赞成对20xx年的命题做太高的评价,尤其当我看到20xx年的题目对20xx年有着明显的模仿痕迹,而它又给学生的写作带来很多困惑的时候,更感觉应当看到这类题目的局限性。这样的题目偶尔考一考没什么,可以丰富命题的多样性;可一旦引为方向,就可能导致学生写作内容的狭隘和枯燥。
评判一个作文题目好不好,究竟应该以什么为标准?光听老师和专家的就够了吗?恐怕未必。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评论哪些题目比较好,哪些题目不够好,——我们有没有想一想,我们评论的标准是否经得起检验?专家认为“好”的题目是不是就不存在着某些方面的明显缺点,老师们认为“好”的题目是不是大部分学生就一定能写好?——实践的回答,似乎是不确定的。而这种不确定性又提醒咱们不应该只是孤立地就题目而谈题目,应该把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题目特点结合起来加以认识,这样才更有意义。
反思的作文 篇4
转眼间,一个大周又过去了,这一大周我收获了不少,也反思到了不少。
在数学上,以前我不会小数点,买东西的时候,别人经常因为我不认识小数点,而多要我的钱。学了小数点以后,我以后不可能再亏账了,而且四则运算我以前不太熟,现在又学了学,能在报纸上找出来许许多多的错误呢!可是,我经常因为瞎答而受到批评,往后可不能这样了。
语文上,我以前不会的生字,现在也都学会了,大大减少了错误的数量,我以前的粗心,现在也减少了许多,我的分数也多了。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成绩下降,下一大周我得努力了,争取考到九十五分以上。
在体育上,我以前不知道怎样放风筝才高,就一直跑一直跑,风筝就总是飞不起来。现在我才知道,放风筝的`时候,不能跑,只能走,在没有风的情况下,就能跑两步。风筝越往下降,就越要放线,放一点线,猛停一下,一直这样的话,就能保证风筝飞的高了。
这一大周我的收获与反思可真是不少啊!
【反思的作文】相关文章:
作文反思01-29
反思作文02-03
反思的作文11-03
反思作文12-04
【精选】反思作文08-26
[经典]反思的作文08-25
(经典)反思作文09-02
【精选】反思的作文08-16
(精选)反思的作文08-07
反思的作文(经典)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