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28 18:11:22 反思 我要投稿

作文教学反思优秀(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作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作文教学反思优秀(15篇)

作文教学反思1

  月考结束后,面对存在的问题,我进行了反思,结果如下:

  一、|教学方面存在的漏洞

  试卷发下来后,首先最明显的漏洞就是基础知识比较差,另外,字迹也潦草,这跟我平时毛糙字词不太重视的缘故,翻看了其他班级的卷子,最明显的是3、6、9班,基础知识答的好,卷面特别干净,而且学生字迹工整。最值得一提的是作文。我的作文讲了,学生也写了,我也改了,但是改完后没有评作文,学生还按自己写得作文写了上去,所以质量很差,对比其他班级,习作很成熟,这也是我邋遢造成的'后果。

  二、作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成绩的差距就是教学态度一手造成的,平时的作业只改,没有讲评,孩子对评语又不太懂,造成了后果。另外,习作方面的指导也有问题,很少和组内老师进行交流,我行我素,所以造成了对孩子的程度把握不够,指导不够细致,对待差中学生没有尽心,所以作文大面积的不能过关。另外,更重要的是大习作没有,一直以来总是以忙为借口,没有誊写,但吕圆圆老师也忙,习作却在整个年级里最多,所以忙的不是借口,而是没有去挤时间。

  三、学生批注方面的问题

  总是很自信,以为自己通过讲解,学生应该能够一次掌握,这么多年来一直这么做,成绩也不好,但从来没有找过自己的原因,通过这次作业书本相互参观交流才明白,天道酬勤,别人的成功都是因为平时扎扎实实的教学,光看批注就能找到差距。3班,6班、9班10班的语文书本上密密麻麻,每个重点都有认真的批注,而且学生已经养成习惯,每天不批注,每天差一步,久而久之,就落后很多。

  四、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

  今年进入到四年级,发现所有的秩序井然,教师的凝聚力很强,李主任的工作力度也很大,于是在你的笼罩下,我渐渐失去了自我,许多问题没有主动积极去操心,因为总觉得有靠山,没有将自己放在年级领导的位置上,没有给大家带好头。通过这两次会议,我已经深刻的意识到我的问题。

  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问题,我已经认识到严重性,我一定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转变自己的工作作风,教学态度,多向好的教师学习,以身作则,真正做好“四年级教师”。

作文教学反思2

  幼儿园大班教研组的“一课三研”活动正有声有色地进行着。随着“一课三研”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教研组各位老师的多次点评和指导,并且对教案进 行了参与性指导后,顺利开展了第三次教学活动。

  课前我对这次教案设计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行了全方位的假设性评价,查阅了很多资料,并且根据根据前两次活动经验及老师们提出的建议,我对教案中的有些环节进行了改动。1、重新设定了目标:①积极参加讲述活动,体验交流的乐趣。②知道遇到困难要共同协商,一起解决问题。③能仔细观察图片,根据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并进行讲述。2、教学对象仍然定为大班幼儿,因为大班的孩子观察的仔细,说的画面内容也更丰富,相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更适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一些。3、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上,原来的七幅图片变成了八幅,在最后加了一副蚂蚁玩滑梯的图,整个故事看起来更加完整一些。

  本次课的教学活动过程我也进行了很大改动。首先我把第一大环节音乐游戏删掉了,改为直接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将活动过程中的学习动词删掉了,改为了在活动过程中无形的学习,我想这样的学习方式幼儿更容易接受。在活动最后增加了一副图,整个故事更加的完整并且有趣。最后一个环节的.游戏《蚂蚁搬西瓜》改为炒西瓜皮,炒西瓜皮是在最后活动结束的时候在活动现场炒的,现场炒菜不仅吸引了孩子的眼球也给了我一次锻炼的机会。最后一个环节的设定不仅符合活动主题,而且还给孩子们一个答案,原来西瓜皮还可以做成菜肴,真是一个好的创意。

  在活动教学过程中,我也进行了小结性评价。教案设计:新增加的最后一幅图片,是所有小蚂蚁们正在西瓜皮做成的滑滑梯上开心的游戏。我引导幼儿小组讨论完上一幅图片以后,就直接请幼儿进行整个故事的完整讲述了,我忽然想起来还没有出示最后一幅图片,这个时候我没有返回去重新提问,而是顺着幼儿的回答和讲述到了第二大环节,两名幼儿讲述完了以后,这个时候我回到了最后一幅图上:“刚刚这两位小朋友把西瓜皮做成了什么什么,你们也把西瓜皮变成了很多有用的东西,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聪明的小蚂蚁把西瓜皮变成了什么?”这个时候出示最后一幅图,小朋友们看见小蚂蚁在玩滑滑梯很兴奋,纷纷议论着,这个时候我接着说:“今天张老师也把西瓜皮变成了有用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什么?”出示炒西瓜皮的道具,我转身变成了厨师,幼儿更是高兴极了,接着我炒西瓜皮,这个时候活动热情到了极点,最后请小朋友们一起品尝,他们的活动热情和兴趣点更是到了达到了高潮。

  课后我又进行了总结性的自评。

  课前我对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仔细考虑、推敲、调整,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能够找准幼儿兴趣点,并展开讨论。

  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的调整,把幼儿的注意力及时拉回来,并且进行适时的引导,顺利进行下面的活动。

  能以自己对活动热情、画面内容的滑稽以及自己的语调,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学目标完成较好。课堂气氛活跃,幼儿参与活动热情、积极性极高。

  活动内容有重难点,问题能够层层递进,并且没有无效提问。

  存在问题:1、在活动过程中对于幼儿的回答不能够作出具体的反馈。2、我提出问题以后,对于幼儿的一些回答,我不敢接。

  怎么样才能够对幼儿的回答做出具体的反馈呢?我想首先是我在平日的工作中往往习惯于笼统地表扬幼儿。“你回答的真好!快给他鼓鼓掌!”“你真聪明!”……这样的反馈会使其他幼儿想:我的回答跟老师的不一样,我要是没有老师想要的回答,那我说的就不对,我可不去冒那个险!要对幼儿的回答作出具体的反馈,才能鼓励幼儿提高他们的探究和操作水平。给予幼儿具体的反馈可以有以下具体做法:

  (1)描述幼儿的回答,扩展幼儿的某种经验或澄清某种关系。

  (2)提出新的问题,引起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询问回答错误的幼儿的想法,而且也应询问回答正确的幼儿的想法。对于回答正确的幼儿来说,询问可以鼓励幼儿重新思考他们的回答或寻找更有说服力的证据。我们的询问不仅可以巩固正确的回答,而且,有助于增强幼儿的推理过程。对于回答不正确的幼儿来说,询问有助于幼儿澄清他们的观点,从新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接受老师的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介绍补充材料对幼儿原先的结论提出质疑,使幼儿进一步思考。

  关于幼儿的回答与我想要的答案不一样时,我应该怎样接。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解决,因为想要对幼儿的回答的问题接的得心应手,首先要很多的教学经验。这可能跟我的教龄有关系,我没有多少教学经验,没有带过大班幼儿,对他们的认知发展还不是很了解。相信过不了多久我在这个问题上会解决的很好的。

  通过“一课三研”活动,有效地沟通了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的联系,有效地激发了教师们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了教师间团结合作和互相信任、支持的工作氛围,有效地发挥了集体的力量,此外在每次的研讨中通过个人的反思到集体反思,还会引发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的重新审视,从而渐渐养成了反思的习惯,既培养了教师实践反思的能力,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附:

作文教学反思3

  作文一直是令我校师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长期困扰我校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题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二、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写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像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象力激发出来。因此,训练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

  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童话化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像,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刍鹰;遨游于大海的鱼儿!充分享受作文课带来的快乐。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采取了以下做法:

  1、提供想像条件,鼓励大胆幻想。童话作文的内容,涵盖了学生的一切生活和空间。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能在童话中得到映照;学生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童话中得以体现。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选材。在训练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自由想像、独立思考的情景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有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就再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才得以充分的发展。

  2、教会构思方法,提倡个性表达。童话往往以引人入胜的情节吸引人们,所以在训练学生写童话时得讲究巧妙的构思。同样一个富有新意的题材,构思不好,它也不会吸引人。童话语言独具特色,写童话比写一般记叙文在发展学生的语言方面具有优势。学生具有广阔的表现空间,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其次,童话是学生内心思想情感真实的反映,它折射出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这使得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富有个性化。

  3、注意立足现实,要求合理想像。一旦儿童思绪扬起,往往又会乘着兴致,漫无边际的想像开去。因此,我们要向学生提出想像合理的要求。因为,只有想像合理,才有意义。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儿童往往把握不住,仅是概念地提出要求,儿童并不能掌握要领。教师的作用,在于适时发掘学生的心灵火花,让学生立足现实,合理想像。

  三、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开展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之反映,为生活而作,因生活的需要而作,离开了生活便没有了作文。生活化作文的训练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探索。

  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写作是作文当前教学的需要。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很严重,仿写、甚至抄袭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为了使学生能写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及时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表达出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

  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

  这样,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

  总之,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作文教学反思4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农村小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大多学生作文时的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看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农村教师必须做到:

  一、要浅化习作入门眼前闪烁。

  对于语文教师,特别是习作起步的老师来说,切忌一开始就和学生讲述许多作文的理论、技法,这样会让学生感到枯燥而有压力,觉得自己根本写不出那样的作文而厌恶作文,丧失对作文的兴趣。习作入门课上,老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作文就是写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你的快乐、你的忧愁;写一盆花、一棵草、一只小蚂蚁;写和同学做的小游戏;写考试得到100分;写你犯的错误……。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现场示范,以自己的实际写作过程引导学生动笔,将自己的的身边事说出来。至于作文是什么,怎样才能写好作文,这些都需学生在长期的作文实践中慢慢去理解、体会。

  二、练写观察日记,积累素材。

  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从何入门呢?练写“观察日记”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县河的少年儿童热情敏感,充满活力,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东西,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等,而光观察不记录,那么有多少新鲜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难免会忘记,即便日后能回忆,也是朦胧的。所以,在教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还要养成练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提倡“观察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师,在平时,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去观察.在课堂上要经常指导学生练笔,使每个学生都能练出一双锐利的`眼睛,学会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从而使生活周围的人和物烂熟于心,出口成章。

  三、多做游戏,在玩中写,培养写作兴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写作十分有效,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将游戏融入到作文训练中,教学生玩中写作,写中再现玩趣,使作文成为最轻松平常的事。这样,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再也不觉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要引导学生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只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农村小学生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可以课外向学生推荐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词句之外,还应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积累方法。比如从互联网上查阅资料,做实验,咨询别人等等。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兴趣也就更高了。

  五、教师要写好作文批语。

  学生的作文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因而强烈地期待得到老师的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或热情地赞扬、鼓励,或诚心地帮助、指点。老师在作文批语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准确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情绪和兴趣因此,老师对学生的作文要用赞赏的眼光去批改,并通过作文批语使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学习上的动力,心理上的平衡。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同时,要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在生活中多积累一些素材,这样,学生就不会再视写作为难事,无话说可以变成有话说,不会写可以变成会写,用词干巴可以变成行文流畅,千篇一律可以变成百花齐放。

作文教学反思5

  (一)作文教学反思

  连续两年在高三参与作文复习备考工作,在备课组老师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了作文复习的尝试,有得有失,总结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首先意识上要高度重视作文的复习。很多老师认为写作能力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力,高三作文复习收效甚微,所以不是很重视作文的复习,或者只是简单的讲评考试作文。诚然,作文能力是通过基础年级的积累和训练,一步步得以提升的。但考试作文的规范和出彩却需要高三的精心打磨。不同阶段的作文课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其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高三练习多,考试多,所以高三的作文课大多是讲评课,考什么作文,讲什么作文,每次讲评缺乏重点,一般都是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开头结尾统统讲。作文复习缺乏科学系统的复习计划,或者说有计划,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很好地贯彻。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校高考作文得分的提高。

  三、再次要发掘多元的复习途径和方法。以往我们的复习是以讲练为主,学生很容易对这种单调的作文复习产生厌倦,进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开发多元的复习途径和方法,不单是调动学生复习积极性,而且有助于我们全面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复习。

  四、最后要善于借鉴他校经验和总结本校的作文教学成果。教无定法,作文教学更是没有规律可循,作文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一定要全面科学。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借鉴他校的成功经验,有助于我们提高高三作文教学水平。当然,摸索一条有本校特色的作文教学之路显得更加重要。我们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上都有自己的经验,教研组牵头进行及时的'总结,可以更好的完善我们学校的高三作文复习。

  (二)几点建议

  新一届的高三作文复习工作将要拉开帷幕,在此提几点鄙陋的建议:

  一、备课组各老师从一开始便要加强作文复习的意识,群策群力把作文复习工作做好。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这个复习计划应包括:学年计划、月周计划、复习时间内容的安排、复习方法的选择。参考计划建议:可以根据作文的几个写作要领来分章节复习。比如分审题立意、选材组材、构思技巧(包括文体训练)、语言风格、拟题点题、开头结尾、创新突破等章节,每一章节复习选定几个话题或结合当时的月考作文题,分几个课时,有所侧重的,循序渐进地进行复习。一直到第二学期一模以后,再进行考试作文技巧的复习。

  三、努力发掘作文复习的多元方法和途径。高三作文复习以月考练、课堂讲为主。除此之外,我们要注意对往年高考优秀作文的自主学习(即范文的学习),课外新颖素材的选择和积累,优美词句的积累和灵活运用,创新文体的学习和运用等课外学习的指导。大小考试之后,对年级优秀作文印刷成册,加以点评和学习。课堂鼓励学生评改优秀作文和自己的作文,找出差距,并不断缩小。或者开展一些作文活动,比如讲座、文学社团等。

  四、调动备课组老师探讨作文复习的积极性,备课组会议多组织老师学习和讨论作文教学的得失,及时调整复习计划,更好地为语文复习服务,更好地为高三复习服务。

作文教学反思6

  高一学生入学已有两周时间,每每让他们口头谈谈对某件热点时政事件的看法,孩子们总是吞吞吐吐,即便能说出点内容的,也流于俗套,很少能有自己的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了。介于此,我给学生们上了一堂题为《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本课教学重点就是让孩子们学会从不同角度挖掘生活中的感动点。

  一谈到写作文,大多数学生是出于骨子里的痛苦,正所谓“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愁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那么学生苦于作文或是文章内容平淡无味的原因是什么呢?归纳起来,我认为以下这两点“缺乏”尤为重要,即一是缺乏对生活的敏感;二是缺乏一颗感恩的心。但是这两点对于学生来说,是空洞的理论上的说教。因此,我给学生们看了两则素材。一则是1999年发生在贵州麻岭风景区的缆车坠落事件,其中一对年轻的父母举起双手救活了年幼的孩子,而自己却没能醒来。之后,歌手韩红领养了这个孩子,并创作《天亮了》这首歌来纪念这个生命的故事。而另一个故事是发生在青海省的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一头母牛为自己的小牛争取一口活命的水而任由运水的人们的呵斥驱赶,甚至皮开肉绽。

  之后让孩子们小组讨论,从中挖掘出感动他们的地方。学生们很容易找到父母对子女的爱。其实孩子们的思维受到了束缚,他们只观察到了人类社会的父母与子女的爱,却忽略了动物界的亲情,所谓“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正是如此。

  宋代学者朱熹云“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当学生的写作思维受限时,就需要教师能灵活地带领学生去挖掘“源头活水”,探寻一潭思考的清泉。罗丹亦云“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学生们不是缺少感动的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中感动点的慧眼。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切忌流于形式,亦不要盲目围着高考的'指挥棒转,只关注时下貌似套路化的素材,忽略了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一心将教师主观的写作方向有意无意地灌输给学生,那么学生无形中就会“先入为主”,围着教师的思维转。这样其实限制了学生的自我感受的表达,暗藏“又一村”的思维灵光可能转瞬即逝,造成千篇一律的刻板化作文。 所以聪明的教师应首先学会倾听,学会肯定孩子们的想法,说不定能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这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机会。

  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指导学生多多观察生活,多从平凡小事撷取思想的浪花,让这独特的视角与大脑中现存的知识积累碰撞出傲人的火花,学会在细节中感知人世间的真、善、美,让自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作文教学反思7

  人类社会已进入充满竞争挑战的21世纪,教育要为新世纪的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那么,面对时代的挑战,我们的作文教学该如何跳出某些习惯的框框和某些固守的偏见,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让作文教学变成一个激发、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使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呢?教学实践给我的体会是“放手做”“放手读”“放手说””放手写”“放手评”“放手改”,关键是要“放手”。

  一、放手做

  新大纲要求:“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而学生的作文内容又是来自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分析。叶圣陶先生曾形象地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充实至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所以,除课堂上“放手”进行创造性的师生表演,生生表演外,还应“放手”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向实践的大课堂熟悉生活,用慧心去体会,用慧眼去追寻,用双手去实践,感悟生活的甘甜,感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明白人间的真情和爱心。引导他们多参加各种有益活动,如“五自实践”活动,“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募捐献爱心”活动,“科技制作”活动,“读书读报”活动,演奏、歌舞、书画、写作、朗诵、演讲以及多种游戏,还要上好劳动课,以劳辅德,以劳增知,以劳强体,以劳益美;校外多做好事,学会服务,乐于助人,学会创造,追求真知;在家里多干家务活,如买粮,收拾屋子,烧菜,洗衣服,饲养小动物,培植种子,养花等。

  这样,通过学生的耳闻目睹,亲身实践,不仅丰富了写作素材,使他们提笔就觉得有话可说,而且身心得到了锻炼,陶冶了情操,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自理生存能力,都十分有益。习作时,才能进入叶老所述的“语语摹其形,语语传其情”的写作境界,才能有独道之见,有所创新。

  二、放手读

  阅读和写作是两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能力。读是知识的积累,是内在的吸收;写是知识技能的运用,是外在的表达。读是写的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因此,必须“放手”让学生大量阅读,博览群书,开拓视野,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培养观察、认识划新能力。比如: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童话、儿歌、谜语、优秀作文、儿童文学、科普读物、民间故事、短篇小说、诗歌,甚至名家名篇。鼓励学生购订(小学语文报)等,还可在班里建立“图书角”。读后提倡摘录、背诵佳句、精段选,学以致用。同时,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

  为提高阅读效果,还应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去读,比如读书要做到“四学”:①读中学观察;②读中学选材;③读中学布局;④读中学表达。这样,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积材又得法,读得多,见识广,作文时就能旁征博引,谈古论今,写出生动、新颖、富有创造性的文章来。

  三、放手说

  学生经过“放手做”“放手读”,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习作前,先“放手”练说,是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且新大纲也指出:“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可见,说是写的`前提,也是写的基础一般情况下,说得好,也就能写得好。几十个学生在一起说,相互启发,会产生形成创造思维的智力火花。因此,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养成在动笔之前先练说的好习惯。那么,让他们说什么呢?可以说命题,说中心,说选材,说布局,说内容,说开头、结尾……说的形式也可以多样:自己说、同桌说、小组说、指名说、表演说,说局部、说全篇……

  对于学生的口头说(口头作文),教师应热情鼓励,特别是对那些富有新意,敢说出带有独创性见解之语,哪怕是一个词说得好,一句话说得对,一种观念有新意,都要报以鼓励的掌声,给予肯定。这样,学生才会畅抒胸臆,敢说、爱说,为写出富有创意的文章,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我在指导学生写(谁不说咱家乡美)这篇习作时,先组织同学以(我的家乡)为题,进行说话练习,让同学们尽情介绍家乡的独特之处,值得骄傲的地方,尽情抒发爱家乡的感情,然后再写,结果大多数同学写得情真意切,颇有新意。

  四、放手写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作文又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因此,开始作文,要求不易过高、过严,控制过死,应当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放下包袱,“大胆”去写,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提倡写“放胆文”。

  1.放内容

  初学习作的小学生,不知道作文是怎么一回事,到底写什么,怎么写,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难以下笔,往往产生畏难的心理。针对这一点,教师用富有启发和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写作兴趣,解除顾虑,鼓励他们放开胆子去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敢动笔,爱动笔,就能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显露他们的创造才能。可以写心爱的玩具,可爱的小动物,有趣的事,喜欢的人物等。读完一篇文章或科普读物,可写一写随笔谈,谈感想,写评论,改写、续写、补写、缩写、扩写,给插图写解说词等都可以,都应给子表扬、肯定。

  2.放体裁

  经常让学生按一种文体去写文章,反映社会生活,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乏味无新意,因而会产生厌写的心理,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那么,能不能“放手”让学生试着用各种文体去习作?如诗歌、儿歌、童话、剧本、寓言、微型小说等。同样的内容可用记叙文写,也可用诗歌写;同样的主题可用寓言写,也可用童话写……实践证明、这样不限文体地“放手”去写,学生兴趣浓,思维活跃,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会得到充分显示,对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很有帮助。

  3.放形式

  在作文过程中,应不拘形式,“放手”让学生尽情去写。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也可以倒叙、插叙,或是散文中夹诗歌,或是引述改转述,或写实,或想像……都要大加赞赏。

  这“三放”要是落到实处,学生就能写出内容丰富、文体新颖、形式多样、新颖独特、使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来。

  五、放手评

  评习作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之乐,掌握成功的“决窍”,而且能互相取长补短,激发写作积极性,创新能力、认识能力均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因此,要“放手”让学生来评。

  1.自评

  自评就是要求学生自读、自查,自己找出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

  2.同桌互评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评价标准、认识标准,同桌相互评议作品,学习对方优点,指出不足。

  3.小组评

  五六名同学分为一组,将每个人的作品加以评议,评出最有创新意识的文章来,供全班品赏。

  4.全班评

  全班同学评析各小组推荐出来的富有创新意识的文章,评出好在哪儿,差在何处。写得好的念全文,念片段,大家欣赏、品评;写得差的,哪怕一个词,一个句子写得好,也要让他读一读,让他们感受到创新的愉悦,成功的喜说,特别对—些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品,更要大加品赏,从而培养同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放手改

  学生评议完习作后.要“放手”让他们修改。老师应教给他们一些常用的修改符号和修改方法,然后以自改、互改、小组改、全班改等形式,启发学生“放胆”去改:改题目、改布局、改开头、改内容、改结尾、改遣词造句、改标点符号……学会增、删、调、换的修改方法。修改之后,还可以通过互相加“评语”,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这样放手让学生去改,不但使学生的习作信息及时得到反馈,而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是很有利的。

作文教学反思8

  《作文上的红双圈》一文是作家黄培佳写的一篇记录征文比赛的一件事,文中提到的《补考》一文是她的处女作,由于这篇作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至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作家。所以作文《补考》可以说是她成长中的一块里程碑,而老师的九十八个红双圈,则开启了她文学创作的大门。有时候,成功就来自于一点小小的鼓励。文章以小见大,从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老师对自己人生的引领作用。阅读时要让学生体悟这一点,同时也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成长故事倾诉出来。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情感价值。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老师对自己的鼓励和关爱,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红双圈”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二、比较阅读。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学生会提出:“为什么会有红双圈。”在《新来的王老师》一文中,王老师别有用心,送给蔡林一份“差生档案”,让我们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同的老师对学生关爱的方式不同,今天学习《作文上的红双圈》,看看这位老师的关爱对作者有着什么影响导入课题。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文章写了因为“我”的一篇作文,首先被贴在(报栏)上,然后又发表在(县办刊物)、(地区刊物)上,最后发表在(正式刊物)上,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最终成为(作家)的事。

作文教学反思9

  三年级上册习作6是一篇以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的文具的作文,生动有趣,如何教给孩子写呢!首先要把自己当成这个文具,以我的口吻来写。在借鉴了别人的优秀经验之后自己缕出了思路:

  一、第一段开头。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来历或者是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自己是哪种文具。

  二、第二段是主要部分。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介绍。第一方面写自己的外观,从材料、形状、颜色、图案等方面进行书写。第二方面可以按照从上到下,从外到里的顺序介绍一下自己的结构。第三部分介绍自己的.用途。这一部分在写的时候要注意让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写。

  三、写一写和小主人的关系、感情。

  还有就是要把例文中是如何写的要给学生分析透彻。在写的时候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

作文教学反思10

  本课紧扣“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我选择

  100米跑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氛围,在学校主观意识性很强,好胜好强,不易与同伴和睦相处,体育课学习就给了他们这样一个良好的机会。要完成上好课这个共同的任务就必须要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分担责任,共同进步和提高,从而逐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达到社会适应领域的目标。力争取得最佳效果。通过本次课的教学,我感觉有成功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部分。

  一、感觉成功的地方

  1、课设计环环相扣、紧密合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100米全程跑,课的大概流程是这样的:(1)绕田径场跑步,(2)徒手操,活动各关节(3)100米跑,先做辅助性练习,然后再做专门性动作练习。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4) 学生练习提高(5)学生放松,教师讲评、总结。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的练习由易到难,由体验感知到理性认识。在教学设计中注意采用分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学练,以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练习积极性。

  2、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适当引导,创造条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主教材学习中,学生由个人,多人,整体进行实践学习,在练习中通过小组探究,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及教师的个别指导,锻炼身体,培养合作意识。再通过教师的总结、讲解、示范,及时纠正错误,最后再通过自主练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为了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让体育委员协助老师参与教学管理。这样既帮助了学习技术有困难的同学,又使得他们在课堂上有事情可以做,帮助他们找到一种成功的感觉。在准备活动及放松活动的安排上,利用音乐、场地等教学资源组织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二、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课堂容量大,一部分做的好的学生未能及时表扬,以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文教学反思11

  为了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努力探求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最佳模式,我在高一作文教学上作了一次尝试,教后反思,自觉受益匪浅。

  这堂课的课前教学设计如下:首先,用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两篇作品《政治老师的那点事》 、《父亲的游戏》,学生阅读并评价;然后,让学生阐述评价两篇作品优劣的理由,并引出本次训练重点“写出人物的个性”;接着,教师重点介绍写出人物的个性的三种主要方法,①写好肖像,以形传神,②刻画眼睛,反映内心,③写好行动,扣住细节,形神兼备,并分别结合名家名作中的形象(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祝福》中的祥林嫂、朱自清《背影》中的父亲)加以点拨;最后,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当场写作,分小组评阅,推荐优秀作品朗诵,请学生作出评价,教师总结归纳。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课前设想基本到位,初步达到了预期效果,以下是我总结的本堂课的成败之处。

  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写作兴趣。

  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较多的处于一种低效的状态,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的写作兴趣无法调动起来。要让学生写得好,写得生动形象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作文课堂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写作文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乐写”才有可能“善写”,也才有可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让作文课堂生动有趣,我选取了本班学生的习作作为范文和病文,让学生们自己去评价。

  看到了写自己的政治老师的文章,而且又写得比较形象生动,学生一下子就兴奋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不但注意力集中,而且很准确的指出了写得生动形象的原因,让我很自然的过渡到了“写出人物的个性”的方法讲解,更可喜的是,这次兴趣激发让整堂课都保持了活跃的气氛,无论是写作还是评议,学生都保持了高度的热情,较为顺利的保证了教、学的目标达成。

  二、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明确化。

  作文教学是语文老师最头痛的地方,学生没有东西写,不愿写,在逼迫之下写出的东西没有血肉,没有情感。笔者认为,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在“简单”上下功夫。

  所谓简单,首先是说教学内容要力求集中简约(这与精心备课,深入钻研教材并不矛盾),课堂教学设计要精心但却不能精细。有时在一定的课堂情境下,可以搁置、放弃或者调整部分预设,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自由,让学生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就放弃了事先设计的语言、心理、环境刻画人物三个点,因为学生已经从两篇示例性文章中获得了丰富的启示,对肖像、眼睛、动作细节刻画人物个性的认识到了一个较高的高度,如果再强行补充另外印象并不深刻的几点,反而是画蛇添足,冲淡了本堂课已经达到的效果。

  其次,简单化是说在作文教学形式上要摒弃繁杂的形式和花样,采用“剪枝”的方法删繁就简。方法、形式都只是语文教学的'手段,而让学生在趣味中掌握知识、学会运用、接受熏陶、培养情操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形式要和内容有机结合。本堂课的几个环节设置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如“猜一猜”“比一比”“评一评”“写一写”,既突出了材料的生动性、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又紧紧扣住了本堂作文课的训练重点,即“写出人物的个性”。总而言之,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的方式;要面向全体学生,并激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辨析。

  三、及时调控,灵活变通。

  前面已经讲到,在内容的处理上,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删除了三点内容,但在本组评课会上,同组教师指出,还有几个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一是《父亲的游戏》,学生已经明确指出了文章的不足,就应该让学生进行修改、补充;二是短篇写作练习后的点评时间不够,只选了学生好的作品进行了讲评,如果还能选择稍差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讲评、修改,效果应该更好;三是整堂课教师讲得还是多了点,应更多的让学生评、改、写。从整堂课来看,语文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和教学实际,灵活处理已经预设好却不适应课堂教学实际的教学步骤,可以是前后的变通,也可以是主次的变通,还可以是教师的讲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之间的变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也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附学生作品:

  《政治老师的那点事》

  他并没有穿着西装,也没有梳着油光可鉴的头发。

  而是穿着凉鞋,戴着眼镜,一条七分裤,一件有几处褶皱的淡色短袖。值得注意的是那短袖还隐隐约约的暴露了他能撑船的肚子,可见年纪轻轻的他还是啤酒的粉丝。

  他的眼睛虽然很小,也常常眯着,但很不一般,有点酷似马拉多纳那双狡黠的慧眼,因为他总是能像马拉多纳挑选优秀的足球运动员那样,挑出上课发呆的同学。

  其实他最有特色的,是那张嘴巴,常常能把一件小事,弄得滑天下之大稽,让我们哈哈大笑之余,领悟到其中的知识,深深地烙在脑子里。

  他还是一位表演家,讲课时,他的姿势变幻莫测。经常将左手搭在右胳臂肘窝里,右手竖起来,竖起食指,在空中指指点点,反复交叉。第二个招牌动作是将双手拉开,撑在桌子上,脑袋缩下去,一看就知道,他正准备用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来刁难我们了。

  《父亲的游戏》

  父亲是一个矿工,现在在省城的一家煤矿工作,我们全家就靠他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所发的工资维持生计。

  父亲三十来岁,也快将近四十了,虽已中年,但也算标致。

  来到省城,刚下火车,就看到了来迎接的父亲,父亲欣喜万分,带着儿子四处游玩,儿子也开心得忘记了母亲的叮嘱。

作文教学反思12

  内容摘要:

  在当前农村的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怕写作文的现象。笔者根据自己亲身的作文教学体验,通过与学生和语文老师的多方交流,认为导致农村小学生怕写作文主要是教师受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的束缚,没有培养好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学生的阅读量少,知识积累不多和课堂作文教学缺乏有效的指导等方面的原因。针对上述原因,笔者通过以下措施来解决农村小学生怕写作文的问题:

  一、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勤于写日记、多阅读课外书籍以及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二、在写作前根据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特点合理地诱导学生,让他们找到切合自己实际的材料来进行写作;

  三、在习作指导时不但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并在作文要求允许的最大范围内给学生表达的自主权,以培养他们作文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能力;

  四、重视对修改习作的指导,让孩子利用自改、互改等形式养成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五、在作文评价中我们要以作文的真实性且表达了真情实感作为一项重要的习作评价标准,以此让学生改掉东拼西凑编作文的毛病,并且在作文的评改中多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评语,以使学生不再惧怕作文,作文的水平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关键词:小学作文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一、新课标指出: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它是学生生活、思想和语言的综合训练,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文难,作文难,一提作文心就烦”也是广大农村学生的心声和苦恼:他们苦于无内容可写,苦于不知道怎样去写,怎样写才能写好。每每谈到作文教学,教师也经常忧心忡忡。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我们必须认真反思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多方面寻找原因并思考对策。

  笔者根据自己亲身的作文教学体验,通过与学生和语文老师的多方交流,把农村小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学生的阅读量太小。很多家长教育观念落后,认为只要读好了这几本教科书就不错了,还买什么课外书,有的家长因为经济原因根本就舍不得花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这样一来很多孩子除了要读的这几本教科书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书可读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脑海里没有多少文字的积累,写作的时候就很难有好词佳句。课外阅读量的缺失给孩子的作文带来了许多困难。

  二、课堂写作缺乏有效的指导,陈旧的教学观念阻滞了学生的思维。

  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结构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农村学校作文课通常采用的模式是“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这种训练模式造成的后果是:

  1、学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这是因为学生作文不是来自生活需要,而是来自老师或教材。

  2、学生不会积累。这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

  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人一面,缺少个性。这是因为老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

  4、学生写作不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或“分数”。这是因为过分注重了作文的应试功能,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

  教师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小学阶段的写作,学生往往不知道作文的妙处何在,写得不多,更难有成就感,如若长期得不到鼓励,最终疲于应付,倦于无趣。

  教师自身的写作水平有待提高。由于应试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当今教师读书少,令人担忧;而语文教师不写作、怕动笔,却没有引起广泛的关注。教师不写作,可能是作文教学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写作是个人体验很强的实践活动,一个经常写作的教师才有可能熟悉学生的写作过程。只有具备个人的切身体验,教师的指导才会令学生信服,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忽略了作文批改和评语对学生写作的重要激励作用。教师背着学生全批全改作文,虽然用心良苦,但是教师心中的评价指向难以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为评阅任务重,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给学生打一个评语,有的甚至只有一个分数,学生拿到自己的作文本后也懒得去看自己的作文到底有什么优点或不足,更谈不上去修改和反思了。这就导致作文评阅促进作文进步的功效大大削弱了。

  三、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可从帮助学生搜集、积累写作材料,创新习作指导模式,改革作文评价方式三个方面下功夫,帮助学生轻松地写作,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

  1、帮助学生积累作文材料。

  作文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丰富的感性积累才会有精彩的文字空间。这种精彩最有意义的应来自生活中的见闻。但见闻如不及时把握就将转瞬即逝。因此,教师可要求学生将一天中印象最深,最有意义的见闻写入日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的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写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作文也就无从下笔、言之无物了。只有用心把见闻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让学生欣赏一下自己的“劳动所得”,他们就会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

  另外,这种精彩还可来自间接的阅读。阅读是一切学习能力的核心,是增进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习作水平的'一条很好的途径。俄国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崇拜。”我国著名学者钱理群先生也说:“美好的阅读是为了给学生的精神打底。”如果没有成功的阅读作铺垫,学生的作文就会出现精神上和语言上的断流。让学生充满自信地走进阅读,是为写好作文播下收获的种子。

  作为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阅读的重要作用,想方设法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开阔学生的视眼,丰富学生的积累。从一年级学会汉语拼音后,教师就可以开始给学生介绍一些带拼音的儿童读物,在以后的各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编排、教学的需求、年级目标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读物。最好我们能给学生列出一周、一个月、一学期、一年所要求阅读的课外读物的书目,并在阅读的数量、时间、质量、目标上提出明确的要求。这方面,笔者所在的中心学校已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我们在学校经费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教育局下发的各年级段的课外书阅读目录购置了一批图书,并且为每个班每周开设了一节阅读课,要求各班的语文老师按计划指导学生进行课外书的阅读。另外,要求各班学生主动捐献图书,并在教室设立“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可以很方便地阅读到他们所喜欢的课外书。这就大大扩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求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在进行大量阅读的同时对书中精彩优美的语句、某些有益的知识进行分类摘抄整理。通过这样的日积月累,学生就有了写好作文的源头活水。我们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能大面积提高学生作文质量的途径。

  2、写作前引导学生搜寻、筛选已有材料。

  学生拿到一个作文题目,面临的首要困难往往是不知选什么材料来写。其实,每个孩子脑中都存储中大量丰富可写的材料,只是在写作时他们自己无法独立地从这些信息中准确地找到与作文要求相匹配的记忆材料,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诱导。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写作《我最喜欢的一个人》时,一上课,我并没有提出这节课要写作文的要求,而是微笑着向学生抛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你们在自己认识的人当中最喜欢谁呀?”马上有几个同学准备发言,我接着说:“不必举手,想说的尽管说。”这样一来学生们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有的答“老师”,有的答“爸爸”,有的答“××同学”我煞有介事地又说:“说的都不错,可是谁知道你们是真喜欢还是假喜欢呀?”“真喜欢!”孩子们都急了,可我还在故意卖关子——“我还是不太相信!”这时有个学生真急了站起来说:“老师,是真的,我最喜欢我妈妈,妈妈对我可好了,有一次”这个孩子情不自禁地讲述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例来证明。接着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讲述能证明自己“真喜欢”的理由,而这些也就成了写好这个作文最好的素材。

  三、孩子们的记忆就像一个藏宝箱,老师只有拿对了钥匙才能打开存储着相应知识的箱子,帮他们挖掘出可转化成优美文字的记忆宝藏。

  1、构思指导的创新。

  传统的习作指导教学中,教师生怕学生弄不懂作文题目的意思,不知道怎样来构思这个作文。于是给学生认真地分析、讲解题意,指导学生确定文章结构、体裁,教给学生开头要总起全文,结尾要点题升华,结果导致了学生写的作文千篇1面,缺少个性。

  其实,作文指导的大忌就是总是使用固定的模式。作文指导应是一种互动式的指导,不但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要鼓励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重视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情境。实践是学生获取作文素材的源泉。因为有了实践,学生才会在作文时选择素材而游刃有余;因为有了实践,学生才会在作文时表达生活而意到笔随。实践让学生的作文拓开了一片新天地。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社会,亲近自然,大胆实践。学生有了实践体验的机会,也就拥有了作文的“物质基础”。

  如《秋天的××》这一个习作题目,要求学生观察一处景物,写出秋天景物的特点。笔者在指导时有目的地把课堂移到了课外,带领学生到田野、山坡、村子边去走走、看看、听听、闻闻,观察有秋天特点的景物,感受秋天的气息,激励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跟同学说一说。并力图开阔学生的思路,强调写自己观察到的,不要人云亦云。笔者还指导学生通过横向的比较,弄清各种景物的不同特点,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象,把景物的特点写得更加的生动、形象。这次习作,尽管篇幅有长有短,用词有优有劣,但同学们都根据观察,写出了自己眼中独特的、富有个性的秋天。可见,作文构思中的求异思维的培养是作文教学创新的重要一环。我们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情境,去获取丰富多样的作文素材。

  2、表达指导的创新。

  表达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步,作文质量的高低就看表达水平如何。如何指导学生把自己想写的表达出来呢?

  (1)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创造条件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增强文字的表达效果。

  说是写的基础,是表达的最初形式。因此,教师指导学生经常性地开展讲故事、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个性和情感的能力,并训练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用说为写奠定基础,就能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解决语言表达贫乏的问题。

  (2)教师应在作文允许的最大范围内给学生表达的自主权。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都是以命题作文为主。而教师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思维来命题,题目容易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脱离学生的生活特点,不符合学生的表达愿望。面对自己不喜欢的题目,学生只好生编硬凑,写作的乐趣当然也就无从感受,作文 “假大空”的现象便由此产生。学生不是“我手写我心”,而是顺着老师的意愿写一些应付老师的话,不但写作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而且创造性的发挥也受到极大的制约,有创意的表达更是无从谈起。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因此,在小学生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作文话题,尽量拓宽作文题目范围,让题目与学生的生活接轨,与学生的思想碰撞,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用自己的话不拘一格地表达。教师要努力营造自由、欢乐的写作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拘师道尊严;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要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在结构安排上、体裁选择上采用多种表达方式,以求张扬个性,创意表达,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个性语言,不拘形式地写自己的感知体验,自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自主表达,充分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承认个体差异,重视个体体验,从而使学生的作文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如在指导《××的早晨》一文的写作时,学生既可按方位顺序写,又可按不同地点写,还可按不同人物的活动来写;写一件事,既可按事情发展顺序,也可按人物的情感变化来写;同一件事,既可写它积极的一面,表达赞美之情,又可写它消极的一面,持批评的态度。

  3、重视习作修改的指导,让学生养成多次修改的良好习惯。

  习作指导不仅应包括写作前的指导,还应包括对学生修改习作的指导。修改是写作的重要环节,只有反复修改,才能把人、事、景、物描写得准确、生动具体。因此,在习作指导中要重视对修改习作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1)、让学生树立“好作文是改出来的”观念,并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

  对于修改,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我们应当有个共同的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份内的事。”写完作文后,最好马上修改,这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非常有效。习作完成后,让学生自己多读几遍,让耳朵做“老师”,慢慢斟酌,仔细推敲,能很好地发现习作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并悟出许多作文之道。鲁迅先生曾说过:“写完后最好看两次,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2)、让学生树立信心,采用多种形式互改作文。

  学生初次尝试互相修改作文,有的感到新奇,有的感到畏惧,认为自己连写作都还有许多不足,怎么有能力去修改别人的文章。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的写作态度、写作品质、写作个性进行肯定,帮助他们树立有修改他人作文能力的信心,鼓励他们在互相修改、讨论、交流中进步、提高。我们可以采用同桌互改,小组互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互评互改的过程中,既发现了别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又逐步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从他人的修改中学到一些自己不会的作文技巧。当学生发现了他人作文中的某一点问题后,他们会讨论得很热烈,找资料,问同学,甚至发生争执,直到把问题搞清楚为止。学生互评作文,能避免由于师生心理距离较大而造成的评判者主观,被评判者不服的矛盾和隔阂,还能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这是教师一支笔评改作文所无法达到的功效。

  (3)、传授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

  对作文中出现的典型问题,教师不要急于下笔为学生批改,而应该先把全班学生的习作都浏览一下,根据习作训练的要求,概括出优点,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一二篇典型的文章面向全班学生点评,并引导学生进行集体修改。可以从引导学生学会修改错别字、修改用词不当之处开始,再到修改语句的不通顺,最后到学会选材、整篇的布局等方面的评价。如果让学生养成每篇作文都进行三次甚至更多次修改的好习惯,学生对习作的认识就能逐步加深,写作的兴趣和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高。

  4、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利用好“下水文”。

  学生的表达欲望,是决定他们的作文成败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光说不练,把学生一次次“赶下水”,自己却从不“湿鞋”。学生难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老师不一定能写好,老师都写不好,我们又怎么能写好呢?久而久之,不怕作文才怪呢,学生哪还会有写作的主动性呢?反之,如果教师以作文为乐,认真写好“下水文”,以“下水文”作为激励学生写作的一种兴奋剂,让学生找到作文的乐趣和自信,相信每到作文时,学生就会有跃跃欲试、不吐不快之感,学生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无疑为写好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写“下水文”不仅能锻炼自己的笔力,而且还能切身地体会到学生习作时会面临的困惑,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另外,教师的“下水文”还能对学生作文的构思、表达乃至修改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四、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既是一次作文活动的总结,又是下一次作文的准备。

  要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不再惧怕作文,就要对我们沿用多年的作文评价方式做一些相应的改革。

  1、在作文评价中要多用一些鼓励性的评语。

  评价小学生的作文,最重要的不是要求他们写得多么生动、形象、具体,而是使他们喜欢学习、喜欢表达、喜欢写作,并从中感受到那是一种快乐。而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作文要求过高,教师的评语也很生硬、刻板。这样,就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觉得要写好作文是一件很难、很辛苦的事。

  其实,小学生写作文只是初学初练,他们的作文多半是“半成品”,缺点和毛病自然很多,这是很正常的。学生每次完成习作以后都有希望得到肯定和表扬的心理,所以在作文评改中要多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如“你写得好棒!老师为你感到骄傲!”“你的想象真神奇!20年后的你一定会是一名著名的钢琴家。努力吧,理想一定能变为现实!”即使是批评、建议修改的评语也可以用疑问句来写,用征询商量的语气写,这样学生更乐于接受。如:“这个词换成‘××’是不是更好?” “如果你能消灭错别字,语言更流畅一些,那就更好了。”尤其是对于一些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要善于挖掘其作文中的闪光点,要看到他们的进步,哪怕是一个片段、一个句子、一个题目、一个词语用得好,教师也要从鼓励的角度出发当众加以表扬和评点,使他们增强自信心,产生对教师的依赖和亲近,进而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愿意为提高习作水平进一步努力。④当你评语写得那样真诚和中肯时,学生拿了一定会多看几遍,甚至还会炫耀给其他同学看,写作的热情也会越来越高。这样就能实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中关于习作教学的目标: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尽量避免用一些裁判式的、冷冰冰的评语,如: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楚,中心不明确等,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当然,也要避免一些空洞、含糊的评语,如:文章很生动,内容很具体等,这样的评语学生看不懂,也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2、以作文的真实性且表达了真情实感作为一项重要的习作评价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学生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需要。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要学生写的是真实的事情,真实的感受,即使写得不是很好,也应有的放矢地给予鼓励。以此让学生改掉东拼西凑编作文的毛病。如练习写一个场景,一个学生写的是《拔河比赛》,文中写了自己参加比赛的经历。虽然细评这篇习作,会发现语法不规范,用词不够准确,但字里行间始终表达了一个清楚的意思:参加比赛要使劲,才能为班级争光。显然,这是孩子的真实之作。在讲评作文时,笔者第一个念了该生的作文,告诉大家他的作文感情很真挚,希望大家也能向他一样写自己的真实见闻和感受,接下来才指出他在习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经过多次的强调和训练,学生终于明白:写真实的才是最好的。从而基本上杜绝了在作文中写一些空洞、虚假的内容。

  总之,作为语文老师,只要平时勤于培养学生积累、搜集写作材料的良好习惯,并在作文的指导和讲评上下一番功夫,就能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只要语文老师脚踏实地,抓住新课程改革这个深化作文教学改革的良好契机,不断实践、探索、反思,根据新课程作文教学的理念和目标,改进作文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努力突破作文教学这个“难区”,总有一天能够帮助学生攻克作文这个堡垒,让学生不再惧怕作文,爱上作文,并写出好的作文。

作文教学反思13

  在语文学习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有的孩子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有的孩子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得具体;有的孩子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有的孩子缺乏想象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提高技巧水平?在教学实际中我采用多管齐下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

  一、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积累写作的源泉。

  叶圣陶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想让学生写出新鲜的文章,就要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的投入生活:布置教室,设计黑板,组织班队活动,编辑手抄报,参加学校各类活动的表演……充分解放学生的感官,实行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大脑──让学生思维,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当学生在一起创造感受充满激情的学校生活时,生活也馈赠给写作的素材和灵感。如《难忘的运动会入场式》,《我的生日》,《我参加了……》等题目都可以让学生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样,家庭、社会也给他们内心世界荡起层层浪花,对于很多内容他们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那么写作的素材丰富了,写作热情就必然高涨。

  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让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有兴趣地学习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首先,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在教学中,作文命题应开放,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六一儿童节时,命题为《六一,我想……》;期末家长会前,请学生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说说自己的心理话》;还可以让孩子们写写《我最喜欢的游戏》。这些内容都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在生活中经常交流的内容,因此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也就有兴趣了。

  其次,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指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欲望。”如果学生能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在教学中我经常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在班级中作为范文宣读,小作者就会充满自豪和满足感。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写作吃力的学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且,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

  再次,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如开展课前读报活动,让学生到讲台宣读自己的优秀习作,或是宣读从作文选上看到的好文章,精彩片断,还可以请孩子们将将自己的假期见闻等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表现的机会。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又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语言新课程标准》规定:“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学生在写作中大胆想象,神思飞扬,文思泉涌,浮想联翩,写出来的文章就与众不同,就会有自己的独特个性。

  首先,在教学中,经常进行想象练笔。小语教材中许多地方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学中结合阅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想象练笔。如学习《假如》一文,让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要做些什么?”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且在他人的想象中互相启发,拓展思路,这样的练习,既训练学生自主作文的权利,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想象。

  其次,借助插图,观察想象。形象生动的课文插图,具有情节浓缩性的特点。如果就图讲图,学生的想象就会受到插图内容的局限,使插图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想象的羁绊,因此,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去推想插图中未曾出现的内容,把插图作为想象的发端,为学生开辟想象的广阔空间。如教学古诗《惠崇《春江晓景》》时,请学生想象:早春时节,除了苏轼想到的, “春江水暖”和“河豚欲上”还有哪些情景是我们也可以进行描绘的?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发展了想象力。

  最后,大胆假设,虚构幻想。小学生最喜欢听童话、读童话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自己选材,大胆丰富合理的想象,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用童话形式表达出来,学生兴趣盎然,尽情地在想象空间驰骋。如我以《假如我是校长》、《孙悟空和我在一起》为题引导学生大胆假设,插上想象翅膀,写出了充满奇思妙想的想象作文来。

  四、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首先,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都有意地对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如学习《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作者是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方式,先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再运用恰当的比喻分诉庐山云雾的样子,记叙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把景物写具体写生动的,即对写景文章可以怎样谋篇布局。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其次,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例如在写作《我最喜欢的游戏》时,学生在描写游戏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学生摹仿冰心的《吹泡泡》一文中,描写孩子们制作肥皂泡及吹泡泡的过程的写作手法,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体现人物的特点。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就能够比较清晰地知道,面对这样的作文应该怎样入手。

  再次,加强阅读、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不仅课内要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我注重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并且,我每天都会给孩子有固定的时间段进行课外阅读,让孩子们渐渐地想读书、爱读书,逐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通过读、背使学生把积累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最后,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不但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就是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作文课堂是一片广阔的天地,我们教师应该在这里尽显才华,大有作为,为学生创造更多地写作空间,让写作帮助学生过滤情感,形成人格,为学生铸就辉煌的人生奠定基础。

作文教学反思14

  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正处于一个怪圈,教师指导累,费了九牛二虎之功,收效甚微;学生写作写了多年,提笔仍需千钧之力,艰难异常。新编《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高中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要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使学生在写作中能更加自如,有话可说。 一、自由作文

  和很多老师一样,我以前喜欢让学生按自己的统一要求作文,认为这样利于批改,便于评讲,能更好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可以使作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但从我们自己的写作体会看,要按照一个比较狭隘的固定的要求作文,如果不是凑巧这一方面恰好有所积累,要写出好的文章是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学生的情况各不一样,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写自己并无积累并不想写的文章呢?考试作文是看结果,平时作文是重过程。如果学生根本不想写、无法写,又怎么能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呢?因此,保证学生的写作自由,倡导自由作文是非常必要也是十分有意义的。如这学期在重点班就尝试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课外作文

  我始终认为高中作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感悟能力。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就注重了课内作文与课外作文相结合,侧重于课外作文训练。在学生的课外作文上我花了不少的心思:首先努力丰富学生课外作文的内容,我经常利用学校阅读课的时间引导他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写作的触发点,关注国内外焦点问题,以敏感的心去体察生活中的每一个微小的变化,。同时利用周记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外将自己一时的感悟,点滴随想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再现出来。既能使学生感到有内容可写,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事实证明学生的课外习作中。 三、对话式讲评

  对话式讲评,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给大家写作得失的启发。作者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不同意见可以辩论,老师也只是其中普通的对话者。不是说我就完全丧失了教师的角色,不发挥我应该有的作用,而是说我不以自己的意见为核心,学生常常和我的意见相左,而且批评我的作文评价标准“太旧”“太实用化”“框框太多”,我既据理力争,也虚心接受。我们讨论的话题,也不是纠缠于所谓写作的知识和写作的理论,包括教材的写作内容也绝不拘泥,甚至有时会把它作为我们批评的对象。这样的作文评讲课,学生往往能成为“主体”。结合学生情况,尤其对于普通班学生来说,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显然更为重要和实际。

  总之,作文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其终极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实现《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相关的目标任务。

作文教学反思15

  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锻炼,也是一次提升,以我自己的性格,做任何事好像都是临时抱佛脚,所以拿出的东西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时间的雕琢,从两天赶一篇论文到一个晚上备好一堂30分钟的课,把苦痛的日子留到最少,大概可以算得上是我的一种风格了。结果于我来讲并不重要,只是每次都像是被卡在沙漏的瓶颈,无论怎样挣扎,还是容不下下一个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教我如何说。

  回来谈这节课,30分钟的小课,又是略读课文,不能面面俱到,又不能没有重点,仔细阅读文本,从中揪出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句子:

  远远望去,父亲的菜园就像一块碧绿的翡翠,嵌在荒凉的山坡上。

  从这个变化之大出发,探索父亲身上的一些闪光品质,牵一发而动全身。还有听取了校长给的字词教学的建议,时间短,又是略读课文,不能每个词都讲,但是可以抓住某一个词重点讲,在“箢箕”这个词的教学后我发现,采用图片的方式更加直观、亲切,因为这跟孩子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整节课从导入到字词的教学设计都还是比较合理的。第二个与众不同的地方是把字词教学与文本的内容结合起来,之前设计让孩子们从文中找出描写祖父的菜园的短语,可是想想四年级的孩子会不会什么是短语都不懂,然后找出所有的短语有可能会花费很长的时间,如果半天找不出来,这节课就完了。一方面字词比较多,另一方面找短语又比较困难,我就把两者结合起来,先入为主,直接给孩子们短语,但是形容词又以空格的形式让孩子们从文中自己去搜索,既让孩子们锻炼了略读课文搜索关键信息的能力,又让孩子们积累了这些词语的用法,学会了这几个词的写法,唯一欠缺的是这个时候如果能自己面批一些学生,然后发现学生在写的时候出现的问题,这样效果会好。

  遗憾的地方是关于父亲的.品质分析部分,关键的一段少了两次读的环节,这两次读的遗漏让这节课大打折扣。对于重点段落的教学一定要熟悉,这是给自己的一点建议。让学生板书父亲身上的一些闪光品质可能不够准确,但是学生的自主性还是发挥了,总体而言,品读环节太过简单,衔接到最后一段的朗读,情感也不够,本来还要给大家看一幅与文本相称的图片,当时不知道怎么就草草结束了这节课,这点有些失败。

  经历了这样一次,以后,应该没什么可畏惧的了,我能做的就是多看书,多钻研教材,功到平时。

【作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作文的教学反思12-08

作文的教学反思11-21

教学反思作文06-25

作文教学的教学反思12-06

英语作文的教学反思05-25

作文教学反思06-26

课教学反思的作文06-24

小学作文的教学反思06-28

作文教学反思05-27

小学的作文教学反思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