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4-06-27 16:03:45 反思 我要投稿

作文教学反思15篇(优秀)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作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文教学反思15篇(优秀)

作文教学反思1

  [内容摘要]当前,农村中学教师新课改培训少而不力,语文教学缺乏生机。作文教学更是形式单一,教师主要把精力花在作文批改上,忽视了学生阅读和观察的培养,写作素材积累的培养,写作兴趣的培养。造成了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或错字满篇、前言不搭后语的局面。学生升入初中,由于课程的加重,再也无暇顾及作文了,这样就永远是个作文的“低能儿”。造成这种局面的责任人是语文老师。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问题

  农村中学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小学阶段抓得不够紧,学生作文主要是老师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而作的,要么质量不高,要么抄上一篇“优秀作文”,连人家文章的意思没弄清楚,或者不符合教师所命题目的要求。而作为老师的,则要么一撕打下去让其重做而不见踪影,要么粗略一看,给个“语句通顺”打发。如此年复年、月累月,就造成了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或错字满篇、前言不搭后语的局面。学生升入初中,由于课程的加重,再也无暇顾及作文了,这样就永远是个作文的“低能儿”。造成这种局面的直接责任人是语文老师。

  一、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基础差,目的不明确,重视不够)

  当前,农村中学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小学阶段抓得不够紧,教师和学生对作文的目的不够明确。如果问学生作文为什么?可能会回答“因为考试呗!”学生这样说一点都不奇怪,作为十几岁的少年,要求他们超越与之命运相关的考试是不太可能的;为了在考试中得高分在平时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也算是一种直接的作文动力吧!但作为教师,如果这样认为,就不免有些悲哀。早在1941年,叶圣陶先生就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写作是极平常的事》,文中这样写道:“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而是笔头说话?”

  叶圣陶先生在60多年前说的这些话,今天听起来还让我们汗颜,因为,在一些老师的心目在中,教学生写作文,就是为了在考试中得高分,就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就是为了搪塞家长的监督,这种情况很普遍,尤其是在农村。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令人担忧的地方很多,主要表现在: 1

  1、作文的数量少,远远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到第四学段(7~9年级),学生每学年作文一般不少于140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500字的习作。而农村中学每学期每生习作超不过15篇,按每篇习作1000字计,每生每学年30000字,远远达不到要求。记得我们念小学时,除了作文,还有周记,日记,作文是周记日记当中最好的习作。现在的中小学几乎全部取消了周记、日记,学生的平时练笔只是个人喜好,随他的便。教师在这方面也不作强调,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积极性的积极性,不提倡学生“超额完成任务”,怕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这归根结底是学习负担主义带来的恶果!

  2、作文质量之差,令人痛心!

  作文质量之差,主要表现在:

  (1)形式上。

  现在的学校,不知在抓什么,升入初中的学生连请假条都不会写的占相当一部分。一是错别字随处可见,不会写的字懒得查字典,随便找个同音字代了算了,对学习生活工作极不负责任。二是书写问题大,大多数学校缺少写字教学,教师书写不规范,学生书写更不规范,若严格要求起来,个别同学的作文,90%的字是差字。而作为教师,不是不知道这种情况,而是觉得问题很普遍,反正不是“我”造成的,课堂上随便强调一下就行了。对问题的严重性了解不深,重视不够。

  (2)内容上。

  大多数学生的作文一塌糊涂,不知要说个什么,满篇病句,思维好像很乱,考试作文、平时作文好像都在凑字数,“口里说的不是心上的话”,不写认识的人、身边的事、熟识的物,导致了人和文的扭曲变形。学生作文不打草稿,更不修改,不管好坏,“一气呵成”,塞给教师。教师对这样的作文,要么扯了让其重写,要么给个“语句不通顺”的批语,成绩也不及格。学生的不足得不到老师的点拨,问题依旧,错误还原。

  3、学生缺乏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亲身感悟。

  一个人写作的源泉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书本知识的学习、继承,二是对生活的切身感受。古人对治学之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正是说这两个方面吗?新课标明确要求:“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但是,目前的中学生,眼中只有高考,再加上功课的繁忙,还有来自家庭、学校的压力的影响,他们疲于应付,哪有时间观察生活、丰富阅历?根本无暇顾及对语文的扎实学习,更不用说对作文的学习了。

  4、学生的阅读缺乏正确的指导,阅读量少。

  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诗人杜甫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现在的中学生普遍不读书,连最基本的一些文学常识都不知道。大多数农村中学有图书室,里面也有许多好书,但是都没有对学生开放,而学生将大量的无比宝贵的课余时间用于扯闲、上网、听MP3,大量的网络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在学生中泛滥,他们的文学价值我们不敢妄加评论,但对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5、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缺失,缺乏良好的写作习惯。

  现在的中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这在农村中学的表现尤为严重。在农村中学,如果没有教师的强要硬逼,恐怕连一个学生也不会去自主写作,能够连续写日记、周记的学生寥寥无几。他们视写作为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甚至可以说,有些老师的主导思想存在问题,他给学生布置作文、批改作文是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教学生学习写作是为了对付考试,更有“高明”的老师给学生考前猜题,说这次考某某题,让学生考前写好,考场上一股脑搬出来,或者教学生背上一篇与之相关的“优秀作文”,考场上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这就大大违背了语文新课标的初衷和学习学作的根本意义。

  二、对农村学生的特点分析。(信息量少,条件差,写作兴趣不高)

  时下,农村中学生的素质着实令人担忧,说他们的.信息量多吧,肯定比不上城区学生,说少吧,电视已经普及,电脑正在普及,与原来的学生无法相比。但信息量的多少又有何用呢?现在农村的学生与过去的相比,思想上存在许多缺陷,他们不喜欢学习、不喜欢劳动、不喜欢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没有正当的志趣和爱好,只喜欢看电视、上网打游戏、打牌抽烟,好吃懒做,他们缺少吃苦耐劳的品格,学习搞不好就东怨西怨,自己不刻苦有什么办法?缺少向别人讨教的习惯,什么都觉得无所谓。当然这并不代表全部,有许多学生还是很好的。 当前素质教育呼声迭起,创新减负更是热门话题,但此举要想真正落实,教师不仅要向传统观念挑战,而且要与厌学之风搏击! 我认为,当前学生厌学不外乎以下三个原因:衣食住行靠父母,得来全不费功夫。我离高考还很远,临阵磨刀抱佛脚。家长嫌我不用功,老师怨我基础差,埋头苦学眼昏花,作用效果并不大。他们不想学、不爱学、不会学。不想学 这类学生看到的是苦学仍有落榜的,也就打消了学习的念头。不爱学这类学生看到的是学习很苦,我什么都不怕,就怕吃苦受罪!不会学这类学生也有远大的理想,也愿意努力学习,用了功也不见成绩,缺少持之以恒的决心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当前,农村人们群众的生活并不富裕,各方面的条件并不是很好,我们的前 3

  辈和同辈正在用智慧和汗水努力建设自己的家园,他们过去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没有学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但他们有一颗努力拼搏的心,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我认为,广大农村才是锻炼人的好地方,有许多感人故事应该大书特书。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讲究命题艺术,寻找生活情趣,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的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再没有更可靠的预备方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通过开展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进行写作训练,通过劳动实践,学生因为有了切身体验,写起来自然有话可说,热情高涨。这样,不仅让学生完成了写作训练,还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艰辛,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品格。

  三、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学生阅读量小,缺乏对生活的直接感受;教师水平低,新课程培训少,缺乏热情)

  (一)学生阅读量小,缺乏对生活的直接感受;

  作文教学究竟存在什么问题?首先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感受到写作的愉快,他们的阅读量很小,写作基础较差;其次是应试作文模式过早地影响了正常的写作教学,使他们的写作变得功利并趋于程式化;其三是课堂写作缺乏有效指导,陈旧的教学观念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把写作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思维活动。

  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现在的学生读文学作品很少,读过一些经典名著的学生更少,学生的文学阅读量持续下降,质量也不高。这种状况困扰着语文教学,但一直没有引起全社会的注意。

  学生的生活积累较差,没有“底子”。为对付考试,学生终日重复家庭与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极少。在农村,学生普遍不参加劳动。甚至许多学生看不起劳动群众,认为劳动可耻。因为学生没有切身感受,所以只能胡编乱造、说假话。

  实际上,写作也是一种美育。如果学生在生活中没有对美的追求,他有什么必要写作?对青少年来说,写作应当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可以通过写作展现自己的心灵;写作是一种创造,可以让思想自由地飞翔,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质的提高。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让他们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如果学生的想象力得不到发展,那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可是如果学生畏惧写作,就无法获得写作的技能,他也就注定不可能获得想象力和创 4

  造力。

  (二)教师水平有限,新课程培训少,热情不高。

  当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困难是:

  1、教师的作文水平不高。

  常言道“打铁还需本身硬”。现在的教师,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再没有高考前的那股钻劲,平时的教学当中,懒得去写一些东西,工作不积极不努力,嫌学生这不好那不会,让学生写作文,自己却懒得动手写范文。这样天长日久,知识老化,思维禁锢,焉能为师?

  2、新课程培训走过场,思想理念转不过来。

  新课程改革开展以来,三套新版初中语文教材全部出版完毕,并恰好使用了一轮。实践证明,全新的教材必然有全新的教法,而全新的教法又必须建立在新课程理念之上。语文新课程提出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育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3、教师对作文教学缺乏热情。

  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一年半载能够提高的,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教师不断的艰辛的劳动,我们可以粗略地估计一下,批阅一篇作文用30分钟,批阅60篇要用30小时,如果用一周批阅完两个班的作文的话,每天要连续工作10小时以上。虽然工作量大了点,但我们应该知难而上。为了学生的成长,这是我们分内的事。

  四、对作文教学的反思。

  (一)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感情的主人,应该成为作文教学的根本。

  教师应该给学生作文以思想个性和感情自由。“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和信任,而且在这个基础上的“教育”应是教师对学生的人格感染、情感熏陶和思想引导,而非空洞的说教。

  教师要解除学生作文的种种心理束缚,告诉他们:“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同时,教师更要具备一种宽容的民主胸襟:对学生的作文积极向上、体现时代主旋律的思想感情,当然要热情鼓励并大力提倡;而对学生作文中流露出来的一些幼稚的想法,甚至消极的情绪,也应当予以理解、尊重和疏导。所有“真实的消极”都比任何“虚假的积极”珍贵。当你不能容忍学生作文中的任何“灰色”时,你便把学生的真诚永远拒之门外了。对于成长中的 5

  学生出现一些糊涂的认识是正常的真实的,相反,如果学生作文中全是清一色的“正确思想”、“健康感情”那才是反常的、虚假的。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除了关注学生生活、感受生活,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我们还可以从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尽可能把写作变成学生的生活需要。

  如果学生为作文而作文,那么,他很难对写作产生真正的兴趣。只有当他觉得写作不是老师的要求而是自己的需要时,这样的写作才会真正写好。训练记叙文,可以请学生们把班上的某个有个性的同学或某次有趣的活动写成文章给爸爸妈妈看;训练说明文,可以让学生写《主题班会设计方案》,并进行征文比赛;训练议论文,可以请同学们就语文教学的改革谈自己的看法,或者就各种社会问题发表意见??平时更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日子或一些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实用中写作。

  2、尽可能为学生作文提供发表的机会。

  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发表欲,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心理。就像我们说话总希望有人听一样,我们写的文章也总希望有尽可能多的人读到。但是,现在学生的作文往往只有语文老师这一个读者,这就好比一演说家在滔滔不绝地演说时,下面只有一个听众,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谈起?相反,如果学生意识到他的作文有许多读者,那么他的写作积极性会更高,而且写作态度也会更认真。

  3、让学生写作形式多样化。

  只有作文的写作,学生是很难有兴趣的,写作形式的多样化,实际体现了学生思想感情表达方式和途径的多样化,而且,在这多样化的写作中,学生往往不知不觉地将作文与自己的生活融合在一起。因此,我们学生不拘一格地写作,随心所欲地表达。常见的写作形式有:课堂作文、日记、随笔、班级日报、读书笔记、小论文、剧本、小说、诗歌、自编广告词??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对于农村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我们应大力倡导,要将课文中汲取的写作技巧创造性的运用到自己写作中去。如果学生老是跟在名篇后模仿,就永远学不会作文。为此,特强调以下几点:

  (1)立意要新,就是要在忠于生活和自己心灵的基础上,勇于冲破陈旧的思维模式,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2)题材要新,就是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普通的但又能反映社会本质和社会意义的一些素材。

  (3)语言要新,就是摒弃作文中公式化的描写、雷同的形容、陈旧的比喻等 6

  等,而代之以朴实、新鲜而富有生活气息的言语。要鼓励学生冲破思想牢笼,勇于展示个性。

  (四)增加学生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本身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有三个好处:一是通过阅读他人的文章,感受他人的语言美、结构美、文风美、心灵美,只有感受了美,才有占有美的欲望,创造美的冲动,才会大大提高写作兴趣,提高写作的自主性。二是通过阅读他人的文章,学习他人的写作经验,丰富语言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三是可以通过阅读学到许多现成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档次。

  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的成果百分之七十得益于课外阅读。”古今中外的名人、学者都得益于对书籍的大量阅读。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及早引领学生走进丰富的阅读世界,让他们博览群书,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五)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加大写作量。

  在农村,学生普遍不善于交流,许多学生课堂提问脸红,不说话。这样的学生最怕别人说他这不行那不行,当教师的要多鼓励,即使没有进步也要说一声“你不错嘛,好好努力吧!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要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一定要让学生写日记,写周记,有意地去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养成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的好习惯。

  新课程标准要求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万字,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对这一要求,语文老师应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底。在没有形成兴趣之时,逼着写,逼着学应该是个可取的办法。

  (六)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责任感。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在每次的评比中,为什么校与校之间、班与班之间差距那么大?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责任心。因此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尤其应该重视校本培训,让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真正让教与学结合起来,培养教师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奉献型教师。学校应加大作文教学的奖励力度,鼓励老师发表文章,鼓励学生发表文章,坚持长期不懈办校刊,为学生提高表现自我的平台。教师要与学生打成一片,走进学生中间,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解疑释难。

  学校的关键在领导。在每次的作文检查中,总是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有时候领导碍于情面,没有直接指出,造成老师得过且过的局面,给今后的工作造成困难。而当教师的,也缺少听取他人意见的谦虚态度,工作不甚努力,见了利益抢,碰到工作躲。因此抓师德建设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总而言之,兴趣是成功的金钥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多阅读,多思考,多练笔,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激起写作兴趣的浪花,成为写作的“弄潮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7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xx。2(下旬)

  3、《语文教学论》。李景阳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12月第二版。

作文教学反思2

  坚持了两年的习作训练,从中深切地感受到行之有效的讲评课抵得上一节精彩绝伦的习作指导课,在这类课堂上不仅会极大的激励学生的习作热情,关键是学生手持第一手写作材料在讲评比照中会透彻地明晰写作方法,真正起到讲一篇带一类的效应。在此结合自己的做法,对讲评作文提出几点建议,与大家商讨。

  一、批改要及时。

  及时批改的目的就是要保护学生的习作热情,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你想学生好不容易写一篇“巨作“,却久久得不到回音,这是多么令人伤心的事情。所以两年来对学生习作的训练,我都是前一天写,第二天就面向全体进行讲评。我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会选择一周当中语文课节最少的那一天作为固定的周周训练时间,上午写,下午及下班后所有时间进行逐篇细致批阅。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习惯,“习作”在他们头脑结结实实地打下了烙印。以至于每次习作后的下午孩子们无论在哪遇到你都会询问习作成绩,如果你还没批他的习作,有的孩子就会直接抽出自己的作文本等你批阅后才肯回家,这是多么难得的习作热情啊,学生们上心了,习作水平可能不提高吗?

  二、讲评要抓重点。

  讲评习作最忌泛泛涉及,从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错别字面面俱到最是低效,甚至无效,我则相反,每次讲评只抓一点集中火力强攻猛打,务必做到一次习作一个收获,即一次习作攻破一个学生们的“顽疾”。如:“难忘那一次”我解决的是选材问题;“那一次,我真的`被感动了”我落实了怎样把一件事写具体细腻才能感人的问题。例如怎样把我生病时妈妈对我细致入微的照顾写得令人感动;怎样把自己鼻子出血同桌的帮助写得令人感动;怎样把老师为我补课写得令人感动。就这样练着讲着,突然感觉到我们总是埋怨学生选材俗,不新颖是不对的,与其空空的埋怨,不如教会学生把平凡事写细写深,让其笔力不俗,在朴实无华中彰显其厚重的底蕴,扎实的写作功底,使其“事俗语不俗”岂不是更实效些。

  三、讲评后要修改。

  一节讲评课老师再气宇轩昂的读啊、讲啊,学生听得再清晰再沉醉,最后没有学生反思后的再实践,一切都是徒劳的,所以我班学生的习作本上有3色笔迹,第一色是初稿黑色;每二色是讲评后的自我修改红色;每三色是同学互改蓝色。老师们一定要抓住讲评后学生茅塞顿开,跃跃欲试的契机,给足学生时间修改,在这个环节要舍得“浪费”时间,只有这个环节你舍得付出了,讲评的时间才没有浪费,而是让时间增值,你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呢?

  其实“讲评习作”包含的内容真的很多,每位老师肯定都有自己的高招妙招,那么诚挚地邀请您写一写与大家分享吧!

作文教学反思3

  课文第二单元主要围绕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展开,在课文学习中又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去搜索查找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而在语文园地中,则编排进行环保有关的作文。在这节作文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两个问题入手 : 一是对现在家乡环境保护方面人们的一些具体措施及做法,存在哪些问题或好的'方法:二是对于未来的家乡环境你有怎样的设想。以此为基点,引导学生在现实基础上,了解并认识环保的一些知识,从而能更好地展开想象的翅膀,构建未来家乡的景象。以《未来家乡》为题,允许超现实的构思,让学生尽情发挥,成文之后,纵观总体效果,我感觉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有部分学生描写细致,语句优美,但文章缺乏想象力,构建的未来家乡缺少许多充满生机及新意的设想,描写平淡。

  2 、对于文章要求的把握上,定位不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和第一单元描写家乡风景一样,是第一单元作文的再次写作,存在审题上的偏斜,这点是作文前未曾预料的。

  3 、整篇作文未来家乡景物的描写,缺少一个中心,没有凸显出所要描写家乡的主要特点,景色的介绍描绘有些凌乱无序。从以上问题,我觉得今后作文指导中,要注意学生审题的重要性,并注重作文修改的加强。正所谓“三分文章七分改”,只有通过不同方式的,自改、互改、讲评,才能使文章越改越精彩,越改越完善。

作文教学反思4

  以景物描写为主要对象,如云雾雷电、雪雨风霜、日月星辰、江山湖海、花草树木等的写景作文,就是运用是运用生动的语言把天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状态、特征从形态、色彩、声音、光影等方面,真实、详细、形象地描绘出来,再现于读者眼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要写好这类文章,我以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素材。

  要写好景物描写的文章,就要学会观察,平时积累素材。在详细的习作中,假如打算写某一处的景物,就应该深入实地,仔细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我们应向学生渗入渗出一些常见的观察顺序:

  一、选好角度,定点观察。定点观察就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长进行观察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把观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准目标,不变位置依据一定的顺序,然后再从这一点出发进行观察。这种观察法,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相宜于典型环境里的'天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运用定点观察之后的定点描写,可以把景物描写得独具特色,个性光鲜,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移步换景。在进行观察时,观察点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情况也就各不相同,得到的感触感染也就大不一样了。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使用动点观察法,就是连续移动观察位置,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观察统一景物的表现方法。动点观察有两层含义:一是观察点要连续不中断地移动;二是移动观察点要有顺序。这种观察法适合观察正在发展变化着的景物。因为作者对景物连续不中断深入细致的观察,清清晰楚地了解到了景物各方面的不同形态和色彩,描写起来就得心应手,有话可说了,既可描摹景物的外形,又可显示景物的神采,使景物光鲜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当你来到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最好先看看全景,对整体有个初步的印象,然后迈开你轻快的脚步,向前走去,这样跟着你脚步的移动,眼中的景物在不中断变换,这就是“移步换景”法。作者不能一眼就能把景物看完,所以观察点必需移动变化,这样才能细致地描绘出景物。

  三、捉住描写对象的特点进行观察。固然每处景物都离不开山和水,离不开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但是每处景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就是统一处景物,因季节不同,其特征也不一样。观察时假如抓不住特点,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千篇一律,无法感染读者。只要当真观察,掌握它们的特点,了解景物的全貌,围绕一个中央来写。例如:学校的小花园里,花香与读书声相伴,特点是清幽锦绣;操场上有单杠、双杆和篮球场,同学们在锻炼身体,它的特点是热闹。另外有些景物还要一边对比一边观察,才会发现这一事物的不同凡响之处。好比,观察树叶,假如不合错误比,只盯着一种树叶看,你会认为绿就是它的最大特点了,可是一比你就会发现,松叶如针,柳叶如眉,枫叶似鸭掌,这才是它们真正的特点。

  总之,只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结合事物展开公道想象,并产生真情实感,加以有条理的叙述,就能把作文写好。而且,跟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观察事物、熟悉事物的方法和能力会得到持续的进步,立异思维也会得到培养,作文水平才会不中断进步。

作文教学反思5

  亲情之爱,是一切美好感情的基石。通过这次“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的设置,引导学生用心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亲情,接受一次爱的洗礼,感激亲情,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了解亲情的丰富内容和多样表现,进而丰富对于亲情的感悟和认识;最后通过“亲情”主题写作活动,内化关于亲情的感悟和认识,学习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我认为教学重难点:1.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2.学会表达学会感恩,学会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课讲完后,感觉不是很顺畅,有一种不是很透彻的感觉。其实,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独特体会,在上课中要有个性化的理解。但无论如何解读,终极目标一定是唤醒学生体验,然后引导去写。体验被唤醒后,学生就有了可说的话,也就是有了写作素材。在引导写作中,在技巧的指导中,一定结合具体的材料,或文本或学生的当堂作文。

  一、 放平心态。

  虽然是一堂竞赛课,但一定要淡化竞争性,当成普通课来上。课备的再熟练,准备的再充分,紧张都会让课变形,效果大打折扣。老师的紧张会传染给学生,心态的失衡,会影响交流沟通。本节课由于莫名的紧张,节奏有点乱。在“说一说”环节后,本来设计板书“点滴言行”四个字,也即解决选材的问题。结果遗漏了,当发现的时候已经到了“议一议”的环节了。本打算本环节后板书,可是又莫名其妙地忘记了。于是只好在快结束的时候补上了,虽然也算完整,但时机不好,应写在该写处,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二、 关注生成。

  在备课时,往往预设了多种情况。预设不能不考虑,但是预设往往偏离此课此生此时的具体情形。预设会出现与学生交流时产生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交流成了各讲各话的表述,很难形成统一意见,难以达成具体目标。学生的回答本来很好,但如果缺乏及时的肯定,就会错失激活更多学生思维的有效时机。有一个女生在回答亲情故事时,讲了一个书上的事,并补了一句经典的话,亲情不能等。此时应该顺着此生的不能等往下引导,我们该怎么办?这样一引,就会转到如何感恩,如何表达对亲人的理解上来。可我当时的处理,仅仅是一句重复:是啊,亲情不能等。

  三、 直指目标。

  任何一堂课,都应该有一个具体可行的目标,课就应该围绕这个目标去推进,去展开。无关的或不要紧的细枝末节,一笔带过。所谓的精彩,只包括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教师的巧妙点播,学生的有机生成。在讲述亲情故事中,我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也许太投入,没把握好情绪,在说的时候数次哽咽,以致影响了教学的进度。作为一名老教师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导演的.任务是营造氛围让演员去表演,如果自己失控了,演员去做什么?

  四、用好材料

  在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时,用材料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个别的特殊的例子没有代表性。例如韩红的《天亮了》创作及背后的故事,虽然感人,但不具备普遍性。我选用的是《天堂午餐》,极其贴近生活。其内容是《天堂午餐》讲述的是一个年少轻狂的儿子,平时对母亲的辛劳不以为意,甚至对唠叨的母亲发脾气。当母亲擦地时,儿子不耐烦地说:哎呀,别挡着我!当母亲叫儿子吃饭时,正在上网的儿子却回答说:别叫了,烦死啦!面对母亲“我什么时候才能吃上你给我做的饭”的期盼,他毫不在意地回答:“妈,等您老了,我天天做给您吃。”而当母亲猝然过世后,追悔莫及的儿子悉心给母亲做了一顿午餐,可是再也见不到妈妈的身影……在让学生谈一谈哪一点让你感动时,我的引导不是很到位。导致了材料使用不充分。再好的材料,不能化为自己的东西,也会给人以言犹未尽的感觉。

  整节课虽然有遗憾,但是我迈出了这一步,对我的教学生涯,对我的成长意义非凡。我从来没有这样思考过平时随意布置的作文该怎样去上,一番探索,一番比较,一番纠结,收获多多。它让我懂得了该如何去引导学生写作,让我对自己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让我知道了下一步我前进的方向在哪。

作文教学反思6

  第一单元是写景作文,写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细致观察,抓住特点。

  罗丹曾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个观察能力很强的人,他的眼睛就好比一架照相机,能把景物的颜色、形态拍下来,印在脑子里,画起画来就会逼真,写起文章来就会活灵活现了。这就要求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什么是观察?怎样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首先要选好观察点。观察点就是描写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抓住景物的特征,全面细致地观察。观察和感受景物还需要发动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感觉、有动有静地写景,让人读来身临其境,再写出来,这是最基本的一点。

  二、展开想象,运用修辞。

  文章写得细致传神还要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合理运用修辞。展开丰富的想象是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的关键。想象是形象思维的再现,是把不在眼前的事物在脑子里再现出来,(再现性想象)。

  三、注重积累,言之有序。

  作文的材料来源于生活,又表现生活。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在细致观察,展开想象,合理运用修辞的基础上,还要注重积累,精心排序,才能生动而有条不紊地表达。积累素材首先要多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要想写好写景作文,积累一定量的写景状物的词汇势在必行。要想描绘出引人入胜的景色,首先对写景的文章要多读。读,有两个好处:一是读可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二是可以通过读来从范文中得到写作方法的借鉴。有人认为:观察也观察了,生活也体验了,可就是写不好文章,其原因就因为你平时没有语言和写作挂技窍的积累。多读就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其次,我们要像一块永不知足的海绵,从生活中的各个渠道,去吸收语言精华。吸收了还要积存下来,做好笔记,注意运用。

  语文课上,重在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引导他们将课文内容与生活经验联系,大胆地展开联想,把学会的课内外知识活学活用,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使语言积累化为语言能力。目前学生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方面都很积极,并积累了很多经验。在表达方面普遍存在口头表达能力比书面表达能力好很多。

  在写作教学中,我就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一开始只是要求她们能把事情或者事物给叙述完整了,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那么他的文章自然而然地就能写好了。让学生喜欢写作.爱上写作.自发的写.开心的写,这才是最重要的。写作没有兴趣是肯定不行的,老师要先培养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教他写作的技巧。

  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例文的景色之美。老师必须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抓住关键词语品读感悟,体会文章所描写的景物的美丽,让着美景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脑海中。最后就是抓住每篇文章的不同特点,必须抓住每一篇文章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让学生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认识。在今后的写景习作练习中也会起到很积极地引导作用。

  总而言之,习作教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应该和阅读教学连接到一起。学生在用欣赏的角度评价文章的时候,就再不断地学习,如何将其内化成自己的能力,用在自我文章修改上,这将是我今后在作文教学中不断探索的问题。

作文教学反思7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

  小学体育跳绳课教学反思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和创新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

  作为一名小学的体育教师的我,着眼学生,从学校实际出发,略谈“跳绳”这一教学活动。

  跳绳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通过“以绳练跳”使学生掌握多样式的跳绳方法这是必要。同时,为了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我让学生两人一组结对,以比赛的形式,相互激励,使学生达到“练跳”的目的,既可收到良好的创新教学效果,又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灵敏性、协调性等。

  我在教学《跳短绳》一课,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学生创新方法、学生反复练习、分组比赛等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激发学生模仿小兔、袋鼠等动物跳,然后,布置小动物学跳绳,比一比谁学得快的任务,让学生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花样跳绳,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有时作出惊呀的'表情,有时有意输给学生,在我的激发和鼓励下,学生对跳绳充满了兴趣,不仅体育课上跳,回家跳,课间十分钟也在跳,学生只要一见到我,就拿着跳绳跑到我跟前,让我数数,面对学生的进步,我深感成功的快乐。

  体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有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竞赛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从而改变单一的传授式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在灵活运用各种教法和学法,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作文教学反思8

  案例描述:

  在初三《话题作文——多角度立意》的作文教学中,我首先激发学生感情,由爱因斯坦的“W=X+Y+Z”即“成功=艰苦的努力+方法正确+少说废话”展开讨论,请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来解读“成功”,进而导入话题作文教学——“多角度立意”。然后以“达芬奇画蛋”和“苏轼的《题西林壁》”两则材料引出多角度立意的要领:观察思考——寻找特点——类比联想——联系实际——确立中心——选择最佳中心,并以“手的五指”为话题进行师生多角度立意讨论,要求学生观察五个手指入手,找其特点(出示一些启发思维的图片),并由物及人,从现实生活中找观点,多角度立意。经过一番热烈讨论,同学的回答五花八门:

  团结起来力量大;五指配合亲密协作团结友爱;孤掌难鸣;大拇指力量大;大拇指的我很丑但我很温柔;小拇指的莫自悲要自强,永远的承诺;食指中指无名指的献身精神,当让则让……

  这些回答从各个角度立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有了口头表达的基础,进行动笔训练就顺理成章,让同学们以“树”为话题,拟一个题目,然后以50个字左右陈述你的立意。学生听到“五十字”,很高兴,一反以前的不乐意,快快乐乐的进行独立构思、小组讨论,结果所收到的效果也很不错,立意不胜枚举。

  案例分析:

  初三话题作文教学是初三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它占据了中考成绩三分之一的分值,备受我们教师的重视。记得去年的同一节话题作文教学中,尽管教学的目标一样,教学的要点一致,但是由于采用传统的教法,罗列知识,列举事例,所收到的效果不尽如人意,课堂气氛一般。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教学理念,我进行了优化。比较如下:

  教学过程

  第一次上课

  第二次上课

  导入

  强调多角度立意的重要性

  用爱因斯坦的“W=X+Y+Z”即“成功=艰苦的努力+方法正确+少说废话”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

  分析讨论

  1、提出多角度立意的概念和要领

  2、请学生以第一个话题进行多角度立意练习,教师点评

  3、请学生以第二个话题进行多角度立意练习

  1、以“达芬奇画蛋”和“苏轼的《题西林壁》”两则材料引出多角度立意的要领

  2、以“手的五指”为话题举例说明,师生共同讨论

  3、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所给话题进行训练

  结尾

  回顾多角度立意的要领

  请全体学生齐读多角度立意要领,鼓励学生多角度立意。

  学生反馈

  学生认为与以往的作文课一样

  学生认为所举的几个事例很新鲜,印象深刻,比较感兴趣

  话题作文的“多角度立意”就是要培养学生由一点出发,借助已有信息,让联想、想象向各个方向发散,进而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的创造性思维。要不为习以为常的看法所左右,不迷信权威,善于质疑。比如,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崇尚愉快教育、探究学习科学、提高学习效率的今天,应当倡导学生这样立论: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下面就这次话题作文教学和培养学生多角度立意的几个适宜的链接点展开分析:

  一、情感的链接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具有信号、动力和移情功能。它能使人的注意、感知、思维倾向于某一写作对象,促成智能的更好发挥。学生一旦对作文有了稳定而浓厚的情感,就不会视作文如重负,而会乐此不疲。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在命题、指导、评估诸环节中创设诱人的情境。

  多角度立意作文教学,也要注意捕捉学生情感的火花。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异常丰富的。一个中学生,在日记中吐露了内心的秘密:“因为自己知识贫乏,我开始担忧;为了自己无拘无束地洒脱一回,我开始了自责;为了那飘来的莫名的微笑,我开始了爱的寻觅;为了那一片飘零的落叶,我开始探索人生的真谛……”由此可见,我们现在的中学生的确怀揣着一颗焦渴的心。如果我们在教学时,适时从学生的喜怒哀乐中捕捉情感的火花,精心设计教学的内容,就能为学生创设积极的作文氛围。从第一次的传统教法到第二次的改变,其中所举的事例,都是我在考虑到学生的情感接受后认真设计的,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践,从师生共同讨论到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在第二次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多角度立意的要领,而不是灌输式的接受。

  二、兴趣的链接

  从两次的作文教学看,我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重要,这是多角度立意的基础。学生只有在对所讲内容感兴趣的前提下才会积极的思考,回答才会五花八门。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可以说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思考。

  这节作文课的开头由一味的强调多角度立意的重要性变为以爱因斯坦的公式W=X+Y+Z为契机,多方位解读“成功”这个话题,从数学公式到文字表达,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投入到自然而然的立意当中。还有在举“手的五指”的话题时,学生从一开始的好奇到教师的启发后的跃跃欲试,似乎因为“这只手”推开了一扇多角度立意的'大门,学生不再像以前一样在预设的回答中徘徊,而是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并且因为老师同学的鼓励,大家的回答越来越积极,课堂气氛也调动起来了,一时间我真正感到学生的热情、兴奋是如此美好的一件事。

  三、创新思维的链接

  多角度的立意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恩格斯也曾指出:“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索、创造。”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的《新课标》作文教学中也特别重视,它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特别是在第四学段提出“多角度的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由创意的表达”。因此,这也是这堂课的教学目标。

  创新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就其思维的广度而言,具有发散性;就其思维的灵活性程度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思维的个性而言,具有独特性。由此,我想要培养学生的多角度立意就要通过审美立意的途径来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独特性和深刻性。如“手的五指”这个话题,启发引导学生从“手的全部——手的个体”,从“手——做人的品质”,从“手——人——社会生活现象”……

  同时,我认为还要让学生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话题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择角度,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这时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我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立意状态,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生活。在这过程中,交流合作也很重要,它是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它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感情通过交流产生碰撞,从而激活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合作的形式一般为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从大环境到小环境形成交流的气氛。就如话题“手的五指”的师生全体讨论和话题“树”的小组讨论。

  综上所述,通过作文多角度立意的教学,我意识优化作文教学过程,彻底解放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自由行文,并不是说,教师可以袖手旁观,完全放手让学生创作,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在生活中寻找学生熟悉的话题,找准时机,引发兴趣,在精心设计的事例中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使写作真正成为学生内心的一种需要,在多角度立意的基础上,使自己的作文充满了真情实感,充满新意。请让所有的学生记住:“我创造,所以我生存。”

作文教学反思9

  这篇习作应该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在读了习作要求后,明确了写作内容:心愿的来由、为实现心愿付出的努力、心愿是否达成。之后,学生便开始写作了。习作收上来,发现有小部分学生的表述条理不清晰,一会东一会西,显得很杂乱,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在表达上出现状况。

  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学习成绩提高,让爸爸妈妈高兴一些。他们在习作中描写了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描写了自己不努力带给父母的影响,也描写了为了达成心愿自己是怎样认真听讲、怎样认真完成作业的。读了这些作文,感觉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你说这作文写得不好吧,它语言流畅、内容完整、挑不出大的毛病;可是你说它写得好吧,但总感觉不是那么真实,有点无病呻吟的味道,有点为作文而作文的无奈。我不知道该怎样去评价这样的.作文。另外,从作文中,我也能看到孩子们的生活状态,很多孩子都笼罩在家长殷殷的期待之下,他们的学习完全不是主动,仿佛他们学习就是为了取悦父母,而不是发自内心的想要获取知识,这让我感到很是难受。

作文教学反思10

  中国教育的主题是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重点教给学生思想方法和思维方法,给学生以终身受益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同时,韩立福博士指出,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棠湖中学的“三段教学”已经成型,课堂教学形成了“十大特色”。

  其一,教师角色从过去的传授者、讲解者转型为引领者、合作者、指导者。教师素养大大提高,走向了专业化发展,很多教师将成长为专家型教师;

  其二,开发出了具有先进理念的学生学习工具《学与导》,高中课程教学实现了全面转型,教学设计科学,为学生有效学习搭建科学而规范、灵活而多元的发展平台;

  其三,学生由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由接受学习走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由不会学习走向学会学习,能够全情投入,忘我境界,达到“狼性学习”状态;

  其四,小组合作学习有质量,建立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机制,落实了“小组学习承包化、合作学习同伴化、个体学习责任化”;

  其五,展示交流学习有效果,小组讨论规范,能够展开有效讨论;

  其六,展示学习积极踊跃,人人表达流畅、逻辑、自如,学生展示学习能力得到极大提高;

  其七,教师指导科学,由权威性指导走向多元化指导,由经验型走向智慧型,注重指导艺术,能“进”能“退”,能“放”能“收”,能够根据不同学生发展需要进行科学化、艺术性指导,使教学重点问题得到高质量解决,不仅学生学会知识技能,还学会了学习;

  其八,实现教学目标,保障教学质量。所有教师能够做到以目标为底线、目标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在目标—知识—问题—能力的转化中,充分借助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实现知识能力的'有效迁移,()课课完成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如安排“拓展延伸”环节,拓展视野,提升意义。

  其九,教学氛围很好,创建阳光课堂,创设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自主、自由、和谐、张扬、“不怕”、安全的学习氛围,学生活动、流动不受传统课堂纪律限制,在安全温馨的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成长,人人享受学习、快乐学习、体验学习、分享成功。

  第十,落实回归评价,保障学习成就实现可持续提高,落实五级评价学习,坚持“3-7-15回归评价学习”,撰写学习反思,采用多元评价学习,保障了学习质量的高成就。通过三天的交流学习,与会者纷纷表示,棠湖中学的“三段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生发展需要,提升了学生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值得学习借鉴。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学生自学能力较差,课堂氛围不浓,教师讲的多,学生动手少等情况,我率先在我班实施课堂改革,首先借鉴棠湖中学的一些模式,将学生分组,确立小组组长负责制,负责组织和调动小组学生的预习,作业和课后复习。及时和科任老师交流学习心得体会,沟通大家想法和集体的一些操作措施,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支持。既一个思想;那就是让学生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让他们自己多加体会,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作文教学反思11

  中考结束了,对于作文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写作文的重要性。 对于语文,作文分数比例是让人不敢忽视的,在120分的总分中作文就占了50分,这是一个很大的比重,由此可见,写作教学真可谓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半壁江山”。尤其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就算他们的基础和阅读比较差,但是却不会影响他们在作文方面拿多一些分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光我们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知道你基础再差都要去写作文,特别是在考试中,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作文写得差就胡乱完成甚至不写。

  其次,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

  写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情实感从哪里来呢?那就是现在生活,我们只有在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对现实生活进行思考,才能做到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领悟能力,让他们从中学会独立表达,写出发自内心的话语。引导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 1

  积累素材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充分认识现实生活,让他们体验生活,不但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而且能让学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自己的笔墨描绘下来。因此,我们平时应该多引导学生去参与社会活动,仔细观察,认真寻找其中的素材,那么他们的习作一定会绚烂多彩。

  第三,避免面面俱到。

  在以前的作文训练中,我们教师往往会要求学生在文体、立意、谋篇到谴词造句做到面面俱到,且字数一般不得少于500字。但是,这样的要求却并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因为大多数学生完成这样的一篇作文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而且,由于一次作文花费的时间多,而语文又不能仅上写作课,写作的次数很有限,每学期仅六至八次作文,训练重点又不突出,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难以提高。并且,每次作文要求面面俱到,学生很难取得成功,受到老师的表扬。长此以往,在多次失败的打击下,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厌倦、害怕甚至对抗的心理。在这种消极情绪的支配下,又怎能写出好作文呢?因此,在作文训练中我们最好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而不应面面俱到,希望学生能一次性地就写出一篇上好的作文来,对普通班的学生更是如此。

  总之,写好作文的方法技巧还有很多,在这里我只是简单地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作文教学反思12

  通过今天充实的学习,我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反思了很多.我觉得,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作,轻问题背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科学的“基本学习思维方法”。这一点上我在教学中也是十分努力的。如:每做一次学生实验,我总是每班分两批,总想让每个学生有动手的机会,增强探究能力。许多知识尽量让学生自己推导出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掌握一个公式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在今天的学习中出现了许多科学探究内容,这更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新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探究能力。

  谢谢今天的专家们给了我这么多教学上的指导和帮助!

作文教学反思13

  俗话说:“一叶知秋。”秋天,许多树的叶子纷纷飘落下来,也有许多树叶换上了新的色彩。因此,在本次作文前,我特意组织了一个名为“找秋天”的综合实践活动,我要求同学们利用双休日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秋游,到野外去,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收集秋天的树叶,制成标本,带回来仔细观察。意在让学生走近大自然,与秋天零距离接触,通过对各种植物,特别是植物叶子的细致观察,让他们感受到秋天的美丽与迷人。这样一来,对学生来说,就完全不是没有东西可写的问题了,而是如何利用好丰富、鲜活的资源了。

  其次,我把自己收集的资源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中播放,让学生再次感受秋天的美,唤起了他们表达的欲望。同时,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树叶,介绍自己喜欢的树叶,沟通了课内与课外,梳理了学生在表达方面的思路,为学生更好地作文打下了基础。

  再之,在指导观察上, 我从观叶色、辨叶形、摸叶片、嗅叶味几个方面来进行,通过视频引发学生想像和联想,学生们一边观察,一边品评,由颜色说到了形状,味道,最后说到了用途,可以让学生引用或借用诗词和名人名家赞美秋叶的优美语句来表达,气氛轻松而热烈。

  最后,在动手写作前,明确的.对学生提出习作的要求,并进行写作技法点拨,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童心为秋天涂抹色彩。一时间,秋叶、秋风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让学生深入生活,仔细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只要做了,即使是几片普通的树叶,也会在学生们的眼里飘逸成一道风景,美丽、超然、充满想像而富有诗情。

作文教学反思14

  创新型的文章表现形式

  一件优质的商品要有一个好的包装,一本精彩的书籍要有一个好的封面,一个创新独特的意识更需要匠心独运的创新型的文章表现形式。此类文章形式主要介绍以下四种:

  ①童趣式

  所谓童趣式就是借助童话、神话、寓言的形式,内容含有很多幻想、想象、夸张的成分,主人公可以是动物、植物,或传说的神仙人物,充满童趣。童趣式虽然写的是想象,甚至有些荒诞,但折射的是现实,富于哲理,具有强烈的虚构性,选材范围很广,时空调度自由,驰骋想象空间很大,便于表达作者自己的愿望或观点。采用这种形式写作,可以避免一般记叙文的简单记叙和一般议论文的枯燥说理,给人新鲜感。

  例如:我曾指导学生写作《诊病记》一文(发表于《中学语文学习报》)就独辟蹊径采用童话形式叙述地球爷爷拖着伤痕累累的'病躯向“我”求医的故事,揭示了环保是人类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要解决的问题的主题。又如:在一次以“我能行”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我的学生写了一篇《三只地鼠》的文章,他以寓言的形式,采用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叙述了三只地鼠参加挖地洞的一场比赛。地鼠甲和乙在赛前豪言壮语,大发胜利宣言,结果却半途而废;反而是那位默默无闻的地鼠丙凭着“我能行”的信念,埋头苦干、坚持不懈,最终登上了冠军的宝座。由此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成功决不是吹嘘出来的,它源于坚强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

  ②累积活用式

  “累积活用”主要是指学生将平时驾轻就熟的日记体例引入写作。日记体作文既可以是单篇日记,也可以由几则日记组成来表达一个主题。结构形式比较灵活,每篇日记之间不要求有严格的逻辑衔接;表达也比较自由,叙述、描写、议论可以随意穿插,便于作者表情达意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主张。

  例如:在一次以“告别”为话题的考试作文中,有名学生就以日记的形式,分别节选初一入学第一天、初二校运会、初三毕业典礼三篇日记表现与同学相识、相知、相别的全过程,从而抒发自己对初中生活依依惜别之情。

  ③应用文体活用式

  “应用文体活用”在此主要指书信体例的活用。它既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实用文体,也可以用来写作文。书信体作文除了要符合书信格式外,正文部分谋篇布局相对灵活,表达方式可以采用叙事、描写、抒情、议论,还可以采用讨论的形式;内容方面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多件事,甚至可以讨论问题。因为书信体作文一般用来与别人交流沟通,所以便于抒发感情。书信体作文跟日记体作文类似,既可以是一封信构成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几封短信组成一篇文章,表达一个主题。

  例如:我有学生曾写过《给人类的一封信》,就借书信的形式,以地球的身份控诉人类破坏的恶行,进而揭露“环保”的主题。

  ④文学作品活用式

  在创新文章表现形式中,文学作品体例较常用的是小小说。它是一种常见的文学体裁,以描写、叙事为主,可以在文章中加入虚构的成分,有利于构思。小小说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出人意料的结局、表现主题的含蓄性、主旨的深刻性、内容的可读性等等优势,让人一见便生好感。

  例如:我学生曾写了《我和泰山》这篇小小说。文章虚构了一支雇佣部队肆意破坏森林,遭遇“森林之王”——泰山的阻止和劝退。故事情节虽简单,但却写得悬念迭起、波澜起伏。

作文教学反思15

  一提到作文,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却只能在低谷中呻吟、徘徊。老师讲授习作知识时可以侃侃而谈,却不能领着学生操作,为学生示范;家长辅导习作,求助于各式各样的作文汇编,却也只是徒劳无功。真可谓谈“作文”色变,作文难就成了“历史性”问题。当然也有入门的学生,他们却说,得益于课外阅读和自觉练笔。可是,我们的大多数学生,在复杂的主客观原因下,有课外阅读和自觉练笔的时间吗?

  新课标的颁布,为我们送来了缕缕“春风”,为习作教改注入了活力,为习作教学翻开了新篇章。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相机点拨,灵活引导,激发动机,以情造文,让学生重新体验习作的乐趣。

  一、丰富习作源泉,让学生敢写。

  习作离不开生活,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是学生习作选材的重要源泉。在习作教学中,课堂上,我不是指导学生应该写这个,可以写那个,而是安排学生先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草木虫鱼、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让学生多见多识,纵向延伸,开阔眼界,积累习作原料。通过如诗如画的大自然熏陶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操,从而树立敢写的信心。然后,我又横向拓宽,放低要求,让学生撇开心理负担,自由选材,引导他们在丰富的习作源泉里对号入座,产生生动直观的形象。有纵有横,扫除学生怕作文的阴影,使学生放开手脚敢写。

  如,我在教写《我的校园》一文时,我先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找好角度,然后引导学生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笔,从外到内地让他们参观校园,这样,学生心中对校园就有了比较清晰的印象,写起来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二、激发创作动机,让学生想写。

  习作是一项具定创造性的作业,必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才能有所成效。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在鼓励性语言的作用下,会产生很好的创作欲望,从而克服习作的心理障碍。

  教学中我努力去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儿微小的进步,如一词、一句,都及时给予鼓励。一旦发现习作中的毛病,并不急于批评,而是耐心地和学生一起研讨交流,让学生弄清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及怎样该好。让学生的热情也能水涨船高。在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我又给学生增加“营养”,用心评改,鼓励学生自读自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改作文,从而让学生自愿地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

  如,教《一件难忘的事》时,我先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难忘事,然后相机点拨,鼓励学生把刚说的写下来,自读自赏,动手动脑互评习作。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让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都能闪光,从而让学生想写。

  《语文标准》明确提出 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如果学生连说真话的勇气就没有,我们很难要求他在作文中有所创新,只有敢于说真话,讲实话,才能谈创新。因为只有学生把写作当作是 一种需要,把写作当成是自己情感渲泻,真情流露,价值体现,理想放飞,表述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舞台时,学生的内驱力才能调动起来,学生智力中潜在东西才会涌现,创造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然而,学生的作文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 假大空 的不正之风。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现象:

  一次作文,发现有许多篇写自己父母亲生病住院,甚至自己亲人去世的内容。结果作文写得空洞无文,读起来索然无味。这不能不说是 假大空 思想对学生的一种影响。如果这种风气不能及时止住,对社会的`危害是无穷的,六十年代的浮夸风已给人们的记忆留下了伤痛,我们不希望那样的悲剧重演。

  试想,我们培养出来的人连讲真话的勇气都没有,我们还能指望他有什么创新,就更别说能为社会有所作为了。当然导致学生不敢讲真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教师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有忽视学生讲真话的现象,本来学生讲的是实话,由于我们用成人的眼光去待它,强加一些成人的思想、情感和观念,甚至把学

  生当作异端看待,予以无情地批评乃至呵斥,学生哪还敢讲真话。比如教学中有这样一篇作文,由于学校采取分层次教学,各班所使用的资料不尽相同。于是一个同学针这种现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认为学校这是在歧视差生,为此表达了对学校的不满,整个作文可谓情辞恳切,笔锋犀利,表达流畅,写的全是自己的所感所想。按理说这是一篇佳作,相比其他学生的作文来说更富有创造性,因为这种敢于说真话的精神和勇气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然而遗憾的是这篇作文却未能评为优秀作文。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创新性的一种扼杀。同时,在教学中,广大教师为了应付考试,往往在无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引导:思想要健康,立意要高远。学生为了高分只好跟着这样一些套话转,能写出真话来吗?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提倡学生说真话,鼓励学生讲实话,为学生营造一个说真话,抒真情的平台。让作文真正成为表现自己喜怒哀乐,张扬个性的一面镜子,让学生想笑就放声笑,想哭就尽情地哭。当然,我们提倡学生说真话,绝不等于说学生在作文中所说的话是真的就行,不需要引导。

  总之,鼓励学生说真话,应该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

【作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教学作文的教学反思12-08

作文的教学反思11-21

作文教学的教学反思12-06

作文教学反思05-27

[经典]作文教学反思06-21

英语作文的教学反思05-25

作文的教学反思(精选21篇)07-08

英语作文教学反思11-04

【荐】作文教学反思11-21

作文教学反思【热门】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