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指导:如何为你的语言润色

时间:2025-01-03 14:40:00 赛赛 高考作文指导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语文作文指导:如何为你的语言润色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作文指导:如何为你的语言润色,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作文指导:如何为你的语言润色

  高中语文作文指导:如何为你的语言润色

  一、描摹诗情画意,叩动评卷老师的心灵

  1. 使语言具有画面感。

  语言具有画面感,是优秀记叙文的第一特征。“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才使得其诗在唐代诗歌的百花园里摇曳着独特的风采。我们写作记叙文,若能够用文字“刻画”出一种画面,再现一个场景,使“文中有画”,使读者身临其境,那么我们的作文就可以在几十万考生中脱颖而出。请看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答卷《好奇心》中的一段文字:

  相隔不过几米,奶奶每过几分钟,便会放下活儿,“老头子!”奶奶这么叫。

  爷爷不应,奶奶便急,迈着碎碎的步子走到跟前。爷爷好好的呢,在藤椅上睡熟了。于是她孩子般地笑嗔:“这个死老头子,人家喊了也不睬。”

  这样的事天天发生。

  这是一段描写爷爷奶奶之间一幕日常生活情景的文字。这段文字表现爷爷奶奶历经人生风雨之后晚年生活中的相互牵挂、温情与爱:人在眼前,也要时刻知晓他是好好的,以求心安。这种心灵深处时刻牵挂的爱,通过几分钟便放下活儿“叫”,得不到回应时的“急”,以及紧接碎碎步子的“迈”,和孩子般笑容的“嗔”等动作,形象鲜明地刻画出来,展现出一幅人世间最美丽的“爱”之风景画。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这段文字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语言质朴,十分生活化。它的主要优势是作者观察并体验到爷爷奶奶生活中天天发生的最能体现深挚情爱的场景,将其典型的语言和形态“再现”出来,便具有十分形象的画面感,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仔细想想,我们要做到这一点是否就难于上青天呢?

  2. 使语言具有流动感。

  语言的流动感,就是用词要稳,句式要活。就是说,词语使用准确生动,句子形式流畅自由。读了有流动感的句子,常常使人有如咬一口贡梨一样清心爽口而又香甜四溢。请看下面的文段:

  对一座城市抱有好奇心,会是你一生中最非凡的体验。

  清晨的时候,当你穿梭在绸般雾气里的时候,这好奇心便开始了。露水润着青石板的路,布鞋踩在上面有轻微的声响,是什么在萌动?泡桐花紫色的蕊无声地落下来,绵软得仿佛一捏就会碎,轻柔得一吹便飞散,是怎样的娇羞躲在了里面?摇橹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吱呀——吱呀——”地穿透了雾,又无声地消失于耳侧,是谁在哼唱?待到薄雾消散,这一切又似乎从梦境中抽离,它们又到哪儿去了呢?

  你只能怀着好奇心继续走。

  这是2008年江苏高考某考生题为《好奇心》作文中开头部分的文字。它描绘出一派清雅美丽而古韵悠然的城市景致。在这段文句里,考生刻画细节颇见功力。不论是动词“穿梭”“润”“踩”“躲”“穿透”“萌动”,还是修饰语“绸”“轻微”“紫色”“绵软”“轻柔”,等等,都运用得十分准确生动,也就是说用词十分“稳当”,你看,“露水”“润”着青石板的路,布鞋踩出的声响像什么在“萌动”,泡桐花“绵软”得仿佛一“捏”就会“碎”,泡桐花“娇羞”地“躲”在里面等,一连串的动词十分准确而富有想象地刻画出一幅晨景图;这段文字的句式也丰富多彩。有设问句,有比喻句,有拟人、排比句,有对称句,有陈述句,整饬而又富有变化,似行云,如流水,给人以美的享受。

  3. 使语言具有含蓄性。

  表达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是记叙文语言上品的标志。含蓄性语言的标志,常常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寄予在启人思考的画面中,包孕在“醉翁之意”的描述里,它往往以有限的文字承载着深长的意蕴。它大多以概括、暗示、曲笔、言已尽而意无穷等方式表达广博深长的内涵。请看2007年湖南高考某考生题为《诗意地生活》作文的一个文段:

  奶奶依旧用着最原始的柴灶。她说煤火只用来煮饭太浪费,气又太贵,所以还是烧柴好。于是,在那野草疯长的季节里,我和妹妹就跟着爷爷的斧头活跃在山野间,砍倒,捆扎,背回家,排开,晒干,一捆捆的柴草就进了柴房。于是,无数个炊烟枭枭的时刻,我和妹妹就可以在奶奶的灶堂里看到毕毕剥剥的声响里奶奶通红的笑脸。特别是在冬日,爷爷烧火,奶奶做菜,我和妹妹则抢着依偎在爷爷身边取暖。一串串欢声笑语随着炊烟升上天空,诉说着冬日的温暖。

  读完这段文字,一种深挚绵长的幸福情味荡漾在我们的心头。作者在这段文字里,表现了一个普通农家的质朴人情和幸福温情,抒写了作者对诗意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理解。那毕剥作响的柴火,那火光映红的奶奶的笑脸,那爷爷烧火奶奶做菜的温润和谐,还有那“我”和妹妹抢着依偎在爷爷身边取暖的天真可爱的画面,都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普通农家诗意洋溢的生活图景。而“一串串欢声笑语随着炊烟升上天空,诉说着冬日的温暖”的句子则为我们留下了深长的意蕴。

  仔细体会这段文字,我们很多考生的文章是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的。其基本思路是,选取生活中的能体现文章思想的典型画面,将画面剪辑成几个部分,抓住每个部分最关键的“动作”,用一个适当的动词将其连贯地组接呈现给读者,让读者能从描述中体会其中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由作者“出面”将思想直接“告诉”读者。

  如何优化作文语言

  一、巧用字词。

  1.推敲字词。

  推敲字词,就是对词语进行比较、选择、推敲、锤炼,以达到简洁精练,形象鲜明,声音优美,富于情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优化语言时,这一点就应该加以强调。例如,四通公司先后在《文汇报》上刊登四通打字机的广告。1988年的广告词是“输入千言万语 打出一片深情”,而1993年则改为“输入千言万语 奏出一片深情”。该公司之所以更改广告词,是因为动词“打”虽然紧扣“打字”的“打”,但不足之处是容易造成误解,似乎操作这种打字机必须十分用力,而用“奏乐曲”的“奏”代替“打”,则给操作者以轻松、优雅的感觉,从而使该公司的产品更加畅销。又如下面这一段话:“有人憧憬白云,有人迷恋大海,有人喜欢高山,有人喜欢沙漠……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方,哪个角落,都有一个很别致的风景。”都是表达“喜欢”的感情,却用了各种不同的词语,可见笔者在语言的推敲上是下了一番工夫的。

  2.叠字反复法。

  叠字反复如同一首曲子中旋律变化的音符,巧妙地运用,可以给人以回环缠绵的感觉。如,一学生描写“旭日东升”的一段话:“慢慢地,红光扩展到半空中,树梢上冒出了一段红艳艳的圆边儿,它向四周漫延着,逐渐变成了镰刀形,接着又一纵一纵地向上爬着,不一会儿,露出半个通红通红的圆脑袋,就像被什么东西缀着一般。它喘了口气,费力地一点一点地向上挣扎着,升腾着,终于挣脱束缚,‘腾’地跳了出来,射出耀眼的光芒,刹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圆溜溜的大皮球,不十分亮,但红得可爱,红得均匀。那鲜红的颜色似乎要滴下来似的,恐怕香山的红叶见了也会黯然失色呢。”这些叠词的使用,会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到一种舒徐委婉的音律美,清新自然,如临其境,给人以美的感染。

  3、多用成语或四字短语。

  在写作过程中,合理地使用成语或四字短语,会使文章语言形成匀称和谐之美。例如,某考生在《刺秦》中写道:“驶进燕国的边境,驶过满是荒烟蔓草的旷野,驶过高峻险恶的大山,驶进人烟密集的城镇,驶进物资阜盛的城郭,离秦国越来越近,我的心越抽越紧,我心中的怒火也越聚越多。”又如,一个考生在作文里这样写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骆走沙漠,虎啸山林,每一种生命都有它的最爱。”也非常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技巧。

  二、美化句子。

  1.枝叶修饰法。

  许多同学的作文,读起来味同嚼蜡,语言缺乏表现力 ,其主要原因是只重视句子的主干,而忽略了枝叶的修饰功能。换言之,若恰当地合理地以“定、状、补”加以补充修饰,语句就会顿放异彩。例,“我曾无言地伫立,凝视江水中的身影,倍感失意。”若添上枝叶,则变为“我曾在这秋水之畔终日无言地伫立,凝视江水中那寂寞瘦削的身影,倍感失意,就象所有跋涉在官场仕途的文人,孤独的我常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失意。”一经枝叶的修饰,一种孤寂生活和郁郁不得志的哀怨和闲愁,呼之欲出,表达效果就更好。又如,若对“前面走来一个人”进行枝叶修饰,则可以为“前面走来一个女人”、“前面走来一个老太婆”、“前面走来一个满脸笑容的老太婆”、“前面走来一个刚从镇上回来的满脸笑容的老太婆”、“前面走来一个刚从镇上回来的手里提着一篮西红柿的满脸笑容的老太婆”,效果迥异。可见,修饰语的运用如给一幅素描填上细腻的色彩。

  2.变换句式。

  在一篇文章中,要组织好一连串的句子,需做到“严密而多变化”。 “严整”是最基本的要求,而“多变化”一般指句式不单调,能根据表达的对象、目的和具体语境灵活变换。例如某学生的习作中有这句话:“我在万里晴空、云彩线儿都不见的、素常烟雾腾腾的山头显得眉目分明的这样一个难得的好天气去登泰山。”我们可时适当地变换句式,改为“我在一个难得的好天气去登泰山的。那一天,万里晴空,云彩线儿都不见,素常烟雾腾腾的山头显得眉目分明。”这一变换,使文章的意思更加容易理解。

  3.运用口语。

  运用口语,俗中见奇,使语言呈现出纯朴之美,写作中可适当运用。如魏钢焰在《忆铁人》中曾这样写王进喜讲辩证法:“一上路就看见一条标语扑面而来。两分法前进!铁人点了只烟,拧脸问我,你唱秦腔吗?喜欢吗?那里头有些故事,叫人动脑筋。一个人嘛,得常常记得‘走麦城’。那位姓关的脑子里呀,先有个五虎上将,忘记得过五关斩六将,尾巴翘到天上去了。末了,怎么样,垮啦。”

  4.引用名言佳句。

  引用名言佳句,特别是些贴近主题的名句,点缀在文章之中,增强文章理性升华之美。引用名言佳句分为两种,一是明引,二是暗引。习作《感谢生活》中就有这样一段描写:“‘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我们登山,我们吟颂‘一行白鹭上青天’、‘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我们下水,我们吟哦‘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也来点‘逝者如斯夫’的感兴;我们观察星空,信手拈来‘天街夜色凉如水’;我们三五结伴,踏青郊游,‘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挥洒着青春的亮丽,走在路上,会随口唱出‘让我们荡起双桨……’这时,我们心头会涌起无限的温馨。是谁给了我们这一切?”笔者在叙述自己的成长的历程中,信手拈来名言佳句,形象地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认识。情思流转自然,语言显得清丽、隽永。又如,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选择永恒》里写道“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的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这就是使用了“暗引”的手段,使自己的语言更富表现力。所以,引用名言佳句,可使文章语言熠熠生辉。

  5.巧用修辞。

  巧用修辞,能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表意丰富,增强语句的表现力。学生习作《青春》中有一段精彩的描写:“青春是盛开是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青春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青春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青春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笔者就是通过比喻、排比、拟人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其描述更加具体、形象、生动,大大地增强了语句的表现力。

  三、形成风格与个性。

  都说“文如其人”,这不无道理。乐观者写放达文,忧郁者写哀怨文,幽默者写风趣文,勤于思考者写出思辩性,勤于观察者写出生活味,博览群书者写出书卷气。高考为我们提供一个广阔的施展才华的天地,我们应该蘸自己的心血写一篇充满个性的文章。以下,我就从两个角度来分析:

  1.幽默风趣。

  巧用幽默风趣语句,给文章语言增添几分活泼而又含蓄之美。如,一学生在习作《喜鹊与苍鹰的对话》中写道:喜鹊仰望苍穹,叽叽喳喳着说开了:“我说鹰老兄,现在做什么都要实事求是,你怎么总是好高务远,小心,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你老兄可得实际点啊!”苍鹰扇动了一下它矫健的翅膀说道:“怎么,你说我不实际?我展翅高飞,翱翔万里,一览天下,你喜鹊妹子能享受得到吗?”这段对白,语句风趣,两只鸟儿的个性突出鲜明,形象栩栩如生,给人留下美的印象。

  2.表达含蓄。

  表达含蓄,可引发读者的联想,能给我们带来意犹未尽的效果……作家孙犁在《荷花淀》中写到水生决定离村参军前夕向他的妻子说自己是“第一个报名的”,从来没有离开丈夫的妻子只说了一句话:“你总是很积极的”。这好象有点文不对题,含糊其辞,但其中肯定性的赞赏和否定性的哀怨几乎同样多,从字面上我们只看到肯定性赞赏,而否定性的哀怨则需要我们去联想,这正是作家高明之处,也值得我们借鉴。

  诚然,学习的过程是漫长的,学习的道路是崎岖不平的。要提高其语言的表达效果,写出一篇好文章,还需要平时多下点苦功夫,练好语言的基本功,做到前人总结的“六多”(多读、多想、多写、多积累、多比较、多修改)。但无论怎么说,只要在苦练基本功的基础上,掌握运用优化语言的技巧,对于提高语言的运用是大有裨益的

【高中语文作文指导:如何为你的语言润色】相关文章:

2014高考作文高分秘诀:如何为作文语言润色04-26

何为友情?作文04-16

何为幸福作文02-10

何为完美?05-06

何为包容的优秀作文04-25

何为人生作文12-19

高考作文指导:语言有文采05-27

何为生命作文01-29

你如阳光温暖我心优秀作文(精选40篇)03-24

何为坚持作文(通用18篇)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