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三作文汇总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作文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作文 篇1
悠悠赤壁。 滚滚长江水流不尽如血的哀伤。 千年古战场,似乎在与我的身世一同沉沦。舳舻千里,旌旗蔽空,早已绝尘于历史的长河里。最终留在这里的小学生作文,只剩乱岗衰草,碎石残戟。
江风孤吹。
月,出于东山。往日似乎多情的月光,此时却孤傲的冷漠,我的心不禁发凉。
还记得,两年前,同样是在这样的晚上。大宴宾客,饭酒赋诗,觥筹交错,更重要是,那时的月光柔和而安详。这一切,都如梦一般在我脑海里闪现。
礼部尚书,多么显赫的职位。我不希望它给我带来什么名誉与利益,只求造福于百姓,尽忠于君王。我苏轼虽不是才高八斗,满腹经伦,却也自信有经纬济世之才。当我庆幸于找到用武之地时,一封谕旨,却将这我编织的美梦击的粉碎。
乌台诗案,几句反映民间疾苦的诗文,便成了我下罪遭贬的把柄。我所充满希望的朝廷,竟是如此昏庸糊涂,我所想象的仕途,竟是如此不堪一击。
风,依旧在吹。
我带着失意,直到黄州,我不希望能在这而得到什么,而黄州,则在不知不觉中给了我许多。赤壁滩上,长江畔边,自古兵家博弈之地。那赤壁滩,看惯了尸横遍野,那长江水,闻惯了血雨腥风。比起这些历史上的凄惨壮烈,我的贬官失意又算些什么呢?当那些别有用心的卑鄙之徒湮没于岁月长河时,我庆幸还有文章可以传世。声名可以远扬。更何况天地之间,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耳得为声,目遇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还能有何求?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还需要一个怎样更好的世界?
千百年前,我在赤壁泛舟,心里激荡起宁静的旋律......
高三作文 篇2
《哈佛凌晨四点半》这本书是由韦秀英编著的,书封皮上的那句“哈佛大学教给青少年的成功秘诀”是对该书高度的肯定,也是非常有吸引力。众所周知,哈佛大学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知名大学,它能为青少年所带来的正能量是超乎我们想象的。
那么《哈佛凌晨四点半》这本书阐述了哪些内容呢?又从哪些方面带给青少年成功的秘诀呢?书中分别从勤奋、自信、热忱、执行力、学习、创新、时间、自律、梦想、机遇这些方面,告诉青少年朋友,在通往成功的道理上,没有捷径。只有具备这些优秀的品质。才能拿到胜利的奖杯。而我认为梦想是最为重要的一方面,没有梦想的人,如同鱼离开了水,鸟离开了蓝天。其他方面是为梦想而服务的。树立一个适宜的梦想,并为之奋斗,人生中还有比这更能让人快乐,更有意义的事了吗?
成功的秘诀可以从《哈佛凌晨四点半》这本书中找到答案。它不仅仅适合青少年阅读,也适合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正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愿《哈佛凌晨四点半》与君共勉,相会于成功的终点。
高三作文 篇3
语文课上,我在《小学生阅读指南》上读到一篇发人深思的文章,文章的题目叫《走自己的路》。
文章中写道:法国科学家法伯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随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把若干个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并在花盆周围不到6寸的地方撒上一些毛毛虫爱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接一个,绕着花盆一圈一圈地走。一连七天七夜,它们终于因为饥饿和筋疲力尽而亡。
这个实验听起来不可思议,七天七夜,6寸,20厘米,一把尺子的距离,却是毛毛虫生与死的距离。其实,在那么多的毛毛虫中,只要有一只稍与众不同,就会避免死亡的厄运。毛毛虫因为一味地走别人走过的路,所以才吃不到心爱的松针。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当一条路走不通时,尝试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往往更容易成功。一味地走别人走过的路,将会迷失自己的脚印。
读完这篇文章,李老师让我们猜一猜不寻常的谜语。题目一:“只”字加一笔,会是什么字?同学们听完谜语,立刻思考起来。有的抓耳挠腮,有的拿起笔写写画画,有的则一脸茫然……就在我们焦急万分的时候,李老师笑着对我们说:“记住要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大家听完李老师的话都若有所思。一会儿,田倍宁悄悄告诉我:“是‘冲’”。我一听,像被电电了似的,恍然大悟。我小声对田倍宁说:“把‘只’倒过来,然后加一竖。”田倍宁点点头,我俩偷偷乐了,规规矩矩地在纸上写下“冲”。李老师又出第二个谜语了:人字加一笔,除了“大”和“个”,还有什么字?我赶紧拿起笔,在纸上写写画画,把横、撇、竖、捺等笔画写在纸上,然后依次加“人”。加到第五个时,我眼前一亮,写出了“及”。李老师要公布谜底了,第一个“冲”,第二个“及”。写对的同学欢呼起来,没写对的同学也立刻大叫起来“原来如此”。可是接下来李老师又说:“第二个谜语还有一个谜底,看谁能猜出来。”大家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可是过了一会儿,依旧没有人猜出来。李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夕”,看到这个字,大家立刻从思索中醒了过来,原来是“夕”。李老师说:“猜谜语,也要换位思考。”
一堂语文课,让我大受启发:不走寻常路往往更容易成功,猜谜语是这样,做事也是这样。
高三作文 篇4
谈及“器”,首先所能想到的,莫过于是那些可以容纳物品的器皿。而器皿之所以能够容纳物品,是因为它可以根据需要制作成不同形状,但最终都为了能够盛装物品而服务,简而言之,能把东西装进去,即为成功。但在我看来,器皿之于容纳而言,虽是关键,却不是唯一解读的答案。
器,可以意为器皿,可以容纳万物,强调c的是容纳。不管把一个器皿制作成什么样的形状,都是在为了去装它该装的东西而改变。就像会用汤碗而不是菜盘来装汤,会用篮子去装果蔬而不是去装水,更甚至于为了喝不同的酒而使用不同的杯子一般,每样东西都要用适合的器皿去盛纳。或许你会问,不是应当一样器皿把万物都囊括起来才算容纳吗?这样一样物品换一样器皿算怎么回事。
我却不这么认为,正是因为需要容纳万物,所以我们才要根据不同的特性而改变去适应万物。时代在进步,万物需要被容纳,却不是一味地容纳,博采众长才能够推陈出新。用同样的材质去打磨,却为了不同的物品性质而改变,才能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用“器”代指器皿,同样也用“器”寓意人的度量和胸怀,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器量。当一个人的器量足够大时,或许才能真正做到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这同样强调了容纳。当我们的心胸足以容纳所有的优点与缺点,当我们的眼界已不再被世俗的私心杂念所拉低,我们如何还会被一切繁杂的事情所困扰?
就如同浩瀚无垠的天空,之所以能够无边无际,就是因为天空可以容纳每一片不同形状的白云;就如同波澜壮阔的大海,之所以能够海天一线,就是因为大海可以容纳每一条奔自万里远方的河流;就如同各种各样的器皿,之所以能够盛纳万物,就是因为器皿可以根据不同特性容纳每一样不同的物品。我们每个人亦同,当我们的器量胸怀可以如同每一个器皿,根据眼前所遇到的事情而改变心境,学着容纳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那么相信你眼前的一切又会有所不同,器量须大,心境须宽。
“器”之于物,为器皿;“器”之于人,为器量;“器”之于国,我认为是一个融和的国之重器乃至大国器度。我们把国家的宝器称为重器,这不仅仅展现的是一个国家的至高无上的贵重宝物,更是展现着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博采众长的大国气度。从中央台的《大国重器》到《国家宝藏》,近年来从电视节目也不断在开始将我国的历史与进步逐步展现在每一个老百姓面前,让我们感叹中华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同时,共同展望中国制造业的强大未来。从古代的历史文物,到现代化的工业制造,所有的大国重器,都不断向我们展现着一种精神:容纳。不仅是重器本身在当时的年代所代表着的容纳,更是中国在不断的发展中向大家展示出来的一种态度,我们容纳且开放着,我们包容且创新着。
这就是我所认识的“器”,在每个器皿本身,它包含着一种特质,在每个中国人心中,它传承着一种精神,在我们飞速发展的中国里,它同样传达着一种态度,那就叫容纳。
高三作文 篇5
早就想把我们各位颇有特征的老师一一描绘一番,可不知是没有时间,还是我观察得不够火候,直至拖到现在,才觉得有点信心勉勉强强可以完成。所以容许鄙人以粗略描绘,展示一下我们老师的风采。申明一点,以下老师排名不分先后,依照出场顺序为准。
不是我不想尊重黄老师,只是同学之间已经达成一致,几乎已经没有人正儿巴经地叫过他黄老师了。他是我们的数学老师,虽说是老师,可是就像哥哥一样,有时甚至像个大姑娘。 记得他来给我们上第一节课时,估计是太紧张了,脸居然憋了个通红,汗也直流。而且在黑板上写字一笔一画,公公整整,稍微有点歪斜,马上擦去修改。时间是浪费得可以,可是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认真的老师,想对他顿生尊敬之情,可是看到他极具喜剧色彩的容貌和发型,感情就是培养不出来。看看他的模样吧:额头不是很宽,下巴可以说是很尖,就在这样小小的脸上架着一副不算小的眼镜。而且头上的一堆头发也多得出奇。头发全部是弯曲的,而且弯曲的程度挺大,可是就算这样,他的头上还是高出了好大一块,让他本不是太得意的身高,也稍微有了些安慰。
过了半年,他和我们“混”得稍熟了,他的胆子也被“磨练”得大了起来。一次上课纪律实在太差,他破天荒地教训了我们一通,看到他那张故做严肃的脸,我们都抿紧嘴想不笑出声,可是不知道是不是他不习惯教训别人,居然自己忍不住露出笑意,接着全班就笑成一片。笑使我们感觉彼此距离都近了很多,也让我们体会到他和别的老师的不同。可能对于他,我们受到的启迪是:本色最好。
说到精辟,非我们的政治老师莫属。每次上课,他都会在上课铃响后五分钟准时踏进教室,似乎是怕准备的课程恰恰40分钟够用,多了五分钟就使时间浪费。
走进教室后,第一个动作便是用备课笔记掸掸讲台,似乎觉得桌上有着厚厚一层粉笔灰,掸了半天才放心,才不怕它们沾上自己的衣服,使形象受损。而后将身体倚在讲台上,开始了一尘不变的提问。他翻开成绩册,随机抽取一个姓名,用他的不响的声音提问,只要教室里有一些不安静,便不知其所云。
他的不温不火,在学期一开始我们对此的意见极大。过后听到班主任的一些解释,说他上课从不讲一句废话,认真听他的课受益匪浅,倒使我心里对他有了一种莫名的好感。以后的政治课,我细细品位了他的话,似乎丝丝入扣,总是觉得上课时需要作的笔记没个完。他上课确实是几乎从不讲一句废话,只要纪律有点乱,他决不会像一般老师一样,对着座位表,喊道“某某某,给我站起来!”之类的话,而是眉头微皱,停顿一会,接着自己的话题。忍无可忍时,只不过是抬起头,看了看噪声的“发源处”,还是轻轻地讲一句:“哪来那么大声音的?”倒是这样,还颇有一点效果。
说到老虎,经常上网的人应该知道,他就是品茗的斑竹--大胡子;也就是我的班主任--老刘。他给自己取的“老虎”这个网名,具体来历我无从考证,所以做不了文章;但是这个“大胡子”,可是简明生动地说明了他的特点。他虽然还没有到络腮胡子的程度,可是脸上满是的青青的胡茬,既可知他的“大胡子”趋向。
他的形象极富特点,十步以外,连我这个深度近视眼,不戴眼镜便可以知道是他。因为他喜欢走路时腆着独有的将军肚,将手插在胸前的口袋里,两只胳膊肘弯曲在身体两侧。他的一米八的个子,加上横向纵向都占优势的身材,在人群中怎么也不会被“埋没”的吧。而且我从未见过他疾步如风,走快了顶多只能掀起脚边的树叶。哪会有老虎的气势?
不过他上起课来就另当别论。他给我的感觉向来就是富有热情,似乎什么都不会打消他的积极性,并且对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事业,总会小有作为。上课时他讲到兴头处,甚至会手舞足蹈,不仅让人发笑,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人体会到生动的人物形象。虽说他的本职是教师,可是他对电脑也颇有造诣。像“品茗”这个主页,至少是我见过的我最喜欢的主页之一。
总之一句话,老虎不愧是老虎,有个性,有特点。
他姓树,所以我们戏称为老树。当初我们听到他这个姓时,几乎没有一个人的嘴是可以合上的。他其实也没多老,据说他的孩子还比我们小呢。可是不知怎么回事,就是有这种感觉,觉得他好象已经经历过不少沧桑。可能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的腰板比任何老师挺得都要直,仿佛就是像一棵树,一棵老树,撑得住一切似的。他走路时“翘首昂视”,似乎周围的所有事物都与之无关。可以说与他没有接触的人,看到他时一定是望而生畏。
然而他只给我们上了一节课后,我们对他的印象完完全全地改变了。别看他站在讲台上前一秒钟还是板着个脸,等到他后一秒钟喊“上课”时,他的脸上便会挤满了笑容。这笑虽说不是最帅的,但一定是最灿烂的。真的,我没有见过哪个男老师可以像他笑得那么有特点。这笑不是只有开心时才有的,而是他上课时都会有的。并且他笑得不会让人觉得他是那么容易亲近的人,看到他的笑,心情虽然舒畅,可是还是有种说不出的畏惧之感和尊重之情。这也许算得上是老树的一门“绝招”吧。
申明!这里的ET决不是指什么外星人,而是指“EnglishTeacher”---英语老师的`意思。并且我们的英语老师和ET也绝没有什么关系,既不形似,更不神似。
想在脑子里浮现起英语老师的形象,可是怎么也不觉得她有什么显著的特征。不会像老虎一样有过人的身躯,也没有老树那样独特的笑容。只觉得她和学校里诸多英语老师一样,都是矮矮的,瘦瘦的,走起路来迈的步子有点外八字。
但是细细一看,觉得她倒是有一点值得观察,那就是她本身小小的脸庞上,架着一副挺不相称的大眼镜,眼镜所占面积据目测近达2/5。上课的时候,眼镜特别爱往下滑,几乎滑到了鼻子的偏下部分。可是她却没有花过时间去推眼镜,似乎觉得上课的时间分秒必争,连这点时间都不可以浪费。
这也许就是她的风格吧,风风火火的,并也在无形之中要求着我们。我们在她的潜移默化下慢慢习惯了她的课,习惯了在学习的时间里努力充实自己。
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我们的物理老师。曾经听到有的同学称她为“假小子”,不知为何。事后仔细分析,还是觉得颇有道理。
其一,物理老师的嗓门是出奇的大,至少我想象中,像她这样工作才第二年的年轻教师,不可能像那些老教师一样,中气十足,上课的时候“指手画脚”,动作幅度异常的大。可是上第一节课时,我就领略到她的特色。以至于下课以后,隔壁班同学纷纷来打听,问刚才的那节课我们有没有被吓着。甚者还说,你们讲的例题是《精编》上的吧,我们昨天才做过作业的。
其二,物理老师一上课就撩起两只袖管,天气热的时候还好,可像现在冬天,我们看了她都不由自主地拉拉袖子,觉得冷冷的。不过她似乎一点也不觉寒意,在讲台旁、黑板前,“干”得热火朝天。
不过有时候她也难得改一改一贯的作风。下了课后有些调皮的人和她开玩笑时,她决不会板着脸说教一通,而是灿烂地笑一下,给人感觉真的不错。
所有历史老师最大的特点一定是记性极佳,我们的这位也不例外。上课时后面的男生不知为什么换座位,眼看着历史老师慢悠悠地走到行间里,还以为他要点人回答问题,却不料他走到后排,手指着一张桌子问:“你是坐这里的吗?”他不过给我们上了几节课,可是居然连后排的男生的位置都记得,真是厉害。后排的男生面对他的男中音的发问,乖乖地坐回了原位置。
他的声音可是与政治老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上课的时候,无论他走到哪里,全班的同学都可以清清楚楚地听到他讲课的内容。他好象还是学校男教师“业余歌唱队的主力”。一次校园文化节上,一组老师的男声合唱,他当仁不让地也在其中,这样使他得以一展歌喉。不知是他对着话筒近的缘故,还是他极具特色的音色深入我们的心,我们班同学都说几乎在那数十人中可以听得出他的声音。
高三作文 篇6
不禁想起《师说》中一句“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知惑的人尚且不能解惑,那不知惑的人又将陷入怎样一种可怜的境地呢?在上下求索的道路上,知惑是尤为重要的第一步。走好这一步,方能“翻腾大浪间,沧海一声笑”,方能摆脱可怜之人的头衔。
但看看当下,又有多少人知惑呢?他们似乎生来就注定在名利场中翻滚,名利就是他们人生的信条,他们从不迷惑,想要书写一个大大的惊叹号供世人景仰,却不知娘胎里带出来的是一个问号: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他们不知这个迷惑,这个终其一生都要解决的问题,“不惑”“知天命”也只能沦为别人谈论这个可怜虫时的笑谈了。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不探求内心、反省自身如何能知惑呢?李叔同面临人生的选择时,本来只想做个居士的他被好友夏丏尊一句“倒不如直接做个和尚爽快”所点醒,他细细想来,自己心中还是存了个要不要和俗世斩断联系的迷惑,和好友相视一笑间,他已斩尽俗丝,遁入空门,趋向人生的至善之境。若是李叔同不知惑,恐怕世上会少一位弘一法师,多一位杂念未除的佛门弟子吧!李叔同之所以成为弘一,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反省,使他知惑从而解惑,他并不是迷茫而不知所往又不愿反省内心的现代人,而是在不断的反省、知惑、解惑中获得人生境界提升的弘一。
当我们在都市中穿行时,就像匍匐在权威之下忙忙碌碌的蚂蚁。对权威的崇拜已蒙蔽了我们的双眼,使我们只知应声附和,将权威作为我们的神明,将他们的话语作为永恒不变的真理。我们只知敬奉、遵守,而不知何为批判的眼光,在一片喝彩声中,树立的是看似光鲜亮丽,实则漏洞百出的权威,倒下的是人们应有的可贵的迷惑之心,本应存在的理性思考。迷惑被人们弃掷如弊履,人们将自己塑造成权威的绝对信徒,一个不知惑的可怜虫。
佛家有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知惑是对自身的清醒认识,是获得真理的重要一步。知惑、解惑,方是人生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