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江源画作有感
文人画曾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据主流,其核心是笔墨的勾斫与浓淡变化,自唐代王维创始之后,笔墨技法一度被发展到极致,而色彩由于被视为“匠气”则逐渐淡出文人画的主流。在当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知识的普及,“文人”一词已不再有局限范围,从事国画创作的艺术家们都无愧为“文人”,但又别于传统中的文人,作品也有别于传统中的“文人画”,我们且称之为“后文人画”。在“文人画”到“后文人画”的变革中,传统亦要作出应有的变奏。在这场变奏中,画家江源无愧为领军人物。他的作品在传统中引入了当代都市风情,同时随时代发展引入西画元素——色彩与线面构成,使作品承接了传统又时代气息十足。
石涛曾语“笔墨当随时代”,对于江源来说,艺术亦当随时代。在多元化的今天,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交流步伐的不断加速,艺术交流也愈加频繁,艺术间的界限逐渐模糊,有的已被完全打破,组成了新的画种,面临这样的境遇,艺术家们纷纷进行新的思索与尝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所带给艺术的冲击。在这个大背景下,江源首先提出了“城市风情画”的概念,主张要用传统意味深远的中国画法表现现代化的城市,以符合时代的发展,并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不断付诸实践。
江源生于扬州,虽然他于2007年因工作原因离开了扬州调至北京,但事实证明,经过从南到北的迁见,往往最能引发艺术家对一座城市更加鲜明的整体观,至今江源的画中大都是江南风情,温润的气息充满画面。同时由于江源是由建筑专业后转专攻绘画,其作品具有了有别于科班出身的艺术家的特质,他的作品首先不同于传统的中国画的是,打破了山水、花鸟、人物诸画种之间单一格局的局限性,山水画中有花鸟,如《清秋》、《守望》;花鸟画中有山水,比如《红掌白鹭图》、《三鹳图》;人物则在风景中,如《燕子归来》、《烟花三月》,他的现代都市风情组画由都市风景、少女、花卉组成,完全打破山水、花鸟、人物的种类之别,而江源画作蕴含的当代性主要在于此——引入现代城市的情景:规则的人行横道、穿梭往来的汽车、衣着时尚的美女,以及漂亮的现代建筑等,并对这些城市元素进行提炼,以写意手法表现于画面,使作品具有了时代气息。这也是他对所提出的“都市风情画”进行的初步探索。
其实江源始终是艺术的革新者,早在2002年,他就提出了“新扬州八怪”的文化概念,初衷是将当代扬州画派提升到新高度,就像当年的“扬州八怪”是文化转型过程中的心灵与平民社会的市俗新质互渗在一起,构成“怪”的整体一样,“新扬州八怪”也有同样主旨,但“新扬州八怪”不仅汲取独特历史文化底蕴,还拥有扬州开拓进取的风格气象,不仅强调自由个性的表达,更重要的是现代元素的注入,表达时代情绪,当代智者的情绪,这与“都市风情画”有着前后的承接,不同的是“都市”的概念更广泛,更能说明时代问题,将现代都市元素注入传统中国画中,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
江源除了在作品主题上进行改革探索,对于画面的形式美亦同样进行了思索与创新。在观看江源的画作时,给观者的形式上的印象是作品的造型极简,画中的人物往往是几根线条构成,有的甚至略去面部五官,至于汽车、楼房、树木、花鸟都是尽可能简化造型,这是画家“以书法入画”,强调书法性线条在绘画中的作用,这些圆润、富有弹性、节奏极强的线条运用于绘画中,令画面富有生气,达到了画的“立骨”与“立格”。
江源的画作同时引入色彩与点线面构成等西画元素,诸如他的现代风情组画,由色彩与笔墨构成了点线面抽象元素,花卉与大片的枝叶构成面、枝蔓构成线,而花朵、叶片与人物共同形成点元素。色彩在江源的画中被大面积引入,成为画面的主要构成要素,这样使画面活泼生动,颇具时代气息。江源的花卉作品则大都在画面中留一角空白,其他地方全部画上物象,遵从“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传统构图法则,但其色花卉与叶子的色彩组合形成几个大的块面,使画面有具象的层次空间,又有抽象的构成因素,这样画作更加意味深长。
江源以其独特经历和视角感受着社会与时代的变迁,并表现于创作中,其作品具有了传统的中国画和西画从未有过的语言和境界,他本人也因此在这场艺术的变奏曲中赢得了自己的话语权和应有的位置。
【观江源画作有感】相关文章:
观周建生的画作有感08-14
中学生观《暗恋桃花源》有感09-05
御江金城观后感05-03
铁血江桥的观后感06-05
悲剧画作的观后感05-21
铁血江桥观后感作文05-13
一江红烛的观后感08-26
《朗读者》王源观后感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