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公民观后感参考

时间:2021-08-11 20:54:04 观后感 我要投稿

有关十二公民观后感参考范文

  电影《十二公民》改编自美剧《十二怒汉》,借美国的剧本说中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十二公民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有关十二公民观后感参考范文

  十二公民观后感1

  对于影片中的案子,十二位辩证人从一人无罪到最后十一人无罪,这反映的不仅仅是个人内心情感的变化,更是对于这个社会最真实的反映。社会如同一大片森林,森林中鸟类各不相干,人在社会上也是一样,没有人无故去管跟自己毫不相关的事情。然而影片中的8号实在让人佩服,一开始只有他一人投的无罪票,他没有像别人一样对这次讨论草草了事,相反他用他自己的逻辑来认真的分析了这个案件。此时,导演用巧妙的镜头技巧来暗示人物的正义,在八号人物出场时以从左到右的摇镜头来暗示人物。

  尽管影片最后提及他是一名检察官,但我却认为,他投无罪票并不仅仅是由于职业操守,而是人物内心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他更是在开始唯一一个在思考案件的人物,而他也正是这部影片的主题——社会公民意识。

  在影片的一个片段中,除八号以外的人都与三号在纸上下五子棋,八号愤怒地扔掉纸团后,竟向三号道了歉,暗示出人物认真负责办案的职业操守。

  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巧妙的运用道具凸显出各个阶级的不平等。仔细观看,我们不难发现,每个人的椅子都是不同的,有皮椅,有最原始的木椅,甚至还有像牢狱中那样的铁椅子,暗示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不平等以及利益的对立冲突。仅仅一张桌子周围,反射出整个社会的缩影。其中的三人最为突出,八号,三号和七号,三号的暴躁,所有的结论都不合逻辑,只因自己儿子的错误,使他的负面情绪全部爆发。而七号则是影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油嘴滑舌的小商贩早就练就出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领。自己的自尊早已被践踏的体无完肤,为此他憎恨这个社会,这正反映了最底层人们的社会现状。

  万分之一的错案对一个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不公平

  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情节就是高潮的爆发,无罪票的人越来越多,三号的不安也表现得愈发明显,八号的正义感不断显现。其中,导演巧妙的运用了灯光和色彩的作用,强烈的凸显出十二个公民人性的变化。八号不断证实着富二代的无罪,从各个方面不断向其他人灌输着无罪的思想。三号的不可理喻表现的愈发严重,面对原有证据一点点被推翻,回想起曾经自己儿子的种种,他的心理防线最终崩塌。导演运用偏黄色的镜头暗示出后面矛盾的爆发,窗外天空不断变闷,小雨淅淅沥沥的落下,八号与三号的矛盾最终爆发,三号歇斯底里的叫喊,只为保全自己所谓的自尊。

  天空划出一道闪电,紧接着一声响雷在空中炸开。电影主色调变为冷色调,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冰冷。随着三号与八号展开激烈争吵,第二声响雷在天空中相继炸开,大雨瓢泼而下,屋子中失去了争吵的.声音,只能听到八号对于案件的分析声。随着更多的人偏向八号,三号最终崩溃,屈服于现实。最后一声响雷在天空中炸开,闪电划过天空,照亮了整座城市,再一次举手表决时,所有人都站在了理性与公正上,丢弃自己所谓的面子与利益,为正义而战。

  在整部影片中,无罪得票数是影片中的明线,而深层的线索则是人的社会责任感。“人性本善。”影片从开头只有八号自己投无罪票,到八号不断牵引着剩余的十一个人渐渐回归自我,解开自己的心结。一句鼓励,总能带给人巨大的信心;

  一个冤案,会摧毁整个人的人生。

  社会不断发展,人性冷漠现象越来越严重,影片中的十二位投票人从对于生命的不屑一顾,对于自己利益的重视与自私,到影片最后十二人的社会正义感的不断激发,人与人互相帮助,善良的本性最终被挖掘出来。七号的椅子倒地,大家撤掉了代表他身份的硬椅子,为他搬了一把宽阔的椅子,这象征着社会各阶层的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八号则是社会中正义的引领人,代表着就是社会责任感。

  十二公民观后感2

  周末看了部电影《十二公民》,说实话,看电影名字,不太想看。后来看到是由何冰和韩童生主演的,还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说是影片,其实更像一部话剧,这部电影是由俄罗斯电影《十二怒汉》改编的。可能是因为文化差异吧,感觉并没有我们国产的《十二公民》好看。演员们的张力,以及人物的塑造,真的有点惊着我了,所以忍不住又看了一遍。拍这样一部电影应该花不了多少钱,几乎没有外景,整部电影都是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没有故事情节,没有场景,故事全靠演员演出来,并且还得符合自己的人物性格的设定。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

  故事的起因是一所政法大学里一群补考的学生演习一场近期传的沸沸扬扬的一桩谋杀案。而陪审团的家长们要根据学生们提供的证据讨论出那个嫌疑人是否有罪。会议由一个政法学院学生主持,任陪审团团长,总共12个人。这12个人非常有意思,12个人12种性格。几乎代表了社会各层,也代表着我们周围的某些人。学校规定,投票结果必须是12:0才算通过。一开始,大家对这件事并不热衷,有的是觉得不关自己的事,有的是因为关系到自己的孩子的成绩。总之,不管大家都各揣什么心思,都很想早点结束这场毫无意义的讨论,所以,第一轮投票,团长问同意有罪的举手的时候,大家都齐刷刷的高高举起了手。团长数了数11票,又问,同意无罪的举手,何冰饰演的8号陪审团成员陆刚有点尴尬的举起了手。12:1 。大家开始对他冷嘲热讽、奚落。

  陆刚一再解释、一再请求 “讨论讨论”。大家才勉为其难的答应了。第一个发言的2号陪审团成员老师,一副笑呵呵的样子,还没开口就被旁边的出租车司机把话头抢了过去。商人还没有说两句话,又被对面的北京土著把话抢走了,就这样大家一团乱七八糟的发言。并没有说出什么可以说服8号陪审员的有力说辞。通过第一圈没有章法的`讨论,在座的人物性格观众们基本上有了一个粗略的认识。大家开始有点不耐烦,又有人提议,既然就一个人不同意有罪,那剩下的11人轮流说服他即可,于是又开始第二轮讨论,这一轮的讨论让在座的人物性格更加的突出,基本上已经呈现了一个立体的轮廓,老好人学校老师、脾气暴躁的出租车司机、理智现实的商人、鄙视外地人的北京土著、社会底层的保安。。。。大家的情绪以及故事的饱满度开始逐渐的往上升。

  开始没有一点突破口,大家互不相让,8号陪审员建议大家匿名重新投一次票,他弃权,只要有一个人投了无罪,大家就踏踏实实的坐下来讨论完这个案子,如果还是11票,那就将结果呈报给学校,结果真的有一个人投了无罪。接着一轮一轮的讨论,一次又一次的投票,投无罪的人越来越多。

  每一个“叛变”的人,心里都装着一段往事,那些往事要不就是太远了,要不就是太痛苦了,总之都忘了。因为这个案件,因为案件诸多的疑点,开始逐渐的唤醒他们心里的那些往事。我们自己其实也跟他们一样,时常会忘记很多事,忘记了以前的愿望、理想、诺言。忘记了父母小的时候是如何呵护我们的,忘记了跟小伙伴们那单纯透明的友情,忘记了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忘记了我们听了那些刀子一样的话语让自己多么难受,现在又开始拿着刀子去扎别人。。。。

  可是看完这个影片,我想到了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故事,那就再回顾一遍:宋朝一位高曾叫佛印,与苏东坡交好。因为佛印为人特别老实厚道,苏东坡总是喜欢捉弄他。有一天,苏轼跟佛印在一起参禅打坐。苏轼问:你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像一尊佛。苏轼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里像什么?佛印说,请讲。苏轼说,我看你坐在那里活像一堆牛粪。哈哈哈,说完就回家跟苏小妹炫耀了,说自己今天又捉弄了佛印。苏小妹冷笑了一声,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是心里有眼中就有,佛印说你像一尊佛,那是因为佛印心里装着佛,你看佛印像一滩牛粪,那说明你心里装的什么?

  一个心理阴暗的人,不可能会看见光明。心就那么大,选择在里面装什么是你的自由。

  十二公民观后感3

  电影《十二公民》是致敬欧美电影《十二怒汉》的一部力作,影片看似与原版有诸多相似,却实实在在地反映了中国问题。此片建立在一个假想情况下,政法学校的十二名大学生因为英美法课程的补考,因此他们对一桩子弑父的案件进行模拟法庭审理,进而让学生的家长们扮演陪审员,且要求陪审员们最后的判定结论必须一致。

  一桩悬而未决的富二代手刃穷生父的案件,十二名模拟陪审员,一间破旧的体育教室,一场惊心动魄的争辩逆袭。没有华丽的舞台、旋转的背景,有的只是呼呼的风扇、躁动的闪电雷鸣、雨后初晴的蓝天。它不像是电影,更像是一场话剧、一幕饱含众生相的戏。

  十二名陪审员,十二个不同的群体。他们之中有浮躁盲从的学生代表,嘻嘻哈哈和稀泥的老好人,与女大学生谈恋爱的富豪,父为子纲守旧的出租车司机,曾含冤入狱的社会青年,珍视生命的医生,受生计逼迫的校园小商贩,不受重视的孤巢老人,以房租为生的北京老油条,追击不法商贩的河南保安,缺乏主见的天津保险推销员,还有孤身奋战的8号检察官先生。每个人看似都在为自己发声,实为身后的群体扬言。

  “决定一个人该不该枪毙,这事儿不该吹毛求疵?往大了说,真关系到一个国家法律未来是否公正不该吹毛求疵?”老话讲: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茶余饭后的闲谈,以讹传讹的谈资,历时太久,以致于我们都忘记了今日之我们还有“公民”这一身份,或许这也是片子起名《十二公民》的原因吧。我们在闲谈中不经调查、思考,妄下断语。那一刻,你轻而易举将他判为有罪,他便在你心中死去。

  “您怎么会觉得他没罪呢?”“我不知道,我就是觉得咱们应该讨论讨论。”十二个公民中,当8号先生略带羞涩,而又坚定地举起手时,他这样说道。8号先生坚守疑罪从无的理念,他无意与众人对抗,只是他更明白自己公民的身份罢了。而我们是时候该静下心来讨论讨论那看似完美的证据链,放下笑谈时的轻率,吹毛求疵于此处是毋庸置疑的美德。“公民”一词从有了开始,就不允许任何一个公民当国家的看客。法律更是这样,多一位看客,可能减少的是一声正义的呼吁。

  “没有万一,你这儿叫万一,到他那就是一万了。万一,万分之一的错误,对一个当事人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错误。”这是曾含冤入狱的年轻人的心声。没错,这个万一谁都担不起,一个万一的后面必然是一个家庭的灾难。8号他明白,所谓公民责任,便是要看到大家所忽略的小事,从科学求证的角度为社会正义发声。十二公民各有其立场,只有8号,他身上的公民意识促使他站在当事人的立场去思考。更为重要的是,他,本不应孤军奋战。

  “向真理低头是件幸福的事!”3号,一位执念于旧日伦理纲常的父亲,一位儿子离家不归、妻子弃他而去的出租车司机,自身的经历让他觉得那忤逆的富二代的刀真切地向他心口扎去,为此他坚定不移、毫无逻辑地认为其有罪。而最后,当所有人的目光投向他,一场痛诉道尽他对儿子的思念,也放下了自身的执念,改投无罪。向真理低头,为法律正义发声,这是一件幸福的事。法律面前,哪里容得下丝毫个人感情?绝对理性是唯一的标准,否则就是道德的绑架。

  一部电影想说的是这个社会的话,并且说清了,就可以说是诚意之作。《十二公民》以十二人之口,使我们见自身、见众生。他们之中有的人听见是富二代便觉得他有罪,听见富豪便觉得人家的第一桶金血腥,听见女大学生与阔商谈恋爱便觉得她贪图金钱……种种偏见阻碍其自身的思想,伤害他人的自尊。他们阻碍的只是这场陪审争辩吗?不止,他们甚至阻碍了法律未来的正义。而这些思想,我们敢说,我们没有吗?恐怕不尽然。

  这些争辩陪审的多数公民并没有意识到,身为一个公民该如何谨慎地使用自己的权利。他们只知权利却不知责任,一味地维护自己,却没有放下偏见,尊重他人,肩负好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我们国家没有陪审这一制度,但不代表我们就是国家的看客,法律未来的正义只是司法机关的责任,不需要每一个公民的守候。有这种思想的公民,陪审制度才是真正的灾难。

  从《十二公民》中,我们看到的是它对公民意识的.期待,对法律未来正义的期盼。2016年12月2日,多年来沸沸扬扬的聂**案终于有了结果,改判无罪。二十二年正义终于是来了,正义虽然迟到,所幸并未缺席。这个案件,很多人说是我国司法的一大进步,对,这不仅是司法部门的进步,也是我国公民意识的一大进步。在这个案件中,公众的监督、舆论的导向是推动司法正义不可缺少的一环。值得欣喜的是,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存疑案件被重审,我们的司法制度更加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正义从不缺席。

  最后一幕,雨后初晴,十二公民走出体育场。他们曾用缜密的逻辑,科学的态度,一步步将那看似完美的证词、证物推翻,将那曾藏于心底的偏见打落,捡起的是一个年轻人的清白,是一份公民的责任、一份对法律未来正义的热忱。他们笑着为未来的法官、律师、检察官整理衣襟,小小的动作背后是对法律未来正义的期待。

  未来仍是漫漫之途,幸而身为公民的我们在进步,我们对法律未来正义有着热切的希望。我们坚信,正义不仅不会缺席,并且终将不再迟到!

【十二公民观后感参考】相关文章:

十二公民观后感参考范文03-21

《十二公民》观后感06-05

十二公民的观后感12-31

十二公民的观后感06-11

十二公民观后感例文03-21

十二公民观后感初中08-17

十二公民电影观后感08-17

十二公民观后感700字03-21

电影十二公民观后感分享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