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铁人》观后感

时间:2022-09-11 11:20:1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电影《铁人》观后感范文(通用20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电影《铁人》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影《铁人》观后感范文(通用20篇)

  电影《铁人》观后感 篇1

  半个世纪前,王进喜跳入泥浆池,用身体搅动泥浆,止住井喷的场面,如今已然恍如隔世;1960年4月29日,大庆油田召开“万人誓师大会”,喊出“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手下无困难”的口号,数万石油大军从四面八方挺进东北松嫩平原,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没有汽车、没有吊车,靠着人拉肩扛,硬是吆喝着将60多吨重的钻机生拉上井架的镜头,亦已渐行渐远……

  岁月淡去了旧时的记忆,却注定抹不去烙在我们心头的“铁人精神”。正在热播的电影《铁人》,把我们重新带回那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我们不会再用身体搅动泥浆,我们不会再靠人拉肩扛将钻机拉上井架。物质条件变了,但我们的灵魂依然像铁人那样坚强。在盛行“解构崇高”的年代,我们依然需要那个年代留下的精神,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是一种奋发进取的力量,今天中国的崛起需要这样一种精神。

  尽管,如今的油田与铁人时代不可同日而语,但昨天和今天是难以割裂的,没有昨天怎么能有今天?尽管,王进喜所做出的贡献我们无法复制,但是他的精神应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遗产的一部分。“铁人精神”足足影响了几代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社会主义建设的英雄,“铁人精神”在我们心中永不落幕,值得我们永远记忆。

  昨天,为了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新中国,一代又一代劳动者在“铁人精神”鼓舞下,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三峡大坝、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祖国驶入了高速发展期,终于让山河变样,国力变强,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

  今天,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句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激励无数人的话语,又重新回响在我们耳边,激励我们自觉地把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立足岗位,顾全大局,为国分忧,不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争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用“中国信心”战胜危机,在战胜危机中建功立业,在应对危机中体现人生价值。

  “责任感、主人翁、不怕牺牲、担当大义”,是王进喜留给今天工人的最优秀的品质,也是“铁人精神”的核心。明天,我们依然需要像铁人那样,站在时代的潮头,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忘我拼搏,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展现工人阶级的伟大胸怀,用生命的热血创造一个个不朽传奇,谱写一曲曲华彩乐章,在继承和发扬“铁人精神”中,步入未来。

  我们从电影《铁人》中寻找力量,从电影《铁人》中升华心灵。“铁人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褪色;铁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薪火相传,永不过时。

  电影《铁人》观后感 篇2

  随着一段尘封的记忆打开,仿佛又回到了半个世纪前。火车载着王进喜和他的1205钻井队,从甘肃玉门油田到了大庆。王进喜用血肉之躯和刚毅的意志,开钻出大庆第一口油田。晴天一顶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红,他们经受三自然灾害的考验,宁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庆油田的英雄气概,在今天,也绝不逊色。

  父亲看完电影,一种“大庆情结”,溢于言表,说不出的激动,我能看出,石油工人,工地,等,那些难忘的场景,让他的记忆复活,让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复燃。对于我们80后一代,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黑白影像的效果,历史沧桑感和生活场景的实感非常鲜活,

  作为王进喜徒弟的刘文端,因耐不住工地的艰苦而临阵逃脱,铁人没有责备,而是一边数落他不争气,一边把馒头和米袋子扔给他,那种爱之切责之深的感情,难能可贵。

  铁人是一个时代的符号,铁人的精神永不过时,尤其是今天,面临金融风暴的席卷,地震灾区重建工作的紧要之时,缺乏的正是一种精神的鼓舞,没有了人拉肩扛,饥寒交迫,但是,社会进步和物质诱惑,无不侵扰着人们的思想。王进喜的那种,井塌了它一块塌下去,我宰了阎王爷再背着井架爬回来,有谁能做到呢?80后,90后,一代代新生的青年人,应该以怎样的行动,献出自己的力量呢?用于担当,不怕吃苦,献出青春的力量和热情!

  电影《铁人》观后感 篇3

  王进喜的名字并不陌生,王进喜的事迹也早就知道,作为共和国的一代楷模人物,曾经激发过无数人建设祖国的热情。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时代的进步,我们对于铁人精神似乎有些淡忘。

  李少红导演、刘烨主演的《铁人》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一代铁人王进喜带来的热情和力量,同时也看到了这种力量的延续。影片中的“王进喜时代”,以零下40度的白雪皑皑的辽北平原为背景,没有高科技技术,没有现代化大型机械,而且正赶上新中国的大灾之年,连饭都吃不饱。正是在这样极其恶劣的条件下,王进喜带领一帮石油工人,依靠一双双粗糙的大手,不畏艰险不畏牺牲,为我国成功架起了一座座油井,让中国彻底摆脱了贫油国的帽子,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历史将永远记住那一个时代的丰碑,永远记住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一代“铁人”。“铁人”不是铁做的。由于操作不慎,巨大的钻杆从高处滑落,王进喜不顾自身安危,奋力将刘文瑞推开,自己却被重重的砸到。为了不影响大家的情绪,王进喜拖着断腿继续坚守岗位。钻井架因为井喷将要垮塌之际,王进喜带头跳入冰冷刺骨的水泥浆中,充当“肉体搅拌机”。虽然不是铁人,但他的意志、他的灵魂,却比铁还硬比钢还强,我们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这种钢铁精神。

  几十年后的沙漠戈壁中,也有一排排钻井平台和一群石油工人,刘文瑞的儿子刘思成也在其中。新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不再食不饱腹、衣不裹体,但人们的精神世界却极度空虚。老一辈石油人的良好传统在刘思成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延续,每年都被评为工作标兵,在干好自己的工作后,还努力的帮助其他同事。但这样的行为在其他人的眼里却成了“傻子”,这是“铁人”精神的悲哀,更是现代人的悲哀。片中赵一霖的台词对两代人的精神世界做了做好的诠释:你注重精神,我注重实惠,你看中灵魂,我看中肉体。这是赵一霖和刘思成的不同,也是两代石油人精神境界的冲突。

  老一代石油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牺牲,换来下一代人更好的生活,但是下一代人却

  在老一代人创造的生活中迷失了自我。物质条件提高了,精神世界却溃败了,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丰富的物质条件下拥有积极的态度和高尚的灵魂,而不是像赵一霖那样只知道追求所谓的实惠和肉体。

  不管是冰冷的东北,还是炽热的沙漠,中华民族坚韧不屈、艰苦奋斗的精神都需要传承和发扬,那个翱翔于天际的雄鹰也都值得每个人仰慕。

  电影《铁人》观后感 篇4

  《铁人》这部电影把我们又带回了那个热情洋溢,但是条件艰苦的年代,吴刚饰演的王进喜充满智慧,胆大心细,在极度艰苦的条件下,带领他的钻井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影片一方面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第一代钻井队的艰苦创业过程,深深激发了我们青年内心潜在的激情和动力;另一方面也揭示了新时期,青年人如何继承铁人精神的问题。

  随着新时期青年人价值观的转变,人们的思想越来越物质化,那些想继承“铁人精神”的人会被人家称之为“傻子”,遭到排斥。人类社会就是这样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多数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俱在一起,排斥那些崇拜铁人并且想成为铁人的人,于是乎给铁人的继承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片中刘烨饰演的刘思成就是这样一个鲜明的代表,他没有个人的私欲,只是铁人的精神是他所崇尚的,他想坚持铁人精神,无奈同行者太少了,他只能孤单的走在前辈走过的道路上,于是他寂寞了、孤单了、变的少言寡语了,最终患上了沙漠综合症。

  影片紧扣激发和继承这两个主题,围绕着王进喜的无私奉献和刘思成的心灵转变层层展开。有人说这部电影是至今为止中国最好的主旋律电影,对此结论我不置可否,因为我很少看主旋律电影,对他们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标准,但是这部影片中王进喜的一神一态确实形象生动,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中。生活经验告诉我,要想成为模范中的模范,首先要会吃苦耐劳,其次是要有很强的精神支柱,支撑自己和团队,最后就是要有团结和鼓舞大家的本事。片中的王进喜把这三点展现的淋漓尽致,身先士卒的行动,饱满的热情,光明磊落的言语,把我心中久别的火焰又重新点燃,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如果说铁人精神是那个时代必然的产物,那么如何继承铁人精神就是这个时代应该探讨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的人也许没有片中刘思成复杂的身世,有的只是对铁人精神的向往,可是同路人太少,于是他们成了孤胆英雄。中国人有个通病,就是三人成虎,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自己思考,人云亦云。当多数以回报为目的的人俱在一起的时候,如果不否定自己,就只有否定他人,于是这些孤胆英雄更加寂寞了,无助了,抑郁了。人世间最可悲的莫过于:英雄流血又流泪,有时候心灵的折磨比肉体的折磨更加能摧残一个人。片中的主人公刘思成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选择了求助于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这个最为中国人所忌惮的职业,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思维里,看心理医生的人不是精神病就是神经病,反正是脑子出了问题,都避而远之。白静饰演的送饭女就是这样,开始的时候对劳模刘思成很是崇敬,当听到他和心理医生的谈话后,态度就发生了180度的转变,这时我不禁的感叹,有时候心灵的无知比脸蛋的丑陋更可怕。当然,医生的疏导还是次要的,任何精神的升华都是自我认识的又一次提升,不是外力所能够左右的,主人公和心理医生短短的两次交流后,医生走了,又剩下主人公自己,他开始思考,开始升华,最终以实际行动完成了由茧化蝶的过程。有时我就在想:其实我们不是没有继承铁人的精神,只是我们没有底气去充实铁人的精神,缺乏底气就像没有充气的轮胎,有也等于没有。

  从开始到最后,主人公刘思成没有任何物质形态和技能的变化,有的只是心理的种种抉择,最终他在无数的抉择中,打开了符合内心要求的那扇门,他踏实了,真真正正的踏实了。如果说,王进喜是一种精神的象征,那么刘思成就是一种精神的继承,相比之下我更注重于后者,因为这更接近于我们目前的实际。新时期对铁人精神的继承不是随便说说,也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对铁人精神的认可,要有勇气和毅力与铁人同行。

  电影《铁人》观后感 篇5

  昨日,我观看了《铁人》这部新时代的电影,影片以新一代铁人标兵刘思成的思想历程与老一辈铁人王进喜的事迹在时空上相互交替进行了描述。荒原戈壁,大漠黄沙,黑白与彩色的交替,无论是节奏明快的历史,还是舒缓却静中有动的现实,都给予了我巨大的心灵震撼。

  急促奔忙的车站,人头攒动的大会战,高亢嘹亮的号子,人拉肩扛中缓缓竖起的井架,惊心动魄的井喷……

  戈壁滩上的日落,蜿蜒公路上的巨型油车,悠扬的歌声,高耸入云的现代化钻台……

  一个个场景,无不在述说着两代石油人无私奉献、拼搏进取的精神。影片以细腻的人物刻画让我们品味了20世纪60年代、新时期两代劳模创业拼搏的精神,岁月如歌,栩栩如生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向全社会彰显了人类灵魂的崇高和完美,深深地感动着我。

  在感动中,我品味到了人生的价值观。“戏文里怎样说的?财主跟财主比钱,举人跟举人比乌纱。我们比给地球戳洞洞,比谁戳得猛戳得直,比谁油浆子喷得快……”铁人就是用这样的人生价值观指引着他做事、做人的方向。

  在感动中,我品味到了职责。“以前医生给我看病,说我贫血,这人贫血,就没有力气,国家贫血,也没有力气,就得给人家欺负,我们就是要改变我们国家的贫血,让那些瞧不起我们的人,再也不敢欺负我们。我是共产党员,共产党员是什么,是家里的孝顺儿子,是下地干活的,不是在家享福的!”“上有老下有小,风里来雨里去……你是受苦受累的命,你就认了吧!……”这是铁人用最朴素的语言诠释着共产党员的本质,诠释着职责的内涵。

  在感动中,我品味到了坚强。当时的条件是设备严重不足,铁人带着他的团队用人力将数吨重的泥浆泵拖上井架。众人用撬杠抬,用大绳拽。在整齐划一的号子声中,大绳却接二连三地绷断,眼看着功亏一篑。铁人站了出来。“挺起来!没长脊梁骨阿?”于是,挺直了的石油工人用脊梁骨战胜了危机,石油工人的劳动号子在荒原间荡气回肠——“石油汉子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在感动中,我品味到了奉献。由于地层压力太大,一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没有重晶石,没有搅拌机,仅有的压井喷的水泥比重过大,容易凝固,分散不开。危急关头,铁人拖着受伤的脚,毫不犹豫地跳进了水泥池子里,充当“人体搅拌机”,最终制服了井喷。

  在感动中,我还品味到了温情。最器重的徒弟在最困难的时候当了逃兵,他疯了似的到处去找。当最后在火车上找到了徒弟时,徒弟泪流满面地说“师傅,我熬不住了……”铁人应对“背叛”自己的爱徒,嘴里虽然吼着:“熬不住了就给我滚!”手里却把当时十分稀缺珍贵的3个馒头和一袋干粮塞进了徒弟的怀里。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还设置了黄渤饰演的一个以物质生活为中心的朋友形象,透过两人之间的相处和比较,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现代社会精神层面的严重缺失,仿佛是沙漠中的绿地一样稀少却珍贵。

  采用这样一种追认式和呼应式的表达策略是值得肯定的,这样做不仅仅打破了主旋律电影将历史人物与现代社会语境隔离开来的尴尬处境。更重要的一点是,将铁人的精神做了传承和期望。更有助于我们这辈人认同和理解先辈的艰辛的奋斗与思想和精神的可贵。

  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只有我们有了无私奉献的精神,才会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职责感,才能时刻把职工群众的利益和要求放在心上,才能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努力创一流业绩,时时做好模范带头作用,为构建和谐测井、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电影《铁人》观后感 篇6

  《铁人》这部电影是2009年上映的,当时我还在大庆石油学院上大学。我曾在校园门口望见这部电影在招聘群众演员,却一向也没看过这部片子。这天下了班,突然想起这部电影,于是打开电脑把它看完了。

  电影讲述了铁人王进喜等参加松辽盆地石油大会战和现代石油工人在塔里木油田沙漠地区进行物探作业2个不同时期的艰苦奋斗的工作生活场面。我的四年大学生活是在大庆度过的,而如今此刻我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上班。看了这部能把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的片子让我想到了很多,感想很多。

  电影里的萨尔图火车站就是此刻的大庆火车站。萨尔图是蒙古语,翻译过来是泥沼、湿地的意思。萨尔图到处都是湖泊但是不大水也不深,大庆也因此有了天然百湖之城的美称。如今的萨尔图区,已经发展成为大庆的商业物流中心,是大庆最繁华的地方之一。我们校园就坐落在这座石油之城中,是大庆油田蕴育发展起来的。刚入学,我们就听老师讲铁人王进喜的事迹,深受其熏陶。大会战时期机械化程度低,全都是靠人力,只有肩拉背抗。冬天也没有取暖设备,住的是干打垒,也只有大家伙挤在一块取暖。遇到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吃不饱却要干沉重的体力活,这些都在电影里重现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是我们很难想象的,但更难想象的是,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还能,但是看着那风风火火的大场面,人们那个热心劲,任劳任怨的用心干劲而不图回报的境界,在那种环境和条件下他们坚持下来了。这个是我们此刻想象不到的,是我们体会不到的。此刻我们好多人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坚持,物质上他们什么都得不到,他们却有那么大干劲,大伙的心都联系在一块儿。换着此刻打死也没几个人愿意去受那苦受那罪,去了也免不了全是抱怨唠叨。想了很久我想到了,他们都是有梦的人,当时都怀揣着一个梦,为了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缺油帽子,他们都明白而且亲身体会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他们的思想不是为己而是为别人,为祖国,因此他们留下了一个个伟大的事迹。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石油工人生产生活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一线石油工人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依然存在。手机经常没信号,生活用水匮乏,天气变化恶劣等等都是我们面临的考验。电影里讲的是物探队的生产生活环境。塔里木沙漠地区作业是国内条件最艰苦的地方,物探队又是勘探的最上游,承担着盆地里找凹陷,凹陷里找有利圈闭,最后带给局部构造最有利位置进行下一步钻井勘探工作。因此他们去的是别人没去过的地方,其危险性和不可预知性最大,他们还要忍受沙漠中的孤独寂寞,要与恶劣的沙尘暴作斗争,他们吃不到可口的饭菜,享受不了城市的繁华与便利。但尽管条件是如此艰苦,依然有千千万万员工坚守在自己工作岗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什么他们在这种环境下依然能兢兢业业,恪守本分的干好自己的工作呢,除了养家糊口外必须还有一份对工作执着的爱。环境的艰苦,条件的恶劣也让我们有的人无法忍受,不能坚持而投向喧闹的城市,因为他们缺少对工作岗位的热爱,经受不住繁华便利城市生活的诱惑。想想自己,大学时代的梦想,那时的豪言壮志也曾被这恶劣环境所击倒,想过逃离。经过激烈斗争梦想终究战胜了残酷的环境,要时刻牢记自己的梦想,坚持那一份热爱,为了那些豪言壮语而努力。虽然没有王进喜时代为了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缺油那么伟大的梦,只需要要完成自己人生的梦。

  国家要成就中国梦,我们就要实现我们自己的梦。此刻我就在这浩瀚的大沙漠之中坚守自己的岗位,只为坚持实现自己大学时代的梦,要在荒凉沙漠之中成就不荒凉的人生梦。今晚的沙漠很平静,我的血在沸腾,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活力。

  电影《铁人》观后感 篇7

  电影开头,大片大片满天的黄沙,黄渤一人现在沙堆上大声呼喊着刘烨,镜头一转,接着便是刘烨沉默的身影,大红色的工服套在身上,与身后的漫漫黄沙行成了鲜明的对比,画面虽然是彩色的,却总显得暗淡。没演几分钟,剧情就进入了回忆,回到1960年,一辆破旧的火车载着王进喜和整个大会战的队伍来到大庆,黑白的画面处理带来那个年代特有的历史厚重感,那是怎样的环境呢?荒芜的土地不见人烟,低矮的茅草房,呼气成白烟的寒冬,匮乏的物资,没有先进的器械,没有熟练的技术,井架甚至要靠人拉,绳子断了,继续靠蛮力推上去,我很佩服这些人,为了这样或那样的信念,甘愿去往这样的地方,为中国的石油行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那是怎样的年代呢?我对大庆的印象是中国最大的油田,在我的心中,大庆,应该是一片瑰丽大气的土地,与黑白大荧幕上下着鹅毛大雪的荒地是那么的不同,那些人身上脏的看不出颜色的棉衣,黝黑的脸庞又与如今身着大红色工服被日头晒的脸红通通的石油工人又有着这样那样的区别。

  电影分回忆和现代两条线,回忆自然是以王进喜等自愿参加大会战的石油工人在大庆发生的事情,现代则是刘烨饰演的石油子弟刘思成在大庆沙漠工作,在思考自己的目标,父亲的目标等事情上得到成长。

  每个时代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也都需要一个英雄,一个楷模。王进喜自然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他不顾病痛,永远都奋战在第一线,以身作则,坚守自己的岗位,安抚不安的同事们,为了让徒弟们吃饱不辞辛苦的筹备粮食,他在工作上严肃,私下里却很可亲,他对自己的徒弟严格,却也真心疼爱他们,刘思成的父亲刘文瑞终于熬不住站上的辛苦,偷偷坐上了回程的火车,王进喜在得知消息后,急得四处寻他,却在看见他留下的眼泪,说出那一句熬不下去了之后,将那一句留下的话咽了回去,把得之不易的粮食塞给他,告诉他要好好活。这一刻,王的怒其不争,他的心疼表露无遗,王进喜的形象终于丰满起来。

  而在现代,身为刘文瑞的儿子,刘思成一直以自己是铁人一代的后代而自豪,父亲告诉他自己是病退,父亲的老寒腿就像士兵的伤疤一样让他骄傲,可是这一切在他得知父亲逃跑的真相后破坏的支离破碎。他觉得无地自容,觉得愤怒,可这些又随着父亲的离世消失殆尽,只剩下对父亲的尊重。在这个故事里,没有英雄,又也许有英雄,刘思成为了寻找使用的赵一林和小米奋不顾身的进入满天黄沙,赵一林对刘思成的维护安慰,亦或者每个奋斗在石油行业的人都是英雄。

  在困难面前,像铁人一样,绝不言败,绝不退缩,这大概就是真正的铁人精神。

  电影《铁人》观后感 篇8

  我很小的时候,就对石油工人王进喜的事迹有所耳闻。在我的心目中,铁人王进喜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与楷模。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影片《铁人》后,我对“铁人”王进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影片中上个世纪60年代以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石油工人在环境极端简陋的条件下展开的“大会战”。旧时的火车站,高耸入云的石油井架,身穿棉衣、头戴翻毛棉帽的石油工人,历史通过银幕在我们眼前再现。昏暗简陋四处透风的工棚,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超负荷的体力劳动,每日只有半斤定量的口粮,就是在这样及其恶劣的条件下,铁人王进喜和他的工友们,用人拉肩扛的方式竖起了石油井架。打井缺水,他带领全队人马从几公里外的地方砸冰取水,没有吊车,拿自己的脊梁当吊车。关键时刻,他能大吼一声,跳进泥浆池里充当“人肉搅拌机”。看到这里,我被这种忘我拼搏、无私奉献,不以牺牲个人生命来保卫国家油田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是啊生活中,生产中就需要这种精神,幸福是要靠勤劳的双手去拼搏创造的。

  影片中还重点刻画了另一位楷模,他就是刘思成。做为一名新时代的大庆石油工人的后代,在物欲横流的新时期,对着茫茫无际的戈壁,干着每日重复枯燥的工作,他困惑过,彷徨过,甚至怀疑自己得了心理疾病。但是,就在工友失踪的突发事件中,他毅然踏上了寻找工友的征程。这样一段故事的穿插,暗示我们铁人精神并未泯灭,他在新时期的石油工人身上得到传承和延续。

  上世纪60年代,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们,他们的理想和目标就是振兴国家的石油事业,为此可以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看完影片,回过头来看我们,在经济危机时刻,在企业举步艰难之际,这种铁人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让我们大家向铁人王进喜学习,拿出铁人的干劲,拿出铁人的坚韧不屈、艰苦奋斗、不肯服输、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坚,让“铁人”精神永放光辉,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快发展!

  电影《铁人》观后感 篇9

  好友很单纯,看完《铁人》后,常在QQ上给我留言,问这问那,可我因为忙,一直没给他回复,下面,我站在专业的角度上谈谈对《铁人》这部电影的看法。

  做为铁人工作过的公司的一名员工,我曾在铁人所在的钻井大队工作过,与铁人的战友接触过,听这些战友讲过一些铁人的故事,正因为如此,看完《铁人》后,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部电影比较真实,铁人说过的著名的话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也要上。”其原话是:“有上,没有上,脱了裤子也要上。”电影中并没有特意夸大铁人,给真实地表现了出来。

  第二点真实是人物选择上的真实,在这部电影中选择了一个逃兵——当代石油工人刘思成的父亲小知识分子,小知识分子是泥浆工,钻井离不开泥浆就像人离不开心脏一样,泥浆学名为钻井液,之所以叫泥浆,是因为当初用清水钻井,在钻井的过程中,许多岩屑分散在水中形成混浊的泥水,一口井选择什么样的泥浆类型是根据地质条件决定的,在会战之初,由于不知道地质状况,很难选择正确的泥浆类型,对泥浆工的要求就比较严格,需要24小时观察、测量,其劳动强度是比较大的,而泥浆工又不同于钻井工,是需要有文化人来干的,在会战之初,很难找到干泥浆工的合适人选,所以说在会战之初,泥浆工是最辛苦的,电影中小知识分子躺在泥浆池旁边量泥浆密度的画面特真实,他的腿被冻伤了,承受不住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提出了如何看待会战之初时离开的人,电影虽没给出回答,但却通过刘思成的心理变化给予了回答,让人感到社会的宽容,他们毕 竟 奉献过、付出过,应该对他们的奉献和付出给予肯定而不是责难。

  好友不止一次地问我:“铁人为什么跳泥浆池?他不怕死吗?”这与井喷的.危害有关,井喷是钻井事故中危害最大的事故,井喷发生时,如不及时制止,会造成机毁人亡等重大事故,其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井喷发生时,要用加重剂对泥浆进行加重,加重剂的主要成份是重晶石粉,其化学成份是硫酸钡,铁人当时打的那口井,井喷发生时,现场无加重剂,危急中用水泥替代,水泥好凝固,必须及时搅拌,在现场无搅拌器的情况下,铁人带头跳进了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打完井后,要用水泥将井固住,现在由固井公司来做,会战之初,无固井公司,都是由钻井队完成的。所以井场备有水泥,水泥比重晶粉对人体的危害大得多,所以,当我和我同事谈论铁人跳泥浆池时,我同事说:“他跳的不是泥浆池是水泥池,铁人逝世时才47岁,他少活得岂止是20年呀!” 单从这一点来说,后人就该纪念他、怀念他。

  好友曾问过我,是谁最先叫王进喜铁人的?那是因为打第一井时铁人7天7夜没合眼,感动了当地的老太太,老太太称他为铁人,以后就叫开了。老太太的一句铁人,鼓舞了几代人,铁人已成为一种文化传了下来,正是这种铁人文化,使后代人明白:“生活中需要铁人精神!”

  好友在跟我谈看《铁人》感受时说:“人生的真谛那就是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与富有,更重要的是要超越于物质之上。只有这样,人生才有意义!”我想,这就是铁人精神的真谛吧!这也就是我追寻着铁人的真迹来到这个城市的原因吧!

  电影《铁人》观后感 篇10

  对于我来说,王进喜是我再熟悉不过的名字了,在我的心中铁人王进喜始终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人。去了《铁人王进喜》的纪念馆,使我们知道了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

  一个在60年代的人,今天又一次出现在大屏幕上。我们现在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都比铁人爷爷的时候好。铁人爷爷那是用的盆、衣服、裤子……都不如我们现在。我想我们大家也要发扬铁人爷爷说的”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气氛 。

  那个时代,也许物质很贫乏,可是我觉得他们的精神比现在充实的多,他们有信念,有追求。而我们的一代,虽然生活好了,但是我们缺少一种信念、信仰,总是觉得生活缺点什么。

  我们大家看一看,铁人王进喜用自己的身体来当“搅拌机”,这不就是为了让我们过上好日子么?我以后一定会像铁人爷爷学习,变成无私奉献的人。

  电影《铁人》观后感 篇11

  茫茫沙漠,石油汉子日夜不歇;酷暑冰霜,一路挫折勇往直前;饥寒交迫,报效祖国永不言苦。我看着看着银幕上的《铁人》,不知不觉地被吸引了,仿佛置身于冰天雪地的荒漠,饥饿和寒霜袭向我瘦弱的身躯。电影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场面,我都牢记在心、历历在目。这一切的一切,让我铭记至深,感动至深,思索至深。

  渺无人烟的沙漠,无边无际,大雪纷纷,狂风萧萧。大伙儿喝进的是冷风,吐出的是白烟,穿破衣,吃稀粥,躺地板。没有现代化的设备,只有一双双粗糙的手。40多吨的庞然大物,全靠一股股蛮劲。当钻井将要垮下的千钧一发之际,王进喜奋不顾身地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当起了“人肉搅拌机”。他瑟瑟发抖,任冰般的霜水侵袭着他,为了钻井的成功,为了祖国的发展,他熬住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熬住了!说他是铁人,他没有铁的身躯,却有铁的灵魂,铁的胆魄,铁的坚韧!黑白转成了彩色,昔日换成了现代,时空穿梭了数十年,但不变的,是铁人坚如铁的精神。刘思成,“小知识份子”刘文瑞的儿子,为了完成父亲的重托,不知疲倦地工作。无论日日夜夜,无论春夏秋冬,干完了自己的,便去干别人的。无数人嘲讽他是“傻子”,他不屑一顾,坚持心中的信念,继续向前、向前。

  从牙牙学语起,一切都是鸟语花香,我在小溪里安逸地畅游,无忧无虑。没有一望无垠的沙漠,没有饥寒相迎的考验,我的心早已淡化了。但,漫漫人生路,永不会风平浪静,总会有困难,有挫折,有失败。淡化的心就如惊弓之鸟,只能望而却步,在岔路口徘徊、徘徊,等待着更大的失败。优胜劣汰是永恒的,失败者定被淘汰,成功者继续拼搏。也许,自己的起跑线被拉远了,只能看着别人展翅高飞。可,懒造就虫,勤造就龙。培养出铁的精神,在失败面前永不放弃,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听狂风怒吼,迎波涛汹涌。那么,毫无疑问,你将是胜利者!走出去吧,走出家门,走出世界,走出宇宙,当你披荆斩棘,用铁的精神战胜一切困难,成功的彼岸便近在咫尺。

  入睡了,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息。我仿佛也成了一个铁人,我奋战着,我不退缩,我不言败,直到成功。

  电影《铁人》观后感 篇12

  铁人,如钢铁般的人,拥有了铁人的精神,就可以实现任何一件事。《铁人》这部影片,讲述了第一代石油人的故事,以及他们寻找油田的艰苦生活。

  那时,中国处于落后的状态,外国人耻笑我们没有石油。第一代石油人出发了,他们来到大庆,寻找油田。为了寻找油田,为了国家的复兴,为了新中国的自立自强,他们奋力寻找。严寒的冬季,大雪纷纷飘落,不禁让人直哆嗦,雪下,第一批石油人还在为寻找油田忙碌着。

  由于气温急剧下降,水泥结块。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一个个纵身跳入泥浆中,用自己的身子来搅拌,向前、向前、再向前……因为,他们有一颗铁一般坚强的心,有一个信念——宁可少活20年,也要为国家找到油田。

  然而,他们白天高强度的工作,晚上的睡觉却是简简单单。搭个帐篷,背靠背,打几个盹儿,就解决了。

  现在想想,如此疲惫的工作,谁会去呢?如此清苦的生活,又有谁能忍受呢?如今,即使是干这种工作,也轻松多了!飞机把工人送到目的地,卡车把机器设备运过去,机械化的生产,人力劳动解放了!

  然而,虽然生活是富裕了,但铁人般的精神却没有了;虽然现代化的机械技术提高了,但人却越来越懒了,失去了铁人的意志。就拿我们学生来说,有一些同学,学习上一碰到难题,马上上网查资料,翻看参考答案,根本不愿意多想一想,多动动脑筋。虽然这件事很小,却经常发生,也反映出了我们同学中某些人的怕苦怕累。因此,我们更应该从小学铁人,学习铁人如钢铁般坚强的意志和精神。

  电影《铁人》观后感 篇13

  电影《铁人》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誓师大会,各个井队拉歌,零五队吼出了一曲豪迈秦腔。虽然我没有听出表演者在上面唱的是什么,但是就他那字正腔圆的唱腔,高亢浑厚的曲调却深深的打动了我。在那样一个时代,大雪飘飞的环境下,人们完全靠一腔热诚与大自然顽强抗争,是什么才能调动他们的满腔激情。只有秦腔。吼出了那西北汉子的铮铮铁骨,唱出了那中华儿女的赤诚之心。

  记得小时候语文课大家都想听听真人版演绎秦腔,语文老师说等天气好时到高坡上唱给我们听。那时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到高坡上才能唱秦腔。后来真正听过了才知道那不用假声的高八度,几近吼出来的高音。只有在广阔的地方才有震撼的视听效果。很多南方人不明白那扯着嗓子吼既不优美也不悦耳,有什么好听?因为他们不懂西北人的高昂与激扬。没有手舞大刀的英勇杀敌,没有枪林弹雨的前赴后继,没有只身奋战的慷慨就义就不懂得那平地的一声吼,那响彻高原的信天游才是西北人的真性情。西北汉子的热血柔肠。

  从《南京南京》到《铁人》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时代,但是始终不变的是中华民族的视死如归,顽强拼搏,存民族大义,与中华民族生死同亡,呼吸与共的民族责任心,荣誉感。永不变的民族魂。

  电影《铁人》观后感 篇14

  前面是白皑皑的荒原,脚下是一望无边的黑土地。在鲜无人烟的北大荒上,我们的石油勘探先辈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将一座座井架树立了起来,同时也为他们忘我的拼搏精神矗立起了一座时代的丰碑。

  影片中王进喜带领石油工人们,勇敢应对各种艰难险阻:打井缺水,他带着全队人马从几公里外的水泡子里砸冰取水;没有吊车,他们拿自己的脊梁当吊车;井喷了,水泥沉淀散不开,他跳进泥浆池里充当“人体搅拌机”。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场景。将石油工人铁打的顽强精神淋漓尽致的刻画了出来。无不让人在观看中感到一股暖流自脚到头不断涌来。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在人们对物欲的追求达到极致的现在,还有什么是我们所信仰的,还有什么能触动我们那根早已麻木的神经,还有什么能唤起我们所剩无几的爱国情怀。很久很久我没有找到答案。一直的彷徨和迷茫。但是当我看到铁人义无反顾的跳入寒冬腊月的冰冷水泥池中时,我知道这就是我要的答案。也就是在这一刻,我被他那种为了让新中国摘到“贫血”的帽子而时刻准备牺牲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所触动。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少的,这就是我们在心底深深呼唤的。谢谢电影《铁人》。它在我们心灵的荒漠中掘出了水源,让生命的绿洲重新在那里涌现。

  电影《铁人》观后感 篇15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随着豪迈的干工号子此起彼伏,一群石油工人们正在用自己的身躯当吊车,一步步将开探设备运上井台。这就是发生在一九六一年松嫩平原上动人的一幕。用现代人的办事方法来看,这纯粹是低级的原始体力劳动,要放在现在,几台大型起吊车分分钟就可以搞定。但就是在那样物质资源极度贫乏,人们连基本温饱都没有完全解决的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伟大的石油工人用自己的血汗铸就起了一座座井台,让中国彻底摆脱了不产石油的贫穷帽子。也许还会有人说,你说的那些都是那个时代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不得已的行为,我们现在机械化,现代化水平那么高,完全没有必要在看这些,学习他们的做法。是啊,也许,我们应该摒弃落后的生产方式,坐享现在新技术的便利与迅捷。但是老一辈的无产阶级先烈留给我们的到底是什么?我们有没有认真考虑过!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顽强精神。

  是的,时代不同了,但是革命的精神我们永远不能忘怀。铁人的精神就像是国旗上的鲜红血渍永远迎风飘扬。在不同时代被赋予新的内容,永远拥有新的意义,与时共进。

  远处仿佛又响起了那雄浑的呐喊:“石油汉子,干劲大呀,老天捣蛋,咱不怕呀……”

  电影《铁人》观后感 篇16

  电影《铁人》分回忆和现代两条线,回忆自然是以王进喜等自愿参加大会战的石油工人在大庆发生的事情,现代则是刘烨饰演的石油子弟刘思成在大庆沙漠工作,在思考自我的目标,父亲的目标等事情上得到成长。

  每个时代都具有自我的特色,也都需要一个英雄,一个楷模。王进喜自然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他不顾病痛,永久都奋战在第一线,以身作则,坚守自我的岗位,安抚不安的同事们,为了让徒弟们吃饱不辞辛苦的筹备粮食,他在工作上严肃,私下里却很可亲,他对自我的徒弟严格,却也真心疼爱他们,刘思成的父亲刘文瑞最终熬不住站上的辛苦,偷偷坐上了回程的火车,王进喜在得知消息后,急得四处寻他,却在望见他留下的眼泪,说出那一句熬不下去了之后,将那一句留下的话咽了回去,把得之不易的粮食塞给他,告诉他要好好活。这一刻,王的怒其不争,他的心疼表露无遗,王进喜的形象最终丰满起来。

  电影开头,大片大片满天的黄沙,黄渤一人此刻沙堆上大声呼喊着刘烨,镜头一转,之后便是刘烨沉默的身影,大红色的工服套在身上,与身后的漫漫黄沙行成了鲜明的比较,画面虽然是彩色的,却总显得暗淡。没演几分钟,剧情就进入了回忆,回到1960年,一辆破旧的火车载着王进喜和整个大会战的队伍来到大庆,黑白的画面处理带来那个年代特有的历史厚重感,那是怎样的环境呢?荒芜的土地不见人烟,低矮的茅草房,呼气成白烟的寒冬,匮乏的物资,没有先进的器械,没有熟练的技术,井架甚至要靠人拉,绳子断了,继续靠蛮力推上去,我很佩服这些人,为了这样或那样的信念,甘愿去往这样的地方,为中国的石油行业奉献自我的力量。

  而在现代,身为刘文瑞的儿子,刘思成一向以自我是铁人一代的后代而自豪,父亲告诉他自我是病退,父亲的老寒腿就像士兵的伤疤一样让他骄傲,可是这一切在他得知父亲逃跑的真相后破坏的支离破碎。他觉得无地自容,觉得愤怒,可这些又随着父亲的离世不见殆尽,只留下对父亲的尊重。在这个故事里,没有英雄,又也许有英雄,刘思成为了寻找使用的赵一林和小米奋不顾身的进入满天黄沙,赵一林对刘思成的维护安慰,亦或者每个奋斗在石油行业的人都是英雄。

  那是怎样的年代呢?我对大庆的印象是中国最大的油田,在我的心中,大庆,就应是一片瑰丽大气的土地,与黑白大荧幕上下着鹅毛大雪的荒地是那么的不一样,那些人身上脏的看不出色彩的棉衣,黝黑的脸庞又与如今身着大红色工服被日头晒的脸红通通的石油工人又有着这样那样的区别。

  在困难面前,像铁人一样,绝不言败,绝不退缩,这大概就是真正的铁人精神。

  电影《铁人》观后感 篇17

  做为铁人工作过的公司的一名员工,我曾在铁人所在的钻井大队工作过,与铁人的战友接触过,听这些战友讲过一些铁人的故事,正因为如此,看完《铁人》后,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部电影比较真实,铁人说过的著名的话是“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也要上。”其原话是:“有上,没有上,脱了裤子也要上。”电影中并没有特意夸大铁人,给真实地表现了出来。

  第二点真实是人物选择上的真实,在这部电影中选择了一个逃兵——当代石油工人刘思成的父亲小知识分子,小知识分子是泥浆工,钻井离不开泥浆就像人离不开心脏一样,泥浆学名为钻井液,之所以叫泥浆,是因为当初用清水钻井,在钻井的过程中,许多岩屑分散在水中构成混浊的泥水,一口井选择什么样的泥浆类型是根据地质条件决定的,在会战之初,由于不明白地质状况,很难选择正确的泥浆类型,对泥浆工的要求就比较严格,需要24小时观察、测量,其劳动强度是比较大的,而泥浆工又不一样于钻井工,是需要有文化人来干的,在会战之初,很难找到干泥浆工的适宜人选,所以说在会战之初,泥浆工是最辛苦的,电影中小知识分子躺在泥浆池旁边量泥浆密度的画面特真实,他的腿被冻伤了,承受不住了,是完全能够理解的,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在于提出了如何看待会战之初时离开的人,电影虽没给出回答,但却经过刘思成的心理变化给予了回答,让人感到社会的宽容,他们毕竟奉献过、付出过,应当对他们的奉献和付出给予肯定而不是责难。

  好友不止一次地问我:“铁人为什么跳泥浆池?他不怕死吗?”这与井喷的危害有关,井喷是钻井事故中危害最大的事故,井喷发生时,如不及时制止,会造成机毁人亡等重大事故,其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井喷发生时,要用加重剂对泥浆进行加重,加重剂的主要成份是重晶石粉,其化学成份是硫酸钡,铁人当时打的那口井,井喷发生时,现场无加重剂,危急中用水泥替代,水泥好凝固,必须及时搅拌,在现场无搅拌器的情景下,铁人带头跳进了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打完井后,要用水泥将井固住,此刻由固井公司来做,会战之初,无固井公司,都是由钻井队完成的。所以井场备有水泥,水泥比重晶粉对人体的危害大得多,所以,当我和我同事谈论铁人跳泥浆池时,我同事说:“他跳的不是泥浆池是水泥池,铁人逝世时才47岁,他少活得岂止是20年呀!”单从这一点来说,后人就该纪念他、怀念他。

  好友曾问过我,是谁最先叫王进喜铁人的?那是因为打第一井时铁人7天7夜没合眼,感动了当地的老太太,老太太称他为铁人,以后就叫开了。老太太的一句铁人,鼓舞了几代人,铁人已成为一种文化传了下来,正是这种铁人文化,使后代人明白:“生活中需要铁人精神!”

  好友在跟我谈看《铁人》感受时说:“人生的真谛那就是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与富有,更重要的是要超越于物质之上。仅有这样,人生才有意义!”我想,这就是铁人精神的真谛吧!这也就是我追寻着铁人的真迹来到这个城市的原因吧!

  电影《铁人》观后感 篇18

  电影《铁人》讲述的是一位石油劳模的故事,运用了插叙的手法,不断的切换时间,由新一代和上一代劳模形象的镜头切换,让我们了解了一种精神的延续。虽然此刻的条件比以前好,可还是艰苦的,不会没有粮食,寒冷和饥荒,就像电影中的刘思成这个演员所表现的,一种沙漠综合症,这是一种精神上的疾病,却远比肉体上所承受的还要痛苦。影片中的王进喜同志说过:“腿软手软没有关系,可心不能软。”

  经过这部影片让我多认识了一位“百年中国十大人物”。王进喜同志从小贫苦,但凭借着他丰富的钻井经验与坚定的信念,创造了当时全国最高纪录,1958年9月,他率领的钻井队月进尺,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曾组织人员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被誉为“铁人”。

  他在誓师大会上的那一番讲话,十分地感人。“人贫血没有关系,国家不能贫血,国家贫血就会让人看不起,我们不能让别人看不起……”一段朴实真诚的发言。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员。那次井喷让我看得胆战心惊,一个小小的失误就能导致一场重大事故,那些钻井工人个个让我佩服,就算有生命危险也不离开自我的岗位,死也要死在钻井台上。能够说他们个个是劳模,个个是英雄。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抒怀

  这部影片中还有一位“小知识份子”的主角,这位小知识份子当时没有坚持住,虽然做了逃兵,然而他也付出了许多,双腿不能行走,留下了终生的烙印。晚年还一向在忏悔他当初的决定,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一向要求他的儿子“刘思成”替他完成他没有完成的职责。

  刘思成是我们这一代的代表人物,他的内心由痛苦,空洞,矛盾,到坚定,明了,清晰,他的内心活动是影片情节发展的中心轴,同样是钻井工,为什么这一代和上一代的区别这么大呢,这值得我们去深思。

  上一代的精神世界比起此刻来要丰富,充实得多,他们有信念,有追求。而我们这一代,虽然物质生活好了,可是我们缺少一种信念,一种信仰,总觉得生活里缺点什么。那样的生活,有梦想,有追求,没有那么多的诱惑和干扰,生活是纯粹,简单的。不像此刻,各种各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充斥社会,选择多了,好像人的心灵那种纯粹反而越来越难得到。

  要找到自我人生中的一个奋斗目标是我们毕生的课题。就像士兵突击里的一句话::“好好活,就是做许多有意义的事儿。做许多有意义的事儿,就是好好活。”

  电影《铁人》观后感 篇19

  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在一年一度的五四之际,我观看了电影《铁人王进喜》让我受益颇深。铁人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的。

  影片讲述的是一位美国记者在大庆的所见所闻。影片生动刻画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代中国石油工人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对家庭的强烈职责感和使命感,再现了会战年代可歌可泣的艰难岁月以及大庆五十多年的变迁与辉煌。艺术地展现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影片过后,铁人在表彰大会上的发言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个人贫血家庭就贫困,国家贫血国家就贫困,为了不让个人、家庭、国家贫困,我们就要咬紧牙关,挺起脊梁,我们就得付出鲜血,仅有不断坚持,我们才能摆脱贫困。在困难面前,能吃苦,应对困难,不放弃。在艰难的环境中努力工作,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正是凭借这样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正是王进喜同志和他的铁人精神,为中国工人阶级树立了一面旗帜,引导和激励着千千万万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们,为新中国的发展和振兴而奋勇拼搏、无私奉献。王进喜是我们的偶像,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铁人精神更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结晶。

  我觉得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年代,铁人精神是永远可是时的劳动人民的结晶;是永远不变的激励我们向上的精神粮食。应对困难与坎坷时,不气馁,不放弃,想铁人一样迎难而上,勇敢地直视生活的磨难。作为新时代的我们要始终以铁人精神为骄傲,以铁人精神激励自我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我的一份力。

  电影《铁人》观后感 篇20

  “铁人”头衔的创始人王进喜,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无数铁人的身影,因为他的精神和品质,影响了建国初期的那一代人,影响了奋发图强的一代,影响了改革开放的一代。

  今日,我们有发达的社会,丰厚的物质条件和优越的工作环境,可是,我们的气质和精神却总是少了铁人,少了铁人的坚韧和不屈,少了铁人的开拓进取。

  铁人精神就是信念,更是勇气!我会振作精神,迎接挑战,实现心愿。俗话说得好,人活着要有点精神,而铁人精神正是对无悔人生的诠释

  工作、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果我们因为一点小挫折就轻声放弃,自暴自弃,那我们就是失败的人了!应对生活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坚持失败!人们经常说:“没有经历过人生的磨难,就必须是不够天真。”唯有经过不断的磨练,我们才会更加坚强,才会真正体会到生活带给我们的丰富内涵。所以,让我们铭记自我的职责,铭记自我所肩负的使命,在应对困难时,像铁人一样,决不畏缩不前,决不畏缩不前,敢于直面生活的苦难。使我们更加坚强,使我们不再软弱,不再在任何困难面前“心软”。

  永远的铁人榜样,永远的标杆,是我们应对磨难时的精神支柱,让我们铭记铁人,时时刻刻学习铁人精神,向铁人致敬!

  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习发扬铁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把业务做好、做好,严格按照要求和执行标准,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干好本职工作,秉承铁人精神,在工作岗位上贡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电影《铁人》观后感】相关文章:

电影《铁人》观后感10-09

铁人电影观后感(精选20篇)09-05

电影铁人王进喜观后感(精选30篇)05-14

观电影铁人有感05-21

铁人观后感900字 铁人观后感05-25

“铁人”观后感07-23

铁人观后感03-08

《铁人》观后感06-30

《铁人》观后感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