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立春》的观后感(精选17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透过观影,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深刻的感悟。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立春》的观后感(精选1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立春》的观后感 1
这部电影讲的是一名普通的妇女,王彩铃波折的一生。王彩铃,一名社会底层的平民,没有好的长相,也不年轻,却天生有一副好的嗓音,一直梦想着去北京在音乐学院工作,却始终没有实现。最终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放弃自己高尚的理想,过起最平凡的生活。
说实话,我一直不太喜欢这样的人。从一开始,对周瑜的高傲表情开始。她明明没有在北京找到工作,却在他人面前为了面子而撒谎,而且还总是摆出一副高傲的神情,这是他最终悲剧的主观原因之一。
在整部电影的中,总共有三个同为艺术家人走进了她自闭的内心,对他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个就是美术家,黄四宝。王彩铃自从第一次见到他后,很快便爱上了他,并且梦想着能和他一起在艺术方面有所作为,在巴黎的艺术学院有所作为。可以说,这个人是他第一次倾注全部情感的对象。她觉得她与黄四宝有着很相同的遭遇,自认为怀有一身的`艺术绝技,却无人欣赏。这种同病相怜的心情很快转变为了爱情。可是黄四宝却完全没有类似的想法。最终情感上的矛盾最终使黄四宝在当众羞辱了王彩铃后愤然离去。而这次也是王彩铃的内心收到了巨大的冲击,甚至使她产生了自杀的念头。而黄四宝,也就此堕落,最终成为社会上骗钱的小混混。
第二个,是舞蹈老师。这个人是我在整部电影中唯一比较欣赏的人。全身心的投身于艺术,面对着外人的羞辱,在跳舞中走过了自己前半程的人生。他的心中没有太多的杂念,功名,利禄,他好像并不是很在乎,只是面对外在的压力,他不得不选择项王彩铃求婚,未果,最终选择走向监狱,坚守着内心对艺术的热爱。
第三个十八个秃头的少女,自称身患癌症,其实是为了自己出名。其心机之深,自己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时令人深感同情,而内心却在策划着自己的“阴谋”。正是他,彻底粉碎了王彩铃心中的最后一点希望。以至于当王彩铃在当她的邻居发生悲剧时,她也竟然冷眼相对。
这四个人,同样抱着对对艺术的热爱,可是初中却不同。那个跳舞老师,就像我先前所说的,它是对艺术纯真的热爱,所以就算他最后入狱,只要有舞蹈陪伴,他也能过着快乐的生活。而剩下的三个人,与其说是喜爱艺术,倒不如说是喜爱艺术所带给他们的名利,金钱。其中黄四宝,和那个秃头少女更为严重。其实正是这种心理,使王彩铃最终认识到她所真正喜爱的并不是艺术,而是它背后的的东西。绝望之中,她放弃了艺术过起了最普通的生活。
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也不乏这种虚伪人,表面表现出一颗高尚的内心,口上说他对某某事情如何热爱,实际上只是喜欢其背后的金钱名利。这种人最后必定不能有好的下场。
《立春》的观后感 2
说实话,对这个电影我有许多不懂的地方。片尾“谨以此情此景献给王彩玲”,我不懂这个场景是真的发生了还是只是一个幻想。另外说女主人错失了两次重要的机遇,不过我真的没看出来王彩玲遇到了什么机遇。也许我本身就不是一个善于发现机遇的人。如果非要找出一个机遇的话,那我想她放弃了进北京的机会也许能算上一个。但即使她进了北京,哪能算什么机遇呢?我想我缺少一双发现机遇的眼睛,这点还得向钱总学习。
看这部电影的确心情挺沉重的`,有些像看《阿Q正传》的感受,但又不完全一样。我总体的感觉是既可悲又可笑。女主人公是一个典型的幻想主义者,不切实际的幻想。“当我在巴黎歌剧院……”,“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最深的感情只能是爱情。”听到这些话真是觉得既可悲又可笑。
我想在人的生涯中,有许多事是不能强求的。生涯是一件大事,但又不能时刻压着自己。我想没能深刻理解这一点,她跟一个人见面才没几天就幻想发生爱情,要知道爱情是不能强求的。另外,在生涯中,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既要有梦想,又不能只有梦想,还要一步步实干。有些大学毕业生一毕业就想当经理、CEO,或是要一份十分理想的薪水,我想这些大学生就像王彩玲一样,没能正确认识自己,定位自己。
善良一定正确么?现在的世界太复杂了,有太多的欺骗。正如片中的贝贝一样,为了出名,编造了一个自己得了癌症的故事,最终还是自己受害。所以我们在世界上不能总是相信别人,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王彩玲也为这付出了代价。
不过幸运的是,王彩玲后来有了转变,不再空想了,而是领养了一个孩子,过上了还算平常的生活。我想在每个人的生涯中,都要有这种逆来顺受、顺其自然的心态,不然便会百受折磨。
《立春》的观后感 3
4月13号那天我们看了电影,放映完,《立春》的字幕慢慢从银幕上升起,满场观众动也不动,有大约一秒钟的完全静默无声,然后我听见身后是掌声主动响起,那掌声持续了几分钟,说实话我很感动,我被观众朋友感动,也替丽姐的辛苦付出感到欣慰和值得。
顾长卫《立春》准确地找到了镜头里的自己。相比他的导演处女作《孔雀》,《立春》的故事架构和对于现实人生的揭示,更让人感到切肤之痛却不露声色。而影片中的细节把握和出色长镜头,恰恰是顾长卫用电影艺术特有的语言倾诉自己内心世界的所擅长的。其中的两段我尤为喜欢和记忆深刻,一是影片中那个善良而无助的胡金泉,就因为坚持练习芭蕾舞,遭到来自身边无数人的嘲讽、奚落、谩骂。他对王彩玲说:我,就是人们心里的一根鱼刺,现在我自己把它拔掉了!他在监狱中给王彩玲跳芭蕾时,看到这里,我第一次忍不住流泪了。也许,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境遇,都不可能像胡金泉那样绝对,但想一想自己以往的`日子,我们谁又没有哪怕是很小一个向美、向上的追求愿望,反复遭到身边同类小人物的嘘声与侮辱时那样感到委屈与无助呢?二是电影的结尾我非常喜欢,王彩玲带着她领养的天生兔唇却极其漂亮可爱的女儿,在明媚的阳光广场喊着儿歌;此时,王彩玲向远处的天安门投去一瞥,耳边传来了她最钟爱的辉煌的歌剧。
咏叹调。这时我又哭了,有人说,这是导演为了给王彩玲一个"光明和温暖"。但是在我看来这是光明和温暖下的另一种更大的悲悯。再委曲再卑微的人,既然活着,艺术就应当也必须为他们建立起最后的希望。
我实话我至今为止就只看了一遍,我想看但不太敢再看,看见丽姐的那个造型,那个样子我确实接受不了,我很心疼,电影宣传的大海报我也一直不敢贴在墙上。无论喜欢与否,都希望大家能尊重艺术和为艺术辛苦付出的人。
《立春》的观后感 4
“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什么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它好像在一夜间变得温润潮湿起来,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这是被自己感动了。”
这是顾长卫,蒋雯丽夫妇的最新力作——《立春》中的开场独白。昨晚又一次欣赏了这部让我“心灵感动”的影片。
我对于电影并不是很执着,能让我驻足观望,全身心投入的影片更是很少。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在晚饭后,老公在电脑上看,我正准备洗餐具,无意中瞥了一眼,被剧中的包头方言和蒋雯丽的造型所吸引,不自觉的站在老公旁边,一口气看完了这部影片。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女教师的故事。她叫王彩玲,是一个身材臃肿,五官粗陋,整个外型上看不出丝毫美感的女人。用她的话来说“我长的'难看,一贫如洗,如果不是老天给我一副好嗓子,我就真的是一个废物了”她有一副让人叹为观止的好嗓子,尤其对歌剧更是情有独钟!生活中的她孤高自许,恃才傲物,目无微尘,不甘平庸,她看不起那些凡俗之人,更不懂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她身处于一个闭塞的小城,她的行为举止,她的道德规范,她孜孜以求的艺术以及她对爱情持有的态度都使她成为别人眼中的异类。或许自傲与自卑仅仅一步之遥,王彩玲心高气傲却又自惭形秽,她看不起隔壁那个漂亮浅薄的女人,却又暗暗自惭于自己那丑陋的面容;她渴望真爱,却又无从去爱,她为了自己的自尊可以一次次到北京托人买户口,回来却编织着谎言,矜持地对别人宣称自己很快就要被中国歌剧院录用了;她可以为了自己暗恋的艺术青年去给他做人体模特;她可以直言不讳地告诉他自己还是个处女;她可以为了抚慰高考连连失利而终日饮酒买醉的他而奉献上自己的童贞;她可以忍受他当着全校师生的面给她的难堪和耻辱;她可以为了爱情穿上自己亲手缝制的演出服从高高的塔顶一跃而下,以此了断余生;她可以冷冷地拒绝那个世俗的追求者而刻薄的说出“宁咬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她更可以为了身患绝症的女孩,自己放弃即将唾手可得的北京户口,出资为她疏通关卡,使她可以站在光鲜亮丽的舞台上,尽管这一切的背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王彩玲虽然行为举止异于常人,但她的心中却充满了爱,她虽然对生活中的琐事毫不上心,但是当她弹着钢琴唱起高雅的歌剧时,她的眼中会出现一种叫做“希望”的东西,那是她对艺术执着的偏爱,那是她对生活中美好篇章的动容!那时的她,丝毫与“丑陋”联系不上,我看到的是一个有激情,有灵魂,有感动的女人在全身心地咏叹她人生的乐章!
《立春》的观后感 5
年轻的时候,几乎人人都有一个梦,成为文豪、成为艺术家、成为将军、成为英雄、成为企业家……最终,绝大多数人都成了为柴米油盐奔忙的普通人。梦想幻灭的快慢,往往与天赋的有无以及意志的强弱成正比。小城市里的师范学校音乐教师王彩玲、群众文艺馆舞蹈教师胡金泉、县水利局打字员高贝贝就是一个个受尽梦想和天赋折磨的人。
电影《立春》讲述了一个艺术梦想和人生现实的故事。影片上映后,不少年轻的和不太年轻的观众,说了一句同样的话———我就是王彩玲。
是的,“我”就是王彩玲,“一贫如洗、又不好看”,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没有事业也没有爱情。王彩玲是执着的.,为实现歌剧梦,她托黄牛办北京户口,她一次又一次跑到中央音乐学院毛遂自荐,一次又一次自欺欺人:“中央歌剧院正调我啦”;王彩玲是坚强的,在那个闭塞的小城市,在那个婚恋观还很保守的年代,三十几岁的她屡次拒绝没有爱情的婚姻;王彩玲是清醒的,她不做漂亮女邻居的垫底陪衬,也不做胡金泉假结婚的炮灰。她提醒胡金泉,同时也提醒自己:“既然你是这个命,你就得担待”;王彩玲也是糊涂的,这糊涂缘于她对艺术梦的疯狂追求以及对他人艺术梦的同病相怜。高贝贝“临死参赛”的欺骗,把王彩玲打回了现实。
很多的“我”可能连王彩玲都不如。为证明自己的“正常”,当年,“我”们经受不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草率地钻进了婚姻的外壳,与并不相爱的人生儿育女白头到老;如今,“我”们总是随波逐流,为三瓜俩枣或一官半职摧眉折腰、耗尽一生……
对成功的理解,本来就因人而异。但是,当今社会的主流价值所指向的成功,仿佛仅仅是名利。明星的被追逐被模仿、超女好男的被暴炒被膜拜,皆因于此。那些为艺术而艺术的痴人,只能被世人嘲笑,成为横亘在俗世喉咙里的一根鱼刺。
就像一阵尖利的号角,《立春》集结起了很多很多失败者,揭开了“我”们的伤疤,让“我”们感到了久已忘怀的痛楚,也感到一丝吾道不孤的宽慰。有人说,《立春》是一部灰暗的电影,整部影片没有一处亮色,令人郁闷。我认为,这部影片是有亮色的。它的亮色,就是王彩玲的执着和坚强、清醒跟理智、糊涂与善良。
不甘平庸的王彩玲最终没能唱到巴黎歌剧院去,她摆摊卖起了羊肉,她给养女取名王小凡———“平凡的凡”。对那些人生梦碎的伤心人来说,触摸过梦想女神的裙裾,比从未触及更痛苦。希望当今的传媒和文艺作品,不要总是把大众的眼球引向成功人士、引向富豪排行榜、引向名人绯闻,令成王败寇急功近利的风气愈演愈烈。希望我们的社会能为那些有天赋有才华却没有背景没有机遇的失败者留下一点空间和尊严,不要让他们的天赋和才华成为“六指”。一个容不下失败者的社会,将变成钢筋水泥的原始丛林,没有激情,没有诗意,更没有和谐。
《立春》的观后感 6
今天终于看到顾长卫拍摄的电影《立春》,《立春》在罗马电影节获大奖,蒋雯丽获得最佳女主角的殊荣。看完影片觉得这个奖非蒋雯丽莫属。
影片讲述了蒋雯丽扮演的王彩玲在小县城学校教授音乐,虽然貌不出众,但她却有一副好嗓音,对歌剧尤其着迷。然而,闭塞小县城的普通百姓对歌剧、舞剧并不感兴趣,志不得意的王彩玲一心想要调到北京,在那里一展歌喉发挥自己的天赋。
事业上知音难觅,生活中同样知音难遇。虽然她和小县城的几位男人都有过情感瓜葛,但爱她的人她不爱,唯一一次的真情付出,却落个当众被羞辱的境地。当她被揪着拖到广场中央并被推倒在地那一刻,绝望的王彩玲想到了以死了结这一生。大难不死,劫后余生,她被救了。
高贝贝找到王彩玲,她自称身患绝症,唯一的心愿就是可以参加全国歌手大赛并获奖。在北京求职多次碰壁已经让王彩玲心灰意冷,同时为了帮助高贝贝,王彩玲放弃了进京的梦想,将自己进京的费用用来资助高贝贝,并打通了关系。高贝贝如愿参加了全国大奖赛,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王彩玲高兴不已。没想到,高贝贝跪在地上,把自己精心策划的一场戏告诉了王彩玲,王彩铃有如晴天霹雳,愤然离去。
在新年的飘飘雪花里,在母亲点燃的鞭炮和祝福里,王彩玲似乎感到生命的冬天也快到了尽头,虽然春天的温暖还没有找到,但是立春了,一切就都不会远了。她到孤儿院收养了女孩小凡做女儿,女儿的'渐渐长大,也让她看到了希望,她带女儿来到天安门广场,变暖的春风迎面吹来,她看到了未来,继续追逐着,追逐着。电影在她的梦幻中结束。
这是以一个非常普通、但又有歌唱才华的女人在这个世界上不能展示自己的感人影片。我一口气看完,居然没有睡着,被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对自己理想的追求,帮助年轻人的善良举动,收养女童的爱心所打动。影片朴实无华,叙事性强,就像洪荒说的: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我没有觉得在看蒋雯丽演电影,你就是看这个角色的,这个角色在告诉你一切,这一点我觉得特别不容易。因为我不知道这样做对票房好还是不好,只是因为你有票房号召力的,这么一做很可能很多人会去看,就是因为他想看蒋雯丽,想看顾长卫导演的蒋雯丽,到最后这个会给你完全另外一种惊喜也好,还是不一样也好,它不会是你想像的东西,会让你感觉到中国还会有这样的演员?还会有这样的电影?我觉得雯丽她的表演,就是我从来没有看过一个中国的演员有这么大的,就是声音式的,你形容一个歌唱演员说他的声带特别宽,就是说他可能一下特别高,我没有看见过中国任何一个女演员有这么宽,幅度这么大的表演,你明白我什么意思吗?就是说她能驾驭你从这儿到哪儿,随着影片的情节走。因为在我印象中,真的,这是件特别不容易做的一件事,我没想到会把蒋雯丽化妆成那样,肯定比把我化漂亮了还要难,你明白什么意思吗?但是我就想如果说,有时候去电视节目,他们就要化妆什么,我觉得只要一带妆了我就特别不自在,就觉得我不是我自己了,因为你觉得那个妆太厚,脸上糊着东西,因为我平常不化妆,所以我就可以想像她当时带着那种妆,但是她要能够有自然的表演,她的这个表演让我想起一个南非的女演员,就是演女魔头那个女演员,是讲一个女的杀人犯,那个人的戏真的很不得了,她真的特别特别漂亮,跟雯丽一样漂亮的,也是后来增肥了,然后演一个女的杀人犯,这个女的长期受男人欺负,她到最后就变成一个杀人的妓.女,她专门勾引男人之后,然后就把这个男人杀掉,然后就把他放到监狱里头,然后她死刑了,就是演的这个。
因为我觉得这个电影对好多人会有号召力,不是因为别的,因为中国是没有心理学医生的一个社会,而这个功能实际上在这么大压力的一个社会里头是非常必要的,你看完这个电影之后有一种解脱,就是突然间因为你理解了王彩玲这么一个失败者,你对你自己的失败有了更深的一种原谅、理解,你对别人的宽容永远是给你自己带来了宽容,你不会再那么苛刻地要求自己怎么样。我觉得其实长卫的电影特别逗,就是在中国所有的电影里头,我觉得长卫的电影是最人性化的电影,就是真的是中国很推崇那种成功,大片,胜利,正义,怎么怎么着,他不推崇这些人最细节的小东西。所以我就看了这么多这些电影里头,包括《孔雀》都是一个特别人性化的东西,在他的电影里头特别突出,比中国任何其他电影都突出,而且没有什么暴力,没有什么那种特别要,怎么说呢?要吓唬人家一跳的,没有这种特别刺激人的手法,但是他就能把这一个故事表述出来,这个我觉得特别不容易。
这部电影有的时候让我想起,就是我看的时候让我想起另外一部我也特别喜欢的电影,但是那部电影也是有一个很重的一个哲理在这里,但是我觉得那部电影没有《立春》那么强,就是《立春》还是有让你感觉到特别人性,特别高兴,特别看到它美的那些地方,包括雯丽演的那个角色回家,看到包饺子的母亲,看到痴呆的父亲,母亲没有言语,只是看着你微笑,这种微笑让你感到温暖,平静,幸福,带着女儿回家的温暖,从这部电影中欣赏体会的到。
《立春》的观后感 7
《立春》在罗马电影节获奖,是顾长卫携爱妻蒋雯丽拍摄的最新力作。影片背景是西北某小城,独身女王彩玲老师,在师范学院进修,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期盼有朝一日登上国际舞台,一展歌喉,因此她一直奔波在北京与小城之间,她不惜财力打造北京户口。
去北京工作,是王老师的最大理想。去那里做大事业,也一直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理想。正象影片中的炼钢工人黄四宝所言:这个破地方,当听说有人要离开这里,都为他们高兴,不在乎怎么离开,只要离开。当然他们并不是不爱自己的家乡。家乡这种面貌,尤其是相对沿海发达地区,这里无论文化还是经济都很落后。
影片开始呈现的是西北某城灰头土脸的景象,这种颜色实在是没有任何幻想可言,没有任何生机,给人以压迫感。拥挤的车流,人流;一排排挤压在一起的民居,破旧的自行车,毫无生机的院子,震耳欲聋的厂房,它仿佛是生活的色彩,这就是大多数人所要面对的生活现实,谁也不能逃离,包括王老师在内。
整部影片围绕王老师的理想与现实生活婚姻的矛盾展开。穿插了黄四宝,文化馆的胡老师等人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王老师为了实现理想,不惜重金,婚姻大事于不顾,屡屡去北京,去碰璧,始终未果。这样的艰辛可想而知。对于一个外地人来说,哪怕做个杂工都不允许,最基本的条件连北京的户口也没有。
当她遇到喜欢画画的黄四宝时,她决定放弃去北京,选择一个终身相托付之人,而那个整日梦想考入中央美院的黄四宝,在自己的小屋,画着自己的裸体,刻苦努力,欲如头悬梁锥刺股般的精神。他从来没有为别人画过人体素描,王老师义无返顾地同意了,用时髦的话说为艺术而献身,或者说是为黄四宝而献身。王老师婚姻的梦想却没有改观,而且破灭了,黄离开了她。也就说她没选对了对象,遇见了不解风情的人,其实婚姻本就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这样的发展可想而知。黄充其量也就是个蓝颜知己的材料。
从人物的塑造来说,王老师也并不完美,她也有爱慕虚荣的一面,比如她总是与邻居说要调到北京的话。随着剧情的发展,一切的梦幻都化为泡影时,她选择了平淡的生活。她不在为婚姻抱有幻想,她去孤儿院抱养了一个兔唇女孩。这个时候虽然她融入了生活,但她的人生境界已经升华了一个高度。
剧中文化馆胡老师的塑造很无奈,他从事高雅艺术多年,他跳的芭蕾舞堪称有一定水准,但这样高雅的艺术,普通老百姓无法接受,他们更喜欢东北的大秧歌。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也是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高雅与通俗的矛盾,如何解决两者的矛盾,就象一个事物的两端,怎样不顾此失彼,相互促进。胡老师还有个婚姻问题,困扰着他,他就象个生活的异类。人们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他。他突发奇想,就象遇见知音,王老师与他,一男一女,都无婚嫁,假装夫妻,虽然能抵挡一时的异样的目光,但这不过是个荒唐幼稚的想法,王老师没同意。他自编自导一出闹剧,也是悲剧。他把舞蹈女学员拽到厕所,欲显示自己是个男人,侮辱人的下场只能是锒铛入狱。他从此解脱了,这是一种什么心灵状态?人生状态?还有王老师的邻居女人,丈夫卷走了所有的钱款,她与王老师哭诉时,说的'那句话实在伤人:“我从此连你也不如了”,这应该很具有代表性,有这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吧。没有真诚意愿的交往,纯属于幸灾乐祸,冷眼旁观,这样的人没有任何同情心,把自己的喜悦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是最不道德,最自私的行为,这是与5000年华夏文化所不融的。胡老师虽然只是一个艺术的加工与塑造的人物,或许有艺术夸张的成分,但还是有现实意义的。
影片总得来说,还是很成功,在短短的一百多分钟,融入很多社会问题,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思考,像婚姻,人情事态,社会问题,人生理想与现实如何面对等等问题都有所表现。
生活是平淡的,我们每天都这样平平淡淡的度过,无论任何人。如何处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我记得在中考的时候,老师曾经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考与未考上理想的学校,应该有个思想的准备,一定做好两手准备,要勇于面对。不能因为理想而脱离现实,也不能因为生活,没有理想,而碌碌无为……王老师选择了生活,但我想她的理想不会改变,也许她把自己的理想化为培养女儿的动力,也许化为对学生的培养。而唯一没想到的是黄四宝的结局,他彻底被庸俗的生活所腐化,成为被人追逼的婚托骗子,可惜啊!可惜他的先天的才学……
《立春》的观后感 8
《立春》是由蒋雯丽主演,其老公顾长卫执导的作品,并在国际电影节上荣获了大奖。
影片展示了凡俗世界里一个理想主义者“王彩玲”在上世纪80年代的追求和失落,生活在包头小城的她长得极丑,但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她最大的梦想是去北京,在巴黎歌剧院唱歌,影片细腻温婉,朴素而富有质感,动情处更是引人落泪。
主人公“王彩玲”看起来很平凡,她出奇的丑,胖胖,但是她光荣照人。看完这部电影,你会觉得,自己在她面前有些自卑,因为她的理想主义,她的固执,她的明白,她的勇敢,她的坚持,她的不妥协。在庸常世界里,这些东西似乎已经被我们丢掉,但这一点是那么重要。
当在新年的飘飘雪花里,王彩玲的母亲背对着镜头放完鞭炮,转过身来,向王彩玲和我们笑着说“过年好”时,王彩玲似乎感到生命的.冬天也快到了尽头,虽然春天的温暖还找不到,但是立春了,一切就都不会远了。她到孤儿院收养了女孩小凡做女儿,在对女儿的教育和天伦之12乐里,重新有了寄予不再孤单。看到这里,眼泪毫不吝啬的落了下来……
也许,我们该把李安的那句名言套用一下,改成“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王彩玲”,我们和她一样平凡,但她让我们回想起,我们曾经都有理想,王彩玲触动了我们心中最不想被提及的角落。顾长卫在众多结局中最终选择了让王彩玲于国家大剧院的高歌中结束,身着华美的舞衣,有交响乐团的伴奏,她尽情的高唱“上帝啊,上帝,为何对我这般冷酷无情...”,并打上字幕:此情此景献给王彩玲。
这也是顾长卫最令人感到温暖的地方,此时的我,泪如泉涌,如梦似幻……
《立春》的观后感 9
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一心追求高雅美声声乐艺术的师范女教师王彩玲(蒋文丽饰),因为客观长相的限制,总是在现实与理想冲突中苦苦挣扎,清高而孤独地耽误着自己青春的悲情故事。虽然她最终能够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在高雅舞台放声高歌并过上了小康生活,可她感情上的失败与独善其身形成的孤独伶仃(最后只能是在孤儿园领养了个兔唇女孩当相伴身边的女儿)却令人不得不对她产生了无限的怜悯和同情。同时,影片让人对"北漂一族"的艰辛有了相当的了解,也对"艺人"们的孤傲有了充分的理解。
所有出场的主要人物都可以用两种关系联系起来,一种是起"歧"一种是"欺"。换而言之:这些人物或多或少都是生活在人与人的"歧视"和"欺骗"的环境之中的。大概说一下:女主人公在受到世人的'歧视的同时还在歧视追求她的钢厂胖工人,在受到画家的歧视之后还要欺骗胖子说自己为画家放弃了户口转京的名额,在女邻居面前编造自己已经被北京话剧团录用的谎言;被自己所谓的老汉欺骗的女邻居,言语中暴露了对主人公的歧视;胖
子为了出气欺骗自己画家哥们的母亲;舞蹈老师受到世人的歧视甚至侮辱后用一种极端的手段来雪耻,其实也是在欺骗所有人,包括欺骗自己;主人公的光头癌症徒弟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利用了老师,同时也欺骗了老师和世人;画家遭到母亲的不理解和歧视,同时歧视和侮辱相貌丑陋的女主人公,最终以欺骗世人为自己的职业并毫无羞耻感。
请问在这个复杂的关系网中有谁用自己的真情顺利的换到了对方的真情的?那句著名的古训"将心比心"在这里黯然失色了。不过有一例除外:女主人公和舞蹈老师他们之间是真诚的,互相同情的,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相似点。试想当世人把这两位所谓的"变态着"抛弃之后,"变态者"只有在"变态者"身上才能体会到人情味,这种世态炎凉的冷漠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那么题目的最终含义迎刃而解:冷漠的人际关系就是严冬,盼望有一个: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消除歧视的社会,就是对春天的向往。
其实题目清晰后,电影内容就十分明朗了,没有必要计较太多的小节,关键是立意非常人性,不再是靠什么你死我活的血腥、车撞马翻的火暴、男女调情的下流来支撑内容,而是用一种吟唱,哭诉的吟唱,将自己心中的苦闷与不公待遇向世人吟唱出来,吟唱者不仅仅是主人公,也是导演,和其他生活在感情冷漠的冬天里的人们。
《立春》的观后感 10
那些怀有梦想的人,在小城市中上演了各自不同的人生,终究都没能逃过向现实妥协的命运。王彩玲有一副好嗓音,一心想去北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她说过一句话:我不想在这个城市发生爱情。可见对这个小城是有多不屑,多想迫切的离开这个城市,奔向她一直向往的北京。为此她一直很清高,自认为她就不是属于这个小地方的人,她是属于大城市的,属于世界级舞台的。
每个有才华的人,内心或多或少地都会有那么点倔强,上天给了你这个才能,你没有把它施展出来,就是一种浪费。小城市里的人对艺术不理解,甚至加以嘲笑,这种才华便没有了展露的地方。于是每个人开始努力争取,努力跻身于更高层次的环境中去,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在经过各种努力与挣扎过后,最终认清现实,开始妥协。
追逐梦想真的就那么难吗,从王彩玲的身上可以看到,她对梦想的坚持,对感情的认真,宁尝仙桃一口不要烂杏一筐,但终究还是没能得到她想要的,追她的人她不爱,她爱的人对她又毫无爱意,最终还是一场空。
胡教师热爱芭蕾舞,他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业里本来就无可厚非,但四周那些浅薄的人对他的.成见压得他越来越喘不过气,最终为了摆脱这种心理压力而使得他走向了极端,在王彩玲对他同情的时候,他自己却觉得彻底解脱了,终于不用再继续忍受别人的眼光和非议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无知成见酿成的悲剧。无知狭隘的人们间接摧毁了
一个人才,而他本来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尽情地施展才华。人到底是为自己而活,还是为了别人的眼光而活,有时真的不是自己可以选择的。
或许坚持梦想的单身人士在很多人眼里都是异类,他们没有像一般人那样早早结婚生子,过着柴米油盐的普通日子,他们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坚持,要想顶住这种压力继续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的人还在坚持,继续活成别人眼中的异类,有的人却败下阵来,要么归于平淡,要么走向极端。
王彩玲放弃争取北京的户口,把钱拿出来帮助她的学生去参加比赛,然而最后却是一场骗局,她的善良只是被别人利用了而已,自己的辛苦和对晚辈的期待最终化为愤怒。她尽全力帮助了别人,可是她自己呢,又有谁来帮助她呢?
她对爱情和婚姻不再抱有期待,于是去福利院领养了一个孩子作为女儿,从此生活有了希望,生命也算有了延续,在生活逐步归于平淡之时,她心中的那个梦想却一直都在,虽然再没有表露了出来,虽然没有再继续坚持下去,但它从不曾消逝,它一直都在心里。或许在无数个梦中,那个在巴黎歌剧院引吭高歌的情景每次都会出现,心中还会掀起波澜,就像它在生活中真实地上演了一样。
《立春》的观后感 11
生如同谱写乐章,人在美感的引导下,把偶然的事件变成一个主题,然后记录在生命的乐章中。安娜可以用任何一种别的方式结束生命,但是在车站、死亡这个难忘的主题和爱情的萌生结合在一起,在她绝望的那一刹那,以凄凉之美诱惑着她。人就是根据美的法则在谱写生命的乐章,直至深深的绝望时刻的到来,然而自己却一无所知。(摘自《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立春》,当人对美的感受是如此敏感和向往时,当它成为你生活的全部时,这美是有一种毁灭性的破坏力的。蒋雯丽饰演的音乐教师,没有美丽的容颜,让她引以为豪的就是那一幅好嗓子,是的,真美啊,电影里那几段歌剧,真的很美,所以,周瑜会在从广播里听见她的歌声而爱上她,即使,她的外表并不美,甚至可以说丑。但周瑜只有对美的向往,他自己在这方面是没有任何才能的,所以,他以黄四宝这个热爱绘画的'、一次又一次考美院却考不上的人为朋友,爱上王彩铃,都是他对美的渴求。王彩玲,当她唱歌时,她就是自己王国里的王后,那一刻,她一定认为自己是最美的。是的,当那美妙的声音从她嘴里流泻出来时,你会陶醉在音乐中,她的外貌因为这音乐染上了别样的光辉,但这也只有在能欣赏这美的人眼里才看得见。但现实的生活不是美,现实是一把刀,寒冷而锋利,一不留心,就会伤痕累累。可是,人就是这样一种动物,不会满足于仅仅停留在物质世界的满足,那超越现实的美,仍然是那么的迷惑着人、诱惑着人,让人迷失其中,而忘掉现实的生活,不过我们总会被拉会现实,所以,无论是黄四宝还是王彩玲,还是回到了现实世界,过起了平凡的生活。放弃?坚持?都是悲剧吧,美,也许本生就是悲剧的诞生物。
《立春》的观后感 12
《立春》这部电影之前在媒体看过宣传,大都是在炒作其中蒋霁丽所谓镜头,号称顾长卫为了艺术让老婆在银幕上献身,所以我对这部片子并没有什么好感,尽管这部电影在罗马电影节上获得最正确女演员奖项。最近偶然的时机,观看了这部电影,发现其并不是一部粗糙的电影,之前是受了媒体的误导,差一点错失了一部好电影,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
《立春》的故事情节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偏僻地区的小县城里几个爱好文艺的青年“献身爱情、献身艺术”的故事。这个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他们尽管付出了很多的是一部粗糙的电影,之前是受了媒体的误导,差一点错失了一部好电影,一部耐人寻味的电影。
《立春》的故事情节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个偏僻地区的小县城里几个爱好文艺的青年“献身爱情、献身艺术”的`故事。这个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为他们尽管付出了很多的艰辛和汗水,但他们都无一不失败了,他们的付出和收获是极其的不成正比,也超出了一般人所能承受的范围,以致于被小城的市民视为“怪物”。故事的内容非常简单,但反映的主题却非常沉重,有人说反映的是“艺术和人生”的问题,我个人更趋向于是反映“理想和现实”的问题。
“理想和现实”更多的时候应该是一对矛盾体,一开始“理想”和“现实”是相差的很远的两个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不断地向前延伸,最终总会相交于某一个结点。不是“现实”趋向于“理想”,就是“理想”回归于“现实”,前者带给你的是无限的幸福和欢乐,而后者带来的却是无尽的痛苦和悲哀。
《立春》中的各个角色,爱好歌剧的王彩玲、爱好美术的黄四宝、爱好朗诵的周瑜、爱好芭蕾的胡清泉等无一不为理想碰得头破血流,最后又不得不全部放弃理想,回归普通人的现实生活。他们每一个的“回归”都是非常痛苦,甚至可以说是悲壮的。当然这里的“理想”也不仅仅是艺术方面的,应该是一种泛指,就像王彩玲的隔壁宿舍的同事小张老师,她守望的是有一个“幸福的爱情、美满的家庭”,同样这种理想有时也会破产的。
“理想”和“现实”之间如何运动,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坚持,更重要的是现实的条件和机遇,无视现实社会的实际状况而盲目地坚持所谓“理想”目标,无疑是要冒非常大的风险的,现实社会的资源有限,必然会形成社会分配不公或竞争的剧烈,也就决定了只有少局部人的“理想”会得以实现,而绝大局部人的“理想”终究会回归“现实”。
《立春》中的小县城,无疑是没有艺术成长的土壤,像王彩玲那样热爱艺术的“文艺青年”,势必会成为缺乏营养、无力茁壮成长的“枯苗”。我想该片导演顾长卫对剧中的男、女主角的生存状态非常地了解,他和张艺谋是当年北京电影学院78级摄影班的同班同学,而且都艺术相对贫乏的西部,可以说在未考进大学之前,他们的就是和王彩玲一样的“文艺青年”,只不过他们成为了幸运者,理想得以实现,所以顾导最能理解王彩玲这样的人物,对他们的命运也非常的同情,这也就不难理解在电影片尾,顾导演会打上“谨以此情此景献给王彩玲”这样的耐人寻味的字幕来。
《立春》的观后感 13
《立春》发生在1988年至1998年这十年,这个年代正是东西方思想交汇、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生长在包头这个小城中的王彩玲就像是那个年代所有追求理想的青年们的缩影。
在影片的开头,女主角王彩玲有这样一段旁白:“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啥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风好像在一夜间就变得温润潮湿起来了。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给感动了”。王彩玲用方言满含理想与希望的说着,这不仅是她内心的独白,更隐含着导演对“立春”的联想——立春,总是让所有人都不自觉的对未来充满了微微的希望,期待着发生些什么。
王彩玲有着才华,所以自视清高不甘平庸,梦想离开这个小城去北京去巴黎,可现实却是她在北京连立足之地也没有,只能不断地在拥挤的火车上颠簸着回到漫天尘土的西北小城。她沉醉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一遍遍唱着《为艺术为人生》,然而又总是昂着头重复着一个谎言——“中央歌剧院要调我”——她的虚伪不比周围的人少。
王彩玲的生活与不同的人发生交集,他们当中有一心追求王彩玲的周瑜、有令王彩玲心动的艺术青年黄四宝,也有痴迷芭蕾舞的胡金泉、为达目的欺骗了王彩玲的歌剧爱好者高蓓蓓。在王彩铃的生活之中,处处可见现实与梦想交合时的不和谐,王彩铃为追求梦想远道去北京该户口,而最终却仍守在几米见方的房子中,一心想考美术学院的黄四宝却最终当上了婚介所的老板,每天在债主的追逐中惶惶度日,舞蹈教师胡金泉为自己的梦想拼搏了16年,但只以受不了城市中群众的眼神而最终走向牢狱生活,歌剧爱好者高贝贝靠着欺骗迎来了本不应属于她的荣誉。爱情与梦想带给王彩玲的愤怒与羞愧,融汇成她内心愈演愈烈的'恐惧漩涡,于是她说“我就是不甘平庸,有一天我实在坚持不了了,一咬牙随便找个人嫁了,也就算了,我不是神”。
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困难与欺骗都存在。梦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现实的残酷让一个个的有志青年与梦想越来越远,最终斗志被磨灭,现实一片灰暗。就像影片结尾的独白:“每当春天来了,我的心就会蠢蠢欲动,觉得会有什么事要发生,但春天过去了,却什么都没发生。”这句话也形容了王彩铃困守和逃离的徒劳,体现了这位小人物的鸿鹄之志,她的屡遭无奈,最终屈于生活。
面对一次次的打击,王彩玲屈服了,但她将希望给予女儿小凡身上,将这份梦想延续下去。我想说:为了梦想,请不要轻言放弃。纵然生活残酷,岁月无情,梦想或许不一定能实现,或许不一定能被其他人认可,但是,有梦想,才能有生活的动力。没有动力的生活如死水一般,终究会变得腐臭,毫无生机。正因为一切因动力而充满活力。
影片的最后让我非常感动:王彩玲与小凡母女俩在天安门前听着曾经萦绕在耳边的歌曲,小凡那纯真美好的笑脸被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这时的天安门褪去了那层黄晕,感动应然而生。孩子是永恒的希望,不管现在的生活如何艰辛,梦想是否已被搁浅,曾经的一切终将过去,现在的人依然在坚强的活着。
《立春》的观后感 14
每年的春天一来,我的心里总是蠢蠢欲动,觉得会有什么事要发生,但是春天过去了,什么都没发生《立春》过后,我觉得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但觉得又发生了什么。
我们从小怀揣着梦想,曾经也为之奋斗,究竟是生活战胜了艺术,还是梦想赢得了现实?《立春》的女主角王彩玲没有美丽的容貌,上天赐给她唯一的礼物就是一副好嗓子,可这正是让她欢喜让她忧的理由。一个对歌剧痴迷的女人,不甘于生活在不起眼的小县城,一心想拥有一个北京户口,做梦都想在巴黎歌剧院演唱这样的女人,这样的梦想,如此的现实,现实亦不是如此,寻梦的路上到处碰壁。
女人是爱情奴隶,王彩玲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女人也不例外。可是爱情于她终究是无缘,擦肩而过的几个男人,有爱她的,有她爱的,但正如她所说的那样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对于爱情她越来越失望,一直令她羡慕的隔壁邻居的爱情最终成为她对爱情绝望的药物。不完美的爱情却让她懂得什么是幸福,虽然后来治过脸上的黑斑,去过婚姻介绍所,一度想嫁给一个好男人过平凡的生活,当痴呆的老父亲望着自己与领养的女儿玩耍的时候,当自己带着女儿在天安门前憧憬的时候,她懂得了什么是幸福。
相继在剧情中出现的人物最初都是为梦想奔波,却以最现实的状态,最普通的生活结局。屡次落败中央美院的黄四宝,与世俗水火不容的芭蕾舞蹈演员胡金泉,一心想学歌剧的市井周瑜,还有为梦想以身患绝症为借口欺骗王彩玲的.高蓓蓓春天来了,来的时候我心潮澎湃,感觉春天是带着希望来的;当春天走的时候,我才明白,原来春天给我讲的是一个冷笑话,除了我,全世界的人都笑了,不知是为笑话而笑,还是为我而笑。
痴迷的人都生活在另一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有他们的知音,他们的艺术也因此才获得价值。追求梦想的人是走在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道路上,零星的过路人成为了你的点缀,你成了过路人的故事。他们讲述着你的经历,包括失败和成功,他们是爱讲故事的人,将你的成功视为偶然,把你的失败写成足以获得诺贝尔奖的小说,绘声绘色,任凭听者传播和评论,你便成了他们茶余饭后的笑话。追逐梦想的人是创造故事的人,辉煌的背后是一段辛酸,没有坎坷的经历怎么会有精彩的故事,没有坚强的毅力怎么会有长久的故事,没有看穿世间冷嘲热讽的心态怎么会有让人难忘的故事。正如汪国真《热爱生命》所说的那样: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不要去想未来是起点还是巅峰,只要坚定梦想,你将被追逐梦想的人称颂。
人生没有彩排,每一个实现梦想的奋斗历程都是现场直播。每一个星星点点的夜晚,总会揭开那湿漉漉的记忆,我喜欢曾经的异想天开,其实那就是我最初的梦想,憧憬着明天的希望,我心中的那首歌不知多少次在低吟浅唱我宁愿一百次跌倒,一百零一次地爬起来。快乐时可能夹杂着忧伤,失落时也总会有希望,有时候放弃是无奈,但执著总会有希望,青春,丢不掉的正是梦想。
《立春》的观后感 15
恰逢这个时节看了一个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我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 刚开始还在想这个电影到底要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迪呢,电影演了一半也没看出有多少立春甚至是开春的影子。
回归平凡回归现实的平静。小人物注定只能成为小人物么?这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的一个疑问。难道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那种语言即将浩浩荡荡的历史而湮灭么~
王彩玲,这是一个怎样的人生呢。她相貌丑陋但是她拥有一副好嗓子,难道说这是老天爷对他的弥补么?显然在她眼里是这样的,她怀揣着北京梦一心想进京想在大舞台上把自己推向大众,她也想有一天她可以走向巴黎歌剧院。是啊哪一位歌唱家不曾这样的想过哪一位有梦想的人不曾这样憧憬未来呢。因此王彩玲孤傲清高将那些世俗的人与自己划清了界限,找不到爱情道路上的另一半。因此她最终没嫁,领养的小孩。如果说这一副好嗓子是上天赐给她的礼物的话我倒觉得那不如说是一种伤害。说过王彩玲接下来说下周瑜,周瑜一个钢厂工人也算是个前卫的青年,因为歌声而爱上了王彩玲借机向她学歌曲来追求她。然而却没能如愿。在彩铃眼里的周瑜也就是一个俗人,俗不可耐吧。她因为周瑜而知晓了黄四宝,一个立志成为中国的“梵高”,屡试不第的愤怒文艺青年画家。王彩玲从第一次看见黄四宝开始,就深深被他那股子文艺愤青执着于可爱打动,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贫民歌后的真情无法打动青年失意画家那屡战屡败,再战还败的无比受伤的心,故事的第一幕以黄四宝出走、王彩玲自杀未遂结束。在精神世界里的知音却不能成为现实世界里的情人,原因何在呢,其实那个男人不垂怜于美貌呢。如果说王彩玲长得还算不错那我想文艺的愤青四宝也就跟这个这个好声音比翼双飞了。她们的爱情告一段落,四宝走后周瑜愈发的起劲追求王彩玲。这个时候俗人的俗不可耐俗人身上的不可缺少的那些猥琐暴露无遗,周瑜利用了四宝妈妈用自己骗来的钱给自己心爱的女人买东西,可是俗人的俗终究不入好声音的法眼。他们的爱情也就随着王彩玲的一次又一次的拒接而告终。这两个奇葩的离去并没有让王彩玲反放弃自己的梦想。本以为孤独的好声音会有所改变~然而生活就是生活世界就是那么的小啊。在人潮蜂拥的公社广场上,热火朝天的大秧歌受到了小城百姓欢迎。而高雅艺术芭蕾舞《天鹅湖》却倍受嘲笑与奚落。表演芭蕾舞的男人原本有着温柔的笑意和轻盈的舞步,却在哄笑的人群中手足无措。他穿着与人潮背景格格不入的紧身舞衣,因突然受辱而惊慌逃走。后来他说,当时真想一头撞死。王彩玲似乎找打了自己的一个同类,胡老师的出现让好声音再一次对生活有了些许的期待。不再是孤身一人不再是小城里的唯一一朵另类奇葩。就这样在胡老师的陪伴下他们又在各自的住执着的追梦道路上走了一程。就像那句话说的,生活永远都是生活,而梦想却只能曾经是梦想。倘若不能回到现实不能回归生活那么只能
在自己无尽的看不到光影的`理想世界里慢慢挣扎。胡老师最终忍受不了这一切的打击,他用另一种方式告诉命运。我不放弃但我也不再坚持,这是想命运的妥协。这个对好声音的打击也不小。
周瑜跟四宝的离去胡老师的悲剧收场都给观众留下了沉甸甸的思虑,接下来这个清高的音乐老师将怎样收场呢。看着孤独的王彩玲看着她凄苦的生活,真的这一刻觉得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便纵是荆棘满路也心甘情愿。我们鼓励别人追去梦想,是在帮他呢还是在害他呢,这又是我的纠结。在之后的日子里王彩玲被一个骗子骗了,她是否是从那一刻开始真的觉得累了,自己追求了那么久的舞台竟然还不如一个骗子来的迅速~她的感情也再一次受到打击。
好吧,生活再一次的胜利了。她向生活妥协了,是的再一次的收到了一种力量默默的告诉我说理想就是梦想梦想总是荒唐的。我的根深蒂固的理想奋斗的决心再一次被撼动了。这好比是冬天的到来,冬天的寒冷包围了我夜晚的漆黑也让我更加的凄凉~然而生活终究是生活不会一坏到底。接下来的好声音放弃了自己的理想接受了显示领养了一个可爱的女儿,过着自己平静的生活,这时候的黄四宝呢呵呵!成了一个骗子,心里还不算坏透的骗子。类似于些许温馨些许滑稽的收场电影走向尾声。终于内心的担子不在那么沉甸甸。结局的平淡生活也告诉我们,不论怎样生活都是生活。而梦想则大多只能是梦想,极少数的成功案例也许不适用于普通大众,纵便是这样我们却也依然要怀揣理想,等待春天的到来......
《立春》的观后感 16
今天是周末,淅淅沥沥的小雨从早上就一直在下,在寝室里待了一天,不过,在细雨连绵的日子里,泡一杯热茶,看一部电影,也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今天看了一部电影,它的名字叫《立春>,是由顾长卫导演,蒋雯丽主演的一部电影,讲述的是在一个闭塞的小村庄,一个长相普通却有着歌唱天赋的老师,热爱着唱歌,然而在小小的村庄却每人能够去欣赏,去理解。她不甘于平庸,一心想要去北京发展,却屡次受到打击,终于,有一天以为遇到了一个可以去沟通的人,并且是自己喜欢的人,一个热衷于画画的人,曾经试图考过五次北京的美院,可是到头来还是一事无成,然而,到头来竟然全部都是自作多情,自己爱的人却不爱自己,还为此几乎结束自己的生命......
看完这部电影,感觉心情很复杂,但是,这应该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很有内涵的一部电影,电影的整个氛围给人的感觉是阴郁的,但是,最后的时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一股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感觉感触很深,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并不是孤立的',在我们生存的社会中,有无数这样的人,虽然外形并不出众,却并不甘于平庸,渴望摆脱闭塞,渴望摆脱现实的生存状况,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渴望容入到一个群体当中,一个社会当中,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每个人的力量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是那样的脆弱无力,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充满了无奈,压抑,矛盾......同时,社会是一个群体,我们是社会中的一员,只有更好的融入这个群体,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个社会中如鱼得水的生活,然而,有时候一些东西是自己无法选择的,纵使一些人有着不凡的才华,却始终与这个社会水火不容,不被世人所认同,那结局也将是可悲的,就像剧中的舞蹈老师,选择用那样的一种方式让自己得到的解脱,虽然那无异于饮鸩止渴,但或许,只有这样做,才是最完美的结局吧......
故事发展到最后,虽然没有看到最完美的结局,但是我们却看到了希望,犹如早春的第一缕阳光,暖洋洋的洒在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或许,我们有自己的梦想,并努力的去追求了,虽然并没有达到自己所想,春天也不会距离我们太远吧......
《立春》的观后感 17
今天观看了电影《立春》,深有感触。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貌不出众,但却拥有一副天生好嗓音的小县城音乐教授王彩玲寻梦的故事。王彩玲她样不出众,甚至可以说是长得丑,满脸疙瘩麻子,还有一副大暴牙,加上普通的背景,使她的寻梦之路尤为艰辛,她又对歌剧十分着迷,一心想要上北京发展,梦想着唱到巴黎去。但是现实中,办个北京户口都屡屡碰璧,她不断的花钱找关系,想在那里一展歌喉。这时的王彩玲是高傲着的.,花钱去北京看歌剧,回来时还要对别人说自己快要调到北京去了。她的梦在遥远的地方,她十分坚信自己有一天会成功,以至于吝啬得连爱情都不想在那个小城市里发生。
这一个孤独的、一心追求艺术的女人,终于爱上了与她同样为艺术癫狂的知音黄四宝,“甚至为他放弃了去北京的机会。”彩玲如是说,却不想愤怒青年最终还是弃她而去,远走他方。这时的彩玲痛苦失望,甚至想以死了结自己的生命。
当她走出了阴影,拒绝了周瑜的追求,又遇上了热爱芭蕾舞的胡老师,相比之下,甚至觉得彩玲的状况要好多了,胡老师被周围的人视为怪胎,最后无法承受,选择假意侮辱学生,故意入狱来自行拔掉了自己的这颗眼中钉、肉中刺。在胡老师的故事里,让我们看到的是对一个艺术家无法被世人理解的无奈和痛心。彩玲放弃进军北京而帮助“癌症”患者高贝贝,即使后来发现那是一场弥天的谎言,但高贝贝身上有着的,是王彩玲年轻时追梦的影子,也希望在她身上能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
电影结尾是温馨的。王彩玲最终还是走进了婚姻殿堂,收养女婴小凡,到市场卖羊肉,生活开始步入了正轨,让她老年的父母得到安慰。“新年好”随着那一阵阵的鞭炮声,春天来了,幸福还在,即使寻梦未果,生活总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