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迷情》观后感(精选13篇)
影片《八月迷情》讲述了孤儿奥古斯特·拉什为寻父母来到纽约,在遇到神秘陌生后成为街头卖艺者,奥古斯特依靠自己非凡的音乐天赋最终与自己父母相认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部影片的观后感,欢迎大家阅读!
《八月迷情》观后感 1
音乐来自于生活,善于聆听是上天赐予你的礼物。
音乐神童?什么是音乐神童?我觉得音乐神童是上帝赋予它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善于观察、聆听的心。是,生活无处不在,音乐也无处不在。生活中琐碎的事情,喧嚣的环境,坎坷的经历会让人沮丧、厌恶、浮躁。静下心来,不要急躁不要颓废,听那风吹动树叶的声音像不像马林巴清脆的阐述?听那生活挫败带来的沮丧像不像大提琴低沉的述说?听那人生的变化无常像不像萨克斯的深邃沧桑?音乐就在我们身边,就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带着复杂的情感首先陶醉了自己。这便是我脑海中想要的`音乐。
音乐是纯净的。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这是一部不现实的电影,远方的人怎么会听到你的音乐,又怎么会那么巧合的相遇。但是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这不是巧合,是必然。正是因为他们这份单纯的执着,这份纯净的音乐力量支撑着他们,才会有这样完美的结局。我相信,只有真正喜欢音乐的人才会彼此吸引,彼此惺惺相惜,不需要任何言语,只需要一个眼神便能看懂你这颗为音乐而感动的内心,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体会啊!从音乐中散发的醇香会包容你整个心扉,是醉了嘛?对,就是醉了,在音乐的世界里醉的不省人事。
音乐可以使人坚强乐观,是一种信念,一种执着。
他从来不曾放弃等待父母的出现,从来不曾消极的面对生活,在他的内心深处,存在着一个像太阳一样强大炽热的信念,温暖着这株小向日葵乐观健康的成长,不肯向命运的考验低头。印象最深的有这样一幕场景,每当小主人公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中时,脸上都会浮现令人着迷的笑容,我被他的笑容深深卷入音乐的海洋不能自拔。这个时候总会有暖暖的阳光出现,这抹阳光暖化了我的心,湿润了我的眼眶,不能言语,生怕一张口便破坏了这份和谐的感动。
音乐是一颗晶莹剔透的水晶。
影片中有这样一类人,因为金钱而忘记音乐的本质,忘记那颗会感动会跳跃的心。或许曾经有这么一颗纯净的心热爱过音乐,但是最终沦落为生活的奴隶,现实蒙蔽了它的光芒,成了一个丢了心的行尸走肉。他们用音乐谋取自己的物质需求,在过度追求物质的同时也逐渐漂离出音乐纯净的世界。又有多少人经得起世俗的诱惑和享受?又有多少人是真心在追求音乐的本质,热爱艺术的纯粹而痴狂?我承认我做不到,除了热爱音乐我还热爱我的家人,我想让自己足够强大和坚强,这样才能保护我爱的家人。
在被社会侵蚀的同时我只能让自己对音乐的那份热爱不至于消减。“你喜欢音乐嘛?”“胜过食物”。这是小主人公的回答,很感动,很励志。我一直认为,任何变了质的音乐都不会是艺术的巅峰,都不会创作出纯艺术的经典。因此他才能有如此惊人的天赋和灵性,才会创作出让灵魂颤抖的音乐作品。
音乐,是艺术,是生活,更是灵魂……
《八月迷情》观后感 2
这是讲述孩子与音乐的故事,音乐,成为了故事的主线,无论是路易斯与莱拉的相遇,以及后来的重逢,还是他们的孩子奥古斯特命中注定由聆听的音乐,引导他寻找到从未见过面的父母。
奥古斯特,是一位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从他接触到吉他,便以敲击琴弦的独特方式,表达着他对乐器的亲切感,和对音乐的理解。当我还是五、六岁的孩子时,看到父亲的一把深棕色的木吉他,最初的感觉,是用大拇指拨动吉他的全部六根弦,听着琴弦发出不同的声音。一个孩子对于乐器的理解,就是这样简单。
从身边每一处的声响,奥古斯特似乎都能从中感受到一种音乐的节奏,让它们成为一段音乐的旋律,这是音乐的灵感。我觉得音乐的灵感,需要有一颗自由的心,如奥古斯特那样孩子般的心。另一方面,这灵感也是稍纵即逝的,与其周围环境的'影响不无关系,“孟母三迁”的故事便是一例,如果孟子的环境是有音乐的环境,那么孟子也许很可能成为一名乐师。
我相信,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一定有着自己的一项天赋,电影中奥古斯特有着种种神奇的表现,如刚刚接触乐器就会有韵律地弹奏,如童话般,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有心,便会成为可能,正如影片导演所说,如果你相信童话的魔力,那么你就一定会相信电影中种种玄妙的奇迹,都会变成现实。
《八月迷情》观后感 3
《八月迷情》讲述了一个童话般的故事:两颗孤独的心因音乐而贴近、而相爱,却因世俗的误会而无奈分离。一见钟情的背后,充满了无尽的苦果和数不清的等待,两个心碎的人却不知道他们的儿子正在苦苦地寻找他们,期待着奇迹可以让爱着的人重逢。
这部电影是音像店里偶然发现的,八月迷情这四个字,真有浪漫的情怀,诗意而缠绵,让人一见钟情。缓缓摩挲着影片封面,遐想着一对素不相识的人,在迷离而温暖的八月之夏因音乐而邂逅、相爱,那真是一幕让人怦然心动的电影场景。接下来的几天,我一直在影片所呈现的音乐里安睡着,这真是一部如童话般曼妙的电影,曼妙的电影,常常需要在安静的时候,让思绪沉淀,用相信爱的心来细细品味,我坚信如此方能真正进入影片的内质。
你相信一见钟情吗?或许有时候是我们太过于小心了,于是忽略了爱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天性吸引吧?爱,是这世界上最美妙的事。在迷离的夜晚,当Lyla与Louis沉浸在音乐的迷梦里,两人的倒影摇晃重叠在暗墙上时,这场以音乐为媒所构筑的梦是如此绮丽而美妙。一瞬间遇到那个令你动心的人,这不是巧合,而是命运,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因此,当爱情来临之时,请不要畏惧,而是勇敢相信:深情热烈地爱,也许会受伤,但这是使人生完整的唯一方法。
爱,能迸发出巨大的执着和追求。因而即使分离,也终会在冥冥之中再次相遇。Lyla和Louis因为世俗的误会而无奈分开,他们的儿子Evan被送往福利院。当Evan成长后,音乐才能逐渐得以展现,他始终坚信只要敞开心扉,用心聆听,就能将音乐串成细长而悠远的'丝线,将他紧紧与未曾谋面的父母牵住,我知道他们在外面的某处,一个个生活中的片段在Evan眼中化为一串串美妙的音符,逐渐奏响隐藏在心中的音乐,任何阻挠都无法动摇我的信念,我能听到父母的声音,能感觉到他们的存在;我相信,父母一定也在寻找他,也许,只是迷路了。所以,音乐最终能让我们一家团圆,我知道肯定会这样,肯定会。
Evan始终坚持着自己那飘渺的梦想,未曾放弃,于是他离开了福利院,一路流浪到纽约,但这个小男孩却毫无畏惧,因为他用自己的耳朵在记录着世间一切美妙之事,并轻易谱写出动人旋律。Evan人生中的恩师曾告诉他:你要爱音乐胜过食物,胜过生命,甚至胜过你自己。
所有的音乐、梦想、天才,不过只是一场生意。你要敢于承认,敢于这样清醒的传达给你的心。如果,你实现不了,那么,起码也可以清醒的承认你要的。而不是在梦幻与现实中挣扎,两者常常分不清,却常常怨恨自己,怨恨别人。这段话说的纯粹而迷人,使人不禁深深动容。你还记得童年时的梦想吗?你还记得曾在深夜中与心灵对话的时刻吗?你还记得曾经那个自信满满的自己吗?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依旧如曾经一般无所畏惧,直面自我的内心,勇敢地肯定自己吗?
这个一个如同童话般的故事,旋律缓慢、温柔而迷人。Lyla,Louis以及Evan的坚守,充满固执与坚强。我们坚信,相爱的人会再次团聚。当Lyla在中央广场上演奏之时,不期而遇的Evan与Louis驻足凝望,他们之间曾经历过分别于擦肩而过,却注定将最终遇见。当三人共同奏响那出旋律激昂的狂想曲时,这天人之和的演奏令人沉醉,并使观者最终树立起对爱与梦想的无限信仰与追求目标。
这部电影拍出了难得的浪漫与甜蜜,用画面与音乐共同构建出出一个隐藏在心灵之中的美妙城邦。虽然有些影评家批评它浮夸而浅薄,然而我们的生活之树永远需要童话来滋养、来灌溉,童话能使我们浮躁的心得到洗涤,并最终更好地实践内心隐藏的理想,在精神的一面,我们永远的需要童话。
因此,也许这部电影显得有些脱离实际,却能够触碰到我们心底那被尘封的一点点失落的纯真。我们不应过多的纠结在它的内容与形式上,而是应将它当做一部现代音乐剧来欣赏,用心感受其中明朗健康的情趣、乐观活泼的心态、高贵典雅的音乐、甚至氤氲着淡淡美妙的单纯,使我们每一个观者,都通过这部电影,产成出人类灵性的内在相通。
《八月迷情》观后感 4
昨夜看了一部有关声音、音乐的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被遗弃的白人小孩,怀着被父母找到的希望,逃过一家又一家的福利院,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剧中幼小的身影穿过一条又一条的街道,漫无目的的随着音乐寻找着,只期望被找到。饥饿与困境,并没有磨灭他的纯真、善良,在他的世界里音乐是他快乐的源泉,甚至音乐无处不在,经过田埂时风过麦穗的沙沙声;走过街道时,汽车的鸣笛声;路过下水道时,雨滴落的叮咚声;风起时的呼呼声;哗啦啦的雨声。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编织成了一首首美妙的音乐,在身边、在耳边不断的演奏着,澎湃美妙的`音乐带给他无与伦比的快乐,只有在听着音乐时,稚嫩的脸上才会有天真的笑颜。
他并不是被父母遗弃的小孩,只因人心自私的欲望,悄无声息的被自己的亲人外祖父遗弃。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他存在的小孩,在被别人问及想改什么样的名字时,思绪片刻后,“被找到”脱口而出,这份渴望被找到的愿望,这份这份简单执着的愿望,让我感动莫名、心酸莫名。当他停顿在一偶,看着同龄的人朝父母怀抱飞奔时,被父母疼爱时,那种渴望爱的眼神,让我心疼痛莫名,真想也给他一个满满的拥抱,此时热泪也从眼眶流了下来,原来我并不是麻木的,至少还有泪。
母爱是伟大的,被遗弃小孩之母,在经过12年之后,依然感受到他的存在,让我更加坚信,母子之间的天性,是时间、空间也无法阻隔的,在被病重的父亲告知她的孩子还存活在世上时,她激动的心情,她语无伦次的言语,她因死板而又不近人情的找人流程,痛哭、怒骂福利院工作人员的行为,那份迫切希望见到孩子的心情,无不彰显她的那份母爱。
命运让我不得不感叹,它有着一股神秘莫测的力量,让应该相遇的人相遇,让相遇的人在挫折、失落中等待,在等待中死亡或重生,直至他们的力量冲破命运的围墙。命运捉弄着、摆布着人,就像给你一道题,提示着开始,由你选择过程,结局是由过程而得来的。在剧中父母之间的爱,也是感动着我的,分离后12年,却始终爱着彼此,父亲为母亲放弃了自己的音乐之梦,或许这种方式太极端了,但却更加能理解他们之间的爱。拥有父母音乐血液的小孩,继承了父母的音乐天份,更甚于父母,成为一名音乐神童。世界著名的音乐学院挖掘了他的天份,在惊叹的声浪中,他们想到了要为他开演奏会。并邀请了著名的音乐家,其中包含了他的母亲。在命运交错间,他与他父亲先相识了,父亲暗暗的鼓励了他,并让他不畏艰难的参加了属于他自己的演奏会。
演奏会,他、他母亲、他父亲相遇了……
剧中美妙的音乐,让人感动,让人快乐。错综复杂的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或许它只是一部电影,却包含了人生的各种感情,亲情、友情、爱情,似迷似雾。
《八月迷情》观后感 5
《八月迷情》这部电影主要讲莱拉(一个出色的大提琴手)和路易斯(一名流浪的爱尔兰歌手)在一个月色迷离的晚上,两人相遇了。度过难忘的一晚后,莱拉那专横的`父亲又强逼她继续踏上音乐会的旅程。路易斯因等不到恋人失望之下离开了;而莱拉发觉爱人走后,独自伤心的等待肚中的孩子出生。岂料几个月后莱拉遭遇了一场车祸,宝宝亦随之夭折。孰料,莱拉的宝宝其实并没有死,而是被她狠心的父亲送到了孤儿院。一晃眼10多年过去了,生活在孤儿院的少年奥古斯特坚信自己的父母还在世上,于是踏上了漫漫寻亲路。
本片中的埃文·特勒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因为他虽然在孤儿院长大,受到大家的嘲笑,但却坚信他的双亲仍然活着,而且就像他对他们的迫切希望一样,他们也需要他。他坚定信念,即使有些时候这个世界会让人很沮丧,但他仍然相信音乐,从音乐开始了寻亲之旅。
本片中最打动我的情节是在教堂的那段情节。当埃文停顿在一偶,看着同龄的人朝父母怀抱飞奔时,被父母疼爱时,那种渴望爱的眼神,让我莫名心酸,真想也给他一个满满的拥抱。“被抛弃”的他没有怨恨过父母,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与挫折,不轻易丢失对生命与生活的热爱。
《八月迷情》观后感 6
漆黑的夜晚,偌大的城市,闪烁的零星灯光,他凭着对音乐的信仰与灵魂的感知,追求着光明、幸福。
“就算整个世界陷入混沌,我的心火依旧燃烧。心间那一串风铃的清响,指引着回家的方向。”
“我是个迷途的孩子,但没有被抛弃,既然找不到归路,就随着心走吧。”
“听,你听见了吗?那个音乐,无论到哪我都听得到,它在风里,在空气里,在光线里,它无处不在,你只需敞开心扉。你只需,去聆听。”
从他深邃、绿色而覆一层阴鉾的眼睛里,可以看到纯真的,执念的,对爱的追求与对音乐的渴望。他爱音乐,更胜于食物,他似乎生来便是一个出色的指挥家与创作家。且不管ms.彭说的什么敬业与乐业精神,我现在只想倒吸一口气,感叹:“人似乎真的是怀有某种使命来到这个世界的!大概是最近《爵迹》看多了吧,我坚信每个人都拥有不可思议的天赋,我们是精魂的主宰,我们诞生是神的旨意。且不看电影是否夸张了或添加了奇幻的元素,奥古斯特拉什的天赋终究是很难被复制的。我的震惊始于开头那一幕:八月的阳光,令炽热疯长,一个个奇才的光圈折射出迷幻的光芒;齐腰高的麦田里,略显青色的穗絮微微地颤,宛若阳光下完美的黑色剪影。巨大的麦浪在风中涌现一波又一波深墨的.绿意,一个小男孩,拥有天使般纯真的笑颜,苍白的面庞有着不谐世俗的安恬。他伸出手,任凭风在指间穿梭,任凭那一支属于天地的乐律奏响。东南西北,无数麦色仿佛翩翩起舞的乐章,在广阔的夏日大地上编织雄壮气魄的曲目。那是千万精灵银铃般的欢笑,是风缕呼啸的大合唱,是西班牙舞女绚烂而旖旎如花的裙摆……记得当时的我是目瞪口呆的,甚至很不识趣地“啊?”的惊叫一声。这场壮丽的盛宴,我虽不能幻想成音乐,但亦可悟其之美。无论是从绘画还是文学的角度,花一点时间,或是细细较对色泽,或是叼着避让词汇疯长,总是信手拈来的。然叫我去作曲,却比登天还难。因此那位小朋友的天赋着实令我敬佩。站在马路中央,手持一张纸牌,即可成为万众瞩目的指挥,繁忙的市中心,嘈杂的川流不息的车辆,陌生的素不相识的人们,一切杂乱无章之物均可成为他创作的元素。大汽车轮胎粗糙而古怪的长闷音,小轿车猛的急刹车的倒呵,电动车短促的尖叫,高昂的汽笛声,行人走路与地板的敲击,那些在常人耳中被视为噪音、鄙视的振动电波,均在他耳朵里,化为一首狂野、喧闹、欢畅、热烈的迎宾曲,一首激情四射的现代都市之唱响。影片看完后的一个中午,我在食堂内心有余悸地侧耳谛听,企图捕捉带什么奇特的乐律,可惜音盲还是音盲,不是拥有一颗懂得控制听觉细胞的头脑便是音乐大师的,耳旁的声音如潮水般涌动,一波盖过一波,近处的无比清晰,像是不加任何杂色的纯色调,一跃即至眼前:背后同学放肆或内敛的打斗嬉笑,近处阿姨打饭利落地叉起叉落,震得铁盆叮叮当当;勺子哗啦啦的翻搅声,尖锐而干涩地刺入耳膜,极令人不舒服,浑身直发凉,尾椎骨如受惊的猫一般炸开;脚摩擦地面吱吱啾啾地窃窃私语,地毯卷起的细微的挤压声……而远处的声响则如中国水墨淡色的衬景,几笔勾勒成形,无需多少重颜料,
因而就如掺了过多白色一样模糊不清。依稀有鸡腿被分尸的切割声,小麻雀叽叽喳喳地商量:“要去弄块豆腐尝尝吗?”;粉丝顺着汤勺嘶溜溜滑落的声响就好像不懂事的小屁孩顺着湿漉漉的滑梯一点点蹭下去的别扭的抗议,末了还摔进一个大水坑,水花溅了一地,换xx倒霉的同志不爽地抱怨:“这粉丝怎么舀不起来的?”餐盆碗勺因猛烈摔击而发出的歇斯底里的呐喊,餐巾纸呼啦啦被抽起的风的搅动……说实话,这一切都是不成曲调地,因为我实在没法把这些忽高忽低、忽沉重忽轻灵的该死的元素理出点头绪来,呜呼!吵死啦!听了半晌,我还是很悲摧的开始以绘画的职业性眼光打量一切:“面前红黑校服尽可以降低纯度,最好是用丙烯画了···后面的可用虚画法,但也不能忘了层次关系;三角构图不错,关键是如何处理……”好!好好1我承认和奥古斯特拉什绝对没有共同语言,最多只能傻傻地在那儿听上一阵,然后用声色的美式英语含糊不清地挤出一句:“perfect!”
但我们还是有共同语言的,至少我们都追求着艺术之美,都彼此坚信:“作品源自于生活,题材需靠留心,灵感来自积累,最简单的也就是一切复杂高级之源。”
一个扣篮的声音,一种铁链清脆撞击地面的碎笑,一次单膝着地的门击,都是最可爱的创意。单音可化为复曲,简单组成了纷繁,就连最后的狂想曲,也是由单纯的短音、长音开场的。生命,始于混沌中的一片明净。绘画的灵感也同样如此。一抹阳光,一片绿叶,一角泛黄的书页,女孩微微拂起的裙摆,全是极好的点、线、面的组合,复杂到要几天细细修改、完善,简单到小小一个色块就能搞定。我常常为画中微妙的细节困扰不堪,一心想追求完美,却不想陷得太深,忽略了整体。“不要画碎了,注意整体,要放远点走出画面,浏览一下大致效果!”这是在素描室里时常听到的一句话。
艺术是宽容的,同一种题材兼容音乐与绘画,乃至文学。记得见过一种雉菊的特写:细长纤巧的白色花瓣,苍白如有词娃娃冰冷而精致的容颜,却是一碰即碎的质感;其间淡蓝的花蕊,忧伤的就像干枯脆弱的浅蓝的眸。我给它们取名为“天使的眼泪”。很想为此写一首现代唯美小诗,葬在花的枯萎里。亦很想为它们画一幅画,加很多很多泛黄的纯洁的白,柔软的如同天堂的云朵摇篮,但花蕊却没凝重而沧桑,明确的干涸的笔触,又仿佛在人间流浪多时的折翼天使疲惫地闭上了湛蓝的瞳。试想,倘若一位小提琴手路过,触景生情,独奏一曲天籁,那也是应有秋日雨后的清新与哀凉吧。音乐,是上帝指示着人们,不要忘记这世上存在美的东西。
奥古斯特拉,他只是个迷途的孩子,因为他从未孤独,因为心,早已因音乐的慰藉而有力、活泼、坚定、清朗了。
影片的最后,小男孩受到召唤般的转过身,灿然一笑。不得不说结尾拍得意味深长,没有一家三口抱头痛哭的煽情团圆,也没有曲散人终、萍水漂泊的悲凉,一切,尽在音乐中,在小男孩明亮的笑靥里淡淡结束,意犹未尽,点到为止。是的,他们相逢于音乐,又相聚于音乐,谁又不能说,这是命定的,一场关于音乐的执念之旅,一场爱情、亲情、友情的尘缘?
“既然迷路了,就跟着音乐走吧,那是心声……”
她坚定地面庞,在镜子里折射出一颗梵音笼罩、通灵剔透,散发着圣洁光辉的高贵灵魂。
《八月迷情》观后感 7
很惊讶很多人对八月迷情的影评不高甚至是很差,但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现在很多电影有美女,有帅哥,有听上去很吸引人的东西,可没有看了让人感动的东西。真的很难得可以看到一部有美女有帅哥还有一个惹人喜爱的小男孩,更有一个可以让我感动得想哭的情节的电影。也许这部电影的情节有点悬,但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夸张的艺术,他的目的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平时扩大成银幕上的绚丽。而且我相信冥冥中会有一股力量让人们找到喜欢的人。只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太现实了,没有心情去发现那个人罢了。就像电影里说的.周围都是音乐只要你去听。所以我喜欢电影里那种有点奇幻的氛围。
再说说电影里的主角,那个充满灵气的小演员。这部电影里最厉害的恐怕就是他了。罗宾威廉斯是挺厉害的,可惜他在这里演的不值得一提。这部电影算是有四个主角吧,除了罗宾威廉斯我就看过这个小男孩的电影。在《查理与巧克力工厂》里他是个懂事的孩子,那里的他太好了,都让我感到他太像我们中国人心中的好孩子了。在《寻找梦幻岛》里他又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所以他给我的印象就是乖,有着和他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在这部电影里他还是那么成熟,但是更像个孩子了。虽然它会为寻找父母而心事重重,但一遇到音乐他马上就是一个灵动的艺术家。发现音乐时的欣喜若狂,眼睛一转就来了的灵感,弹吉他时的快乐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眼睛里有异样的光,能把人心给笼罩住。他哭时还那么静,眼泪说流就流下来了。真惊讶他能这么有灵气。
还有他的父母,创造了这个天才的两个艺术家。电影给了两个人很多的特写,他们要靠面部表情把一切都表现出来。他们的眼神就足够吸引人的了,没有什么肢体语言,但是传神的眼神让我领略到了两个人的风采。男演员不再是以前那个冷冷的棱角特别分明的人了,而女演员给我的印象是外表脆弱但内心坚强。
这部电影的音乐也很好听,除了获得奥斯卡提名的raise it up外,还有几首歌也很好听,不过在看电影前听没啥感觉,要看过电影想着路易斯的眼神才更能感受到个中意味。
《八月迷情》观后感 8
从来就没信奉过什么天才神童说,活了这二十多年只知道除了爱因斯坦莫扎特等值得商榷的特立独行者外,其他的都是些所谓的“99%的汗水加1%的灵感”的凡夫俗子,只不过众多凡夫俗子间有强和弱的差别。强的如牛顿、爱迪生、弗洛伊德等七七八八的终日埋头搞实验做研究最后用辛苦和努力换取了巨大成就的名人;弱的如你我,饱食终日,无所事事,除了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外,再不肯动脑筋思索哪怕一丁点儿于人类进步和发展有益的问题,一辈子的主要任务就是混日子。
所以一直持有这样的观念:常人和非常人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付出了努力?是否奋斗拼搏过?是否在成长的道路上流过血洒过汗?那种一生下来音符是啥都不知道就会谱曲,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就敢写传世之书,或者1+1等于几还没搞明白就解困扰了数学家们几个世纪的方程式的所谓的“神童”,窃以为现实生活中是没有的,传说中倒有几个,像什么爱某某、莫某某、贝某某,都是仙逝已久的`非现实人。因此,虽然极不相信但很渴望能亲眼目睹那些和我们同样一个肩膀扛一个脑袋的“神童”“天才”们,到底是怎么个“神”法。终于,俺这个近乎无耻(因为羡慕天才们的“不劳而获”)的愿望昨天晚上在一部影片中实现了。这就是《八月迷情》。
该怎样形容当时看这部片子的心情哩?这么说吧,从开始到结束,俺的嘴呈高难度的O型状就没合拢过,不是不想——俺也累呀!是勉强合起来后不到一分钟,不知不觉间它就又撑开了,彷佛有个弹簧的拳头塞在嘴里。如果一定要用几个体面的词汇形容的话,俺首选震撼、感动、唯美、温情、神奇......“瞠目结舌”虽然有点贬义色彩,但还是想把它也加进去,因为这就是俺当时整个面部表情的写照,哦,还有一个,“老泪纵横”
《八月迷情》观后感 9
《八月迷情》这部影片,刚开始看的时候并没有被它吸引…但是,当故事开始转入正题,也就是August Rush出现的时候剧情的起伏跌宕确实让我的心紧紧地捉了一把。
从《假如爱有天意》和《八月迷情》 中,我懂得了一些事情,缘分是彼此间心灵的共鸣与碰撞,有些时候无需言语,只要眼神的触及便会感觉到对方的存在与彼此的爱意。或者此刻我们是陌生人,但是我们有着同样的信念和追求。在同一条路上我们相遇,然后相爱。那些深刻的爱是从心底发出并使人一生难忘的。不管人生将来的考验,不管身份的悬殊,更不管年龄的差别,那种缘分,那种爱会让对方得到最美好的回忆,几时有些时候结局并不完美。
同样的,父母与子女之间也有着外人不能通晓的触感,心灵是相通的,因为血浓于水,这一点我坚信无疑,从《八月迷情》中得到了很好的阐述。
始终坚信一部影片反映的是一种追求,一个人的一生。每一个剧作家都有关于自己的`理念追求和精力。能写出大作品的人必定是心中充满爱的人,也是拥有饱满人生的人。我常常带着疑问去看每一部戏,我希望从戏中的剧情去猜测作者写这部戏的原因,他有什么样的生活经历呢?然后,在不知不觉中我会从影片中收获到另一番关于不同人生的顿悟。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不管是一部电视剧还是一部电影,不管他们叙述的是一个故事还是多个故事,里面不同的人物就是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生。享受影片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放松,娱乐的过程,更是探讨不同人生不同生活的过程。
《八月迷情》观后感 10
影片是美国产的,抛弃了往常的男女一上来就一通肉搏乱啃的惯例,居然拍得很文艺,即使仅有的一段床戏也是点到为止,尤其男女主角接吻的那段让俺悄悄惊叹:国内有哪个导演能拍出这么唯美的吻戏?下来是影片的简介和观后感。
一个玉雕雪塑一般美的十一岁小男孩在孤儿院的每个日日夜夜都能听到神奇的音乐声。这音乐可以来自任何一个地方,有时候是清风拂过的麦田,有时候是丁玲作响的风铃,甚至聒噪的人群、繁闹的大街。随便什么在我们常人看来惨不忍听的声音,在男孩的头脑里都可以变成美丽的音符,并且让他深深陶醉其中。周围的人都很奇怪,从来没见过父母的小男孩竟然声称能听到他们的声音,并且说爸爸妈妈每天通过音乐跟他交流。人们哪里知道,这孩子是一个比千年开一次花千年结一次果的人参果还稀有的音乐天才,莫扎特一般的神童。为什么?大约因为他来到这个世界的过程非同一般美轮美奂。十一年前,一个高贵美丽的`在上流音乐会拉大提琴的女子和一个驻唱下等酒吧的男子,因为共同的音乐情愫而一见钟情并一起度过了一个美妙的夜晚。之后,因为女孩父亲的阻拦,两个相爱的情侣十年间竟然再没见过一次面,虽然两人一直苦苦地寻觅着彼此。女孩后来生下了他们的爱情结晶,却被父亲送去了孤儿院还谎称夭折了,这就是本片的主人公那个音乐小天才。
所以说影片真的相当神奇,两个不同类型的音乐人的结合竟然就创造了那样一个音乐神童,从来没摸过吉他,居然一搭手就拨出了美妙的琴音;刚知道do re me fa so就谱出了让最著名的音乐教授们倾倒的曲子;而更为神奇的是,小男孩竟然通过自创的《狂想曲》将分隔十一年的父母穿针引线到了一起,有点冥冥中自有注定的意味,让人惊叹!最后一组镜头,小男孩在上千人的音乐会上亲自指挥演奏他写的《狂想曲》,他从未谋面的爸爸妈妈在音乐的指引下终于聚在了一起,两人执着彼此的手,泪眼迷离,而又会心地微微含笑,将目光投向台上的小男孩,我们可爱的如天使一样的小男孩心灵感应般猛然转身,然后,六道目光交织到了一起,一切仿佛都通了,都不言而喻了——他们明白了,他就是他们的儿子;而他也明白了,他们就是他的爸爸和妈妈,尽管三人从未明说过,甚至爸爸并不知道儿子的存在,儿子也不知道爸爸妈妈长啥样。
《八月迷情》观后感 11
我今天在CCTV-6看了一部电影,虽然是中文配音吧,但是依旧很震撼。
那就是《八月迷情》(AugustRush)片名就是里面小主人公的艺名吧,应该算是。他是一个孤儿,从小就有着对于音乐超乎想象的天分,从他第一次弹奏吉他的时候就能看出来,他并不会,可是不同寻常的弹奏方式,演奏出了不同寻常的感觉。还有他第一次见到五线谱的时候,这一见激发出了他超乎常人的音乐天赋,他开始写交响乐,地上铺满了谱写的曲子。
他觉得他能听见他的父母,但是他不知道他的父母也在互相的寻找,互相的等待。
当时,他的父母应该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后来女孩的父亲硬生生的拆散了这对鸳鸯,女孩当时是很有名的大提琴演奏家,而男孩只是一个在酒吧唱歌的乐队主唱,身份的悬殊是最终的原因。
后来女孩怀孕了,并想把孩子生出来,养育他。可是一次车祸“夺走”了她的孩子,孩子“死了”,从此,她再也不弹琴了,只是一个人生活着,而男孩也是一个人,遇到的女孩没有再像当初的女孩那样。女孩的爸爸在最后告诉了他的女儿,她的孩子还活着,只是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女孩开始疯狂的寻找自己的`孩子。
小主人公这时为了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离开了孤儿院,碰到了一个专门收养孤儿,并靠他们卖艺赚钱的“坏人”,后来一次警察的突袭把小主人公引向了一个教堂,在里面他看到了五线谱,还在钢琴上自由自在的游动着自己的手指。他的天赋,让教父把他送进了茱莉亚音乐学院,众所周知,这是最棒的音乐学院,是许多人的梦想。他在里面是最小的,可是也是最出色的,他的作品被选作音乐会的压轴,可是就在练习的时候那个“坏人”找到了他,冒充他的爸爸把他带走了。
再后来小主人公遇到了自己的爸爸,可是他们却不认识对方,爸爸告诉他不要放弃音乐,去音乐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的。他去了,并完整的演出了自己的乐曲,这时他的父母也找到了对方,小主人公回头向他们一笑,他们找到了对方,一家人再此重逢!
片子里面的音乐真的是相当好听,尤其是那些声音,通过特效渲染出来的声音,就是主人公耳朵里的音乐,整部影片很是温馨,那种超乎常人的音乐天赋也很是吸引人,是一部很棒的片子!
《八月迷情》观后感 12
听,你听见了吗?那个旋律,无论到哪我都听得见,它在风里,在空气里,在光线里,它无处不在。你只需敞开自己的心扉。你只需,去聆听。世人不停践踏你的梦想。但我相信,那些旋律是真的。就像有些人相信童话是真的。
——这是电影开头影片主人公,一个叫做Evan的小男孩的心里话。但当你将电影看完,你会明白,这些话,是说给我们所有人听的。
自小被抛弃在孤儿院里的孩子Evan喜欢世界上所有的声音,他觉得他可以听见很多别人听不见的声音,也始终相信爸爸妈妈会来找他,因此不被理解,最终逃离孤儿院来到纽约。但他因沉醉在世间万物声音中手舞足蹈以致丢了能让他回去的工作人员名片,只好流浪街头。此时的他被一个街头演奏吉他的黑人孩子所吸引,一起来到黑人孩子所在地,那一晚,奥古斯特第一次拿起吉他,随即无师自通的他,就即兴为大家表演了一曲。被此地主人Vizard 发现他的天才,一个从未受过音乐训练的小男孩,竟然可以释放出如此具有激情的旋律,这让Wizard兴奋不已,他要用埃文的天赋来赚更多的钱。于是他为埃文设计了一系列的表演计划……并为孩子改名奥古斯特。
不料此时孤儿院也在寻找走失的孩子们,后来警察跟踪黑人孩子找到他们居所,逃跑期间奥古斯特被音乐吸引进入一家教堂,又被发现音乐特异才能送到高校深造,半年内写出交响乐并被选用在演奏会上做压轴演奏。此时Vizard又找到并带走了他,他还是想要用他来赚钱,但奥古斯特最终还是及时逃出来到演奏现场。
路易斯是一个乐队的吉他手和主唱,莱拉是一个从小被父亲保护的大提琴手,阴差阳错间两人因音乐相遇,却被父亲逼着分离。路易斯因此放弃音乐,莱拉怀孕,因车祸被父亲告知孩子没了,也从此和父亲决裂并不再演奏。后来父亲病重,告诉她孩子并没有死,为了找到孩子,她重新拾起音乐;而路易斯也最终回到音乐队伍中。
影片有两条线并列组成,一条是自小被抛弃在孤儿院里的孩子Evan的'生活境遇变化,一条是他爸爸路易斯和妈妈莱拉的相遇,相爱,分离,各自生活,两条线在在电影最后最后一刻交汇,Evan(后改名奥古斯特)的演奏会上三个人重逢!
故事情节很简单,但从开始第一分钟到结束,各种自然界的声音与各种演奏乐交相响起,音乐与剧情配合完美,相得益彰,再加上导演的特写夸大,直到影片最后一个字幕结束,依然让人久久沉浸其中。这是一部音乐电影。我不是音乐爱好者,或者连欣赏音乐的能力都不大具备,但看本剧却有一种被唤醒的感觉,音乐,一直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在。
整部影片中最吸引人的还是埃文的表情,无论是田野里倾听风声的陶醉,街头感悟声音的忘形,还是最后指挥乐曲时候的沉浸其中,孩子脸上那深深迷恋的表情总能触动我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促使我们和他一起享受他感受到的快乐!
另外片中音乐及各种声响的使用也是最精彩的。影片开始,大片绿色麦浪中,一个孩子屏息倾听,沉醉其中。那时高时低本普通无比却如今却龙吟凤哕般的“沙沙”声,伴随着那沁人心脾的绿色一道,进入观者内心。中间部分孩子在街上感受到的脚步声、风声、车声……种种如此平凡甚至嘈杂的声音,在影片中像是有了魔力,随着孩子的倾听被重新定义,重新解码,变为天籁。尤其是孩子弹奏乐器时,吉他、钢琴、随着乐器声音的流泻,我们也会像影片中孩子那开心陶醉的笑容一般,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妙处。
因为倾听,各种声音在奥古斯特耳朵里变为各个交响乐,也成为最终找到父母的最大理由;因为倾听,世间万物普通无比的声音也原来有如此妙趣!虽然我们不是音乐天才,虽然我们不需要寻找亲人,但如果我们能够叫醒耳朵,发现自然界各种声音的妙趣,生活也必有无穷乐趣!这,也是我想要写这篇小文的目的。叫醒你的耳朵吧!让我们一起发现生活照的乐章!享受人生中的美好!
《八月迷情》观后感 13
这是讲述孩子与音乐的故事,音乐,成为了故事的主线,无论是路易斯与莱拉的相遇,以及后来的重逢,还是他们的孩子奥古斯特命中注定由聆听的音乐,引导他寻找到从未见过面的父母。
奥古斯特,是一位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从他接触到吉他,便以敲击琴弦的独特方式,表达着他对乐器的亲切感,和对音乐的理解。当我还是五、六岁的孩子时,看到父亲的一把深棕色的木吉他,最初的感觉,是用大拇指拨动吉他的全部六根弦,听着琴弦发出不同的声音。一个孩子对于乐器的理解,就是这样简单。
从身边每一处的声响,奥古斯特似乎都能从中感受到一种音乐的节奏,让它们成为一段音乐的旋律,这是音乐的灵感。我觉得音乐的灵感,需要有一颗自由的心,如奥古斯特那样孩子般的心。另一方面,这灵感也是稍纵即逝的',与其周围环境的影响不无关系,“孟母三迁”的故事便是一例,如果孟子的环境是有音乐的环境,那么孟子也许很可能成为一名乐师。
我相信,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一定有着自己的一项天赋,电影中奥古斯特有着种种神奇的表现,如刚刚接触乐器就会有韵律地弹奏,如童话般,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有心,便会成为可能,正如影片导演所说,如果你相信童话的魔力,那么你就一定会相信电影中种种玄妙的奇迹,都会变成现实。
【《八月迷情》观后感】相关文章:
《八月迷情》观后感范文08-07
电影八月迷情观后感01-27
八月迷情观后感1000字08-17
迷情九寨沟小学作文600字10-02
情满八月十五初三作文09-27
娃娃迷01-28
妈妈的“迷”之路09-11
动画迷的弟弟01-27
“动画迷”弟弟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