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课》观后感(精选35篇)
在观赏了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为作品所深深折服,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观后感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春第一课》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新春第一课》,其中,一个散发着灿烂笑容的瘦弱女孩将我深深触动,她的名字叫作徐梦婷。
命运似乎对她并不公平,三岁父母离异,又相继失去了父亲与爷爷,在别人的孩子在父母怀里撒娇之时,她便承担起照顾多病奶奶的重担,做着旁人无法想象的家务,用稚嫩的肩膀挑起这个家,可是她并没有抱怨半分,她的'脸上依然绽开着灿烂的笑容,她的内心还充满着对这个社会的感恩之情,心中还洋溢着对这个家的希望,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却仍然坚强乐观地前进、成长。
从她的身上,我学会了感恩、坚强、向上,对未来永远充满了希望!她的坚强会为这个社会增添更多亮丽的色彩!
让我们好好珍惜身边看似简单的一切吧!温暖的家,爱你的父母,这些其实都是珍贵无比的、来之不易的。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2
今天我和同学们在教室一起观看了《新春第一课》。这一课让我们看到了生态环境的一个大问题——垃圾!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产生很多的垃圾:生活垃圾,医疗垃圾,有害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我们只知道这些垃圾都会运到垃圾站,但是到垃圾站以后这些垃圾最终会到那里去呢?这一课告诉我们它们会被送到垃圾填埋场,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地方,在那个巨大的坑洞里面,填满了各种各样的处理后的垃圾废物!
一个垃圾填埋场一般可以用13—14年,但是由于人们每天制造的`垃圾越来越多,光宜昌一天就有130吨的垃圾,现在这样的垃圾填埋场只能用5—6年了,一块这样的垃圾填埋场需要100年的时间去消化它,那么这100年里这块土地是无法使用的。我想:“当土地都用来埋垃圾了,我们该生活在哪里呢?那时,土地都长不出农作物,空气中弥漫着垃圾的腐臭味,我们还要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和上学!想想都让我打了个寒战,那实在是太可怕了!”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不仅要节约用物,少制造垃圾,还要向那群可爱的环境卫士—三峡蚁工学习,利用休息的时间去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3
今天,我冒着严寒快步地走到学校门口,学校里欢声笑语热火朝天,同学们“嗡嗡”的讨论着,发出响亮的叫声,我放下沉重的书包,开始观看《新春第一课》。
首先出场的是和蔼可亲的主持人—邓老师,她讲的第一个故事是:袁爷爷,他很贫穷,住在北京的郊区,在九几年时,他一家生活很艰难,他是位退休工人,因为那时他的儿女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们抓耳挠腮,冥思苦想,最后开了一家简便的小卖部,每天都把20元钱放进爱心箱里,每个月都有200多元,她们再邮寄到远安的一所教育培训学校,就这样坚持寄了12年,远安的一名记者到北京调查,问了千家万户,问的有清洁工、卖菜的等,都回答:不知道。最后,在北京的郊区的`一个小镇上找到了他们的家,记者表达感谢后,在北京和远安等报纸上刊登了他的事迹。
第二个登场的是刘方英,她是一名老师,在江西一个县城教书,第一次上课时,她看到同学们的手脏兮兮的,她就不想在这教下去了,但同学们给了她力量,让她坚持;在二零零几年,她的丈夫手瘫废了,所以她在医院里照顾他,但她一直担心她的学生,所以最后在微博上发了一篇文章叫:英子姐姐,说她的学生让她懂得坚持的重要性。
通过观看这两个人物事迹,让我觉得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学会坚持,不能放弃!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4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新春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关爱留守儿童。看完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晏爽姐妹俩,她们的`妈妈有精神病,爸爸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她们只能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而我呢,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妈妈和外婆的悉心照料,时不时还闹闹小脾气,爸爸虽然在武汉上班,但每周末都回来陪我。晏爽姐妹俩必须独自走完长达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而我家离学校只有几十米,上下学都要妈妈接送,这让我很羞愧。
记得有一名留守儿童的愿望是:我想到宜昌去上学,接受更好的教育。再想想我自己,我在宜昌最好的私立小学上学,享受着最优的教育资源,但却没有认真学习。
城市里的孩子受到了太多的关爱,很多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爱性格变得孤僻。与那些留守儿童相比,我太幸福了,我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爱我的人,同时,我们应该关爱留守儿童,尽力帮助身边的留守儿童,让他们感受到爱和温暖。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5
今天,我和同学们观看了宜昌市《新春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它主要是讲四个家庭的家风家教和四个学生的优秀事迹。
四个家庭的故事让我懂得了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赵一曼的故事,她因为革命而与自己的.孩子永久地分开了,但是在牺牲的时候,她想起她还是一位母亲,于是在牺牲前给儿子写了一封信,信上告诉自己的儿子赶快长大,不要忘记自己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我看了觉得赵一曼非常的伟大,她为了把日本人赶出中国,让其他孩子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不仅舍弃了自己的孩子,还舍弃了自己的生命。
四个同学的故事也让我更加清楚地懂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我最佩服的同学是黄炼娟。她虽然是聋哑人,却能够照顾生病的母亲,还帮助了绝望的父亲和身边智障的同学。我也喜欢帮助别人,但是我跟黄炼娟相比却自愧不如,因为我没有经历过这么多的挫折。
看完新春第一课,我想起了我们家庭的家风家教:勤奋、勤劳造就幸福生活,我的家庭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氛围,但是我自己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学习上不够勤奋,生活上不够勤劳,在新的学期我要更加努力呀!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6
今天,我看了《新春第一课》。主题是“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
首先是民族英雄赵一曼。为了打败日寇,她将宁儿托付给了丈夫的堂哥,自己奔赴抗日前线。日寇为了消灭抗日武装,调集大量兵力向抗日根据地大举进攻。在一次突围战斗中,赵一曼身负重伤,被当地百姓营救,躲在一个草棚里疗伤。敌人十分狡猾,寻着炊烟找到赵一曼,将她抓走。1936年8月2日,日寇把赵一曼押去刑场。在囚车上,赵一曼给宁儿留下了遗书。赵一曼将舐犊之情融入爱国情深、民族大义之中。用自己的牺牲与奉献留给孩子最后一次言传身教,这种舍小家、保国家的革命大无畏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远安县陆安村的罗必炎老人有八个父母,亲生父母、养父母,妻子的亲生父母、养父母,如今只有一位健在。罗必炎每一位都给他养老送终。罗必炎一家播种善身,传递关爱,温暖他人也快乐了自己。
赵一曼家书的爱国情怀,杨启发家庭培育的敬业家风,李元成全家恪守的.诚信之道和罗必炎一家践行的友善家训,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需要我们去践行,更要将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将它发扬光大!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7
今日的新春第一课中,有许多让我深受感动的故事:犹如空谷幽兰,芳香满山的网络助学英子姐姐,刘发英;有将家史变国宝,百年间不断的袁裕校;还有那千手观音表演中,没有杂质的纯净化身,邰丽华。但最令我忘不了的,还是那用爱搭成翅膀,飞向各地的天使之家——高振宁。
说它是家,那是一家三口的姓名,拼成的爱心捐款人;说它是天使,因为它是温暖与爱的传播人。
现在的高振宁一家,靠着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用辛苦换来的点滴财物,每月两百元,数十年如一日的,全数捐给了远在他乡的一所特殊学校呢?那家境并不富裕,甚至有些穷苦的家庭,为何每月靠卖牛奶,摆小摊,拾废铁所积攒下来的钱,仍要用来捐给远方的学校呢?高振宁的回答,让观众震撼,让受帮助的学生们感到温暖。他说:“我只是想让那些特殊学生活得有尊严,更快乐。”屏幕上,高振宁看见自己捐助的钱所买的缝纫机给孩子们学习,自己也笑得一脸灿烂,无怨无悔。
拜伦曾经说过:“如果人人都为自己活着,世界便会冷却下来。”而高振宁,却用自己的行动,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十多年的奉献,救助过白血病人、捐助国西部灾民,更是让特殊学校里可爱的孩子们,有了宽大敞亮的教室。他的举动,在一点一滴的感动并温暖着世界的角落。
他是伟大的,并不在于他的`容貌、家庭背景。而在于他对社会的奉献。奉献是人最高贵的品质,奉献者会赢得社会的尊重与赞赏,并且社会也因为有了奉献而充满温暖。“高”“振”“宁”,拼成了一个充满爱的名字,凝聚成一家人对社会的奉献,将爱心散播到需要温暖的地方,如丝如水、连绵不断。
奉献,人人都能做到:拾起地上的一片垃圾,这是对环境的奉献;多去敬老院慰问老人们,这是对社会年老人的奉献;做一名教师,教育一批批优秀的孩子,这是对祖国未来的奉献。奉献,可大也可小,大到惊天动地,小到举手之劳。中国每年都会新增许多爱心人士,资助贫困学生、孤寡老人、单亲家庭。高振宁也是其中一人,他们的每一个事迹,都会感动不少的热血青年,积极投入到这条慈善之路中去。感动,无法预定也无法奢求,它总是在不经意间,悄悄触动你的心灵。
爱心成就梦想,坚持成就希望,奉献创造美好!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8
快乐的寒假已经结束,一转眼我们的小学生活已经快要结束了,我们将走进初中的校园。
今天我们,在学校里观看了宜昌广电播出的新春第一课。让我对宜昌我们这个美丽的家乡有了更近一步的了解。
今年新春第一课的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经过观看后我了解了三个主要的宜昌文化:
1、巴楚文化2、峡江文化3、三国文化。
巴楚文化的代表是:周立荣是生于宜昌市长阳县的人。俗话说得好:宜昌是楚文化的摇篮。周立荣作为宜昌巴楚文化重要的代表。作为土生土长的长阳人周立荣把巴楚文化带向全中国,并且歌曲《巴土恋歌》和《江河恋》并且周立荣还是宜昌市作协副主任了!峡江文化的.代表是贵为峡江号子王的胡振浩,是他带动大家了解峡江号子的并且还把峡江号子这宜昌文化带向了全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宜昌的文化,了解峡江号子。三国文化的画家,美术家的汪国新,最擅长的就是画关公——关羽。关羽是中国典型的美男子。他的著作有《朋友》,《桃园三结义》等。
为我们生活在宜昌这个城市中而自豪。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吧!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9
开学第一天,我观看了《新春第一课》,其中主要讲解了宜昌的巴土文化和宜昌未来的发达和宜昌的位置,也说明了它在湖北省内的.排名在第二。也表达了宜昌有三峡大坝、葛洲坝,拥有“水电之都”“文明城市”的称号。
宜昌因地形良好,“易守难攻”所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还有屈原与关云长曾住在此地,对我而言,宜昌也实在是个“风水宝地”,在这里还可以充分感受长阳那儿的丰富的巴土文化。我也在想宜昌的未来是什么样的呢?大概是满街高楼大厦,也有良好的绿色环境。
宜昌真好,我爱宜昌,这里还传承了巴土文明,想必别人也是这么想吧。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0
今天我们观看了《新春第一课》,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主要讲述了周立荣、胡振浩等人弘扬家乡文明,把家乡文化发扬光大的事迹,其中最令人感动的是周立荣发扬巴土文化的'事情。
周立荣是长阳人,从事文艺创作三十余年,他乡音不改,坚持为心中神圣的巴土歌唱,获奖无数,他曾以一曲《巴土恋歌》获得了文艺“五个一工程奖”。在他的引领下,巴土文化渐渐发扬光大,这些文化后来被他牵引到了各所学校,五峰小学同学们的巴山舞在一次演出中也获得了二等奖。
看了今天的这一课,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宜昌的文化是那么的悠久、古老,我爱我的家乡——宜昌。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1
今天,是我们四年级下册开学的的一天,我们观看了新春第一课,观看了乡村和农村一大群可怜的流水儿童。
今天我们大家到了学校,第二节课就开始看了。这一群留守儿童上下学的`路,基本全部都是一个小时到三个小时,都是孤单一人,没有人陪伴。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长期在外打工,所以从小当家,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
因为爸爸、妈妈在外打工,所以他们都很自卑,总是觉得自己和别人或同学与众不同。
因为他们经常在学校不开朗、很郁闷,所以被教育局和直播宜昌发现了这些留守儿童,就给他们带去了阳光般的温暖。教育局给每个学校配备了电话工,每周电话工到校一次,免费让留守儿童用电话和他们的父母联系,可以让这些留守儿童们更开朗、更活泼、更自信。这样他们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让他们知道朋友的帮助也很温暖。
直播宜昌还为这些留守儿童们捐赠了爱心书屋,给每个学校的图书室增加了三麻袋的书,让留守儿童们可以懂得更多课外知识,并对这些学校以二十八万助学资金,让他们的学习生活更加美好,更加认真!
看完了《新春第一课》,我想对那些留守儿童们说:“你们所做的,我已经知道了,你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是我们大家的偶像!”我要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2
我看了新春第一课的时候是什么内容?当然是留守儿童。我想:他们在农村里,爸爸妈妈常年不回家,他们非常想念爸爸妈妈。我再想我们,穿的那么好,吃喝方面也都很好,我觉得我们要关注他们,让他们多学点知识,最后长大了,让他们走出大山,去实现他们的梦想。
我看了他们都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那就是让爸爸妈妈从工作的困扰走出来,去陪孩子多一点时间,让他们健康成长。每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他们不要任何东西,只要爸爸妈妈回来,给孩子们一丝的关爱,让他们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我觉的留守儿童是最可怜的,因为他们没有爸爸妈妈的关爱和陪伴,上学要走很长的路,来回至少要一个小时,有可能要把鞋子走烂。要是冬天就不好了,因为踩到鞋子里面的雪会化成冷水,会把脚冻僵。第二可怜的是爷爷奶奶,因为爸爸妈妈把希望给了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的压力也很重,有时候只要不注意,就会有问题。我更觉得农村的人都很可怜,因为几年才能买一次新衣服,在农村里买一件新衣服都非常好了。第三可怜的.人就是爸爸妈妈,因为工人在工地上一不小心,就会出事,更大的是会死。
我真想对他们的爸爸妈妈说:“你们回来是孩子们最美得心愿,孩子们都要您们的关爱,你们快回来吧!快回来吧!”小朋友们:“我祝你们爸爸妈妈万事如意,安康回家。祝你们爷爷奶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祝你们的梦想和心愿早日实现!再见!”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3
今天,我们观看了《新春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一件件动人心弦的事例,让我们心潮起伏,感受颇深。
“宁儿……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一封感人肺腑的家书引出了这次的主题。赵一曼烈士用热血书写了他们的.家风——爱国。
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李元成和付先根之间的那件信守承诺的事情。李元成和付先根既是同乡,又是一同在军营训练的战友,因此,他们成了一对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们之间还有个协定:如果对方不幸为公捐躯的话,另一个人就要帮助照顾对方的父母。正当他们一起并肩作战,尽享“兄弟”之情时,“天有不测风云”,付先根为公牺牲了。这个噩耗让李元成悲痛不已,整天沉浸于无限的悲伤之中。但,悲痛之余,他又想起了他们之间的约定——要替对方照顾对方的父母。于是,他立刻向伯父和刘妈写信……时光飞逝,他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照顾着他们,一直照顾了35年。他,无疑是辉煌地演绎出了“诚信”这个词……
这次的《新春第一课》,教育了我们许多、许多,告诉了我们家风的重要性,也用一个个事例震撼了我们……让我们再次呼吁这次的主题:“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4
今天,我冒着严寒快步地走到学校门口,学校里欢声笑语热火朝天,同学们“嗡嗡”的讨论着,发出响亮的叫声,我放下沉重的书包,开始观看《新春第一课》。
首先出场的是和蔼可亲的主持人—邓老师,她讲的第一个故事是:袁爷爷,他很贫穷,住在北京的.郊区,在九几年时,他一家生活很艰难,他是位退休工人,因为那时他的儿女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们抓耳挠腮,冥思苦想,最后开了一家简便的小卖部,每天都把20元钱放进爱心箱里,每个月都有200多元,她们再邮寄到远安的一所教育培训学校,就这样坚持寄了12年,远安的一名记者到北京调查,问了千家万户,问的有清洁工、卖菜的等,都回答:不知道。最后,在北京的郊区的一个小镇上找到了他们的家,记者表达感谢后,在北京和远安等报纸上刊登了他的事迹。
第二个登场的是刘方英,她是一名老师,在江西一个县城教书,第一次上课时,她看到同学们的手脏兮兮的,她就不想在这教下去了,但同学们给了她力量,让她坚持;在二零零几年,她的丈夫手瘫废了,所以她在医院里照顾他,但她一直担心她的学生,所以最后在微博上发了一篇文章叫:英子姐姐,说她的学生让她懂得坚持的重要性。
通过观看这两个人物事迹,让我觉得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学会坚持,不能放弃!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5
寒假过后开学的第一天,老师组织我们看了“新春第一课”,让我感受深刻。特别是刘发英老师和邰丽华阿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发英老师很善良,她克服一切困难,通过网络帮助山区里的孩子们向外寻求帮助,解决他们家庭和上学的难题。她的努力换取了很多孩子的幸福上学,也得到了许多人的称赞。
邰丽华阿姨也让我很佩服,因为小时候的'一场高烧让她成为了聋哑人,但是她还是永不放弃的练习舞蹈,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就,让很多人认识了她,了解了她,她带领了一大批和她一样优秀的舞蹈演员还上过春节晚会,表演的“千手观音”可好看了!
她们的事迹让我很惊讶同时也让我很感动,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学习她们,能多多帮助她们,支持她们!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6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由宜昌市教育局拍摄的《新春第一课》。看后,我被影片中的徐梦婷深深感动了。
徐梦婷是当阳市慈化小学三年级学生,是一个9岁的小女孩,比我们年纪还小,却独自一人支撑着一个残缺的家庭。9岁,还是一个在母亲的怀抱中尽情撒娇、在父亲的臂膀下无忧无虑成长的年纪,但勇敢坚强的徐梦婷,却像一个小大人一样,早早的撑起了家的希望。
还在小梦婷呀呀学语的时候,父母就因种种原因离异,母亲抛下了年幼的她远走他乡,从此,小梦婷便成了没妈的孩子。五岁那年,父亲又带着对小梦婷浓浓的爱离开了这个世界。2011年9月的一天,年迈的奶奶在去道场晒谷子的时候不幸摔倒,从此瘫痪在床。然而不幸再次降临,爷爷着急上火中风严重再也下不了床。8岁的小梦婷从此挑起了照顾两位瘫痪在床老人和承担所有家务的重担。2011年12月,又一个噩耗传出,爷爷不堪折难,永远离开了小梦婷。小梦婷强忍住内心的悲痛,不让奶奶看到自己伤心的泪水,勇敢的忙前忙后,只有到了晚上,她才一个人躲在被子里偷偷的抽泣,默默地释放自己的哀伤。
随着摄像机的镜头,我看到了徐梦婷正在做早餐,娴熟的'动作可以看出她已经完成过很多次了。做完早餐,她立刻喂给奶奶吃。等奶奶吃好,自己才匆匆地吃早饭,然后洗碗、喂猪,又忽忽地赶着去上学。想一想我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如此幸福美满,如此悠闲自在;再看一看徐梦婷的生活,凡事靠自己,痛了累了只有自己知道,如此艰苦,如此心酸,难道我们不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吗?
小梦婷用柔弱的肩膀支撑着破碎的家,却没有因此落下学习。她不仅将奶奶照顾的细心周到,将家料理的有条不紊,而且她的成绩也一直非常好。因为家务事耗费了她不少时间和精力,她就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专心的听,认真的记,每次考试她总是名列前茅。记者向同学们询问班上谁的成绩最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徐梦婷!”想想我们,学习条件多么优越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她也有一副乐于助人的热心肠。同学生病了不能值日,她一声不吭地拿起扫帚就帮他扫地;同学生病呕吐了气味难闻,别的同学都唔着鼻子,她却毫不犹豫地拿起抹布就擦;当同学做作业没时间时,她又会细心地帮同学打来饭菜、她的热情、善良、助人为乐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在民选新闻人物的颁奖仪式上,主持人问徐梦婷:“你抱怨自己现在的生活吗?”徐梦婷坚决果断地说:“不抱怨,因为我现在过得很好,也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帮助,没什么可抱怨的。”我被她这股从骨子里冒出来的坚强深深地打动了!
徐梦婷,一个坚强的阳光女孩,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7
今天,我和同学、老师一起观看了“新春第一课”。“新春第一课”的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主要讲了巴楚文化、峡江文化、三国文化这三种宜昌特有文化的典型代表,有“恋歌声声唱巴土”的周立荣老人,有“永远的峡江号子王”的胡振浩爷爷、还有国家一级美术师汪国新老人这三位坚持弘扬宜昌传统文化的人。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恋歌声声唱巴土”的周立荣老人,他如今是宜昌文联主席,他的文学作品《山骚》屡受好评,写出了他对他的家乡五峰里的大山的热爱,他作词的歌曲《巴土恋歌》还登上了中国央视节目,也是因为他,央视为我们宜昌特有的.巴土文化打开了大门,特别举办了央视专题节目来丰富展示我们特有的巴土文化,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何不让我们称赞呢?
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让我们传承并弘扬我们的宜昌特有的传统文化吧!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8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在举行完开学典礼后,我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新春开学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观看完后我的感触颇多。
家风家训家规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培育好家风、恪守好家训、践行好家规,对于我们健全人格、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视频的开头,首先讲到的是赵一曼家书蕴含的爱国情怀。在这封留给儿子的信中,一个身骑白马、肩披红衣,驰骋于林间,成天与日寇周旋的女汉子不见了,转而成为一位留恋孩子、心疼骨肉的善良母亲。她的悲痛、不舍、内疚和嘱托,一字一句融入进这封百字家书中,让我感到母爱的伟大和赵一曼的爱国。
在这段视频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元成信守承诺,照顾已故战友父母26年的故事。他是一位军人,上前线时与战友有个约定:如果谁牺牲了,活着的那个就代为照顾对方的父母。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在前线安然无恙,战友却在后方因公牺牲了。为履行自己对战友的承诺,他28年默默赡养战友的父母,把战友的父母当作自己的父母,用一个军人的血性和忠诚,在西陵峡畔铸造了一座爱心丰碑。此外,杨启发家庭培育的敬业家风、罗必炎一家践行的友善家训,四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学生代表事迹也让我感动。
我们家里也有家风与家训。我们家的家训非常简单: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妈妈告诉我:“人必须学会平静的生活,在浮躁的生活中保持一颗如止水一般的心。遇事泰然自若,宠辱不惊。大诗人苏东坡就为自己谱写了精彩而平静的一生,宦海沉浮是他一生政治生涯的真实写照,即使在他事业的最低谷,他仍在为自己率意书写着人生。即使自己的抱负不能实现,他仍平静的.接受,淡然的处之。”所以,我学会了去平静对待身边的事,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
“新春第一课”的观看,使我们再次潜移默化地受到“诚实、孝道、勤俭、诚恳”等优秀品质的熏陶。这一条条家训,一篇篇家教故事,无不承载着一个家族乃至一个民族的思想延续、文明教育,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文化。我们深知,中华家训文化及其优良传统,是新时代少年学习的目标,良好的家风、家训必将成就我们未来的辉煌。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19
今天,同学们观看了《新春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拥有家训家规,传承中华美德。这次开学第一课讲了许多小平凡,而大伟大的人物,如:年纪80岁的老人,还带着自己的'家人完成画画梦想等等,而我记忆最深刻的,还是为国捐躯的赵一曼。
赵一曼一生受尽屈凌,她的一生既平凡,又极其不平凡。从小赵一曼热爱读书,但在那时的封建社会,是不允许读书的,这时的赵一曼,明白了她的一生。等到赵一曼19岁时,她结识了刘达邦,两年后成为夫妻。在赵一曼22岁时,被党组织召回,要完成一项秘密的任务,有孕在身的赵一曼,只好与丈夫道别,她没想到这一走,便是永别······日军来了,那项秘密被发现,赵一曼被抓,将儿子托付给丈夫的哥哥抚养。自己被抓到监狱后,一声不吭,日军已不耐烦了,便施行酷刑,可赵一曼还是一声不吭。
日军知道从他口中是得不到任何消息,便下令处死了赵一曼,那时的她,年仅31岁。“誓为人不为家,跨江渡海走天涯。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这首《滨江怀述》,证明了赵一曼在历史文化上,在人民的心底里,是伟大的!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20
今天,我盼望已久,因为今天是2016年2月23日,是开学的第一天。开学典礼过后,伊老师组织我们看《新春第一课》,这一课让我受益匪浅。
节目的主题是传承家风家训,实践社会主交核心价值观。
“爱国”这两个平凡的字眼,人人的口中都不停地说着,可究竟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这使我想起了赵一曼。赵一曼在家中排行老七,深受父母宠爱。但是,中国与日本的几次战争,激起了她抗日的决心,于是,她考取了军校,成为了一名军人。可就在一次抗战中,她为了掩护战友,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为了获得情报,残忍地折磨她,用鞭子抽打她本就在流血的伤口,用竹签扎她的手,可她就像个钢铁巨人,一声不吭,无所畏惧,一丝线索也没有透露给敌人。最后,气急败坏的敌人把她枪毙了,枪响时她大义凛然地唱着国歌倒在了血泊中。
余佳琪让我很佩服。因为她小时候就懂得了遵守传统家风,是一个诚实的人。有一天,她在路上捡到了一部苹果5S的手机,她没有据为己有,而是把她交给有关部门,归还给了失主。多么平凡的人,做出了多么平凡的事,可是,这么的平凡的事又有几个人能真正做到呢?
付先根与李原成就更让我热泪盈眶心绪难平了。他们俩是勾户搭背的兄弟,他们有约:要是对方死了,自己要照顾对方的父母一辈子。后来付先根光荣牺牲了,李原成遵守约定,一诺千金,细心照顾付先根的'父母,如同照顾自己的父母。友谊的力量多伟大呀!
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让我领悟到了很多道理,我领会了爱国、诚信、友善这三个字眼的真谛。有着深刻含义的三个字眼,看似平凡的三个字眼,试问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做到呢?
我相信,我能做到!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21
今天是我开学的第一天,上完了开学典礼,我匆匆地回到教室里,翻开课本准备上课。老师打开笔记本电脑放出视频让我们观看,我只见上面写着几个绿色的大字,才知道老师要给我们放新春第一课看。
这堂新春第一课的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长阳本土文化优秀代表周立荣,秭归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胡振浩。
周立荣创作的《巴土恋歌》曾荣获全国文艺最高奖五个一工程奖,他传承了土家族文化和巴楚文化。他在生活中经常把巴楚文化从多方面发展,因为他觉得单一的文化并不能描述他的故乡。只要有机会表演他从不放过任何展示巴楚文化的机会。他一生就是在为他的故乡而努力奋斗。
胡振浩的代表作《峡江船工号子》,该代表作被国家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他自己也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的`代表作唱遍了全中国,唱响了海内外,也被国外媒体称之为架起了联结世界的桥梁。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的峡江文化。
新春第一课让我们为我们的家乡宜昌,而感到自豪。我们不要忘记了这重要的新春第一课。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22
今天,放学回家后我观看了“新春第一课”。在这段视频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两个人物。第一个是高振宁夫妇,他们善善若水,厚德载物。以爱的名义出发,心怀慈悲、淡泊名利、扶弱帮困、甘做牛马。这家人让我相信:一滴水可以滋养一朵花,然后美丽整个世界。第二个是刘发英,她用网络凝聚四海爱心。在六年时间里,帮458名贫困孩子筹措到81万元的助学资金。她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山里孩子的梦想。她的'爱在山路蔓延,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
看完“新春第一课”以后,我觉得真正的爱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爱使我懂得了去帮助别人,爱使我懂得了去关心别人。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23
新年的钟声已敲响,我们又回到了我们共同的家园———校园。
今天我们观看了《新春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这是通过了介绍巴楚文化、峡江文化、三国文化这三种宜昌不同区域文化的典型代表,展播了周立荣、胡振浩、汪国新三位坚持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伟人。他们一直坚持着民族风俗,到老了也不忘。
还推荐了我市部分中小学弘扬家乡传统文化的经验做法,引导全市中小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传德民族文化,发扬传统美德,让它一代接一代的传下去。让我们深受影响,让我们增强民族传统文化认识,还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家乡的`更多民族风俗,带我们走进家乡的古老文化。
让我们多了解自己的家乡,做一个合格的宜昌人。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24
不知不觉间,被烟花的绚丽所笼罩的春节已悄然离去。看着前方,一段坎坷的旅程已经开始。
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为此次新春第一课的重点内容。何为家风,家风便是每个家庭,家族的处世之道。何为家训,家训便是家中长辈对正在成长中的我们的告诫,也是一代代人用自身教训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
节目中介绍并举出了几个典型的例子,让我感到最不可思议的便是杨启发老人一家。这个四世同堂的家族与书画结缘,自成一派,形成了良好,和谐,向上,高尚的家风。自身出资举办了杨山草堂画展,共130多幅,深受参观者好评。
结合普遍家庭的情况,令我感到不解。为什么这个家族会形成这样的气氛呢?我想,答案便是传承。因为社会需求,大多数父母每天不遗余力的工作,缺少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形成相冲的思想,使我们无法在最关键的时刻及时听取父母的教诲甚至产生相逆的思想。而杨老却做到了,他对书画的热爱在其孙子,孙女年幼时便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以至于其孙子杨柳还没桌子高时便拿笔涂鸦,为他后来培养了兴趣基础。可我们这一代,接受了众多智能机器洗礼的孩子在父母工作之时便养成了宅在家中,沉迷于网络的习惯,仅有少数拥有健康高尚的兴趣爱好。这是多么可悲且可怕的`事啊!
一家四代人热爱一件事,可以兴致勃勃地交谈是如此幸福。可见家风的形成与家庭成员彼此的沟通是如此重要。
通过这次新春第一课,我希望我们大家主动与自己家长沟通,尝试理解父母,无论结果如何,相信我们都会有所收获,不求像杨老一家忠于一个事业,但愿使家中形成良好的风气。
家风家训宛如脚上的铁链,它使我们在未来的旅程中行走的更加缓慢,但在给予我们束缚的同时,也让我们人生的每一步都更加沉稳。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25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老师让我们观看了以“心怀感恩·励志成才”为主题的“新春第一课”。
这部教育片主要讲述了独自一人支撑残缺家庭的当阳市慈化小学三年级学生徐梦婷、带着瘫痪妈妈上学的夷陵区三峡高中高三学生黄露露、靠打工资助甘肃留守儿童的三峡大学贫困女大学生曹浩、勇夺奥运羽毛球“双冠王”的中国羽毛球队宜昌籍运动员赵芸蕾等四个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徐梦婷和赵芸蕾的事迹。徐梦婷三岁时父母离异,五岁时父亲因病去世,九岁时奶奶瘫痪在床,于是她独自撑起了整个家庭:她一大早起来就做早餐,先喂奶奶吃自己再吃,然后去上学。而赵芸蕾从小就热爱运动,她不因为自己有天赋而骄傲,不怕困难,刻苦勤练, 终于获得了奥运羽毛球“双冠王”的好成绩,让宜昌市实现了奥运金牌零的突破,给家乡增光添彩。
徐梦婷面对生活困境,不退缩,也不抱怨命运的坎坷,反而懂得感恩,她的.事迹让人感动和敬佩;而赵芸蕾为了追求梦想,迎难而上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由徐梦婷和赵芸蕾,我想到自己平时不但要父母照顾,而且不时地向父母撒娇,要这要那,不禁感到十分惭愧。
“新春第一课”中徐梦婷和赵芸蕾的事迹让我懂得:人既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社会;也要有理想有追求,要有吃苦耐劳、不怕艰难的精神,不要遇到困难就退缩。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26
2月17日,开学第一天,我们观看了《新春第一课》,有两位人物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
一位是山区的刘发英老师,大家都亲切的叫她“英子姐姐”,她很有耐心,其他的.老师都纷纷离去,就只有她一个人留下来,陪伴着山区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一边教他们学习,一边帮他们筹钱,有一次她来到一个小朋友家里,给他送钱,让他坚持继续读书......
还有一位是北京爱心家庭“高振宁”。他们都很善良,经常给山区汇钱,不管家里有多简陋,还是一如继往的坚持,这种精神令人敬佩.邻居们知道自己身边住着这么一位好人,就常常到他们家里做客.
我要向故事里面的人物学习,学习他们不畏艰辛,坚持不懈,乐于助人的精神.同时还要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好好学习.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27
今天在学校里,我和同学们共同观看了《新春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环保”,它随处可见,就在我们身边。
在我们的身边有一群普通人,他们不分男女老少,有父母带着孩子的,也有同学朋友结伴成行的,他们组成了一个默默无闻的群体,有着一个有趣却很朴实的名字—“三峡蚁工”,他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公益组织的一员。蚁工的身影活跃在每一个节假日,坚守在长江边,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他们总是在江边捡拾那些不注意而随意丢弃的垃圾,劳动磨损的手套,汗流浃背的身影,就是他们努力的证明。每一次的活动结束了,江边就会多出十几袋满满的垃圾,他们在为那些随随便便的行为做出弥补,用行动告诉那些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的“凶手”,爱护环境,从我们做起。
在美岸长堤的小区里,有几个硕大的垃圾箱摆放在小区的正门口,它们并不像普通的垃圾箱一样肮脏,而是十分干净,摆放的也十分整齐,为什么这些垃圾箱会这样呢?因为这些垃圾箱并不是普通的垃圾箱,而是环保垃圾箱,每个垃圾箱的上面都标有投放的垃圾种类,例如: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电池、烟头)、塑料垃圾、废纸垃圾等等,这些看似平常的小举动,却影响着我们生活的一点一滴,小区里的业主们都热情参与这项活动,为身边做出榜样。
虽然这两个故事,讲述的是我们身边的看似不起眼,而又平凡的.一些小事,反射到我自己身上,却觉得自己做的并不够,平时在我们的生活中,垃圾都是没有进行分类,混合在一起的,不仅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负担,而且也污染了环境,因此我深感惭愧。妈妈告诉我,原来在我的身边已经有阿姨和小朋友参加了“三峡蚁工”,我也要像他们一样用行动去爱护环境,去保护我们的大自然,积极参加这些公益环保活动,用自己的双手去守护我们的大自然,用行动去影响我们的身边人!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28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老师组织我们大家观看了《新春第一课》。
《新春第一课》里面介绍了巴楚文化、峡江文化、三国文化及几位宜昌人的先进事迹。原来我们的宜昌是如此之美,5年后的特大城市宜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宜昌会更加美丽。我觉得我能生活在宜昌太幸福了,我爱宜昌!未来的'宜昌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29
在2月13日的早上,我观看了《新春第一课》,这期的主题是关爱宜昌的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出门在外,常年不回家,跟爷爷奶奶相伴的儿童。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自立。
在这期介绍的故事当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宇文灏的故事。他以前是一个自悲、内向的悲观男孩。但他喜欢音乐,喜欢吉他,他会利用动听的音乐来缓解自己的情绪,慢慢变得开朗起来。他还主动参加了主持人社团,面对失败,他不会放弃,克服困难,最终参加各类活动并且表现得很优异。最后变得自信、自立、自强。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捐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宜昌一个资助团队,建立了属于留守儿童的爱心书屋,共计15000多本。对我们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来说,书是再常见不过的.了,可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书就是他们心灵的陪伴,打开心结的钥匙。
除了这些,还有晏爽、晏灿姐妹,陈佳妮同学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都是同龄人,可他们独立、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要向他们学习,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尽力帮助这样的同学。留守一份希望,共享一片蓝天!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30
今天我在学校里看了《新春第一课》让我最感动的就是袁振江,因为他只不过是一个骑着三轮车捡废铁的,一个月只有几百元的工资,但他不用这些钱,而是把这些钱捐给一所学校。这所学校的校长觉得很奇怪,信上面写的人不是校长的亲人,也不是校长的朋友而是一个叫高振宁的人,于是他就把这封信给了邮局查找这个人,邮局里的人苦苦寻找最终还是找到了那个人。让邮局里的人觉得奇怪的是在这个家里只有两位老人,当记者问老人的名字时,老人说:“自己其实不是高振宁而叫袁振江,高振宁是他的'化名,因为他的女儿叫袁亚宁和他一位朋友姓高,所以他才叫高振宁。”然后记者又问:“为什么要给这所学校捐这么多钱?”老人回答道:“因为我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后来老人又几次给这所学校捐钱,校长特别感谢他,于是校长就亲自去把老人接到这来。老人走进学校看到宽敞的操场和开心玩耍的同学们,老人心里高兴极了。这一天老人和孩子们共同上课,共同玩耍,当老人向同学们告别时,全校同学们都站着挥手告别。这个故事让我深深的感动着,并告诉我做人要善良,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31
每个学期观看《新春第一课》都让我觉得是特别有意义的意见事情,每一次我都会从中受到启发和鼓励。上学第一天,我看了《新春第一课》以后不仅认识了四位平凡但又伟大的人物,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深受感动,也深深体会到了“坚持”的可贵。
高振林、袁裕校、邰丽华、刘发英每一个人都是靠着自己的坚持向前迈着每一步,每一份爱心的付出,每一次成功的获得,“坚持”在四位人物身上得到了最彻底的显示,于是我想到了自己应该从这一课中学到什么,那就是“坚持”!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32
开学第一天,我们观看了《新春第一课》。
看完以后,第一课里面的人物都给我了很深的印象,让我很感动!首先,我觉得袁爷爷帮助聋哑学校的孩子们是一种很有爱心,很助人为乐的表现!他的`这个行为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还有“英子姐姐”,她利用网上助学的方法,帮助了许多有困难的同学完成了小学学业!袁爷爷和“英子姐姐”他们都是不要任何报酬,无私帮助孩子们的!
看完《新春第一课》后,我明白了助人为乐,不仅帮助别人了别人,同时也带给了自己快乐!!我一定要向袁爷爷,“英子姐姐”学习,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33
又是每次开学必看的《新春第一课》,这次的主题是“弘扬传统文化,热爱美丽宜昌”,看完后令我感触颇深。
宜昌,这个梦幻般的城市,处处是平缓的山丘和开阔的江水,李白和杜甫曾在此流连。三游洞、三峡人家、昭君故里,还有我最向往的年产1300亿千瓦时的`三峡大坝!宜昌,这个传奇般的城市,中国第一座远离海岸的海关,308座水电站,700多处景点,巴楚文化、三国文化、峡州文化在此发源。就是在这个地方,孕育出了一群爱宜昌、传承宜昌的人!
《新春第一课》虽然讲了三个人,但我最敬佩的是周立荣爷爷。他这一辈子一直挖掘巴土文化。他热爱自己脚下的这片神圣的土地,于是耗尽心血,创作了歌曲《江河恋》《巴土恋歌》,从他质朴的歌声中,我们感受到了他对宜昌的热爱!而他的《巴图恋歌》,则上了央视专门为巴土文化打造的一起节目!从此,世界各地的人民都将知晓巴土文化的精髓,将会让更多人都爱上宜昌!他的一句话最令人感动:“宜昌市我的母亲,我就是一只夜莺,我会为母亲不停地歌唱,唱尽最后一丝力气,幸福地安睡在母亲怀里。”
对于宜昌的文化是要靠一点一滴累积的,我们作为一个宜昌人,应该把我们的文化好好传承下去!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34
如果说家庭是一座坚不可摧的城堡,如果说家庭是一株苍翠繁茂的大树,如果说家庭是一只翱翔天际的雄鹰,那么,家风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家风,家庭的动力便化为乌有;没有家风,家庭的美丽便日暮途穷。孟子曾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家风就像一个家庭的度量衡,权衡着家的魅力。看完《新春第一课》这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纪录片,我感悟颇深,让我真正明白了何为家风。
《新春第一课》以“传承家风家训,践行核心价值”为宗旨,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肺腑,充满人情的故事。
伟大的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在宜昌生下了她唯一的孩子,宁儿。一封迟到二十一年的家书充满了一位坚贞不屈的巾帼英雄深深的母爱,诗中写道“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抗日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这一句是多么的深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封1936年8月2日于囚车里写的家书,虽然没有“家风”这两个字眼,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却是一股正义,乐观的家风。尽管赵一曼与宁儿只在1930年4月有过唯一一次合影,宁儿8岁时就失去了母亲,但我相信,宁儿的母亲赵一曼与宁儿的.父亲陈达邦所营造的家风,一定会激励宁儿的成长,优良的家风不会被历史长流所泯灭。
《新春第一课》不但讲了英雄的事例,还讲述了许多现代人们在家风方面的佳话,比如受家风影响的红十字青少年志愿者代表师楠,激励全家作画的年余耄耋之年的杨启发,照顾战友父母的李元成,拾金不昧的余佳琪,孝敬老人的罗必炎,美德少年李熠辉这一个个有声有色的故事无不让我感动。
家风就是一个个无言的教诲,教诲着人们走向光明,教训着人们学会生活,她犹如一簇埋藏于心底的圣火,燃烧了人心的贪婪,燃烧了人性的罪恶。愿让家风成为无言的教诲,永远教育着我追寻完美的自我!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 35
今天我看了《新春第一课》,内容主要是“环保”和“生态好市民”,还有许多环保市民的片段。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环保达人”蔡一文。
蔡一文很小的时候,她的妈妈就告诉她,什么东西用完了不要着急扔掉,动动脑筋,也许还能把一些废品“变废为宝”呢!蔡一文的房间布置是与众不同的,书桌上、窗台上有不可计数的工艺品,而且这可是她用废品做出来的。比如用完的奶粉罐子可以种花;鸡蛋壳、小石头可以拼成小人;碎布加工一下就能做小人的衣服,墙角的小篮子里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废品,等着蔡一文把他们“变”成“宝贝”呢!蔡一文不仅会把废物再次利用,还能把水“再次利用”,刷牙洗脸的水还可以用来浇花呢!你瞧,蔡一文多节约啊!
我觉得蔡一文很爱动脑筋,一些废品都能如此巧妙地利用。其实我们也能“举一反三”,比如少点一些外卖减少包装;玩具用完的电池遥控器还能用;出门买东西自己带袋子等等。让我们向蔡一文学习,一起做“生态好市民”吧!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相关文章: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11-10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07-04
《新春第一课》观后感(精选58篇)02-06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09-08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09-09
安全第一课观后感11-28
消防第一课观后感11-22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10-27
《开工第一课》观后感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