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很美》观后感(精选17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不能忘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看上去很美》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篇1
今天主任组织我们全体教师观看《看上去很美》,说实话虽说这个影片很有名,但我还真是孤弱寡闻了。是谁或是什么会看上去很美呢?我抱着好奇心情认真的看了这部电影,当我看完后,对于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我来说真的感触很深。
李老师给予孩子们的爱我觉得是负极(摧残式)。在她的“关爱”下获得的“成长”是孤僻、暴力。李老师把骂人的方枪枪关到小黑屋里,对孩子玩的打针游戏说方枪枪是小流氓,让还没学会穿衣服的枪枪当众表演以至尿裤子,我觉得这些都是在对孩子的心理和情感的摧残。
在方枪枪的心灵里李老师很可怕就像妖怪,带着大家去抓妖怪(李老师),以至于把李老师气得大发雷霆。这就是孩子的真实想法,妖怪是非常可怕的,它会把小朋友们都吃掉。还有当方枪枪说他不想上幼儿园的时候孔园长对他说:“在幼儿园的时候是你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时光”,随后跟老师们说关方枪枪禁闭,不许其它小朋友与他说话,把他孤立起来。
从方枪枪的眼神中谁还能看出童年的快乐、无忧无虑?等他被解除禁闭回到小朋友中间时故意说“快跟老师说我出队了”,这时孩子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可见方枪枪是多么想受到关注。故事的结尾让人看着很心寒,我看到了孩子的孤单、无助、渴望被关注。
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和作用,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眼神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大人眼中的小事,在孩子看来都是大事,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孩子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所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有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性格内相,有的孤僻自傲,有的顽皮霸道。如对待那些特别顽皮的孩子缺乏足够的耐心,有时给他们脸色看,有时言语过重或对他们发脾气,这样时间长了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产生逆反心理。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不能及时的`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不愿意说,我们也不愿意问,上课下课总喜欢和那些喜欢说话的孩子交谈,这样长此一久,会使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更不愿与老师和同伴接近,心理上长时间受压抑,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
对那些自理能力差的孩子,不去正面的加以引导和帮助,而是不于理睬,帮老师做事也是总喜欢让那些能力强的孩子做。致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使弱者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感。要想使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重要的是老师的教育方法与手段。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孩子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改进错误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篇2
《看上去很美》是六七十年代一部反映幼儿园生活的影片,当时我一看到这个题目,就觉得表面现象和本质必须截然不一样,结果不出我所料。剧中的方枪枪一颗天真无邪的的童心就被那个年代李老师泯灭了,我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剧中的许多情节值得我深思:
李老师是孩子的“最高统治者”,一声令下,要求孩子乖乖顺从,听从她的指挥,否则将严加惩罚。李老师冷酷无情,高高在上的神态,令所有的孩子望而生畏。她教育孩子务必按她的规则游戏进行,循规蹈矩。如果孩子做到,就能得到用她的奖赏——一朵漂亮的小花。虽然是一朵小花,但是在孩子心目中小花是神圣的。而方枪枪活泼、好动、调皮、捣蛋,有时也挺可爱。他有个坏毛病,自理潜力个性差,不会自我穿、脱衣服,还经常尿裤子。李老师认为他是“坏孩子”,“眼中钉”。方枪枪曾努力尝试多次,想得到老师的小花,但是李老师全盘否定。李老师从不欣赏他,还把他禁闭起来,这让他很失望。当然李老师对孩子严格要求,是为孩子后路着想,但是要严而有度,特殊孩子,特殊对待。像方枪枪这么大的孩子,拉屎、撒尿,并不是孩子自我控制的,是孩子身体发育的一个过程,尿裤子是很正常的事。李老师却对他严加管教,从此使它变得孤僻、专横霸道,产生了一种报复、反抗心理。造谣说:李老师是“大妖怪”,还鼓动全班的小朋友,趁李老师熟睡时想出幼稚的办法对付她,我认为李老师罪有应得。作为孩子的老师,树立形象至关重要,幼儿园生活本来是丰富多彩的、幸福的、快乐的。李老师却扮演一个可怕的大猩猩主角,让所有的孩子都害怕得不得了,孩子睡觉也做噩梦,吓得魂不守体。这部影片折射出当时那个年代孩子的童年生活暗淡无光,没有自由,没有幸福,更没有快乐!
我认为此刻时代变了,社会进步了,幼师的素质提高了。作为幼儿园老师应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不但吃、喝、拉、撒要关照好孩子,而且要教育孩子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怎样学习?孩子年龄较小,模仿力个性强,孩子就是老师的影子,老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时时处处给孩子做个好的.表率,老师的言谈举止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做的不对时要及时矫正,对做的好的要多表扬、多鼓励,学会赏识教育。“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构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充满自信,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我的愿望、兴趣、爱好。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要将自我的意志强加给孩子,结果会适得其反,从而扼杀孩子的天性。也不能随意挖苦、讽刺孩子,更不能用武力来解决。”我班也有一个的“调皮大王”孙宗钡,每一天老师叫他的名字最多,他给老师的印象个性深,上课不听,下课除了惹张三,就是惹李四,三番五次说教,也不见效。但是他有个优点:做错了事能勇敢的承认错误,和老师告饶,脑子也挺聪明。又一次他因做操不认真,我就让他站到一边,觉得不顺眼,命令他去卫生间拿颜料瓶,让他摆在外面的窗台上。他真有办法,用一个小筛子一次把七、八个瓶子全拿了来。刚才我还生他的气,觉得他捣乱,看他那可爱的样貌,我笑着竖起大拇指:“孩子,你真有办法!”之后,我奖给了他一朵小红花,他高兴地跳起来。以后的日子里,他慢慢地规矩了许多,做操也比以前进步了。
由此可见,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由于家庭背景不一样,孩子存在个体差异是正常的。作为老师要允许孩子大胆尝试,及时给孩子鼓励,增强孩子自信心,保护孩子自尊心。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的管理方式,因材施教,张扬个性,使孩子的童年留下完美的回忆。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篇3
《看上去很美》是王元导演根据王朔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电影描述了方枪枪作为幼儿园的中途进班的一员从开始的努力融入集体摆脱孤单,演变到最后反而越来越受到集体的孤立,最后被集体抛弃的故事,电影从幼儿园孩子的视角反映真实的成人社会,人与人的复杂关系,使得电影得到更好的叙述。
镜头在电影中运用也很到位,电影开始便运用圆形框景,透过圆隔窗看见外面纷纷飘落的雪花,此时便已经在叙述着电影的主题‘看上去很美’,对的,美,但只是看上去而已,美丽的雪后隐藏的是寒冷,美丽的红花背后隐藏的是千篇一律的规范,和大人之间种种阴暗的思想。李老师,电影中重要的角色,在电影前段对李老师的多次特写,看似美丽的脸上却是为了为后文的‘拍马屁’买下了伏笔,再有就是方枪枪,在房梁上向下撒尿后,被老师们围着一起哈哈大笑的特写,在纯洁的脸上写满的'是开心与欢乐,此时运用的反打镜头突出了方枪枪与老师们的对比矛盾老师们一脸的嘲笑之色与纯洁的方枪枪形成的对比,而老师们却是浑然不知,可谓是一种悲哀,当方枪枪被孤立后独自推动着旋转木马,仰视着天空,镜头的旋转,叙述着方枪枪内心的旋转迷茫,纯洁的心才真正的产生怀疑,开始被真正孤立…
细节的暗示也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幼儿园外连接的是一条大街,世间百态都正在上演,与幼儿园只有一墙之隔。原本为了融入集体的方枪枪不停地努力试图完成老师们给的要求,一次次的努力却依然没有结果,那一句‘老师为什么我没有小红花?’说出了方枪枪对于老师对于社会的质问,得到的却是让人心寒的回答…疑问,从这一刻开始…而李老师的一句‘心里都懂,什么都明白’给了观众们的是一种无声的悲哀,无声的叹息,处在应该纯洁无比的幼儿园,享受的却是世间最普遍的勾心斗角,在汪若海的父亲来到幼儿园或者说在得知汪父身份的前后,李老师的态度,把人间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捣蛋大王却因为父亲的身份而得到了方枪枪努力许久都未能得到的小红花,方枪枪开始有了疑问,于是纯洁如白纸的方枪枪开始了人最基本的本能:模仿,他开始捣乱,以为这样可以得到红花,对于一个孩子,这红花就是全部,而方枪枪的捣乱却惹来了老师们对他的厌烦,号召同学孤立方枪枪,从此方枪枪再也回不去了!
当教室的门开开合合,矛盾再次被凸显,被孤立的方枪枪跑出幼儿园,又来到了这条街,看到了戴着大红花的知青,看到了未来还有如此多如此大的红花,需要去努力,方枪枪真的迷茫了,慢慢得跑到路边石头上,晕了过去…导演以这样的方式结束,实在是悲哀…生活在社会里的人们,日日夜夜与这黑暗的环境打着交到,慢慢自己也‘融入’了进去,人们还一无所知地继续活着,却早已没有了,上帝所赠予的那份纯真,与初临人间的洁白!天真无邪的童年在人生的路上越走越远,最终不见了踪影,只有在这条路的尽头,人们才能隐隐约约记起曾几何时上帝还在身边!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篇4
《看上去很美》是一部讽刺意味特别浓厚的一部电影,我个人觉得。就如题目一样一切看上去是那样的美好,可是背后的丑陋让人心寒。在这里,我想呐喊:“天底下本来没有坏孩子,可是当他们进入成人的世界后,他们就失去了天性,再没有天使的翅膀了。”
在看影片《看上去很美》的时候,主人公方枪枪刚开始的时候是那么的天真活泼,惹人喜爱。但是慢慢的,他变得调皮了。后来,他又变坏了,骂老师,打同学。而最后他伤心地离开了幼儿园。
这是让我很心痛的结局。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局呢?是方枪枪他自己,很多人都会这么说。但他还是个孩子,初萌世事的孩子。这么重的.责任他一个人来扛,未免太残忍了吧?更何况,错,并不完全在他。
一开始方枪枪就受到了李老师的讨厌,他没有小红花,他问了原因。第二天他努力了,可是还是没有得到应得的小红花,他又问了。可老师还是用各种理由来拒绝给他小红花。他开始不懂了。不但这样,老师还让他上台面对大家练习脱衣服。他没有脱下来,可李老师不但没有安慰或教他,还凶凶地说:“学会了才能下来,你就在上面折腾吧,没人帮得了你。”这心眼儿也太狠了点吧。
而因为人一出生就会察言观色,再加上老师“淳淳善导”。没有人愿意和方枪枪玩。他们只会在老师批评方枪枪的时候嘲笑他。在这一环节中,方枪枪是孤独的,被孤立的。即使他的周围很热闹,即使他的周围里很多人,但没有一个和他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一想到方枪枪每晚都会起床一个人到外面走(不知道是不是梦游),我就忍不住在心里流泪。而不知道多少个晚上梦到李老师是会吃人的妖怪。可想而知,他的内心里承受多少恐惧。
他变坏了,当唐老师叫他和同学道歉时,他骂了一句粗话,老师问他在哪学的。他说没人教。唐老师便把他关到黑屋里禁闭。枪枪进到黑屋后,便大喊,院长救命。可是院长才更残忍,吩咐老师们教孩子孤立方枪枪。后来方枪枪出队了,他想和小朋友们玩。可是没有人理会他,所有人都没有理他。他伤心的离开了幼儿园......
而这一出电影中,只在最初时见过方枪枪的爸爸,他的其他亲人从没漏过脸(包括爸爸妈妈)。而在方枪枪的言语中可以了解到他是想父母的。但父母的工作似乎比他更重要。
幼儿园本来就应该是幼儿的乐园,在那里,孩子应该是快快乐乐地玩乐。不需要懂太多的成人规则。所以,幼师的责任重大呀。幼师应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
一、关爱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并信任幼儿。做到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了解并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重视生活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幼儿各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教师应该理解并尊重他们。
二、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护幼儿的兴趣是很重要的。
三、把孩子多方面的直接经验,探索交往等实践作为最重要的学习方式,重视自身的日常态度言行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影响作用。孩子的思维方式以形象直接为主,因此学习方式也要以探索实践为主。
四、有爱心,责任心、耐心、细心,言语乐观向上,热情开朗,富有亲和力。这点要以爱孩子为前提。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篇5
这部电影我看了两遍,每一次看,都对影片多了一些更深的感悟,可以说,这部影片真实地再现了我们的教育,在那样一种教育体制下,儿童的性格被扭曲,天性被磨灭,一个个都成了成人的附庸,听话成了好孩子的标准。
因为我的职业是教师。看到这部影片,就像看到自己的平时的生活一样,虽然我的教学对象是中学生,而现在又在研究儿童。其实,不应该只是老师,还有大多数的父母们,孩子们都对影片里的镜头不陌生。它就发生在我们周围。
父母和老师站在成人的角度来安排孩子们,为他们制订了一系列的规则。因为我们知道,这些规则有益于孩子,并且是他们在未来的群体中所必须具备的东西。所以,我们或因为他们听话,能做到我们希望做的事情而奖励(小红花,金钱,电脑等等,形式不一),或因为他们的逆反,不符合规章制度而惩罚,甚至选择孤立。我们认为这些很正常,这是对孩子们好。
而在孩子的世界里,他们虽然小,但他们是独立的个体的人。他们对长辈们,师长们的话是有筛选和鉴别的。一般来说,每个孩子起先都是有把事做好的良好愿望的。像方枪枪,他在刚到幼儿园时,是期望得到小红花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及时鼓励,及时强化。要把“小红花”这个强化物用好。这样,方枪枪一定会进步。
而当老师以严厉,“高标准”来要求他时,他选择了放弃。然后视线投入了小朋友。孩子们的世界也有和大人世界一样的时候。其他孩子并没有接纳他。这时他越发孤独。心理学上有这样的说法。当一个人受人冷落时,会做出一些事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引起别人的关注。像所有老师眼中的差生一样。所以,方枪枪在接下来实行了一系列的“坏活动”。老师和同学们对于这种行为,简单的认为是孩子的品质有问题。试想,如果老师在孩子有进步的时候能给他一朵小红花,在他孤独时能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在他惹出一系列的“坏事”的时候加以引导,帮助他,鼓励其他孩子接纳他。我想结尾应该是另一个样子了。这部影片就试着告诉我们,貌似合理而真实的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的矛盾。也许有很多像方枪枪这样的孩子在默默承受着这样的压力而无法解救自己。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每个人(哪怕是、尤其是孩子们,包括幼儿)都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抑或是得到别人的心理关注。作为教师,更应该是学生的知心人,而不是将学生推向“恶”的哙子手。
再来看影片中最重要的道具——小红花。方枪枪走进了幼儿园,就像走进了一个“红花会”。条条框框列出:不许说话,不许吵闹,要自己穿衣服,要听话,要有礼貌,不许尿床,这一切都是加入红花会的标准。试想,我们的教育不也是这样为学生列出许许多多的条条框框吗?方枪枪的大哭并不起作用,慢慢地他也为小红花而努力,但他就是不会穿衣服,尿床也不是他能控制的呀。大家一步一步被制度化,方枪枪还是没有拿到一朵小红花。枪枪放弃了继续拿小红花的欲望。他反抗,他学会欺负其他小朋友,想要脱离老师的控制,把幼儿园的秩序搞得一团糟。他以为只要他凶恶到底,他也会控制好其他事,玩具是可以抢过来玩的,不会有人敢欺负他的了。方枪枪违反了纪律,所以被孤立了。方枪枪很孤单,他不适应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其他小朋友按着老师的说法去做,得到他们以为想要的奖励,连思想都像是一个模子出的。方枪枪决定脱离这个红花会,他一蹦一跳地逃离幼儿园,但他想不到原来幼儿园只是一个小的红花会,外面的世界是一个大的红花会。幼儿园园长说过:“你别以为离开幼儿园是一件特别高兴得事情,其实幼儿园是你一生中最幸福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将来你想回都回不来了。”天呀,方枪枪睁大了瞳孔惊恐地望着这个世界,没有了去向。是呀,在继续的成长中,儿童经受的压力,挫折,限制岂不是更多?
大多数人就是在这样的红花会里长大,多年后的方枪枪也会被同化了吗?有多少人还是当年的方枪枪?这样一想,恐惧感顿生。童年呀,多么美好,我们都是那么无忧无虑地过来的,但我们到底被磨灭了什么?我们一直懵懂不知。原来看上去很美,其实并不怎么美。
在来看老师家长同学们眼中的好孩子好学生。他们的特征往往是比其它小朋友更懂事,更听话。而所谓懂事是指他们最能听从家长老师们的教导,最先学会家长老师教他们的东西,比如片中的余倩倩同学就是典型的老师们眼中的好学生,她天天能得五朵小红花,穿衣拉屎洗手什么都很听老师们的话,在老师们心中,这样的孩子就是最优秀的。(而在我看来,这样的孩子已经被老师们制定的规则驯化,童心从那一刻起就已经被剥离,)而显然,方枪枪同学这方面很不尽人意,在班里绝大多数同学都会自己穿脱衣服的时候他愣是怎么也学不会,老师要求他们每天拉出屎来就可以得到奖励,他偏怎么也拉不出来,还不愿洗手,再加上经常尿床,一天下来总是一朵小红花也没有得到。于是在老师眼里,他就是个落后份子,我想若是还有班级间的什么评比,老师们一定最怕这样的孩子拖后腿了,实在是怨之还有余,更不用说喜爱了。虽然有很多老师也会尽全力帮助那些学习困难,或多动的`孩子,但是,取得的效果却未必好。
确实是这样,在我担任班主任的时候,我的班上有一个孩子,考试倒数第一。他并不是一个品德不良的人,相反,他为人善良,乐于帮助别人。他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跑的快。代表我们班取得了男子一千五百米赛跑的冠军。但是,他有很多小毛病。上课说话,做小动作,不爱学习。除了在我的课上很安静,其他老师不停地向我抱怨,什么影响上课呀,影响考试成绩呀,。我也不断地找他谈心,甚至连续一个多月陪他回家,在路上,给他讲一些道理,给他补课。我尽我所能,把所有我想到的办法都用上了,甚至期末时还给他一个“进步奖”——虽然他并没有什么进步,但我为了让他能有一个新的起点,对自己有一些自信。有很多次,我觉得我已经感动了他,他向我保证,以后再也不犯错了。可没过多久,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在班里依然是老大难。最后,不知什么原因,有一天,他在班里大喊一声:我不上学啦。就此离开了学校。我去过他家几次,也没能在劝说他回到学校。后来,我想,让他回来,继续接受老师的批评,同学的疏远吗?很长时间没见他。后来在一个集会上,他在卖衣服。看到我,低下头,一句话也不说。我也无言。还能在说什么呢?我无力挽回一个学生的前途。这是我教学生涯中花费精力最大的一个学生,最后却以失败告终。是我的无能吗?是我没有尽心吗?是我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吗?似乎都不是。
有时我在想,也许,将来他会成为一个长跑选手,发挥他的特长。但是,他的机会被谁剥夺了呢?又有多少像他一样的学生失去了机会呢?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让每一个孩子发挥所长呢?
再说教师,可以说,有很多教师都和我一样,认认真真地在教书育人,为了每一个孩子,操碎了心。我的一个同事,有病了在输水,听到班里有人打架,把针头一拔,就往班上跑。很多老师的敬业精神让我感动。可是我又感觉到了教师的无能。教师的个人的力量太小了,有时根本无力改变什么。那么,我们要怎样来寻求解决的途径呢?我在思考,我在寻找答案。同时,我也希望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地“看上去很美”。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篇6
12月18日(周六),我镇教委组织全体幼儿教师收看了电影《看上去很美》。电影的大体内容围绕幼儿园老师和孩子们之间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展开的,主要内容是:四岁的方枪枪进入幼儿园后,在老师的权威下(惧怕、顺从、迷茫、觉醒、反抗)等情感方面的变化。看完后我感触很深,就是这些平时不被人所关注的不起眼的小事,却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做幼儿教师的深刻反思,我们的工作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类似影片中不正确的教育手段。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性格内相,有的孤僻自傲,有的顽皮霸道。如对待那些特别顽皮的孩子缺乏足够的耐心,有时给他们脸色看,有时言语过重或对他们发脾气,这样时间长了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产生逆反心理。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不能及时的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不愿意说,我们也不愿意问,上课下课总喜欢和那些喜欢说话的孩子交谈,这样长此一久,会使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更不愿与老师和同伴接近,心理上长时间受压抑,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对那些自理能力差的孩子,不去正面的加以引导和帮助,而是不于理睬,帮老师做事也是总喜欢让那些能力强的孩子做。致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使弱者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感。要想使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重要的是老师的教育方法与手段。
我们把孩子比做一棵幼苗:我认为,幼儿园这个大环境就是肥沃的土壤,幼苗尽情地吸收养料。老师一个甜甜的微笑,就是给予幼苗的阳光。老师良好的.教育方法就是肥料,促使幼苗健康成长。老师温馨的话语就是雨露,滋润着幼苗茁壮成长。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和作用,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眼神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大人眼中的小事,在孩子看来都是大事,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孩子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所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有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孩子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改进错误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篇7
《看上去很美》。导演张元。代表作品之一。
《看上去很美》讲述了主人公方枪枪在幼儿园的生活。在影片中,说的都是一些幼儿园的琐事,主人公全是几岁的孩子。有人可能会说,如果拍的真实,几岁的孩子会有什么故事呢?张元用不一样的角度告诉我们,拍的很真实,有很惊天动地的故事。
其实《看上去很美》没有一个主心骨的故事,发生的全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或者说那个阶段的故事。我们在看过影片后,在心里一定会有一些撞击,会有一些感慨,也会有些悲哀。因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正好折射出了我们的幼儿时代。
方枪枪的爸爸由于工作的原因不得不把孩子放在幼儿园里,刚到幼儿园,枪枪的眼神充满了好奇也有些害怕。但是看到他的样子你会觉得这个孩子太可爱了,象战士一样。其实方枪枪就是一个战士,如果把他们的故事放到成人的世界中去,那他就是一个战士。他和传统斗争,和规矩斗争。在整个社会大背景下,他又注定了失败。失败后他又有迷茫,又有斗争。这非常象勇敢的战士。也许张元就想用方枪枪来告诉人们,不要随波逐流,要有战斗的精神,象个战士一样活着。方枪枪这个名字本身也是很强的战斗性的。
他的第一场战斗是他的辫子和老师之间的斗争。但他没占得一点优势,很快便被老师剪掉辫子,和别的小朋友变的一样。方枪枪的大声哭喊也没能让老师变心。在这里,辫子可能代表了非主流,但一定会让世俗的观念排挤出去。就好象中国的哲学,我们从小就学习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认为他是对的,别的都不对。可是马克思在创立他的哲学时他不一样借鉴了很多别的哲学流派?难道借鉴的东西不对,他的就对了。再看看发达国家,是很多哲学共存的地方。所以,在现在是值得我们反思的,难道非主流的东西就是错的吗?从幼儿园开始,老师就要把学生培养成一样的人,从不会懂得因材施教,学生也只有听的份,不可以自己发表意见,甚至哭喊也无济于事。中国的教育者是不是也该看看我们的.周围,我们的孩子了?
《看上去很美》用孩子的眼光记录了孩子的成长,在表现他的成长过程时真的是惟妙惟肖。方枪枪开始的时候和班级的南燕走的很近,很想和她成为好的朋友,但不幸的是遭到了拒绝。于是他把眼光转向了妹妹北燕,更不幸的是也遭到了拒绝。可以说一个人在遭到这么多打击的时候可能会从方枪枪的身上看到很多自己的影子。《看上去很美》用了大量的这种故事情节展开了孩子的心理世界。可以说孩子的心理世界也是非常丰富的,所以不要老是说孩子嘛,能怎么样呢?我们要关注孩子的想法,他们的思想,把他们当一个人来看待。从这点上来说影片又让中国教育出了丑。老师要求大家排队上厕所,排队洗手,定时睡觉,起床,上厕所。所有的人同一时间做同样的事情。这难道不是把孩子当成了机器了吗?当然,这几个老师从本质上来说是好的,都希望小朋友健康的成长。但是,他们的无知却断送了孩子们成长的大门。他们不把孩子当成一个个体,而是把他们当成应该听话的孩子。所以方枪枪所有的行为都成了老师眼里的刺。其实方枪枪做的只是想让别人关注他,想让人注意他。但是老师没有理解他的用意,不断的批评,指责。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小朋友的爸爸来接他。开始的时候老师很有原则,不到时间不让接。但一听说他是个官员时却满脸是笑的让他来参观幼儿园的小红花的评比。领导看到方枪枪和另一个小朋友没小红花,就过问了一下。老师马上就说今天的还没评,他们俩都有。这不禁让我哑然,难道方枪枪得到的小红花要归功于这位领导,看起来好象是的。但是,老师当着所以学生这样做是不是给学生心理上造成影响呢?老师这样的不负责任是把孩子当个体了吗?显然不是!中国教育的又一悲哀。其实这个场景是非常真实的,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存在的。而且是普遍的。
方枪枪在幼儿园做了一次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告诉别的小朋友老师是妖怪,然后带领小朋友去捆绑老师。可以说这件事情很有意思,方枪枪到底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呢?是不是因为这个老师平时对他不好?还是有什么其他含义?如果说《看上去很美》是想告诉我们要和世俗和传统做斗争的话,那这段描写就应该是告诉我们斗争的领导者是重要的,方法是重要的。其实领导者可能也象方枪枪这样是个与众不同的人。
《看上去很美》从名字上我们可以看出些作者的想法。在汉语中,“看上去……”一般是指表面的东西,往往实际是和他相反的。那么“看上去很美”是不是也在告诉我们其实并不美。是的,那到底是什么不美呢?中国的教育吗?战士的战斗过程吗?前方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吗?到底是什么不美呢?我想,这就要你来看看影片,在心理有个数了。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篇8
今天我们幼儿园组织教师看了电影《看上去很美》,一开始,班主任李老师的确看上去很美,方枪枪的爸爸送他来幼儿园,对一切感到陌生的时候,有家长在,李老师对孩子的态度还算温柔可亲。等看完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是,看上去很美,其实并不怎么美。教师的爱与宽容应该是多么重要啊。世上没有永恒的爱,只有在整个教育工作中,老师对孩子的爱是永恒的,是第一位的。不管身处何种年代,教育的原则是要爱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和人格,还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无论你用何种方法教育孩子,都不要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是一块未经开辟的圣地,就看我们如何去耕耘。人生童年有几回,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故事,都需要我们去呵护、理解。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如果我们的教育方法得当,他们都会成为社会的宝贵财富。同时让我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艰巨性、责任性,教育是一门艺术,我们有责任为每个孩子探索出一条适宜的教育之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一个金色的童年!
在影片中,也许方枪枪是老师们眼中的顽皮孩子,他的劣行不可救药,可那个园所、哪个班级没有特别的孩子,作为老师应该用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这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爱是关键。苏赫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是在于如何爱护孩子,
首先老师要宽容孩子的缺点,哪有不犯错误的孩子,我们要尽量淡化孩子的弱点和缺点,不要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当他们犯错时,老师可以先冷处理,然后再找合适的机会帮助他,让他随时能体验到老师给他的温暖和关爱。影片中的主人公方枪枪,他在刚到幼儿园时,也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好孩子。他也期望得到小红花,他也曾经努力过,真心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的重视,一朵小红花对他的诱惑力太大了,他经常对着小红花评比栏发呆。但是老师就是对他的进步视而不见,时刻对他有偏见,方枪枪唯一的一朵小红花,居然是因为某个领导也是孩子的家长,来幼儿园看自己的孩子时不经意的一句话。那么老师如果及时鼓励,及时强化,把“小红花”用好,这样,方枪枪一定会进步。然而这么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老师的偏见和歧视中,在孩子们的不理不睬中,最后孤独的远离了大家,这真是老师教育的失败。
给孩子特别的爱还有就是发现孩子的亮点,赞美孩子的亮点,赞美是一种聪明的、巧妙的、积极的肯定别人的方式,如果影片中的李老师能及时发现方枪枪的闪光点,而不是伤害他的自尊,给他赞美、表扬、鼓励,方枪枪一定会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话有时会改变孩子的一生。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特别的孩子他的亮点也许埋藏的更深,需要老师善于捕捉,用平凡细微之处洞察幼儿的点滴进步,得到老师对他的肯定。做到这些还不够,老师还要充分信任孩子,信任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幼儿是敏感的,他能看懂老师的爱意和信任的眼神。只要我们对孩子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赞美,多一点信任,做到这一点,老师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影片中的幼儿园,孩子们需要按照规定大小便、吃饭、做操睡觉、穿衣,里面的李老师也不断重复着一个词汇“不许”,“不许这个,不许那个……”,片中,老师一声哨响,小朋友一个个过来擦屁股,虽然看上去像军事化管理,其实孩子们已经是机械麻木的被老师制约着,孩子们天性被扼杀了,远离了童真、快乐、自由、活泼,在幼儿园里生活却倍受压抑,这样泯灭孩子们的个性,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什么看上去很美,你感觉美的东西孩子们不一定觉着很美,我们都知道,人有了个性才会使自己绽放出更美的光彩!
孩子们的世界也有和大人世界一样的时候。方枪枪在其他孩子并没有接纳他时他越发孤独。当一个人受人冷落时,会做出一些事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引起别人的关注。所以,方枪枪在接下来实行了一系列的“坏活动”,老师和同学们对于这种行为,简单的认为是孩子的品质有问题。试想,如果老师在孩子有进步的时候,或者即使发现他的亮点的时候,能给他一朵小红花,在他孤独时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关注孩子内心的想法,在他惹出一系列的“坏事”的时候加以引导,帮助他,鼓励其他孩子接纳他方枪枪一定会是一个优秀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蕾,我们要给他时间,等他绽放,走进童心世界,倾听花开的声音其实是很美的。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篇9
剧情:方枪枪是个一直由奶奶带着的3岁男孩儿,一下子被当军人的爸爸丢进了幼儿园这个集体的环境里。生存的本能使他仔细地观察这一新环境并尽可能迅速地融入这个新的社会里。慈眉善目的唐老师让他感到亲近,而不苟言笑的李老师则让他感到恐惧。小朋友们一个人一个性格,方枪枪试图接近他们、了解他们,本能地寻找着自己的盟友。他很快就和陈南燕陈北燕两姐妹成了朋友。
这个有着几百个三四岁孩子的幼儿园,是一个建立在奖惩体制下的集体主义小社会。孩子们为了得到成年人的赞许和同龄人的羡慕、认同,都努力遵守幼儿园的各种纪律,为自己争得更多的小红花。得到5朵小红花,即最多的小红花,是方枪枪的最大愿望,为此他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克服了各种各样的个人习性,但他总也得不到5朵小红花。对于方枪枪来说,障碍越大,欲望则越强烈,他明里暗里都在使劲儿。但一个突发事件让方枪枪变了,变得内向了,也对小红花失去了兴趣。他更愿意和比他稍大一点儿的陈南燕一块儿玩,两人一块儿编故事,背着小朋友给他起外号、画像,一起篡改幼儿园的游戏和游戏规则……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方枪枪变得有些平庸,但看起来他乐在其中。有天晚上他做了个怪梦,第二天醒来,他开始告诉别的小朋友李老师是一个吃人的大妖怪。每个人都相信了方枪枪,并把方枪枪当成了他们的英雄。方枪枪和陈南燕成了孩子头儿,享受着其他孩子们的拥戴和尊敬。在李老师和园长的帮助下,孩子们很快识破了方枪枪的谎言,孩子们都不再理他,甚至他的好朋友陈南燕也在躲着他,他被孤立了……
所以有人认为,如果将这部电影单纯定义为描写孩童世界的作品,是相当不合适的,它几乎是将成人规则作了极精确的浓缩。更有意思的是,甚至有人把这部电影与意大利导演帕索里尼的'表现法西斯精神状态的《索多玛的120天》联系起来,以为这部电影是一部幼儿园版的《索多玛的120天》。当然,这样的评介尽管抓住了这部电影的某些精神内核,却过于夸大。因为这部电影虽然探讨了孩子们与幼儿园制度的残酷关系,却也展现了孩子们在这种制度下的欢乐与童心。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篇10
老师说《看上去很美》是一部非原生态的电影,但是,我还是从中看到了小孩子的单纯简单,就像一张白纸一样,没有任何污点,但是却很容易受到“污染”。
电影《看上去很美》讲的是一位名叫方枪枪的小孩子由于家中暂时无人照料被送进了幼儿园开始了寄宿生活。作为一名新生,年纪又那么小,根本就不能自理,也没有各种符合规矩的“条件反射”,他总是跟着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却屡屡遭到班主任李老师的嫌弃。
李老师被一种“光环效应”蒙蔽了双眼,只看到好学生于倩倩的各种优点,对于倩倩甚是喜爱与赞赏,但是对新来的方枪枪所犯的错误是无比的厌恶,即使方枪枪做得很好了她也不会去奖励他。再说,李老师的做法真的很不恰当,在上课的时候,她模仿了行为怪异的大猩猩,吓到了小朋友们,于是就被方枪枪造了“李老师是妖怪”的谣,最后她知道了小朋友们的'想法,却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平时表现很不好的一名同学抓了出去训骂。我认为这样的行为是极不可取的,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幼儿园的老师绝对不应该有这样的做法,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的基本操守!
我发现,影片中几乎每一位教师都是用斥责的方法来纠正孩子的错误的,这也是不恰当的做法,只有唐老师她可以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与孩子平视,尊重孩子。我之前看过一本书叫《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书中提到,当我们蹲下来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不仅仅是对孩子的尊重,而且这样做更容易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更容易了解孩子。
幼儿园的院长面对方枪枪对老师说了脏话的问题时,也采取了不恰当的惩罚措施,她竟然让李老师命令其他孩子不要理会方枪枪,孤立他一个月。这是没有人性的做法,殊不知,这样会让孩子得到的是友谊支持,会增加孩子的孤独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可能会造成他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严重的问题。
当然,我知道这影片是很久之前的,可能现在这样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善了,但是我相信这样的情况还是存在的,我真心希望每个孩子都可以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中存在,希望教师们可以在这样一张白纸上画出美好的未来,而不是让他们有了污点,并将污点不断扩大。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篇11
《看上去很美》讲了一个每个大陆人应该都很熟悉的故事,在一个架构中,通过一系列手段,去掉每一个人的个性,让每个人都制度化。被制度化了的人又再去制度化其他人。而这个制度化的过程从每个人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
方枪枪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就被老师剪掉了小辫子。然后老师告诉他们,不许说话,不许吵闹,不许尿床,要听话,要举手,要自己穿衣服,要早上拉屎晚上洗屁股,一切一切全部按照一定制度实行。还有不许质疑制度的合理性。
遵守制度的优秀分子被奖励小红花。老师们应用小红花这种诡异的手段,建立了红花会组织。红花会组织中的积极分子,响应老师的命令,方枪枪曾经试图加入红花会。当某部长的儿子因为其父亲的关系拿到了小红花,并因次连带着让方枪枪拿到了第一朵小红花以后。方枪枪开始放弃了进入红花会的努力,转而开始反抗制度化的进程。他试图利用妖怪鬼魔的传说,来组织同学一起对抗老师,被迅速有力的镇压了。他接着又试图使用暴利反抗的方法,再次被镇压。之后,方枪枪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下一个反抗计划的时候,他已经被整个红花会隔离了。整个红花会的意思就是,除了方枪枪一人之外的所有同学。但是,方枪枪乐得如此,他的夙愿就是长大,离开幼儿园,离开有红花会的地方。可是,当他刚逃出幼儿园,他就见到了成人的红花会。红花会的势力竟然遍布整个世界,方枪枪逃无可逃……
这个剧情看起来还不错吧,特别是对于那些正在遭受红花会迫害的人,和如同我一般打算终生反抗红花会的人来说,应该会很喜欢这个故事吧。可是,张元把这个故事拍得非常乏味。实际上,他的这部电影中,虽然用红砖黄瓦高院深宅作了些些暗示,但是基本上,这部电影没有多少超出幼儿园生活的地方。如果要从这部电影挖掘出她的主题,观者必须象我一样来作一次二次开发。而电影毕竟是一种声光艺术,无论主题如何深邃,电影也必须用自己的语言来把这个主题讲出来,而不是让观众来作什么二次开发。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电影是失败的。实际上,有很多优秀的电影都是用儿童的角度来讽刺这个世界的荒谬,例如《铁托和我》。可是这部《看上去很美》显然没有做到。
当然我也可以想像,如果《看上去很美》明确地讲述他那个反制度化反红花会地主题,那么他应该也就没有公映的可能性了。据我所知,搞电影审查的那帮人中,不乏红花会的.核心人员。实际上,就是目前这个电影,能够公映,也很让我吃惊的了。那帮人究竟在搞什么,怎么让这么一部嘲讽红花会的电影公映了呢?当然,细想之下,也不奇怪,红花会本来就是培养弱智的组织。
好吧,虽然我极度痛恨红花会,虽然这电影让我觉得有隐约的快感,可是我还是得承认,从纯粹电影的角度来说,这不是一部好电影。而且,电影中的小男孩,在表演上比较做作,特别是和《我要一个爸》那种电影比较的话。而且当小男孩被摆弄着拍这样一部电影的时候,制作者其实是在做和红花会一样的事情。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篇12
《看上去很美》的剧照让人没有抵抗力,这个有着天真的大眼睛,脸圆圆又有些倔强的小男孩和一群天真活泼还不懂事的小伙伴们到底发生了什么,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我走进了这部电影。
《看上去很美》是根据王朔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2006年上映,讲述了小男孩方枪枪在幼儿园经历的故事。在这里我想从教育的角度去看方枪枪在影片中的经历。
小小的方枪枪进入幼儿园后,要时常接受孤独。在他尿裤子后,他犯错误后,他就失去了与所有小朋友一起玩的机会。还好,有时有陈南燕和陈北燕的陪伴,电影中有个镜头,在厕所里的方枪枪和朋友搬过一把椅子,两人站在椅子上正好能够通过窗户看到院子的小朋友们玩耍的情景。如果没有这把椅子,两个人就只能静静的听窗外的欢笑声了。
幼儿园这个小小的社会让方枪枪遇到了让他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他得不到他想要的5朵小红花。不知道这个年龄的方枪枪是不是真的'明白5朵小红花意味着什么,需要怎么才能得到。但是方枪枪却因为小红花的问题表现出兴奋和随之而来的落寞,这无疑影响着一个孩子性格的成长。这种奖惩制度规范了很多孩子,孩子们也因此表现的更好,但背后对孩子们还有着什么影响?值得我们深思。
方枪枪在幼儿园中还经历了一件大事,他将梦见李老师是妖怪的事情告诉了小朋友,小朋友们也深信不疑。这是为什么?因为李老师平时的凶恶让小朋友们感到害怕,他们在这一点上最容易和方枪枪达成共识吗?但是,最后却以方枪枪被孤立收场,他与陈南燕和陈北燕的友情也破碎了。
幼儿园又恢复了良好的秩序,幼儿园看上去还是很美,孩子们天真烂漫,秩序井然的玩耍着。但是孩子们真的没有烦恼吗?大多数孩子都听老师的话,按着幼儿园要求的程序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但是他们的内心在想什么?谁去关注孩子们的内心,或者去挽救一下孩子们容易破碎的友情?被孤立后的方枪枪,变成了一个可怜的小孩,他在孤独中去寻找自己的快乐,他也在孤独中成长。
方枪枪的时代离我们很远,但教育的问题又离我们很近。
或许电影导演或是原作者都没有着力揭露教育问题,但任何一部电影都不影响一个老师去提出电影背后的教育问题,去反思自己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问题。杜威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很美好,但教育不能看上去很美。
据说这部电影基本呈现了王朔小说《很上去很美》的宗旨,这也激发了我对这部小说的阅读欲望,朋友们,我们一起观影,读原著吧。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篇13
看完电影,我认为幼儿园对方枪枪的教育是失败的,这种失败不仅在于方枪枪不能遵守园内的规则,更在于方枪枪的人性受到了不合理的抑制。
在此,不妨将人的本性比作一条奔涌不息的河,将规则比作河堤,将教育比作修建河堤的指导意见。河水天然有着流动的需求,如果不加以河堤的约束,很可能会肆意泛滥,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与此同时,河堤的存在乃是为了规范好河流的流向,帮助其更好地流动,而非阻遏河水。河水一旦被阻遏,也将造成难以预计的后果。指导意见既要顾及河流的自然状态,也要顾及河堤的式样,最终达到帮助河流在河堤下自如流动的目的,而不能不计后果地乱指挥一通。也就是说,在我看来,教育的本质是让人性在合理的规则下自如舒展。电影中的老师们显然违背了教育的本质。
主角方枪枪从小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直到入园才开始经历一板一眼的集体生活。初来乍到的方枪枪不熟悉园内的各项规则,对幼儿园的生活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在电影中,老师们其实具备帮助方枪枪的条件。身为班主任的李老师较为严格,而唐老师相对和蔼可亲,两人一张一弛,正好相互补充。如果配合得当,她们完全有希望帮到方枪枪。但是,她们忽视了幼儿园孩子的天性和基本的人性,单纯地以“是否遵守规则”作为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将教育扭曲为规则的单向约束,违背了教育的本质,最终没能帮到方枪枪。
电影中幼儿园的教育特征就是将教育规则化,强调规则意识,在河边乱造河堤。园里有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而小红花奖惩体制是这一管理体系的核心:表现优秀的孩子得到小红花,而表现不好的孩子被剥夺小红花。我想,人性是很难用“好”或是“不好”定义的。规则确实必要。但是,把教育等同为规则的单向灌输,就违背了教育的本质,变成了一场对人性的扼杀。这种荒诞的教育在控制孩子们的生理需求上达到了极致。电影中,孩子们的生理需求被规划得清清楚楚。按时上厕所的孩子,得到老师的鼓励,而上课不慎放屁的孩子则要被剥夺上音乐课的权利,被赶到厕所去。
在这样的教育下,园内的孩子们常常表现出一种麻木于规则的机械,最能体现出孩子天真烂漫之态的,反倒是不守规矩的方枪枪,他尿床时做的梦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在梦中,方枪枪爬下了床,光着身子来到白茫茫的雪地上。他踩上洁白的雪,在雪地里自由自在地奔跑,然后痛痛快快地撒了尿。我想,身处梦中的方枪枪是无比快乐的,因为在梦中没有枷锁般的统一园服,没有严厉的老师,没有孤立他的小朋友。孩子的纯真之态,竟只在梦中可见,真是令人唏嘘。
但是,即使是面对如此的教育,方枪枪在一开始也试图顺应规则。他努力地争取小红花,可结果却是始终不得。在这期间,让方枪枪感到畏惧的李老师尚且不论,让方枪枪抱有亲近之感的唐老师也没能真正帮到方枪枪。唐老师愿意为方枪枪讲解“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游戏规则,却忽视了对园内规则的解释。可见,如此复杂而严苛的规则对于唐老师来说已经变得像空气一样随处可见,无需解释了。面对方枪枪的'质疑,唐老师不过用“下次就有了”随意敷衍,继续让熟知小红花规则的其他孩子和不知小红花规则的方枪枪同台竞争。这就导致尽管经过长时间的适应和调整,方枪枪也始终不能融入集体,不能将自己削成适合包括小红花奖惩体制在内的众多规则的形状。
此外,老师们在推行规则时,也没有注意维护规则的正义。当身为领导的学生家长来到园内视察时,老师们草率地改变了小红花的评比方式,让原本没有小红花的孩子拥有了小红花。我想,那时的方枪枪是困惑的,也是愤怒的。他勉强自己遵守规则,却因为老师带有主观随意性的评判标准,始终不能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得小红花。唯一的一朵小红花,象征秩序和规则的小红花,却是通过不合规则的方式取得的。这样的教育让人心痛。教育天然带有价值取向。教育的本质是让人性在合理的规则下自如舒展,其规则的合理性、正义性需要老师们的密切关注。如果规则失去了合理性,就好比在河堤中暗藏了一个蚁穴。千里之堤,终将因为这个蚁穴被愤怒的河水冲垮。最终,方枪枪丧失了对小红花的兴趣,以孩子的直觉,笨拙地进行反抗,在电影的后段大叫自己“脱队”了。
方枪枪真的能脱队吗?在影片的最后,镜头意味深长地对准了一群佩戴者大红花的成年人。他们敲着锣,打着鼓,从方枪枪面前走过——他们早已从小红花体制脱出,却进入了新的规则体系。
成功的教育能影响人的一生,失败的教育也是如此。看完电影,我对教育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篇14
12月18日(周六),我镇教委组织全体幼儿教师收看了电影《看上去很美》。电影的大体内容围绕幼儿园老师和孩子们之间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展开的,主要内容是:四岁的方枪枪进入幼儿园后,在老师的权威下(惧怕、顺从、迷茫、觉醒、反抗)等情感方面的变化。看完后我感触很深,就是这些平时不被人所关注的不起眼的小事,却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做幼儿教师的深刻反思,我们的工作中有时也会出现一些类似影片中不正确的教育手段。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有的活泼开朗,有的性格内相,有的孤僻自傲,有的顽皮霸道。如对待那些特别顽皮的孩子缺乏足够的耐心,有时给他们脸色看,有时言语过重或对他们发脾气,这样时间长了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产生逆反心理。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不能及时的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他们不愿意说,我们也不愿意问,上课下课总喜欢和那些喜欢说话的孩子交谈,这样长此一久,会使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更不愿与老师和同伴接近,心理上长时间受压抑,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对那些自理能力差的孩子,不去正面的加以引导和帮助,而是不于理睬,帮老师做事也是总喜欢让那些能力强的孩子做。致使强者更强,弱者更弱,使弱者缺乏自信心,产生自卑感。要想使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重要的是老师的教育方法与手段。
我们把孩子比做一棵幼苗:我认为,幼儿园这个大环境就是肥沃的土壤,幼苗尽情地吸收养料。老师一个甜甜的微笑,就是给予幼苗的阳光。老师良好的教育方法就是肥料,促使幼苗健康成长。老师温馨的话语就是雨露,滋润着幼苗茁壮成长。
使我感触最深的是: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和作用,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个眼神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大人眼中的小事,在孩子看来都是大事,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孩子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所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有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认真学习和掌握教育孩子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改进错误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篇15
我想问的是,方枪枪走后会怎样,但是似乎电影并没有直说。这个问题我试图在豆瓣《看上去很美》的页面之下求解,看看有没有评论高手能告诉我这个问题的答案,但是颇令我失望。多数评论并没有关心这个问题,而是醉心于将影片生硬地套在福柯或者别的什么理论框架下作零碎化地解读。因为我并没有读过王朔本人的这本小说,因此也谈不上究竟王朔是不是真的把故事写的像那些评论一样零碎,但是至少我认为我们自己能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上面这段话说的很玄,我希望下面的文字能把这个看上去很玄的主张说清楚。在我看来,方枪枪走后会怎样,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从表面上看,在这部电影中刻画了一个个体一开始试图接近这个群体,但是屡次失败之后决定离家出走。用一句话做这样的概括似乎是对于电影导演和王朔先生的不敬,我并不否认在这部电影中方同学和这个群体之间的互动被描述的非常直观,给人很大的冲击力。电影似乎在给我们描述一个制式教育的典型画面,整齐划一的时间安排,每一个环节都被设计成标准作业流程,甚至穿衣服或者上厕所都有自己的“标准作业流程”。这不能不让人想到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描述的某一监狱的日程作息表。方同学在这里实际上存在两种选择,要么融入这个群体,要么与之对立。毫无疑问任何人都不可能首先选择与之对立,人需要一种群体生活,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小朋友需要有人和她们一起玩,在成年人中我们需要结成社会以达成社会分工以及创造良善生活可能的条件。方同学首先的选择显然是试图融入这个集体。
影片中选择插入汪同学那个作为后勤部长的父亲的出现我认为是很有些深意的,似乎暗示了方同学从这件事之后逐渐发现幼儿园这个小社会的社会制度背后的虚伪和荒谬。我认为这个情节是很不错的,作为之前一向很关心“法律”,试图做一个“良好公民”的方同学,忽然发现自己所珍视的东西居然能通过某种“错误”的方式轻而易举地得到,这种冲击显然是巨大的。方同学决心发动自己的反叛。但是因为存在这个环节,我们自己的慎思就需要在这里停留一会儿:对我们而言,方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同学?你可以说是,因为之后的连串行为是典型的破坏纪律的行为,但是你也可以说不是,因为所谓的纪律不过是一套虚伪的把戏,甚至在谎言被揭穿的时候,居然整套“法律体系”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攻击一个实际上无辜的人。方同学的反叛实际上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当然我相信这不是他自己有意要提出的,即究竟怎样选择才是对的?而实际上影片暗示了唯一一种可能的'答案,即权力就是正义:无论是能够左右李老师的汪部长,还是在李老师眼里是“良好公民”的倩倩同学,都暗示了这个答案。所谓的正义,就是权力要你做的事情,没有更进一步的为什么。当你去反问,凭什么要这样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错过的答案,因为这个问题本来就不该提出。但是可惜的是,方同学还是问了这个问题,得到的回应是“你怎么敢顶撞老师?”
上述的解读似乎对应了非常意识形态化的某种解读方式,即这个影片就是在暗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的荒谬。当然毫无疑问这种暗示是存在的,但是如果我们的反思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我认为是不足的。我们需要更进一步则的追问,这部电影仅仅意味着那段荒诞的历史吗?集体生活的方式并非是某种意识形态独创的生活方式,而是大工业时代的典型的生活方式。当然你可以说现在我们并不是住在集体宿舍中,但是不要忘记了我们这个时代却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让我们和别人联系紧密,甚至美国证劵市场的一次波动都能影响到中国的某个企业,而一个地区的物价的变动可能引起的是整个国家的市场发生波动。我们不再被强制的束缚在“单位”中,但是我们却“自愿”被束缚在某个更大的共同体中。其实说到“自愿”和“束缚”放在一起就让人感到不舒服,但是这的确是现状,并且也是方同学的第一次选择的结果,他试图将自己融入这个大社会之中。因此实际上我们会发现,过去的单位制和集体生活的内在结构实际上并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而发生变化,或者说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内在结构。当然,所谓你自愿加入到一个束缚之中,即所谓“异化”问题,你的自由意志异化成了一个异己的对抗自己的东西。
如果我们放在这样一个更大的维度去看这部电影,实际上它表达了一种反叛,这种反叛绝不仅仅是对于某一种具体的政治体制的反叛,同时意味着一种对于“表面世界”的反叛。我所谓“表面世界”也就是那个“小红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似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被一套道德话语很好的解释,错误的被消灭,正义得到弘扬。权力的运作被装饰成某种永恒道德标准的逐渐展开与实践。方同学试图争取自己加入这样一个社会中,但是不幸的是因为某种偶然的机会,它发现了这个“表面世界”背后的内在结构:它是赤裸裸的权力交易,一切的人及其活动不过是权力的某种自我运作的需要,而并非所谓的目的本身。毫无疑问,好学生与差学生总是同时存在的,红花榜意味着某种表彰,也就意味着某种惩罚,影片中这种惩罚从红花榜到关禁闭组成了一个连续的惩罚结构,毫无疑问我们也可以在一个现代国家的刑法典中发现这一套阶梯结构。我们通过树立“差学生”作为对立面,用“他们”形成“我们”。所谓的末位淘汰制或者红花评比,实际上将“末位”视为一种不可接近或者不可言说的符号或者形象,从而使得整个群体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这个“末位”,当然在实践中人们就会发现最好的躲避瘟疫的方式就是实践正义,而这恰恰中了权力的圈套,因为所谓的正义不过是粉饰出来的而已。
但是如果我们将自己置于这样一种完全批判的境地,我们会发现我们无所依靠。如果全部的道德戒律不过是权力游戏,那么我们如何谴责权力本身呢?我们只能选择闭嘴,无从言说这种批判。那么这样做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谁赋予我们行动的意义呢?正如方同学自己,能够以很多的方式挑战整个共同体,但是作为电影观众的我们,能说什么呢?我们说他是一个差学生吗?似乎也不能,因为如果我们这样说,实际上已经选边站在李老师一边,但是这令我们感到不安;我们能说他是一个好学生吗?似乎也不能,因为他做的事情的确称不上“好”。那么我们能说什么呢?或者说他在干什么呢?按照这个逻辑似乎他什么有意思的事情也没干,那么他实际做的那些事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捏同学的脸,打上厕所同学的屁股等等。如果我们不能用现有的道德话语谴责他,那么我们只能说他在自己创造意义,他在创造自己的生活方式。如同一个“职业革命家”,他的意义就是挑战权力,讽刺权力,攻击权力。但是这些实际上都不能成为独立存在的意义,而依然是依附于权力本身。当方同学大声说“快告诉老师我脱队了”而无人理会的时候,自我创造的意义已经宣告失败,那么唯一的路就是逃跑了。
但是正如我在本文开篇提出的问题,方同学跑了之后能怎样?我想只存在两种可能,也就是和当年娜拉出走之后可能的结果是差不多的,要么被人找到重新回到幼儿园,要么在社会中长大真的轮到公安局去“收拾”他。说到公安局,影片中有一位老师的这个威胁实在是很值得玩味,并且幼儿园出去就是医院,也是很有意思的设计:一个健康的人就活在“幼儿园”,要么就是不健康的人就活在“医院”,只存在着两个选项。因此,真的要追究起来,方同学走后会怎样,其实影片已经有所暗示。这个暗示是悲剧性的,或许王朔本人也止笔于此了。不过我觉得如果按照上述的分析,我们就错过了一些重要的内容。发现这些内容是需要脱离出影片的故事本身的。这部电影提供了一种解的答案,但是自己有证明了此路不通。那么又该怎样呢?存在一个问题,方同学真的只能跑吗?当然你可以说方同学曾经用一个谣言发动过一次“革命”,但是很快被“镇压”了,只是因为“反动政府”的势力过分强大。但是我们如果将这个问题追问到现实生活中,是不是真的就无路可走?或者说我们是不是真的需要发动某种革命?
回到方同学第一次的选项中去,那个时候他试图加入这个社群之中,并且这是一个“自愿”的行动。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从母亲的怀抱中脱离开来,就必然需要赋予自己某种身份,成为某种社会角色,这也就是“加入”某个群体。在我们生命中我们会加入幼儿园成为“小朋友”;会加入学校成为“学生”,在这其中有些朋友在学校参加过各种社团组织也会加入这些群体中;会加入工作单位成为“职员”;会加入自己的家庭成为“丈夫/妻子”“爸爸/妈妈”等等。我们总是在“加入”的路上。当然,每一次“加入”都意味着我们必须接受社会实践客观赋予这一社会角色的规定性,我们必须将自己的生命规定起来,才有可能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必须有这个规定性,否则就是散乱的,流变的,就好像风或者气一样,是“无定形”,那么也就注定是没有一种定型的力量。我们需要把自己展示出来的时候,就需要能展示出来,而不是流于无形,比方说我们需要实现自我,就必然需要将某种自我的能力客观的实践出来,做画家、艺术家、法学家、钢铁工人等等,一辈子懒懒散散什么事情都不做,那么整个人也就无所谓意义可言。方同学最后发动的一连串反叛,实际上也是给自己的某种规定性,将自己显示出来,当然他最后失败了,只能逃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既然规定性是生命之所以存在的内在本质要求,那么邪恶的并非规定性本身,而是要看它规定了什么。
如果我们将问题转换到了规定性本身规定了什么,我们就会发现方同学本人并没有处理这个问题的能力,或者甚至多数成年人是否具有处理这个问题的能力也是存疑的。他们受到自己未经训练的思维的束缚,被感情,狭隘的经验,自身利益等等捆绑。如果真的要把问题都讲出来,那么反而会引起怀疑而什么事情也做不成,这个问题已经在作为人类最古老的政治实践之一的雅典民主制中有所体现。那么这就要求执政者能够借助于普通人的感情和判断,在“不知不觉间”将正义之事达成。但是这似乎又预设了正义之事的完成是需要欺骗的,而这种欺骗也包括了执政者对于被统治者的一个对立。不过这一观点也包含了对于普通人处理政治问题的不信任,那么我们又可以判断“李老师们”是否真的在使用权力让我们自身,我们自己的自由意志得到更好的发展以及全面的实现,而不是将权力视为谋求自己统治阶级私利的工具?那么问题再次回到,道德判断的意义究竟如何存在?如果我们将问题推进到这一步,难题就不再是针对方同学,而是李老师,她自己必须对自己作出辩解。但是面对一帮小朋友进行这样的辩解吗?我们也能想来她的说辞,即影片中反复提及的“这样是为你好”。其实到底本来是用来欺骗“被统治阶级”的小朋友的话,实际上她自己也真诚的相信,这也是在权力体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公平正义的运行被不分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真诚地相信着,而统治阶级相信自己仅仅是在维护永恒道德的实现,维护一个自然秩序罢了:所有人都被骗到了。
这样,这部电影揭示的问题已经被追问到底,作为另一种意义创造者的方同学即将面临悲剧的结果,我们也无从反思我们现在所承受的规定性是否真的就是好的。我应该承认“方同学走后会怎样”是一个糟糕的问题,因为它真的无从回答。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篇16
一个3岁男孩儿,一下子被丢进了幼儿园这个集体的环境里。生存的本能使他仔细地观察这一新环境。慈眉善目的唐老师让他感到亲近,而不苟言笑的李老师则让他感到恐惧。本周推荐的电影《看上去很美》讲述的正是幼儿园里的故事。
为自己争得更多的小红花。得到5朵小红花,即最多的小红花,是方枪枪的最大愿望,为此他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克服了各种各样问题,但他总也得不到5朵小红花。对于方枪枪来说,障碍越大,欲望则越强烈,他明里暗里都在使劲儿。
孩子们为了得到成年人的赞许和同龄人的羡慕、认同,都努力遵守幼儿园的各种纪律,但一个突发事件让方枪枪变了,变得内向了,也对小红花失去了兴趣……
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也能从这部影片中思考些什么,家庭教育and学校教育。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 篇17
刚看完《看上去很美》这部电影,心里有很多感伤,方枪枪是一个可怜的孩子,或者说,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孩子都是可怜的,上着被制度化的幼儿园,幼儿园老师所制定的条条框框,在那个年代看上去很美,但是,落实到孩子身上,那就是对孩子的伤害,小孩子的世界,不应该掺杂有太多成人的规则。
这是一个发生在中国六十年代的`故事,方枪枪被爸爸送进了幼儿园,一间大大幼儿园,大概有一百几十个学生,却只有两个老师,两个照看的阿姨,以她们娴熟的技巧,生活上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打理得还好,但是,他们的心灵,谁又顾及到了呢?每天,她们用着凶狠的语气对孩子说,你必须怎么怎么样,不能怎样,做了不该做的事或没做应该做的事,就要扣掉小红花,方枪枪看着别人拿了那么多小红花,心里羡慕得很,他也开始着努力去得到小红花,但是由于总是不会自己穿衣服,总是赖尿,无论怎么努力也得不到小红花,而是在一次豪无努力地情况下,靠同学的爸爸的几句话就得到一朵小红花。于是,他觉得不努力也可以得到小红花,干脆就不努力了。他就这样,一步步地成为了老师同学眼中的坏学生,老师针对他,同学孤立他,他再也融不进同学的圈子里了,他想逃,一直跑,跑出了校门口,就看见了成人也成为了小红花的奴隶,他觉得校里校外都一样,无地方可逃了,悲伤、绝望地找了个角落,趴下来沉思了。
小孩子的世界,原本很单纯,很简单,不应该太早强加太多的成人认为好的准则下去。小孩子的心灵很脆弱,需要我们小心呵护。小孩子的调皮,其实是他们的灵气,也是他们必经的一种获得快乐的方式,不要用我们的不耐心淹没了他们的快乐!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相关文章: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12-28
观后感:看上去很美06-01
电影《看上去很美》观后感01-28
看上去很美电影观后感01-20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范文04-20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范文04-15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11-10
《看上去很美》电影观后感04-28
《看上去很美》观后感通用10-17
关于看上去很美观后感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