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保育院观后感

时间:2023-09-27 15:55:06 飞宇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延安保育院观后感(精选12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延安保育院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延安保育院观后感(精选12篇)

  延安保育院观后感 1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4周年的特殊日子。为了能够让孩子了解这段历史,我们一家三口来到了延安,近距离的感受延安的风土人情,用心去体会那段历史,去感受延安精神。

  清晨,我们乘坐大巴车来到延安,这里的天气比较凉爽,我们去了著名的枣园、杨家岭等红色圣地,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故居,观看了《延安保育院》舞剧。这场歌舞剧让我感触颇多。进入剧场,当炮火声响起,瞬间有一种穿越的感觉,仿佛自己就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第一幕在战火中孩子的妈妈牺牲了,孩子得救了,被送到保育院。第二幕是院长和保育员们用浓浓的爱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就像天上的星星为他们照亮前行的路,就这样,孩子的心结被打开了。第三幕是局势变得越来越严峻,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院长接到上级指示,保育院所有人员必须立即转移。就在转移当天,又有一个孩子被送到保育院,可保育院再也没有能力多带走一个孩子,院长妈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就在这时,院长的孩子跑到妈妈身边说:“妈妈我留下”孩子稚嫩的声音让我潸然泪下。第四幕是在转移的过程中,院长妈妈为救落水的孩子,被滔滔河水卷走,这时,他和保育院的孩子们声嘶力竭的喊出了内心深藏已久的妈妈。

  落幕了,我们又回到了幸福生活。幸福生活真的来之不易,是许许多多像保育院院长、保育员和在战中中牺牲的无名英雄们,用无私的大爱唤醒了新中国黎明的曙光。红色的土地从此闪烁出耀眼的光芒,伟大的延安精神引领者我们继续向前。

  延安保育院观后感 2

  今天早上是被巨大的雷声所惊醒的,西安下很大的雨,一扫前几日闷热的感觉,因此可以静下心来回忆“五一”那次甜蜜的延安保育院旅程,学校里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期末复习考试的严厉,一直没有抽出时间,拖到了今天。下面我就把那几天的行程做一个大概的介绍:

  我们那次旅行从西安出发,直奔延安,玩了三天,第一天就去了大剧院观看了《延安保育院》舞剧票我们是在网上买的,刚来到门口,向里面看去,瞬间有一种穿越了一样的感觉,仿佛自己来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门口的礼仪小姐也热情的过来向我讲解延安保育院的历史以及剧场的展示,剧场十分气派,舞台看起来是采用国际先进水平制作的,在观看的'时候无论是声音还是视觉效果都十分清晰、逼真

  正式的演出到了中午了,所有的座位都被坐满了,空无一席,舞台的展示效果是非常不错,演出刚开始是回家,那些因战争被收留的孩子在这里幸福生活。第二幕是成长,院长和保育员们帮助孩子打开心结,保育院浓浓的爱滋润每一位孩子的心,就像夜空中的点点繁星,为他们撑起一片爱的天空。第三幕是转移,局势变得越来越严峻,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上级指示,保育院所有人员必须立即转移。第四幕是东渡,宏远面对着滔滔河水,他和同伴们声嘶力竭的喊出了内心深藏已久的妈妈,生命永远地消失了,但许许多多像放羊老人、保育院院长和保育员一样前赴后继的无名英雄们,却用无私的大爱唤醒了新中国黎明的曙光。红色的土地从此闪耀出不朽的光辉,伟大的延安精神引领者无数的后来者奋勇前行。

  延安保育院观后感 3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回望延安,那是一个奋发的年代,一个朝气蓬勃的年代。一个党和人民、领袖和群众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共同创造英雄史诗的年代。

  红日升,骤起烈烈风;尽吹散,多少鬼魅雾患!先辈们一路血战,冲破了敌人的封锁,诞生了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精神;他们扎根黄土地,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用“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再次战胜了敌人的经济封锁,一次次的挫折,一次次的成长,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一种自我调节、自我净化的能力,这就是我们党—中国执政党的精神!不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当今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的党都走在时代的前列,代表着最先进的生产力,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政党能够和中国共产党一样。

  今天,我们在这里重温时代精神,看着宝塔山下的延安城焕发着新的'光彩,黄土换绿装,旧貌换新颜,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见证了一个政党由弱小走向成熟,一个国家由贫穷走向富强的伟大时代。在新一代党的领导人的带领下,中国发展稳步向前,通向未来的梦想蓝图已经描绘,需要我们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拼搏、用踏石留痕的毅力去创造,自强不息,锐意进取,久久为功,将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发扬下去,方能做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回望延安,传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道阻且长,我们壮志正浓,砥砺前行,乘风破浪,终会有时。

  延安保育院观后感 4

  今天的夜晚注定不平凡,穿越时空,我们正在接受心灵的洗涤。泪水几次模糊了我的双眼,轻声的啜泣声打破了电影院的寂寥,大家都在屏住呼吸观看电影《周恩来回延安》。

  只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了,总理我还没有看够,电影屏幕边出现出“周恩来总理已于1976年1月8日与世长辞”!我怀着无限悲怆的心情走出了电影院,上了车迫不及待的打开百度,再次寻找总理踏遍祖国的痕迹……

  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在患病期间回到阔别了二十六年的延安,当脚踏在延安大地的前一刻,当飞机还没有停稳在跑道上,周总理焦急万分的从座位上站起,等在飞机机舱门口,只为下一秒见到那片梦回萦绕的延安热土。踩在那片热土上,看着蜂拥而至的延安的父老乡亲,周总理的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我,回来了。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延安精神”的发育与成长,离不开陕北这块革命的肥田沃土,正是当年小米饭“雪中送炭”,正是延河水涓涓不断的滋养,正是陕北延安人民的忘我牺牲,才使从井冈山燃起的中国革命“星星之火”蔓延成“大火燎原”,才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才使红色中国巍然屹立于东方而震惊世界。

  故,总理每到一处,都会想起他和战友在一起作战,和乡亲们在一起劳作的点点滴滴,一幕幕画面,震撼人心!

  在延安待得几天里,他一张口就能喊出离别二十几年的老乡,和老郝等乡亲蹲在地上吃小米饭,给曹大嫂穿针引线等……这些细节的展示,足以说明我们的总理无时无刻不在关心、不在惦记着当年和他一起为新中国打下基石的延安人民!

  周总理的丰功伟绩、鞠躬尽瘁、忧国忧民、艰苦奋斗通过各种媒体渠道,童叟皆知,我不想多议,这只想大声喊出心中的口号“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

  画面回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或者回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战争虽说惨烈,日子异常清苦,但我愿意看到年轻有力的周副主席,愿意看到一脸胡子毛茬的周副主席,青壮年的周副主席骑在马上英姿飒爽,好不威武。我不愿看到身患重病、年老体弱的管理着一个大国的周总理。我恨时间不能倒流,我恨时间不能停止,让他永远年轻,让他没有病痛。我恨老天的不公,怎能如此对待如此良人!

  我在无果的边缘世界里寻找答案,无声的.泪滴漫过眼帘,不可名状的苦痛在黑夜里绵延!我愿乘风西去,伴您左右!

  我清醒了,周总理早已离我们远去了!

  我们唯有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发扬延安精神,来告慰英灵,告慰先烈!

  我们能够替总理感到欣慰的是,在总理去世后的每个日日夜夜里,延安人民不忘总理的嘱托,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结合新时代精神,立足科技创新、转变思维的作风使得延安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们能够替总理感到欣慰的是,他终其一生为之奋斗的伟大而神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日益强大,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是全球第二,首飞成功的大飞机,上海的自动港口,海上起重机,港珠澳大桥的建成等等,这无一不标志他深爱的中国已经腾飞!

  轻轻的说一声,总理,您安息吧!

  那些远去的先烈们,你们安息吧!

  但未来的路途依然任重而道远,美国、日本等列强国家见不得中国好,他们屡次施展各种各样影响中国发展的伎俩,他们惧怕中国强大,而我们更不能随他们所愿!

  如果你有小孩,你务必告知你的小孩,安宁来之不易,告诉他们关于伟人的故事,关于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这些故事一定一定有感动、离奇、愤怒等等,他一定会有所收益。如果你有父母,请你务必孝敬他们,只有善良才能感化天地。如果你是个年轻人,就拿起你的利剑,修炼自己的能力,去闯荡江湖,寻找自己的一席之地。如果你是个老年人,请你也要自强自爱。我们幼老中青团结一心,何愁中国不美,列强不怕!

  延安保育院观后感 5

  提到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日理万机”这个词。当刚刚小学一年级的我接触这个词的时候,并不能深刻理解,但却将这个词和周总理一起记忆了许多年。一直以来,这份强行植入的记忆好像成为了一个逐渐远去的符号,直到《周恩来回延安》这部电影用真实的感动,激发了我对历史的深刻认知。

  50多年革命生涯,26年总理任期,周恩来总理艰苦朴素,平易近人,功勋卓著,是我们几代人敬仰的楷模,学习的典范。周总理的伟大事迹数不胜数,但这部影片却以平易近人的叙事形式,以蒙太奇的手法,讲述了身患重病的周总理在1973年这个特殊历史时期,陪同外宾重新回到阔别26年之久的延安,与延安人民亲密接触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影片一开场,身处病榻之上的周恩来总理,就开始了一天紧张又忙碌的工作,从批阅文件到接待外宾,从飞赴延安到陪同外宾考察,从接见老乡到登门拜访,时时刻刻都处在忙碌之中,没有丝毫的放松和休息,就连吃饭的时间都充分利用上,不是陪老乡话家常就是与当地的工作人员深入交流。身患重病但不改严谨的工作态度、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着实令人钦佩和折服。

  这部影片最打动我的是无数生动的细节呈现。影片中,周总理衬衫的领子都已经磨破了,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嘱咐服务员洗衣服的时候要特别小心留意;周总理的袜子有个特写,脚尖儿和脚后跟的.部位都打着厚厚的补丁;他收了老乡的礼物,嘱咐工作人员折成现金返还……特别是总理给已经八十多岁变成曹奶奶的曹大嫂戴上眼镜,让我泪点崩溃。影片就是在这些平实鲜活的细节里让人感受真情实感的,这一点恰是这部影片的特质所在——伟人,并非时刻都在重大事件中前行,寻常举动更能显其伟大。

  小米是延安的特产,小米饭在影片中起着推动情节的重要作用。总理在出发前,两个咸菜一碗白粥的饭桌,给人极其深刻的印象。总理的早餐竟如此简单!到延安后,总理自费请熟识的百姓和当地陪同的工作人员吃饭,总理说“小米饭真香”,是回味26年前那场雪夜里曹家大嫂做的香喷喷的小米饭;当地的老乡也觉得小米饭香,因为他们太久没有吃过饱饭了。曹大嫂给行军途中总理一行人的一碗小米饭,代表更多的是延安百姓对革命事业的无私支持。曹家正是这千千万万百姓中的一员,所以总理才会念念不忘。26年前百姓让自己吃饱了出发,但26年过去了,这里的百姓依然吃不饱小米饭。总理会有多么无奈!我的眼泪潸然滑落。

  感怀延安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牵挂老区百姓生活依然艰难,希冀延安干部和知青为革命圣地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也就有了总理和地方人员再吃一顿饭的戏份。是的,他要听到地方官员保证让粮食产量翻倍之后,才能放下担忧从容离开。总理一直都是心系百姓的,这样的他怎能不让人感动?

  电影还有一个令人肃然起敬之处,周总理与老乡们二十多年没见,张口就能叫出每一个人的名字。这说明总理不仅有一双慧眼,也有一颗慧心,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无时无刻不在关注、惦记着当年一起为新中国打下基石的延安人民,显示了他不朽的人格魅力。

  看完这部影片,留给我的是满满的感动。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延安精神,深刻体会到了肩负重责的总理对人民饱含的炽热情感,也深刻体会到了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和鞠躬尽瘁的人格魅力,更深刻体会到了我们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原因。前辈们热血奋斗铸就了我们现在的美好和平,我辈更应砥砺奋进,努力书写中华民族崭新的辉煌!

  延安保育院观后感 6

  6月29日下午,羊口教育学区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影片《周恩来回延安》,内心很是激动。究其原因,一是影片主创人员的艺术表现和刘劲等演员的精湛表演,更重要的的周恩来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使命初心。

  影片讲述了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陪同越南党政领导人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访问的故事。片中穿插了周总理在延安的一段段难忘经历,带领观众重温了周副主席在延安的奋斗历程,重现了周恩来一心为民的感人故事。体现了总理爱人民,人民爱总理的主题。有几个场景令我感触很深。

  第一个场景:回到延安,总理要在招待所自费款待几位老乡。陕北人有蹲着吃饭的习惯,总理就尊重他们,和他们一起蹲着吃,那个个叫郝全友的老乡,吃了一碗小米饭,明明没有吃饱,却装出吃饱的样子。总理问他:你怎么不去添饭?他怕总理知道老百姓成天吃不饱会担心,便说:吃饱了!吃饱了!总理看在眼里,却痛在心里。饭后,他手捧总理送的那碗小米饭,久久不肯离开。总理临行前,他把家里的仅有的一点小米,全部送给总理,总理再三推却,只好收下,总理的眼中噙满着热泪

  第二个场景:国民党胡宗南的部队进逼延安,延安军民在炮火中撤离,周恩来看到老乡在哭泣,不肯随群众转移,停车询问情况,得知老乡的牛不见了,他的牛可能恋家回去了。周总理说,牛对于老乡来说就是他的命根子,随即命令司机掉头为老乡找牛。最终在老乡家里把牛找到了。吉普车在炮火中行驶,隆隆的炮声,掩盖不了老乡的笑声,滚滚的硝烟,遮挡不住总理的笑容

  第三个场景:总理的车在参观途中陷到了泥里出不来,闻讯赶来想见总理的老乡们,二话没说,大家齐心协力,把总理的车抬出了泥坑,此情此景,总理在车里泪光闪烁,哽咽无语!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人民群众用血肉之躯抬出来的

  第四个场景:总理离开延安前,特地把省委、地委的干部请过来,得到了地方干部让延安三年变个样,五年粮食翻一番的承诺,总理不顾邓大姐的嘱咐,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招待所工作的人员问他等延安建设好了,总理还回来吗,他知道自己即将走到生命尽头,他欲言又止,只是意味深长的挥挥手,点点头这个动作里,有答应,有期盼,有祝福,也许有还有遗憾和无奈

  影片在我们的泪光中结束,我们的思绪却犹如翻腾的江海,久久不能平静。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提到周恩来总理,我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一句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周恩来去世的时候,我刚刚十岁,还不不谙人事,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思也不是很理解。但是觉得周总理就是这样的人,这个词就是周总理的光辉写照。

  随着年龄的增长,看了一些文献资料和悼念文章,更多的是影视屏幕。对于周恩来总理的.事迹知道的也越来越多,北伐黄埔时期青年才俊,长征途中的大胡子;国共合作时期的大智大勇,西安事变中的民族大义,重庆谈判中的唇枪舌战;新中国百废待兴的日理万机,全世界大国博弈的风云变幻;中国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的描绘,世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提出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舞台上,周恩来充分展示了人格魅力和聪明智慧。他的形象在我们的心中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生动。他从一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踌躇满志的少年,到一个全国人民爱戴、世界人民敬仰的大国总理,他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周总理有一张经典的照片,是他坐在沙发上,侧脸凝思,脸上写满了忧思。我有时会想:这样了不起的伟人,拥有才华、学识、胆魄、智慧和强大的人格魅力,无论干什么都一定能成功,但他选择了最清苦、最劳累,但也最崇高的路。他没有子女,没有财产,死后没有进入八宝山,而是把骨灰洒向了祖国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自己光辉的一生为我们铸就了不朽的丰碑!

  斯人已逝,音容宛在,初心使命,永志难忘!

  延安保育院观后感 7

  观看《回望延安》,细细品味我党崛起、民族复兴、国势强盛的精神内涵,真切地感受到延安精神的深刻与厚重。从1935年落脚延安到1948年撤离延安,党中共中央在延安生活、战斗了整整十三年。这十三年,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大发展的十三年;这十三年,是工农红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十三年;这十三年,是中国革命由饱受挫折走向辉煌胜利的十三年。

  回望延安的崇山峻岭、窑洞宝塔,她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处处物质遗产,更重要的是融入中华民族血液的延安精神。这种精神源自中华民族古老苍雄的胸腹,凝结了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延绵至天,依然放射着耀眼的时代光芒。当我们以其精神价值观照新时期现代化建设大业,特别是我市“坚持科学发展,建设幸福大丰”宏伟蓝图时,延安精神便极具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建设幸福大丰的征程中寄予其新的精神注解。

  艰苦奋斗,创业立业。回顾艰难困苦的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使我们党从星星之火走向燎原之势,从大革命的失败走向解放全中国。我们党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近年来,大丰的发展势头喜人,人民生活有了较大改善,沿海开发明显加快,城乡面貌明显变化,社会民生明显改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日趋提高。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经济基础相对发达地区还比较薄弱,群众的幸福指数相对较低,推进大丰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的整体水平,还必须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因此,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牢固树立为大丰发展事业而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保持旺盛的工作激情,始终与人民群众一道,同甘共苦、奋力拼搏、不断进取,用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来凝聚人心,激励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大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情系百姓,亲民爱民。在延安时期,老一辈革命家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在全党认真实践,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为人民服务”遂成为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成为我党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成为其重要注解。古语云,“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意为为政者对待百姓,只要纯厚治理,多办实事,虽然没有说我是亲民的,而百姓都会亲近他。所以,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常怀亲民之心、爱民之情、为民之志,常思立身之本、做人之德、贪欲之害。

  延安保育院观后感 8

  作为一名黄土高原上紧邻陕北地区的孩子,看剧情历史电影《周恩来回延安》颇受感动,仿佛自己随着剧情的推进回到了那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年代。那时,虽然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可能解决基本温饱都难,但是淳朴的西北风土人情和革命老区人民的真挚情谊却深深影响着每一代中国人。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是根据周恩来总理时隔二十多年后带着毛主席和党的嘱托再次来到延安的故事,通过他晚年对延安的二次到访忆当年,并对延安发展给予重托的浓厚情感,来呈现他对延安及人民的牵挂之情,即使现在看来依旧让人热泪盈眶。影片不仅故事朴实,更展现出老一辈革命家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崇高品德,以及他们对革命老区延安的不舍和留恋之心。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影片通过周恩来总理晚年到访延安的点点滴滴,再次展现出革命老区陕北延安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朴实与勇敢,并对当年北京青年到延安插队当知青的生活进行了有力书写。面对艰苦的生活条件,他们不因为是革命老区就搞特殊,而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将延安发展的独具革命老区特色,带领延安人民逐步走向新的幸福生活。当看到周总理与当年的老房东、老邻居、老伙伴们相聚的场景时,不禁感叹岁月流逝飞快,而永远不变的是那份真挚的热情与淳朴的.民俗民风,和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永生难忘。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不仅对周总理回延安与老友相聚进行了深度刻画,还通过忆当年革命战争岁月对曾经帮助过他的陕北人民以及为革命牺牲的战士等等进行了全面详细的回顾。当看到周总理为了革命胜利在通往延安路上饿肚子和战士们讨饭吃的情景以及去往延安路上被伏击的场景时,无不被当年的老一辈革命家敢于牺牲的精神所震撼,吃苦耐劳不说,流血流汗都没有一句怨言的崇高品格非常值得我们生活优越的年轻一代学习,也正是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当下幸福而美好的生活,值得铭记一生。

  当然,通过影片一系列的回忆,看得出当年周总理对延安有着太多的牵挂和不舍,回忆了岁月见到了老友,即将再次离开时,还特意嘱咐随从人员想要再多看看陕北的愿望,而那份真挚又动情的心声被刘劲老师演绎的淋漓尽致,从头到尾饱含热泪的情绪又始终让人看的为之感动,非常入戏,观众仿佛穿越时空跟随着周总理再次回到延安一样,震撼十足。不得不说作为导演兼主演,刘劲老师对人物的理解以及心理刻画都非常细腻,将周总理的一举一动都诠释的有模有样,展现出他和蔼可亲,一生一心为民的领导者形象,不禁令人心生敬佩之情。

  目前,电影《周恩来回延安》正在院线热映中,先且不论在商业扎堆的档期中会取得怎样的成绩,但是作为大家庭成员的一份子,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更适合全家老少一起观看。继承革命先辈遗志,发扬革命先辈精神,学习革命先辈好榜样,不忘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作为新一代青年不忘历史,牢记使命,有责任有义务将祖国继续发扬光大,走向更强!

  延安保育院观后感 9

  听花姐说,单位组织周六去观看电影《周恩来回延安》。最近我刚刚与友人看了这部电影。与其说是先睹为快,倒不如说是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教育。看这部电影,又让我想起了1976年周恩来总理逝世时,群众发自内心的一句话:人民的总理人民爱,人民的总理爱人民。周总理逝世时,我刚刚十一岁,当时人民群众怀念周总理的事情,特别是这年清明期间,人民群众自发的纪念活动,到现在仍然是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周恩来回延安》发生在1973年6月份,当时周恩来总理查出癌症一年多了,总理陪同外宾回到阔别26年的革命圣地延安,深情演绎了周总理在短短22小时内,和延安人民群众心心连心、鱼水情的动人故事。

  据说这次周恩来总理回延安是有一定历史背景的,当时的越南领导人到北京访问,要求提供一百亿元的经济援助,我方没有同意,周恩来总理陪同越南领导人参观了延安,目的是让他们看看我们老区人民还过着贫穷的日子。还有一个原因是,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离开延安后再也没有回去过,这次周总理是代毛主席、朱总司令等领导,回到延安看望人民群众,带去了毛主席、朱老总的关怀。

  《周恩来回延安》这部电影,没有强烈的情节冲突,也没有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主线,不以重大革命历史事件铺陈故事,不是群像塑造讲述伟人的丰功伟绩,而是以日理万机的'总理,对革命根据地延安百姓日夜牵挂,用人物饱满充沛的情感串起全片的叙事,通过总理与延安人民群众、知青、当地领导的互动,和对历史的回顾,再现了战争年代延安精神的形成,和新中国成立后延安精神的延续,展现了一代伟人周总理和延安人民难以割舍的情谊、不忘初心的情怀。

  尽管片中延安百姓的日子依然艰苦,但是他们相信跟着共产党走,一定会过上好日子。而正是延安百姓这份沉甸甸的信任,让总理更加百感交集,许愿一定会再回延安。

  影片中,周总理没有鸿篇大论,但他却把对延安群众过上好日子的嘱托,无声地传导到每一位干部心里。在与当地干部重重的握手,每一个握手,都是一句无声的嘱托。据说周总理与干部的握手时的响声,也符合延安人击掌盟誓的习俗。当总理听到地方领导立下三年变样、五年亩产翻番的军令状时,已经尿血的总理不顾医生的嘱咐和重病的身体,用颤抖的手为大家斟酒,举杯一饮而尽。

  周总理生前牵挂着延安,共产党人没有忘记延安,没有辜负总理的愿望。经过五十多年的励精图治,特别是近四十年的改革发展,延安已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昔日的黄土高坡也早已是高楼林立,人民生活新福安康。

  巍巍宝塔山,滔滔延河水。周总理虽没能亲眼看到延安人民过上好日子,但是总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崇高信念却在共产党人中代代相传。

  延安保育院观后感 10

  几年前,我有幸去过一次延安,因为时间仓促的缘故,只是远远的眺望了一眼传说中的宝塔山,当时的印象并不怎么鲜明,因为比起西安的大雁塔,比起武汉的黄鹤楼,这座宝塔灰突突的,激不起我一点点深入游览的欲望。

  近日,单位工会组织职工观赏了电影《周恩来回延安》,我几乎是以泪如雨下的状态观赏完的,不禁回想起年少时轻狂的自己,是多么的浅薄无知。

  就像电影中毛主席所说的:“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革命圣地,承载着一代人血红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记忆,祭奠着无数革命烈士勇于奋斗,顽强拼搏的亡魂。如今的幸福生活,我们享受的夏日里徐风骄阳,夜晚的酣睡畅眠,是多少英雄豪杰用生命拼出来的!他们也有父母兄弟,也有梦想与牵挂,但却义无反顾的将一切献给了伟大的革命,这场解放全中国的战争。

  伟大的周恩来先生,这位我未曾谋面活在课本里,历史里最受国人爱戴的总理,当电影让我的想象投射在眼前的时候,只一眼,心中的敬意便油然而生。我回想起儿时课本里《十里长街送总理》中描述的那个灰蒙蒙的阴冷的天,悲伤与心碎蔓延于整条长安街上摩肩接踵的送行的群众,逝去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总理,似乎是连我们心中的正义与无私,勇敢与奇迹的丰碑也倒下了。40多年过去了,感谢这部电影,让我们这些成长在阳光下的`青年们有机会以如此生动的形式体味那段峥嵘的岁月,感受革命先烈的青春与壮举,珍惜当下的幸福,更加重要的,反思自我,立足当下,为在有生之年有所作为,竭尽所能的为这个社会,这个时代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懈奋斗。正如周总理用事实与行动教给我们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创造无限的可能,竭尽全力,只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只为向着我们信仰中的共产主义社会再前进一步。

  希望我还能有机会再去游历宝塔山,甚至是延河、迎宾馆,这次我一定会怀揣着万分的敬意分外珍惜,踏上周总理与无数烈士数十年前踏过的土地,收集风中他们带给我们的嘱咐,感谢前辈们为这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付出的一切,自此更加拼搏奋进,为创造更加幸福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延安保育院观后感 11

  延安,一个多么令人神往的城市,一代代青年们都在延安勇敢地播撒了自己的热血,无悔地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我的青春在延安》,是一部由孙骁骁(潇湘)、郑恺(赵劲飞)主演的红色青春偶像剧,它以中共在延安筹备“七大”为切入点,讲述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对于祖国的热爱与奉献的故事。在剧中,潇湘和赵劲飞是一对恋人,他们为了信仰来到了延安,用他们自己的青春故事,重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有一次,他们在执行任务的途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赵劲飞急中生智,飞快地把枪架在日本首领的脖子上,并让潇湘等人快跑,潇湘担心极了,好几次都想冲进去。过了半晌,赵劲飞终于回来了,潇湘颤抖着用枪指着赵劲飞,告诉他不要再逞英雄了,这样很危险,与其死在敌人的手里,不如死在她的手里。赵劲飞深情地表白:“我一直告诉自己要活着回来,因为我舍不得你。”是啊,赵劲飞虽然随时可能牺牲,但是他一定会坚守他们的海誓山盟的,他爱她,不管是以前,现在,以后······只要为了她,他什么都可以做。

  在潇湘误会赵劲飞,想要跟他分手的时候,他说:“我不敢给你任何承诺,因为我不知道哪次执行任务将会发生什么,如果你要离开我,我同意。”他多么善良呀,他从来不为自己着想,爱的人幸福,那就好·····大结局的时候,赵劲飞带一个连去迎接七大的最后一批代表,结果日本间谍王彪盗取了信息,用电台发出信息:“让赵劲飞连夜行动。”赵劲飞觉得很奇怪,但还是照做了,结果就中了日军的埋伏,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勇敢机智的他和另外七个人组成了敢死队吸引火力,让日军以为支援部队到了,其他的人掩护代表离开。慢慢的八个人只剩了他一个,他的腿也被打断了,身上负了多处重伤。他慢慢地爬上了一棵老树边。这时,日军的大部队通通过来了,潇湘的`支援部队也过来了。潇湘看见已经不能动的赵劲飞,终于一次性释放出自己的情感,眼泪扑通地滴下来,大声地喊着:“赵劲飞,我爱你!”一片寂静,赵劲飞听到后欣慰地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阳光,他深爱着的潇湘他的萧湘,终于理解了他心又和他贴在了一起。这时候,《你我的表达》翩翩响起来,天空是蒙蒙的灰,在怀念谁,升华透明的泪,用来回味·····本来感人的情节配上这令人心碎的音乐,我想在此刻连木头人都会动之以情吧,我趴在桌子上不顾一切地嚎啕大哭起来,赵劲飞不是一直盼望着和潇湘幸福生活的那一天吗?这一天总会到的,我相信不会的,他为了潇湘会坚持下去的,我相信结局不可能那么残忍,不是说有情人终成眷属吗?这个电视剧一定会有续集,那就是赵劲飞被抢救了,他和潇湘一起幸福地生活着,没有人能拆散他们,他们的爱情终将海枯石烂,白头偕老!

  最后,毛主席说:“也许后人在提起七大的时候,有些革命战士可能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是我们要记住他们,不能忘记他们。”是啊,赵劲飞只是典型战士中普通的一员,就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青春换来了祖国的安宁,默默无闻,不求回报。

  延安保育院观后感 12

  最近我阅读了红色经典小说《保卫延安》,它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小说,被誉为“英雄史诗”。读完这一部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以宏大的规模、磅礴的其实,能出色、真实地反映解放战争中著名的延安保卫战的长篇小说,我深深为其中伟大的任务形象,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伟大的人格精神所感动。

  作品围绕西北战场我军正规部队与千倍于我军的敌人浴血奋战,以我军主力纵队的一个连所参加的'青化砭、蟠龙镇、榆树、沙家店等战役为主线,艺术地概括了我军由战略防御向战略反攻的历史性转变。充分反映出了我军领袖的战略智慧和长远的眼光。作品所刻画的战斗场面规模宏大,内容丰富,从高级将领到基层连队的个中战斗生活,大大小小的战斗均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以及根据地的人民和游击斗争的活动等都有深刻具体的正面描写。作品真实地战线当时的严峻战争形势,不避讳敌强我弱的悬殊形势下的空前残酷和壮烈的战斗局面,每次战斗都有无数英雄战士壮烈牺牲。

  《保卫延安》一书刻画的都是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形象,而在和平年代的今天,可能再也不会有这种为人民而战的壮烈场面,但是他们所体现出来的那种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每个共产党党员必须具备的精神觉悟。作战坚持党的领导,取得了完美胜利,而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过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也取得了伟大成就,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都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些成就,更坚定了我们在社会主义新时期要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

  虽然英雄牺牲了,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精神、留芳千古的神话,他们是伟大的,是永远不朽的丰碑。

【延安保育院观后感】相关文章:

歌曲《延安颂》:延安精神的象征06-19

小学作文:国庆延安游记01-28

《周恩来回延安》观后感11-08

延安市高中优秀作文10-27

延安红色旅游作文3篇01-28

有关延安精神的作文800字07-12

我爱我的家乡延安作文(精选21篇)07-05

延安精神学习的作文范文01-29

延安市高中优秀作文800字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