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纪录片《AI,你好》有感

时间:2022-02-08 10:14:39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观纪录片《AI,你好》有感(通用7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纪录片《AI,你好》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纪录片《AI,你好》有感 篇1

  今日晚间在看部门工作日志时,发现有位老师说她看了《AI,你好》纪录片,立马觉得这个不错!原本就非常喜欢看纪录片,近期正好正在关注AI与教育,让部门同事帮忙收集AI相关素材,尤其是机器人相关的。于是里面就到腾讯视频中搜索这个纪录片。

  看介绍,是优酷策划的,8k纪录片,只有腾讯视频的会员,没优酷的,在笔记本上看720P的足够了。第一集看了个头,讲的是探索外星生命,不太感兴趣,跳过看第二集《你好AI:我用AI修文物人工智能复活千年历史》,这个不错!讲了三个片段。

  (1)用无人机采集照片,导入电脑后用ai来自动生成修复方案,指导修复工作;那是不是用AI和建筑设计图对接,是不是也能实现对建筑的概预算?也可以用无人机和AI来自动检测老旧建筑物的裂缝等问题?

  (2)用AI辅助自动采集敦煌莫高窟的照片,自动合成高清大图,修正畸变,还原莫高窟洞窟;在想,以后是不是还能借助AI来还原莫高窟的颜色?

  (3)不会说满族语的满族讯飞公司小伙子到黑河采集满族语料,合成满族语语音库;每一亿人中,只有一人熟练掌握满族语;在没有任何满族语数据基础上,仅仅用录的630多分钟的语音,最终就得到了2500多条语句数据。如果人工去做这些事情,要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可能要多的多。

  结尾讲了一句:守望家园,凝固历史!体现了AI在这方面的重要作用。就像最后一个片段所言,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它还承载着历史和文化,如果一门语言消失了,那么这段历史和文化也就从人类历史中消逝了。

  观纪录片《AI,你好》有感 篇2

  《你好AI》是一个大胆且成熟的纪录片“试验品”,用电影式的叙述方式、国际化的故事视角,让它和人工智能一道把人类的想象力带到“穷极之处”。让大家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更近距离接触纪录片。

  呈现AI融入世界的多个应用场景和真实案例。

  这个题材的纪录片很新,从画面、配音、文案、音乐、特效、包装,都是极致的呈现。

  这不仅是科技创新的探索之路,更是充满爱和温暖的旅程。

  观纪录片《AI,你好》有感 篇3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观纪录片《AI,你好》有感 篇4

  首先国产先支持!

  科技强国不错。

  横向对比我们还不够先端,但这些也说明仍有很大进步的空间,多一些支持和理解,让我们的科技走得更远。

  片子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深入挖掘,只是拿世界性的东西铺开来讲还不够,更多的细节上的内容还可以展开。

  不过拍摄团队这么多很不容易。

  去敦煌取材就看出来了,设备也重。感慨拍一部纪录片也是很辛苦的。

  希望以后能看到更精致的科技纪录片。

  观纪录片《AI,你好》有感 篇5

  说实话,看名字这片不是我这科技白痴的菜,最近被朋友安利了一集,发现这跟我印象中那些教科书般令人犯困的科技纪录片不一样,少了很多纯技术的科普,多了几分温情。

  应该说,这些年中国纪录片满屏满屏的满汉全席肥香油脂,看的都开始反胃,这个题材的纪录片倒是第一次见,而且从画面、配音、文案、音乐、特效、包装,都是极致的呈现。

  文案朴实,与近几年纪录片日益浮夸的文案现象(通俗说就是不会说人话,吃个串涮个锅都能吃出人生高潮)形成鲜明对比;画面摒弃了国内各大神动不动就上的黑科技视角、超级大特写和各种升格慢动,反而用了大量的全景画面(这摄影师够大胆的),讲究的构图和细节把控严谨的环境交代,人物未开口便有很强的代入感,人物也因为在真实的环境中有了“人味儿”;至于配音季冠霖老师那娓娓道来的节奏感,在全网一片舌尖音的洪流中可称是纪录片的一股清流;剪辑节奏张弛有度,快剪镜头组逻辑清晰,剪辑点干净利落,没有了各种转场特效加持,竟然毫不突兀。

  最近几年由于工作原因看了很多纪录片,越看越觉得没劲,现在一想,其实就是在这个什么都要“快”的流量时代,我们没有“时间”,没时间调研,没时间勘景,没时间等光来,没时间讲逻辑,没时间做特效,于是,就有了大量的“没时间”也“没美感”的影像。

  观纪录片《AI,你好》有感 篇6

  2019年9月15日

  第一集:中国天眼搜寻外星文明

  德国火星探测器,夏尔巴(Sherpa TT)同学自动的线路导航;看上去德国人的实验室也是非常严谨的工业风,表示非常的羡慕和佩服;

  贵州FAST寻找脉冲星信号:这个前段时间刷屏了不少的天文故事,了解也不少了,这个望远镜的控制倒是利用了很多的控制技术,另外数据的分析相信有大数据处理的用武之地;

  2019年9月16日 22:19:36

  第二集:我用AI修文物,人工智能复活千年历史

  讲了3D长城的修复,这个是深度神经网络,根据现有的长城的形态去训练,然后推理出缺失的部分的形态吧,intel的东西非常抢眼;无人机不是他们搞得吧,但是数据中心虽然是sugon的logo但是其实是intel提供的算力无疑;敦煌莫高窟的图片的拼接技术,这里面是艺卓的显示器么,没看准;现在这个二维图像的采集就这么费劲,科幻电影里面一个小球机器人,就能实时采集当前房间的3D的状态,得要集成多少传感器,多大的内存和存储,多块的运算能力和实时的数据传输能力呀!

  满族语言语料库的采集问题,这个采集之后没有下文了,语料库是不是可以再分解,是不是以后翻译机的基础呀。星际迷航里面翻译机,学习几句外星人的话,就可以逐渐做到实时翻译。

  观纪录片《AI,你好》有感 篇7

  2015年有一个大新闻,特斯拉的创始人马斯克捐赠了一千万美元给一家创立了仅仅一年的组织——未来生命研究所。这家组织研究的是人工智能安全性,他们的目标是要保证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的未来是有益的。

  未来生命研究所的创始人,也是《生命3.0》这本书的作者,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终身教授,迈克斯·泰格马克。在纪录片《你好AI》中,他也频繁出镜,试图从学者的角度,让我们不仅看到人工智能的锦绣前程,也能意识到它的潜在风险。

  9月2日起,《你好AI》在优酷播出,每周一更新一集。共5集,每集18分钟的纪录片,包括火星计划、激活历史、自然物语、进化方舟、未来视界等,从智能与类发展关系的视,展现人工智能在多个领域的应用落地,以及对类社会的帮助与改变。

【观纪录片《AI,你好》有感(通用7篇)】相关文章:

观《海洋天堂》有感通用11篇01-31

观《背起爸爸上学》有感通用15篇01-29

观《海底总动员》有感通用12篇01-25

观《精灵旅社》有感02-06

观《洞穴之光》有感01-25

观《北京鸟巢》有感01-21

观《星际穿越》有感01-20

观《坏爸爸》有感01-20

观热血教师有感01-20

观催眠大师有感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