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观后感

时间:2023-04-23 20:44:3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6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观后感

  5月1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第44期“中国传统中的家规”发布了由辽阳市纪委拍摄制作的《双肩明月两袖清风——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专题片,下面是由语文迷网为大家整理的专题片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6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观后感

  观后感一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东北辽阳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才子,名叫王尔烈( 1727—1801年),字君武,号瑶峰。他以诗文书法、聪明辩才见称于世,嘉庆年间中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曾当过嘉庆皇帝的老师。《辽阳县志》称其为“词翰书法著名当世者,清代第一人”。

  王尔烈的父亲名叫王缙,曾担任管理学校的小官“学正”,擅长诗词书画。因此,王尔烈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有一年春天,王尔烈跟随几个比他大的儿童到村里的学馆报名读书,先生想考考他们的才学,便问道:“世界上什么最肥美?”一个说猪油最肥美,另一个说羊尾巴最肥美。先生看着王尔烈,王尔烈说: “他们两人说得都不对。世间最肥美的是春雨。”“为什么?”先生紧逼不放。王尔烈解释说:“先生岂不闻‘春雨贵如油’吗?春雨能滋润万物生长,所以说最肥美。”先生听后点头表示赞许。接着又问:“世间什么最珍贵?”孩子们有的说金银,有的说珠宝,而王尔烈却说:“世间光阴最珍贵。”“怎么讲? ”王尔烈胸有成竹地说:“古语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先生听后赞扬说:“讲得好!”先生接着又问: “世间什么最顽强?”有的说高山上的松树,有的说深谷里的苔藓。王尔烈说:“唯有野草最顽强。”先生问王尔烈为什么,他毫不犹豫地说:“先生不见白居易咏野草诗中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吗?”先生连连点头称赞:“答得好,收下你!”从此,王尔烈跨入书山学海,刻苦耕耘,终于成为名震东北的大才子。

  有一年冬天,王尔烈戴一顶草帽在雪地里玩耍,有一个过路的客商见他穿戴十分滑稽,便随口出句戏谑道: 穿冬装,戴夏帽,胡度春秋。不料王尔烈不饶不让,两眼一眨,以方位对季节,对出下句:走南方,窜北方,混帐东西。客商不但不恼,反倒夸他“奇才”。

  王尔烈幼时曾在家乡魁星楼私学馆就读。有年秋天,老塾师带着他和另外几个同学一起去郊外游玩。面对金菊盛开的原野,老塾师联兴大发,当即出对,考众学生。老塾师所出的上联是:野外黄花,好似金钉钉地。 众学生听了,大都面面相觑,不知所措,更无言以对,只待老师训斥。此时王尔烈却不慌不忙对出下联: 城内白塔,犹如玉钻钻天。此句一出,老师欣喜,同学恭贺,倒让王尔烈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决心把鼓励当作动力,更加发愤苦学,决不辜负师长和同学的一番盛情。

  王尔烈自幼喜欢在大人们身边转,细心倾听长辈人谈论风土人情及国家大事,遇上书生举人们在一起作诗斗对,他也认真琢磨,搭腔试对。由于他年少对句不俗,常有惊人之语,备受人们喜爱。

  一天,千山无量观一位独具慧眼的老道人四处云游,来到王尔烈家,点名要王尔烈在名流聚会时斗对,王尔烈高兴接请,聚会那天道观挂出一幅上联:即, 幽溪鹿过苔还静。 老道人出句太高妙了,在场的人都不知该怎样对,唯独王尔烈不假思索,应声对道:深树云来鸟不知。 众名流闻句,无不夸赞他有捷才,日后定大有出息。

  有一次,王尔烈与朋友去千山郊游,来到龙泉寺前,但见翠树参差掩映,青山高低相连,王尔烈不禁联兴大发,取出笔墨在龙泉寺门柱上写出一比上联:近视千山五百出。 当即邀请同行的朋友们对下句。朋友们都说上句出得好:“出”字是两个“山”字,“五百出”,合成“千山”。好是好,朋友们无一人对出下联。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王尔烈站在寺门前,禁不住有些飘飘然,大有鹤立鸡群之感。

  寺门外的喧闹声,惊动了寺里的元空方丈。他走进人群,抬头看了看上联,点点头说:“确是好句,只是目光不免有些短浅,以神州之大,胸中不可只有这千朵莲花一座山啊!”王尔烈听顺了赞扬之词,没想到竟有人能挑出自己的毛病,便双手合十,恭敬地问道:“依长老之见?”元空方丈说:“不才对一比下联,不知可否? ”说着,吟对下句道:远望九州十八川。

  王尔烈闻句不由心中一惊:不但文词对仗工称,而且拆解“州”字为两个“川”字,因此“九州”也就成了“十八川”了,合情合理,而且意境高远,胸怀宽广,心中暗忖,此对高于自己的“近视千山五百出”。这正是我的不足之处,于是,深深向元空长老施了一礼,道:“多谢长老教诲!”

  王尔烈只念了4 年私塾,便因家境贫寒,中途辍学了。为了谋生,父亲送他去辽阳城南千山龙泉寺当杂工,但他并未因此中断学习,一有机会就向寺内有学问的僧人请教。

  转眼间这年的寒冬将要来临。这天天降大雪,寺内的小和尚和打杂的都来扫雪。由于年纪小,他们都很贪玩,一高兴,便用雪堆了个观音像,正巧让元空方丈看见。元空方丈便以雪堆的观音为题出一上联: 雪积观音,日出化身归南海。

  在场的人听罢,没一个能对上。王尔烈听了,十分高兴,他觉得方丈的出句妙极了。因为太阳出来之后,雪积的观音定会溶化,可谓“化身”。雪化作水,水汇于川,川归于海,这是合乎情理的,妙在“南海”巧合“观音”。因为传说“观音”常住“南海海”普陀山,故而人称“南海观音”。方丈的出句高妙,可怎样对才好? 王尔烈用心琢磨了好一会。他由雪联想到云,那飘浮不定的漫天云朵,变化无穷,形态奇巧。于是,他走近元空方丈,说:“我来给方丈对一比下句。”方丈点头应允。王尔烈朗声对道:云成罗汉,风吹漫步到西天。

  这比下联,神思驰骋,形象生动,对得确实工巧,与方丈出的上联:“雪积观音,日出化身归南海”珠联璧合,遥相呼应。至此,元空方丈就不让他再去当杂工了,而是将他收为身边茶童。

  有一天,方丈带领众人乘船去大安寺。大安寺的小尼姑正在湖边汲水,她见撑船的小和尚们的影子倒映水中,船篙又正好打在他们自己的影子上,逗得她咯咯直笑,等船靠近了,这个机灵的小尼姑脱口吟一上联:和尚撑船,篙打湖心罗汉。方丈年长,不便与小尼姑计较,几个小和尚胸无点墨,难以应付。正在窘迫之际,只见王尔烈从船头站起,冲小尼姑一笑,对下联道:尼姑汲水,绳系潭底观音。

  尼姑心想,自己探身汲水时,影子不是也映在潭中吗?待自己将水提到岸上时,影子自然就不见了,也可以说是自己把自己的影子从潭底用吊水桶的绳子系住提上来了,更何况人家还尊自己是“观音”呢!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挑着水桶快步走开了。

  王尔烈小小年纪,竟有这般捷才,使元空方丈不禁暗暗称奇。从大安寺归来,方丈便收王尔烈为徒,悉心授以诗文学问。由此,王尔烈的学问更是直线递增。

  观后感二

  近读王尔烈诗词题对,深感他底蕴深厚,知识广博,辨识精准,回应迅捷。其才学,其智慧,其品格,其意志,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高山仰止,令人叹服。他的诗词题对有一种魔力,欲罢不能。遂将有关史料整合改编。为让文字立体行走,择以朗诵的形式呈现,现将上中下三篇朗诵刊发,与有缘人分享。在改编此文过程中,得到王尔烈后人的支持,并提供一些鲜为人知的独家史料,谨此谢意!

  ——题记

  相传宋朝时有位秀才进京赶考,在一座独木桥上与一个挑柴的樵夫相遇。樵夫一看秀才的行装和神色,就知道秀才是赴京赶考的,便对秀才说:“相公,我这里有一对联的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我就让你先过这独木桥,如果对不出,你让我先过。”说完,念出上联:

  此木为柴山山出。

  秀才一听难住了。因为这上联巧用了析字修辞手法,将“柴”字析为“此木”,将“出”字析为“山山”,非常难对。秀才无奈,只好给樵夫让路。樵夫过桥后回过头说:“你连这简单的析字七字对都对不出,恐怕日后功名无望。”秀才听罢樵夫的话,羞愧难当,当即病倒不起,不久竟抑郁而死。当地山民把他埋葬在小桥附近的山坡上。据说秀才死后精魂不散,变成一只山雀,整天四处飞翔,口中喃喃地念着“此木为柴山山出”------

  到了清代,适逢王尔烈进京赶考又路过此地,听到黄雀的鸣叫声,感到奇怪。正好碰见一位樵夫,一打听,才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便决定代答下联,让那位秀才的魂灵得以安息。他望着这座山四周的美丽景色,但见夕阳残照之下,茅舍点点,炊烟缭绕,景致美丽如画,灵机一动,当即吟出下联: 因火生烟夕夕多。与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形成反差又浑然一体。 樵夫听罢王尔烈的妙对,拍手赞道:“天衣无缝,天造地设,真奇才也,日后必成大器!”据说那山雀听了下联后,就朝深山飞去了。从此,人们再也听不到那山雀的鸣叫声了。

  乾隆三十一年八月初九,王尔烈在省城顺天府( 时称盛京)贡院里,开始乡试的第一场考试。当时来这里应考的考生多是直隶(河北)的,辽东考生寥寥无几,王尔烈便是其中之一。此时正是盛暑炎热之际,应考的富家子弟们个个穿绸着缎,显得凉爽华贵。王尔烈家贫,穿的是家常粗布衣裳十分寒酸。一个麻脸考官走过来,见他旧布袍下露出肥大的青布裤子,便开玩笑地说:小书生两腿木耳。 王尔烈见考官善意取笑自己,并无恶意,回敬道: 老大人一脸花椒。 考官没想到竟会受到穷学生的当众奚落,顿时面红耳赤,为了挽回面子,考官又想出半联:乱石山稀烂梆硬。王尔烈毫无难色,应口对出下联:热河水翻滚冰凉。

  还未考试,就和考官成了对头,王尔烈心里便有点犯嘀咕了,多亏这位考官极爱才,认为这个生员非同一般,也不计较王尔烈的鲁莽,仍然秉公判卷。三场考下来,王尔烈中了第一名,成了举人。5五年后,又在京城考中贡士,经乾隆皇帝殿试,钦点为二甲头名进士,并点为翰林院庶吉士,后任翰林院编修,为完成闻名中外的巨著《四库全书》作出了贡献。

  据说王尔烈当时中了头名状元。但因乾隆皇帝私下考场,和王尔烈在同一个考场考试。王尔烈中头名,乾隆皇帝名列第四。那时讲君臣之道,主考官硬是将乾隆皇帝改为第一名。后乾隆皇帝查阅当时考卷,发现王尔烈才学出众,文笔惊人,即封他为翰林院侍读,在宫内教授太子琰(即后来的嘉庆皇帝)。后来流传的“老主同场少主师”的诗句指的就是王尔烈的这段故事。

  有一年,江南科考,一连换了好几个主考官,都被当地生员和名士们“赶”了回来。这次,皇帝突然想到了王尔烈,派他到江南去主考。于是有人奚落他说:“北方人还会出什么考题?最多不过‘学而时习之’”。王尔烈闻言并不介意,按规定出了三道考题,竟然都是“学而时习之”,要求各文不得重复,不落俗套。考题之平常,要求之高标准,一下子把考生们都给难住了。王尔烈这时也连作三篇文章,贴于考场门前。考生们一看,篇篇气度不凡,异彩纷呈,如同“三圣”手笔,无不拍手称奇,个个叹服。但也有人不肯善罢甘休,认为王尔烈是“东北蛮子”,瞧不起他,便在他下榻的馆驿门上贴出半副对联,企图嘲弄他: 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

  第二天,王尔烈起床开门后看到这比上联,知道是有人刁难、嘲笑自己,便拿出笔砚,书对下联予以反击: 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一天指皇帝,一地指皇后,圣人乃孔子也。江南考生这才知道这位主考大人文才的厉害,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连忙把王尔烈请到宗师席上,以礼相待。

  闲谈中,有一位考生躬身问道:“大人学识如此渊博,敢问尊姓大名?”王尔烈笑道:“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吾乡,吾乡文章数吾弟,吾为吾弟改文章。”众人听罢,更加佩服,纷纷告退。王尔烈到江南主考,未录一名考生而返回京城,面奏皇帝:“启禀陛下,江南才子有名无实,故臣此次主考,未录一名。”从此,“压倒三江王尔烈”的美名便传扬开去。

  有一年,山东学政范子俞在乡试时给考生出了一道对联题:泰山俨俨,四壁青峰压东鲁。所有的考生都被这道题给难住了,没有一人能对答得出,于是有的考生请主考出示下联答案。主考官并无准备,当场骑虎难下,只得应诺次日相告。他一夜之间苦思冥想,也未能对出下联,羞愧得悬梁自尽了。乾隆皇帝闻讯后便传下圣旨,谁能对出下联,便可做山东学政。之后因三年无人能对,山东竟停考了三年。后来,王尔烈从陕西到了京城,听说这件事后,很快对出了下联:黄河滚滚,九曲玉带锁西秦。与上联的“泰山俨俨,四壁青峰压东鲁”形成绝对。这副有名的对联,被后人刻写在泰山的五大夫祠中。

【关东才子王尔烈的传世家训观后感】相关文章:

灼烈的酒人生作文10-07

《家风家训:王立群智解成语6》观后感范文11-07

有关东北的雪作文10篇05-18

有关东北的雪作文7篇05-22

有关东北的雪作文三篇05-25

有关东北的雪作文9篇06-02

有关东北的雪作文五篇06-05

有关东北的雪作文3篇06-12

有关东北的雪作文4篇05-13

有关东北的雪作文6篇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