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的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的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的观后感 篇1
这部电影其中的手法让我印象很深刻,从开始到片尾都将中国军队与美国军队进行对比衬托,无论是从武器装备还是从衣食住行,都能感受到我们与美国巨大的差距。当美国在感恩节用火鸡进行庆祝的时候,我方的战士只能互相推让着啃着已经冻上的土豆,衣着单薄的隐蔽在山谷中;当美国用大量飞机掌握了制空权后,我方连坦克都用的是抢来的;当美国士兵喝了热水抬起杯子后桌子都结冰了,我方士兵连厚实的衣服都没有……这场战争打的不仅是人数、武器装备、指挥能力,最重要的是还有人们的'心。我们的志愿军深知,新中国刚刚诞生,我们需要向世界宣告中国自鸦片战争开始那任人宰割的历史已经结束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可以对中国颐指气使了。
电影中梅生有一段台词:我要是不上战场,那上战场的就是下一代了。毛泽东在抗美援朝战争前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每一代的青春都有选择的权利,每一代的青春都有承担义务的责任,为了保护我们的祖国和家人,青年一代地踏上了战场,毅然决然地去接受硝烟弥漫的洗礼。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生命可以在岁月的长河中慢慢老去,唯有荣耀能绚烂天地。
影片中伍万里自参军以来一直想杀够二十个敌人,当他已经完成了十八个时,产生了思想的斗争。面对已经胸口中弹的美军北极熊团团长麦克莱恩,他极其渴望自己可以再补一枪完成第十九个目标,进而就可以成为别人眼中的英雄。但哥哥伍千里说有些枪必须开,有些枪可以不开。在一番激烈的心理斗争后,他选择了朝棚顶开枪。我想这也是影片的另一个主题青年人的成长吧。从明白打仗的意义是让敌人瞧得起,到明白战争中不只有冷酷无情,这是对战争理解的加深,也是对生命更加敬畏。每一代的青春都有成长的定义,志愿军战士用美好的青春怒放出战地黄花,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扬起青春的旗帜?
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志愿军战士不仅与美军斗,也在与天斗。飘扬的雪花下,即使已经永远地沉睡在朝鲜这片土地上,也要保持着战斗的姿势,因为敌人还在,国家还没有完全解除危机。在那片土地上,青山就是未归英雄不朽的丰碑,为祖国而战的功名永垂。
鲁迅曾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杨根思在长津湖畔率领三排打退美军八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时,与敌人同归于尽。他的三不精神“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我想可以是中国青年对鲁迅的回答。
“如果天空永远晴朗和煦,我不会告诉你浴血光荣的记忆,曾经的远征已融入岁月大地,炮火中回眸是尊严的高地。”我们对抗美援朝不应只停留于感动,而应该将这种爱国爱家,英勇顽强,不怕艰苦,慷慨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我们可以将目光投向那些还处在大山之中没有良好教育条件的孩子,而不是将支教表演成为一种作秀;我们可以将目光投向还处于空巢的老人,将敬老爱老落到实处;我们可以投身基层扶贫事业,让每个人的脸上都真正露出幸福的笑容,而不是停留于照片中……
身为青年的你准备好了吗?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的观后感 篇2
今天早上爸爸妈妈带着我去电影院看《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讲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场战争《抗美援朝》。故事发生在鸭绿江对岸的朝鲜半岛,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护自己的祖国奋战,战争中牺牲了很多战士。我觉得电影中最深刻的画面是有好多战士手握长枪冻死在山峰上,让我很心痛,为他们骄傲,保卫自己的国家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感谢保卫祖国的战士们,战胜了美国人,让我们现代人拥有了一个和平幸福的时代。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的观后感 篇3
抗美援朝是上个世纪的一件大事。“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果断决策下,我们英勇的志愿军战胜了装备特别精良的美国王牌军,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军威。抗美援朝的胜利,给中国带来了一个稳定的发生环境,对中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战。
有关抗美援朝的事迹,相信除了经历过惨烈战斗的志愿军战士们以外,大多中国人所了解的“抗美援朝”都是资料或者耳闻,随着时间流逝,这场英勇而激烈的战斗会被大家逐渐遗忘,这无疑是对那些用生命换来和平的英烈们最大的遗憾和不公平。
忘记历史,忘记苦难,忘记先烈就意味着背叛。
《长津湖之水门桥》,把抗美援朝战斗中的一段战役用电影的形式搬上银幕,让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可以坐在电影院亲身感受战争激烈与残酷的场面和战士英勇不屈的精神。
因为春节节期间,《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档期几乎场场爆满,为了避开观影高峰,我跟闺蜜8号晚上在万达影院看了这部期待已久的电影。
在观看之前,因为看了很多关于电影的宣传片,只是很想了解战役更多故事情节,但看完之后,那种激烈而残酷的场面和志愿军英勇不屈的精神让我震撼感动,终生难忘,这应该是拍摄电影的初衷吧!
电影开头,战士伍千里抱着参加抗战而牺牲的大哥伍百里的骨灰,给父母跪下,眼泪滴落在地板上,虽没有语言,却似乎看到一种复杂心理,有对战争的痛恨,有对父母的不舍,更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时候,收到紧急入队的通知,画面转到伍千里一个人站在小船里的背影,四周山水平静,这短暂的安宁氛围瞬间被美军的飞机打破,残酷的战争开始!画面的转变,也是和平与战争明显差别的切身感受。
在美式轰炸机震耳欲聋的轰炸下,偷偷跟着伍千里跑到部队的弟弟伍万里,亲眼看到好友张小山被炸身亡的惨烈场面,易烊千玺扮演的伍万里当时的惊恐,悲伤,绝望,心如刀绞全部写在脸上,让观看者佩服他的演技,更让人不觉泪目。
战士们穿着单薄的衣服在零下41度的冰天雪地里,寒冷侵袭加上食物被炸,只能啃着冻成冰球的土豆充饥,伍千里用身体捂化开土豆给弟弟吃,这个场面让人非常感动,本应该在父母跟前安享天伦,尽德尽孝的年纪,为了保家卫国,承担了流血牺牲的使命,与现在吃穿不愁生活安逸的年轻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样感动的画面还有很多,年轻战士杨根思在长津湖战役中率领三排打退了敌方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抱起炸药冲向地方与敌人同归于尽。杨根思牺牲前写下的三个“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导演特意给这三句话一个特写镜头,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热血沸腾,并凝聚成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
朱亚文扮演的“梅生”本来已经回家,但听到国家有难,没有多想,骑着单车赶到部队,为了不让妻儿担心,把自己的军功章还有女儿的照片带在身边,他的一句台词“战场的二次恐惧,书上说的,像当新兵的时候害怕,那感觉一模一样”道出了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反应,但那种不可退让,没有选择的坚挺意志和为大家舍小家的爱国情怀却至情至深流露出来。
整部影片最戳中泪点的是吴京饰演的雷公牺牲的场面。伍千里邀请雷公战争结束之后一起去他家生活,因为战争雷公的老家沂蒙已经没有了家人,在听到伍千里说让自己住百里的房间,再给自己说个媳妇,生了大胖小子的时候。雷公从之前的嘴硬拒绝到最后改口,“也不是不可以”。一句话折射出雷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战斗再次打响,雷公搬走标识弹的时候,嘴里哼着“人人都说,那个沂蒙山好.....”,最后不幸被美军炸弹击中,临终时一直在喊“疼,疼死我了,......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里”。至今那个悲惨壮烈的场面仍萦绕在我的脑海里,那是一种切骨揪心的疼。而伍千里拿出小本子,要把雷公的名字用红色笔迹圈出来,却万分不舍而失声痛哭的画面,让我一下子泪奔,哭得不能自已。
电影尾声,美军南逃沿途看到的场景,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零下四十多度的阵地上手握武器,始终保持着准备作战的姿势,仿佛跃然而起的“冰雕”群像,这个已成为一座丰碑,一个文化符号的冰雕连不仅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肃然起敬,更让每一位发动战争的侵略者胆战心惊。
长津湖被称为史上最惨烈的战斗之一,这部电影拍出了战争的残酷,拍出了志愿军的英勇无畏,拍出了中国军队敢打必胜的精神,拍出了战士们保家卫国的信念,更让每一个中国人都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的生活。
然而,有人评论说电影场面过于血腥,那是没有看到真正的战斗场面比电影更惨烈更血腥。也有人说,如果中国军队不支援朝鲜,就不会牺牲那么多人,但最后的结果一定会让你亲自体验战争的残酷,战争后流离失所,满目疮痍的凄惨,而不是坐在电影院里观看战争。
“如果我们不打这场战争,就会让我们下一代来打,我们现在是替下一代打”这才是全剧最让人触动心弦,感人肺腑的一段话,是呀,如果没有这些英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或许我们真要面对那些真实的血腥战争,哪里还有现在幸福安逸的生活?难道不值得珍惜,不值得敬佩吗?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的观后感 篇4
春节假期里,我还是建议家长们和孩子去看看这部战争影片——《长津湖之水门桥》,是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
片子比较长,接近三个小时,不过,很值得一看。下面我把自己的观后感与大家交流一下,我尽量不进行剧透,点到为止。
老实说,电影开始表现的战争场面是令人压抑的。主人公连长伍千里所在志愿军部队所乘火车被美国飞机炸毁,那么多士兵,在几架轰炸机的轰炸之下,毫无招架之力。
没办法,那个时候我们太落后啊!
行军途中,有两架敌机来袭,他们只能趴伏在一大片到处是石头的开阔地里,假装死尸,企图躲过飞机扫射。
两架敌机玩游戏似地开展了一场射击“死尸”的比赛,让志愿军战士伤亡惨重。
这些场景在朝鲜战场上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战争胜负与武器装备息息相关,那么多战士,在两个美军开着的飞机下一动也不敢动,这真是令人太憋气了。
说起美军的飞机,我还想起了看过的一个历史资料。当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飞机制造能力超强,远远超过了日本。一直到二战结束时,美国刚生产出来的一万架战斗机都还没来得及上战场。
为了防止战斗机的技术外泄,美国军方下令,直接销毁了这一万架战斗机。
这样一说,我们对影片的设计就能理解了,因为美国的战斗机生产能力太强了,这才让我们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吃了美军飞机的大亏。
另一个令人憋气的就是生活上敌我双方的差别太悬殊了。
朝鲜这个地方实在是太冷了,零下三、四十度,志愿军战士走得太急,没来得及装备棉衣,入朝作战时穿得太少了。
因为运输线路被敌军破坏,供给跟不上,志愿军战士冻得都缩着脖子,舒不开身。而敌军那里,都穿戴整齐,大衣披在身上,棉帽戴在头上,看起来威武雄壮的(不知道这个词是否恰当)。
兵团司令员宋时伦将军心急如焚,几次强调必须保证战士的棉衣到位,为此,他自己在外面都不穿警卫员递过来的大衣。
我觉得这就是对那场战争的真实反映,包括后来一个整连编制的志愿军战士都冻成了冰雕,影片也如实还原历史,太震撼了。连美国将军看到后都不由得肃然起敬,敬了一个军礼。
还有就是吃的,在艰苦潜伏的时候,志愿军每天只吃一个土豆。就是吃土豆,还因为天太冷冻得硬梆梆的,啃都啃不动。
而敌军那里,正好过感恩节,有鸡有肉,热气腾腾的。
即便如此,志愿军战士打起仗来,一点都不含糊。正像有人总结的,我们是钢少气多,敌军是钢多气少。
一边是拥有先进的武器,还有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一边是艰苦到寒酸,武器装备落后于人。本来高下立判,输赢似乎已成定局,但是,在长津湖战役中,敌军的王牌部队——北极熊团还是被英勇的志愿军部队消灭了。
实际的战斗比影片表现的还要艰苦,因为武器火力差别太大,我们只能以多击少。战场伤亡太过惨烈,有的连队,一场战役下来,只剩下一个人。
影片中,这部分拍得还是比较让人解气的,漫山遍野的志愿军战士冲下山来。敌军指挥官问志愿军是从哪个方向冲过来的,回答是“四面八方”,也就是说,志愿军已经将敌军团团包围了。
最终,北极熊团团长被志愿军击毙,这支号称没打过败仗的部队,终于在志愿军的打击下彻底失败了。
影片还再现了毛岸英牺牲的场景。想想也令人感到可怕,连我方指挥枢纽的总司令部都难以确保安全,这就是人家科技发达的结果。
美军发现了志愿军总部彭德怀司令所在地的电讯信号,于是就判断可能是指挥中心,于是派了大量轰炸机对这个地方猛烈轰炸。毛岸英为了抢救作战图在轰炸中英勇牺牲。
看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千万不要再有战争了,战争让无数年轻的生命瞬间消失。
刚刚还是一起说笑的战友,一场战斗就阴阳相隔;一排排的生龙活虎的小伙子被机枪扫射倒地,被炸弹炸飞,生命戛然而止;血肉模糊的惨烈,尸横遍野的场景,无论对于我方还是敌方,无论失败还是胜利,都是悲剧。
我现在理解了,为什么有些战士复员后会掩藏自己的身份,不愿去谈论自己看起来是辉煌的过去。他们大概是不愿再回忆那些痛苦的经历,也许当时是战友替自己牺牲,也许险些就命丧沙场,也许战友的牺牲让他们一直心酸不已。
我觉得这样的战争影片,应该让我们发誓要强大起来,因为落后挨打的滋味太不好受;另一方面,用我们自己的强大变成和平的力量,让这个世界减少或者杜绝战争。
看完这部电影,如果能够引导孩子认识到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意义深远。
【关于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最新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观后感02-09
关于《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悟02-09
2022年《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观后感02-09
《长津湖之水门桥》的观后感02-09
《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观后感(通用7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