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时间:2022-11-11 11:22:12 观后感 我要投稿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000字(精选13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那么观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000字,欢迎大家分享。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000字(精选13篇)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篇1

  “看看你经过的路上,孩子们迷了路,向他们伸出手,拉他们一把,步向往后的日子,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热忱,荣耀之巷。童年的欢乐,转瞬消失被遗忘,一道绚烂金光,在小道尽头闪亮,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热忱,荣耀之巷。”看完电影,这首《vois sur ton chemin》依然在我耳畔回响,莫朗干净的嗓音,澄澈的眼神在我脑海留下深深的烙印。

  虽然我的教育旅程才刚刚启程,但这部影片仍然引发我的深思和反省,马图老师用音乐唤醒了孩子的善良,用音乐传递了正能量。那我呢?我能为我的学生做些什么呢?毋庸置疑,马图老师是“塘底”孩子们的贵人,我也想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我想,我应该这样做:

  一、用真心交换真心

  在教师职业道德中有这样一条:在教师的人际交往中,师生关系式最重要、最基本、最经常也是最能影响教师工作效率的一种人际关系。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和学生是交往者,教育、教学活动是交往的载体,而整个学习生活则是师生交往所共有的交往环境。

  所谓“真心交换真心”,就是老师用心去关爱学生,学生一定能感受到老师的真心,并会用行动回报老师的真心。我任教体育的其中一个班的学生,他们的脑子很聪明,可却不是用在学习上,他们以“叛逆”为荣,自认为这种不走寻常路是非常个性、非常令人骄傲的事情。刚开始,我为了树立威信,对他们非常严厉,却忽略了“过犹不及”,对学生要刚柔并济,就像马图老师那样,独自面对学生时,有错必纠,在“粗暴、愚蠢”的校长面前,他很维护学生。后来,我换了一种教学方式,放下身段和他们肩并肩,说说心里话,不时夸夸他们,我渐渐发现了那些“个性”孩子的改变,这就是我下面将要提到的“软化”了他们坚硬的心。

  二、用爱和智慧软化坚硬的心

  面对犯错的孩子,一味粗暴的指责,只会教会孩子以暴制暴,在孩子的心里会埋下阴暗的种子。马图老师用音乐软化了孩子们的心,抹去了孩子们心中的尘埃,给孩子带去了希望和光明。

  在学校的集体晨会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会被曝光,如何正确对待这些被曝光的孩子,需要班主任用爱和智慧,“咆哮”只能丑化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形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任何问题。与其咆哮,不如和学生面谈,了解学生为什么这么做的根源,从而将其连根拔起。

  三、用耐心擦拭尘埃

  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不可能一切按照老师所期望的来,这时就需要老师多一点耐心,多一份坚持。班上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鼓励下,正朝着大家所期望的方向进步、发展,可是他只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如果我们继续职责他,恐怕只会抹杀了他心中仅存的一点愧疚。那我们又该如何对待他呢?耐心。对,就是多一点耐心,多听听他的心声,对他的行为不要妄加指责,让他在我们的耐心呵护下,逐渐抹去心中的尘埃。

  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老师有足够的耐心,用真心交换真心,用爱和智慧软化坚硬的心,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希望孩子能够更加健康、快乐、正直地成长。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篇2

  这个星期,我们看了一部风靡全球的影片——放牛班的春天。

  这是一位名叫克莱克·马修的代课老师写的日记。日记中介绍了一个教养院,这是一个滥用体罚的校长管的教养院。马修刚到这里时,就发生了一起恶性事故:一位老师被从门上掉下来的刀刺伤了眼睛。校长非常重视这起事故,叫全班在操场上挨罚,直到找出凶手而止。马修反对体罚,说他有办法。校长同意了。于是他开始代课。一进班级,他就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全班很多人在打架,很多人说粗口。他决定管管这一切。可是班里那些人不仅不停,还辱骂马修。

  马修试图驯服他的学生。他发现班里有很多人喜欢合唱,老是拿着乐谱到一个角落里偷偷的唱。当校长发现他们时,马修总是说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当班里开始流行合唱时,马修突然冒出个想法:组个合唱团I是这一切很快被校长阻止,他们就在晚上偷偷地唱。当他们获得荣誉时,校长却把荣誉都拉到自己身上。马修对这一切很不满,校长就把他开除了。校长手下的老师联合揭发了校长的种种罪行,他被开除了,真是罪有应得。

  克莱克·马修是个非常好的老师,他引领学生们走出感情的沙漠,走进爱的春天。当他被学生辱骂一通时,他并没有进行体罚,而是用爱去温暖他们。学生们开始很不习惯,还老是暗算他。比如说偷个皮包啦,朝他扔个墨水桶啦,他总是用他真诚的爱,去感化,去让他们爱老师。当他们分别以后,马修和学生们的生活都有了变化。一位老师,用爱,改变了学生的生活。

  古人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个人只要坚持做一件事,就会走进新的境界。克莱克·马修用他的爱,感化了一块一个个毫无感情色彩的心灵。当他的学生到台上演出时,他们理解了真正的爱:爱,就是为他所喜爱的人,用真诚的感情去感化他们,让他们走进美好的春天。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篇3

  放牛班的春天讲的是池塘底教养院中发生的种种感人故事,代课的马修老师来到这所教养院,发现这里的学生成天捣蛋,看似顽固不化,而院长也只会采用体罚学生,成天就是“犯错,处罚,关禁闭”。而马修老师企图用音乐来改变他们,他费尽心机建立合唱团,用爱心,耐心感化了学生们。但贪慕虚荣的院长却把这一切功劳揽在自己身上,又因一场大火借机开除了马修老师,马修老师离开了,可他的方法改变了这里的学生,还影响了其他老师,彻底的改变了教养院。

  其实仔细看看,就能发现影片处处都充满着爱。在教养院中,原本是残酷的,一切只用暴力解决,而马修老师的到来,给这里带来了爱,带来了温暖,也给学生带来了希望。他用美妙的音乐去感化学生,让他们看似黑暗的内心,经受音乐的洗礼,用与院长截然不同的人道化教育方法,让这些孩子扫除内心的阴影,成长为活泼,阳光的孩子,马修老师与院长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他懂得教育不是用暴力,而是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用爱去引导他们成长。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篇4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的是一件发生在法国乡村——“池塘畔底”里的故事。“失意”的音乐家马修,来到“池塘畔底辅育院”担任代课教师。这所学校是一所专为“行为偏差”的儿童而设置的寄宿学校,学生大部分都是一些顽皮的儿童。哈校长秉承“犯错——惩罚”的原则来管理这所学校里的孩子,如果有人犯错,就得被关禁闭。马修用自己音乐和爱心感化了几十名孩子的心灵,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春天,带来了希望,改变了那些别人认为“无可救药”的孩子们。整个影片中,马修老师对于孩子的种种行为给予理解,从爱的角度出发来教育孩子,这与哈校长“传统体罚”的教育方式截然相反。马修老师的人性光辉——爱,也在帮助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得以体现。

  这让我回想起了刘克奇在《奥德赛》中提出的几个问题。

  首先,什么是人?老师告诉我们,人是一种不完全,不完整的存在,是未完成性的存在。因此,在我看来,“放牛班”的孩子们也是不完整的存在,也是未完成性的,所以才需要教师去指导,进行相关的教育,使他们朝着完美前进,而且这个指导的老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来驾驭学生,使学生信服。虽然这世界上并没有十足完美的人,但一旦有这个念头,有某种驱动力,人就会趋向于越变越好,就有可能发挥其应有的潜能。

  这就像马修老师用爱去教育孩子们,引导莫翰奇逐渐走向音乐家之路。马修老师使他们一步一步地走向“完整性”,成为一个“普通的人”,而不是“行为偏差的人”。人之所以为人,那是因为他们在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挫折,通过不断地过关斩将,来使自己变得强大,不再懦弱,从而得到别人的认可。其次,什么是智慧?老师说过,所谓智慧,就是担负自己的责任,无悔于自己的人生、家庭、国家。因此我觉得马修老师也是智慧之人,他仅为一个代课老师,本可以按照校长的模式来管理学生,但他却尽一切能力去引导、理解每个学生,学生犯错了,第一时间不是责骂和告状,而是去关怀,尽了一个老师应有的责任;他用真诚来对待孩子,他也无悔来到“池塘畔底辅育院”,他知道自己做的事是有价值、有希望的,他离开的时候为孩子们感到骄傲,与此同时也收获了孩子对他的回报。

  马修不像哈院长那样只懂守旧而不创新,相反,马修利用组织合唱团来了解孩子,团结孩子,充分发挥孩子的音乐天赋,对于不会唱歌的贝比诺和老走音的郭邦,马修并没有让他们坐在教室的一角观看,而是分别任命他们为“合唱团指挥助理”和“乐谱架”。他没有让这两个孩子感到被放弃或是被抛弃,他尊重每个孩子,让每个学生在合唱团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一个人都各展所长。

  他用智慧来引导孩子走向智慧,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外界所看到的“无可救药”。其实,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一味遵循旧体制,而不懂得创新,这个社会永远都不前进,更何况人呢?社会要前进的话,最恐怖的不是人不去改变,而是这个社会的体制不做任何改变。只有社会体制变了,人才能更好地跟上脚步,不断发展。

  学会用智慧引导智慧,这样创新的轮子才会不断转动,继而推动社会的前进,若是用那些不合时宜,腐朽的思维和方式,即使你添加更多的润滑油也无法转动腐蚀掉的齿轮,最终也只能原地踏步或者是面临失败。正如影片中的哈院长最终因被人揭发丑行而被辞掉职位。

  还记得老师课上在评讲《大卫科波菲尔》时,讲到了杜威的“教育功能”:“学校是完成成长的一个环境”,也讲到了“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过得好,完成社会流动过程,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完成愿望的”。然而,“池塘畔底辅育院”在马修到来前并没有做到“完成成长”的一个环境。孩子们在惩罚的日子中度过,除了靠“变坏”来保护自己,与老师反抗外还能怎样?因此一个恶性循环——“犯错,处罚”就这么产生了。这样的成长教育环境根本不能给孩子们带去任何的意义,反而使孩子们更加反叛。他们表面上是被“驯服”了,但心里仍是狂野、捣乱。他们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还经常被惩罚,自然而然地就过得不好,也没有想要说努力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念头。教育没有爱,幸福就完成不了。可以说,教育的背后实际为情感。马修正是用他的爱来填充他的教育,使得孩子们从合唱团中得到马修的关注,明白马修的用心良苦,渐渐地,他们得到了以前没有过的幸福,也乐意听从马修的话。

  正如老师上的最后一节课讲到的,教育是用希望铸造希望,是把人由现实世界向精神世界引渡的人性化工具,所以教师要以高贵热忱的心面对教育事业,才能造就人类美好未来。想要用希望铸造希望,那就要在教育中结善缘,要一视同仁,在促强扶弱中体现对待学生的公正平等,要以人为本,以学为辅,用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能力,用真诚信任换取真诚信任。马修正是这样的教育者,他让受教育者明白自己的关爱,关怀,照顾,他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每个孩子都公正平等,面对进门后叼着烟的骨架,马修用缓和的语气幽默地说:“教室里禁止吸烟,每个人都一样,甚至你(指那个骷髅)也是,先生”。正是他用“善”来进行教育,所以孩子们才愿意接受马修的教导,也愿意改正,最终换得孩子们的真诚相待。社会交往中也是如此,你如何待人,便得以何种回报,以善结善,以爱报爱,以真诚换真诚,希望才会来到你身边。社会发展永远以善为根基,总体来看它是前进的;而艰难的东西只是暂时的,因为美好的事物将会是永久长存,也将是最终的归宿。正如哈院长最终被麦神父他们揭发丑行而被开除,他的“犯错,处罚”教育方法是不会被认可的,是不符合学生发展的,因为它不是以善为根基,而是带着种种偏见和不相信,是以恶的眼光去管教孩子,因此一个前进的社会是容纳不了他这样的人。

  “爱别人实际上是爱自己,那人又怎样通过爱别人来爱自己。”这是老师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提出的又一个问题。其实,马修老师已经很好地告诉了我们答案。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的音乐家,但他把爱投射在孩子身上,用真心付出,他给予孩子们关注,不肯放弃每一个学生,他相信班上的孩子。正是他这样人性化的教育,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孩子们才能真切感受到大人们的爱,才会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春天”。在马修老师离校那一刻,他们唱着马修教他们的歌,向他挥着手,马修见到后脸上是挂着笑容的,想必此刻的他也受到了孩子给自己的爱,他的努力没白费,他自己做着有意义的事情并改变了那些别人认为“无药可救”的孩子,使孩子们有了春天而感到幸福,这或许就是通过爱别人来爱自己吧,就像是你给了别人幸福,同时幸福也会来到你身边,你自己也感受到爱。

  马修坚信孩子们做的任何行为都有他们各自的理由,他尝试去理解孩子,用爱来抚摸孩子们受伤的心灵。孩子之所以会变坏,很大部分是大人们给予伤害而造成的,他们没有得到该有的爱,因此利用一些不良行为来引起大人的关注,希望得到大人的瞩目,这是孩子们渴望“爱”的表现。马修深知班上大多数学生都是“问题少年”,社会忽视他们的存在、家庭对他们绝望、教师对他们失去信心,这群孩子缺乏爱的关怀,从而导致他们缺乏安全感和极度叛逆,而用粗鲁的行为来掩饰内心的不安和脆弱。因此,马修用善良的谎言为学生们开脱,用他的宽容仁爱抚慰孩子们的心灵,把爱公平地分给每个孩子,让孩子们得到关注,让他们知道有人在乎他们,因而使得他们更努力,更受鼓励,更有信心。

  马修身上散发出的人性光辉,是人类灵魂深处的那份真善美,不以恶恨来观人,常怀宽容仁爱,以爱育爱,给予孩子们“春天”的希望,这是教育界应该要建立的师生关系。感谢这部片子给我不一样的感受,也对我以后要成为一名教师带来了不少启发。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篇5

  看了这部电影以后,我只体会到了爱与责任。那帮被关在学校里的还孩子们,或许由于缺乏爱或许由于过于溺爱而被送到那里。他们叛逆反抗情绪强烈,与所有管理他们的人为敌,整天调皮捣蛋,搞恶作剧。真的像放牛的孩子一样自由散漫没有任何纪律性和集体观念。

  那个校长和那个音乐老师就是两个典型的对比,校长只顾个人利益和名利,而那个音乐老师却一心为学生只想教好学生,用自己的爱和责任去感化那些学生让他们发想自己的长处重新振作起来。或许真的是老师的爱心感动了孩子们,有原来和老师作对到最后于老师统一战线共同对付可恶的校长,孩子们也唱出了最纯真的声音,当那美丽的声音响彻藏从的时候,老师醉了,孩子们也醉了,所有的人都醉了,多么美妙的歌声,像春天的甘露滋润人的心田。孩子们是多么的纯真,他们终于找回了自我,或会了属于他们的天地。是爱挽救了他们,是责任挽回了他们,最后那势力的校长也得到了报应,这才是真正的苍天有眼。

  从校长对老师说的那话中,也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跟确切的说是对音乐教师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我想说我选这音乐教育专业我不后悔,我觉得当老师难,当音乐教师更难。需要更多的责任与爱,我们不是学监,我们是园丁我们是成就梦想的工程师,我们是用心工作的职业者。没有谁可以蔑视我们,因为爱让我们始作俑者,因为爱让我们甘于奉献。我们是音乐教师不是学监,我无悔。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篇6

  又一个新学年即将到来,又有一批老师要半路接班,接班老师最大的愿望,恐怕是希望接一个好班,而所谓的好班,一是学生成绩好,二是班级纪律好,班里少几个刺头,那就是烧高香了。可我们所谓的刺头,无非是比较自由散漫,不太听话而已。跟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学生相比,他们要算是优秀学生了吧。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早有耳闻,上个月在教师成长学院学习时,导师播放了马修刚来到池塘畔底辅育院的一个片段。原任老师只因没收了一名学生的香烟,便被该学生用剪刀刺伤胳膊,缝了十针。麦神父只因罚一名学生打破壁砖,这名学生就故意设计,扎伤了麦神父的眼睛,并且差点要了他的性命。这里会是一群怎样的问题学生等着马修去面对?不禁让人忧心忡忡。马修第一次去教室上课,很远就听到的是教室里震天动地的吵闹声;隔着教室门上的玻璃,看到的是学生站在桌子上疯闹的场景;进到教室,教具人体骨架的嘴里叼着香烟;马修不熟悉教室地面环境,走上讲台时被绊了一跤,手里的包摔了出去,所有的学生不怀好意地哄堂大笑,然后把马修的包当玩具争抢投掷。这样的吵闹把校长引来了,面对校长要对学生的惩罚,马修却说“没什么”,自己正要让带头扔自己包的葛贺克去黑板上做题,而他自己正在维持纪律。这得需要多高的修养呀!

  放牛班的春天,到底是什么意思?马修将怎样与这样一群孩子相处?一直萦绕在心头。今天下午终于有时间坐下来,静静地欣赏这部影片了。

  这是一所监狱一般的学校,冷酷、残暴的院长,面对学生的大小错误一律采用关禁闭、15天劳动处罚,在这里“犯错——处罚——关禁闭”已经形成一条恶性循环链。在这条链上的学生,无可避免地成了一群不学无术、野蛮、冷漠的孩子,面对这群孩子,学院里所有人看到他们的都是“邪恶”。而此时,一个镜头却让人倍感温暖。

  面对学生自编嘲笑自己的唱歌,马修没有恼怒,反而说学生唱得走调,并教学生唱。躺在床上,马修思绪万千:“这曲调一直在我脑海萦绕,他们唱得不好却又非常爱唱,我甚至注意到几个不错的嗓音。难道他们真的无可救药?我曾发誓永远不再作曲。永远别说永远,凡是都有可能。”于是,马修找到了一条改变孩子们的出路,他爬起来,开始给学生写歌谱。他成立了合唱团,每晚教他们唱自己写给学生歌。

  贝比诺,那个孤儿,却总在星期六等待爸爸来接他的小不点,一首歌也不会唱,没关系,暂时任命你为合唱团团长助理;郭和颁,无论如何也唱不准音阶,没关系,授命你当乐谱架。莫翰奇,那个被贬为“天使的脸庞,魔鬼的心肠”的孩子,有着那么好的音乐天赋,好,你是独唱。后来,在马修的帮助下,他走进了里昂的音乐学院,成长了知名指挥家,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个也不放弃,这就是马修老师。

  在马修的影响下,除了院长外,这里所有的人都在变化着。但,善与恶从来都纠缠在一起。学校发生意外,马修被迫离职,并且要求不许和孩子们告别。马修无奈地走在离开的路上,但却终于没有失望,不断有纸飞机从那个高墙的窗口飞出,如天降一般。看不见孩子们的脸,却看见一群手在挥着。当他要登上汽车的时候,贝比诺一路奔跑赶来,要马修带他走。马修先是拒绝,后来又不忍心,他又折回来,发现贝比诺依然站在路队等着,于是,就把他带走了。

  故事到此结束了,我却久久不能从影片中走出来。“放牛班”?为什么是放牛班?查阅资料后才知道:放牛班就和我们的差生班一样,因为老师对这些学生已经放弃了,学习成绩不好又不能让他们退学,于是就让他们自由自在的在班里想干什么干什么,放牛不是让牛自己想到哪吃草就到哪儿吃吗?这种班级的管理方式就和放牛一样,所以叫放牛班。就是这样的放牛班,在马修老师的引领下,他们迎来了百花盛开的春天。

  不要说面对“放牛班”,就是面对班里那个别调皮的学生,我们又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他们?看到他们调皮的表面现象时,有没有用心分析这调皮背后的原因呢?我们又试过多少种方法改变他们呢?“凡是都有可能”,不抛弃,不放弃,才是为师之道啊!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篇7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温馨而感人的电影。它用细腻温婉的笔触,向人们讲述了一群特殊的孩子与一位学监之间的故事。

  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两位老人相聚在一起,以日记为线索,追忆了一位伟大教育者的过去……

  透过日记微微泛黄的扉页,依稀看见1949年1月15日的那天,一位穿着暗灰色夹克,提着巨大而笨重的木箱的中年人向一扇紧闭着的铁门走去,光秃秃的头顶上顶着同样灰暗的天空……克雷芒马修,此时因为在众多领域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而走进了人生的低谷,不得不应聘一个专为问题少年们设置的寄宿学校——"池塘之底"的学监。

  在乐格克设置陷阱致使马桑大叔的眼睛受伤后,马修只是让他每天去照顾马桑大叔,直到他康复为止;在莫杭治因为辱骂校长而关禁闭、他被释放出来后罚做清洁工作时,听见马修训练他的同伴们合唱,于是在放学后独自来到教室练习歌唱,马修发现后不但没有责怪,最后甚至还给他"开小灶";在来自圣菲亚少管所的蒙丹处处与马修作对时,马修不但没有厌恶、疏远他,反而让他成为合唱团里唯一的"男中音",并且不时教育、开导他,当蒙丹最后因为校长哈珊的诽谤而被警察带走时,马修还因为合唱团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而惋惜……马修以他宽广的胸怀包容着这些渴望关爱的孩子们,他以一颗博爱的心将温暖和希望播种在孩子们的心间。

  马修用音乐感召孩子们冷漠已久的心,唤起他们对生活的渴望与热爱。当公爵夫人欣赏孩子们的演唱时,他们的表现无疑达到了一个高潮。无论是配合默契的合唱部分甘冽纯净、完美融合的歌声,还是领唱莫杭治清亮的宛若天籁般的声线,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他们的歌声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是马修给予他们信心与爱的结果。从小受到"行动——反应"的强制性规定的他们,生活在这里实际上毫无自由与快乐可言,而马修的出现,为他们带来了音乐,为他们带来了关爱,因为长期受到压迫而麻木不仁的心灵渐渐有了复苏的迹象,他们所不曾拥有的信任,此刻全部倾注在马修的身上。让一群顽固恶劣的问题少年们彼此相互信任,相互契合,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马修面对孩子们,并不像其他学监那样选择了强硬的手段,或者选择了放弃,而是把他所有的心血倾注在孩子们的身上,以"爱"作为连接彼此心灵的桥梁。孩子们的歌声,与其说是为公爵夫人演唱的,更不如说是他们为马修献上的最崇高的敬意。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篇8

  不论你是什么人,总能散发出光彩。近日,我看了一部催人泪下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影片的主角是一个落寞过气的音乐老师克莱蒙马修和一所名为“池塘之底”的辅育院里的一个班。克莱蒙马修来到这个辅育院,组成了一个合唱团,片中一位名为莫翰奇的学生有着“天使 ” 般的面孔及嗓音,却有“恶魔”般的.心肠。这是一所品行极差的辅育院。最终,马修通过自己的行为,用心感化了学生,合唱团也能唱出天籁之音,可后来马修被辞去了。带走了一个学生贝比诺。

  “池塘之底”,极其形象地形容了那些品行恶劣的孩子。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人。难道说,这些品行差的人就不会改了吗?任何人本性都是善良的, 只是因为一些原由而变坏。又不是一个从小就坏的人长大后依然十恶不赦。像莫翰奇,他本来是极排斥马修老师的,可被马修发现天赋后,不也去了颇负盛名的里昂音乐学院了?不也改变了?丑陋的毛虫蜕变成美丽的蝴蝶。一个本身较差的人,就不能成为社会栋梁了吗?

  那马云呢?他创建了“阿里旺旺”,经常巡回演讲。他初中时,成绩不好,也爱打架,整一个小混混。 可他不是也成功了吗?徘徊在社会底层的人,就没有出息,不能成功了吗?

  又比如我一个幼儿园同学,经常犯下当时被我们认为“不可饶恕”的“罪过”。可到了小学,他脱胎换骨,成为了班长。这一个个事实向我们证明,并不是一个人犯了错误就永远也不改,不是一个人品行差就不会成为成功人士。“池塘之底”,是片中辅育院的名字,但却把这个世界的底层人士的生活形象地描述出来。“池塘之底”,也许是一些过气,品行恶劣的人的居所,亦或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并不是池塘之底的花就只能生活在黑暗、腐败的地方,并不是池塘之底的花就不能沐浴美好的阳光,观赏美丽的世界,就不能灿烂地开放。

  其实,池塘之底的花也能灿烂的开放!池塘之底的花也能拥有绚丽的春天!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篇9

  坦白,这部剧第一眼吸引到我的是剧照,上面的放牛班呈现出其乐融融的样子,每一个人都嘴角漾着笑,很温馨很温馨。没看剧之前我认为马修老师是个高大威严的男人,然而马修老师却是矮小的法国男人,从剧照上看马修老师还有点秃顶,他站在孩子旁边,嘴角勾起,一副慈爱的样子。这部剧总让我有种想哭的冲动,《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纯净的电影,没有绚丽夺目的容颜和特效,只有朴素流畅的故事让人感动。

  马修老师是一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但是马修老师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后来马修到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那里孩子们的生活像是干旱的荒漠,毫无生机,除了循环的打闹惩罚,简直没有一丝一毫的趣味。而马修老师的出现,则是一束暖暖的光,投射在“池塘之底”,这所充满难缠的问题少年的学校。当孩子们故意恶作剧,马修老师没有放任孩子们胡作非为,也没有采用校长的方式,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来让孩子们听话,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带给这里的少年一份光,指引他们离开黑暗的角落,走向光明的世界。马修老师试图用音乐来唤醒孩子们,将他们分成不同声部,教他们歌唱,让孩子们的天籁之音赶走所有人心中的黑暗,马修老师让孩子们看到了,其实世界真的很美好。

  到了《放牛班的春天》的将近结尾之处,调皮顽劣的孩子们开始唱歌,孩子们的童心开始跳动,这里的少年开始生活,他们的未来将会很美好,也许孩子们将来会变成音乐老师,歌唱家,工程师,我相信,他们将会生活到各个地方,并活得热烈而精彩。

  最后,因为蒙丹纵火烧了学校,而庆幸的是马修老师这天刚好领着孩子们离开了学校,当校长知道后,便怪罪马修看管不周,让马修老师辞职。马修老师不得不收拾行李离开,当马修老师离开之时,写满了对马修老师爱的纸飞机飞满了整个校园,纸飞机上歪歪扭扭的字迹充斥着孩子们对马修的不舍与爱,在窗前飞舞着的小手向马修告别,马修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真的拯救了这群少年们,马修老师带着笑离开了这里。

  这部剧带给了我很多感动,就像看到了石缝中的向日葵所带来的拼搏所感动,大合唱的部分看了又看,他们眼睛中闪动着春天。感谢有马修老师这样懂得发现时光之美的人,让孩子们漂泊的心能在劳累的时候得到温暖和阳光。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篇10

  “啊,黑夜,如此的温柔……”这优美的天籁之音萦绕在我的耳畔挥之不去,那一双双真诚炽烈的眼睛仿佛就在眼前……

  马修,到一个寄宿学校报到上岗,成为一名地位平凡的学监,这的校长势力、虚伪,特别是这里的学生,顽劣、叛逆。但马修,他是可爱的,他用智慧与胸怀“破解”了学生们一次次的嘲弄。以此换来了学生们的刮目相看。他更是伟大的,在他眼里,学生们的劣根性只是表面,他们骨子里都是纯真的天使。他处处为学生着想,并倾心爱护他们、教导他们。

  在教育一个故意伤人的学生时,没有粗暴的采取“行动反应”,而是用语言用道理真正疏导了学生,使其真正懂得了责任与爱。“天使眼睛”是一个外表冷漠叛逆的孩子,马修真诚地与他沟通,却屡遭钉子,但决不放弃,并在合唱中是男孩儿找到了人性的美丽与人生的价值。更是在犯罪少年身上,马修仍然采取了他一贯的原则,用爱给予引导。当少年被误判再次入狱后,他与校长开展了唇枪舌战,为此,他也失去了工作,但他,是毫不反悔的。

  人常说“将心比心”,但马修用他的善良及真诚与学生的敌视冷漠作交换,最终换来了漫天飞舞的纸飞机。他成功了,无愧于伟大这个词。他是我们的榜样,为人师表,就应本着不离不弃的原则,用爱心与真诚引导学生认真谱写他们人生的旋律,这才是老师的首要职责。

  电影中还有一个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修在孩子们睡下后,独自一人在微弱的灯光下写日记,那黑夜,是如此的温柔……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篇11

  于我来说,《放牛班的春天》意义深刻,这是第一部令我泪流满面的电影。世界上最能净化心灵的是什么?如果要我回答,我想是音乐了,天使一般纯净的童声,亦或是嘹亮的高音,气势磅礴的进行曲,种种节奏不一,曲调不同的音乐,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围绕音乐展开的电影,剧中顽劣的少年们,似乎已被世界抛弃,因为一个老师、几个音符播下了爱的种子,从此改变了人生的轨迹。当大家深深爱上音乐的时候,马修老师离开了。

  影片最后,马修老师被迫离开学校,被禁止走出教室的孩子们折了飞机,写上告别的话语,从楼上的小窗口抛向老师,飞机上承载的不仅是对老师的不舍,还有对老师之爱的赞美,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我想,这部电影的音乐固然经典,纯净如天籁的歌声,久久萦绕在耳畔,但它讲的不只是音乐,在这里,音乐只是一个载体,电影想要表达的,是借助音乐的多种形式和不同节奏表达音乐的影响力,同时反映出社会的黑暗现状。片中的池塘畔底辅育院更像一个缩微的社会,有天真的贝比诺、音乐天才少年莫罕奇、被误解的孟丹、严酷自私的校长、宽容的麦神父。可敬的马修老师用音乐改变了老师们和孩子们生活和认知,却无法改变社会的黑暗,的确,世界太大,我们个人的力量是极为有限的,但马修老师让我们看到了正义,光明,和天使一般的师之爱。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篇12

  这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虽然没有华丽的服饰和背景,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却有简单、干净的音乐贯穿着整部影片,使我在天籁般的童声中欣赏电影,感悟一份“尊重和爱”!

  记得这部电影的主人公马修说过:“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听完这句话,我的思绪开始飘飞,那就随着自己的记忆,叙写《放牛班的春天》。

  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电影主人公马修怀才不遇,来到了一所名为“池塘之底”的教养院,成为了一名学监,面临了一群桀骜不驯的“问题少年”。但当马修见到校长只用体罚来管束学生,他极力反对这一做法,于是本着一颗热爱音乐的心灵和一股尽己力帮助孩子“改邪归正”的信念,马修便用音乐来教化这群少年。

  艺术的确有其自身的魅力,但最终让这群孩子感受爱的,还有来自马修的尊重!

  记得影片中一个小小的镜头—马修蹲在课桌旁,小声询问那个孩子为什么不写?在听到孩子的回答后,他又轻轻拍了拍孩子的背,以示安慰。从这个举动我看出了一个尊重学生,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的马修老师;面对调皮学生弄伤马桑大叔,马修并没有把他关禁闭或交给校长责罚,而是选择让他照顾马桑大叔,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马修如此理解、尊重学生,也让那个孩子最终忏悔自己的行为;在整部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合唱团表演那一刻,那个最具有音乐天赋的皮埃尔,因为错误被晾在一边,心情沮丧,神态落寞,而当第一节音乐结束时,马修突然示意他演唱,最后皮埃尔又惊喜又幸福地完成了他的演唱!

  《放牛班的春天》中许多镜头,都体现了一个老师尊重学生,从而让这群“问题学生”孤僻的心灵充盈着爱的泡泡。通过一首首合唱,孩子们找回了纯真的心灵,学会了感恩,更体会到了人世间的阳光与爱!

  看完影片,我不禁联想到了鲁迅,他认为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和理解孩子。曾经有一次,先生在家中宴客,儿子海婴同席。在吃鱼圆时,客人均说新鲜可口,唯海婴说鱼圆是酸的。对于孩子的质疑,妈妈以为他胡闹,但鲁迅却把海婴咬过的那只鱼圆尝了尝,果然不怎么新鲜,便颇有感慨地说:“孩子说不新鲜,我们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看来我们也要尊重孩子啊!”

  好的电影总会给人带来非同一般的震撼,给人非同一般的启发,《放牛班的春天》虽然在林荫路中结束,但它告诉我:以尊重赢得尊重,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这是助人的艺术,也是仁爱的情操!让我们用一颗尊重之心,去让人们感受到世间美好的温暖与爱吧!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篇13

  学校组织大家观看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看了以后感觉有很多的借鉴意义。电影中的学生都是一些问题学生,而我们学校的各个班级中也会有个别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的学生就更多了,电影中马修老师的成功和校长的失败给我很多启发。

  这部电影非常感人。影片中的马修老师用音乐启发孩子,他不顾院长反对,硬是要将学生组一个合唱团,它发觉这群叛逆的小孩有音乐天份,它要让这群小天使高声欢唱生命之歌。另一位是不屑参加合唱团的男高音同学,但他老是在扫地时偷偷的哼唱,有一次意外地被马修老师听见,觉得悦耳动听,于是在一位夫人来参观时安排了一场独唱,获得全场观众的赞赏。这群孩子从一开始不服从马修老师,花招百出的捉弄他,经常气得马修老师七窍生烟,到最后孩子非常喜欢马修老师,感谢马修老师没有放弃他们,让他们唱出自己的天空。马修老师用自己的方式取得了自己教育的成功。我相信这些学生通过参加合唱团不仅学会了遵守纪律,增强了自信心,也陶冶了情操,他们的人生可能因此而改变。由此可见,一位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我作为一名职业高中的老师也深感责任重大。

  影片中的校长则是一个失败的典型,他凭借自己的判断确定是那个坏学生(不知道名字)偷了学校的钱,在不经过调查的情况下对那个学生又打又骂,并最终把那个学生赶出了学校,后来事实证明是冤枉了那个学生,但却酿成了恶果。那个学生为了报复校长放火烧了学校的宿舍,幸亏同学们都不在里面,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一个学生他的道德品质可能是不好,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坏事都是他干的,我们不能凭自己的经验去看待他的一切。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们也常有这样的思维定势,不问青红皂白地责骂学生,不仅不能教育学生,反而会让自己的工作陷于被动。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相关文章: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05-19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06-08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05-02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范文06-02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范文12-29

初三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06-08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350字08-06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2500字10-24

观《放牛班的春天》有感五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