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学生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精选1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吧,根据范围的不同,事迹可分为集体事迹和个人事迹。我们该怎么拟定事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生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精选1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学生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 1
“感动中国”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亲情的可贵,生活的美好,在自己心中培植了一种感恩情感,向身边的人发出真诚的问候和微笑,帮助我民们树立了真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了我们自强自立的意识,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提升了我们的思想素质。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到处洋溢着喜庆和欢乐,学校也给了我们许多吃的,我边看“感动中国”的'电视,边吃零食。电视里有许多悲惨动人的情节,但是最令我感动的还是参加救援队的那位叔叔——武文斌。
灾难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类的灵魂;灾难是一把尺子,量出了生命的宽度和厚度。四川汶川8级大地震,象疯狂的恶魔,瞬间夺取了8万多人的生命,吞噬了无数的房屋。面对这样的灾难,20岁,30岁……在这些父母的眼里都是一些稚嫩的孩子,可他们却表现出常人所发挥不出的力量,武文斌就是其中一个。
地震发生前不久的一段时间,武文斌刚进部队。地震发生时,部队才让武文斌参加救援队。出发时,他与部队战士众志成城,参加到救援队中。到了目的地,他为了救别人,嘴里吐出了鲜血,但他还要坚持去救人,最后他病故了。通过观看《感动中国》,我感受到面对躲不过的灾害,我们悲痛,我们哀伤,可是我们更在灾难中奋起。我们心手相连,我们众志成城。那每一次落泪,每一次微笑,每一缕关注,都是抗击灾害的无穷力量。那灾害中的坚毅,悲痛中的自持、危难中的凛然向前,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
中学生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 2
生活中到处都有感动。也许感动永远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也许感动只是一瞬间,或者感动是一件平凡的小事。感动一次又一次地给人们带来深深的触摸。《感动中国》给我们带来了一场感人的饕餮盛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陶艳波的母亲。她的感动深深地触动了每个人的心……陶艳波只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她应该和丈夫和儿子幸福安康地度过余生。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每天都有人。她的儿子被发现患有先天性失聪症,这给陶艳波带来了沉浸在幸福中的沉重打击。然而,她并没有放弃儿子,她坚信儿子必须能够创造辉煌。于是,她每天都和儿子一起上学,成了儿子一生的同桌。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陶艳波辞职了,好像回到了那个时代。陶艳波每天在课堂上做笔记,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追着老师,一直追着办公室,让老师再给她讲解一遍。晚上,陶艳波小心翼翼地打开笔记,给儿子讲话,有时甚至要讲几次才能让儿子听懂。三十多岁的她,鬓角已经变白,皱纹悄然爬上脸颊。由于过度劳累,陶艳波的.头发变得脆弱,最终一块一块地脱落,使陶艳波不得不戴假发。身体也没有衰老。此刻,儿子在她的坚持下,不负众望,考上了一所好大学。
陶艳波,她只是一个母亲,但她有如此强烈的毅力,也因为爱子渴望。即使她为了自己的儿子放弃了一切,她也放弃了自己的脸和健康。手把青春埋在那里,埋在那里是值得的。她不问前方是否如履薄冰,是否百般摧残她,她所担心的,所期待的,是儿子未来的幸福与健康。他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了。除了母爱你什么都没有,但也要横下心去争夺命运。陪读16年,你是他的同桌,你是他的耳朵,让他听到世界的轻盈,也听到无声的爱。
我们的母亲可能没有那么感人,我们可能没有那么命运。但请不要忘记,感动不需要充满活力,惊天动地,也许是生活中积累的小事开始,触摸,虽然轻,但在纸上积累,也很强烈。
中学生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 3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晚会,就像早春的约会如期在央视播出一样。通过投票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评价的年度人物事迹,在晚会上陆续与观众见面,用不同的个人经历讲述了感动中国的真实故事,用感动的力量再次唤醒了心灵的春天。感动是人类最直接的情感。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总是感动着我们。他们是宋兆普、黄大年、王宇和邓迎香。他们是一个人,他们是一群人;他们是精神的代表。他们用心灵的力量唤醒睡眠的春天。我们常说好人就在身边。感动中国的人也来自我们身边。它传达了中国人对好人和行善的看法。不要以善小而不为。积累小善者将成为伟大的美德。在生活中,我们更多的.人是普通人,但请相信,只要我们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我们每个人都不会再平凡了。这是感动中国传递给我们的另一种力量。
事实上,感动中国传递给我们的力量远不止这些。然而,这些力量将聚集成一股洪流,打破精神的枷锁,给我们带来另一种生活体验。这种经历非常重要,它是感人的,但也是鼓舞人心的。这可能是榜样的力量,他给了我们期望,让我们相信每个人的心,都会有一个睡眠的春天。
人性的温度会融化冰雪,道德的光辉会促进春芽。2017年的感动激发了我们的进步,2018年的春天正在悄然到来。让我们期待更多的感动中国故事发生在这个春天。
中学生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 4
“落水前,教导员让后面的救援艇快调头。船快翻了的时候,他还喊我的名字让我小心。”劫后余生的.消防救援队员常青在回忆起落水瞬间,非常沉痛。常青说,救援艇翻船后自己被卷入水中。当时洪水中一片浑浊,他还出现肺中呛水呕吐。搏斗了20分钟后,常青逐渐体力不支被卷入水中,失去了挣扎能力,万幸,他在撒手卷入水中后从下游浮了上来。
另一位消防救援队员李俊杰说,“我落水后努力保持清醒,教导员(陈陆)和王松我都看到了,可浪太大,就被激流卷进去了。”
“教导员在落水后呛了水,他脸色发白。我俩在落水后还对视了一眼,但谁也没能开口。”李俊杰回忆道。
陈陆、王松被洪水吞没后,坚持没多久的李俊杰也逐渐体力耗尽,被卷入水中。
“我被‘滚水坝’吸到水底,在漩涡里转了一圈。那水底都是各种被冲来的垃圾杂物。当时我心想自己逃不出去了,好在家里还有一个弟弟,父母不至于以后无人赡养……”
说起体力耗尽卷入洪水中的绝望和无助,李俊杰的眼泪冲了出来。
李俊杰与常青一样,都被洪水冲到下游后浮到了水面。紧接着两人相互扶持,抓住了一根下游的电线杆,被搜救直升机发现后被救上岸。
消防救援队员李顺是救援艇上的第三个幸存者。他在落水后坠入“滚水坝”底,通过暗流冲了出来。
“我漂了20多分钟后看到他们(常青和李俊杰)浮出水面。但我一直没等到教导员……”李顺说。
幸存的三人在回忆着落水前后的情景时,坐在一旁接受采访的大队长方锐望向他们的眼睛,似乎想在他们的目光中再次见到陈陆。
然而,他没有……
方锐眼眶红了,转头看向窗外。
中学生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 5
一部以内地扶贫为核心的纪录片《无限之路》开播。主持人陈贝尔带领一个共5人的团队拍摄制作了三个月。
从祖国最南端的海南出发,经过广西和贵州。云南、四川、宁夏等6个省参观了10个曾经深度贫困的地区,展示了许多不为香港人所知的大陆扶贫故事。
陈贝儿爬上了著名的悬崖村钢梯,滑过怒江天险滑索,甚至去四川理塘采访了国家网红丁真。
《无限之路》讲述了香港人见证奇迹的故事。
对内地人来说,就是把我们多年来取得的`成就告诉全世界。
首先,主持人陈贝儿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香港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陈永浩先生,被称为“香港音乐金牌制片人”。
她精通三文两语,从小就在名校学习。她是香港第一位采访奥斯卡、戛纳电影节等国际盛世的女主持人。她主持的《嫁给这个世界》收视率很高。
从这样一个城市女孩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一路讨论、理解和理解我们在路上的所见所闻。她没有责任为任何人或组织“背书”,只是从内心深处真正感受到一切。她代表700万香港人感受到当地人几十年来的悲欢离合和变化。
中学生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 6
28年运动生涯,徐梦桃第一次夺得冬奥会冠军,也是中国在该项目上的第一枚奥运金牌,为了这个第一,四次出征,泪洒冬奥。儿时狂言成为追梦之旅,因热爱而坚持,因梦想而坚定。
1994年,四岁的徐梦桃开始学习体操,12岁时转学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短短几年,她的成绩突飞猛进,先后收获了自己的第一个全国冠军赛冠军、首个世界新人奖杯、中国第一个世青赛冠军。
19岁的徐梦桃首次出战冬奥会,决赛最后一跳,她选择了难度最高的动作,虽然失误了,却让所有人对她未来可期。这一刻的.泪水,更多的是不甘心。
滑行、加速、起跳、空中转体,整个运动过程不超过10秒钟。每一个完美动作的背后,都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尤其是对于女子三周台运动员来说,每一跳都充满挑战。
此时的徐梦桃已经蝉联了两个赛季世界杯总冠军,同时拥有世界第一的难度动作,总积分排名世界第一。
索契冬奥会,徐梦桃为夺金而来。因为落地时出现一个小失误,徐梦桃与梦想失之交臂,摘得银牌,泪水遮不住决心再次冲金的坚定眼神。
平昌冬奥会失利后,徐梦桃做了两条腿的半月板手术,至今膝盖里还有两个钢钉。
时间来到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年过30的徐梦桃第四次站上冬奥会女子决赛的出发台,在她之前出发的国外选手刚刚刷新了场上最高分——令人窒息的压力再度袭来。
无悔追梦,放手一搏!徐梦桃果断选择将最后一跳难度拉满。那一天,又是大风、低温,但她最终完美落地,不负期望,为中国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实现了冬奥金牌“零”的突破!
夺冠后,徐梦桃身披国旗、泪流满面,在风雪中豪迈呐喊。这是激动人心的泪,是实现梦想的泪,一路拼搏,永不放弃,徐梦桃终于站上了冬奥会的最高领奖台,创造了历史。
中学生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 7
8月8日,陈陆的父母和妻子面对面坐在沙发上,一包擦泪的纸巾来回递,不多时就用了半包。
陈陆是合肥市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党委书记、政治教导员。7月22日,庐江县石大圩发生决堤,周围四个行政村被淹。转移群众时,陈陆所乘的橡皮艇翻入水中,他落水牺牲,终年36岁。
7月18日至7月22日,陈陆与战友们出警411次,与洪水战斗近100小时,营救和转移群众2665人。
7月30日,各界群众和战友们纷纷赶来参加陈陆追悼会,现场准备的1000支口罩全部发完。
陈陆家里未设灵堂、没挂遗像,4岁的.儿子以为爸爸还在工作——聚少离多是这个家庭的常态,陈陆两三周回一次家,忙起来则一两个月都不着家。
7月22日出事前,陈陆和父亲陈立山有过一次短暂的微信对话。中午12时49分,陈陆把水漫金山的险象拍给父亲看:“我们就在决堤大坝的边上。”9分钟后,他落水了。
7月27日,应急管理部批准陈陆为烈士、追记一等功。
中学生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 8
感动中国年代人物揭晓,在这个获奖名单当中,有这么一位科学家在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统计物理和场论四个领域拥有13个诺贝尔奖级别的成就,他在1957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华人学术实力的天花板,被公认为理论物理学史上的顶级大师。
他为中国科学事业默默奉献五十余载,他说,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帮助中国人克服了自己不如别人的心理。
他就是代表着华人世界里最高科学成就的杨振宁。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些无良的媒体对他的科学成就,和对中国的贡献选择性失明,却故意去放大他的生活和隐私。这就使得不少人不了解这位科学家的科学成就以及对国家的贡献。实际上,杨振宁所做出的科学成就以及对于中国的贡献已经远远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科学家颜宁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杨振宁先生,你是我们的‘爱豆’。我可能毕生也无法达到您的高度,但从您可以看到华人可以到达怎样的高度,这对我也是一种激励。
1956年,杨振宁和另外一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共同发表了一篇名为《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质疑》的论文,正式提出了“宇称不守恒”,这是一个什么级别的科学成就呢?
当时两人找到有着“东方居里夫人”之称的华人物理学家吴健雄,希望她用实验验证了这个发现。吴健雄等物理学家还真的成功证明了“宇称不守恒”。于是,就在第二年,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授予了杨振宁和李政道,成为了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宇称不守恒”的成就对于99%以上的物理学家来说是无法企及的高度,更不要说能拿一次诺奖都够一个科学家吹一辈子的,毕竟一共不到1000人获得过诺贝尔奖。
可是你不知道,“宇称不守恒”对于杨振宁来说,不算是顶级的科学成就。如果把他一生做出的科学成果排一个顺序,在四大领域有13项诺奖级别的成就,而“宇称不守恒”顶多能排到第三位。那他最大的成就到底是什么呢?
中学生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 9
1939年出生的郁期青已经将近80高龄,从一名江南书生到成为千里跋涉的测绘者,从1956年进队到1996年退休,40年的测绘生涯,他的足迹踏遍昆仑山、祁连山、天山等各地高山深里,并随着1965年底中科院开始组建科学考察队考察西藏,1966年、1968年、1975年,三次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全程参与珠穆朗玛峰的科学考察,和团队成员成功登上海拔7050米的北坳顶部,首次自主完成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向世界公布珠峰的精确高程为海拔8848。13米,打破了长期以来为外国垄断的珠峰科学勘测。
在荒凉的戈壁、浩瀚的沙漠、险峻的高山、苍茫的荒原,他亲身经历了生死相依的战友,因雪崩坠崖、沙漠干渴、突发疾病、土匪袭击等等原因,为测绘事业献出年轻美好的生命。长期极高山区的野外作业,他自己也是九死一生,那次珠峰测量从北坳下来,因为又连续爬过几座雪山,严寒缺氧体力透支太多,他从重感冒转成肺水肿、胸膜炎并发症,体重由141斤下降到70斤,在医院抢救治疗了200多天方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却也从此落下了动脉硬化、胸膜粘连的后遗症。
老先生平时乐观开朗,很乐于聊天,朋友圈玩得也很熟练,还常常拿出过去的老照片分享给大家看。惟有当我们夸他身体状态好时,他回了一句“里面都是问题”后,像是回忆起什么似的,停顿了一会,勉强笑了笑说,还好。
中学生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 10
用第一抹光线的的光线,为世界画一双眼睛;用第一朵花开的声音,为世界唱一首歌曲;用所有春天的消息为你写下传奇。感动你我,感动中国!
在这个乍暖还寒在季节,他们用他们的双手塑造了传奇,感动了每一位国人,震撼着13亿中国人民的心灵,刺激着人们的每一根神经。在此,向十一位感动中国的人物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来自普通群众。是13亿公民中的普通的一员。但他们用平凡的双手,成就了伟大的事迹,感动每一们中华赤子。
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他们便是胡忠|谢晓军夫妇,他们是高得上怒放的并蒂雪莲。海拔3800米的福利学校是他们温暖的家,放弃了大城市优渥的待遇,成为坚守在雪域高得上的支教者,是何等义薄云天,艰苦的工作条件,盆地到高原的种种不适,他们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们选择了义无反顾,大爱无疆,他们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诉说着老师的伟大与崇高。
脚下风景无限,心中音乐如梦,无臂钢琴师刘伟,他用事实告诉人们努力就有可能,命运对于刘伟是残酷的,10岁失去双臂,打碎了一个孩子的青葱梦想,他放弃了足球,开始学习足球,可并非一帆风顺,大量的训练,过度的`体能消耗导致免疫力下降,她患上了过敏性紫癜,无奈之下只的同游泳说再见,可他始终不认输,他说,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掉,要么精彩地活着。他做到了,他终究是生命的强者,从此他便踏上了他的钢琴之路,失去了双臂,他用双脚弹钢琴,他用自己的努力向人们诉说奇迹。《中国达从秀》的舞台上,一曲《梦中的婚礼》震惊全场,而后,他又踏上了维也纳大厅。向全世界展现了一个中国男孩的传奇。刘伟说,我失去了双臂但是我仍然感谢上苍,它让我拥有了更大的世界。在《感动中国》在颁奖典礼上他演奏了一曲《希望》,让全国观众为之潸然泪下。“活着”就两个何等沉重的字眼,而他用双脚描述了活着的意义。
中学生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 11
黄文秀同志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第一书记,6月16日,在赶回百坭村防范洪涝灾害的路上不幸遇难,因公殉职,年仅30岁的人生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她在脱贫攻坚一线倾情投入,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作为经贸处干部,我们要向黄文秀同志学习,用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精神武装自己,投身到物流高质量发展一线上来。
一是学习黄文秀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黄文秀同志毕业后放弃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到边远的深度贫困村任第一书记,以扶贫事业为己任,将全部心思放在了村里,生动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
二是学习黄文秀同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黄文秀同志到百坭村后,主动贴近贫困群众,不再说普通话改说方言,两个月访遍全部贫困户,与贫困群众打成一片,迅速赢得贫困群众由衷信任。她和村两委班子立足百坭村实际,发展杉木、砂糖橘等扶贫产业,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帮助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享受政策,过上有保障的生活。在一点一滴的细致工作中展现出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
三是学习黄文秀同志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使命担当。黄文秀同志说,对于扶贫,我们青年一代责无旁贷,作为驻村第一书记,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把扶贫当作新的长征,埋头苦干、持续奋斗,带领百坭村8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她用短暂的一生、一年多的.扶贫,书写出的是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使命担当。
身为党员领导干部,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坚守初心,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积极履职,要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
一是加强广西物流业发展规划引领。发挥广西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的物流枢纽和门户优势,做好物流业发展顶层设计,围绕陆海新通道建设重点,加快编制《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物流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持续抓好广西物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组织实施。组织开展物流业“十四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为“十四五”物流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提供参考。
二是努力完善我区物流配送体系。会同自治区商务厅编制实施《2019—2021年陆海新通道(广西)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大力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建立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全面提升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更好参与服务陆海新通道和“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大力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加快推进南宁、柳州、桂林、钦州—北海—防城港、凭祥、东兴等8个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部相关司局的对接,努力争取将南宁物流枢纽列入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名录。
四是推进陆海新通道广西物流业集聚发展。加强与西南中南地区及东盟国家产业合作,促进物流要素和产业在陆海新通道沿线集聚发展,重点支持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防城港市东湾物流加工园区、凭祥综合保税区、钦州保税港区、南宁国际铁路港、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等一批现代物流集聚区建设,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产业集群,增强集聚区综合承载力和服务功能,推动陆海新通道广西物流业加快发展。
五是推进物流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广西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全面提升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4个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物流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通知》(发改经贸〔2019〕352号)要求,发挥自治区物流厅际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作用,研究提出我区的具体落实举措,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六是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按照广西发改“八朵云”工作部署,参照先进省份物流云建设的先进经验,结合广西物流业发展特色,积极主动加快启动广西“物流云”建设。明确“物流云”功能定位,为我区物流业行业监测、政策制定和规划编制提供基础性数据支撑,解决“广西货不走广西港”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物流降本增效。
中学生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 12
钱七虎,男,1937年10月出生,江苏省昆山市人,1960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防护工程专业,1961年至1965年在莫斯科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学习,获得副博士学位,回国后一直从事防护工程教学科研工作。现任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荣获军事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一等功,荣获“国际岩石力学协会会士”、“国际城市地下空间联合研究中心会士”。
钱七虎院士是中国著名的防护工程学家,现代防护工程理论的创始人,防护工程学科的创始人,防护工程技术创新的领导者,为中国防护工程各个时期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自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钱七虎院士致力于解决战场有生力量的保护技术问题,提出了非饱和土三自由模型,建立了核0 计算理论和设计方法与土中浅埋工程结构相互作用,研制出核0 模拟试验装置,对防护工程结构进行大规模有限元数值计算,开发了大批量运输、快速安装的轻型折叠野战工事,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建立了国防人防工程破坏评价方法,有效保证了工程的整体保护效率。成果纳入多项国家军事标准,出版两部,相关成果获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鉴于新型钻地弹的快速发展,钱七虎院士开始侵彻0 效应工程防护理论和技术研究提出了固体弹性塑性—内摩擦—流体统一物理模型,建立了防护工程抗高速、超高速钻地弹的计算方法,开发了新型防护材料和高抗力复合结构,成功应用于多个重要军事工程。199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
自21世纪以来,针对— 在新的发展趋势下,钱七虎院士提出了防护工程的深地下发展方向,在中国倡导和开展了深非线性岩石力学和防护工程— 钻地破坏效应的'研究形成了统一的深岩石非线性力学理论,包括分区破裂、岩石爆炸和大变形,填补了深地下工程的抗性— 钻地0 效果保护计算理论的空白,解决了深地下工程建设灾害防治的关键技术问题。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针对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安全防护需要,钱七虎院士向国家和军队提出了工程防护与信息防护相结合、深地下超高抗力防护工程建设、战略通道桥隧并举、能源地下储备、防灾防空一体化发展等多项战略建议,获得国家部委、军委— 指示并采纳实施。
钱七虎院士作为中国防护工程的领导者,创建了中国防护工程学科和学术组织,培养了50多名医生和大量高水平中青年人才,建立了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创新研究小组,促进了中国军事防护工程的抗力水平和强敌— 与新型常规武器的精确打击相抗衡。
钱七虎院士致力于保护工程60年,具有强烈的报国情怀和使命感,严谨学习,淡泊名利,言传身教,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到目前为止,他经常深入国家和军队重大工程现场,以旺盛的精力和敏捷的思维努力工作,在防护工程教学科研的第一线。他严谨的作风和学术思想在防护工程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中学生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 13
7月22日凌晨0点28分,陈陆给表哥徐建发微信,说自己往膝盖上搽芦荟膏,但“搽上去就吸干了”。“我下楼都受罪,希望明天能好点。”
22日早上,大队长方锐从医院给他开了些皮肤药品,继续用冰袋敷着膝盖。
8点左右,指挥部打来电话说同大镇石大圩发生溃口,队伍又立刻出发。到达同大镇后,看见镇政府对面有个卤菜店,正好大家都没吃早饭,便合计着买了62块钱的卤肉,坐上车,边吃边赶往现场。
陈陆生前所用的消防装备。新京报记者冯雨昕摄
石大圩决口处的水很大,附近的四个行政村被水淹,受灾面积有5.8平方公里,且水位上升很快,大量村民被洪水围困。
上橡皮艇前,陈陆双腿肿痛、难以弯曲,已耐不住裤管的摩擦,消防员李顺帮他脱了裤子。陈陆便只穿着短裤坐在船侧。
9点半,陈陆与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松及消防员常青、李顺、李俊杰同乘一艇下水救人。途中经过一处急流,队员们都感受到了,“水面有40厘米的落差。”
这一趟救出了一对老夫妇,将两位老人送到安全地带后,五人又立即赶往下一救援点,途中遇到了来支援的蓝天救援队。便速编出一支船队,由消防船打头,蓝天救援队与公安水上分局的船随后,一起出发。
队员们回忆,他们又途径方才的.落差点,不过两小时的时间,落差已达3米多,像一潭小瀑布,水咕嘟咕嘟往下冲。
这是水域救援中最危险的境况,叫做“沸腾线”,也叫“滚水坝”,即水如烧沸般翻滚、吐白沫,冲击的力量非常大。而那水面落差是陡然下降,未接近时难以察觉。
蓝天救援队队长苏琴在第三艘船上,离陈陆所在的头船大概有十几米远,“听到他(陈陆)喊掉头,我们就立刻掉转船头。”
得益于头船的及时预警,跟随的四艘船安然无恙。
但陈陆所在的橡皮艇却没收住,侧翻在水中,船上5人全部落水。
常青回忆,沸腾线“像滚筒洗衣机一样,把人和物体上下卷。”李俊杰在水中与陈陆有过刹那间的对视,当时陈陆扒着船,但只两三秒便松开手,在原地拼命游动,“我感觉他想说话但说不出来。”再一回头,陈陆就不见了。
中学生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 14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上,苏炳添跑出了9秒83的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亚洲人。这种突破创建了历史,这种突破激昂人心,而苏炳添的那种坚持“进步”的精神,更加值得我们学习。
半决赛中,苏炳添在第三小组第四道。发枪前,他揪了揪紧身衣,双手合十,大拇指与食指摆出一个“一厘米”的手势。赛后记者跟他求证手势的意思,他说这是提示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
苏炳添的“进步一点点”是中国人的一大步,也是亚洲人的一大步。但是这“一点点”是突破极限的挑战,是要建立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与自我突破上。苏炳添说,自己从9.99到9.91(提高0.08秒)用了3年时间。此后,他又为自己制定接下来的0.01秒的目标,“听起来0.01秒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出许多的努力,我情愿去尝试。”
为此,他保持严格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坚持训练,让自己的身体机能在32岁还保持在巅峰状态。就是为了能不断实现“进步一点点”。
在知乎上回答“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是种怎样的体验时”,苏炳添也说训练很累,“很枯燥,有时候的确练着练着就会想,太累了,明天还要练啊太累了,还要练那么多年,怎么坚持啊……”但他也说,“这样坚持下去也是一个再次挖掘自己潜力的过程。”
苏炳添做到了,他以9秒83打破亚洲纪录的成果,胜利闯入奥运会决赛,成为中国奥运历史第一人,刷新了亚洲纪录。这背后是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始终如一的坚持。
拿金牌可喜,刷新记录可喜,但这些站上世界顶尖赛场的运动员身上所反映出来的精神,更可珍贵。“进步一点点就好”不仅是苏炳添的'追求,更应当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座右铭。
我们常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立长志者,不期速成,从“进步一点点”起先,坚持“进步”,必将会离目标越来越近。龟兔赛跑的故事,“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语,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做到、能坚持的有多少呢?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这样的例子:有人说要减肥,然后呢,就一顿操作猛如虎,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饿死,或者恨不得把自己累死。这种状态明显不行持续,于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减肥”仅仅成了一句每天挂在嘴边的口号;有人说要阅读,让自己变得“有深度”,于是捧一本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看了两页之后觉得“太有深度”,弃之……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经说过:“学到许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不要一下子学许多。”同样的道理,想要做成事,就不要妄图一口吃成个胖子。要学会按部就班、持续发展。“进步一点点就好”,就是这样。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我们也应当提示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好”,即使只有“一点点”,但只要能坚持下去,数年如一日,十数年如一日地“进步”,就算我们破不了中国纪录、亚洲纪录,但终归能挖掘出自己潜力,实现更好的自己。
中学生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 15
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如约而来。这是一个朴实无华的舞台,有着一批各行各业的感动中国人的故事踊跃而来。他们带给我们感动和力量,他们身上的一些精神感动着我们,他们用自己的一生坚持着,为事业默默付出……
孙家栋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枚人造地球卫星等。中国科学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在他的'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奇迹般地占整个中国航飞行器的1/3。09年获得中国国家最高科技计奖。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冲进火海,舍己救人的王峰。他面对1000度的火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毫不犹豫冲进火海,用生命助火海逃生。
在小巷中带血的脚印,留下他的无私。在河南,南阳一栋民宅失火,住在一楼的王锋多次冲入火场救人,成功解救了二十几位居民,无一伤亡,而王峰却被烈火烧成“炭人”在小路上都是他留下的血脚印。却不幸那些血印永远印在心中!经过100天的抢救,王锋却还是永远的走了……
不知道他是因为什么原因支撑着他,做出这样的举动,他的乐于助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看了感动中国之后,我收获了很多,我收获的不仅是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这一批批的感动中国人物,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中学生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事迹优秀观后感06-14
感动中国的感人事迹作文900字04-27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优秀作文03-06
感动中国胡佩兰事迹观后感04-23
感动中国事迹观后感高中10-08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06-01
感动中国作文11-23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心得08-01
感动中国张桂梅人物事迹观后感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