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观后感

时间:2022-04-10 08:13:2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八佰观后感精选15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佰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佰观后感精选15篇

八佰观后感1

  看完了这部影片,我的心情非常沉重,国民革命军为守住上海最后一个阵地———四行仓库,与相差十倍的日本进行血拼。在这场战斗之中,仅仅只有四百多人的524团却要面对30万日军。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战争,但那四百多人却让我们看到中国人誓死保守祖国的心。在这部影片中,没有主角,但每一个人物都让我们记忆深刻。

  陈树生,在敌军的猛烈攻击下,他选择在身上绑了七八个爆破弹,视死如归,没有丝毫犹豫,义无反顾地跳了下去,与敌军同归于尽,他说,必须要有人去打开一个口子。那一瞬间,我哭了,陈树生他不是没有犹豫,他有母亲在家,怎么可能不怕死,但是他没有选择,自己的牺牲会带来更大的胜利。还有端午,原本只是湖北保安队的一员,以为来上海只是清理战场的,一心只想和自己的弟弟小湖北好好活下去,等战乱结束一起去英国看看。但他为了国旗能够顺利升起,也冲出去英勇杀敌,最终中弹而亡。

  整部影片导演并没有想当然的把主角定为铭记历史的第八十八师524团团附谢晋元,而是用了一个长的篇幅来描绘524团的战士形象。其实在这些人中,大多数都是逃兵,他们一开始并不是我们心中的英雄,遇到危险时,他们会逃会怕死,但正是这种形象,让我们知道了战争的残酷。可最后他们不还是站了起来嘛,为了国家的尊严,他们不再退缩了,他们站了起来,去和敌人拼命!所以中华儿女都是好样的,中国必胜!

八佰观后感2

  最近,最火的电影非《八佰》莫属了,也经常看到同学写《八佰》的观后感。正好妈妈单位发了两张票,趁今天下午没事,就把电影看了。

  《八佰》改编于真实事件,电影取材1937年发生在上海的四行仓库保卫战。讲述了中日淞沪会战交锋近三个月,彼时的国民心中遍布恐惧和迷惘,军人畏战,人心涣散。在上海濒临沦陷的时候,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奉命带领420余人驻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为迷惑日军、壮大声势,他对外谎称仓库内有800人,“八百壮士”因此得名。

  一面天堂,一面地狱。当时还有英国等国家的租界,所以日军打的时候,不能打租界,轰炸也是如此。苏州河把1937年的上海一分为二,虽只有一河之隔,但有天壤之别,一面到处是硝烟、废墟、千疮百孔的建筑,衣衫褴褛的人们,而对面灯红酒绿,有唱戏、赌场玩牌,人们有时髦的发型和名贵的衣物。

  日军用钢板阵掩护工兵爆破墙体,手榴弹无法击破,壮士们就将炸药捆到自己身上,从楼上跳到日军的钢板阵中。一位赌场老板说:“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一个女孩冒着生命危险,从河对面游了过来,送中华民国国旗,升旗必定会激怒日军,可在自己地盘上,为什么不升?民国国旗升起来了,日军战斗机扫射,人肉来挡,死一波,上一波,无论如何,国旗不能倒!

  致敬英雄,中国人民永远会记住你们!

八佰观后感3

  星期五下午,妈妈带我和妹妹去电影院看了一部抗日爱国电影。它的名字叫——《八佰》。电影里的故事让我感动地哭了!

  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八佰壮士”奉命坚守上海的四行仓库,在以少敌多的情况下顽强抵抗日军四天四夜而最终取得胜利。

  在这部电影中,有两处场面令我热泪盈眶。第一个场面是日军来临,他们有防强盾,组成了一个大盾疯狂向仓库攻击,想把四行仓库铲成平地。国民党用枪打,无疑是以卵击石。在这危难的时候,他们毫不犹豫的往自己身上绑炸弹,跳下楼去牺牲自己,一个没有炸死,第二个跳下楼去炸,直到日本人全都炸死为止。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抗日英雄用身躯和鲜血换来的,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成为国家有用之人像他们一样保卫这个国家。

  这部电影中还有一个场面,让我感动的地方。在第三天的时候,要把中国国旗立起来的场面,因为挂国旗是无疑是对日本人说的“三天拿下四行仓库”是个极大的讽刺。所以日本人开着飞机用炮弹扫射他们。那个场面看起来很愤怒,他们按原先的计划一队一队护住红旗不倒,第一队倒下第二队继续上,他们用身躯护住国旗不倒。其中一名战士虽然血流不止,但是他一直用手撑着国旗也不让它倒下,直到飞机被另一个战士打跑了,但这个战士不幸中枪牺牲了。这时我发现我的口罩早已被我的眼泪浸湿。我对国旗意义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看了这部电影,我非常难过,有这么多的英雄牺牲自己的生命保卫这个国家,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我为生活在中国感到自豪,我爱中国!

八佰观后感4

  “那边是天堂,这边是地狱。”一句台词,引人深思!同时也拉开了以1937年淞沪会战最后一场战役——“四行仓库保卫战”为原型的电影——《八佰》。

  电影一开头就以一群穿梭在上海郊外场地里的“杂牌军”——湖北保安团。这支让人感觉无组织、无纪律、也毫无战斗经验的队伍,果然在遇到日军后,立马被冲得溃不成军。这无形中好像也在暗示着人们当时面对侵略者毫无抵抗、任人宰割的心理。

  这群“杂牌军”们被最后留守在装着不计其数汽油的上海四行仓库的国军88师,与其说是收留不如说是被迫抓住强留下来参与抵抗日军。经历过日军一轮又一轮毁灭性的打击,感受着战友们不断的受伤和死亡,这支“杂牌军”们的心理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当初的如何逃命到最后哪怕是粉身碎骨都要守住阵地,这让租界形形色色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最让我震撼的是:面对日军的疯狂扫射,我们勇敢的战士们以血肉之躯护着国旗,坚决不让之倒下。在爆破楼体时,这些勇敢的战士们争先恐后的站出来勇当“自爆兵”。面对日军的疯狂扫射,除了奋起抵抗的士兵,还有租界的同胞们,也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支援对岸……

  一幕幕,看得我热泪盈眶。

  这部电影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群当初胆怯、无知、懦弱的普通人,到后来的奋勇杀敌,视死如归的真正军人,他们的蜕变感染着我。他们是平凡人,却做着不平凡的事,以血肉之躯证明着中国人民顽强不屈的精神!而今享受着幸福生活的我们更将努力延续和传承下去……

八佰观后感5

  因为疫情,已经有半年多没有走进电影院,昨天拿着读书打卡兑换的电影票终于观看了2020年第一场电影—八佰。实实在在地被感动哭了,怎么能这么好。

  电影出现的人物众多,能被记住的角色多达十几二十个,却一点不凌乱,很多情节点通过个体以及几个群体间自由切换的视角下得以完整顺畅呈现,不得不说,管虎导演为这个故事选取的视角以及所做的视角转换是一剂叙事的良药。一部热血沸腾的爱国教育片,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华夏热血儿郎的家国情怀!

  淞沪会战末期,中国军队西撤,只留下四百二十余人固守上海。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八百壮士”愿为和平、奔赴沙场,发出了不当亡国奴的怒吼。他们以血肉之躯誓死坚守,彰显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气节。开头,一条河隔着四行仓库和租界。河的这边断壁残垣满目苍痍,河的那边万家灯火歌舞升平。八百壮士,真实又热血。不是神剧,他们是真实的人,会死,会害怕,也想逃,一堆男人在一起也想讨媳妇,也看着对面一河之隔的美女眼神发直。这群真实的人,守着一个仓库,守护上海群众的信念。明知是死,还拼尽全力的样子,有着让人无法直视的美。我们都知道现实,可是若在现实里完全丢失了理想,就真的有点无趣,是吧?!

  战场的刻画从小角色入手,角色有成长,最后家国之情是自然的流露。电影首先展示他们是普通的真实的人,伴随着他们亲历了一些事情,最后都成长为英雄。坚韧的抉择与觉醒在重压下更显弹性, 每一个底层士兵的人性被解析重构,中华民族抵抗外侮的民族气节未曾改变。我歌颂每一位英雄。

  无论从何种角度解读,2020年能够在影院看到《八佰》都意义非凡,久违的热血浪漫,愿世间再无喧嚣。

八佰观后感6

  9月20日,这一天,使我悲哀;这一天,也使我愤怒,因为我去看了电影《八佰》。

  电影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八佰》取材于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主要故事讲述了在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八百名壮士在上海“四行仓库”奋力对抗三十万日军,并奋战四天四夜的故事。这场战争是中日第一次正面交锋,持续了大约三个多月,当时上海濒临沦陷,人心涣散。为了能够稳住人心,取得最后的胜利,第88师262旅524团团长谢晋元率420多战士,收到命令坚守最后一道防线“四行仓库”。为了迷惑日军,壮大声势,谢晋元对外宣称一共有800将士,但实际上只有四百多人,这也就是电影片名《八佰》的由来。

  《八佰》这部电影让我十分悲愤,而最使我震撼的就是陈树生舍身炸日军了。郑恺饰演的陈树生为真实“八百壮士”之一,在发现敌人企图用钢板阵爆破楼体时,身绑手榴弹毅然跳下仓库,用身体砸进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仅给母亲留下“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八字血书。陈树生豁出命来也要守住阵地的大义凛然,影响了战场上的其他士兵。他们也纷纷排成一列,身绑手榴弹,高声喊出自己的姓名,一个个一跃而下。这些画面,深深震撼着我,感动着我,让我泪流满面!

  “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站在苏州河对岸租界的一个人流着眼泪激动地说。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年,更要发奋读书,掌握更多科学知识,长大为祖国效力。周恩来总理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努力读书就是为了让中国不再落后,不再挨打。

  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要感谢这些先烈们,这是他们的牺牲换来的!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先烈们的初心,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八佰观后感7

  《八佰》这部电影是在前些日子上映的,我妈给我说这是一部抗战的片子,我本以为这是八百壮士抗争成功了呢?谁成想,最后的结果令人感到伤感!

  《八佰》主要讲 的是一九三九年,关于“淞沪会战”的故事,位于苏州河北岸的是战火硝烟不断的”四行仓库”的所在地,而河南岸的却是英国人租借处,人民安居乐业,一条河流,将两地分成了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色!经过不断抗战,最后虽然失败,但依然有大多数战士存活了下来!

  在《八佰》中,最让我感到十分“震撼”一个片段是在日军准备爆破大楼时,因为他们四面八方都有钢板防护,手榴弹一扔就弹开了。于是,一位士兵将炸弹绑到了他自己的身上,他不顾敌人重力的炮火攻击,纵身一跃,直接跳入了一群日军所围成的钢板阵,随着一声响动—“咚——”他与一些日本鬼子同归于尽了:之后,越来越多的战士也像先殉职的那一位战士一样;身绑炸弹,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

  其中,我还特佩服一个人,他叫“刀子”,他本来在难民过桥时拦下了一个想“逃”的'军人,但在德国人运电话线受阻时,他却挺身而出,以身殉国,将电话线安全运到四行仓库!

  从大体上看,他们的抗战已经输了,但,他们的精神却被后人所铭记,他们,才是真的中国人!

八佰观后感8

  近期有一部名叫《八佰》的电影上映了,于是我和姑姑就赶往电影院观看。

  电影开头就讲述的是战争的残酷,一帮来自各地的人们被征集去保护上海,可到了上海才发现残破不堪的上海已无人烟,日军的袭击把征集来的人们吓得到处跑,我都有点看不起这帮人,这么贪生怕死,这么没骨气,气的我都想打他们,他们成了逃兵,可他们又误打误撞的被捡进了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弟五二四团,来到了上海最后一个阵地四行仓库进行镇守,日本鬼子连续四日不断的袭击四行仓库,四行仓库死伤无数,国民党军人明知道凭这些人是赶不走日本鬼子的,可他们还是选择牺牲自己去拯救大家,去守着这最后一块阵地,国人的援助,送来了国旗,让他们燃起了希望,即使要面对更猛烈的袭击,也要在楼顶庄严的升起国旗,让它在风中飘荡,带给所有中国人希望,看到他们为了保护国旗一个一个的被枪杀,甚至连贪生怕死的逃兵也都参与进来,扛起支撑国旗的重任,后来为了延续中国的希望他们选择冲桥,一个一个的冲,一个一个的被杀,最后对面的友人大声的为他们呐喊,为他们加油,对他们伸出了双手,影片结束了,我还沉浸在里面出不来……

  在这些贪生怕死里的逃兵中有几个典型人物,小小年纪的小湖北,有想法的哥哥,怕死的老算盘等等,他们看着苏州河对面的天堂,他们羡慕对面的人,他们在地狱里绝望,他们想尽一切办法逃离地狱,可终归回到了四行仓库,他们在四行仓库经历了连续四日的日本轰炸,看着军人为抗日救国,舍弃生命,身绑炸弹纵身跳跃下去炸毁日本的攻击,他们的精神感染了这批逃兵,他们变得一次比一次勇敢,我也被他们的爱国精神感染,我感觉自己充满了力气,我要努力学习,要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八佰观后感9

  四周漆黑一片,只有微弱的聊天声和手机发出的亮光,没错,这里就是电影院。这是我自疫情以来第一次走进电影院。在祖国71岁生日之际,与家人在电影中激发爱国情怀的确是次特别的体验。

  当电影开始后,随着惊心动魄的剧情发展,电影进入了高潮部分,而此时你除了听见电影的对白以外,便只剩下观众隐隐抽泣的声音。这部电影中有两个场景让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当日本的侵略军已经浩浩荡荡的攻到了四行仓库的楼下时,在面对人数是自己数倍,武器比自己精良的敌人,我们的战士是选择逃跑?还是缴械投降?不!他们选择了拼死一搏。战士们将炸药绑在身上,从二层跳到敌方阵营中,在他们跳下去之前都会喊出自己的名字和家乡和他们想对亲人说的话,希望让活下去的战友可以转告自己的亲人。此刻我陷入了沉思,他们明明都有亲人和家,却义无反顾的跳下去,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隔着屏幕看着他们在爆炸中消失的身影,我同样感受到了英雄们为了祖国不被列强侵略,保卫祖国无畏生死的牺牲精神,我再也抑制不住感情,一滴晶莹的泪珠从我的脸上滴落。

  另一个让我难忘的情节是,日本军队经上级允许使用战斗机来轰炸法国租界边上的四行仓库,但我们的战士却不惜生命将国旗立在了楼顶,他们难道仅仅因为要立一个旗帜而不惜生命?不!他们立起的不单单是一面旗帜,而是一种精神,而是中国的象征,他们立起了中国人民的尊严,树立起了中国的希望。告诉全世界中国还没有输!中国人民会战斗到底!

八佰观后感10

  看完这部电影,有种悲痛和自豪的感情从心底里涌动着。我好像透过屏幕,真实的感受到了那些战士的勇敢和无畏。这些有血有肉的战士就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他们放弃小家,保护国家,用生命和鲜血唤醒了我!让我懂得了身为中华儿女应该怎么去做。

  面对日军无法用手榴弹炸开的钢板,战士们把身上绑上炸药,毅然从楼上跳了下去。他们的牺牲不是无谓的挣扎,无用的表演!每一位高声报下自己的名字,伴随着硝烟消失的战士,都是默默无闻的英雄。

  一开始百姓隔岸观火,硝烟飘到眼前,却依旧毫无警戒之心,总以为有外国人保护是安全的。后来亲眼目睹战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保卫国家的血肉长城时,这些生活在租界的人们慢慢的觉醒了,他们就开始自发的为守备军捐钱捐物,接电话向,送国旗和药品,做一些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场战斗不仅仅是400人的战斗,更是中华人民的战斗。

  影片最后,军队需要向租界撤退时,他们面对敌人的疯狂扫射一点都不畏惧,看着战士们身后的血雾,我不禁想起了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苟活者在淡红色的血色之中,会依稀看见渺小的希望,真正的勇士,将更奋然前行。”没错,在血色之中。我看见了中华民族的希望。那希望穿越时间。在我胸口燃烧,这800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国人,他们且行在血雾之中,唤醒了沉睡的麻木的自以为是的中国人民!八佰,不仅仅是八佰人,更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八佰精神。

八佰观后感11

  管虎抗战题材新作《八佰》8月21日在全国上映。这部影片根据真实的上海淞沪会战末期,谢晋元团八百壮士四行仓库保卫战事实改编,再现了八十三年前那段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历史时刻,通过独特的视角、多纬度人物角色、宏伟的战斗场面、逼真震憾的场景、音效,赢得一片赞誉,好评如潮。

  20xx年9月8日下午,南通路网中心组织全体党员观看《八佰》电影。

  影片取材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讲述了史称“八百壮士”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三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固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阻击日军的故事。

  战士们为保卫仓库,浑身绑满了手榴弹和炸弹高喊自己名字排队从顶层跃下,与敌军同归于尽,他们自报家门跳下楼以身殉国时,每一个名字和每一个跳跃的身影都炸出若干鲜血和泪水。其中一位战士陈树生在一件白汗衫上给母亲写下血书:“舍生取义,儿所愿也!”;女童子军杨惠敏用油布包了一面大国旗,在枪林弹雨之下,游过苏州河,将国旗送入国军手中;誓死保护战旗能够矗立不倒,前一排的战士倒下了,后一排的战士前仆后继……

  “捐躯赴国死,视死忽如归”。国难当头,八百名壮士为了主权为了民族而斗争,为了祖国而奋不顾身,他们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不屈不饶的中华民族精神,我们今天和平的时代是这些无数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八佰观后感12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

  10月26日晚,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8师第524团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

  这是一项死亡任务。

  当时,大势溃败,为了保住大部队撤退,留下了这400余人,他们都是乱世中的小人物,也是日后无名的英雄。

  指挥官谢晋元接到的命令是: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

  最后的阵地,便是后来的文具市场,曾经的四行仓库。

  四行仓库,始建于1931年,五层楼高,曾是4家银行共用的仓库,毗邻苏州河,河的另一边是租界。

  站在最高处,可以看见国际饭店。

  1936年3月初,卓别林携带新婚妻子宝莲·高黛等一行四人到亚洲蜜月旅行,与梅兰芳和电影明星胡蝶等100多位上海文艺界人士就在那座国际饭店谈笑风生。

  没成想,一年后的上海,已陷入硝烟之中。

  1937年10月,上级对谢晋元说:你们是孤军,没有后援。

  这句话,等于间接的判了他们死刑。谢晋元带着400多名士兵在四行仓库里宣誓:此地就是我们埋骨之处!

  10月27日,日军开始进攻四行仓库,但毗邻租界,日本人不敢使用重型武器疯狂轰炸。

  悲壮的一幕出现了,对岸的上海市民隔着苏州河亲眼目睹了这场战争,成群结队的人站在那里为对岸的将士们呐喊、助威。

  有人举着大黑板高呼,告诉将士们日军的行动,当一个日本兵被击毙后,岸那边就会响起阵阵欢呼声。

  这是历史上少有的一幕悲怆,多年后,每当听到上海的老人提起,那眼神里除了泛着泪花,还有一种坚定且无法言说的力量。

  往事藏着吾辈之气节和精神图腾。

八佰观后感13

  大概五六年前,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几个纪录片界的好友曾经花大力气重走抗战路,其中也包括寻访正面战场的遗迹,而淞沪会战作为整个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后来正面战场的拍摄计划搁置,但是筹拍中搜集到的那些悲壮故事却深深印刻在好友们的心中,即使是聚会时偶尔谈及,也让闻者泪目,感佩那些曾经付出过巨大牺牲的人们,为我们民族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面战场上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备受激励。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曾经说过,“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作出的贡献以及所经历的牺牲已经得到举世公认”。但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人民在二战中的贡献是被低估的。至今,国际公认的二战起始日期还沿用1939年纳粹德国侵略波兰,而不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扩大对华侵略。

  所以,从年初听闻管虎执导的电影《八佰》有机会在年内上映起,我和朋友们就一直在密切关注。从片名即能感受到,《八佰》对于为淞沪会战收尾的这场著名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并没有刻意煽情,而是理性和克制的,它甚至没有采用史学界惯用的“八百壮士”一词。“五人为伍,百人为卒”,管虎用一个“佰”字,克制地体现了中国人都懂的中国军人内涵。

八佰观后感14

  昨天晚上,我听吴羽伦说《八佰》这个电影他希望大家去看看,正好昨天晚上妈妈有空,又是“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于是她带我去看了这部电影,说是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让我体验一下战争的残酷与血腥,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不多废话了,我们谈一下观后感吧!

  这部电影名字听上去感觉没啥不同,但其实是一部战争片。它不像《三体》那样悲惨,不像《星球大战》那样科幻,不像《乐高大电影》那么古怪,但人气和评价很高。这是因为人们都被电影人物的爱国精神所感动。很多人看着看着都哭了,不是吓哭而是感动得哭。影片中守卫上海四行仓库的八佰壮士,最后为了守住上海租界,保护两百万人,奋勇作战,为国捐躯,英勇无畏,几乎全部壮烈牺牲,只有一个幸存者。他们都为国家为人民拼尽了全力,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尤其是看到最后他们过桥的片段时,看到他们都死于日本军队的炮火之下,我心里只想复仇,但仔细想想,这样我们不就和日本鬼子一样了吗?这些勇士的精神值得后人称颂和纪念。

  通过这部影片,我明白了几个道理:

  1、打仗不像你所想的一样,战争是残酷的,生命只要一次。

  2、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3、为了国家和人民,有时候自己生命就不那么重要了。

  4、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也许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最真实的宣誓!所有的中国人都站起来,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八佰观后感15

  周五下午,我看了《八佰》,感触颇深。

  第一是国难当头的牺牲精神

  影片第1个打动我的镜头,是战士陈树生抱着炸药跳下去与敌人同归于尽,在跳下去的那一刻,他大喊出自己的名字。随着一声巨响,我甚至都还没来得及看清他的面庞,他就从我的视线里消失了。紧接着,战士们一个接一个的跳下去,仿佛不是去赴死,而是去赴约,赴一场慷慨之约。历史上真实的陈树生也是这样,牺牲的时候年纪只有20多岁。在影片的最后,屏幕上一个个介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这800壮士。原来他们都曾经在那个离我们很远的战争年代,切切实实的用生命为民族奋斗过。“国人皆如此,倭寇岂敢?”他们视死如归的的精神令敌人胆寒,令后辈敬佩。

  第二是唤醒民众的信心与尊严

  一面属于中国的旗帜,一位小姑娘从世外桃源的天堂,带到如魔鬼地狱般的地方,这面旗帜的递送者是租界一个衣食无忧的赌场女老板,而她的弟弟为了给战士们送电话线,牺牲在桥上。升起的那一瞬间,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仪式感的力量。升旗会引起日军的注意,他们会疯狂攻击四行仓库,但是战士们这样说:“不能让国旗倒下,要让全中国的人们知道我们还在战斗!”一个个的战士为了保护旗帜倒在旗杆下,他们用血肉之躯支撑着旗帜巍然屹立。

  看完这部电影,我有深深的感想: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一定要记住那些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先烈们,虽然他们已经远去,但是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们,他们的精神永不磨灭。

【八佰观后感精选15篇】相关文章:

《八佰》电影观后感04-08

《八佰》最新观后感04-07

《八佰》的观后感03-14

八佰观后感500字04-07

爱国电影《八佰》观后感03-28

《八佰》观后感(15篇)03-28

八佰观后感1000字03-14

《八佰》观后感(集合15篇)03-15

《八佰》观后感集锦15篇03-14

关于八佰的观后感600字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