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通用19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 篇1
你见过真正的星星吗?
没有……
你见过蓝颜色的天吗?
见过蓝一点的……
你见过白云吗?
没有……
“一个拉丁诗人信奉一句格言:一个了解事物原由的人,才是幸福的。如果他在中国,会把这格言改成:试图了解事物缘由的人,是要倒霉的。”这段话是柴静女士为张宏杰先生的著作《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所作的序中写的。历时一年,投资百万,走遍中外,为了弄清雾霾的原由,柴静女士所受辛劳我们无法想象,在这里,向柴静女士致敬。
一张张细致描绘曲线图,一个个真实的数据,一次次明察暗访,用“触目惊心”已不足以形容。我看见,烟囱燃烧的不是化石燃料,而是我们每一个人乃至每一个活物的生命;我看见,浓烟滚滚,尘土飞扬的背后,是物欲的贪婪,是权利的纠缠,是挑衅法律的尊严,是漠然与习惯。我不知道,如果没有柴静女士耗时一年殚精竭虑的调查,我们对雾霾的集体警惕和重视还会延迟多久,是否,还是一如既往的把雾霾编成段子,一笑了之?我不知道,如果没有对那些“既得利益者”的言谈观念进行曝光,那些灰色甚至黑色的地带还能隐藏多久。
有谁愿意重返1960年伦敦街头,行人连自己的双脚都看不见,交警需要用火把来为车辆引路?有哪一个妈妈,会把自己的孩子囚禁在家中,会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笑,生怕那样会吸入更多烟尘?有哪一位“既得利益者”希望自己的家人生活在自己创造的穹顶之下?有哪一个国人,愿意燃烧生命去换来锦绣繁华?我想,没有人会回答“我愿意”。那么,为什么,为什么还不在建筑工地的土堆上盖一层布?为什么还不在餐饮店里装一台油烟净化器?为什么还不在油枪上装一个油气回收装置?为什么还要一再践踏法律的尊严——执行?怕拖累经济发展,怕加大失业率,怕触犯有关部门的权利……这些都不是借口,都不是理由,唯一的借口是淡漠,唯一的理由是利益。
我只想春有云霞出海曙,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夏有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秋有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冬有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希望,这不仅仅是奢求,而是穹顶之下的我们共同担起的梦与责任。
后记:柴静女士的《穹顶之下》发布后,很多人越来越警惕与重视雾霾和环保,然而,也有一部分人趁机深挖她的往事,借机炒作,有人质疑她的动机,甚至有人说她“满纸荒唐言”,而我却只有“一把辛酸泪”。因为在当下,有太多盲从,太多恶意,太多无动于衷,太多眼睛被无知蒙蔽,太多脑袋失去理性,然而,这些都无法改变——每一个时代,都需要像柴静女士这样真正有良心的媒体人。
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 篇2
我个人感觉柴静的整个纪录片讲解得还是比较全面和客观的,当然昨晚点击率能超过3千万次这么高主要还是名人效应。
纪录片里边有些观点可能讲解得不是特别清晰,比如北上广深杭州之类的汽车限购,人均汽车保有量其实是远低于东京的。不过后边分析洛杉矶时特别讲了油品质量和排放标准是关键,而非汽车数量。
中国目前每10人才1.1辆汽车,其中北上广深总人口占全国6%,汽车占10%,大概5人1辆。欧美日澳每2人有汽车1辆以上,纪录片中提到的东京1200万人约800万辆车,墨西哥巴西南非俄罗斯每4人1辆,印度40人才1辆,全球平均7人1辆。美澳俄及南非的人口密度远低于中国,日韩欧明显高于中国的139人/平方公里,与中国的可比性更强。
我想,柴静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唤起民众关注并用舆论向政府和排污企业施压,而非为节能减排建言献策,这个目标肯定是很好地达成了。但套用富兰克林的一句话,如果你想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纪录片除了唤醒民众关注污染,也应该重点分析污染原因和解决办法。比如中国石油和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比例低但探明储量不低,她没有提到开采成本和技术。比如油品差,中石油那位领导说提标准会断供社会不稳定成本高,她可以对比下美国的油品和价格,很明显垄断导致的中国炼油水平低是关键。其实纪录片也有提到一些,但民众看起来会觉得不是太清晰。
如果要说解决方案和投资机会,清洁能源的推广肯定共识,其中包括能源结构的调整。但按盖茨在ted的演讲来看,只有核能才能做到0排放并彻底解决问题。
水和核电目前和未来应该都有很好的投资回报这已经是市场共识,风电目前回报最差,太阳能目前回报不错但未来有巨大的上网价格下调压力。火电虽然目前盈利状况很好但缺乏成长空间,煤炭我估计只有反弹而没有反转的机会。
垃圾发电现在的回报非常好,因为不但上网电价有收入,还有垃圾处理费收入,每吨收费在百元上下各地有出入,但需求绝对是非常刚性的,这导致它不单盈利好而且现金流强劲。
过去半年我因工作需要调研走访了几十家节能环保企业,发现环保的社会需求和意识已经很明确,但赚钱特别是现金流好的企业很少,除了政府体制和各种利益的钳制外,主要还是大部分企业自身的技术和核心竞争力不强,因为我也有碰到好几家盈利状况和现金流很好且发展潜力阳光的企业。
比如柴静的纪录片里提到的污染源在线监测和app,我就看到有很不错的企业并且正准备投资它,它存在的意义类似于这个纪录片导致的舆论压力,让民众和政府能监督排污企业,并且是有客观标准的。
正如纪录片里的英国能源大臣所说,节能减排会让很多传统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但也能让更多的新企业成长,我想这里边一定会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在中国大部分实体经济行业和企业不景气的长期趋势下,这个机会显得更加珍贵。
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 篇3
《穹顶之下》——我认识了柴静,也知道了这雾蒙蒙的天空是什么?当我看完这个关于雾霾纪录片时,我的感触很深。曾经的我一直以为天空中那一层厚厚的灰色类似云的东西叫雾,所以并没有怎么放在心上,有一段时间,我仿佛有些认为这并不是雾,而是雾霾。我开始关注起来雾霾,我发现雾霾的天气并不是只有几天就会消失,而是长时间这样。我慢慢地重视了自己的环保,也注意起了大家的环保。直到我看完了这部纪录片,我才真正地去认识了雾霾。
雾霾,名副其实,就是雾和霾的总称。但是雾和霾并不是用一种物质,它们的区别是很大的。霾,就是灰霾,也就是空气中的一些灰尘,杂物混合在一起的浑浊现象。
当初我和柴静都有这么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雾霾从哪里来?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三个问题之前困扰了我很久,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我看了柴静的雾霾纪录片,我才解答了这些问题。
在纪录片中,柴静来到一个地方调查了一位小女孩,柴静问她:“你见过夜晚上发亮的小星星吗?”女孩摇着头苦笑着说:“没有见过。”“那你见过蓝天吗?”“见过几次。”最后,柴静问:“那你见过蓝天上的白云吗?”小女孩用稚嫩的声音回答了柴静的问题:“没有见过。”那个时候,我的心有一瞬间被震撼住了。我惊讶极了!一个六岁的女孩怎么会没有见过白云和星星呢?很快,我又为她感到悲哀,看不到白云,看不到星星,甚至看不到蓝天,这样的生活该如何想象,那儿的天气和环保要有多差才能这样。对于我来说,看到蓝天、白云是件简单的事情,是的,环境在变得恶劣。我们虽然看得见蓝天白云,可是想要看到漫天的星星在夜空中闪耀着却是件棘手的事情。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是因为现在大家的环保越来越差,反而工厂越来越多,排出的气体大多是有毒气体,这样空气质量也会严重下滑。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一抬头便能看见湛蓝的天空,一呼吸便能拥有最神清气爽的空气。可是光想有用吗?我们得做出行动来,绿色环保出行,不乱扔垃圾,看见违法排放毒气随手拨打12369举报。也许你的一个小小举动就会让世界更加美丽、干净。容我们用双手创造出一片蓝天,同呼吸,共命运!
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 篇4
今天晚上我看了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它深深震撼了我,使我难以入眠。对于中国环境问题,我感触很深,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就像柴静说的:同呼吸,同命运。
《穹顶之下》是一部由柴静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部时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聚焦雾霾问题。这部纪录片通过视频网站、社交网络等共同的力量,让数千万乃至上亿人再次认识到雾霾的危害,并且形象化的对雾霾的构成做了解读,让人们开始关注到雾霾污染的严重性,引发人们对环境污染的热议。
在身边,我就感受到了环境发生的变化。比如说以前的北江,那时水还没有被污染,有很多人去那里玩,有人划船,有人钓鱼,还有些人玩水上摩托艇。那时有蓝天,有白云,晚上可以看星星。几年后,北江的水变黑了,沙滩上有很多腐烂的死鱼散发着臭味,再也没有人来这里玩。向远处看时,就像蒙着一面轻纱,而且有蓝天白云的日子变少了。
我非常感谢她,她让我认识到雾霾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呼吁中国人关注环境问题。她使我们引发思考:如果环境继续恶化,工业污水乱排放,无限制地排放燃料废气,河水被污染,森林无限制砍伐,天空永远阴森森的,酸雨泛滥,人类有什么未来?带给我们的就是疾病,癌症,毫无生气的生活环境。如果我们的后代问:书本上说的蓝色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春天的小鸟呢?我们该怎么回答?也许我们只能说:那只是曾经,再也回不去了。我们怎么对得起子孙后代?
为了我们生存的家园,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要行动起来,一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不要让后代生活在穹顶之下,让天空重新出现蓝天白云,让河水依然清澈,让春天还有小鸟。
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 篇5
“在人们没有发现PM2.5之前,它就存在了。”这是柴静在纪录片《穹顶之下》中对于雾霾简介中的一句话,正是这句话,让我进入了一个了解雾霾的世界。
对于雾霾一向是一无所知的我,这一次将它了解了个底朝天。
柴静将两个主要导致雾霾致癌率增加的罪魁祸首:煤矿和汽油。中国人自从进入铜器时代后对于煤的使用是日益频繁,到了铁器时代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科技发达的此刻,煤,始终是人们赖以使用的矿物,然而好矿会越用越少,而劣质矿则会变得多了起来,对于劣质矿物人们采用洗煤的方式让它们变得“干净”,但许多人都想跳过这个烧钱的过程,直接投入使用,而导致烧出来的黑灰变得更多,当这些东西进入大气,就成为了雾霾的主材料。
当然汽油也是一个导致雾霾加强的主要原因。许多不达标的车在不安装尾气过滤器的情景下连夜奔驰,导致空气被严重污染,加上加油站的汽油挥发,以及人们的过度用车让雾霾变得如此嚣张。
不仅仅如此许多工厂也以身试法,做许多法律上不允许的事,然而这一切是为什么呢?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人类自我。
就拿煤矿的事来说,许多老板为了省钱而不洗煤,也为更快的赚到钱,让下一批煤尽快的给他赚钱,再加上煤的需求量大所以任何品质的煤都是必需品,所以许多矿厂老板更是很多的将劣质的褐煤送到其他老板手里来用,正因如此,所以褐煤成了人们自食其果的一个例子。
汽油也是一样,任何一辆被查出超标的车都不愿意装处理器,都是一个理由:省钱。就为了省钱所以买假车和国四的标来瞒天过海,这就是人性,这就是《穹顶之下》所要告诉我们真正的东西。
“在空气中我闻到了钱的味道。”这是柴静在节目里的一句原话,为了钱中石化提高石油价格,降低排放标准;为了钱煤矿厂老板拒绝洗煤;为了钱卡车司机拒绝装过滤器;为了钱那些造假车的人以身试法;为了钱所有这些可是环境变化的人,最终拉着我们与他们一齐吃他们种下的苦果。所以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雾霾,而是自我。
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 篇6
看了《穹顶之下》之后,这种真实的情节我的心非常震撼,听到这些令人不可相信的数字使我的心颤抖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世界,我们天天生活在这个充满pm2.5的世界中,为自己感到可悲,为什么我不能改变这些,尽自己s微不足道的力量去做一些事情,虽然那很渺小,但是至少有帮助,可我自己看到这些现象,没有去阻止,我非常内疚,看了这个事件后,我非常心寒。
我非常希望国家政府能采取措施抑制情况的恶化,更希望我们自己能够以身作则,保护环境,为什么那些企业家只重视利益,环境又何尝不重要,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惧怕,为了我们的下一代,我们更应该保护好自然,pm2.5是我们大家共同的敌人,我们应该携手与他们拼搏。
这件事情让我们认识到了pm2.5的可怕,环境的重要性,我们应该对此重视,我为人们污染环境这种行为感到可耻,工业的发展程度更加重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绿,我们的世界将美丽无比。
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 篇7
柴静自费百万对雾霾进行调查,并拍摄纪录片《穹顶之下》,自己看了一遍,陪父母又看了一遍,一共100多分钟,从一个完全不懂大气污染这个行业的我,在看过之后,我知道了PM2.5的危害,知道了它的大概来源,从她调查的数据实证和分析,我知道了空气污染的严重性,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重要的是我们环保的意识还不够强烈。
此纪录片一出,在网络、媒体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唤起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柴静以演讲者的形象出现,从自己的女儿一出生就得了良性肿瘤的话题开始,又以害怕有一天自己的女儿会问什么蓝天的话题结束,全面剖析了雾霾这个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此真实的展现了我们每一个人每分每秒所处的这个环境现状,让我们的认识不再那么肤浅,环境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它是关乎自己和自己爱护的每一个人生命的问题。环境保护涉及很多方方面面以及很小的行为动作,很多时候不是我们自己不愿去做,不是不能去做,而是不知如何去做,或是没有意识去做。很多事情的结果,都是我们的作为和不作为造成的,不要真正到火烧眉毛迫在眉睫的时候我们才切实意识到问题的关键和重要性,后悔当时没有重视。
柴静在这部纪录片中说“这是她与雾霾的‘私人恩怨’”,这让很多人表示“看得心塞”并“热泪盈眶”,这份有良心的调查,引发众人反思热潮。纪录片中,她拜访了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学术机构,奔赴污染严重的现场调研,接触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能源所、工信部产业司、环保部等职能机构,并造访伦敦、洛杉矶等曾经污染严重的城市,试图寻找空气污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以前只是知道柴静是一个出色的记者,直到看了纪录片才确实地感受到她知性感性的才气和魅力。这不是一个单纯的视频,也不是一部电影。不能拿看电影和看视频的心态去看它,因为这就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所面临的最现实也最严峻问题。
当我看完这个纪录片,我打开窗户看了看天空是否还是蓝色的',还好它是淡淡的蓝色,我深深的吸了口气,心想,希望未来我还能看到这片蓝天,还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跳出雾霾这个问题,还有其他很多类似的问题,其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面对空洞的问题时态度和做法很多是“心动”而非“行动”,柴静这一纪录片的轰动引起了大家的重视,那么接下来,能让只说不做的人,行动起来,就是更加困难的事情了。
为了我们的生活,为了我们以后还能看到蓝天,行动起来,学会去拨打12369行使自己的权利,少开车减少排放,少抽烟等等,从我们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同呼吸、共命运,让我们也为我们的空气做点事。
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 篇8
我们用两节课的时间看完了《穹顶之下》,从未有这样的时刻觉得雾霾离我们这么近、环境的保护这么迫切!
如果从国家层面来说,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以在追求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也会带来大量的污染。尽管污染不可避免,但这几年政府和相关部门也都在为此努力着。包括制定新的法律条文、加强管理等。
然而中国有13亿的人口,只靠国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身为高中生,理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仅怀有一颗爱国之心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切实付诸行动。
或许,我们的力量是单薄的,但是每一个小小的改变就是一个个大的进步的开始。或许现在环保部门没有能力或是充满无奈,但是他们努力做出一点改变就会给我们希望和动力。或许国家的某些行业还无法防守做环保或者难言之隐,但是国家的一些小小的改变就会让大家关注环保,为环保做出贡献。这一切,只需要沉下心来,做出哪怕一点小小的改变。
我静静地凝神这一颗蓝色的星球,这是我们共同的家,是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共同居住的地方。我爱它,所以我将用自己的努力去默默守护它。
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 篇9
小小的PM2.5居然会引发人体呼吸道,肺部甚至心脏的各类疾病,它是我们隐形的敌人。面对敌人的强大势力,仅靠我们一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们能够做的也许只是从自身做起,但是更要将雾霾带来的危害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解到。这样才能共同抵抗这个“强敌”。
孩子是父母的天使,父母为孩子撑起一片天。我们可以想想,在休闲时光抬起头来看看,有多久没有看到过蓝蓝的天。我们几乎都可以说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这样的话,可是,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够做到呢?我们需要新鲜的空气,蓝色的家园,我们不想再看到污浊的气体飘荡在空中,不想让地球笼罩在雾霾之下不见天日,我们可以和柴静一样对自己身边的恶劣环境做出抗议,尽到我们应该尽的责任和义务。
向上抬头,所见之物,便是穹顶,它就像一层保护膜,安详的覆盖在地球的上空。柴静作为一位母亲,用她的视角,描述了她眼中的雾霾,她的所想所问。她以一个普通民众的角度向我们诠释了这场“白色灾难”。……这真的触目惊心!
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 篇10
人在世时,有许多事情是无法抗拒的,其中的一件事就是呼吸。
推开门,迈开步,这“仙气缭绕”般的景幕映入眼幕,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重雾霾!这洁白散漫的霾并不像它看起来那么干净,里面掺杂着许多有毒物质,侵蚀我们的生命。
柴静是一位记者,一位母亲也是一位能够站出来呐喊自己心声的人,她是一位勇者。
作为一位记者,她深入调查污染新闻事件,这其间的艰难险阻也无法想像,她渴望真像与治理,她的探索之心值得肯定。
作为一名母亲,那蕴含着她对女儿的爱。我不是一位母亲,我无法完全从一位母亲的角度去体会柴静对女儿的感受,但是,我是一位女儿,作为女儿,我不想让我的父母受到伤害,这也是血缘之爱。
作为一位勇于站出来的人,首先必须敬佩她的勇气,她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代表所有内心有所不安于现状人的呐喊,我们及我们的儿女后代需要生活在蓝天白云下,呼吸干净新鲜的空气!
雾霾仅仅是个开始,是自然对人类的警告,人们若只是单方面追求经济,天灾是无法预计的,物极必反。人们看看自己身边,恐怕早已不是儿时的记忆了吧。我怀念,怀念小时候的那条小青沟,那里的水又透彻又清凉,我脱掉鞋子轻轻踏下去,却不小心滑倒坐在了水中,溅起了水花,涟漪一层层扩散,岸上的小伙伴也打趣地调侃着,青葱的年华……
我在回忆中沉醉,也在期盼中展望未来!
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 篇11
“你见过星星吗?”“没有。”“你见过蓝色的天吗?”“见过蓝一点儿的。”今天,老师带领我们观看了柴静的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这是视频中柴静采访一个三岁小女孩时,两人的对话。和小女孩的声音一起出现在视频中的是一个灰蒙蒙的画面,小女孩四周被灰色包围,头顶上方是一团团黑色烟雾状的东西,和小女孩稚嫩、纯净的声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就是霾!前央视记者柴静自费100万,历时一年,通过现场调研、查阅资料、走访专家、对话官员、收集数据等途径,终于拍摄了这样一部100多分钟的调查纪录片,详细地向我们解说了“雾霾是什么,雾霾从哪里来,我们该怎么办”三大问题,层层深入,针针见血。看着那一组组数字、一张张图片、一个个镜头……我的肺都几乎不敢呼吸了!原来雾霾如此严重,原来雾霾与我们如此息息相关!通过这个视频,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有关雾霾的知识,更唤醒我原来那种麻木的环保意识!正如柴静最后说的那段话:“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消费,不知克制;我们没有权利只知抱怨,不知建设。
我们有责任向他们证明,一个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样可以是洁净和美好的。”是的,我们有权利去享受这个世界带给我们的光明;同时,我们更有责任去保护这个世界的洁净和美好,责任与权利是相辅相成的。 穹顶之下,让我们与柴静同行!平时上学,不叫父母接送,坐公交来回;不是太冷或太热的天气,尽量不开空调;过年过节,不燃放烟花爆竹;看到污染环境的现象,要敢于制止或举报……同时还要做好环保宣传,告诉身边的大人们:少开车,多走路;少砍伐,多植树;少浪费,减排放……虽然我们做不了轰轰烈烈的大事,但完全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尽一份应尽的责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只要人人参与,携手共治,从日常生活到工业生产,从平民百姓到政府官员,人人都尽到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那么我们就能守住那份北京“APEC蓝”,那个小女孩就能看见满天的星星!
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 篇12
整整两天的时光,我发现我的朋友圈被柴静的消息刷屏,和她有过两次论坛讲座的交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欣赏她的新闻节目,央视极少数能让人看得下去的新闻节目,读过她的《看见》。虽然没来得及看她的《穹顶之下》,但还是很愿意支持转发,昨晚看到几个群里面的争论,看到有消息说有关部门要“和谐”她作品的消息,一直忙碌没有时间看的我,深夜凌晨两点到四点连夜看她的作品。
我感到非常震撼,不需要什么大制作,也不好界定这是纪录片还是新闻片,我只是看到一份认真,和有专业性的调查,那里面有我的故乡哈尔滨,有我生活过的北京,有我现在生活着的上海,我甚至没有想到,河北、唐山、乃至下有天堂的杭州居然都被雾霾污染成这个样子。
我看到环保部门无力作为,企业、行业标准规则的荒诞无奈,看到诺大的发展大国付出如此巨大的环境代价,看到每个个体生命,无论你的政治立场如何,无论你有钱、没有、有权、没权,不是同呼吸、共命运吗?我也看到了微信朋友圈有人转发黑她的材料,又是拾人牙慧的咀嚼别人的私生活,让我深感这样文字的无耻。一个国家,如果说在政治改革上没有共识,但是我想在环保问题上应该有共识,谁的健康不受影响呢?不值得认真的对待解决吗?
柴静做了一个大时代之下,一个女人的担当,一个专业新闻人的担当。新年都说有新政,问题清楚的提出来了,看为政者的担当。我看到一个微信朋友圈里面,不同立场的人还在争论,有人继续抛出险恶的阴谋论,怀疑她的动机与行动背后有什么力量支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我看到有人引用曼德拉的一句话,很是精彩,抄录下来:“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那就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那就IE去照亮别人。但是,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了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洋洋;不要嘲讽那些比自己更勇敢、更有热量的人们。可以卑微如尘,不可扭曲如蛆虫。”
我想就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我们最起码能呐喊那么两声,是那些勇于在黑夜里前驱的真的猛士,不惮于在黑夜里前驱。
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 篇13
日前,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看后感受特别深刻,在为她的行动叫好的同时,心中增强了一种公民的公共职责感。
柴静在采访中表示,孩子生病使空气污染成为她不能回避的问题,因此在一年的调查中,柴静作为一位母亲而不是调查记者,围绕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么办?进行了一系列调查。
新闻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来自于客观现实,同样来自于公众期待。对于雾霾,公众已经并不陌生,然而究竟雾霾为何物,很多人却并不清楚。不管是出于记者的职业习惯还是出于母爱情深,柴静的《穹顶之下》无疑为公众打开了了解雾霾的另外一扇窗口。这既是对雾霾现象的一次科普,同时也是对雾霾治理的强烈呼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却少有部门和人去做这样的科普事情。
作为对环境污染问题关注的公民,柴静自费进行雾霾调查似乎很正常,但穹顶之下不该让柴静们孤独前行。虽然这类自费调查可以理解为一种自发的公民责任感,但实际上是公民个人在主动为缺位的公共职责在补位。我认为,解答环境污染的社会现实问题,我们的有关部门应该更努力地主动作为,从而让每一个公民都增强自己的公共职责感。
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 篇14
《穹顶之下》问世后,我断断续续的看,看到今天才把这部纪录片看完,觉得内心有说不出的滋味。每天坐在办公室窗前,就能看到三条平行的交通线:省道、高速公路、火车道,原来觉得国家发展如此之快,交通如此便利,心里充满欣慰和感激。直到现在,此时此刻看完这部《穹顶之下》,我再看看窗外,公路上跑着的一辆辆路虎霸道、一辆辆重型卡车、铁路上一列列拉煤的车厢,我说不出话,心里一酸:榆林的亲人们你们好吗?西安的亲人们你们好吗?黄陵的亲人们你们好吗?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陕北人,我热爱这片土地,更为着陕北这些年的飞速发展而感到骄傲;作为一名在西安读了四年大学的毕业生,我为我省能有如此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感到自豪;作为一名曾经在黄陵工作过的企业员工,我为我能在这个地方工作过并且拥有那么多“亲人”而感到欣慰。可是现在相比起他们的雍容华贵、飞速发展来说我更担心他们的健康。
看完影片,我很佩服柴静,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拍摄这些视频图片和数据资料,下了这么大的决心去讲说报道。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经济的增长迫切需要的情况下必然就会忽视了环境保护问题。就拿陕北来说,习李政府自上任以来,加大反腐力度和整治环境问题,陕北的经济便开始下滑,其实这是与全国经济甚至全世界经济相一致的,大环境不好。可是很多人过惯了几年前的“好日子”,便开始怨声四起,整天抱怨城里没有能赚钱的活儿了、生意逢做必赔,其实自己认真去想想,好多人都是抱着一两口就能吃个大胖子的心态去赚钱,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无奸不商就真正的体现了出来。弄虚作假比比皆是,好多商人钻着法律的空子做着昧良心的生意,欺骗消费者。拿车来举例子,中国90%的车辆都在造假,该加的东西没有加,不该减去的都减去,卖价依然还是那么高,样子确是越来越好看,安全系数、环保系数却不增反减。女朋友出国两年,期间回来说老外都喜欢买二手车,中国人为什么要买新车,其实以前我觉得是中国人的虚荣心在作祟,可是慢慢我发现中国的许多二手车真的买不了,本来诸多方面质量就有问题,变成二手车之后当然无人问津了!再拿建设来说,别的我不是很懂,但是之前我做过置业顾问,目前陕西省好多建设项目都存在违法修建、违法销售的问题,先建设先投产先赚钱,手续慢慢补嘛!看着一栋栋美丽的大楼平地而起,可是华丽的背后呢?
再拿企业来说,我曾经在企业工作过一段时间,地理环境优越,虽然在山沟沟里,却也是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在铁路公司的舍友回来说经过焦化厂的时候总是闻到刺鼻的味道,再看看街道上一层层煤渣,这一座座几千年的山峰和树木能打得过工厂和煤矿吗?
看影片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幕:抽查加油站的时候,加油站老板说:你们有这个义务却没有这个权利……这是何等的心痛!现在反腐工作进展顺利,乃至于有些记者和无知群众利用当前形势,无厘头的攻击政府执法人员,让大家人心惶惶,在这种情况下谁敢去真的执法真的管理。好多评论说处理一些问题上国家的部分法律不明确,没有相关规定,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可是光靠着这些部门的监管、法律的约束,我们的诸多问题就能解决吗?我们要是不提高每个人的素质,人人都只顾赚钱不顾其他,再健全的法律也能让人钻了空子,挣到黑心钱。
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 篇15
我们的思维逻辑是不是出了问题,首先环保问题不是哲学问题、是人类生存问题,不用辩证的去看,因为你总得喘气吧?
其次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能做的就是更多的去关注环境保护,减少自己的污染排放,你管不了垃圾掩埋,但可以自己分分类,至少电池不乱扔吧,你管不了油品控制,可以迈开腿少开车。至少不大晚上扰民飙车吧?你戒不了烟,也可以尽量少抽。至少抽的时候尽量不影响大家吧?难道因为做不到就不去做吗?咱如果连这种意识都无法培养,那中国几十年后绝对不可能是伦敦、洛杉矶。作品中的数字肯定是片面的,作品也有渲染感情的手段;但她的数据没有虚假的,她的观点不是错误的!你中石化的老总敢站出来说不用环保无须治理,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这事儿就没了,环境就自愈了?就业发展贫困这都不是我们不去保护环境的借口,我们不是皇帝不用考虑如何治理、我们需要发出必须治理的呼求就可以了。
最后人不会轻易放弃既得利益所以马上柴静本人会被质疑作为一个记者她比我们更清楚自己会被推到风口浪尖但她依然选择完成这样一个作品。她的确说服了我,作为一个接受过教育、作为一个不再年轻的80后、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这106分钟打动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环境治理这场人与人、人与自己的战争无论哪一方取得胜利,这片作品都会被记起。所以我佩服她的勇气和才华,03非典后这个瘦弱的女子再一次震撼了我。有人会说不是能源行业、站着说话不腰疼,那你错了,经济不是个体、下行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谁也逃不掉。都有个先后轻重,现在喊冤?捞钱时候也是你们最狠最快,挨打的时候你也得走前面。
我不会去考究她本人开不开车抽不抽烟,也没功夫管国外肿瘤死了多少人,更不会关心哪个领导和她裤腰带以下的那点儿传闻。我想做的只有改毛病、少开车、不浪费、垃圾分类、尝试戒烟,培养自己和孩子的环保意识和生活习惯,不去选择严重危害环境的谋生手段。我不再去理会自己这样做对大气治理有没有用,但明善恶、分对错,我自己得这样去做!
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 篇16
我在观看过《穹顶之下》这部纪录片后,大为震惊,种种问题在我的脑海中回旋,那一幅幅画面一次又一次的在我眼前闪过,这还是我们生活的城市吗?
以前,我听别人说起过在我们的城市中存在这大量的PM2.5,当时我怎么也不信,也没有对此有太多的关注,总觉得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只要离烟筒远一点,里工厂远一点就没问题。可是观看过纪录片之后我怔住了。造成这些的原因很多,其中低质燃油的燃烧和燃煤是一大方面,而且PM2.5会对人体有伤害。
不要总以为柴油煤烧多了,我们中国就进步了,我们进步了,那环境那越来越差了。所以我们要多多植树造林,尽量减少燃油的燃烧,出门尽量少开车。
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雾霾会越来越少,甚至消失。
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 篇17
其实,应该不乏我这种人:我们无比爱这个世界,同时也希望这个世界是爱我们的。我们爱蓝天空,我们爱新鲜的空气。但太多事情真的也不是我们能够瞬间控制的,为此我们会难过,会懊悔,会感慨,因为自己的力量太小;也会无奈,因为太多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有能力去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却选择视而不见。
而今天,她出现了。她没有沉浸于对这种部分大众已经意识到问题的悲伤和无奈情绪中,而是选择站起,用自己的力量带动有关人员,抽丝剥茧,逐一排查,发现并提出国家法律和制度上存在的多种问题。
我为一个无私的新闻工作者敢于在公众面前提出这种议题的行为,感到欣慰和骄傲。因为,当下深化改革的国家,真正缺少的并不是改革所需要的技术和金钱,真正缺少的是敢于将扎根于社会制度的毒瘤赤裸裸摊开于公众和社会的人。这种力量是振奋人心的,同时又是温暖的。我们应该为她的勇敢感到骄傲,也应该为她在国家没有采取明确行动之前觉醒社会大众意识的行为表示感恩。
如果她不做这件事情,也许她不用花大量时间和金钱来出差于各种城市和国家,也许她只是在家里和女儿先生聊聊天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但她选择了站起来,消耗了精力体力来完成这件事,并且号召公众来参与到环境保护之中。这就是她的伟大之处。
我想,我们虽然没有能力和才华能像她做到如此,但也能在施工有扬尘时提醒下工人们加上除尘罩,在油烟浓重的中餐馆中提醒业主安装排气装置,在做饭时比起煤炭选择更洁净的天然气,在两公里以内的出行中选择公交车自行车或步行等等。
空气,我们同在呼吸;环境,我们同在生存。
保护环境,不仅是爱自己,也是爱家人,爱别人,爱我们的祖国。
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 篇18
很久以来就非常敬重这位美丽的央视记者,佩服她敢于直面社会最危险最黑暗的行为和一些最尖锐的社会现象,继而和它们作斗争,全然不顾个人安危,敢于说真话,在这个噪杂的社会用她最大的声音呵斥了诸多无耻或者麻木的灵魂!她是新闻界鲜有的有担当,真正具有新闻传播职业素养的媒体人,这种精神这种责任感不能不让我们赞叹!
片子长达一百多分钟,以女儿生病她辞职在家照顾女儿展开,“在照顾女儿的过程中,对雾霾的感受越来越强烈”。雾霾严重时,担心孩子生活在污染的空气中,因此一直把女儿关在家里不敢让她外出,她害怕有一天女儿会问“为什么老把我关在家里”、“雾霾是什么”,因而启动了雾霾调查。为了这个调查,她自费百万,历尽千辛万苦,顶着巨大压力,辗转奔波多个国家……她的这种伟大的母爱之情以及由母爱产生的对全社会的博爱之情,不能不让我们为之动容!
忘了自己从何时起,每天早上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习惯性的拉开窗帘远眺一下,看看视野有多远,清不清楚,是不是有雾霾;临出门前我总是习惯性的看看手机里空气质量预报,显示“良”的日子不是很多,大部分都是“污染”———轻度污染,中度污染或是重度污染,从没出现过“优”,因此出门戴口罩也成了常态,虽然只是一种心理安慰。当空气重度污染时,说实话真的不想出门,但是没办法,得上班。每到此时,多么想自己是西游记里神通广大的孙猴王,一口气把雾霾吹走;或者特别期盼冷空气到来(虽然我很怕冷),因为每次冷空气过后,我们总会享受最多一天半的蓝天白云(多次观察的结果)。在雾霾常态化的今天,仅仅一天半的蓝天白云也是奢侈。
雾霾的危害早就耳闻,但是看完纪录片后更震惊于它的危害之深、可怕之处。看得触目惊心,看得心痛沉重!柴静从对中外权威专家的访谈、对科学问题的细致分析、对专业数据的通俗解读以及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元视角的运用…把复杂的科学数据和专业术语解读的透彻易懂,一目了然。总体上,比较深刻地揭示出雾霾问题的原因及对策。希望此片能唤醒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深刻认识!我也会为环保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今天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如此丰富的条件下,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多么的重要。曾记得每逢过年过节总会收到身体健康之类的祝福语;我也总会把“身体健康”放在祝福语的首位发送给亲朋好友,足以说明健康的重要性。而一些明事理的人们恰恰以“雾霾”的方式在破坏着健康,破坏着我们的生存环境。这是多么悲哀和无知啊!为了眼前利益变得鼠目寸光、甚至是贪婪残暴!不得不令人发指!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毕竟我们都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呼吸着同样的空气。虽然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但如果每个人都为环保做一份贡献,加起来就会形成大能量。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不想等待,我也不再推诿,我要站出来做一点什么。我要做的事,就在此时,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在此生。”
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做好监督工作,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让那些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寻求眼前利益的现象和行为没有容身之处。
真心希望纪录片《穹顶之下》能唤起这片土地上大多数人的良知与觉醒,让我们同呼吸,共命运。
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 篇19
“拒绝雾霾,还我一片蓝天”这应该是我们共同的心声。
昨天我看了央视记者柴静的公益片——《穹顶之下》深有感触。短短两个小时的时间,揭开了雾霾是什么?它是从哪来的?我们应该怎么办?雾霾是飘浮在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它被吸入人体的呼吸道后给人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它最大的原因来之于我国当前燃煤和燃油存在四大问题——“消耗量大”、“质量低劣”、“缺少清洁”、“排放失控”。北方的许多钢铁厂,大量用的劣质煤不经过清洁,以至黑色浓烟从烟囟排到半空,使我们看不到了蓝天。城市里,每天这么多辆汽车,也会排放出许多PM2.5。但同样日本的东京和我们的北京都汽车这么多,但他们的城市为什么这么干净呢?原因是我们很多车用的油品达不到国四标准,而且很多汽车的排放都达不到要求,这也关系到我们国家在体制上出现的种种问题。
而作为我们现在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们应该少开车,叫大人少抽烟,出门骑车、坐公交,还有一点就是做到不要放鞭炮、烟花,今年过年烟花爆竹声虽然少了,但我想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治好雾霾,我们一定会重新看到蓝天和星星的。
【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相关文章: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01-03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03-23
《穹顶之下》雾霾纪录片观后感03-31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新」12-06
关于雾霾问题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12-28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1000字03-24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03-24
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800字03-25
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