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范文(精选17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1
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那个“吃米费粮,穿衣费布”的大汉——梁三喜。他在自己的遗书上写的那些话,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中。“人穷不能志短”,更是让我十分的敬佩他。
遗书是心灵明亮的窗户,而有些人则在他身上,反衬出了冷血的一面。梁三喜的遗书中所说的遗产,只不过是一些抚恤金和一件军大衣罢了。这些在我们现在的人看来简直不敢想像。我们心中的遗产都是什么房子啊、大把金钱啊、车子啊。可见,我们现在的人有多么看重于物质享受啊!而梁三喜的遗书中,饱含的`那股情,岂还是遗书?都说“家书抵万金”,而这份家书,又何止万金?
当然,其他的人也令我非常感动。靳开来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了战士们的战斗力,而到头来却是连一个荣誉都没有。难道他的功不大于过吗?难道偷甘蔗,比一整个连的人命还要重要吗?还有“小北京”,他是那么的聪明才干,可是偏偏就这样被两枚臭蛋夺去了生命。还有……
到这里,我还有许多话要讲。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悲楚,更多的是悲哀!我认为英雄不一定要牺牲,但即使牺牲,也不能像“小北京”一样牺牲得不值得,也不应该像靳开来一样小过没过大功。他们是英雄,实实在在的英雄。是不拘小节的,爱国的英雄。
我欣赏“这种英雄”。
小学《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2
在我幼年和少年的十年之间,中国被迫进行了两次战争,一次是1969年、针对苏联的珍宝岛战争,一次是1979年开始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只是,前一场战争规模小,时间短,后一场战争规模大,时间长。
今天,又看了一遍反映对越战争的电影《高山下的花环》,我再一次落泪了。也记不起这是第几次为它流泪了。是的,这部电影是很老很老,老得和我以前那个八十岁奶奶一样(虽然第一次看他的时候,我只有十九岁)。可是,观众的留言却是很新很新的,新得就像是刚刚竣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样。
583条评论无法一一写出来的。这里让我随便摘抄一些评论吧。
“其实我们就要这种电影,能朴实无华的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恰恰是现在一些导演最求的金钱在上的表演艺术无法企及的。”“看着哭着,哭着看着。不由得使我想起了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那些为了祖国而牺牲的军人,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一个不敬仰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缅怀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英烈!强烈建议各大院线重新播放此片!”,“这部影片比现在任何抗日神剧都好,为什么不放呢?84万的点击量,与韩剧的千万点击量相比,呵。当人们人忘记了战争,它就会来临。”“精品应多播多放;为何各大电视台尽播些垃圾剧,应多播些正能量的影视剧,向最可爱的人敬礼!”,“流着眼泪看完这片子,万分感慨。向烈士致敬!”,“这个电影以前没看过,现在一看,比现在拍的打仗片好多了,也真实多了,这电影也不像样板戏,很深刻的刻画了人性,很好的电影啊!”,“做为军人我是流着眼泪看完后半截片子的。”“我哭了,看一遍哭一回。不要忘了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烈!”“看一次留一次泪,这就是中国军人的'风彩,现在那些编剧导演不好好去在真实的历史中去挖掘更好的题材来宣扬正能量,让更多的人知道今天的和平与幸福的来之不易。整天弄些倒人胃口的神剧或闹剧来糊弄观众。”“20多年前看这部影片时我流泪了,今天再次看这部影片时我又流泪了,两次的眼泪有些许的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命运,我是替自己流泪。流着眼泪看完了,特别是最后在梁三喜的坟前真是太感人了!”“看哭了向英雄致敬”。
这样的电影,这样的评价,在中国,甚至是在中国电影的历史上都是很少的。《英雄儿女》、《上甘岭》、《甲午海战》固然好看,固然感动人,但是,它们相比《高山下的花环》显得过于苍老,所以,看过这电影的人,真的还有必要多看几次,它能让我们明白今天是多么幸福;没有看过的人,更有必要好好看看这部电影。什么韩剧,什么热播剧,小资情调的,和这个处处充满正能量的电影是无法相比的,就像是小小坟茔和泰山能够相比吗?和华山能相比吗?和三清山能相比吗?
《高山下的花环》,一部用泪水浇灌的电影,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好好看看,特别值得当今的青少年看看。
小学《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3
星期四,我看了一个经典红色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讲述了革命战争的故事。
连队的一位指导员拿上一个花环,献给了可敬可爱的连长。记者采访指导员,指导员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当时,连长吴三喜把指导员介绍给其他军人,并让他担任指导员。有一天,指导员浪费粮食,把一个雪白雪白、干干净净的香馒头扔进了水沟,连长全体教骂了所有军人:不能浪费粮食,要节约。解散以后指导员坦白的告诉连长,馒头是自己扔的。后来,指导员的妈妈寄信给儿子:你们军队要打仗了,十分危险,你赶紧撤离军队吧。指导员也很想逃跑,便和连长说:“我不参加这场战斗了!”()连长当着全体军人的面骂了指导员,说他是胆小鬼,就知道当逃兵……指导员听了连长的教训后,决定参加战斗。
连长对所有的军人说:“每个人不能做逃兵,要去和侵略我们中国的人抗战到底。如果牺牲了,要让自己的`儿女当抗日英雄。”指导员听完后,把手指头咬出血,在布上写了6个字——我决不当逃兵。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许许多多的人牺牲了,连长牺牲了,副连长牺牲了,还有一些战士也牺牲了。最后,指导员回到了家中。把连长唯一留下的纸条递给了连长的父母,还到墓地给连长献了花环。
军人是多么的伟大,为了百姓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勇敢地牺牲了。
小学《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4
10月2日下午,根据安排,我队全体官兵组织观看了《高山下的花环》教育专题片。该片生动展示了战争情况下,战士们为保卫祖国做出的巨大的牺牲,启示我们:作为每个中国人都应牢记“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这一道理。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描述了战争情况下人物特点及事例,着重把镜头重点放在了最平凡的战士身上,老百姓身上。
影片中许多情节让人触动:梁大娘的三个儿子老大打鬼子死了,老二文革时被坏人整死了,老三反击战牺牲;将军把自己的儿子送上战场;老一辈农民子弟兵的战斗素养和奉献精神……还有人物个性刻画最为鲜明的靳开来,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军营男子汉应该背负的.责任和担当,要具备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意志,要有坚决完成任务的毅力和决心。
观看完毕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电影中表达的情感始终打动着我,战友情、亲情、爱情,以及对国家的拳拳赤子之心,真挚而热烈。作为一名消防人,我们应缅怀先烈。我们要牢记保家卫国的宗旨使命,更要加强学习,筑牢思想防线,讲规矩,继续发扬湘潭消防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优良传统,绽放消防人的光芒!
小学《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5
平凡的岁月,不少平凡的英雄;峥嵘的年代,更不缺硝烟中的英魂。《高山下的花环》观看已久,每一个镜头却仍历历在目。它以最精简的手笔,最朴实的镜头,带我们穿越时空,看向那硝烟滚滚的时代。
面对战争,并非人人都生来是英雄。指导员赵蒙生也曾企图逃避,他畏惧,他迷茫,这也正是未经历战争的大多数人的写照。可战火与死亡不会因此消退,而是逼迫人们成长。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少英雄都是这样历练而来。面对生死的离别,情同手足的兄弟牺牲,再怯懦的灵魂也会觉醒,再柔弱的羔羊也会咆哮。而放眼未来,我们虽身处和平年代,但战争却并不曾远去。我们未历经死亡,但我们有军人的血性;我们或许畏惧伤亡,但我们绝不退缩;我们并非生来英雄,但浓烈的硝烟终会带给我们重生。
面对战争,人人又都生来是英雄。无论是心直口快的靳开来,还是无私奉献的梁三喜,他们都在时代的洪流下被推向战争。每一名战士身后都有幸福的家庭,牵挂的父母,可面对战争,他们都义无反顾的放下一切,冲锋在前,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靳开来说:“干了这碗酒,烈士陵园见!”面对生死未卜的战争,为了身后千千万万家灯火,无数战士前赴后继,用鲜血与生命将“英雄”刻印在祖国边疆。
战争残酷,却也造就了烈士真情。面对断水的危机,副连长靳开来冒着违反纪律的风险为战士砍甘蔗,也最终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正是这“生命之水”解决了连队的燃眉之急,为部队的胜利铺平了道路。面对战争的`爆发,雷师长义无反顾的将独子“北京”送上战场。他才华横溢,却又默默奉献,虽然年少,却斗志高远。这样优秀的人才,并没有摆架子,比后台,而是扎实工作,立根基层,却不幸牺牲在战场。在战争年代里,正是有无数像他们这样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革命先辈作为中流砥柱,我们的部队才会在千百次战斗中攻坚克难,带领全国走向胜利。
当然,英雄史诗永远传唱,但我们也不能忘记血与痛的教训。赵蒙生的母亲曾数次力图调动儿子远离战争;组织领导因不喜靳开来的心直口快而扣去他烈士名誉;“北京”甚至为两颗早已过时的臭弹而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些我们都不能忘记。即使是在新时代的当下,这样的情节也时有发生:位高权重的官员为孩子“开后门”;喜欢甜言蜜语的领导厌恶真正有益的逆耳忠言;日常后勤的疏忽令战士们在训练中伤病百出…站在时代的浪潮前,我们更应铭记历史,铭记这些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教训。一支强大的军队,永远是一支善于总结的军队,只有克服这些陋习,肃清军队风气,才能使我们走的更高更远。
身为新时代的军人,我们肩负祖国建设的重担。我们或许并非生来英雄,但定要在时代的浪潮中争当英雄。我们要将将祖国与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将奉献与拼搏记在心间。无论是在硝烟中浴血的战士,抑或在和平时期为国奋斗的百姓,他们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的力量,教会我们中国人的自豪,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努力学习,刻苦训练?牢记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传承先辈的意志与精神,祖国的希望就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定会不负使命,砥砺前行!
小学《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6
《高山下的花环》是一部让人难以忘怀的老电影,它在壮丽的悲剧中,热情讴歌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饱含着对解放军战士无私奉献的赞美与歌颂。影片中描写了普通军人对祖国高尚的赤诚之心,塑造了像梁三喜一样来自普通百姓的优秀的解放军战士,也刻画了爱开小差的赵蒙生经历了战场中血与火的洗礼,最终为战争的胜利立下了功劳的形象。
电影的拍摄人员也满含真诚,电影表达手法质朴,忠于原著,男主角的扮演者吕晓禾对梁三喜的'把握可以看出付出了很多心血,是用他最真诚的感情去演绎梁三喜这个中国农民最优秀的儿子的,吕晓禾把自己当成了梁三喜,我也觉得银幕上的梁三喜就是小说中的梁三喜。
《高山下的花环》中既描写了普通军人对祖国无私高尚的赤城之心,同时揭露了一部分军队中的上层领导以权谋私、官僚作风严重等丑恶现象,唐国强扮演的角色赵蒙生的母亲借自己的权利和影响要把自己的儿子在临战时从前线调走。
靳开来作战优秀,就因为直来直去说了几句实话得罪了上头的领导,一直得不到升迁,却在临战时“给了一个送死的官”被任命为副连长。在战争最艰难的时刻,他为了给饥渴的战友们解渴,冒险去砍了几捆越南人的甘蔗,不幸踩雷牺牲,就有人以违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为由,不给靳开来立功,连一块勋章都没有。脾气火爆的雷军长大骂:不给靳开来立功,天理难容!再一次感动于中国军人关心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的情操,坚强的革命信念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在新时代下,我们都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做有血性、有灵魂、有本事、有品德的新时代消防军人,用自己的信仰、知识、技能守护一方平安。
小学《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7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影片《高山下的花环》。这部影片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通过一系列感人的画面,热情歌颂了以梁三喜、靳开来为代表的人民子弟兵。我坐在静静的影院里,银幕上英雄的身影时时催我热泪盈眶。
当战斗打响后,九连连长梁三喜带领他的战友担任了穿插任务。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可是,当他们攻占主峰后,隐藏的残敌向他们开了枪。在生死关头,他用自己的身躯掩护了指导员,而他却永远地倒下了。在那些满脑子铜臭的人眼里,烈士的功绩似乎可以成为换取家人荣耀的本钱,但是,他这位沂蒙老区农民的儿子,在部队开赴前线之前给妻子的信中却这样写道:“·…“如果我牺牲了,望你按政府的条文规定享受烈属待遇,切切不可向组织提出半点额外萎求。
……国家也不富裕,我们要多想想国家的难处:”一听着这感人肺腑的话语,怎能不令人泪流满面啊!我不禁想起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象梁三喜这些“位卑未敢忘忧卿”的战士,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呜?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有着英雄的人民、英雄的军队呀。
望着银幕上梁三喜的'高大形象,我联想到生活中另外的一‘种人,他们干什么都讲价钱,把人生看做一笔交易。有一位小青年眼看着一位老人掉在河里却无动于衷,并习于呼救的人说:“我下去救人,给多少钱?这种人和梁三喜相比,真有天壤之别!如果每个人都能象梁三喜那样,每时每刻都想着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我们的“四化”大业还愁不能实现?电影结束了,我随着缓缓的人流走出影院,阵阵凉风吹拂着我的面颊,梁三喜的话语久久萦绕在我的耳畔:“祖国是你的,也是我的。”我觉得这话是对我们每一个人说的。是的,祖国也是我的,我要加倍地努力学习,用我的智慧编织出最美丽的花环献给祖国和人民,来告慰那些献身祖国的英雄。
小学《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8
今天我看了《高山下的花环》这部电影,刚看到题目,我就产生了疑惑,为什么叫高山下的花环呢?看完电影,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在高高的山脚下,驻扎着一个部队,旁边埋葬着牺牲的烈士们,每个烈士的陵墓上都放着大大的花环。因为正好处于高山脚下,所以高山下的花环。
整个故事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第九连的战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连长梁三喜和副连长靳开来在战场上英勇牺牲,以及牺牲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连长生前家境贫寒,他的`妻子和娘来悼念他的时候,不舍得坐汽车,走了10天10夜才到军营。他们到了部队不仅是为了来悼念梁三喜,也是为了能完成他的遗愿,还清债务。他们拿出了抚恤金,卖了家里唯一一头猪,才攒足了¥620,终于将债务还清。他们这种诚实、有责任、有担当的精神使我感动。
故事中,最令我感动的情节是,副连长因为当时战士们没有水喝,有的渴晕了,有的渴死了,他再也看不下去,去下面农人们种的甘蔗田里,采甘蔗给大家吃,可是在回来的路上,不幸踩中地雷,身负重伤,可是当被战士们背回来,奄奄一息的时候,他还在说,快点给战士们吃甘蔗吧。他当时没有顾得上自己,只是想着战士们,他说完就牺牲。副连长舍身为人的精神名垂千古。
这部电影不仅情节感人,它的意义更是深刻。从这部电影中我知道了,战争是残酷的,我们要珍爱和平、珍惜烈士们为我们打下的和平世界。将来为祖国的繁荣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小学《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9
3月22日下午,在炼钢实业部部长郝树生的带领下观看了《高山下的花环》教育专题片,看完以后,对这部电影所展现出来精神,我理解的相当浮浅,影片着重把镜头重点放在了最平凡的战士,老百姓身上,老一辈农民子弟兵的战斗素养和奉献精神,影片以四个人物,四种性格,四种不同背景特征展示了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牢记“中国是我的,也是你的,更是我们大家的”,更使我想到了作为炼钢实业部的一员,我应该有“炼钢是我的,是我们实业部全体员工的”。
作为连铸副班长在自己的岗位上要以身作则,勤俭刻苦,敢说敢做,敢于提意见,同时敢于向组织发表意见。我们要严格做到在处理工作与个人关系的问题上,做到严要求,严自律,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实,打铁还需自身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导和影响所有人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针对这部电影所反映出的问题,结合实业部开展“炼钢是我家”活动,围绕炼钢企业文化:作风铸就辉煌,切实做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工作,强化责任建设,打造一支团结奋进、齐心向上的团队,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明确方向,制定目标,是干部做好工作的关键点
1、近几年来各类事故的发生,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管理不到位,管理漏洞,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做到一个团队只能有一个声音。意见不统一,各干各的,在我们现实工作中同样出现以上四种人,我们要把这四种性格的人物成功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统一为一个目标去奋斗,每一项工作都能做好。
2、我们要定期组织召开班组批评与自我批评会议,俗话说“人无完人”自己很难发现自己的错误,通过自我批评和各级骨干的批评,把控好方向。
二、定措施,抓落实,是干部做好工作的出发点
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这需要我们用心去做事,用心去想这个问题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发现问题我们要直面面对问题,面对问题我们不能逃避责任,切合实际的分析原因;找到原因我们要解决问题,定措施,跟踪检查落实情况;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情。
引导全员自查,自己找自己的不足:事故的`分析不是我们某个人理论分析,而是要事故现场实际情况的分析,结合每个人的分析点和改正措施,制定我们合理的治理方案,让员工能说到就能做到。
三、相互学习,相互探讨,是干部做好工作的成长点
不断的学习可以使自己长见识,长智慧,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科学的发展道路是在不断地失败中摸索出来,按部就班只会走向失败,我们现在就要打破固有观念,寻求可行的方法去做事。
要懂得采纳别人的意见,我们要懂得沟通,在沟通中学习,十个人的智慧比一个人智慧高明,多与员工沟通、探讨问题,员工反应出来的问题有效解决了,他们才能安全安心的工作。
四、总结,是干部做好工作前进点
一个善于总结的人,路不会走的太差。我们不能一直往前看,适时的停下来,回头望一望,总结汇总一番,会带来新的收获,开启新的起点。针对连铸现在的所有工作,我们要在事故中总结,从新梳理整个岗位流程,制定新的标准,做到归放有序、精简有度,会提高整个班组的集体发展,总结会使人成长,也可以避免事故的重蹈覆辙。
小学《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10
清明节,单位组织了清明电影大放送,上午播放的是1985年拍摄的一部红色经典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虽然知道是正能量的好片,但毕竟是老片了,本不打算看的,可播放之前听说是关于越战的,自己就来了兴趣,又有人说,清明节看这片子挺好,也算缅怀先烈了,于是下定了去看的决心。
影片前三分之一算是故事的铺垫,对于看一部老片的人来说,显得有点无趣,甚至在那时我还掏出手机玩了一会,影片中间三分之一描述的是战争中的一些情节,感人但着墨不多。更感人的是战后那三分之一。另外,对喜欢追星的人来说,影片中的演员阵容除了有唐国强、斯琴高娃,竟然还有近几年大红的倪大红,而且戏份不少,这也算是一个看点吧。影片讲述的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大背景下,发生在部队一个连队里的故事。连队里新来的指导员赵蒙生原来是军里一名宣传干事,母亲是高干,他来连里的目的就是为了曲线“救国”——以此调到离家更近的地方。指导员刚来的时候,连长梁三喜正要休假,但因看到指导员心思不在工作上,不放心自己的连队,就把休假计划一推再推。排长靳开来因看不惯指导员的表现,对其意见也很大。三个多月后,指导员的调令到了,而连队开拔上战场的命令也到了,指导员在连长的劝说下,勉强上了战场,但指导员的母亲为把儿子调回去,将电话打到了军长所在的前沿指挥所。军长为教育官兵,召开指导员所在师的全体官兵大会批了他,这反而激发了指导员的血性,立誓要上战场勇敢杀敌。
战争打响了,也很快结束了。连长在一次作战中为救指导员英勇牺牲。战前提升为副连长的靳开来在全连断水的情况下,为救全连去砍甘蔗,回来的路上不幸踩到了地雷而壮烈殉国。指导员上了战场后果然没让大家再失望,后来又因连长的牺牲作战更加英勇,他幸运地活下来了,并且立了功。战后的一天,烈士们各自的家属都赶到了连队领取他们的勋章和遗物,梁三喜的妻子和母亲带着出生不久的孩子却迟到了十几天才到连队,原来是因为下了火车后不舍得坐公共汽车,步行了十几天。也是战后大家才得知,连里的那位在战场牺牲的想当元帅的小“北京”,竟是军长的独子。
影片也反映了那个年代的.一些社会问题,比如,指导员在战后对他的高干母亲说道,“这些年,你离开战争太久了,咱们离开人民太远了”;副连长因为生前看不惯一些不良现象,发过一些牢骚,以致牺牲了却连个三等功都没能立;军人的待遇太低,普通官兵借债的很多,烈士的抚恤金才550元等等。而也正因为反映了这些负面社会现象,才使电影更显真实,也更能反衬出电影人物中的人性光辉。影片看完,感觉灵魂随着自己的泪水受到了一次洗礼,也迫不及待地想着写点什么,想了想,有两点感受吧。
一是感动到泪流满面。
首先是感动于先烈们的义无反顾。连长在劝指导员留下时说:“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那一刻,我想到了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陈祥榕写下的那句话,“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革命军人的红色基因,从成立之日起,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影片中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争,一直到今天,一代代地传下来了!再次感动于军长和梁三喜的妻子与母亲的深明大义。军长把自己儿子也送到了前线,和指导员的高干母亲相比,觉悟简直就是云泥之别,军长对指导员的母亲说:“共产党的字典里,没有‘功臣’两个字!”是啊,抗美援朝时,毛主席不是把自己的儿子也送到了战场吗?高官的儿子是人,百姓的儿子又何尝不是人?他们又何尝没有妻儿老小?梁三喜的妻子在他生前曾写信说:“你几次来信都说,新来的指导员一到连队,你就回家探家,要是连队里的事儿实在忙,你也别让领导犯难,家中一切都好,你别挂着。”连长的母亲在烈士墓前,跟军长说:“老同志啊,想开点儿!俗话说,人活百岁也是死,孩子们这么死了,值得!”多么朴素的话,却折射出两个女人多么高尚的品质。还感动于连长一家的质朴善良。连长在遗书中说,“人死,账不能死”。他们一家生活在农村,家境贫寒,连长为给父亲治病,借了战友们共620元,连长的妻子和母亲带着全部的550元烈士抚恤金和卖猪的70元来连里还钱,为省钱,他们离家十多天,下了火车站走路到的连里,可想而知,路上也定是风餐露宿。这难道不是中国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缩影吗?
二是惭愧得无地自容。
连长因为不放心指导员的心不在焉,将自己的休假计划一推再推,直到上了战场英勇牺牲。他也有家,他也日夜思念自己的老母亲,也日夜思念妻子和即将出生的孩子,但为了连队,为了全连一百多名官兵,他默默地把大家放在了小家的前面。而战争爆发之前,连长带着他的连队,义无反顾地奔向了战场,连长和很多战友也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活下来的,也有很多成了终身残疾。反思自己,同为军人,却时不时地考虑个人进退去留,要么就总为工作忙累不能照顾家庭发牢骚,总想着多休息一点该多好。和先辈们的高尚品质比起来,自己差得太远了。虽然我自信地认为自己能像先辈一样,当战争再次爆发的时候,能够勇敢地奔赴战场,奋勇杀敌,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身为军人,只有战争和准备战争这两个时期,在准备战争的时期,思想总开小差,行动总有偏差,战争真正来临的时候,能否真正的勇敢,是应该打问号的。
小学《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11
“这是我的国家,也是你的国家”。这是电影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我们这个国家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总有勇敢的人站出来,将我们保护得很好。问题来了,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要不要去做这个勇敢的人,这就是我们观影之后的思考。我的答案是要。
忠诚。忠诚是一种高贵的品质,他代表着你的坚定和你忠诚对象持久的信任。“这是我的国家,也是你的国家”。梁三喜选择了部队、国家,而不是选择自己安逸,就是他的忠诚。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这就要求自己不得口是心非,在具体工作中,要迎难而上,而不是“危险”留给别人,自己追求“安乐”。
奉献。风险是一种无私的精神,它让我们愿意为了他人或更大的目标而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奉献更多是一种心态态度,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能体现出对他人的关爱和帮助。片中、梁三喜为了帮助新来指导员更好地熟悉连队,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迟回家探亲的时间,以至于最后战争来临时,都没有机会回家。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向梁三喜同志学习,心里装着战友,千万不能像想当“逃兵”的指导员一样,对待别人的`帮助不领情,也不去关心爱护同志,一切以自己为中心,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牺牲。奉献有时意味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你牺牲掉了自己的时间,牺牲掉自己和家人团聚的机会,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影片中,连长梁三喜、副连长,小北京,他们为了掩护战友,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也看到了指导员的变化,变得勇敢有担当,沉着而敢于负责人,也懂得关爱和付出。这让连长和其他战士的牺牲有了意义。是呀,《高山下的花环》在远去的镜头里逐渐清新、明亮,我在想,牺牲的战友们,看到我们今天的生活,这是他们付出生命,守护换来的生活,他们应该如愿了 吧。
《高山下的花环》是一部关于忠诚、关于奉献、关于牺牲的电影,它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感受到了人性的伟大和力量,也让我感受到了我们当下生活的真实和美好,这些真挚的感情,如同花环一样,环绕在高山之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小学《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12
观看《高山下的花环》这部影片,我深受触动,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感慨与敬意。这部以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的电影,通过细腻的镜头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战争年代普通战士的英勇与伟大,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的光辉与阴暗。
影片中的每一位角色都栩栩如生,他们不仅是铁骨铮铮的硬汉,更是有着深厚情感的普通人。连长梁三喜的无私奉献、舍己为人,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责任和担当。他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对家人却满怀愧疚,这种矛盾与挣扎,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副连长靳开来豪爽大度、身先士卒,他的牺牲让人痛心,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战士薛凯华胸怀大志、才华过人,他的`成长历程让人看到了年轻一代的希望和力量。
除了这些英勇的战士,影片中还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瞬间。连长梁三喜说“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责任感。指导员赵蒙生的成长过程,则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面。他从一个试图逃避战斗的人,最终成长为一名勇敢的战士,这一转变不仅是他个人的成长,更是对国家和民族责任的深刻理解。
影片还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不同人物在战争中的选择和命运。赵蒙生的母亲作为老革命,却只为自己的儿子考虑,这种自私的行为与战士们的无私奉献形成了鲜明对比。而雷军长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信念和崇高精神,则成为了影片中的精神支柱。
观看《高山下的花环》,我深刻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珍贵。影片中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无情,同时也让人更加珍惜眼前的和平生活。历史书太小,装不下他们的伟大,我们随手一翻,就是他们的一生。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献出生命的战士们,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我们永远的骄傲和榜样。我也将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专业能力,脚踏实地为公司出一份力。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学习他们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同时,我们也要珍惜和平、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先烈们的期望和重托,让高山下的花环永远绽放光芒!
小学《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13
《高山下的花环》是一部让我深受感动的电影,它讲述了一群普通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保卫祖国和人民,勇敢地走上了战场,最终献出了自己年轻生命的感人故事。
影片一开始,就展现了主人公们淳朴的乡村生活和浓厚的亲情。他们虽然生活清贫,但家庭和睦,邻里互助,充满了人间的温暖和真情。然而,战争的爆发打破了这份宁静。主人公们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家乡,走向了硝烟弥漫的战场。
在战场上,主人公们经历了生死考验,展现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他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在战斗中,他们不仅表现出了出色的战斗素质,更展现出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他们互相关爱,互相扶持,共同面对死亡的威胁。
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场景之一是主人公梁三喜在牺牲前写给妻子的信。他在信中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和对家庭的眷恋,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为国家和人民献身的决心。这封信不仅展现了他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的柔情,更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军人的忠诚和担当。
看完这部电影,我深受震撼和感动。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战争是残酷的,它会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损失。但是,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才更能展现出自己的勇气和坚定。主人公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主义,他们用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宁。
同时,这部电影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享受着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付出生命的先烈们。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功绩,珍惜他们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此外,《高山下的花环》还让我认识到了家庭的重要性。在电影中,主人公们对家庭的眷恋和思念是如此的深刻和真挚。他们为了家庭而战斗,为了家庭而牺牲。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家庭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撑和依靠。我们应该珍惜家庭,关爱家人,共同创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
总的来说,《高山下的花环》是一部让人深思的电影。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英雄的伟大和家庭的重要。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铭记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付出生命的先烈们,同时也要努力为家庭和社会做出贡献。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发扬主人公们那种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一定会更加繁荣昌盛。
小学《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14
一部电影,一个故事,一部电影,一个收获。上周我们观看了由谢晋导演指导的战争励志片《高山下的花环》。故事发生在中国云南,越南军近期中国边境。电影中塑造了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等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反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士们在学与火的洗礼里,经受的考验,以及他们一心为国,以保卫国家和人民安全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影片的最后,一个个英雄烈士们的遗骨被埋在高山下,筛下整齐的排列起一束束花环……
在赵蒙生要当逃兵时,连长梁三喜对他这样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中国是我的,也是你的!一个连长在战场上的职责就是身先士卒!”是啊,一个连长的职责就是身先士卒,话是这么说,但又有几人做到呢?可梁三喜同志就是这样。你不知,他的家中还有一位年迈的老母亲,一个勤劳能干,日夜盼他回去的妻子,一个刚满月嗷嗷待哺的婴儿。他又怎可能不思念他们呢?每个战士都是家中的'顶梁柱,他们都有自己牵挂之人,可与祖国比起来,他们义不容辞的选择了祖国,我为我有这样的先辈,这样的榜样,而感到自豪!
在这支英雄的队伍中,有这样一个身影,他是害发牢骚,讲义气,宽容大度,说实话,干实事的副连长靳开来。在战争中,为了给大家补充水分,冒险剧个甘蔗在回来在路上踩中地雷不幸牺牲,他是大家公认的英雄!赵蒙生曾这样评价他“中国人要是都像他那样说实话干实事我们中国就好了。”是啊,正因为有那些虚伪自私的人,我们中国在那时才会腐败落后,但我们现在强起来了,正因为有知识,有那些甘愿为我们牺牲的战士们,难道我们现在不应该好好学习报答他们吗?
一只好的军队必有一个好的领导者。透过那浓浓战火,我看到了一个可爱的榜样——军长雷震。他,这样说“不是我雷神不讲人情,而是我背后有天理,有国法,共产党的字典里没有”功臣”二字!”就这样,他明知此战必伤亡惨重,却把自己唯一的孩子雷凯华送上了战场。他只是个孩子啊,他有文化,有知识,懂战略,但别人问他叫什么时,是他却只字未提自己的父亲,让他人叫他”小北京”,如果他不参加这次战争,长大必成国之栋梁!
那些英勇的战士们,舍小家,为大家,只为了祖国的胜利,为了民族的尊严,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看到那鲜红的五星红旗在高空中飞扬!不知同学们会不会在每周一升起国旗时,而想到那是由无数革命战士的鲜血染成的。现在我们不需上战杀敌,只需在这里努力学习,就能回报先辈,回报为了我们的和平英勇牺牲的战士们,回报我们伟大的祖国!
小学《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15
前日饭后看了《高山下的花环》,次日看了原著小说,补充了很多电影未能提及的细节,应该说电影更震撼,原著更完整。跟朋友说现在看书观影很难哭了,不知是泪点高了还是被自己存在之外的支撑点束缚住以至于离真实的生命渐远,好在这部影片我终于哭了。
先说梁大娘。大娘已是风烛残年,起伏的皱纹和弯曲的身体上布满夜的阴影,佝偻让她显得格外弱小,这是她送走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孩子了。印象里这样孤寂、清冷与悲戚的气息多少都会招人同情与怜悯,可这位老人面容里没有老无所依的不安与孤独,没有丝毫的悲戚与苟且,还不忘用庄稼人朴实的话语安慰她不知是军长的父亲。老人究竟承受了多少苦难才战胜了人世间这般悲痛离合?
大娘端起酒杯对军长说的那段话让人眼泪止不住的流,有谁比一个沉默的老人看得更明白更高远?现在看来,在大娘面前,整日吐槽的我们年轻一代不过是一群自以为是的小白脸。一位逆来顺受的底层女性对信念高于自己的诠释特别是在现在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文化里是多么地让人羞愧和叹服。从后来她给蒙生的信里我仿佛看到托尔斯泰在说,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伟大。
玉秀。为三喜持家育女,给老人养老送终。结婚这么多年相聚不到90天,没有丝毫抱怨与不甘,满屏的理解与惦念。就连哭也是一个人悄悄的,中国女性这种忍辱负重同甘共苦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她那么美,才二十四岁,让人心疼。感谢作者给了她一个有归宿的结局,让读者还有一丝慰藉。想到这句话来描述她:过去,真善美常常分道扬镳,到今天,才在她身上得以协调。
炮排长老靳,说是悲情好像总少了点什么,印象中这种人在弹尽粮绝的刺刀比划中至死不停歇更符合他的脸谱,猜想作者这样写是想让人更多关注他的生前——到底应该怎样对待讲真话的同志?保护还是教育,听取还是打压,不理不睬还是至死不放过,这真是个问题。有些真话不怀好意,有些真话让人难堪,有些真话直指要害,有些真话不是时候,有些真话没人相信,但总体说来真话越来越难听到了。就像凯华在遗书里谈到的,祝愿爸爸永远发扬“甩帽”精神。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个多讲真话更听得进真话的人。
赵蒙生,硝烟的沂蒙山下出生的孩子,这个温情赤诚有些腼腆稚气的书生。在战场上以同归心端掉敌人藏身洞穴的那一刻,他忘掉了生死。哦!也许还要早些,他的血性被激活是在军长拿他做教材当众骂懦夫的动员会上,在表决心吼着刺刀见红的队列前,在坐立不安泪水在眼睛打转的连部里,在告诉连长想找战士们谈谈的委屈中。连长开心的想,那是多么快速不容等待地成长,谁不是从年轻一步步过来的.呢?
我永远无法忘记指导员摸着小金父亲的手肘说“我们将来一定很好安排他”时深情无措的面容,那侧脸像极了一个做错事的孩子;无法忘记他小心翼翼地为盼盼放下奶粉和桔子汁儿的轻轻模样,他掩盖不住的扭捏与不安;无法忘记他捧起抚恤金和卖猪钱时颤抖的双手叫一声大娘…英雄在保家和卫国之间选择了后者,英雄死后,他的家人谁来庇护?
不知怎的我重读了《一个人的百年》,那是感慨自己的老师在千年未遇之大变局中有尊严地活了百年。像结尾写的那样,“一块对恶没有激烈反抗却有持久拒绝的石头,一块对善没有悲壮献身却有耐心执着的石头以她不绝的微光烁伤我正在死去的心”。也许英雄的时代早已过去,日常生活的重负与担当落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那些像大娘一样举重若轻的人让生命看到了希望。
小学《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16
今天,我观看了一部红色老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说实在的,一直我对这些老电影不怎么待见,觉得色彩陈旧,人物老土,故事又似懂非懂,完全吸引不了我,所以甚至有些排斥。但是当我认真看完了这部电影,给我心灵的触动却是很深的。我想到了一个自己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眼下我们美好的生活确实是来之不易的。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赵蒙生,怀着曲线调动的目的到九连担任指导员。但他自己从小身为干部子弟,将娇生惯养的习气带到连队,他看不起战友,战友也都瞧不上他。但经过一场中越战争,战友们看到了他的英勇,他也体验到了战友们真切的关心和爱护,战友用命保护他,他也用命去保护战友,他亲眼看见梁三喜、靳开来、“小北京”一个个在战场上牺牲,他深深感受到自己优越生活的来之不易,感受到每个生命的尊严、可敬和平等。
在电影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梁三喜。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正义的形象,最后他牺牲了。他的牺牲是光荣的,他是为了保护战友而被子弹穿心,他的死让他的老母亲和刚生完孩子的爱人心里十分悲伤。他的爱人玉秀在他生前最后一封信中得知,他为了治父亲的病欠了战友好多的`钱,他列下了帐单,嘱咐家人如果自己牺牲了,家人一定要用抚恤金还上。这种人格深深打动了我,教会我一个做人的道理,人与人之间,诚信最可贵,唯有诚信才能让人与人之间更加信任,让世界更加美好。
在电影中,有一个场景一直在我脑海回荡,催人泪下。战争结束后,梁三喜的爱人玉秀和母亲带着刚满月的孩子来连队认领遗物。玉秀离开驻地的前一天下午,因为太伤心不舍,趴在三喜的坟头伤心地哭泣,随后三喜的母亲也来了,忍着内心的痛劝慰玉秀。这时走过来一个中年男人,他就是雷军长。他唯一的儿子“小北京”也在战争中牺牲了,他也是来看孩子的。老太太并不知道他是军长,于是他和老母亲拉起家常来。他问老太太:“这是你家老几啊?”“老三。”军长本来正安慰地吐了口气,又听到老太太接着说:“老大当年打小鬼子走了,老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也被害死了……”老母亲好像是在说别人家的事一样,但就这种感觉让人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都说灵感来源于生活,这时我马上就想到了我家的二爷爷。他也是在1978年自卫反击战场上回来的。爸爸告诉我二爷爷当年担任通讯兵,需要去前线阵地架桥搜取信息,分秒处于危险之中,幸运的是他平安归来了,现在过上了美好的生活。家里有一张二爷爷凯旋归来的老照片,它是那么陈旧的一张泛黄的带着雪花点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二爷爷象迎着春风一般,透出无比的自信、尊严、开心的气息,但仔细一看,在他快乐的眼神背后,有一股不易察觉的悲伤,也许他也有许多的战友象梁三喜他们一样,长眠在了异国他乡……
写到这儿,我不禁泪湿眼眶。看到自己宽敞的房间,齐备的学习用具,窗外这个繁华的城市,对电影里每位角色都充满着感恩和敬意,我明白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多年前我们的长辈们用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唯有更加努力,学好本领,让自己成为强大国家的一分子,我们眼前美好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下去。
小学《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 17
如果不是保家卫国,抵抗外敌。谁愿意承受生离死别?谁愿意穿梭于枪林弹雨?谁愿意战死异国他乡?经历过战争的勇士,比谁都懂得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己脚下的这方土地。他们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他们接受过血与火的洗礼。
《高山下的花环》,这部影片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对越自卫反击战为题材,以广大军民英勇无畏的爱国情怀为主题。影片塑造了一系列的.革命英雄人物形象。他们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棱角突出,爱憎分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连长梁三喜政治觉悟高,工作责任心强。他以身作则,作风正派,关心战士,克己奉公,舍小家,顾大家,深受战士的敬重爱戴。副连长靳开来,性格耿直豪爽,好打抱不平,仗义直言,爱提意见,工作认真踏实,不计名利。打仗英勇无畏,冲锋在前,身上颇有张飞、李逵的影子。指导员赵蒙生,有文化,有前途,然而缺少坚定的革命信念意志,起初思想认识有些狭隘,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后来在梁三喜个人人格魅力的影响下,在军队舍生忘死精神的感染下,他的良知被唤醒。情感思想发生了彻底的转变,最终成为一名坚强勇敢、热爱军营的爱国战士。
影片的编剧导演还巧妙运用了对比的艺术表现手法。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战前温馨美好的生活画面与战争中血肉横飞、残酷无情的壮烈场景形成鲜明对比,战士中大多数人的英勇无畏与个别人的贪生怕死形成对比,家属中大多数人的深明大义与个别人的狭隘自私形成强烈对比。
这部影片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打动过全国亿万观众,现在看来也不愧是那个时代的经典。究其原因,有以下三点:题材真实再现了震撼人心的战争画面场景,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真挚的爱国情感,英雄形象真诚质朴的语言唤醒了人们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
影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当梁三喜打算穿着破鞋回家探亲时,战友靳开来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新皮鞋脱给了连长。当赵蒙生孤立无助时,连长给他温暖安慰。危急时刻,梁三喜舍己为人,用血肉之躯保护拯救了战友。梁三喜的母亲,深明大义,白发人送黑发人。凯华的父亲内敛深沉,爱子之情深深埋在心底。老军长爱兵如子,大义凛然,一身正气。
爱情、友情、亲情,最终凝聚升华成整个国家、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感。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有句名言:“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矣!”黄埔军校校门对联:“升官发财莫入此门,贪生怕死请走别路。”北宋范仲淹一向以清廉著称,死后家境贫寒,无以为葬,儿子不得已借钱给父亲料理后事。
以梁三喜为代表的中国广大军人,他们继承发扬了中国军人英勇无畏、廉洁自律的优良传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中国当今的和平环境来之不易,我们应当倍加珍惜。
【小学《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相关文章: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03-16
小学生《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10-17
高山下的花环电影观后感06-07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爱国03-23
观《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10-17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通用10-17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03-16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精选19篇)01-11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精选12篇)12-20
高山下的花环观后感(精选6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