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

时间:2024-03-23 15:20:27 金磊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通用9篇)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会观看欣赏许多优秀的作品,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通用9篇)

  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 1

  《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的最大特色,在于其对中国春节接近零距离的观察。节目采取“直播”的方式,播放内容在当日录制完成后,经剪辑润色,延迟几日后播出。由于拍摄至放送时间间隔很短,可以使观众获得观看现场直播的生动感,这几乎让英国观众与中国观众同步度过猴年春节。

  纪录片播出后,引发了海外华人以及外国观众的共鸣。英国网友留言说:“打算明年在春节的时候去中国旅游,亲身体验一下”,并表示“迫不及待想去中国玩儿”。留英的中国学生也观看了节目,纷纷留言:自己每天都在电视机前等候着节目的播出——“好几年都没回家过年了,看着这个节目让我更加想家了,终于能在英国体会到一点年味儿!”

  伯明翰城市大学媒体理论博士教授StephanieFremaux表示,自己非常喜欢看这个关注中国春节的系列节目,认为它向观众分享了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也让观众理解了不同文化。“这一点也越来越重要,对于世界的理解越深,我们越能进行高水平的迁移和知识交流。”

  该片制片人杨建坦言,在全球化的当下,解读“中国故事”不仅是中国一方的期望,也是全世界的期待。“当中国早已经成为无法忽视的存在时,世界也更渴望了解一个更真实的.中国。”

  借由西方主持人在中国的体验,在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以“第三者”的视角去观察。“这部纪录片以西方的眼光重新解读中国春节,不俯视也不仰视,不仅发现了春节的文化魅力,也表达了春节所寄予中国人的当代精神。”他说。

  据悉,《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由五洲传播中心与英国雄狮电视公司(LionTV)联合制作,已登陆国内各大视频网站。

  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 2

  bbc的纪录片可以说是闻名世界的,这源自于它精良的制作以及电影级别的镜头。在这部讲述中国新年的纪录片中也一样。

  第一集的镜头是最美的。无论是春运的人头攒动,还是冰城哈尔滨,又或者是清晨的北京,同样的场景在bbc的镜头中就显得特别的美丽。就拿北京的大裤衩来说,这个建筑在各种镜头中不知道看过多少次,前不久才去过北京,对北京的城市风貌建筑感觉其实很一般。可是bbc的镜头中,北京显出了万全不一样的气质,更大气,更摩登了吧。最美的当属打树花了,看了之后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火树银花。镜头,无意是吸引我看bbc的纪录片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集则有趣的多,主要以食物为主。看到两个歪果仁拿着木耳说是蘑菇,抱着冬瓜说是葫芦,我真是笑了。这次bbc还十分接地气的介绍了泡椒凤爪和辣条,不知道两个主持人品尝的`时候是何种心情。还有混着喝白酒的桥段,真的不怕喝倒吗哈哈哈!介绍的花卉市场的拍卖倒是让我开了眼界,之前对此毫无了解。哦,对了,还有神级春晚。总体来说还算比较客观,一些比较重要的新年现象都被提及了。

  第三集我不得不承认,没看完。香港的比重占据了非常大的篇幅。内容上也没什么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到底是干儿子啊。本来想给5星的,现在只能给4星了。

  总体来说,第一集很美,第二集很有趣,总体节奏把握的很好,节奏对于纪录片来说是最重要的。唯一让我有点疲惫的是整体的讲述逻辑。看似好像很有逻辑,从北往南的几个地方,但是实际上在叙述的时候却显得很凌乱,既不是以地点来作为逻辑线,也不是以时间来作为逻辑线,各种无征兆跳跃,让人有点凌乱,大概是这个导演的风格?

  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 3

  用三天每天一集看完了最新的BBC纪录片《中国新年》。前两集拍摄的很好,以几位不同的外景主持人在各地深入介绍体验中国人是怎么过新年的及为了新年整个国家政府在后台的努力运转展开的中国春节。看得人真是自豪感油升。背景音乐是很典型的英式中国风。

  中国红红的热闹的景色、家人的团聚、背后政府强大的运转再从中融入了中国的.传统习俗,给外国人几乎是全方位的介绍中国新年。片中哈尔滨冰城,北京打树花和第二集片尾北京城夜空的烟花真的让人很感动。

  但是第三集我几乎是快进看的跳过了HK,拍摄的略仓促。可能是想从香港这个中英都有影子的城市拉近中英观众的距离感,但是拉近不了我的认同和归属感。虽然选择录制的城市相对数量较少,但总体是一部很不错的纪录片。

  对了纪录片中讲到打树花是最后一位传承人,其实不是啦。在cctv9《太行山处过大年》纪录片里有专门介绍各种各样的烟花和打树花哦。

  感慨祖国的地大物博,为生为中国人而骄傲。

  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 4

  今年是中国农历春节首次成为纽约公立学校法定假日,纽约哈德逊河畔举办了盛大的春节焰火晚会,一只只璀璨的金猴伴随着音乐的节奏在天空中喷薄而出,给美国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春节巡游活动吸引了大量当地民众参与,拥有“布鲁塞尔第一公民”之称的小于连雕像换上了中国传统服装。欧盟地区委员会主席马库拉感慨:“自从去年底巴黎遭遇恐怖袭击之后,作为欧盟之都的布鲁塞尔风声鹤唳,大型庆祝活动全部取消,人们生活在很压抑的.气氛当中,今天的.春节巡游活动不仅为布鲁塞尔带来了浓浓的中国年味儿,更为布鲁塞尔带来了人气。”

  人气,也是商机。中国春节假期火爆的海外游市场,着实让世界各国的“算盘珠子”噼啪作响了一大阵子。英国人形象地说,他们正在采取措施吸引“中国镑”。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估计,2021年春节期间中国内地公民出境游人数持续增长,预计达到570万至600万人次(不包含港澳地区),出境花费按照人均1.5万元人民币计算,有望达到900亿元。

  “人类文明多样性赋予这个世界姹紫嫣红的色彩,多样带来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产生进步。” 春节走红海外,源于文化的魅力、国家的实力,反映了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进一步融合的大趋势。春节对世界而言,正从近乎看风景般的新鲜事儿,逐渐变成当地民众乐于接受和参与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人类文明也在这种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 5

  春节在即,让这个传统节日国际化的话题再次热络起来。大陆央视春晚将再次请来国际巨星,相关部门也在全球征集“春节符号”,为将来的“欢乐春节”活动走向世界做准备。

  让中国春节也成为外国人关心、喜欢甚至会亲身庆祝的节日,想必是做出上述努力的目标,也是春节国际化的主要内容。如果能如此,那自然是中国软实力向外传播的里程碑。

  一种文化的传播必要经历较长时间的演化实践及潜移默化,而且这一过程还会受到文化承载民族的国际形象、国际地位、价值认同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其传播必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

  但参照外国同类节日文化的国际传播影响,还是可以总结出一点规律来帮助思考中国传统春节国际传播的.效果。比如西方社会的圣诞节,其有形元素非常简单易学,举凡圣诞树、圣诞老人和那句“圣诞快乐!”等。而春节相对复杂,比如春联、包饺子,要跨文明传播,面临着语言、饮食习惯的障碍。

  其次,圣诞老人的传说是圣诞节的精神核心,这种可以激发人们想象空间和情感寄托的精神资源恰也是其得到广泛传播的前提。而春节则相对缺少一种可供人想像和抒发情感的精神资源,毕竟那个名叫“年”的怪兽的传说在华人中间的接受程度都尚且有限。

  此外,中国春节中的舞狮、舞龙、高跷、跑旱船等集体庆祝形式非常类似许多国家都有的狂欢节。狂欢节在全球的传播恰可拿来用作上述表现形式的`呈现。只是,这些庆祝形式中的基本元素并非全部都可以国际化,其组织形式、编排方式都需要结合国外受众的感受进行组织。

  传统春节的对外传播,恐怕要多想想怎样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对春节进行总结,让外国人能够很快的记住相对简单的有形元素、精神元素。而且,简化的元素不但要能够被外国人接受,还得被中国人自己接受,愿意亲身实践。

  西方节日得以全球化,是建立在其本身完成现代化的社会基础上,而中国春节所处的社会,仍在转型期。正因此,中国春节中一些元素正在被遗忘,这恰与中国社会结构及人们观念的变化同步。所以,当中国社会完成现代化的转型,那时中国春节的样式也将更易于被外国受众接受。

  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 6

  英国广播公司(BBC)这次总算做了一件没和中国正面较劲的纪录片,一改往日对中国大陆政治人权的批判态度,转向了全球最盛大的派对——中国春节。其实BBC的态度转变也在意料之中。作为一向有绅士风度的英伦,必然会采取些许明显的动作来予以回报,否则面子上挂不住,因此这样一部富有浓浓中国味的`BBC纪录片就应运而生了。

  先不说别的,单从摄制组跑得这些地方来说,就很有诚意了。从中国的东北到南部的香港,尽管广大中部地带都被忽略不计(其实说实话,英国人并不知道太多的中国城市,体谅他们吧),BBC的记者们还是抓住了不少中国新年特有的风俗习惯。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暖泉镇打树花。因为之前有所耳闻,但从没见过具体情形到底是什么样子。没想到这次,会在BBC的镜头下,见识到这种古老的焰火表演,场面真的是非常震撼。同时,片子中还传出了一个令人很遗憾的消息:打树花这一绝技,到如今已经传递了14代。可随着烟火制作工业的发展,以及打树花这一技艺本身存在的危险性,这一传统艺术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虽然还有一些网友提出质疑,表示现在还有一些打树花大师,而不是像片子中所说的仅存一家。不论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我想以打树花为代表的传统艺术,在今天面临永久失传的这一局面是不容否认的。传统文化在追求速度、效率和科技的现代化生活中,是存是废,如何取舍,如何继承,是我们所有中华子女都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记得有人说过,哪里都会有胖子的身影。这部也不例外,两个大胡子英国人在北京走街串巷,后来还在采访摩托车大军时,搭了一次中国警车的顺风车,是要有多屌!笑声之外,存留在我记忆里的,还有香港维多利亚港上空的烟火秀,划破寂静夜空的烟火,与夜幕下人们眼里的期待交相辉映,绚丽多彩。

  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 7

  英国广播公司(BBC),是英国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也是世界最大的新闻广播机构之一,BBC 这次拍摄了一部良心剧,名字叫:《中国春节》!

  这次 BBC 用镜头聚焦 “ 亿万人同时迁徙的壮观,只为了春节的'一次团圆。” 在开篇,三位主持人就开门见山地为网友介绍了中国的农历新年。他们说:就算是排除万难也要回家过年的决心:他们可能买不到票,可能坐上没有位置的火车,可能要在人堆里挤上三天三夜 ... 但这都不能阻止中国人回家过年的愿望……

  是不是有点感动?

  纪录片开始就通过镜头呈现了中国的各种美丽,来看看在第一集里从哈尔滨的冰雪世界,真是美的让人醉了……

  几位主持人还蛮认真的`,千里迢迢跑到中国来寻找和展示中国人的生活:他们体验了全球最大的春运归乡大潮;到哈尔滨观赏了冰灯;到河北蔚县体验了打树花;到云南近距离接触了金丝猴;给全球展示了中国的春节。

  作为全球华人共度的节日,“ 春节 ” 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周而复始的世界观,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伦理、信仰和梦想。

  总共三集,很值得一看。很多网友看完表示感动的流泪了……

  我要回中国,我要回家,我要回去过春节

  海外的华人游子们?你们想家了吗?

  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 8

  “亿万人同时迁徙,只为一次团圆。”这是BBC2016年拍摄的纪录片《中国新年:全球最大的庆典》形容中国春节的一句话。春节将近,《中国新年》这部纪录片,最近在各大网站上又“火”了起来。

  为了拍摄好这部纪录片,开机之前,剧组前往中国哈尔滨、云南、广西等地取景,特别研究了一番中国的酒、花灯和小吃文化。最后,BBC用三个名为《归乡》《团聚》《庆祝》的故事,讲述了老外眼中有趣的“中国新年”。

  相比以往BBC拍摄中国的纪录片都带有一些批判意味,这一次的《中国新年》里确实满满“正能量”。最大看点,是浓浓的“年味”。那些中国人习以为常的美丽景色、传统习俗、地道风味小吃也让老外大开眼界,他们夸张的表现,会让小荧幕前的观众莞尔一笑。看完了纪录片,不光是老外,哪怕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也会更加热爱这片土地,想在春节的时候,飞到各地感受一下这各具特色的`节日氛围。

  两位老外给”辣条”以高度评价,甚至说辣条是25岁以下中国年轻人的最爱。

  更重要的一点,是BBC把中国的。新年拍出了“人情味”。即使是被老外惊叹的“春运”场面,背后也是一个又一个中国人“归乡”、“团圆”的故事。比如第一集中,长居海外的李彤宇已经多年没有回家,在春节里,她带着一对子女回乡看望罹患帕金森综合症的父亲,久别重逢的一大家人在机场喜悦地相拥,真挚的情感让人红了眼眶。难怪不少海外观众看完后,表示“看哭了,特别想回家”。

  正是这样一个个暖心的故事、一幅幅神州大地的美丽图景,串联起了《中国新年》。

  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 9

  春节过后,观看了英国BBC拍摄的纪录片《中国新年》,纪录片分为三集,分别以归乡、团聚、欢庆为主线,淋漓尽致地叙述了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甚至作为一个中国人看了之后也对其大加赞赏。

  第一集,归乡

  此集最触动人心的当属春节前夕,身处异国他乡的中国人对于归乡的赤子之情。看到人流穿梭的北京西站,身在国外的李桐瑜一家,为父亲准备的全家福礼物,在下飞机相聚的那一刻,才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人对于春节的特殊情怀。广东是中国制造业的中心,地区西南的人们大多牺牲了自己的家庭,在广东打拼,到年根,他们为了节省路费,组成了摩托大军,带着满满的行囊穿越寒冷归乡,路上的休息站点有着无私奉献的志愿者为他们准备一碗热粥,取暖的加热器等等,也有交警为其护航,这些平凡的工作者在他们归乡的途中,送一丝温暖,无异于雪中送炭。

  震撼人心的不仅仅是归乡的期盼,还有对美好事物的执着,看到暖泉古镇的“打树花”艺术传承人,从小学习祖辈传下来的传统技艺,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被滚烫的铁水灼伤的双手并没有阻止他的步伐,但说到技艺即将失传时,话语中也透着些许的无奈。人们赞叹打树花美丽的同时,殊不知这短暂的美丽背后是这些艺术传承者无尽的付出和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同时,这一集还展现了哈尔滨冰灯制作的全过程,尽管它的生命力只有短暂的三个月,但准备可能需要一年或更长的时间。每一年的冰灯节都有不同的主题,今年的主题是丝绸之路,宏伟雄壮的一座座冰雕无不展示着设计者的杰出设计和冰雕工匠鬼斧神工的`技艺。制作的过程更加缜密,都是工匠一刀一刀的杰作,传统的艺术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完美地呈现了冰雕艺术,虽然呈现的时间短暂,但它的生命力却是永恒的。

  第二集,团聚

  春节的欢聚离不开年夜饭和春晚,一道是节日大餐,另一道是文化盛宴。先来说年夜饭,节目中,两位主持人在北京新发地蔬菜交易市场选购火锅食材的过程中,风趣地展示了新发地庞大的规模,在这里,你能看到洋葱一条街,白菜一条街,冬瓜一条街,感到有趣的同时也令人赞叹,so amazing!

  中国人春节的餐桌上除了丰富的才要致外,还少不了水饺,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拉家常,好一副其乐融融的.温馨画面。

  关于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一定是白酒了,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酒文化也源远流长,喝白酒不仅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饮料,更是人们交流文化、增进情感的纽带,不仅制作工艺复杂,饮酒也有众多的规矩,更流传下了几千年的酒文化。

  关于春晚,凝聚了几代人的特殊情怀,如今,春晚已连续举办了30年,它是几代艺术家、艺人甚至普通百姓的大舞台,看到彩排中忙碌的演员,不禁要给他们点一个赞,尤其是武术表演艺术家们为了能够在春晚出演,提前一年就要紧锣密鼓地排练,动作要整齐划一,对于几十人的队伍,想做到这一点和其困难,他们牺牲了自己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为观众呈现了一道视觉盛宴。而他们也只是春晚舞台上的一道缩影。更有成千上百的幕后工作者无私奉献,才给了观众艺术的享受。

  说完了春晚再来看香港庙宇前的祈愿仪式,新年伊始,成千上万的普通群众都来到庙前祈求来年的鸿运,这寄托了人们对新年美好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其中,求签将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节目末尾北京夜空烟花的绽放更是将节日气氛推向了高潮,此刻,将是全球华人狂欢的时刻。

  第三集,欢庆

  此集中主要以香港、北京等地欢庆新年的景象展开描述。首先展现的是新年香港海鲜市场的繁忙景象,鱼是新年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它象征着年年有余,象征着富足,是人们对新年的美好向往,不仅香港人喜欢新年吃鱼,在千里之外的中国东北,查干湖每年冬天也会进行冬捕活动,这种传承了一千多年的捕鱼活动,需要一个很大的团队,齐心协力,分工合作,才能保证每一个环节万无一失,最终满载而归。

  再来看香港的舞龙艺人,龙是华夏儿女的图腾,是古中国权力与尊贵的象征。而在现代,人们在特殊节日也喜欢用舞龙、舞狮等表演烘托节日气氛。这需要表演者高超的武术功底和默契的团队合作。

  画面转回北京,在北京,人们欢聚在各个庙会中,看演出,品小吃,玩游戏,这是对传统的传承。

  而在现代都会香港,来自世界各地的表演者同时参与一场大的聚会——花车游行演出,与北京不同,香港的演出有更多的现代化元素与国际化元素。在接下来的一天,是更加盛大的烟火表演,以烟火为线索,摄制组来到了烟火的产地,湖南浏阳。浏阳的花炮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前。正如传说中,人们在除夕时燃放爆竹吓跑“年”兽,新年燃放爆竹的习惯流传至今。如今,浏阳礼花炮也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享誉世界,它不仅是夜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为百姓带来就业,为当地带来财富。在焰火晚会的准备中,演出设计者计划让烟火在夜空呈现出60个猴脸的造型,但这需要精准的设计和充分的准备,最终,焰火晚会的精彩绽放让一些准备都变得意义非凡。

  看完这三集精彩的节目之后,在感叹中国国力强盛与人民富足安康的同时,对BBC摄制组追求卓越的精神也无比钦佩。如果让我来拍摄关于中国新年的纪录片,将会如何呢,下面,我就模仿此纪录片,寻找一些新的线索叙述一下山西人的春节:

  山西人在节前少不了要买醋,而且要腌腊八蒜,这是山西人的一大风俗习惯,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水土碱性大,吃醋能够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临近春节,山西农村的妇女都要蒸花糕,这花糕的糕与“高”同音,而且一层比一层高,寓意日子红红火火,甜甜蜜蜜,生活年年高、步步高。

  贴对联大家并不陌生,而贴对联的同时少不了贴门神,而门神当中,就有一位出自山西,他就是尉迟恭,他在北邙山力救李世民,大败单雄信,玄武门之变中诛杀李元吉,为唐王朝立下汗马功劳,山西人对他更有独特情怀。

  山西在过除夕的时候,不仅要放爆竹,还要垒旺火,有红红火火、旺气冲天的美好寓意,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来年年年兴旺、蒸蒸日上的憧憬。除了点旺火,还要接财神,把财神爷、灶王爷、土地爷、观音菩萨都请回家供奉起来,可见人们对新年美好的向往。

  山西人有一种常见的庆典活动——社火,尤其在晋中一带得到传承和发展,每到春节期间,高台、高跷、旱船、舞龙、秧歌、背棍等风格各异的表演形式将融合在一起,进行一场盛大的游行庆典。

  在平遥古城,每年从腊月廿三到正月十六都会举办“平遥中国年”主题活动,活动内容有观花灯,赏灯会,看大戏,拜大年,闹社火,包饺子,写楹联、点旺火、放鞭炮以及参与活动抽奖等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贯穿节目始终,最终在元宵花灯和流光溢彩的烟火活动中结束祥和热闹的庆祝活动。

【英国BBC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相关文章:

BBC最新纪录片《中国春节:全球最大的盛会》观后感(通用10篇)03-15

BBC纪录片梵高观后感04-05

2022年纪录片《中国春节》观后感(精选24篇)09-25

纪录片《辉煌中国》观后感07-19

纪录片仲裁在中国观后感11-07

纪录片筑梦中国观后感07-19

纪录片《航拍中国》观后感06-06

航拍中国纪录片的观后感06-05

纪录片《辉煌中国》观后感推荐02-24

交通中国纪录片观后感范文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