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观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观后感(精选14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观后感 篇1
自2012年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十年间经历了科技、经济与文化的腾飞,从太空到深海,从都市到乡村,到处是春华秋实,写满了收获的喜悦。
10月10日登陆荧屏的电视剧《我们这十年》,正是响应时代的召唤,由赵依芳、傅斌星担任总出品人,傅斌星担任总制片人,毛卫宁担任艺术总监,程蔚东担任总编审,张晓东担任总策划,集合了毛卫宁、侯京龙、王逸伟、刘海波、杨阳、库尔班江、刘雪松、安建、李东霖、李昂、杨磊、滕华涛等金牌导演共同执导,从小人物的视角出发,对这十年来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成就进行一次多角度全景式的回顾与展望。
其中,李昂执导的《我们这十年之心之所向》以“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为主题,讲述了一群农创客推动乡村振兴的故事,借助鲜活的人物群像和发人奋进的故事,再度验证了现实主义的强大魅力,越是深入现实扎根乡土的作品,越能够获得观众的青睐与共鸣。
从城市回到乡村,理想何处不开花
《心之所向》讲的是农创客返乡发展创业的故事,可是视野并未局限于乡村一隅,而是从他们返乡之前讲起,通过父辈劝儿女返乡创业的情节,折射出现代人城乡观念的转变。
从前,农村人都心心念念想进城,已经通过考学或打工跃进龙门的乡村子弟绝少会反哺家乡,可是现在,一批有学识有远见的农民儿女从城市返回到家乡,把才华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大潮中。
谭松韵饰演的李心遥就是其中的一员,原本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先是辞去工作在城市创业,前途一片大好;聂远饰演的方新桅,经过多年打拼,已经是城市里小有成就的企业家,翟子路饰演的陈楚江同样热切向往都市却最终留在下来的高材生。这群把才华有见解的年轻人才,在董勇饰演的米书记带领下,成为家乡振兴建设的中流砥柱。
剧集用这样的故事,重新解构了下当乡村与城市的关系,不再是单方面的输送,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面对时代的车轮,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城市与乡村的融合发展才是大势所趋,回到家乡的广阔天地大展拳脚。像方新桅就是经过严谨调研和客观分析之后,认定科技兴农才是未来的新赛道,他的转变都不是一时热血或亲情牵绊,而是基于现实做出的理性决定。
有些人因为相信而看见,有些人则因为看见而相信,李心遥、方新桅、陈楚江作为十年前最早回乡创业的一批人,他们是真的相信农村大有可为,看见了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与机遇,他们的精彩人生让无数后来者因为看见所以相信,明白了城市不是唯一的出路,乡村的沃土上,一样可以让理想开花结果。
青春无限好,创业最精彩
在国产剧的荧屏上,从来不缺少精彩纷呈的乡村故事,《心之所向》和之前的同类型作品不同,不是被动的工作,接受政府的任务和安排,而是踔厉奋发,主动投入到家乡建设中,从而开创出一片新天地,这也就是“心之所向”的意义。有原型人物和事例作为基础,没有落入公式化和面谱式的.描写,而是以细腻入微的人物刻画,富有质感和温度的叙事,在一幅场面恢弘的乡村发展图景上,展现出年轻农创客的酸甜苦辣,富有真情实感的创业历程。
每一个农创客的成功背后,都有太多动人的故事,李心遥一度被大学同学们不理解,说她回乡是不得已而为之,面对这些误解和偏见,她不恼不怒,做出真诚回应,彰显农创客独有的自信,对照她在童年时因为爸爸开拖拉机接自己放学而产生自卑心理,极具真情实感的演绎,解开了所有农村大学生共有的心结。
方新桅则在办厂的过程中,不得不与兄弟叔伯们斗智斗勇,当先进的经营理念碰上陈旧的观念,难免会发生矛盾,实行工人培训上岗制,推广科技与科学育苗和种植带来的价格变动,都引发了乡亲的反对,好在方新桅不仅有魄力还有耐心,最终精诚所至换得金石为开,顶住压力下让各个难题迎刃而解。
围绕这些一波三折、紧张而又诙谐的小插曲,《心之所向》最终谱写出一部农创客的青春之歌,让观众可感同身受,共同品味这时代赋予给我们的美好生活。
十年点滴凝聚中国力量
作为时代的写照,《我们这十年之心之所向》以艺术手法全面展现了十年来国家在各方面发展的可喜成果,同时也体现了当下国产影视剧创作的高水准,诸多平时独当一面的金牌导演,加上数十位演技不凡的演员,联手上演一个又一个动人篇章,共同凝聚饱含激励与感动的中国力量。
随着剧集不断播出,我们还能看到《砺剑》现代军人的热血风采,《未来已来》科技工作者的勇于突破,《沙漠之光》建设者同心共创的故事,更多的精彩即将一一展开,让大家在喜闻乐见的故事中,更深入地了解我们这十年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并从中得到继续前进的勇气与力量。
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观后感 篇2
最近看了电视剧《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这个单元剧,看完这部剧我想了一些事情。
这个单元主要讲的是乡村振兴的事。
女主李心遥是村里考出去的大学生,她有一颗敢闯敢干的心,她辞去安稳的工作想要创业。这时正好村里的人嫌弃在家里种地根本赚不了钱,纷纷去城里打工,这就会使村里的一些耕地被荒废。我们都知道村里的老人对于土地有一种不一样的热爱,即使不会赚大钱他们也肯定不会让土地荒废,即使小小的一块土地,他们也会把地种得有模有样。
这时李根富(女主爸爸)本来就是种粮大户,对于这种行为他肯定不会让耕地荒废。他劝说不让他们出去打工,想要出去打工的人便说他有一个在外面工作的女儿,为什么不让她女儿回来种地?
这句话怼得他说不出话,之后他想了很多,去找女儿想让女儿回来帮助自己种地,开始的时候女儿很坚定的说不会回去种地,但是后来经过种种事情她决定留下来帮助乡村振兴,当然最后成功了。
我想的不是女主乡村振兴所做的事,而是她决定回村帮父亲种地下决心的这个过程。真的很佩服她。
剧中女主家里是种粮大户,爸爸年龄大了,而女主又是家里唯一一个孩子,她很孝顺,她看到父亲一个人辛苦的种地,受伤没有人能够帮他,她心里很煎熬。
她有自己的想法,本来是要和朋友一起在外面创业的,但是看到父亲这么辛苦她的.想法动摇了。剧里面,女主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从她的状态来看她真的很难做决定,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会偷偷的掉眼泪。
这个状态,我真的狠狠地共情了。女主的状态让我想到当初高考决定选学校选专业的时候的那个状态,真的挺难的,父母喜欢的专业我不喜欢,虽然父母嘴上说着随我,但是我知道这并不是他们的真心话,因为这我还哭了好几场,那段时间也挺emo的(哈哈哈 惭愧惭愧,当然这个和女主做的决定还是没法比的)
其实,农村的孩子在做一些决定的时候真的很难,他们需要考虑很多事情,不可能做到大手一挥什么都不想的去做一件事情。尤其是懂事的孩子,他们会更煎熬,因为他们知道父母的不容易,在做决定的时候他们考虑的事情会更多。
身边有个同学,家里也不是很富裕,家里的老大,下面有弟弟妹妹。只有父亲一个人工作照顾一家子生活。在面临是考研还是就业的时候他很矛盾,想要早点工作减轻父亲的重担,也想考研提升自己的学历……我想在做这个决定的过程中他少不了emo……
不久前,我看到这样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这样的:有钱人家的孩子创业,输了就是给自己增加经验而已,因为最后有父母兜着;没钱家的孩子输了就一无所有了,所以他们不敢输也输不起。
加油吧,每一个正在努力的人!
不要后悔自己所做的任何一个决定,车到山前必有路。终有一天会等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
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观后感 篇3
从剧名来看,国家广电总局迎接党的二十大重点剧目、浙江华策集团出品的时代报告剧《我们这十年》以“我们”为叙事主体,以“这十年”为时间场域。看过《我们这十年》之后,深感创作者对“我们”的人称命名和意义建构有深意存焉、有新意存焉、有心意存焉。“我们”是一种集体指称,但剧中的“我们”并没有因此消解了一个一个具体的“我”,恰恰相反,全剧着意从一个一个具体的“我”来构建作为集体的“我们”,从而使得“我们”既厚重又鲜活、既深刻又生动。在“这十年”的时间场域和与之相伴随的空间场域里,这一个一个具体的、鲜活的、生动的“我”,构建起十年来丰富、深刻、立体的“我们”。众所周知,《我们这十年》的“十年”,不是简单的时间描述,而是新时代的同义词,具有宏阔的史诗意涵,具有富于新的历史特点的审美意蕴指向。《我们这十年》一个鲜明的特质,就是由诗的“我”、诗的“我们”,艺术地构建起“史”的“这十年”。如同片尾曲中所唱:“这封信给烟火中写故事的人/写如何勇赴这平凡的生活”“写故事多辉煌/以萤火的光”,《我们这十年》首先立足描绘平凡的人间烟火,着意刻写一个一个具体的“我”身上“萤火的光”,由此来点亮时代之光,自然地呈现出新时代中国故事的辉煌。
由这一艺术特色出发,《我们这十年》选取单元剧模式便有效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有机融合。因为单元剧模式可以突破电视连续剧单一主题的叙事限制,从而可以在多个主题之间自由切换、闪转腾挪,极大地扩展了具体的“我”的多样性、广泛性、丰富性、代表性。虽然单元剧模式已经有《功勋》等精彩前作,但《我们这十年》中的“单元”,围绕由一个一个具体的“我”到“我们”再到新时代十年“诗”“史”相融互文的艺术创造,依然成功构建起了自己的“单元宇宙”,人物谱系鲜活,情感世界丰富,精神境界饱满,意义内蕴深刻。
《我们这十年》全剧分《砺剑》《一日三餐》《唐宫夜宴》《坚持》《热爱》《前海》《沙漠之光》《西乡明月》《心之所向》《未来已来》《理想生活》十一个单元,每一个单元都通向一个新时代的历史现场,每一个历史现场都塑造了由一个一个具体的“我”构成的“我们”。《砺剑》之于强军,《一日三餐》之于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唐宫夜宴》之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之于抗击疫情,《热爱》之于民族团结,《前海》之于粤港澳大湾区,《沙漠之光》之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西乡明月》之于法治建设,《心之所向》之于乡村振兴,《未来已来》之于科技强国,《理想生活》之于对外开放,十一个单元所涉及的,都是具有新时代十年鲜明时代特征的宏大主题,但这些宏大主题,都不是架空的、抽象的,而是借由一个一个具体的“我”娓娓道来的,都是通过一个一个具体的历史现场生动阐释的。
而由宏大主题到具体表达,由厚重到鲜活,由深刻到生动,由“史”到“诗”,并不是讲一个具体的故事就能够轻轻松松实现的,而是必须具有艺术转化的路径和能力。同时,“具体化”表达并不是要消解和遮蔽时代精神,而是要使时代精神具有代入感和共情力。一个一个具体的“我”,必须在具体的历史现场里艺术化为生动的人物形象,同时又要在一朵朵“浪花”中见出时代大潮。《我们这十年》在这方面的探索令人印象深刻。
以《一日三餐》单元为例。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这样一个“硬核”主题,如何找到具体的`“落点”?创作者巧妙地将其与日常生活融通起来,通过一家名为“一日三餐”的肠粉店店主五味叔和女儿在老街改造过程中关于餐厅经营理念的冲突,以及天天光临的熟客老白、老醋、闫伯、丁娘娘之间的议论和故事,特别是“八项规定”出台后由肠粉店“升级”而来的“皇家鲍翅”经营惨淡、最终回归“一日三餐”的百姓情怀的转变,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奢靡之风的危害等进行了展现。五味叔作为核心人物,将舌尖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街改造、商道与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再如《唐宫夜宴》单元。以河南卫视引发全民热潮的现象级节目《唐宫夜宴》的创作传播为蓝本,以郑州歌舞剧院首席演员小艳、编导陈冉为中心,将艺术与生活、爱情、家庭的关系,与市场、流量的关系,与院团改革、发展的关系编织进叙事文本之中,特别是围绕《唐宫夜宴》创造性突破的台前幕后构建戏剧冲突和叙事动力,极其生动地凸显了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时代文化景观,以及这一文化景观之下小艳们、陈冉们等文艺工作者的个体情感、内心冲突、艺术追求、精神状态。《热爱》单元中,因为偶然原因远赴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加尕斯台镇中心校担任体育教师的张雷,将观众的目光吸引到热爱足球的各族孩子们身上,张雷在经历过巨大的思想波动之后,最终选择留下来,不断克服语言、文化、习俗、生活等方面的差异,主动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并最终带领孩子们夺得冠军。新疆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孩子们对足球的热爱、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美好景象,在《热爱》中伴随张雷的心路历程得到极具感染力的呈现。《心之所向》单元中,由立志在城里创业到因为种种原因回村创业的“粮二代”李心遥、方新桅,引入规模化经营模式和高新技术,以“农创客”的新形象带来乡村振兴的新气象。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每一个单元都注入了喜剧元素,进一步增加了主题表达的生动性、感染力。
由这一个一个具体的“我”音色各异的不同“声部”,《我们这十年》谱写了“我们”的新时代交响。十一个单元,构成了新时代交响的十一个生动乐章。虽然每一个乐章都各有特点,但作为整体的交响却并不零乱和芜杂,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交响有一个鲜明的主旋律,那就是在新时代十年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时代语境中,中国人在追求美好生活之路上凸显出来的精气神。对这份与每一个中国人相贯通的精气神的生动呈现,使得《我们这十年》具有了强烈的当下性和代入感。由此可以说,《我们这十年》,确实是“我们”的,确实是“这十年”的。
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观后感 篇4
“如果那里需要我,那我是不是应该回去,让那里变得更好?”10月19日晚,在浙产剧《我们这十年》的单元剧《心之所向》中,李心遥(谭松韵饰)的一句台词,让很多在异乡打拼的网友动了容。
“像我一样回到家乡,建设家乡的人有很多很多。我想让大家看到,种粮食也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这是昨天,李心遥的人物原型,90后女生王运看了剧集,以及二十大相关报道后,对钱江晚报记者说的。
《心之所向》以杭州建德几位青年“农创客”为原型,主演谭松韵、聂远,另外还汇聚了董勇、黄品沅、王永泉、于慧等演员。早在今年8月杀青时,记者就陆续对剧组主创、人物原型进行了采访,走近了这幅书写于田间地头的'青春画卷。
而聚焦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主题的《心之所向》,也的确不负重望,收视率不断冲高,助推华策集团出品的《我们这十年》斩获省级卫视黄金剧场收视第一名。
果然,生活永远是最精彩的编剧。
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观后感 篇5
电视剧《我们这十年》的第一单元《唐宫夜宴》里,当漂亮的舞蹈演员林蓓蓓面对未来的选择,脱口追问“什么是你要的日子”的时候,相信这个问题击中了整整一代人的内心。因为,它或许是这十年中每个人都有过的追问。用主创之一毛卫宁的话说,这部剧里能看到我们自己每个人。
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日子?
假如说,在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我们在追逐梦想和财富的路上高歌猛进无暇思考的话,那么在这个十年,我们更多的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的内心,审视我们整个民族的精神世界。我想这是这部剧把《唐宫夜宴》这个相对冷门但更贴近文化思考的舞蹈题材安排在第一单元的原因。
这部剧由十一个单元组成,讲了十年中发生的十一个故事。它包括《一日三餐》《心之所向》《砺剑》《热爱》《未来已来》《理想生活》《前海》《沙漠之光》《西乡明月》《唐宫夜宴》《坚持》。在十年的大背景下,选取十一个小切口,小中见大,管中窥豹,呈现这十年来我们关于这个时代的记忆。
我们把这样一种创作模式归纳为小与大的结合:小人物大时代、小故事大命题、小视角大背景、小生活大话题、小规模大制作……它以11个不同的视点共同组成一幅“我们这十年”的全景图。
但我更愿意把这十一个故事看作是十一场灵魂对话,它以直面生活、直面人生的姿态,来拷问我们的观众和我们的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包括《唐宫夜宴》在内的十一个故事,吸引我们的,恰恰是它们对生活现实和人生困惑问题的不回避。一个省级歌舞团,它的舞蹈演员哪怕奋斗到台柱子的住置,每年仍然只有六万元的微薄收入,和财大气粗的上海歌舞团比,至少是十倍的差距,但他们仍然以刻苦的排练,奉献出轰动全国的艺术精品。他们到底图什么?
什么样的日子才是好日子?
在《唐宫夜宴》的这场灵魂对话里,林蓓蓓的故事是这样的——这个极有舞蹈天赋的女孩,歌舞团未来的顶梁柱,有一天突然面临这样一个选择:要么跟富二代男友结婚辞职回家做全职太太,要么继续跳舞过着每天早起练功回家睡小蜗居的清贫生活。
这个时候,她和共居一室的同事王宝园有了这样一场灵魂对话:这是你想要的日子吗?
热爱舞蹈却缺少天赋的小胖子王宝园回答,每个月三四千(是少点),却能让我每天跳舞,这就是我想要的日子。而林蓓蓓与男友分手前,这样告诉对方:我喜欢过好的日子,也喜欢跳舞。但是,比起不跳舞的好日子,我还是更爱跳舞。
这是折射一代青年人内心的对话。但我认为,仅仅看这一场对话,仍然没有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答案:什么样的日子才是好日子?相比没舞可跳的`好日子,林蓓蓓为什么更爱有舞可跳的穷日子?只有把这个问题放到它所产生的背景下去思考才会明白这种选择的意义。
在此之前,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KTV,林蓓蓓的富二代男友让她给他的朋友们跳一段,她认为自己是一个舞蹈演员,不是唱堂会的,坚决拒绝了,被男友讥讽为“矫情”,她愤而离去。这让她看到,她所谓的将来的好日子将是怎样一种状态——它的确不乏锦衣玉食、灯红酒绿,却可能没有尊严。
因此,答案可能就在这里——我们想要的日子,一定是有尊严的日子!
所以,在《我们这十年》里出场的那些主人公,农创客李心遥回村种粮投身乡村振兴、陈剑锋带领猛虎团再展雄风、足球教练张雷圆足球梦想、阿香与彼得曹在义乌的共赢发展、刑警程光辉与村霸周大齐正邪交锋等等,他们所有的奋斗,无非也是为了过一种有尊严、有梦想的日子。
《我们这十年》被定义为一部时代报告剧,但我其实并不太认同这样一个叫法,因为它听上去过于概念化,容易先入为主而误导。事实上,它不是一个工作报告,它仍然更像一部生活剧,更靠近我们的日常琐碎现实,有着我们普通人所熟悉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生老病死之类的烟火气息。
也许比起林蓓蓓的精神追求,小胖子王宝园对日子的理解更生活化——“我想让姥姥能在电视里看到我”,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瞬间被触动,这是一个小人物的小心愿。那些在电视上跳着美仑美奂、妙趣横生的舞蹈的小姑娘,当她们不跳舞的时候,和这个时代那些在外打工的、读书的女孩子一样,内心充满平凡的想法:让自己的亲人为自己感到骄傲、自豪,证明他们为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这就够了。
事实上,《唐宫夜宴》这个舞蹈本身的成功,也是因为它浓浓的烟火气息。编导陈冉让十四个各具喜怒哀乐之情的唐俑小姐姐穿越时空来到现代舞台上,冒冒失失,憨态可掬,一举手一投足,戏水,打闹,既是舞蹈,又是生活,让古典舞蹈、古代宫廷艺术有了现代生活气息,让人倍感亲切。
而其他单元,如《一日三餐》中做肠粉、听粤剧、吃早茶的岭南生活场景,充满热气腾腾的市井烟火气。
《心之所向》里的江南农村画卷,粉墙黛瓦、晨昏炊烟、耕读传家、稻米为本,里面既有传统的梦想,也有现实的追求。
还有那些生活化的却又被高度提炼的台词,如“我想过好日子也想好好跳舞”“肠粉的根在街头巷尾,肠粉的魂在老百姓的舌尖上”“做人不能光想着赢,也要经得起输”等等,它们来自生活,却又经得起咀嚼回味。
十年过去,许多问题仍然在拷问着我们,现实问题、现实矛盾仍然需要我们去面对,但我们在精神上越来越明白我们想要的是什么,我们需要去做什么,这也许是这十年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变化。
我们始终在追问,始终在探索,始终在迈进,这大概也就是《我们这十年》这部剧的现实意义:它告诉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未来,面对将要到来的十年。
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观后感 篇6
前两天,看了谭松韵、聂远主演的这一单元《我们这十年》,讲的是几个年轻人回乡创业、种植水稻、发展农村!
今天开始看陈赫、杨子姗主演的这一单元,讲的是在义乌这个国际商品贸易城市发生的故事。
发现这部剧的主题都是发扬奋斗拼搏的精神,再加上回乡创业、带领家乡走上富强之路、发展家乡的特色产业等主题,显得格外正能量。
在某些情节上,看着还真有些莫名的感动。
最近的.我,真的有些消极,以及找不到方向。
现在我要去看一下前面几个单元啦,希望能够激发我拼搏奋斗、积极向上的精神,希望我能勇敢向前冲啊!
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观后感 篇7
近日,由毛卫宁担任艺术总监的电视剧《我们这十年》,在广东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和江苏卫视联合上星播出。该剧用11个单元剧的形式,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时代巨变。
首先,这十年是在时代大变局下中国社会发生举世瞩目变化的十年,也是中国人民奋斗历程值得礼赞的十年。全剧从不同的视角,以奋斗为主线,展现出极具烟火气的时代画卷。十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谓短暂的一瞬,但是,在3650个日日夜夜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2年至2022年,剧作热忱描绘新时代宏伟气象。该剧以当代生活切面为突破口,以各行各业从业者原型和他们真实经历为基底,讲述“我们”自己的奋斗故事。鲜明的主题立意,新时代带来新生活、新风景,特别是身边人、身边事,自然而然的“代入感”,勾画了一幅幅新时代背景下,中华儿女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的中国图景。
其次,《我们这十年》从小人物的生活和工作的场景出发,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展现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的美好过程。广东人爱吃早茶是遐迩闻名的,在吃早茶的时候肠粉又是经常必点的食物。《一日三餐》讲述了靠平民美食肠粉发家的蔡五味(侯勇饰)为了解决女儿蔡云(焦俊艳饰)的经济困境,将肠粉店改为高档酒楼,却没能如愿以偿,随后将高档酒楼恢复成肠粉店、做家常菜重获老百姓喜爱的故事,可以说,《一日三餐》的内容相比其他单元更加接地气,具有人间烟火气,全剧演员专门学习粤语,日常对话都用广东话交流。真实还原当地政商关系的变化,百姓对于美食的情怀,充分感受到剧情温馨治愈,整体的质感令观众过目不忘。特别是国家一级演员陶慧敏、任正彬等戏骨大咖的加盟上阵,使电视剧好看、耐看。《前海》通过香港青年叶舟与梦工场事业部主任项海一起互相扶持,互相成就的创业故事,书写了新一代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的精神风貌。
当然,《我们这十年》并非主要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而是囊括祖国各地,中原地区河南的《唐宫夜宴》;以郑州舞剧院《唐宫夜宴》节目的.创作为原型,塑造了陈冉、易文艳为代表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形象;《坚持》讲述了社区工作者谭静的疫情防控故事,聚焦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众生相,展现了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同甘共苦、同舟共济的动人事迹;《热爱》的故事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新疆,发掘少数民族地区少年的足球天赋,帮助少数民族少年改变人生轨迹、致使生命出彩的故事;《沙漠之光》则通过祖国建设者陈宇的海外援建故事,反映了共建“一带一路”的累累硕果;《西乡明月》通过基层警察程光辉与村霸周大齐的斗争,表现扫黑除恶10年来取得的战果;《未来已来》谱写了两代科研工作者磨合互补、实现5G技术突破,让中国标准得到世界认可的艰难收获;《理想生活》通过华侨女孩阿香和“进口展”国际部负责人彼得曹的国际商贸故事,表达中国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真诚愿景,等等。这些发生在大家身边故事接地气,有温度,自然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该剧塑造的鲜活、有生命力的普通人形象串联起中国故事,从十年奋斗之人感受十年发展之变。既有从小人物个体角度对心灵深处的探微,又有从时代高度对人生百态的俯瞰,生动地诠释这十年发展变革的非凡历程。
再次,《我们这十年》作为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在主题意蕴、故事结构、人物塑造、视听风格等要素的基础上,确立主旋律的基调,更要在传递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播撒中国精神方面有所突破。这一点该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节奏和结构上创新亮点很吸引人眼球。自2020年以来,“时代报告剧”概念诞生,《我们这十年》同样采取单元剧的形式,对真实案例进行加工,以小切口表现大主题,多个导演分头指挥,多个明星分工合作,主创团队集思广益,有限的篇幅里把故事讲深、讲透,使观众能看着片子为之哭、为之笑、为之感动、为之自豪!
据悉,该剧海外发行团队和本地运营的字幕团队日夜奋战,让20多种语言同步翻译上字幕。还将在海外20多个频道播出,将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可以肯定,《我们这十年》将用我们新时代的国际化表达,更好地唱好“中国好声音”,让世界了解中国,认识中国,帮助各国人民更好地 “读懂中国”。
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观后感 篇8
电视剧《我们这十年》正在江苏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广东卫视及多个网络平台热播。它是按照不同的板块通过不同的故事展现不一样的情怀。《我们这十年》这部剧通过十一个篇章分别展现从2012年到2022年这十年来我们国家和人民在各行各业和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该剧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折射大时代,充分展现了十年间,我们国家在党的领导下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成就,演出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不断增强的美好历程。
精神需要传承,语言要会表达。《唐宫夜宴》篇讲述作为郑歌的舞蹈编排总导演陈冉,在疫情的背景下,各个舞蹈团都举步维艰。陈冉从博物馆中的唐俑身上获得灵感,她凝视唐俑,用心灵和她们对话,终克服了重重困难,将《唐宫夜宴》编排出来并赢得了大众的'喜爱。这说明高雅的艺术也可以用平易近人的方式来表达,不一定非要用专业、高雅但观众看不懂的方式去传达。要充分考虑到观众的接受度和共情感。传承文化,传递情感,传送仁义礼智信!身为基层干部,作为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连心桥,我们就是要用
人民理解的、通俗易懂的话语宣传国家政策,让群众更深层次的理解。
克己奉公,牢记使命。《一日三餐》篇,剧中的蔡五味和蔡云是一对父女,蔡五味靠自己祖传的好手艺经营一家肠粉店,因为良心经营和高超的厨艺,一直受到周边邻居和老食客们的青睐和光顾。但他和女儿蔡云关于店铺的经营理念有很大的分歧:父亲觉得只要自己的肠粉是良心制作,让老邻居和食客可以吃好一日三餐,至于赚多少钱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良心过得去;而女儿蔡云认为,做生意就是要赚钱,毕竟每天的经营成本很高,要满足那些高大上的食客需求,尤其是那些公款吃喝的政客和政商界的高端宴请。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父女俩一拍两散:父亲继续经营以肠粉为主的早茶店,而女儿则开起了高档酒楼。随着党中央八项规定的严格落实,所有铺张浪费的公款吃喝行为都受到严格的处分和处罚。身为基层干部,要牢记杜绝铺张浪费,严禁用公款做私事、吃喝,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克己奉公,一心为民。
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观后感 篇9
这个部分由《心之所向》、《理想生活》、 《沙漠之光》和《西乡明月》构成,其中有我最期待的演员王凯和杨烁。
《心之所向》乡情&创业
该篇章由谭松韵、聂远主演。
近十年来,农民进城打工的现象日益增多,尤其很多年轻的农民朋友,更不愿呆在家乡当一个普通、没有作为的农民,农民的身份在中国传统思想里有些卑微,哪怕在外打工苦些、累些也不愿窝在农村做一个泥腿子。剧中的李心遥(谭松韵饰演)和方新桅(聂远饰演)也是如此,一个在城里的商场打工积攒经验,为日后自主创业打基础;一个在外成立公司多年且将公司经营的很好。每当农忙时节,家家户户因严重缺少劳动力而苦恼不已。后李心遥、方新桅回到家乡后看到父辈们对家乡、对土地的执着之情,激起她们的思乡之情,在家乡开启农业创业之路。最后他们成功带动了当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让当地农业水平进入了现代化高科技的时代,不仅粮食产量大增,还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给很多年轻人做出了积极向上的榜样。
该部分特别感人之处在于一群年轻人可以放弃城里的美好生活,因为浓浓的乡情决定回到家乡去创业,都说外面的月亮比家乡圆,殊不知家乡的月亮和城里的月亮都是同一个月亮呢。
这是聂远今年上映的第四部电视剧,演技自不用多说,非常赞!
我想说说女主谭松韵,我记忆中的她还是《甄嬛传》里那个活泼可爱、纯真无邪的淳儿。在这部剧中,她饰演的李心遥淳朴善良,有理想、有追求、有想法和有作为的90后姑娘。她演出了来自农村女孩儿的朴实无华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理想生活》情感&生活
该篇章由陈赫和杨子珊领衔主演。
这个篇章展现的主题和之前几部有很大的区别,前几部都是通过不同的切入点展现那些从事不同领域不同行业在这十年中取得的巨大进步,而该篇章则通过浓浓的`情感:亲情,爱情来展现一个人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理想生活,也演出了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国家为促进中外贸易发展而提供了特别安全和便民服务的贸易环境,促使那些从事外贸行业的公司乃至小作坊也能将产品走出中国,走向全世界!
特别想说下陈赫,他是自带笑点的谐星,无论什么角色都能演出喜感,他与身俱来的幽默感是他得天独厚的优势,他的戏不仅传达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还能给观众带来欢声笑语。这部剧中他饰演的彼得曹是一个认真负责且乐于助人的进出口展商的负责人,他说话风趣幽默,在情感表达方面却有些语无伦次,陈赫演出了彼得曹的内心纠结和对爱慕的姑娘那种浓郁的爱恋之情。
杨子珊演绎的阿香是个与众不同、且极具艺术创造性的手工地毯艺术素人,她是华侨却不愿承认自己西班牙国籍的身份,她深爱手工地毯,本可以在手工地毯行业大展宏图却偏偏在巷子里开一家小小的杂货铺,这么有才华的人一直隐藏于民间让人费解。这一切都源于她对原在西班牙爷爷的误解与偏见。后在彼得曹的牵线搭桥帮助下,她终于理解了爷爷,最终她从过去不敢面对事实的情境中如鸵鸟般释放出来,和爷爷回到西班牙将欧洲传统手工地毯的制造方式和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相结合,造出了具有异域风情的手工地毯,同时也为中西贸易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和彼得曹的爱情,还有小邱和雯雯的爱情,他们为过上理想生活的同时也收获了甜蜜的爱情。
《沙漠之光》希望&光明
该篇章由王凯、袁弘领衔主演。
这个篇章讲述了陈宇(王凯饰演)和宋迪文(袁弘饰演)远赴北非同当地人民携手共建光伏电站基地,并与当地村民哈桑、赛义德等人结下跨国友谊的故事。在这漫长的援非项目中,他们不仅面临艰苦的工作环境,还要克服很多由于当地居民带来的困难:比如建立太阳能发电站会影响某些村民的生意,他们传播谣言说太阳能电站会导致环境污染,事后他们一走了之而丢下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等。在这漫无边际的沙漠里,缺钱、缺水、缺电、缺能源,很多当地居民对未来失去希望,为了养家糊口而不得不离开家乡去很远的地方打工,是陈宇他们的团队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希望和光明,给他们的漫漫长夜带来了光亮,燃起了沙漠之光。也反映了“一带一路”花开结果,带领非洲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的写照。
这是我今年看到王凯的第一部剧,感觉他消失很久了,他塑造的陈宇和以往的角色不同,不再冲动莽撞,总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势。这部剧中他是这个团队的负责人,陈宇年轻但不鲁莽,年少但很老练,有担当,有能力,对上不恭维不讨好,对下百般维护、很“护犊子”。他对当地村民十分尊敬和友好,还经常帮助当地有困难的村民。王凯的演技自不用多说,阳光、帅气的同时演技又超好,他将陈宇演绎的特别亲民和善解人意。
袁弘在这部剧中塑造的宋迪文是一个“刺儿头”,虽说工作能力很强,但个性也十足,不服从管理还我行我素,狂、傲、冲,但是善良。这个人物被他演绎的很贴切。
《西乡明月》乌云&明月
该篇章由杨烁、王雷领衔主演。
这个篇章的剧情是最为激烈和引人入胜的。讲述了以程光辉(王雷饰演)为代表的刑警为了铲除西乡镇以周继海、周大齐(杨烁饰演)父子为首的村霸黑恶势力,当地民警在督导组和扫黑办的指挥下,破除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的故事,他们拨走西乡的乌云,让西乡的明月亮起来。很明显,四集故事的长度和宽度有限,但这绝对是浓缩的精华。
杨烁的演技很赞,这是我第一次看他演反面角色,他娴熟的演技将周大齐的恶、狠、坏、毒还有狡猾、刁钻演绎的淋漓尽致,他不屑的眼神透露出对法律的不屑;轻佻的语气演出对执法人员的挑衅;他对老百姓破口大骂展现他的不屑一顾;他对人大打出手显示他对法律的亵渎。终恶有恶报,他和他爹以及背后的保护伞被连根拔起,全部绳之以法。
王雷饰演的程光辉,他初到西乡镇实习的时候还是一个愣头青,空有一腔热血但没有策略和手段;后来经过六年的历练,他开始沉稳和老练,懂得和那些恶势力周旋来赢得余地,最后将黑恶势力和保护伞一网打尽,王雷将程警官演绎的贴切和完美。
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观后感 篇10
“如果那里需要我,那我是不是应该回去,让那里变得更好?”10月19日晚,在浙产剧《我们这十年》的单元剧《心之所向》中,李心遥(谭松韵饰)的一句台词,让很多在异乡打拼的网友动了容。
“像我一样回到家乡,建设家乡的人有很多很多。我想让大家看到,种粮食也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这是昨天,李心遥的人物原型,90后女生王运看了剧集,以及二十大相关报道后,对钱江晚报记者说的。
《心之所向》以杭州建德几位青年“农创客”为原型,主演谭松韵、聂远,另外还汇聚了董勇、黄品沅、王永泉、于慧等演员。早在今年8月杀青时,记者就陆续对剧组主创、人物原型进行了采访,走近了这幅书写于田间地头的`青春画卷。
而聚焦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主题的《心之所向》,也的确不负重望,收视率不断冲高,助推华策集团出品的《我们这十年》斩获省级卫视黄金剧场收视第一名。
果然,生活永远是最精彩的编剧。
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观后感 篇11
《我们这十年观之一日三餐》,该篇章由侯勇、焦俊艳主演。剧中的蔡五味(侯勇饰演)和蔡云(焦俊艳饰演)是一对父女,蔡五味靠自己祖传的好手艺经营一家肠粉店,因为良心经营和高超的厨艺,一直受到周边邻居和老食客们的青睐和光顾。但他和女儿蔡云关于店铺的经营理念有很大的分歧:父亲觉得只要自己的肠粉是良心制作,让老邻居和食客可以吃好一日三餐,至于赚多少钱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良心过得去;而女儿蔡云认为,做生意就是要赚钱,毕竟每天的经营成本很高,要满足那些高大上的'食客需求,尤其是那些公款吃喝的政客和政商界的高端宴请。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父女俩一拍两散:父亲继续经营以肠粉为主的早茶店,而女儿则开起了高档酒楼。随着党中央八项规定的严格落实,所有铺张浪费的公款吃喝行为都受到严格的处分和处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蔡云的酒楼也因此一蹶不振,毕竟光靠普通百姓普通百姓是吃不起那么奢侈的餐食。在老醋的出谋划策下,父女俩终于可以将早茶铺和酒楼合二为一,做出老百姓能吃得起和受欢迎的一日三餐。侯勇和焦俊艳将这对父女俩演的特别真实,一个倔强执着,一个审时度势。侯勇老师的台词没有那么密集,但是通过他的举手投足间将这个老父亲的性格、情怀演绎的情真意切。
焦俊艳演出了她想赚大钱对父亲不理解的郁闷和无奈,后因情势变化酒楼无法经营的无力和悔意。另外很多老戏骨的加盟让剧情更加好看,如老醋--田小洁饰演,闫成十--姚安濂饰演,老白--任正斌饰演。他们演出了广东人民日常生活的状态,特别具有烟火气。而我看完这个篇章后最想做的就是跑到广东吃一份正宗的广式早茶,尤其是五味叔做的肠粉。
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观后感 篇12
面对热播剧《我们这十年》,恐怕谁看了都愿意夸上几句。尽管现在该剧播出接近尾声,但网上讨论度丝毫不减。
来自市场端的高热度,正体现了《我们这十年》作为一部主旋律剧集的切实突破。
作为一部献礼剧集,《我们这十年》完成了主旋律剧的又一次创新。
一方面,该剧将宏大命题拆解为十一个聚焦各个领域变迁的'“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单元剧的全新打开方式;另一方面,接地气的小人物叙事、鲜活的群像面孔塑造,也成功将宏大主题落在了个体和群体的细微叙事里,让我们在烟火气中感受真实的中国。
从开篇“唐宫夜宴”的诞生历程,到引发网络热议的新疆少年足球队,《我们这十年》总能戳中观众的审美点,有笑、有泪、有动情。
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观后感 篇13
开篇的《唐宫夜宴》就讲述了这支舞蹈背后的十年乃至千年的故事。娓娓道来的叙事中,从中体会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文化”,另一个是“生活”。
什么是好文化?《唐宫夜宴》讲述的是一个现代故事,却将传统元素与未来元素自然地融入其中。剧中的首席易文艳与琵琶名伶选用了同一扮演者,或说导演故意将两者故事的边界做了模糊化处理,一场穿越古今的对话由此徐徐展开。听着“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的絮絮弹,听着少女由群舞到领舞再到首席的十年追梦故事,座中泣下青衫湿的绝不只有得到了编舞灵感的陈冉,还有屏幕前每一位为梦想努力过的观众。片中有个十分具有创新意味的镜头,即在荷花奖最终演出时,导演设置了六分钟的片段从头至尾记录了整场演出,演出结束后又将镜头对准了评委席上评委们争执的场面,在制造争议的同时也给出了明确答案。最终《唐宫夜宴》虽然未获奖,却受到观众青睐,成为了爆点节目。这个过程中,外围延伸出的“什么是好文化”的答案也显而易见。
什么是好生活?这是片中林蓓蓓的父母在她即将放弃热爱时提出的问题,也是这一代年轻人需要考虑的问题。屡屡试错后,这位天资姣好的年轻女孩终于知道,好日子并不是过着不劳无获、锦衣玉食的生活,而是十年前在爸妈的小摊旁就着路灯练舞追梦,一年后在爱好与生活的平衡点下有着自主选择的权力。太多时候,对困难的妥协只是因为对梦想少了一点坚定。借琵琶名伶之口,这个问题的答案同样呼之欲出。当编导陈冉问她这辈子最高光的时刻是否是那次最富盛名的演出,她却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是走在去演出的路上。一句话道出了幸福之真谛,于故事中的每一位舞蹈演员、屏幕前的每一位观众而言亦都是如此,如马尔克斯所说:"人们都想伫立于巅峰上,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恰恰在于今天攀岩险阻的'过程。"
总之,《唐宫夜宴》是成功的,它不仅关注到了节目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也关注到了它背后的文艺工作者,更为其注入了值得称道的历史观、时代观与大局观以一支舞蹈的诞生始末,追溯了文化的五千上下,浓缩了人生的百态浮沉,投射了社会的现状万千。
《唐宫夜宴》也体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如今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它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用《唐宫夜宴》来回顾我们这十年以来我们从文化上所取得的成就,是很恰当的。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文化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特色,整个传统文化以崭新的面貌进入了我们现在人的生活当中。
在接下来的几个篇章中,《我们这十年》又会在经济、外交、生态文明等方面书写出怎样的故事,值得观众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期待。
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观后感 篇14
我们这十年是单元剧,每个单元独立成故事,老中青结合全明星阵容,让我每个单元都很期待。昨天看了“唐宫夜宴”真的感动又震撼。讲述方式有独特的烟火气,讲出了这个舞蹈爆款如何从无到有,兼具了艺术思考与生活真实,很难得。
白百合一如既往的稳,不费吹灰之力就让人进入角色,松弛有度。
以及,再次被张慧雯圈粉。她饰演的小艳从B角,通过自己不懈地努力,最终成为郑歌的台柱子。
我看到了舞者的追求和热爱的支撑力,从群演到B角,再到A角。她说,鸡头到凤头的距离,比郑州到北京的距离还远。
她亲眼看A角跳绞腿绷子很轻松,跳完得了导演表扬去休息半天,可她作为B角还要继续从头开始跳。这种心里压力和承受力,太磨人了。
同时,她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也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岁数大了,A角也要结婚,也要生孩子,这也是舞蹈工作者们绕不过去的问题。
还有万鹏饰演的林蓓蓓,自身条件很好,不需要多少努力,就能成为郑歌的B角演员。
董思怡演的王宝圆却因为太胖了,怎么努力,也无法成为重要角色。
这两位舞蹈演员,都来自普通劳动者家庭,从小有着自己的舞蹈梦想。林蓓蓓的父母更是靠路边摊的经营,来完成了孩子学习舞蹈的'梦想。可是,在职业选择上,也陷入到了困惑焦虑当中。
为啥说这个故事立意高远哲理呢?传统艺术如何实现现代表达一直是很难的事,是无原则的向现代大众娱乐方式妥协呢?还是在坚守传统文化真谛的同时,用更为灵活有趣的方式进行传递呢?故事处理的很好。让我们明白,艺术性和商业性,是相辅相成的,并非厚此薄彼。
很感动的一点是编导陈冉,拒绝了某个网络春晚的邀约,拒绝把舞蹈演员们当作背景板。而在卫视晚会当中让她们表演了自己的成品舞,大放异彩。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很心疼的一个细节是登上河南春晚火了后,舞者们马不停蹄准备元宵晚会。每天20个小时的拍摄,鞋跳破了,咬在嘴里的棉球都渗血。累到在地板上睡着,音乐响起又活力满满跳起舞。
所以,摄人心魄的舞蹈的背后,永远有舞者的初心与坚守。这群舞蹈工作者们,才是真正的“平凡英雄”。
美哉中国文化。
【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观后感】相关文章:
我们这十年之热爱观后感(精选13篇)11-11
我们这十年之热爱观后感范文(精选6篇)11-08
我们这十年之热爱观后感范文(精选13篇)11-17
《我们这十年》观后感03-09
《我们这十年》观后感优秀03-09
《我们这十年》观后感精彩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