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作文

时间:2024-04-15 10:31:08 故乡 我要投稿

【荐】故乡的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故乡的作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荐】故乡的作文

故乡的作文 篇1

  岁月虽然抹去了很多记忆,但故乡那轮皎洁明月,仍然清晰的镌刻在我的记忆里,每每想起那银钩似的月牙,玉盘样的圆月,都会使我有种温馨和清爽的感觉。

  我的童年时代,农村的文化生活非常枯燥,加上村上也没有电,因此看一场电影,或一场戏我们就像过年一样高兴。我记得很清楚,那时的夏天,想驱散酷热最好的办法就是手拿一把芭蕉扇在那里使劲的摇,记得我家买回芭蕉扇后,母亲总是用一些蓝布或白布把它四周包起来,防止扇子边破损,夏用秋藏,一用就是好多年。夏天由于屋里闷热,全家人或者用凉席铺在院里睡,或者睡在平房顶上,我们兄妹几个好打热闹,一到夏天晚上就掂着凉席,到打麦场上去睡。其实我是一个爱静不爱动的人,经常躺在凉席上望着浩瀚、深邃而又神秘的天空,打开思想的闸门,静静地去幻想很多东西。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我看着圆圆的月亮,常常想起母亲常给我们讲的嫦娥奔月的故事,常常自我遐想着圆月中,有一颗茂盛的大树,大树下有一个婆婆在石臼里捣药,看得越久越觉得非常想像,有时好像自己已经融入这种气氛之中。

  过去室外不像现在,到处都是路灯,照得满街通明,那时如果夜里不出月亮,村上就会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小伙伴们要出来玩耍,就要等到有月亮时才行。月亮出来了,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我和小伙伴们就会凑到一块,有时“玩星星过月”、“捉迷藏”等游戏;有时学着电影里面的打仗情节玩打仗。一直玩到深夜,等到大人们来叫睡觉了才依依不舍的离开。那时我父亲常常把月亮当成自己起床赶集的时钟,他要是准备去赶早集,起来一看月亮就知道大约夜里几点了。记得一天父亲对我说明天一大早和他一块去城里赶集,夜里我睡得正香,父亲把我叫醒了,“月亮已经偏西了,该起来赶集了”!我极不情愿的从床上爬起来,打着哈欠跟父亲上路了,那天的月亮特别亮,照得大地一片洁白,通往县城大路看得非常清晰,田野显得非常空旷,也非常寂静,空旷的荒郊里只有我和父亲紧凑的脚步声和裤角走路时摩擦的声音,有时会听到几声村庄上的鸡叫和狗叫声,但又显得那样的遥远和软弱。我是第一次走夜路,心里非常恐惧,紧紧跟在父亲身后,不敢向四周观看,但有时还控制不住自己的眼睛,不由自主地向四周扫视,不看便吧,一看心里更加紧张了,因为在明月的照射下,一敦敦的石头、土堆、草丛看似都像鬼怪一样在注视着我,使我毛发怵然,心里噗噗直跳。好不容易走出了山路,我和父亲沿着通往城里的公路继续往前走,突然看到对面高岗上隐隐戳戳有两个高高的身影,一会很高一会又很矮,一会又不见了身影,很像迷信中传说的鬼,他们说鬼就是一会很高一会很低,我早就吓得有些瑟瑟发抖,父亲也有些紧张,但父亲毕竟是走南闯北的人了,他还是装着胆子拉着我的手往前走,等我们和那两个所谓的.鬼碰面时,双方紧张气氛才算结束。通过双方搭话才知道他们也是走夜路到另外一个集镇上赶集的,他们说他们起早了,想慢慢走到集镇上去,正走着也是看到了我们,一会儿两个人,一会儿一个人,一会高一会低,弄得他们也很害怕,说起来真是自己吓自己,我们看他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主要是他们走的是下坡路,并且坡度有些起伏,故此一会高一会低;为啥一会又看不见了?他们说主要是看到你们后有些害怕,心想是不是真的遇到鬼了,他们听村上老年人讲,要想看是不是鬼,要蹲下看才能变认清楚,所以他们俩发现我们后就蹲下看了很久,他们这一蹲下不要紧,我们感觉更像传说的鬼那样一会有一会没有。他们看我们一会儿俩人一会儿一个人,那是我一会和父亲并排走,一会又紧跟在父亲身后。话说开后我们都对我们自己吓自己的愚蠢举动,开心地大笑起来。

  长大后我来到城市工作,这座城市在我的视线中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楼房越来越高了,街道越来越宽了,路灯越来越美观明亮了。一到夜晚雪亮的路灯连成一片,门面房的霓虹灯彻夜闪烁,高楼上的射灯吐着长长的白光四处扫射,大街上、广场上金碧辉煌,如同白昼。那一轮明月好像害羞似的藏在灿烂灯光中,再也显示不出它的辉映和魅力。

  前几天我和家属趁着夏夜,到封山针公园游玩,站在高高的山岗上,遥望太空我又看见童年时的明月,使我产生了故友久别重逢的感觉,我顾不上欣赏脚下焦作市美丽的夜景,仔细端详挂在天空的一轮明月。总感到没有故乡童年的明月皎洁,月亮上的大树,婆婆捣药的图案也不再那么清晰了。那种玉盘似的银月,那种明月温馨清谧的感觉没有了,也可能是明月随着岁月的流逝变苍老了,也可能是我随着岁月的磨练变得迟钝,变得对事物无动于衷了,总之江山依旧,物是人非。明月依旧,皆无童年的感觉。这就是人随着岁月的更迭,历史的变迁,也在发生着质的变化。

故乡的作文 篇2

  离开故乡很久很久了,可故乡的青山绿水依旧在我的脑中未散去。我最难以忘怀的还是奶奶家院子里那一棵棵高大的桂花树。

  秋天一到,整个院子里都香气四溢,空气中夹杂着一丝丝香气。那香气让人沉浸在有花香、幸福快乐的世界里。漫步桂花树下,和风拂面,鼻息间氤氲着桂花香,树叶发出沙沙声,让人心旷神怡。

  故乡的桂花树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微微泛红、红红的花叫红桂;银光闪闪、白白的花叫银桂;金光闪闪、金色的花叫金桂……一朵朵、一棵棵,乘着风儿发出浓郁的香气,让人沉醉。

  脑海中依稀浮现着奶奶在世时,在桂花树下给我讲故事的场景……月夜,奶奶摇了摇蒲扇,眯着眼睛,嘴角带着难以言表的喜悦,说着一口不正宗的普通话,蹒跚的'步伐紧跟着调皮玩耍的我。我用小手轻轻地抚摸着桂树苍老的树皮,笑着跳着围着桂树绕着圈圈,不知是沉醉在这桂花香中还是沉浸在奶奶的故事中。

  可如今桂树的香气没有了,风儿也没有了,奶奶也没有了。我离故乡已百步千步,甚至万步,但我看到新长的小树和触到风儿的时候,总会浮现出当年的场景。

  老人坐在高大的树下,月光透过桂树照在老人的脸上,照清了老人的皱纹。不,那不是皱纹,那是岁月给奶奶的馈赠。转眼间,那若隐若现的身影渐渐升上天空,化为慈祥的笑容。桂花的最后一片枯叶与树告别,只剩下那慈祥的笑容……

故乡的作文 篇3

  我的家乡——长乐,从早到晚充满生机,就像奏着一部热烈的交响曲。黎明,当淡淡的白雾还没散去时,勤劳的人们已穿行在大街上,似有似无,若隐若现,整个城市就像穿上薄薄的纱衣。直到哪一家商店放出阵阵美妙的音乐时,新的一天仿佛才真正开始。

  这几年长乐的变化可大了!许多商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一条条商业街、两旁的店铺显得高贵典雅。道路两边整齐的树木、阶梯旁的花圃,给人一种赏心悦目、轻松愉快的感觉。我总喜欢在南山顶峰,登楼远眺,近可见川流不息的人群、车辆,远可见别具风采的老式民宅、高楼大厦。

  每当夕阳西下,街头巷尾便活跃起来。长乐夜市好热闹啊!五彩斑斓的服装摊,各式各样传统的小吃货摊,从街头到街尾摆成长龙阵,来往的顾客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夜深时分,长乐已经渐渐进入梦乡,只有街上还灯火通明。年轻的男男女女有的一起逛步行街;有的坐在?桥大排档里,吃冰饭砂锅;有的绕着长山湖散步;有的去南山,仰躺在草坪上,看那梦幻般的灯光夜景

  长乐一年四季也都是美丽的

  春天,我们可以吃到枇杷,满街的三角梅竟相开放,还可以去梧桐树下看油菜花。

  夏天,荔枝,杨梅,西瓜出来了,有大把大把的龙眼供我们消遣。我们可以相约一起去下沙度假,去漳港吃海鲜。

  秋天,我们可以去看菊展或者泛舟于湖。

  冬天,带上家人,去梅花树下啃煎包,虾酥,渴了泡壶茉莉花,品一杯清茶,泌人心怀。

  长乐,比不上北京的'文化底蕴,比不上上海、香港那样国际化的大都市,但是,这座城市有我们自己的文化。文化大师冰心的大爱理念传承百载,扎根华夏;以花养文的张端彬,质朴而有高尚;一代学者郑振铎,显得深邃而富有理性我不禁感叹:长乐,真是个文化之乡,一个思想与文学的摇篮!

  长乐——她成熟而内敛,睿智而不张扬;长乐——似梦境一般美丽,吸引无数人的目关;长乐——又似星辰一般耀眼,永远散发着迷人光芒。我爱我的故乡!我爱长乐!

故乡的作文 篇4

  故乡,一个很温馨的字眼,一个熟悉的港湾,一片梦思的乐园。三十年了,每每提到它,就会想起故乡的点点滴滴,想起故乡的香蕉林、小河、温泉、攀枝花……还有故乡的人。

  香蕉林

  我的故乡在红河南岸,哀牢山脚下。红河就像母亲的乳液,养育着一代代的故乡人。在红河水流经的地方,空旷的红河谷,是一片片肥沃的土地。这里气候炎热,雨量丰富,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适合种植香蕉、芒果等热区经济作物。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在我初懂事的那时候起,故乡就种有一片片的香蕉林,香蕉自然就成为了故乡人的最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生活在故乡的人们,依托丰富的热区资源,利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发展香蕉种植业,过着甜蜜幸福的生活。在其他兄弟民族忍饥挨饿的时候,故乡人并没有闹过饥荒,这是上苍赋予故乡人的福分。

  在故乡,不须走出家门,就能看见一片片的香蕉林。它们分布在田野里,小河边,上岗上,有的还延伸到庭院里,成为了故乡一道亮丽的风景。当风起的时候,那硕大的叶子就会发出“哗、哗”的响声,就像一曲盛况空前的交响乐,那么美妙,那么令人陶醉……

  香蕉林是曾是我们这些孩子的乐园。生活在乡村,我们的条件自然比不上城里的孩子,但我们有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有自己的天地和蓝色的童话。大人出工的时候,几个小朋友可以约和着一道走向香蕉林,我们可以在里面做捉迷藏游戏,可以像电影一样有我们的战场、防御工事和敌人,并在厮杀当中寻找快乐。当你玩累得时候,你可以捧甘甜的山泉,解解渴,或者就地掘点芋头、山药等什么的一道烧吃充饥。那时,这也成为我们这些村娃的最大乐趣。

  生活中,故乡人与香蕉树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我们傣家人的眼里,香蕉树的用途很多,树干可以喂猪,可以包午饭,它的叶子可以包笼粑。

  小河

  故乡的小河,是红河主干流的一条小支流。它源于元阳境内西观音脚下,顺着苍翠幽深的河谷蜿蜒而下,几经周折,从村子的脚下穿梭而过。它是家乡人的经济命脉,很久以来,一直不断的流淌,养育了一代代纯朴、善良的家乡人……

  岁月是无声的,而时间是一把刀,它将我的记忆雕刻成一道道永恒,在我的心底传唱。

  遥想当年,我们光着屁股,光着脚丫,在河边玩耍,在水中嬉戏,是多么的快乐。更有趣的是,放学后,可以约几个朋友到河里捕鱼,我们捕鱼的方式很多,有围捕的、有支笼的、有拉网的……不管用哪种方式,只要出去走一遭,每次都会很有收获,每当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当然大人们的捕鱼方法就更多更富有成效了。但不管怎么说,也许在那个时候才能体会到什么是天真与烂漫。

  现如今,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对植被的破坏,小河日渐变小,河床在增高,已没有了鱼儿躲藏的地方,小河变得像死一般宁静,没有生气。儿时凫水嬉戏的地方如今已不存在,呈现在眼前的只有一堆堆乱石。可每当雨季来临的时候,小河却又变得很嚣张,它专横跋扈、耀武扬威,吞噬着庄稼、牲口,乃至人的性命。面对此情此景,一股失落的情绪不由在心上顿然而生,记忆中的小河在我的心里逐渐干涸,我的心何尝又感到快乐呢?

  温泉

  在老家有两股温泉。按当地的本民族话来说叫:“热水”。顺着排沙河沿河而上,在不到三公里的地方——有一片开阔的河谷地带,周围绿树环抱,野径通幽,百鸟相鸣,是一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当你走到在这里,会看到一片肥沃的良田,温泉水就从不同两丘田里“咕、咕”冒出,这就是温泉水的源头——泉眼。

  当自己还是不懂事的孩子的时候,认为温泉是具有灵性的,是神灵在地下生火烧水,才会变得如此温热。那时天真的认为:从地下冒出的水,是被神灵加工所致,因为明明是从地下冒出的水,怎么会是热的,总觉得不可理解,再说老人们也是这样说,所以就相信了,直到我上初中,学过地理之后,才知道温泉是由于地壳内部的岩浆作用形成的,或为火山喷发伴随产生的,这才摆脱了“神灵论”的依附。

  在老家,每年的冬天,总是要到那里去洗上几次温泉澡。那时温泉还尚未被开发,只是用石头裹着泥巴围起来,形成一个水塘,老老少少,就在里边共浴,实际上就是一个露天的浴场。当然男女是有别的,为了分开洗浴,不同的两个泉眼就被分别围成男女“浴池”,上面的一塘是女同胞用的“浴池”,下面的一塘是男同胞用的“浴池”,这样男女就分开了。由于塘子小,有时近十人挤在一起,整个塘子被弄得混浊不堪,加上洗澡的大都是村里使活计的人,这样水面都会飘着一层白色的污垢,像牛脂一般,夹杂着水体的硫磺散发出不同的气味。每到这个时节,来洗温泉澡的人特别多,人们只好一批一批的轮流着洗,有时要等上好几个钟头。这样有些行为不端的人就跑到山上,在对面偷窥女人们洗澡,弄得女人们一惊一呼的,让人哭笑不得。

  由于水塘是用泥巴和石头围成的,封闭性不好,在水压的作用下,有时漏水,形成巨大的漩涡,一塘水就在很短的时间内流干,害得洗澡的人在寒风中直打哆嗦。再后来,听说温泉已被村里的群众开发,成了一个度假村,而且效益很好,但这已只是听说而已,我也没有去过……

  攀枝花

  攀枝花,又名木棉花、红棉花或英雄花,是一种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生长的落叶大乔木,高10-40公尺。

  每到二、三月份,家乡的攀枝花盛开了,一棵连着一棵,一片连着一片,整个世界可谓是“红云万里”,每当看到它,我就会对它肃然起敬。它那高大伟岸的身躯,伫立于天地人间,傲视一切,给人一种超脱的感觉。对于它,我简直无法用更多的语言来描述其飒爽的英姿,这之中的感觉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

  在我的心里,它是世间最美的花朵,那红红的花瓣,就像一串串跳动、燃烧着的火焰,将整个树冠烧红,是世间一切红所不能替代的,有深红、紫红、鲜红、暗红、处女红……它是所有红糅合而成的红,正因为这样,我才对它情有独钟,也是我多年来心中装有的情素。

  每到攀枝花盛开的季节,我会背起小背箩,跟和祖母同去采摘攀枝花.去掉花瓣,整个花蕊就是一道美食.可以凉拌、素炒,最好吃就要数酸肉炖攀枝花.这是我们傣家人的一道传统美食,是接待上宾才出手的好菜,一般人是难以吃到的.如果有机会到傣家做客,吃到这道才的朋友,算是有口福了,热情的傣家人将你作为尊贵的客人,以最高的礼仪接待……

  最值得一提的是,攀枝花的棉丝是做床褥的上品材料,可以做成枕头、被褥,每到婚嫁喜庆的日子,傣家人都要缝上一对枕头,一床褥子作为出嫁的陪礼送给儿女,这是父母送给儿女们最好的礼物。直到现在,仍然延续着这种礼仪习俗。

  点黄鳝

  “点黄鳝”是最富有情趣的活动。所谓“点黄鳝”就是夜间用明火照明捕捉黄鳝。在老家,点黄鳝已延续了几百年的历史了。

  据老一辈讲,开始的时候,由于条件不允,“点黄鳝”的照明工具只是局限于火把,但不管照明工具如何原始简单,只要出去点一晚上,总会捕回满满的一箩黄鳝,老人们对我说:那时吃黄鳝就像割韭菜一样简单、便宜,多得不得了。但这已经是先辈们时候的事了,我们这些后人只能凭着想象去感触,其他的就不可能了。

  在我们父辈一代,黄鳝也是很多的。每当进入年底,我们河谷一带的傣家人早已犁翻耙平了田,培好了田埂,蓄满了水,等待着下年三、四月份的耕耘。而这段时间就是点黄鳝的最好的季节。

  点黄鳝是很讲究的,一般要选择在晴朗无月、无风的夜晚为最佳,因为有月的夜晚,黄鳝很少出来觅食,而风大了则田里容易起水波,视线不好,不便于捕捉。每当夜星点点,无风的晚上,父亲会带上我,提着汽灯,鱼夹(用竹条做成的、带齿的像夹子一样的捕鱼工具)和鱼笼(用竹篾条编成的装黄鳝用的工具),一起走向田野点黄鳝……享受生活的乐趣。

  点黄鳝是趣味性很浓的活动,当我们点着汽灯,融入黑暗的世界,就意味着将享受更大的.劳动成果。田野里万般寂静,只能听到蟋蟀的叫声,偶尔也会听到布谷鸟的叫声,它们经常在夜里歌唱,歌唱这祥和的夜晚,丰收的夜晚。我们走在田埂上,用汽灯照亮田里的水,水清澈而透明,看到的不只是水中的黄鳝,也可看到水中浮游的水生动物,如:蚂蟥、蜉蝣,还有其他叫不上名字的水生小动物。

  晚上出来觅食的黄鳝,显得格外的“乖”,它静静地躺在以烂泥上,却不知危险已临近,等到你用鱼夹将它夹住,才会拼命的挣扎,但也为时尚晚,等待它的是生死的考验。点黄鳝要走很长很长的田埂,有时还要走入田中间,慢慢的照,辛苦虽辛苦,但其乐无穷。我们就这样东捕一条,西抓一条,不过多时,就抓了满满的一箩黄鳝,这是我们的劳动成果,看到这些心里总觉得满足而踏实。而这之中的乐趣只有在老家才能体会,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照明和捕鱼工具日趋完善,加上人类的猖獗,田中的黄鳝日渐稀少,现如今,出去点一晚上,只能捕捉到为数不多的黄鳝,而且个头也小了许多,田里的黄鳝正逐步消减,现在在市场上卖的大都是人工饲养的黄鳝,就营养价值而言,自然也就没有原生态的好了。因为时常听人说,市场上卖的黄鳝是用生长激素饲料喂养,不仅味道不好,还会对人体健康起负面影响,这样每当看到市场上卖的,也不会前去过问,自然就谈不上买了。现在吃什么都不安全了,只有自己亲手所为的才觉得有几分安全感……

  家乡人

  家乡人是淳朴的。傣家人是水的民族,他们生活在红河河谷一带,性情像红河水一般轻柔,他们和谐相处,做什么事情总是协商在前,三思后行。有时遇到农忙或红白喜事的时候,不用上门向邀,左邻右舍的人们会不约而同的上门帮助,这在老家已成为一种习惯。

  家乡人是热情的。长期以来,傣家人生活在水边,水产丰富。河谷一带是广阔肥沃的土地,湿热的气候,决定了农作物的快速生长,这里的农作物可以达到一年两熟或三熟。因此,有人称傣家人在的地方是“鱼米之乡”。这一点都不假,在傣家,一年四季有吃不完的酸鱼酸肉、五谷杂粮和喝不完的米酒,唱不完的酒歌。每当有远方的客人到来,不管是认识的,或是不认识的,都会主动的上前问候,并邀请前去吃饭。如果吃饭的时候,能吃上腌制好的酸鱼酸肉,那真是三生有幸啊!当然这热情就更不用说了。

  家乡人是善良的。人道是:善良的人有福分。是啊!上苍给予家乡人,特别是给予傣家人如此恩惠,让他们生长在丰衣足食的河谷热区,过着甜蜜幸福的生活,这是善良的根本和保障。记得小的时候,经常会有乞讨的人上门来乞讨,只要来到的都会从米缸里桡一碗米给乞讨的人,从来不使眼色,也不关门拒客,有时甚至还用好酒好菜款待。多善良的人啊!这也许只有家乡的人才能做到,他们朴实,他们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劳动者,却有着一颗炽热、善良的心。而现在的人情冷暖又有多少人能体会呢?我敬佩家乡的人!

【故乡的作文】相关文章:

故乡作文-故乡作文01-25

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云作文01-02

记忆中的故乡-故乡作文02-15

故乡,故乡02-25

故乡的什么作文_故乡的什么作文03-27

故乡的作文06-14

故乡的作文06-27

[精选]故乡的作文03-03

【精选】故乡的作文03-14

(经典)故乡的作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