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作文

时间:2024-06-29 08:20:53 故乡 我要投稿

故乡作文(共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故乡作文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故乡作文(共5篇)

故乡作文 篇1

  昨天朋友送我一本陕西文学,里面的一部分诗文跟故乡有关,那熟悉的山名,村庄和河流,亲切的乡音乡味,游子对故土的眷念和依恋,勾起了对故乡的点滴回忆。

  打麦场上的火热忙碌和踏实,月光下哧哧磨镰刀的声音,村子里的鸡鸣狗叫,下雨天打娃打老婆的场景,冬天里的老碗会,婆娘女子娃纳底子织布纺线的唧唧呱呱,雨天里玉米拔节的声音,热闹的四八会,听戏时磕的用报纸包着的瓜子。此刻脑子里纷纷拥拥的都醒了过来。

  嗳,开始乡愁的时候是哪一天呢?什么时候开始对乡音听也听不够了呢?

  也许就是在远离故土浪荡了很久以后,在知道痛,体会到无奈,有了一点人世的阅历以后。心底里自然泛起的那一寸一寸的甘甜,一丝一丝的眷恋。逃离、回归,一个一个的游子走着同样的道路。乡愁,流淌在血液里,丢不掉,割不断,忘不了。任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时机一到,破土,芽生。哪有你自己什么事情。

  乡愁如酒,时间越久远就越醇美厚敛。头脑里留下的都是美好的物事。时间,真是个好东西,沉淀下烙有个人印记的故乡记忆,当初的过程里,谁又会知道哪个会留下,哪个会忘记?一万个人就有一万个故乡了,一万个故乡就有一万张面孔,一万个记忆里的故乡也折射不出故乡的全貌。

  故乡还在,却不是记忆里的故乡了。老一辈的人几乎没有了,相继到老墓地里作了伴,新一辈的.碎蛋蛋娃他们不认识我,把我当成了客,同辈的远嫁的打工的,也是再聚不齐了。老屋子久未住人,在一群平房楼房的包围里瑟缩的像一片冬天的叶子。门前高大的桐树上喜鹊窝还在,里面还有咔咔的叫声,燕子早不安家了,连令人害怕的马蜂窝,也不见了影。只有蜘蛛网和灰尘多了厚了,后院里的门斜了黑了,院墙薄了低了。

  有一天我在一片迷茫里忽然想起奈娃娃的事来了,小时候常常会站在家门口对着东边的远处大喊,总有个声音在回应,你喊什么他就喊什么,乖的很,那声音又不是你的原声,新鲜好玩的很,大人们就说那是奈娃娃在喊哩。奈娃娃?奈娃娃长什么样子?他为什么要跟我喊一样的?这问题曾困扰我很久,也迷恋了很久,后来上学了就知道那是回声了,知道了也就再没了吸引力。现在,即使能喊出来,也是不会再有搭腔的了。

  一次在城市的出租车上,迷迷瞪瞪中在楼群里瞅见月亮的影子,再要仔细看的时候,流动的树木楼群遮遮掩掩地只能看到一片半片的,回到住的小区,特意去楼间的路上去看,哪里又有它的影子呢?就想起了小时候的月亮,那时候的月亮真清亮真美呵,我在写作业的间隙里抬起头,那绕着月的云也是那么美呵,变幻着不尽的花样。我常常就看呆了,想象着月亮该是有魔力的,赐给我一双千里眼,好看到老师在做什么,出什么题目,考试的答案,呵呵,我就不必黑黑明明的学习了,也能让老师表扬喜欢,在同学面前显摆逞能。而现在,有多久,我没有仰头张望了呢?即使童心发现,那时的月与云又去了哪里了呢?

  荒木经惟说,庞大的过去如同母亲一般,是乡愁也是感伤的泉源。我说,故乡是记忆里的记忆,是这一个时间段里回不去的上一个时间段。时间泼水不进,只余下我们在岸边一遍一遍把过去反刍,而岁月,还在前面走着,走着。

故乡作文 篇2

  Hi,大家好,我就是现代伟大的科学家---叶博士,现在马上要去一下我的故乡,叮铃铃手机响了,是我的秘书小王叶博士,叶博士,东北的展览会可别忘了,半小时后就开始了,快点而来!

  瞧,我这个记性,怎么把这个给忘了,那我只能逛一会儿了。

  我伸手一挥,超光速纸飞机以每秒3698千米的速度把我送到温州,咦,这是温州的哪个地方呀?我在这边走了一下,结果发现根本走不出来,我只好打电话给妈妈,让她马上来接我,这时,我看到妈妈从一栋高达1000多层的大厦里走出来,莫非这是蟠凤南路,这是我家?

  妈妈一见到我,兴奋至极,差点儿,没把天给掀翻了,她边走边向我介绍:这是我们家,那是姑妈家,大伯家在这儿妈妈还说,我们家的房子是全世界最便宜的',总价不到10元,世界上最高的房子,已经把珠穆朗玛峰给比下去了,去顶楼还得带氧气瓶呢!

  这时,我突然想起了我的母校,我真想看看母校,我伸手一挥,超光速纸飞机又将我送到了母校前,天哪,这真是瓯海实小吗?简直比十个万达广场还要大?校内的活动设施比以前多了许多,瞧,那是游泳馆,这是悠悠球室,看看现在,想想以前,现在的孩子比以前幸福多了,咦?操场呢,怎么不见了?哦,原来藏在地底下了,我坐着电梯降到了操场,哇,操场果然不一般,全长竟然有十几千米,学生在里面,即安全,又舒适。再去看看教学楼,瓯海实小不愧是瓯海实小,建教学楼的材料果然是全球最坚固的超级塑料,这种塑料不但质地坚不可摧,而且它还轻如鸿毛,灾难发生时,学校里的老师们便把学生们叫到教室,校长便通过校长室里的暗道,去控制室,按下红色按钮,地基便把教学楼松开,控制室里有一个方向盘,控制方向,一找到空阔没危险的地方,便按下蓝色按钮降落,等灾难过去了,就回去。

  时间不等人,还差2分展览会就开始了,我再次挥手,超光速纸飞机便把我送到了展览会所。

故乡作文 篇3

  今天,是一个期待已久的日子!花都故乡里春游终于到来。为了陶冶情操、增长见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由全校师生组成的?集体野炊自助游?准备出发了。

  同学们兴高采烈的上了旅游大巴,因为第一次参加野炊自助游,妈妈担心我们不会煮饭,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一路上大家快乐的交谈着、歌唱着,在导游姐姐的带动下做着游戏,一个半钟的车程不知不觉的到了目的地。

  好美啊,故乡里!一个具有岭南文化的主题公园,座落于风景秀丽的王子山脉之下。经过导游姐姐的带领我们进入大型的游乐设施场地、玩过山车好刺激啊,感觉有点晕。欣赏了自然漂流区、栩栩如生的蜡像展示厅、大面积的'岭南园林、水池里游来游去的各式各样的鱼都体现了别具一格的岭南水乡文化。

  接下来同学们首先进行了一次乒乓球接力赛,比赛规则是每一个人拿着小管子一根接一根十人一组,乒乓球能顺利从管子滚过到最后一位算胜利。我在第一位,乒乓球一直滚下去,可是快到终点时有一个同学手不小心抖了一下,球掉了下来,他立刻拣了起来继续滚,结果我们用时一分钟九秒得了三等奖。

  野炊时间到了,我们六个一组,淘米的,洗菜的,拣柴的,生火的,配菜的,主厨的各有分工。我们轮流主厨各显神通,第一个菜是西红柿炒蛋,小雨把鸡蛋直接打开倒进锅里,一时紧张忘记倒油了结果弄得鸡蛋糊满锅,又重新来过,勉强炒好了第一盘菜。她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尝了一口,噗,太咸了,啊,啊,啊,看着小雨的表情大家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接着,我来炒黄瓜肉丝,学着妈妈的样子切完菜,准备了调料,把油放进锅里烧热再把黄瓜片加进去拌了几下,再把肉丝倒入加一勺盐盖上锅盖闷了一会,起锅。同学们看我做的有模有样自叹不如,最后一道菜木耳鸡肉。干脆也都让我把它做好了。我暗自高兴,幸亏平时从妈妈那里学来还?半生不熟的厨艺,这下显摆了一番。没有多久最后一道菜出炉了,我一只手擦着被烟熏的不停流泪的眼睛,一只手拿起筷子尝了一下鸡肉丁,哎,啃不动,不熟。我赶紧招呼小雨把这个鸡肉再重新放入锅里多煮了一会再盛起,这时李瑞欣也把米饭煮好了。

  终于可以开饭了,同学们一起品尝着大家共同炮制的美味野餐,,开心极了,此时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野炊过后,导游姐姐让我们自由活动两个小时,我和几个同学互动了几个游戏。我们来到了捕鱼区,池中水很浅,我把鞋子脱掉去抓鱼,拿着鱼具抓了半天也没有抓到一条鱼。后来小雨抓到了一条小鲤鱼送给了我,很开心,很激动。这时我想到了妈妈煮红烧鱼太好吃了,回去后一定要好好帮妈妈做家务,多多学习日常生活技能。

  时间过的飞快,春游在同学们欢快的歌声中踏上了回校的大巴。

故乡作文 篇4

  那是我住了六年的地方,也是我父亲真正的故居地。我却已记不得它的名字,只记得它是一个荒僻的小村子。门是木门,窗是木窗,睡的地方则是一个温暖的大炕,可那时的大多数生活片段早已忘记,只有残留的画面在脑子里挥之不去。

  晚上闭上眼,想象自己还是躺在那个似曾相识的炕上,想象自己头边依然有一个小木桌,小木桌旁依旧坐着眼瞎的奶奶,她依旧一遍遍的在小木桌上慢慢摸索。想着想着,眼睛不由得的发涩的湿润了,似乎有两行不明液体流向耳边。我想,这只是因学习而眼睛疲劳流泪,我还是个孩子,怎么懂得悠长的思乡之情?就像听到了那首“我是一只北方的.狼……”,心中无端涌起悲凉之感,这或许是一个即将长大的孩子对时光的感叹吧。

  那真是个有趣的地方。

  那有个小小的碧蓝的海子,海子边有花,花是喇叭形,缠绕着沙枣树枝生长着,随风微微摇曳,指腹大的花儿有粉色、白色和淡蓝色。旁还有几株高大的沙枣树,花开的季节,小小黄花香气浓郁满树。我常常央求爸爸从树上撇下几枝插在水瓶里送给奶奶。

  在那儿,还有一个“神秘莫测”的草圈,我和其他兄弟姐妹在草圈组成的通道里玩“捉迷藏”。直到太阳落下,才会听到我们回家的欢笑。从我家向东好长一段路便是饮骆驼的地方。那有一个又长又窄的白房子,被我称为“扁房子”,就像电影《哈利波特》中被挤扁的魔法公交车,载着我穿越时空轨道到达现在。

  生活在那儿的日子终结在奶奶去世,一场隆重而又悲凉的葬礼带走了奶奶,也带走了生活在那儿的儿女们,从此我再也没有回到过那个地方。爸爸去年回去为奶奶堆坟,他告诉我,奶奶住过的那个屋子塌了,我心中一紧。我虽已忘记它的名字,但我依然在怀念着它。闭上眼睛好像依旧能闻到沙枣花香,看到那儿的秀丽的海子,听到那儿山雀、猫头鹰的鸣啼,感受到奶奶对我的慈祥的爱抚。我躺在柔软的床上,却再没有了当年的大土炕的温暖。我多想能回到六岁时候,再回到那片我思恋,我热爱的土地!

故乡作文 篇5

  有人说,人出生以来就一直呆在同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对他而言只能叫“家乡”,而不是“故乡”,只有游走在他乡的人,那个地方才能叫做“故乡”。一字之差,感受却大有不同,遥望明月,故乡永远在别处。当我们身在他乡的时候,我们才更清楚哪里是故乡。

  “好 ”&“好唔好”

  第一次搭飞机,想不到那目的地竟然是上海。“魔都”,魔幻的城市、东方巴黎、犹太人曾经的避难所,那到底是什么样子?满怀期待,我终于登上了上海东方航空的班机。

  到达一个地方,首先听到的是这个地方的语言。对于上海话,最初的认识是小时候《外来媳妇本地郎》里的刘涛扮演的上海媳妇胡幸子。每当要发表意见的时候,幸子都是“阿拉”这样“阿拉”那样的。那时候觉得“阿拉”就像是那个音符的名字“La”,有着某种音乐美,很适合幸子这上海女孩身上体现出来的那份气质。后来认识的是微博上热起来的“好 ”、“侬”等,这些都是对上海话的零星认识。本来以为这次到上海,就能轻易地听到地道的上海话,殊不知在上海的机场、出租车、街道上耳边掠过的都是带着各种味道的普通话,京味、东北味、港台味,甚至还有外国味。于是,直到登上回广州的飞机,我的心中都有着某种遗憾,也许是因为我在上海走过的地方太少了,也可能这地道的上海话只藏在这弄堂的一扇扇窗里了。

  一座城市,城市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越高,就越不可避免悄悄地淡化一些本土性很强的东西,如方言。上海地方虽小,却有足够的吸引力,五湖四海的人都来此做着自己的梦,普通话成了很多人交流的共同语言。不知道是否值得庆幸,在上海人心中还只是“乡下”的广州,在街头、地铁、饭店我还可以听到亲切的白话,听到美女帅哥讨论着哪里好玩“去边度”,听到阿姨们说别家孩子考重点大学“好威水”,听着婆婆公公们说着回家“煲靓汤”。听到一些人操着广东口音的普通话,“不可以介样啦”、“湿湿碎啦”,同时也听到各种口音的白话,“内猴”、“大佬,你好么”。如此种种,虽然听起来有些别扭,令人哭笑不得,心里却更觉得他们可爱。

  这几年,各个地方保护方言的呼声都较高,身在粤语区感受尤为深刻,“保护粤语”曾经闹得挺大,有人说那是因为我们有香港“撑住”。其实,粤语历史悠久,是广府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梁文道言“粤语是可以思考的语言,讲粤语是天经地义的”,粤语足以成为广州的名片、城市印象。卡尔维诺曾经写道:“方言文化有其完全的影响力,确保一个城市、地域、流域身份的认同,与附近其他城市、地域、流域区隔开来。”“在这个世界上(说实在并不大)方言是界定自己会说话,赋予地方习俗形式,总而言之,存在的方式。”广府文化中的“讷于言而敏于行”、“和气生财”也许会让人觉得广府人做人做事“是但”、“求其”、“所谓”,但其实“内秀”或者“不争辩”不代表没有底线。原则上的东西是动摇不得的,如一些传统习俗,如粤语,这并不是因为排外,或者是傲慢,而是因为源远流长的文化系统使然,而是因为这些就是他们的存在方式。

  下了从上海飞回广州的飞机,在机场里走着的时候遇到了一对母子,母亲貌似正在教训调皮的儿子。听到了那亲切的“一早话你噶啦”、“好心你啦,好唔好!”我长舒了一口气,我知道,我回来了。

  “弄”&“巷”

  大城市往往会有一些标志性的建筑,我们称之为地标,如上海的“东方明珠”,如广州的.“小蛮腰”,它们让城市变得更有知名度和辨识度。但其实,在我心中它们都是一个地方现代化、城市化的标志,时刻在要求着更高更大更有设计感,却也同时让人有着某种距离感,缺少生活的亲和感。木心说:“生活是琐碎的,是琐碎方显得是生、是活――小慷慨、小吝啬、小小盟誓、小小负约,太大了非人性所能挡得起,小街两旁的屋里偶有悬梁或吞金服毒者,但小街上没有悲观主义,人们兴奋忙碌营利繁殖,小街才是上帝心目中的人间。”小小的角落里,琐碎的生活,反而显得更真实。一个城市的灵魂就在民间,在角落,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莫嫌地窄林亭小,莫厌贫家活计微。大有高门锁宽宅,主人到老不曾归。”相比于去参观上海的“东方明珠”,还有微博上戏说的“上海滩三大神器――注射器、开瓶器、打蛋器”,我更愿意走进上海的小街小落去感受上海。在去上海社科院的那一天,当听到“淮海中路622弄7号”这个地址的时候,我的心兴奋了一下,这意味着我要看到上海的弄堂、石库门了吗?在淮海中路又走了一大段路,路过了一个门牌“××弄××号”。抬起头往上看,被法国梧桐半遮半掩的楼并不高,窗是旧式的,窗框是朱红色的,两扇玻璃被分成六个格子,紧闭着。放下头来继续走着,心里却想着那窗里关住了多少故事,挡住了多少流言,是否也有鸽子飞过。

  去完外滩原路返回的那一天,在一个十字路口等红绿灯的时候,我看到远处一字排开的民居,不知道那些都是多少弄多少号的房子?窗子也是旧式的,比现在普遍的铝合金窗外加不锈钢有味道得多。窗下固定着几根铁棒,有些则是不锈钢架子,晾着些衣服。有些窗是紧闭着的,有些则是接近180度的敞开。没有阳台不要紧,精明的上海人总能想到好办法,每一寸地方都能用得恰到好处,物尽其用。

  想起了广州那些门牌号“××巷××号”,想起了小时候伯公伯婆经常带我在楼下附近的小吃店吃滑滑的肠粉,那一条条随处可见小吃店的巷子,爱吃和会吃的广州人散布在每一个角落,想起了那些风格各异,或可爱搞怪或古雅别致的巷子名字“甜水巷”、“飞来对面巷”、“杏花巷”、“九兜二巷”,想起了《外来媳妇本地郎》里的西关大屋,西关那大街,连接着不知伸向何处的小巷,小巷连接着人家,有玩捉迷藏的小孩、树阴下聊天下棋的老人,想起那天跟同学去完陈家祠后自己在日记中写下的“走在陈家祠的巷道里,仿佛走进了别人从前的一个梦,我要窥探,他们都梦见过些什么。在光孝寺的菩提树下,我闭上眼睛,念起‘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请求佛祖赐予我智慧……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做着普通人做的事,怀着一些普通人的心愿。”…… 上海有里弄,北京有胡同,广州,有巷子。巷子里是平民化的广州生活,朴素而真实,琐碎而生动,它承载着这个地方的历史和文化,承载着一些人成长的记忆。

  “城里人”&“乡下人”

  很久之前就听说过一个段子,说在广东人的眼里,除了广东或以南的人是南方人,其他地方的人都是“北方人”;而在上海人的眼里,除了上海人是城里人,其他地方的人都是“乡下人”。当时对于前半句话我只在心里一笑,对于后半句话则没有什么感觉,现在,短短的几天上海之行却让我对后半句话有了更多的认识。

  走在上海的街头,很明显的一个感受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很多,外国人也多,而且很多都是白人,不知道他们是在这里旅游的,还是在这里工作生活的,不管是哪样,都让我觉得上海的国际视野比广州的大得多。也许就是因为国际范较足,上海人觉得自己见识广、文明程度高而自居“城里人”,将自己跟“乡下人”区别开来?

  很多人都说来上海出差或旅行,要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因为稍不注意就会被这里很讲究穿着打扮、注重时尚的上海人“看不起”。在上海的文化里,宁可住得简陋吃得不好,出门的衣着打扮也要光鲜,穿得朴素会被认为“寒酸老土”、“下里巴人”而被势利眼。幸好,在上海的几天我还没遇到过“只认衣衫不认人”的情况,而且,他们的穿着打扮也没给我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除了那几天不怎么看见有人穿人字拖上街,看见的多是皮鞋、凉鞋、洞洞鞋,而且见到的穿洞洞鞋的人都穿袜子的。另外,在天桥走着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个穿着时尚的女孩,我看了她一眼,她一直看着前方。后来,她走过很远后同伴告诉我那个女孩背着的LV是假的,有一个细节处跟真品不同。

  记得有朋友曾经开过玩笑,“在广州,别看人家穿着人字拖、短裤在街上闲逛,分分钟有可能是百万富翁!”也许,对于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来说,广州只能叫做“城乡接合部”,有很多“乡下人”,不过相比于做过分注重门面功夫、讲面子的“城里人”,我倒更愿意做一个“乡下人”,“舒服就好、实用就好”这样的务实有着更持久的力量,最起码做人更轻松一些,“装”的生活会很累。

  “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当我们身在他乡见识到更多了解到更多人,拓宽了生命的宽度,提高了生活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身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我们更容易重新审视自己,深化自身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审视那自以为熟悉的在别处的故乡。“流浪的去程有多遥,回家的归程就有多远。”希望每一次归来的都是不一样的、更美好的自己。

【故乡作文】相关文章:

故乡作文-故乡作文01-25

故乡的城,故乡的人作文04-18

记忆中的故乡-故乡作文02-15

故乡的山水,故乡的云作文01-02

故乡,故乡02-25

故乡的什么作文_故乡的什么作文03-27

故乡作文12-09

故乡的作文11-29

故乡的作文(精选)10-13

故乡的作文[精选]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