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的作文

时间:2023-10-29 10:43:49 合作 我要投稿

合作的作文(实用)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合作的作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合作的作文(实用)

合作的作文 篇1

  傍晚,水壶“呜呜”地响着,妈妈急忙拔下插头。爸爸,坐在电脑前,悠闲地看着电影。而我,则沉浸在我的天地中,“陷”进了书的海洋。书,看完了。看见妈妈忙上忙下,没工夫炒菜,于是,我到了厨房,和我们家的`“苏泊尔”,哦,是“苏泊尔”牌炒锅合作,准备做一盘——蒿菜炒豆腐屑。

  “让让,让让”我大喊着进了厨房。随手拿起铲子,准备展示一下我的“厨功”我的“厨功”。咦,豆腐干还没切呢! 瞧我, 高兴过头了。我把豆腐干叠在一起,举起菜刀,“当当当”的声音在厨房回荡,就像书上说的:“快刀斩乱麻”。不一会儿,细小的豆腐屑就已经安静地躺在案板上了,由于蒿菜是妈妈事先准备好的,所以,我就不用再大费周章了。

  开始炒菜了,我和“苏泊尔”的合作也正式开始了。首先,开火,放油,待油热后,放入豆腐屑,这时我就要施展我的“真功夫”了,拿起铲子,不停地翻炒。大约2分钟后,放入蒿菜,就要爆炒了。我把菜翻来炒去。妈妈在一旁看着,不时还赞许地点点头。可一不小心,“哗------”有一小部分蒿菜由于我的用力过猛,”跳”出了锅外,妈妈的脸上立刻”睛转阴”,一把从我手里抢过铲子,边炒边教训着我。哎,都怪我“厨艺不精”啊!

  吃晚饭了,我端上了那盘蒿菜豆腐屑。虽然我在炒时有一点“失误”,但尝了一口后,嗯,真好吃!我宣布,我和“苏泊尔”的合作圆满成功!

合作的作文 篇2

  论文摘要:教师文化是影响教师观念以及教学行为的隐性因素,合作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氛围。保持人为合作与自然合作间的合适张力,营造和谐互助的合作氛围;依托农远工程资源开展网络教研,构建区域性合作组织,可以克服农村地区经济与地理等客观条件限制以及以保守性为基本特征的农村传统文化的影响,培育持续推动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合作文化。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农村教师,合作文化,教师合作

  我国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不仅是课程内容的变革,更是一场文化的变革。基于学校的教师合作作为一种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新势力进入到教育变革场景,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重要向度。相比于城镇地区,我国农村地区由于受经济与地理等客观环境的限制以及以保守性为基本特征的农村传统文化的影响,教师的发展大都在自我封闭和孤立的状态下展开。这种缺少深层次合作文化支撑的教师个体的孤独成长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的可能空间。依托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成果,营造区域性教师合作文化氛围,创新教师合作的方式与手段,成为践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农村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教师合作文化的内涵解读

  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不是通过教师孤独的个体的一种自我修为或者自然成熟而实现的,而是借助团体合作的力量在教师群体中与其他教师充分的互动、协作和分享中逐渐实现的。由于受客观条件的影响,农村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将遇到了更多的新问题、新困惑,要适应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变化,不仅需要学校组织、教研机构和高校研究机构的帮助,更需要以平等为基础、以分享互动为主要特征的合作群体的支持。群体文化是教师成长和创新的持久动力,合作发展的方式成为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抉择。

  教师合作文化是指教师团队联合计划,成员之间相互讨教、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体现团队精神的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上不断追求卓越必然依赖的一种理想的合作氛围。加拿大学者哈格里斯夫将教师合作文化分为两类:自然的合作文化与人为的合作文化。他认为,人为合作文化没有尊重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享有的自主判断和自我抉择的权力,理想的教师合作是一个以教师的教学和发展需要为基础的、以教师自主和自愿为前提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自然过程,人为合作文化必须向自然合作文化过渡。

  哈格里斯夫关于合作文化的观点无疑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但我们却不能简单地认为农村教师合作文化的理想状态就是哈格里斯夫所言的自然合作文化。一方面,自然合作文化的最主要特征即自发性,哈格里斯夫正是把自发性作为教师合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完全建立在自发性基础上的教师合作,既难以形成,更难以持久,尤其是农村学校教师之间的合作,由于其地缘与资源的劣势决定了其合作的浅层次和低水平特色,教师间自主的合作关系是较难形成和不稳固的,这种文化必然脆弱和难以确定。另一方面,教师文化是一种属于学校文化的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个体价值在教育领域的折射。农村教师文化作为乡土文化积淀和农民本性人文哲学价值底蕴的综合反映,受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多重影响,这也导致农村教师在群体内部文化选择时体现出更多的自闭性和保守性。这种倾向个人主义的文化选择既是新形势下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写照也是农村教师文化从分化走向合作的内在羁绊。

  同时,人为合作往往是行政引导、制度安排的结果,它确实存在着如哈格里斯夫所言的强调机械性、缺乏灵活性、无视教师自主权等弊端。农村教师合作文化的理想状态也不应该是人为合作文化。但人为合作也并非一无是处,教师合作中并非不能有任何非自发的因素,特别是在合作文化孕育的初期,人为合作文化重视对教师合作的规范、引领、计划与调控,在教师合作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催化作用。

  由此可见,对农村教师合作文化的解读既要正视地缘和资源劣势对教师自发合作欲望的销蚀,也要尊重乡土保守文化熏陶下教师教学活动中的自我选择。我们寻求的农村教师合作文化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自然合作文化,也非完全意义上的人为合作文化,而应该是合理地吸纳了自然合作文化和人为合作文化基础上的一种具有包容性的教师合作文化。它既体现出教师合作的自发、自愿、自主、超越时空等特点,又不排除监督控制与计划安排,是在充分尊重教师自我选择的前提下,结合相应的制度规约,在农村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和培育起来的一种集开放性、规范性、合作性与共享性于一体的行为方式与和谐关系。

  二、农村教师合作文化建构的实践路径

  教师合作文化是教师文化变革的主流方向,其形成需要一定的组织信托。根植于合作文化的合作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广大农村地区学校规模普遍较小,布局分散,很难形成完整的学科教研合作组织;同时,在相对封闭的农村学校中教师个体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应对课堂教学事务与教育生命成长。所以,如果不对当前以学校或学科为单位组织的教研机构进行改造或重塑,跨越师资匮乏境遇下教师合作的时空沟壑,及时拓展教师合作交流的平台,设计全面细致的合作活动,就难以在源头上改变教师孤立的境况,实现教师间深层次、高水平的合作,就难以孕育长久、稳定、投入的合作文化。

  (一)保持人为合作与自然合作间的合适张力,构建区域性合作教研组织

  自然合作是教师合作文化的理想状态,人为合作一直以来因为其行政控制性、强迫性、实施取向性、特定时空限制性、可预测性而被批评。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实践揭示在很多情形下自然合作并非教师合作研究的初始形态。给予人为合作的教师文化适当的包容和合理的生存空间,让人为合作与自然合作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才能使合作文化成为群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区域教研组织不是重新建立一所独立的专门机构,而是借助一定的行政力量,充分尊重教师个体的自我选择,在现行中小学建制内,由高校与区域教育管理、教师培训、教研机构以区域中心校为依托合作进行的一种功能融合的结构性重组,通过这一组织机构促进教师在实践中形成合作关系与合作意识,培养合作态度和习惯,形成合作的行为规范,既为教师的自然合作创建环境,又依托一定的'行政外力规范了人为合作。区域教研的领导组织负责人由乡镇教育主管领导担任,组员由区域内各校校长担任;教研组按照构成教师所属的地理区域分为学校层面和区域层面;各教师依学科、年级、学校或参与的课题等特征有选择地加入学校层面教研组;区域教研组设在中心校,由各校骨干教师与教务主任组成,普通教师可以根据区域教研组的阶段性研究主题与任务分批加入;网络教研组在区域教研组的支持下借助网络平台构建,各校教师自愿加入;教研员由特聘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组成,兼职教研员由优秀教师担任,特聘教研员由县市教研中心选派;引领专家由区域中心协调外聘。

  (二)依托农远工程资源与环境开展网络合作教研,营造和谐的自然合作氛围

  教师合作既是教师个体与群体内在的心理发展过程,也是资源与环境外在的技术支撑过程,需要学校与各层教育行政部门为此提供生成与发展的平台。20xx年,随着农远工程建设任务的全面完成,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环境基本具备,为农村地区教研形式由单一的以校为本向区域教研、网络教研相结合的多层次教研体系转变提供了资源与环境支持。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的教研网络可以有效共享资源,生成平等、开放、民主的教研合作氛围,放大学科专家、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使大范围、经常性的互动交流具有现实可能性,并逐步凝聚和提升教师合作的向心力,进而推动合作的教师文化形成。

  同时,教师合作文化的形成是观念领域对教师孤立文化的扬弃和对教师合作文化的唤醒,其实现是一个长期、持续、动态、复杂的过程,必须借助高质实效、切实可行的教师合作实践形式为载体。教师合作文化离开实践的载体,便是奢谈、空谈,仅局限于观念引导、理性宣传,只会有表层效应、短期效应甚至是负面效应。只有通过实效的协作活动,合作观念才能真正浸润教师的灵魂,并最终体现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与研究行动中。农远工程背景下网络合作教研的实践形式主要有教育主题网站、教育博客社群和网络教育论坛三种,教师借助这些形式实现教师集体的同侪互助、实践个体的自我反思、学科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以促进教师个体与群体的专业发展。通过平等与民主的合作互动,教师既可与教育教学专家进行沟通,实现专家引领式教研,又能方便地与同行探讨,实现同伴互助式教研。另一方面,多元交流中得到的认同与激励既是激发学习与交流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孕育群体合作文化的催化剂,共享与交流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更深层次的研究与反思。

  三、结束语

  事实上,上述分析框架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推演,而更多的是基于我们与项目学校合作研究的实践。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基于合作文化的教研组织的重塑及合作发展实践路径的重构对农村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要引导农村教师走出农村文化封闭性的拘囿,在教学实践中正确调适与新文化的冲突,放大合作教研的推动力,还需要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完善区域合作研究的组织策略,拓展区域教研网络的功能,丰富教师合作文化的内涵是我们开展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崔允,郑东辉. 论指向专业发展的教师合作[J]. 教育研究,20xx,6.

  2 姜新生. 从个人主义到自然合作:教师文化的理性建构[J]. 教师教育研究,20xx,3.

  3 肖正德. 文化视野中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xx,11

  4 吴小贻. 高校教师合作文化论略[J]. 中国高教研究,20xx,8.

  5 马玉宾,熊梅. 教师文化的变革与教师合作文化的重建[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xx,4.

  6 韩江萍. 校本教研制度:现状与趋势[J]. 教育研究,20xx,7.

  7 邓涛. 西方教师专业合作研究述评[J]. 外国教育研究,20xx,7.

合作的作文 篇3

  爷爷奶奶都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设计师,但他们教给我的,让我一生受用。

  小时候,每每到了冬天,在我出去和小伙伴玩雪之前,爷爷总会火急火燎的塞给我一瓶热水,在我疑惑的目光下却说:“给楼下的环卫工人带过去,大雪天的,他环卫也不容易。”他年近半百,无妻无子,仅仅靠着每天扫地赚取微薄的工资来养活自己,生活十分困难。送水给他,不知道是他的.听力不是很好还是什么,我总要喊上一嗓子。他拖着扫把来了,用冻得瑟瑟发抖的双手接过热水,旋即眼眶变得红彤彤的。“太谢谢你了,你爷爷真是个好人。”一瓶热水,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温暖了他的心。

  奶奶是一个特别善良的人,院里有许多流浪猫,无家可归。尤其是雨后,路上十分泥泞,往往能看见原本雪白的猫变成黑猫。奶奶每次买完菜后,总会找几个纸箱子给那些流浪猫搭建一个遮风避雨的窝。儿时我不懂为什么,而且这样做还耽误了回家做饭。直到后来,我和奶奶从超市回来,看到那些流浪猫舒服的躺在奶奶搭的避风港时,奶奶的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仿佛是感受到了奶奶的目光,那些流浪猫都站了起来,冲着我们摇尾巴。那一刻,我仿佛知道了奶奶的心思。

  在大部分人看来,爷爷奶奶的这种行为特别傻。自己的事情都没弄利落却要操心别人的事。但他们一直在做。每当看到环卫工人那感动的红红的眼眶,每当看到流浪猫向奶奶摇尾巴以示感谢,我都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自豪之感。

  受到帮助的人和动物得到了抚慰,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得到了收获,来源于精神,这种不愧于自己的良知,助人为乐的本分,让我在精神层次得到了充实。而我就在这耳濡目染下,慢慢长大。

  我想,这也许也是一种共赢。

合作的作文 篇4

  我们身处知识爆炸的时代,感受着新名词、新观念、新概念、新时尚层出不穷的事实。朋友可能还记得,原来赞扬一个成功人士往往是用“德才兼备”来形容,有才能、品德又好,还能不成功?而现在,“德才兼备”一词似乎太“官腔”了,人们对成功人士的赞美之词就与时俱进的改成为:你看某某人,智商高情商也不低,真棒!

  记得有一次乡政府机关干部集中学习的时候,那位年轻有为为的女乡党委书记还别树一帜地专门讲授了《智商与情商》的话题,她一改专讲政治术语和当前时事的灌输法而深入浅出地运用启发法将智商与情商阐述的非常到位,令受众嘘声不断大为赞叹!呵呵,究竟智商与情商有着怎么样的含义和关联呢?原来,智商,通俗地可以理解为智力,是指数字、空间、逻辑、词汇、创造、记忆等能力。智商是人的智力商数。是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质量,表示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情商,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情商又称情感智商。各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因为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能调控自己;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综合而言就是指信心、恒心、毅力、乐观、忍耐、直觉、抗挫折、合作等一系列与个人素质有关的反应程度,说得通俗点就是指心理素质,指一个人运用理智控制情感和操纵行为的能力。

  人的情商的高低,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和生活环境,尤其关键是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环境。那么,智商是人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吗?情商与智商是怎样的关系呢?根据情商概念,我们可以确定情商是人的后天素质。信息产业公司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学者李开复说,情商意味着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可以克服的挑战、有足够的度量接受不可克服的挑战、有足够的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他十分认同“要建立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更多地谈到要善于与人交流,富有自觉心和同理心。自觉心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素质、潜能、特长、缺陷、经验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自己在社会工作生活中可能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往往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都是先天的聪明,加后天的行为教育,理论联系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努力的结果。生活中,我们常常夸某人胆大心细,说干就干,不会怕这怕那,归根结底就是这个人的情商极高。

  只有智商与情商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事半功倍,才能成功。我们当力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