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作文

时间:2023-06-09 15:39:11 黄山 我要投稿

有关黄山作文锦集八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黄山作文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黄山作文锦集八篇

黄山作文 篇1

  冬天所有树都没有了曾经的新绿,松树却依然穿着它那墨绿的针裙。我望着一片片松树,不禁想到了黄山的松景。

  黄山有一著名的景点,那就是迎客松,它位于黄山脚上的一块巨石上,去黄山的游客都要经过它。迎客松的树叶就像在粗壮的树干上铺了一层浓绿的草坪,虽然松树的叶子很细,但迎客松的叶子和叶子之间几乎不留一点儿缝隙,它的一只枝干向外弯曲,整体就像一个迎接客人的主人,这就是为什么它叫迎客松。如果你细看迎客松挺拔有力的矗在岩石上的根部,你会发现它完全是从石缝中挤出来的,没有一丝泥土,迎客松真不愧是黄山的象征。

  黄山的松树可不止迎客松这一棵,别看黄山没有土,树可是很多的,它们都长在悬崖峭壁上,为裸露的黄山添加了色彩。黄山最多树的'地方就是光明顶,通往光明顶的路上,如果你向下看,你的眼前会全是层层叠叠的松树。从远处看它们针状的叶子,并不会让你觉得很坚硬,它就像小草一样柔和,清风吹过就随风摆动。可有些树却不这样,它们直挺挺的站在那里,那墨绿的军装让它们好像是出征的战士。

  就算是悬崖峭壁也挡不住这些绿色的生命,如果你去爬黄山的一线天的话,你准会发现一线天旁边的峭壁上的松树苗。虽然黄山的石缝里只有一点水分和肥料,但是那些松树苗一棵都不会死。就是因为它们强大的生命力,让人们敬佩黄山松树的绿、多、生命力强!

黄山作文 篇2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徐霞客的名句。“十·一”黄金周,我有幸游览了驰名中外的黄山,目睹了黄山“四绝”。

  黄山第一绝———奇松

  黄山有四绝,这奇松呢,算是绝中之绝,黄山的山高,松树多。大致可分为两类:800米以下的被称为“马尾松”,800米以上的是“黄山松”。所谓的奇松一般都是黄山松。

  迎客松,是黄山的招牌,去黄山的人若是不去看看迎客松,那这一趟算是白来了。迎客松有1300多岁了,是黄山上最古老的松树。年纪虽大,但体格可好着呢!树干苍劲有力,里外都透着一股钢铁般的.味道;树冠平平的,像一只大手,仿佛在热情地招呼你!

  黑虎松,这名字让人一听,就禁不住一震,它的树干又粗又壮,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年纪虽不算太大,却是黄山最粗壮的松树。据说,若是在它的上空俯瞰黑虎松,树冠就像一个草写的“虎”字,再加上日晒、雨淋等自然因素,它的颜色比别的松树都深,所以取名“黑虎松”。

  还有一棵不得不介绍介绍,传说有一个文人,独自一人游览黄山,走到一处累了,便坐下来歇脚,闲者无聊,就数起对面松树的枝干来,数到最后,恰巧是56个枝,这就是“团结松”,它象征着五十六个民族和睦地生活。

  此外,还有许许多多奇模怪样的松树。像“连理松”、“麒麟松”、“孔雀松”……说也说不完。

  黄山第二绝———怪石

  黄山的怪石多得没法说,而且还有令人叫绝的名字呢!

  “梦笔生花”,是一块平凡的石头,之所以有如此好听的名字,源于一个传说。汪伦为了把李白骗到黄山上去,就对李白说:“先生爱酒乎?这里有万家酒楼;先生爱花乎?这里有千里桃花。”李白听后十分高兴,但去了才知道上当了,那里确有酒楼,只有姓万的人开的一家;那里也有几株桃花,名叫千里桃。正生气呢,突然,他不经意看到一处奇景,很像他梦境中所见,一个圆锥形的石头,尖顶上有一株小松树,看上去就像一支 倒 放的毛笔头上长出的松树。就这样“梦笔生花”诞生了。

  “观音飘海”,站在清凉台上向东望,有一处景观吸引了每一位游客的目光,那就是观音飘海。它是一个细长细长的石柱,立在群山之中,每当有云海的时候,就像观音菩萨要出海一样。

  黄山第三绝———云海

  早就听说,站在黄山光明顶上,俯看云海,就像身临仙境一样,本以为可以亲身感受一下仙人的滋味,但天公不作美,阳光灿烂一片,一片云彩都没有,哪来的云海呢?导游说:黄山有四种天气:晴空万里,不太多见;雨雪天,比较常见;雾天,大部分时间;云海千里,这是观景的最佳时间。黄山最常见的是雾天,谁要是赶上这时候游黄山,那可只能“两边看看树,低头走走路,抬头便是雾”了。

  黄山第四绝———温泉

  黄山的石多、树多、温泉也多。在黄山脚下有好几处温泉,由于各方面因素常年保持42摄氏度的温度。泡温泉可以加速血液循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其实,黄山除四绝以外,还有许多令人称绝的地方,像“百步云梯”、“飞来谷”……总之,黄山的奇美一言难尽,不亲眼目睹实在可惜。

  简评:

  的确,“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秀丽奇妙的风光数不胜数,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而小作者仅抓住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结合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通过轻松、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黄山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既有身临其境之感,又有神往之情。

黄山作文 篇3

  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山。黄山具备天下第一山的美誉,确实如此。黄山坐落于安徽南部,有四绝闻名中外,奇松、乱石、云景、溫泉。

  站在黄山脚底,昂着头,凝望着直上云霄的黄山,我禁不住感慨道:黄山可简直雄壮奇险,峰峦雄伟啊!

  大家伴着缆车进山。一路上,缆车像毛虫在山中渐渐地爬取。在缆车上看黄山便是不一样,花岗石质的石头看得一清二楚。自然啦,往下看,是无底深渊,也是令人胆战心惊、胆战心惊,一个劲儿地发抖。简直可怕!

  来到半山坡,大家下了缆车伴随着导游员赶到玉屏楼,它是观三名字松的最好是地址。迎客松的树技像伸开的手臂,好像主人家在热烈欢迎不远万里的顾客。陪客松挺直地站起着,像2个酷帅的服务员,随时随地提前准备为游人服务项目。送客松的手臂向山脚下斜伸,好像在送行令人满意而归的顾客。

  一路上,大家还看到了姊妹松、黑虎松、孔雀松黄山的松柏树全是奇松。由于他们都长在石头里,沒有土壤,沒有营养成分。并且在那么高的山顶,电闪雷鸣的杀伤力更高,可他们都顽强地挺过来了,并且姿势与众不同,绿意盎然。黄山的松柏树可真算得上是在我国的一大奇景了。

  啊!总算,大家经历历尽艰辛,又爬上了鳌鱼峰,走上了光明顶。在爬山的道上,导游员时常慢下来,把远方的石头指让我们看,大家沿着导游员的手式极目远眺,勤奋地检索着,想像着。黄山的石头也很独特。飞上天的,游来游去的,地往上爬的,如果你能进行不凡的想像,一切一应俱全。在其中手机上石、猪八戒读“天书”、老鼠盗油这三块乱石帮我留有了最刻骨铭心的印像,要我迄今还忘不了。

  手机上石从反面看像个有无线天线的手机上,已经电池充电。从正脸看,却像个神气十足的大元帅,戴着头盔,头盔上也有一束翎毛呢,简直栩栩如生。

  盗油的老鼠约长15米,宽12米,老鼠的左上角的一块石头,如同一盏油灯。我觉得,它一定从而而而出名吧。

  猪八戒读《天书》是黄山旅游景区中最相似的,猪八戒披上披风斗篷,盘子坐在石头上,像儒雅的秀才,口中似乎还在读语言。

  早已听闻,黄山上的气侯变化莫测,云雾一会儿弥漫着高山,一会又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今日一见,果真如此。在海拔高度1860米的.光明顶上,能够看到黄山的前山和山上,但见山后云雾变幻莫测,有的像翻卷的奔涌浪涛;有的笼罩着黄山,像给它披着很厚棉服;也有的云雾被山风吹来吹去,像马儿,像灰龙,飞奔的速度更快得令人震惊。

  啊!黄山的美是神密的,是清幽的,是雄壮的,不愧为天下第一山啊!黄山的美可能令我终身难忘!

黄山作文 篇4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素着“人间仙境”的美誉。她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明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更是推崇备至,曾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这句话,至今仍然得到黄山旅游者的共鸣。

  我观赏过冰雪皑皑的长白山,游览过风景秀丽的武夷山,却从没看见过黄山这样的山。黄山的山真多啊,在154平方公里的面积上群峰耸立,一座连着一座,千峰竞秀,共有大大小小72座的奇峰;黄山的山真高啊,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气势磅礴,其中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海拔都达到了1800米以上;黄山的山真奇啊,有的山峰如栩栩如生的莲花,有的山峰像一条硕大无比的巨鲸,有的.山峰似活灵活现的猴子……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我欣赏过诡秘的阿里山云雾,目睹过神奇的泰山云海,却从没看见过黄山这样的云雾。黄山的云雾真白啊,白得就像是一匹匹轻纱,又犹如刚刚下过的白雪,那么洁净,那么润泽,那么晶莹剔透;黄山的云海真奇啊,每当日出之前,山谷中就雾起云腾,铺天盖地而来,似海不是海,如烟不似烟,偶尔来一阵风,云雾翻滚,变化万千。这时,奇峰、怪石、古松在云海中时隐时现,这景致真是叫人叹为观止,当太阳升起,顿时,霞光万道,云雾就变得五光十色,绚丽多彩;黄山的云雾真长啊,就像是一张大幕把整个天地都笼罩起来似的,白茫茫的一片,让你向东望不到头,向西也望不到尾,这气势颇为壮观。真是“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啊!

  这样的雾围绕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弥漫着这样的雾,再加上道上奇松迎客,山间灵泉沐浴,让你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之中,难怪人们无不惊叹:“天下名景集黄山”!

黄山作文 篇5

  暑假里,我有幸到黄山一游。那里的云海、松树、奇石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至今记忆犹新。

  来到黄山的第二天清晨,我们出发到山上看日出。白茫茫的云海一眼望不到边,好像厚厚的一层棉花糖,看到如此多的“棉花糖”,我不禁想扑上去咬一口。过了一会儿,太阳慢慢从云海中升起来,旁边的`山也泛着金光,那景象太美了!

  山上到处都是挺拔的松树,像一个个士兵,直直地站在这,永远守卫着这片美丽的土地。

  我看到了一块岩石立在山顶上,我仔细地看了看,原来是黄山的著名景点“猴子观海”呀。那只“猴子”坐在山顶上久久地凝视着那洁白的云海。还有一个景点叫“仙人指路”,从远处看,那块长长的岩石就像一位真的仙人下凡为我们指路。不光是“猴子观海”、“仙人指路”,还有许许多多奇形怪状的岩石等着有人给它们取名字呢。这次去黄山,我最开心的是我登上了黄山最高峰:莲花峰!

  这次旅行是我最难忘的回忆。黄山真美呀!我恋恋不舍地结束了这次旅行。

黄山作文 篇6

  我游览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登临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这“云奇山异”的黄山。黄山可真奇啊,玲珑隽秀,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瑰艳美,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而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黄山可真高啊,连绵起伏,耸入云端,从山顶向下看,云在脚下漂浮;黄山可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几乎是90度垂直的石梯,隔老远也让人心惊肉跳,似乎一失脚即刻就会从悬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我看见过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积云,飘在天空中的浮云,却没有看见过这像滔滔流水似的人间银河——黄山云海。黄山的云可真白啊,白得就像一匹白缎,又恍如刚下的白雪,那么润泽,别有一番神采;黄山的云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的飘动;黄山的云可真长啊,长得无法望到边际,只让你感觉到它是那样的浩瀚,像一张大幕把天地都罩起来了;黄山的云可真妙啊妙就妙在它飘渺恍惚,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引起美感。这真是“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

  这样的云环绕着这样的山,这样的烘托着这样的云,再加上空中五彩缤纷的彩霞,山顶郁郁葱葱的松林,山间红叶似火的枫林,山下淙淙作响的清泉,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绵

  绵不断的画卷里,这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云海涌山间,奇山异树云中裹,天下美景归黄山”。

黄山作文 篇7

  早就听说黄山的迷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然而,初次来到黄山给我印象深刻的却是黄山的日出。

  那天我起得可早了,步行约30分钟,来到山顶上其中一个观景台,已有许多游客把仅有的一些水泥凳子都坐满了,连观景台旁边的草丛中都站满了人,大家都在等待着……

  天空一片淡蓝,映着白茫茫的云海,站在峰顶就像站在云朵上。一瞬间,天边泛起亮光,出现了一道红霞,这广阔无垠的天空和无边无际的云海,完全被这霞光融合在一起,分不清它们的界限,看不清它们的轮廓,只感到一种柔和明快的美,红霞的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红,越来越亮,我估计,太阳就要升起来了,便更加充满期待。果然,天边渐渐地露出了弧型的金边,啊!那是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但没有一丝亮光。接着,太阳就像向云海探秘,将负重的身体冉冉升起,渐渐掀开了群山那灰色而神秘的面纱。群山那巍峨挺拔的一面豁然呈现在人们面前。

  太阳终于蹦出云海,那火红的`圆球,令一望无际的天空布满了耀眼的金光。啊!美极了,壮观极了!人群一片欢腾。大家仿佛忘掉了烦恼、忘掉了忧愁、忘掉了一切一切,只剩下太阳般的欢乐!一时间我竟分不清这神奇的景色,是虚幻缥缈的仙境,还是实实在在的人间。

黄山作文 篇8

  黄山是一个旅游胜地,云石松泉就更不用说了。

  云海是黄山四大奇观之一,云遮雾涌,朦胧一片,如同仙境一般。转眼望去,云海就像变得有生命力了一般,一会变成了一只小鸟,在天上自由地徘徊,渐渐地,鸟身起来越模糊,逐渐变成了一只飞马,它踏踏蹄子,飞奔而去,那飞马如同白马过隙一样,倏地便没了影;过了许久,远处又出现了一个个朦朦胧胧的身影,那个影子越来越大,原来,白色的飞马变成了灰色的飞雁,飞雁在空中翱翔了一会儿,便不见了。大自然多像一位神笔马良呀!它竟然能用它的神来之笔把云朵给点缀地如此栩栩如生。

  黄山的怪石更为奇特,石猴观海、金鸡叫天都最为有名,石猴观海中的石猴,被大自然给塑造地如同真的一样,它一动不动地坐在那远远的天边,望着那美丽的云海。它好像被云海的美丽感化了,因些一动不动地坐在天边,等待着云海的再次到来。

  一只金鸡望着天都峰不停地啼叫,这就是金鸡叫天都。大自然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它连一块巨石都能雕刻得那么栩栩如生,那它还有什么东西创造不出来呢?

  迎客松和送客松的名字起得可真是有趣呢!一个负责欢迎川流不息的游人,一个负责送出永不停歇的游客。不过,迎客松的造型可真是松中之最啰!

  大自然的魅力是无穷的,只是缺少一些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我们要多多观察身边的事物、人物、景物,这样才能发现大自然中的更多美。

【黄山作文】相关文章:

魅力黄山作文600字-黄山12-22

黄山挑夫课文,黄山挑夫作文09-20

观黄山日出,描写黄山的作文08-11

作文黄山精选01-28

黄山作文07-03

黄山的作文02-01

黄山的作文07-20

黄山的作文07-19

黄山的作文11-12

黄山作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