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作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味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味作文1
年味,是沸地笙歌的赛灶神
乡下人家的送灶神活动是很热闹的。在一片空旷的坪前摆上一个红木方桌,桌上摆着丰盛的酒食,正中央摆着一个被擦的金光闪闪的香炉,香炉中一堆厚厚的香灰上直直地插着三根长长的燃着的香。方桌后立起了一幅大大的灶神像,画上的灶神爷爷和灶神奶奶面容祥和,服饰华丽,平静地望着每个来捧场的人。
一位年轻的小伙穿着一身喜庆的红色,在方桌前唱着送灶神的歌。歌声时而悠扬,时而急促,时而婉转高亢,时而浑厚低沉,唱功好不厉害!另一位年轻的小伙同样也是身着一身红,和着水流一般的歌声,舞动着身体。他那健硕的身体灵活得很,婉若游龙,翩若惊鸿,猛然一跃,更甚麒麟。围观的人大多是小孩子,图热闹。别的大人都在屋中烧关东糖,涂在灶神的嘴上,听老一辈的人说,这是为了黏住灶神的牙,这样灶神上天后就不能说坏话,天帝就不会降下惩罚。
年味,是爆竹声中的一岁除
小孩子们之所以那么那么喜欢过年,不只是因为有新衣穿,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放!鞭!炮!过去人们还没发明火药时,为了驱赶传说中的“年”,就把潮湿的竹子丢进燃烧着的火堆中,其中的水分被急剧蒸发,竹子就发出了“噼里啪啦”的炸裂声。那时的竹子到处都有,但现在我们这些小孩都要提早至少一星期,骑着小小的单车,一路上伴着单车发出的“吱吱呀呀”声到镇上去采购各种各样的鞭炮,不然鞭炮就都会被别的小朋友买走。
除夕晚上可热闹了,烟花在各家门前冲上云霄,在天空中绽出好看的图案。有一家的烟花在空中爆炸,白光猛然一闪,让人愰了一会儿神,等人回过神来,再看向空中时,只见如同一块大黑布的夜幕中仿佛被撕裂开了一道口子,透出遮住的亮光,并越裂越大,然后又是一记爆炸声,像是从口子中喷涌出来的一样,七条不同颜色的彩带般的光芒渐渐往下延伸,然后与口子一起渐渐在空中淡去。这时新年的钟声敲响,孩子们又唱又跳,欢迎着新的一年的到来,烟花也放得更激烈了。
年味,是举筷入口的皆思念
年夜饭,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春节习俗。每家每户在除夕那天一大早就从床上爬起,开始准备制作年夜饭所需的各种材料。我常常帮我妈妈打下手,洗白菜、刷扇贝、烫碗筷、煮米什么的我都能立马做好。妈妈则在旁炖猪肘、蒸鱼、蒸馒头,其中有种馒头叫“佛手”,妈妈说吃了这种馒头来年可以受到菩萨的保佑。
到了晚上,年夜饭准备得差不多了,客人们也陆陆续续地到了家中。随着菜被一道一道地端上桌,大家肚中的馋虫也被一次又一次地勾起,碗筷一端上,大家就迫不及待地举起了筷子夹取菜吃。吃到尽兴时,大家便举起手中的玻璃杯,有的杯子中装着白酒,有的杯子中装着果汁,有的杯子中装着白开水,但大家寄寓在杯中的真心与热情是同样的。小孩子们吃完便都跑下楼去玩烟花,大人仍依依不舍地在桌上大谈这一年来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直到钟声响起,新年到来之时。
家乡的味作文2
这几年,每逢年底岁末,人们一见面就叹息,年味越来越淡了!年还有味吗?年真的有味!特别是略上了年纪的人,说起过去的年味来,常常是眉飞色舞,津津乐道,如数家珍。
年味是什么?离家进城几十年了,但家乡那浓郁的年味还一直让我难以忘怀。每隔上三两年,我就会不辞辛苦,携家带口,回家乡过年,不为别的,就是想重温一下那久违的年味。
年味之首,自然就是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味。在老家,一进腊月,就开始响起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左邻右舍的娃娃,手里拿着二踢脚、麻雷子、摔炮、拉炮,变着花样放,高一声,低一声,你张开鼻子,便能闻到淡淡的硝烟味。随着烟味越来越浓,年也就越来越近了,特别是除夕夜,那鞭炮几乎要响上一夜,鞭炮味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后才慢慢散去。说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没有鞭炮味,这还叫过年吗?
过年不喝酒也不像个年,家里再穷,也得喝上二两,哪怕就是红薯干酿的“一毛醉”——因这种酒质量较差,容易上头,喝一毛钱的酒就会醉,所以得名。每年的腊月,闲了多半年的乡里小酒厂就会重新开张,村里的老烧锅也开始昼夜不停地加班,家家户户都打开了酒坛子、酒瓶子,闻着酒味就使人有几分醉意。爱串亲戚的人说,哪个村的酒味浓,哪个村的日子就最红火。
过去农民穷,一年能吃上馒头的日子是有数的,现在脱贫了,蒸馒头不算稀罕事了。可是,每逢过年,各家各户都开始大量地蒸馒头时,几百家同时开火上锅,那新蒸馒头味也是相当有气势的。按旧俗“二十六,蒸馒头”,腊月二十六这一天,能干的主妇一大早就起来,一笼接一笼地把馒头、花卷、枣包、豆包蒸出来,然后装进篮子里,吊到梁上,一直要吃到正月十五,才开始再蒸新馒头。
北方人说,舒服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尤其是过年,别的东西可以没有,饺子是一定要吃的,就连当年在外边逃债的杨白劳,也要和喜儿吃一顿饺子过年。这饺子味,一是肉馅的香味,已够肥的肉馅,还嫌不香,又倒上芝麻香油;二是葱、姜、蒜的辛辣味,再加上此起彼伏遥相呼应的剁馅的声音,真是有声有色有味。饺子一吃,年就算过踏实了,心里有底了。
光顾得说吃了,还有一种少不了的年味,就是写春联的墨香味。现在城里的春联,多是印刷厂成批印出来的,贴在门上,虽也好看,却总觉得少了点年味,而且千篇一律,没有特点。在家乡,直到今天,还是要贴手写的春联,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人们三五成群,在各家门口转悠,品评春联的内容、书法,看谁家写得巧妙、别致、有趣。我在老家当学生时,就没少给乡亲们写对联,就是现在每次回去,老街坊们还夸我的字呢。
其实,平心而论,城里也不是没有年味。那铺天盖地的年货广告,张灯结彩的高大建筑,精彩纷呈的春节晚会,收到的成堆贺卡,打爆的拜年电话,成千上万条的拜年短信,五花八门的电子邮件,酒店里丰盛的年夜饭,还有满大街的红男绿女,不都是年味吗?可是我魂萦梦绕,日思夜想的还是家乡的年味。
家乡的味作文3
去年春节前十多天,老爸说,我们还是回家乡过年吧,深圳过年太没有味道了,家乡的年味要比深圳浓得多。我问老爸,什么是年味呀?老爸说,年味啊,就是过年的味道。你回去就知道了。
我从小在深圳长大,对家乡实在没有什么印象,过年呢,更不要提了,根本不知道家乡的过年是什么味道。于是,对于回家乡过年满是期待,恨不得一下就飞回家乡。但老爸说,离过年还早呢,我们慢慢玩着回去。我们由长沙再到湘潭再到邵阳,然后到了爷爷住的那个叫源头的小山村。
没有深圳的高楼大厦,没有深圳的车水马龙,没有深圳的霓虹闪烁,故乡有的是连绵的群山,崎岖的山路,稀稀落落的村庄。但是,在这里,我确确实实体会到老爸所说的浓浓的年味。
先说家乡的打糍粑吧。故乡习俗,过年是要打糍粑的。打糍粑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把糯米用水浸泡好,然后放在蒸笼里蒸熟。用木杓把蒸熟的糯米一杓杓倒在一个很大的石臼中,两个身强力壮的男人用两根比我小腿还粗的木杵往石臼里使劲捣,大约几分钟后,糯米捣成了糊状,就把它用木杵挑出来,放在一个簸箕里,女人们就蘸一点米粉,把糯米糊揉成一小团一小团的,再把它压扁,做成圆圆的饼状,糍粑就做成了。打糍粑时,灶里的柴火是红红火火地烧着,蒸笼里的热气是扑扑腾腾地升着,男人们把石臼捣得轰轰的响,女人们手忙脚乱地揉着糍粑,我们小孩子呢,就在那里乱窜着,笑着叫着添着乱,一派过年的热闹景象。
再说说杀过年猪吧。故乡过年,不论家中富有或贫穷,都是要杀猪过年的。一大早,爷爷就请了两个杀猪的屠夫过来了。大家把猪从猪舍里赶出来,那猪可真够肥大的,老爸说,起码有300多斤。一个屠夫上前抓住猪的耳朵,另一个屠夫从后面抓住猪的尾巴,把猪按在一条凳子上。这时,老爸走过来对我说,你到屋里去,太血腥了,儿童不宜。我满心的不情愿,但又怕老爸骂,只好走进屋子里面,耳朵里却听见猪凄厉的叫声。过了一会,猪不叫了,我又偷偷地跑了出去,看到猪已经被宰掉了。屠夫们忙乱着,把肉切成一块块的,放在桶里腌着,老爸说,这是用来熏制腊肉的。连村里的几只狗都赶来凑热闹,在那里乱窜,一个屠夫飞起一脚,把一只狗踢得汪汪叫。就连空气中都洋溢着过年的热闹气氛。
当然,年味最浓的还是放鞭炮了。我们知道,在深圳过年是不允许放鞭炮的。但家乡就不同了,大家说,过年不放鞭炮,等于没有过年。所以家家户户过年都要放鞭炮,放得越多越有面子。这可乐坏了我,从一回家,就跑到村里的小卖部买了很多的鞭炮。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就放鞭炮——当然,我是经常有空的。我们白天放很粗的“大炮”,像划火柴一样的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还有点着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的冲天炮;晚上,我们就放烟花,放礼花弹。那时,恰好是我爷爷的70大寿,烟花爆竹多得不得了,让我放得不亦乐乎。但老爸说要我注意安全,少放为佳。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除夕的晚上,各个村庄的上空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烟花,耳朵里传来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那种热闹的情形,真是让我兴奋不已。
至于提着鞭炮去拜年,收到压岁钱与无数的红包,我就不多说了,总之,去年过年我真正体会到了老爸说的过年的年味。
家乡的味作文4
家乡的新年有着一股万象更新的气味,承载着悠久的中国文化传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将新桃换旧符”。
在临近腊月,故乡那股浓浓的年味已经随着冬天那一阵阵凛冽的寒风缓缓向我们飘来。刚进腊月,每村每家每户都被渲染上了年味,必须在这段时间里杀猪。这杀猪啊,是将一头已经挑选好的猪,一个人拽着它的尾巴,两个人拽着它的耳朵,往一个专制木板一放,一刀结束了它可怜的生命,只听见一声撕心裂肺的叫声,然后再烧一大盆热水,将这猪往热水里一放,再经过去毛等等,一分割也就完工了。
到了腊八那天,家家的家庭主妇天还没亮就起来,为着早上这一碗碗美味的腊八粥做准备工作了。腊八粥就是用各种米、各种豆、各种干果熬制而成的,不过多久,一碗美味的腊八粥就出炉了。
在腊月二十三,差不多就是春节的前奏。这天一家人也要一起吃一顿饭,互相说说话,聊聊天,从这以后,全市戒备,大人们开始为办年货而操心了,而小孩子们也开始为压岁钱能收多少而担心了。在过年前家里必须要经过一次大扫除,意味着除去这一年中不顺心的事,还要将家里的各种东西给摆出来。
到了除夕夜,家家都得团聚到一起,美滋滋的吃一个团圆饭。桌子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食物,什么牛肉、土豆、青菜、萝卜样样都有,平时见到土豆真是直流口水,可这过年期间它却不怎么感冒,没有任食欲,这可能就是大人常说的年饱吧。在团圆饭中最重要的就是鱼,它预示着年年有余。这鱼头一定要对着长者,大人们喝点酒,这小孩子也可以喝喝自己心爱的饮料,大家互相说着祝福的话语,其乐融融,到处都有浓郁的香味,最重要的就是看春晚了。天刚黑,鞭炮声便响个不停,在除夕夜的十二点左右,家家户户都燃放鞭炮,大家都祈祷新的一年自己能红红火火。那一夜整城几乎彻夜未眠,一直响到接近凌晨。
正月初一也是十分热闹。一大早各家各户都在自己门口贴上崭新的对联与一个又大又红的“福”字,男女老少也将各自过年的新衣服给穿了出来,临近中午,就要开始拜年了,提上年货便向目的地走去,这小孩想收压岁钱必须得磕头,大人则都笑呵呵的站在一旁看热闹。
这正月后面几天也就是到处拜年、吃饭,你有可能在到处拜年的途中收获很多见识。
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玩花灯的随处可见。在这一天,广场上真叫人山人海,广场上人们专门留出一片燃放烟花的地方,只听一声巨响,精彩绝伦的烟花表演也拉开帷幕,红的、黄的、绿的什么颜色都有,它们在空中翩翩起舞,做着不同的姿势,仿佛一颗颗璀璨的小太阳在空中熊熊燃烧,分外漂亮。过元宵必须要吃汤圆啊,那甜美的汤圆吃起来十分爽口。
一眨眼,都正月十七了,春节正式结束了。因为学生们在这一天就开学了,大人们也开始正常上班了,虽不舍,可这春节也已离我们渐渐远去。
家乡的味作文5
家乡的新年有着一股万象更新的气味,承载着悠久的中国文化传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临近腊月,故乡那股浓浓的年味已经随着冬天那一阵阵凛冽的寒风缓缓向我们飘来。刚进腊月,每村每家每户都被渲染上了年味,必须在这段时间里杀猪。
这杀猪啊,是把一头已经挑选好的猪,一个人拽着它的尾巴,两个人拽着它的耳朵,往一个专制木板一放,一刀结束了它可怜的生命,只听见一声撕心裂肺的叫声,然后再烧一大盆热水,把这猪往热水里一放,再经过去毛等等,一分割也就完工了。
到了腊八那天,家家的家庭主妇天还没亮就起来,为着早上这一碗碗美味的腊八粥做准备工作了。腊八粥就是用各种米、各种豆、各种干果熬制而成的,不过多久,一碗美味的腊八粥就出炉了。
在腊月二十三,差不多就是新春佳节的前奏。这天一家人也要一起吃一顿饭,互相说说话,聊聊天,从这以后,全市戒备,大人们开始为办年货而操心了,而小孩子们也开始为压岁钱能收多少而担心了。在过年前家里必须要经过一次大扫除,意味着除去这一年中不顺心的事,还要把家里的各种东西给摆出来。
到了除夕夜,家家都得团聚到一起,美滋滋的吃一个团圆饭。桌子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食物,什么牛肉、土豆、青菜、萝卜样样都有,平时见到土豆真是直流口水,可这过年期间它却不怎么感冒,没有任食欲,这可能就是大人常说的年饱吧。
在团圆饭中最重要的就是鱼,它预示着年年有余。这鱼头一定要对着长者,大人们喝点酒,这小孩子也可以喝喝自己心爱的饮料,大家互相说着祝福的话语,其乐融融,到处都有浓郁的香味,最重要的就是看春晚了。天刚黑,鞭炮声便响个不停,在除夕夜的十二点左右,家家户户都燃放鞭炮,大家都祈祷新的一年自己能红红火火。那一夜整城几乎彻夜未眠,一直响到接近凌晨。
正月初一也是十分热闹。一大早各家各户都在自己门口贴上崭新的对联和一个又大又红的“福”字,男女老少也把各自过年的新衣服给穿了出来,临近中午,就要开始拜年了,提上年货便向目的地走去,这小孩想收压岁钱必须得磕头,大人则都笑呵呵的站在一旁看热闹。
这正月后面几天也就是到处拜年、吃饭,你有可能在到处拜年的途中收获很多见识。
正月十五,到处张灯结彩,玩花灯的随处可见。在这一天,广场上真叫人山人海,广场上人们专门留出一片燃放烟花的地方,只听一声巨响,精彩绝伦的烟花表演也拉开帷幕,红的、黄的、绿的什么颜色都有,它们在空中翩翩起舞,做着不同的姿势,仿佛一颗颗璀璨的小太阳在空中熊熊燃烧,分外漂亮。过元宵必须要吃汤圆啊,那甜美的汤圆吃起来十分爽口。
一眨眼,都正月十七了,新春佳节正式结束了。因为学生们在这一天就开学了,大人们也开始正常上班了,虽不舍,可这新春佳节也已离我们渐渐远去。
家乡的味作文6
去年春节前十多天,爸爸说,我们还是回家乡过年吧,深圳过年太没有味道了,家乡的年味要比深圳浓得多。我问爸爸,什么是年味呀?爸爸说,年味啊,就是过年的味道。你回去就知道了。
我从小在深圳长大,对家乡实在没有什么印象,过年呢,更不要提了,根本不知道家乡的过年是什么味道。于是,对于回家乡过年满是期待,恨不得一下就飞回家乡,但爸爸说,离过年还早呢,我们慢慢玩着回去。我们由长沙再到湘潭再到邵阳,然后到了爷爷住的那个叫源头的小山村。
没有深圳的高楼大厦,没有深圳的车水马龙,没有深圳的霓虹闪烁,故乡有的是连绵的群山,崎岖的山路,稀稀落落的村庄。但是,在这里,我确确实实体会到爸爸所说的浓浓的年味。
先说家乡的打糍粑吧。故乡习俗,过年是要打糍粑的。打糍粑的过程是这样的,先把糯米用水浸泡好,然后放在蒸笼里蒸熟。用木杓把蒸熟的糯米一杓杓倒在一个很大的石臼中,两个身强力壮的男人用两根比我小腿还粗的木杵往石臼里使劲捣,大约几分钟后,糯米捣成了糊状,就把它用木杵挑出来,放在一个簸箕里,女人们就蘸一点米粉,把糯米糊揉成一小团一小团的,再把它压扁,做成圆圆的饼状,糍粑就做成了,打糍粑时,灶里的柴火是红红火火地烧着,蒸笼里的热气是扑扑腾腾地升着,男人们把石臼捣得轰轰的响,女人们手忙脚乱地揉着糍粑,我们小孩子呢,就在那里乱窜着,笑着叫着添着乱,一派过年的热闹景象。
再说说杀过年猪吧。故乡过年,不论家中富有或贫穷,都是要杀猪过年的。一大早,爷爷就请了两个杀猪的屠夫过来了。大家把猪从猪舍里赶出来,那猪可真够肥大的,爸爸说,起码有300多斤。一个屠夫上前抓住猪的耳朵,另一个屠夫从后面抓住猪的尾巴,把猪按在一条凳子上,这时,爸爸走过来对我说,你到屋里去,太血腥了,儿童不宜。我满心的不情愿,但又怕爸爸骂,只好走进屋子里面,耳朵里却听见猪凄厉的叫声,过了一会,猪不叫了,我又偷偷地跑了出去,看到猪已经被宰掉了。屠夫们忙乱着,把肉切成一块块的,放在桶里腌着,爸爸说,这是用来熏制腊肉的。连村里的几只狗都赶来凑热闹,在那里乱窜,一个屠夫飞起一脚,把一只狗踢得汪汪叫,就连空气中都洋溢着过年的热闹气氛。
当然,年味最浓的还是放鞭炮了。我们知道,在深圳过年是不允许放鞭炮的。但家乡就不同了,大家说,过年不放鞭炮,等于没有过年。所以家家户户过年都要放鞭炮,放得越多越有面子。这可乐坏了我,从一回家,就跑到村里的小卖部买了很多的鞭炮。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就放鞭炮——当然,我是经常有空的。我们白天放很粗的“大炮”,像划火柴一样的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还有点着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的冲天炮;晚上,我们就放烟花,放礼花弹。那时,恰好是我爷爷的70大寿,烟花爆竹多得不得了,让我放得不亦乐乎。但爸爸说要我注意安全,少放为佳。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除夕的晚上,各个村庄的上空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烟花,耳朵里传来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那种热闹的情形,真是让我兴奋不已。
至于提着鞭炮去拜年,收到压岁钱和无数的红包,我就不多说了,总之,去年过年我真正体会到了爸爸说的过年的年味。
家乡的味作文7
盼望着,盼望着,年的脚步近了,可爸爸妈妈每年总要为在哪过年的问题争执。妈妈认为在岐山县城过年方便,舒适,而爸爸总觉得老家范家营的年才接地气,年味十足。我和妈妈是一个阵营,但最终还是拗不过固执的爸爸。因此,每年都回老家过年,似乎成了我们约定俗成的事情!
回到老家范家营,我们的心似乎到了另一个天地。屋舍俨然,视野开阔,土地平旷,我们绝不会像在县城一样窝在舒适的房间。老家的庭院很大,再加上许多在外的游子也回家过年,少不了串串门,拉拉家常,畅谈自己阔别回乡的情感。许久不见的孩子们也会聚在一起玩耍,这就使得老家的年味多了一些热闹,亲切和乡亲们的大团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诗中辞旧迎新的盛况在今天也是有增无减。除夕是春节的序幕,这一天,天刚刚亮,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为过年做各种准备,我们全家各司其职,妈妈和奶奶在厨房忙活,我和爸爸、爷爷负责贴春联。贴春联是一个古老的习俗,红色的春联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春联的内容都传递着一种美好的愿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遐想都寄托在这鲜亮的文字之中!我已迫不及待地拿出对联,急切地递给爸爸。咦,先贴那个呢?两张都一样呀!突然想起妈妈说过,上下联要看尾字的平仄,仄起平收也就是上仄下平,我郑重地读着对联上金黄的大字:春光明媚山河锦绣,绣为仄声,这应该是上联,快点呀!站在梯子上的爸爸催促着我。我自信满满地把上联递给爸爸,他满脸疑惑:确定没错?贴反了会闹笑话的。我得意地说:没问题!一旁扶梯子的爷爷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内心一阵窃喜。
前后几道门的对联贴好了,接下来要贴神。俗话说,心诚则灵。奶奶特别讲究,因此,这个神圣的事情就由奶奶完成。我跟在奶奶后面,听听奶奶讲贴神的事情。老家的神位很多,有门神爷,灶王爷,天王爷,土地爷,井王神,仓王神,还有保佑大家财源滚滚的财神爷。贴神时,奶奶小心翼翼,而且念念有词,不断叮嘱我:嘟嘟,不要乱说话,小心触怒了你神爷爷。看着奶奶严肃而虔诚的神情,我吓得不敢吱声。小时候,我只是觉得奶奶好笑,现在的我,竟也天真地相信,在这么多神爷爷的护佑下,我们全家人一定会平安无事,幸福美满的,我也理解了奶奶的良苦用心,这就是奶奶对家人的深爱。贴神,烧香,拜神,这一切在奶奶熟练而又习惯性的动作中完成了。忙完这一切,奶奶脸上露出了心满意足的神情,就像实现了一个愿望一样安心。这时候,奶奶一声令下:可以放鞭炮了!拿着鞭炮的爸爸早已蠢蠢欲动了,乐得像个孩子。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此起彼伏,浓浓的烟火味连同年味一起散开在乡村微冷的空气中!
忙完了,快来包饺子。厨房的妈妈忙得不可开交,她已经调好了饺子馅,等着全家一起包饺子。瞬时间,厨房又成了一家人的主阵地,我们说着笑着,酝酿着除夕之夜的欢快与喜庆,期待着除夕之夜的团圆与祥和
这就是老家的年味,这年味是爸爸念念不忘的童年回忆,是爷爷奶奶常年的期盼。如今,我和妈妈也认同了这份家乡年味,因为它也是家乡亲人对我们满满的宠爱。
明年,不用问,我们还在老家过年。
家乡的味作文8
照老规矩,今年的新年会提前腊月中旬就开始了。真所谓“腊七腊八,暖施寒鸦”,每年的腊七腊八,是新年中比较暖的日子,太阳公公仿佛知道我们在过新年,正在对我们微笑。
在腊八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准备鸡和鱼,还要摸一摸它们。因为鸡寓意着吉祥如意;鱼寓意着年年有余。除此之外,还要去买一些红色的吉祥物,比如说,今年是羊年,那我们就要买一个关于羊的吉祥物挂在身上,这样寓意这事业大红大紫。
当然,过年怎能少得了我们这些淘气包呢?我们要帮父母买一百多个沙田柚回来。我猜你们肯定想问,为什么父母不去买呢?因为这是家乡的习俗,一定要小孩子去买,买完沙田柚的钱就是小孩子们拿去买一些新年礼物,烟花爆竹 接下来,就要完成一个伟大的工程,把沙田柚中间割一个像袋鼠宝宝睡的那个地方的一个口。
然后,在那个地方放一个红包,我们是按大小分派红包的'。如果是晚辈,那就要给大的,因为大的还没经历过事业上的风风雨雨,所以,是想要他们跟长辈学习学习,那给的红包那就是少之又少了。要是是长辈,就要给个小的沙田柚,因为小的沙田柚经历了事业上的风风雨雨,成了一个有社会价值的一个人,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所以“姜还是老的辣”。给的红包自然也是对长辈的尊重而多得多。
除夕时,家家户户都要赶做年夜饭,但是,我们在吃年夜饭之前,还要吃一个甜甜的沙田柚。因为这是梅州的特产,梅州人只要谈起它,要谈多久谈多久。说起年夜饭,我们梅州人可是特别讲究的。客家让豆腐 寓意着做人要谦让,不要为了一点小事就吵了起来;吃鸡,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万事成;吃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客家滚腐竹,寓意着财源滚滚。
而且我们上每一道菜的时候,都要叫道:“过年啦!过年啦!”然后我们就叫出这个菜的寓意。例如上鸡,我们就要喊“过年啦!过年啦!吉祥如意万事成!”我就觉得非常的有趣!所以整张餐桌上都非常热闹。守岁当然也少不了,不过,我们算是在“守三公”而已!我们一边等待着12点的到来,也一边在家里玩三公。大人小孩齐上场。第一局,第二局;翻倍,不翻倍一切的一切,都在欢乐声中过去了。终于,12点到来了。我们吃着汤圆打着牌,哼着小曲跳着舞。快乐的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拜年。拜年是我最讨厌也是我最喜欢的了,因为拜年的时候不是大人最忙,而是小孩最忙,小孩才是主角。去到亲戚朋友家,孩子们要拿着叉了红包的沙田柚,轻轻敲打亲戚朋友家的门,面带自然的微笑,送上厚礼,分享那新年的故事。那最喜欢就是有红包收啦!红包一般都是一给就给两三百块的,这让我喜怒无常啊!亲戚们会和我们一起去逛花市,花市上的小贩们在街道上贩卖食品,年货,年糕等等。
元宵佳节贺新春,元宵佳节大家一定会联想到汤圆,没错,在我们家乡,吃汤圆之前都要摸一摸汤圆,表示团团圆圆。元宵节我们还要烧烟花,这的的确确是个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新年过完了!年味,你不要被日子冲淡了,我会回去找你的,再见!
家乡的味作文9
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每次去江西探望爷爷奶奶,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一个人坐在车子的后座,有很多的遐想:又是一年了,家乡有变化吗?人们是不是还在这个时候放鞭炮?爷爷一定又在等我写春联了吧?……
经过九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了奶奶家。正准备下车, “嘣,啪!”一声巨响,把我吓得赶紧躲回车里,紧接着,。“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又是一阵鞭炮声,然后走过来几个人,走到爸爸的身边,和他握手,交谈。爸爸也满面笑容,用我听不懂的江西话交谈,这些都是热情的乡亲来迎接我们了,其中一个叔叔拿出了一个红包递给了我,我不知所措,只好愣愣地看着爸爸,爸爸连忙推辞,然后,就是过年时常见的一个画面了——两人把红包推来推去,最后,爸爸败下阵来,让我收了红包,还说了谢谢。这可是我过年收到的第一个红包哦。
走下车,一股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嗯,家乡的味道,真香啊!爷爷奶奶早已候在那里,奶奶看见我,连忙扑过来拥抱我,爷爷则笑而不语。进了家门,桌上已经摆好了热气腾腾的饭菜,里面还有奶奶家的特色——哨子。哨子是江西修水的特色小吃,每当逢年过年,亲朋往来,重大喜庆,除了鸡鸭鱼肉外,摆在桌子最中间的,就是哨子了。
哨子,上尖下圆,而做哨子,程序却是繁琐的。首先把毛芋煮熟,再剥去外壳,等它稍微凉到一定程度,将其搅成糊状;再将蕃薯粉拌入其中,拌成的料以软而不粘手为宜,拌好料后放置待用。再配制馅,把新鲜肉(也可加一点腊肉在内)切碎,再加入从田野里挖来的荠菜,以及大蒜等配料制成,当然喜甜食者可用白糖、芝麻等做甜馅。等馅料都准备好,就可以做哨子了,包法类似于包汤圆,只不过它是上尖下圆的形状而已。包好之后,就开始煮了,奶奶先把锅子的水烧开,再把哨子放进去煮,一个个哨子在水里就像跳交际舞一样,咕噜咕噜的水声就是音乐,它们在水里转来转去,时刻交换着“舞伴”,等到煮熟就可以出锅了,但奶奶说还没有完成呢。她又向大锅里放入了一些油、芝麻和糖,再把煮熟的哨子倒入锅内,一起翻炒,终于,香喷喷、热腾腾地的哨子完成了。当然,也有把做好的哨子用蒸笼来蒸的,但我却喜欢奶奶的这种做法。
哨子一上桌,我就拿起筷子“扑”了上去,像一匹饿狼似的狼吞虎咽起来,爸爸拼命在边上叫着“慢点,别烫着!”哨子的外皮因为经过糖的翻炒,甜甜的、糯糯的,而里面的肉馅,咸咸的,香香的,两种味道结合一体,可谓“此食只应天上有,人间何时能尝几回呀”。我吃了一个又一个,三四个下肚,也就吃撑了。爷爷奶奶看到我吃得这么香,乐开了花,笑盈盈地望着我,满是关爱。
年味是什么呢?年味是暖暖地,藏在朋友的祝福中;年味是咸咸地,藏在热气腾腾的哨子中;年味也是甜甜的,藏在爷爷奶奶对我的关爱中。
家乡的味作文10
任何人都赶不上时间的脚步,年末将至。城市里,家家户户都贴上春联,窗口都挂满了腊味,店铺门上挂满了灯笼,显得热闹而喜庆,今年我们决定回老家天台过年,倒不是要去那儿走亲访友,只是很怀念老家的味道。在除夕这一天,我们早早的给外公外婆拜了个早年,动身前往老家天台。
相比城里,乡下的年味自然要浓些。天台人过春节,一般是从腊月三十时到正月初八之间,实际上从上一年的二十五日开始,家家户户都在掸尘,打扫,准备年货,喜气洋洋为过年做准备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四,俗称“小年”,在那天里家家户户购年货,做馒头、捣年糕、包食饼筒等。说到食饼筒,就如俗话说得“食饼筒筒像卷,豆芽小菜炒麸筋,店家借根天平秤,秤过今年重几斤”,这是那儿最受欢迎的美食,用面粉糊得薄如纸大如锅盖的圆形面皮,包制多种馅料。台州人的食饼筒胖得像小孩子胳膊的圆筒形,至于里面的馅料则可以用包罗万象来形容。再经过洒上色拉油的平底锅的烤制,当其烤成色泽金黄的时候,就能出锅上桌了,这时咬在嘴里,外脆里香,别提多美味了。
到了除夕这一天,年味越来越浓。先是全家团聚会餐,将剩余的饭藏着,称“隔年饭”以示“有吃有剩,连年有余”。以前,年夜饭后都围在家门口放鞭炮,称“关门炮”,那可是孩子们最重要的娱乐节目,如今鞭炮已不能再放了,孩子们便少去了几分乐趣。除夕夜照例是不睡觉的,大家围坐一起或聊天、或打牌,叫做“守岁”,小辈们早早地围在大人们的旁边,等着长辈给小辈们分发压岁钱。除夕夜,离家再远的亲人们都要回来吃饭,一家人和睦幸福。
新年初一,春节的高潮到了,家中一片红红火火,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初一早上,小辈们要向长辈们行礼祝贺,称“拜岁”。这一天,商店不开市,人不远行,遇人多说吉利话。新年第一顿早餐要喝五味粥,那是由红枣、番薯、毛芋、赤豆、豆腐等煮在的米粥,寓意不忘节俭,新年五谷丰登。晚餐大多是要吃扁食、水晶蛋糕,水晶蛋糕可是天台姑娘们的最爱,轻启朱唇,香软甜便直达心田。
初二,是走亲访友的日子,家长们会在有家里待客,妇女孩子会去游览寺庙,祈福消灾,祝愿自家在新的一年里能无病无灾。初四到初八,人们都忙碌起来,要抓住春节的最后时光,走亲访友,寻到最后一份热闹。春节到此也大致结束了,又回到初始时的那份静谧,人们也都散了,各做各的事去,新的一年刚起了个头,需靠双手去创造美好明天。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过年的形式没有太多改变,人们还是能团聚在一起,只是年青人都个个拿着手机,对着看不见的人发着聊不完的信息,而面对面坐着的人的话语少了。是啊!现在的年味已经淡了,淡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也被灯红酒绿的虚拟世界给冲淡了,我站在窗口吸着空气中漂着的年味,在心头祝福:年味莫淡了。
家乡的味作文11
魂牵梦萦的家乡,伴着儿时熟悉的味蕾记忆,远离家乡已久的人,不禁泪流满面。
家乡只一个小小的县城,藏在江南连绵的群山里,不为人知中尘封了多少的文化与历史。
单谈乡食,独讲那门手艺——春饼。
记忆中早晨在小贩的呼声里幽幽而醒,水乡人的随意形成延续至午时的早市。一条小巷里被百年未曾更替的一溜摊子围拢,车水马龙,缝隙间偶会窥见斑驳的石墙木屋,挪动三五步便是一个摊子,这般盛况总也未吞没谁家。攥着钱奔到春饼摊,不论你食何时何分,总要等会,是新昌人的风情造就了这条规矩。卖主永远忙着,那算空无一人。
卖主用手熟练拽起木桶里的一团早和得雪白的面,在底下白炭雄雄燃烧的锅上画出一个漂亮的整圆。并无烟,只是火焰腾起使得人影子一晃。时光的磨和使原本白而透明的第一张皮子变得逐渐金黄,卷起的边缘抵不住阵阵香气。主人家会在这时问你:“一大(春饼特有的量单位,六张皮为一大)还是半大”小孩子家家食量小,自是回过去“半大。”老人便不再说话,伸手捎起烙好的三张皮子均匀铺在两侧,略有重叠。捎带的又是一句问话:“鸡蛋还是鸭蛋?”我随着性说了:“鸭蛋吧。”便是变魔术似的一个鸭蛋随着锅沿打碎条裂,随手摆动任它乖巧地覆盖上去,流动中很快凝结。在上边撒上我喜好的,已在油锅里翻滚好的香肠和茶叶蛋,略压至扁平,用手捅上一边,轻轻卷起,用透明的塑料袋包着,发出阵阵的麦子香。才下鼻尖,又上心头,这时家乡的香味,是心底的淳朴童年。
在家乡的记忆,重大的节日会有“自捅”(方言)的春饼吃,老人们将水芹、马兰头、竹笋与红烧肉炒好。这时是可以自行挑选的,江南人的胃口不大。在我家,两张皮子就是一卷薄薄的春饼,每个人吃两卷,配上些清淡小菜,便也足够了。
还有人甚至会“捅上”(方言)螺蛳的,这是听父辈们说的。所需技术之高可以想见:在适当的位置咬下一段,却不能直接咀嚼,要用舌头不断过滤才能舔出来。技术高的能直接吸出螺肉,在与螺尾相接处用牙斩断并轻轻吐出,螺蛳的空壳会在瓷碗里发出“啪”的轻响。整副动作全依靠嘴以完成,讲究快、,只要稍有不慎,便会闹得满嘴碎壳泥泞。
春饼不仅仅是家乡的早餐,更是只小小的信鸽,飞过千山万水。在外工作的人若是收到家乡寄来的春饼,便明白妻儿在思念他。这时的春饼不免经历风吹雨打,烈日暴晒甚至跌打锤击,口味远不如新鲜时,却吃得离家的人流下两行无言的泪。
古时候有个传说,道的是银河边的织女牵牛不尽思念,却怎耐王母娘娘不许他们书信往来。无奈下织女将自己吃过的面做成皮子,咬破手指写干无尽血书,又怕巡视的天将看出端倪,便在里边“捅上”(方言)一部分饭菜,官兵以为是粗食,便算是过关了。
比较后的结局早已不知所终,春饼的来源也早是无从考证。只是从传说自身并不难看出,这个故事表达了人民对生活和未来的无尽向往。从中春饼的悠久历史也自是可见一斑。
这是故乡的味道,在心底的乡思与乡愁,不说漂泊何处,历经岁月磨损,却永不会变!
家乡的味作文12
根种在故土,心沉在家乡。
——题记
儿时,乡间生活的种种,渗透指尖的丝丝缕缕,木偶提线般,总是钩挂着身处城市的我的心。一年到头,那年味正值最浓最盛之时,我也便身飘飘而心悠悠然,开始回忆起那曾经熟悉的气息。
说起家乡的年味气息,最是难忘的便是家乡的饭菜香味儿。提前许多天,奶奶便开始杀猪晒肉了,她仔细的把肉腌在后院的绳子上,只瞧见着那太阳金灿灿的照,光线仿佛全被肉吸收了似的,还排出了几滴汁水。远远的望去,猪肉发出了闪闪晶光,忍不住好想咬上一口。过了几天,爷爷奶奶便会下到地里去。家门口的对岸便是大片大片的田野,一望无际的平坦,阳光给万物镀了一层金,他们在菜丛里,专着挑那些又大又嫩的摘,摘下来之后还要好好注视一番,温情地抚摩着那些可爱的小朋友,随后便放进菜篓子。几个小时忙活过后,他们便回到厨房,把每一片叶子择下来,仔细地用清水洗掉叶子上残留的泥土。细细的,微微的,你还能闻到那叶子散发出来的清香。准备好青菜后,取下来晒了几个星期的腌肉与香肠,切那么几小片,放入蒸锅,鲜味中掺杂着木柴的呲啦响声,惹得人垂涎三尺。这个时候爷爷便拿出宰好了的鸡子,鸭子,配上菜煮几锅,总是让我情不自禁口角流涎!
这时正是正午。天空正浅浅的蓝着,就像块儿蓝水晶。我们那村子里的人都有着共同的一个性格,那便是热情。
爸爸和妈妈会在大门外的那条路上搭上大野棚子。领居们也不约而同的撑好棚子,大家的棚子连在了一起,仿佛这冬日之下,大家心也连在一起。原先那寒冷的冬天,也被这染着乡情,沾着年味的大衣披着,大家都暖暖的。那一股浓厚的气息,充斥着周遭,多么美好而又温暖的地儿!
同样使人难忘的,不止藏在餐桌上的飘香,还有那另类的味儿!
一大早上,我与几个小孩子一起,肆意纵情的在晨间的田野上奔跑,一阵阵的油菜花香悠悠地飘入了鼻尖。我们几个小孩随意的找那么一处野沟子,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打火机,别人卖力的扯下一大杂野草,用草把火机埋在手里,一打,莹莹火光便跳动在野草之下。不一会儿,滚滚浓烟便冒了出来,摇曳的火光抖动着。大家一见火苗变大,便集体兴奋地跳起来:“野草子烧起来哒!”大家的小脸烧得火扑扑的。斜风送着轻烟,飘进了我们鼻子里,“咳咳∽哈哈啊咳咳哈哈∽”
过会儿,我们几个捣蛋鬼又跑到村口的小河边炸鞭炮。大家小心的鞭炮放好,叠在泥泞里,留下一个人点炮仗,大家快速的跑开,只见他一人畏畏缩缩的伸手点炮仗,星子一跳到火线撒腿便跑,霎那间,大家便被炸了一身泥水,纵使这样,大家还是高兴的抱在一起欢笑。炮烟随着晶莹的河水涓涓东流,月亮偷偷与太阳交了班。
夜晚,大人么都走动在客厅,热闹极了,碰撞的棋牌闹出了吵嚷的声音,剩下的人,围着小火炉团坐着。火炉里,鬼魅火舌把碳烧的黑红黑红的,冒出了烟状的粉末,辣的鼻子和眼睛仿佛冒了一阵烟,不一会,大家脸上都冒出了红色的星星!直到现在,心中都依稀记得那浓厚的年味。
闲来无事,桥下夜泊,听折新戏,沏壶热茶。从年少一路走到现在,我亦贪恋烟火,殷实人家,寻得那年味后,守着流年,终是幸福安康!
家乡的味作文13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烈、最重要的古老传统节日。在我的家乡益阳市,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最为热闹和隆重。
记得外婆家每逢十二月初八都吃“腊八粥”。即将五谷杂粮一起煮,预示春节将近,寓意来年五谷丰收。过了腊八节年味就逐步浓起来。我还记得那蜜枣的香甜和糯米的绵软,很是让人回味。至腊月二十四俗称“小年”。益阳地区这天要祭灶神,贡品以当日的晚饭为主,辅以必不可少的糖和蜜枣。听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各家去监视的,给他糖和枣吃就能够让他嘴巴变甜,在玉皇大帝跟前只说好话,以得来年富贵与平安。
腊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进年货的这段时间,集市非常热闹,各种春节所需的食品、用品应有尽有:鸡鸭鱼肉、蔬菜水果、小吃点心、餐盘碗筷。除办年货,大人们还有的做腊肠、香肠、干鸡、熏鱼、腊肉、干鸭、卤香干、鸡菌子,家家户户香飘满院,到处布满着浓浓的年味。腊月二十九家乡人们过新年都要除尘打扫、清洁洗浴,意图把一切穷苦、晦气统统扫出门,寓意是辞旧迎新。
大年三十贴春联、挂年画、写福字,华灯初上的时候,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大人小孩都换上新衣,晚辈给长辈拜年,叫“辞岁”。家乡长辈会拿出预备好的红包压岁钱赐给晚辈。一家人欢聚在一起,通宵达旦,叫“守岁”。娱乐方式有打麻将、斗地主、纸牌、手机玩红包游戏,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年初一清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鞭炮,迎接门神。家乡的男主人带着妻子儿女往爷爷奶奶家拜年。给自家人拜年后,男主人就要给左邻右舍拜年。初一这天不能倒垃圾,意思是不把财气往外丢。初一家乡主张“不动刀”,一天的饭食是年三十的蒸菜、腊鱼、腊肉、香肠、干鸡、珍珠肉丸、蛋饺、扣肉、炸藕丸,品种丰富味道鲜美,光看就忍不住口水直流。这是寓意“赶忙三十夜,清闲初一朝”。
初二开始走亲戚,益阳有句俗语叫“初一崽”、“初二郎”,男主人这天带着媳妇家人回岳父岳母家拜年。提的拜节礼品一定要是双数,图个大吉大利。初三到姑姑家,初四到姥姥家,初五开始就往其他一些亲戚家去,俗语叫“初五、初六走四方”。家乡风俗“七不出八不归”是说初七这天不宜出远门,初八这天不宜返回远处的方向,是为保四方平安。家乡初八这天商人宜主张开门做生意,大放鞭炮庆开市。年到这天渐行渐远了。至正月十五传统元宵佳节,家乡人民舞龙灯、猜灯谜、吃汤圆、赏花灯,这天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着实又热闹了一番。家家户户这天点亮所有的灯光,烧一盆炉火直圣深夜,至此年到这天真的走了。
家乡的“年味”除了有丰盛的物质,更夹杂着浓浓的文化氛围。让我们传承家乡的“年”习俗,将传统的年味春节习俗转化为未来传统的“年文化”。它凝聚了家乡人民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包含着民族的精神财富,包含着人们对家乡的眷恋和情感。让我们将传统的春节习俗发扬光大。让家乡的年味传承一代又一代。祝愿我的家乡越来越好!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家乡的味作文1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期盼已久的春节终于来了。
夜幕渐渐降临,行走已四小时的汽车终于驶入爸爸的家乡,远远地就看见奶奶在村口朝我们挥手。爸爸的家乡在丽水松阳。
待我们走近屋里,伯伯婶婶姑姑兄弟姐妹早已坐齐,大家正等着从杭州赶来的我们吃年夜饭。远远望去,饭桌上一如既往有我最喜欢的那盘山粉圆。山粉其实就是番薯淀粉,将它和山芋混合,有些人家会添入猪肉馅、小虾米,然后加入高汤搅拌揉搓成团,最后切小块上笼蒸熟就可以吃了。我最喜欢吃用葱丝香菇和冬笋爆炒后的山粉圆,这样的山粉圆色泽晶莹,并且散发着阵阵诱人的清香,口感绵软柔嫩,十分美味。山粉圆是松阳的特色小吃,寓意团团圆圆,每年只有过春节才有机会尝个饱。提起它,我似乎闻到了年的味道。
回乡过年我们家有一个固定节目,那就是去家乡周边看看。爸爸说,自从他大学考到上海后,每年回家的时间已越来越少,而家乡的变化却越来越大,常常让他惊异不已。今年我们去了特别著名的四都云上平田。这是一个充满自然风韵的江南村庄,它坐落在群山包围的山腰间,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因为在一年中的绝大多数,这里都被朦胧氤氲的云雾笼罩着,所以被人们称作云上平田。小姑父说,这里以前是一个无人问津的省级贫困山村,上山道路泥泞坑洼,盘旋的山路一侧是万丈悬崖。村民吃不饱穿不暖,黄土泥瓦的房子时有因风雨而破漏。但经时2年,在乡村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这里华丽蝶变,不堪的山路被铺成平坦大道,老旧古宅被修缮保护起来,人们的致富渠道被打通,种茶、外出打工、民宿、旅游景点开发等等,现在这里已是闻名的摄影基地和度假胜地。高低错落的小村庄顺应地势,在松海绿荫间忽显忽隐,轻盈缥缈的烟雾携着缕缕云丝围绕在屋宇间,古朴清幽,仿佛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远眺,这里与世隔绝,离开了喧嚣;近访,你又可以无违和地听到山民与爸爸的热情交谈和爽朗的笑声,仿佛他们也是我的家人。在新旧交替间,那淳朴亲近的味道总是那么熟悉,它是年的味道。
回杭时,大姑姑从地里拔了不少青菜送我们,只因为晚餐时妈妈说这里的青菜太好吃了。姑婆硬要让我们带上一箱土鸡蛋,说这是她这几天特意从亲戚家里收来的,他们的鸡不吃饲料野地里自由生长,小孩吃最补身体。大伯母也迎上来说她家自种的大萝卜很不错,也让我们拿去杭州吃。那天天空下着暴雨,伯母伞也不撑,直接冲到菜园里给我们拔了一箱萝卜。小姑父带着文文姐姐来送行,说我家的土鸭快八斤了,绝对好东西,也顺路带去吧。爸爸一个劲地推辞,杭州真的什么都不缺。可是大家还是你一袋我一袋地放到爸爸的车后箱。家人的热情,是我最爱的年的味道。
一年一度回松阳,每一年都会有新的变化。但我知道,不管怎么变,那份美味、那份亲切、那份热情的年味是不会变的。
家乡的味作文1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随着一盏盏大红灯笼高挂街头,空气里的年味儿也越来越重。啥是年味儿?吸一吸鼻子,闻见的是一种由饺子、汤团、糯米肠子、腊肉条混合在一起的奇异香味,此时,注意你忍不住的口水哟!
载梦的小船
猜一猜,白里带黄的肤色,肚子鼓鼓囊囊,扁扁的体型,两头挑尖,在碗里欢腾。这就是餐桌上的小船饺子。过年为什么要吃饺子?其实我也不知道,只知道那个大腹便便、耀武扬威的家伙一出现,随之而来的就是吃货的盛宴。看着刚买回来的沾着霜的猪肉,瞅着薄厚不一的面皮摞一点点地变少,取而代之的是精致的小船。看着小船在锅里翻腾,乘风破浪的架式看得我心惊,仿佛一刹那就会破裂。饺子终于被端上了餐桌,只见盛饺子的瓷花碗里,乳白色的饺子静静地贴在碗壁上,酱油汤给它们染上了一层褐红,还浮着一层葱绿的香菜。我拈起一只轻轻一咬猪肉的嚼劲十足,肉仿佛还有弹性,骨肉分明。韭菜在唇齿间留下了鲜香,仿佛意犹未尽,这时,我嚼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竟然是硬币!奶奶笑咪咪地对我说:你真幸运呢!这枚硬币只有一只饺子有的,说明你会在今年实现梦想呢!”哦,原来是这样!我恍然大悟:这饺子原来还是一只载梦的小船呀!
臭豆腐的兄弟
说起以臭为美”的食物,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臭豆腐。只有臭豆腐吧?不然。还有一种与臭豆腐臭味相投”的好兄弟,就是糯米大肠。糯米大肠是啥?嘿,这可是我们家乡独有的美食哟。我们家乡,有走访亲戚的习惯,有些穷人家没有礼物,怎么办?就做一条糯米大肠,走到哪儿切一些,自然一点也不会浪费。做法也不复杂,从猪肚里取出猪的大肠,用清水与板刷洗涤干净大肠中的污物,这就是所谓臭”的源头。用红绳扎上大肠的两头,解开较粗长的一头,把晶莹剔透的糯米灌进大肠,扎起开口,扔在锅里,用沸水煮大肠。如果闻到臭味渐渐消散,随之而来的是一种奇异的香味,那么大肠就完成了。但还不能吃呢,要再进行最后一道工序炸。锅已经在滋滋”作响了,油在锅里翻滾、呻吟,冒着一串串泡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糯米大肠终于在千呼万唤下款款行来,轻轻地拈起一块,放进了锅里。炸糯米大肠也不是件易事,大肠在油里翻腾,原本白里带青的表皮烙上了一块块的伤痕”,冒着油光,渐渐变得焦黄。猪肠皮的边微微卷起,微微泛着粉红色。只见两支竹箸一挑,就夹起了一块,放在碗里滋滋”作响。放进嘴里一嚼油星四溅,在嘴里四散开来,在喉咙里打着旋儿,滑入喉腔。糯米是带点甜味的,冲淡了糯米肠一点点的腥味,增加了一种味蕾上的冲击。猪肠皮是酥麻的,却不容被咬断,像倔强的孩子。也只有这样经历三重磨难的食味,才有这种独一无二的美味吧。
不必说街道上的风景,一个小小的家也年味儿十足。对不起,年味儿太重,我馋啦!
【家乡的味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年味小学作文范文02-20
描写家乡春节年味的作文01-04
家乡的年味750字-春节作文01-18
家乡的年味小学作文范文三篇02-20
家乡的年味小学作文(精选10篇)03-05
家乡的年味作文2500字(精选14篇)10-21
家乡的年味作文800字-初三写景作文01-10
高中家乡的年味作文600字(精选15篇)02-10
家乡的年味作文七年级12-26
新年味作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