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儿作文

时间:2021-10-19 09:47:06 家乡 我要投稿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合集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家乡的年味儿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合集15篇)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

  从小年那一天开始,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开始准备迎接新的一年。新春正张开温暖的怀抱。

  城市,人们仍忙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吃着微温的便当,两眼发直地盯着电脑。他们没时间休息,没时间放鞭炮,甚至于没时间回家,紧张、疲倦,这是他们的年味儿。

  乡村,人们固执地坚守着老祖宗留下的传统,连续十几天鞭炮声不断,从这条山沟一直响到山后面的那条沟里去。

  白天,农民们不再出田做农事,全挤在一间陕小的厨房里忙着准备食物。过年时的一切吃喝都是他们准备的,因为他们始终铭记着毛主席的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他们看来,这是再普通不过的传统了。当高粱酒慢慢在坛子里酝酿着香气,腊肉的滋味在烟和火中沉淀时,忙了一天已是傍晚。总有几房人家家中的灯是彻夜不熄,乡里乡亲全都涌到这几户人家中,电视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家里无用的摆设,在他们眼里甚至还不如一口铁锅实在。因此,电视一年到头没开过几回。乡亲们围坐成几堆,妇女们吃着瓜子,谈论着自己家中备好的年食;老人们不善于谈天说地,各自思念着在外打工的游子,搬着手指数着那已临近的归期;男人们则大碗喝酒,高谈自己的壮志与抱负。

  当大年夜那天的黎明到来时,人们少了往日的闹腾,紧锣密鼓地张罗着饭菜,一扇扇窗户里投射出殷切期盼的眼神,齐刷刷地指向村口,那游子回归的地方。团年饭以前,他们是决不能大吃的,顶多喝几碗米酒,吃几个包子垫垫肚。当所有外出的人们像商量好一样一同回到故土时,在外见过世面的他们多多少少给这保守传统的小山村带来现代的工业气息。这时,团圆饭才算开始。

  从城里回来的人吆喝着:“开电视,看春晚!”村里的人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只知道这天能从电视上看到不一样的节目(当然,他们其实是没看过平时的节目的)。电视由于长时间没开过,屏幕上有些小水珠,模糊不清。从外归来的年轻人不乐意了,而村里的老人却暗自高兴,因为他们听那些“博识”的人说过:一有电视,孩子们的心就更欢腾了。

  当电视还持续“面瘫”时,饭桌上已经忙开了,敬天、敬地、敬逝者、敬老人……年轻人也都高兴地畅饮着,有谁还在意着那似乎有意与他们玩笑的电视呢?

  这样的场景年复一年地重复上演着,总有一群纯朴地农民执著地守着那份传统,守护着家庭的和谐与团结。

  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儿!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2

  大年三十那天,只见母亲与奶奶在不停地忙碌着。原来,这天里,要去各个地方“拜神”与“奉身”,并且今年搬了家,所以还要把家乡的观音请到家里去呢。母亲是家里的大媳妇,所以这些事,由母亲来传承。而我是家中的长女亦长孙,也是家中的一份子,当然要帮母亲的忙,所以要跟着一起去“拜神”。

  我跟着母亲,首先到家乡的庙里拜拜。庙里香火鼎盛,每家每户都会有人来拜,这也成为了家乡的一传统习俗。拜神注重的是诚心诚意,但是,烧香、添灯油钱、烧纸钱、放爆竹,却缺一不可。这一步步都是竟然有序的,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们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万事胜意。小孩们快高长大,学业进步。庙里拜完了,我们接着要去祖屋“奉神”。步骤与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讲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乡的房子,只见汽车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车前都点了蜡烛烧了香,接着烧纸钱,放鞭炮。保佑父亲母亲叔叔婶婶们开车平安无事,路路畅通。一转眼,下午了,这时候把菩萨接到家里去了。将菩萨像安放好,母亲一边边开车,我一边洒米,说是为了给菩萨指路,回到了家里,再次烧香、点蜡烛、烧纸钱、放爆竹。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灯火通明,喜气洋洋,全家人欢聚一堂,吃着与众不同的汤圆。用玉米粉捏成的斋汤圆与白菜、虾米、干鱿鱼,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锅,味道鲜美,把汤圆那团圆之意的味道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们一家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这晚,全家老少一齐放烟花。看着那应接不暇的烟花,对新一年的憧憬与期待的心情已经像烟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帮父亲发着祝福的飞信,那一条条信息,飞到了每个人的心坎里,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已经“装备“好向家乡出发了。家乡,每家每户都杀鸡烧鹅。而我们家,也已经准备好了招待亲戚朋友们的美味佳肴。叔叔和父亲去了远方亲戚家拜年,而我们这些小孩收红包收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亲戚朋友们都到齐了,我却见到了许多陌生人。但却因为那股浓浓的年味儿,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种喜悦,抛陌生感于脑后,像亲人一样招待着。这种感觉,是幸福的,无可代替的。后记:这就是我的家乡,即使没有过人的文化魅力,但却有着无可非议的人情味儿。家乡的年味儿,是隐于财富间那一股股渗透人心的暖流。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3

  春去春又来,又到了过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当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的过年风俗。

  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这就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了“送灶”的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的。

  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了,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的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的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的或红或橙的字条。

  腊月二十八则就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的人们,享受幸福的夜……

  大年初一,我们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的,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的,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了,他们可以收到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红包,这一天的红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大年初二,这就是开年了,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人们违背不了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的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就他们处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节,这就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还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的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了多少,这或许就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了。

  这是我们家乡的过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了,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的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4

  每忆起那座小村庄,总会闻到丝丝缕缕的家乡味,从我的记忆深处传来。

  家乡味是秋日清晨荡漾在空气中的桂花香。爷爷家院子的一角有一株银桂静悄悄地生长。一早,一股浓烈的桂花香幽幽地,不知不觉地,从门缝里挤出来,从未掩好的窗户里钻进屋里,似乎无孔不入,桂花香很素雅,并不腻人,只会让你一夜好觉后倍感神清气爽,还夹杂着一点点早晨的湿润空气,毫无遮拦地直直地钻进你的鼻孔。这香味时常会使你忍不住顺着香味去寻它的出处,好让你尽情地享受一番。

  这香味,是约莫在清晨可以闻到的,那是它最香的时候。也许还在梦中朦胧着,只听见姑父的雨鞋“啪嗒啪嗒”踩在水泥地上,准备去剪枝。我便时常忍不住下了床,拾起一枝被剪下的,插在花瓶里供养起来。这花香没有城市里的有时香的冲鼻,花朵也没有城里的迫不及待地想从绿叶中凸显。它们只是隐在叶子中,星星点点的,不显山不露水的,只由你顺着味道探寻。

  家乡味是猪圈草棚里臭烘烘的,阴冷的味道。这味道虽不好闻,但时常伴随着我愉快的童年回忆。草棚里几头小猪挤在一起取暖,那臭烘烘的味道大概是源于墙角那堆黑漆漆的东西吧。偶尔会有几只睡过了的鸡从草棚里不紧不慢地踱着步过来。有一次,姐姐带我到后院摘了白菜,一起喂猪。不好闻的味道始终弥漫着,可乐趣却丝毫未减。白菜一扔进猪圈,几只窝在墙角的小猪慢悠悠,摇摇晃晃地走进,只听得一声声嚼白菜的脆响,欢乐极了。

  家乡味是大铁锅里炒出的饭菜的香味。黄昏时分,池塘边、小山坡上,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出来白烟,有时候会有些发灰,如同水墨在洗净的天空上勾勒出淡淡的线条。一走进厨房,大锅里翻炒着菜,香味总会让我肚子咕咕直叫。五颜六色的食材在锅里跳跃着,仿佛是害怕自己被烫到而跳着脚。锅里还冒着点点火星,如同夜空中的火焰般璀璨发光。厨房里当然还会有呛人的浓烟味。姑姑总是端着板凳,坐在灶台后,一面添着柴火,一面与我们聊天。香味与烟味混杂在一起,让我一边流着泪一边仔细嗅着各种菜的香,既满足却又难以忍受。可每当菜端上桌,一股温暖的香味扑鼻而来,只让人心生对家的眷念。

  家乡味,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味道,即使吃遍了再多的山珍海味,闻过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这一缕浓浓的家乡味。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5

  春去春又来,又到了过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当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的过年风俗。

  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非常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了“送灶”的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的。

  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了,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的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的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的或红或橙的字条。

  腊月二十八则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的人们,享受幸福的夜……

  大年初一,我们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的,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的,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了,他们可以收到爸爸妈妈与亲朋好友的红包,这一天的红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大年初二,就是开年了,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人们违背不了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的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与水弄成丸子,与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他们处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节,这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还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们与爸爸妈妈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的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了多少,这或许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了。

  这是我们家乡的过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了,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的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6

  今年新年,我们一家回乡下老家过年,那是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村里过年的习俗,让我觉得是那么新鲜,那么难忘。

  农历大年三十的下午,我回到了想念已久的家乡。车子刚停稳,我就飞快地跑进家门。这时,奶奶正在宰鸡宰鸭,爷爷也在写对联。我高兴地向他们问好,爷爷奶奶看到我们回来,十分欣喜。

  随后,爷爷教我和哥哥贴对联。爷爷告诉我们,写对联、贴对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风俗。贴对联的传统是先右边再左边。我便好奇地问爷爷:“上、下联和横批都是自右往左读吗?”爷爷点点头说:“是的。”我们首先贴堂屋大门的对联,上联:一帆风顺年年好,下联: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接着贴庭院门口的对联,上联:燕莺新气象,下联:龙马壮精神;横联:马年大吉。爷爷让我们将“福”字写在红纸上倒贴于门上,他说民间有倒贴“福”字的习俗,意为新年福到。原来,贴对联也是很有讲就的。

  贴好对联,便开始祭祖。奶奶在堂屋的供桌先摆上鸡和猪肉,然后分别整齐地摆好五套碗筷和酒杯,并盛上饭、斟满酒杯。接着,让我点上香和蜡烛,虔诚地插在香火堂前,并摆上糖果。做完这些程序,大约20分钟后,让我烧纸钱,放了一挂鞭炮。

  吃过丰盛的年夜饭,我换上新衣服,欢快地跑进巷子里,和小伙伴们放起了鞭炮。

  天黑了,我们便回家一边围着火炉守夜,一边看春晚节目。终于到子夜零时,伯伯带着我们放鞭炮,意为“迎神”。这时,整个山村都在燃放烟花爆竹,村子上空变成了烟花的海洋……让我想起了《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夜深了,山村又安静下来了,我们也入睡了。

  大年初一清晨,按家乡的风俗,我和哥哥向长辈拜年,说着“新年好”、“恭喜发财”、“马到成功”等吉祥的祝福,长辈们便乐呵呵发给我们一个红包,里面装着压岁钱。这一天,爸爸妈妈还带我去亲戚家串门拜年。

  大年初二,我们便依依不舍地告别亲友,离开了还笼罩着浓浓年味的的家乡。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7

  又是一个中国年,每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备年货、贴对联、吃年夜饭、拜年等,到处都是年味儿。我家也不例外,在过年之前就把年货备好了,为了图个吉利,还买了几条小金鱼(因为“鱼”与“余”谐音,鱼是年年有余的象征)。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贴春联非常有讲究:对联要从左往右贴,“福”一般倒过来贴,因为这样象征着福“到”了。咱们分好了工,我和爸爸就开始用糨糊贴了起来,咱们忙活了一下午,春联终于贴完了。当咱们走进餐厅的时候,看到一大桌年夜饭就在咱们面前,看着这一大桌子的美食,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咱们聚在一起,吃起了年夜饭。每碗菜都是热腾腾的,我的心里暖洋洋的。在我的眼里,每碗菜里都蕴含着浓浓的爱。咱们吃得热火朝天。过年,总不能漏看春节联欢晚会。

  吃完年夜饭,咱们就守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一个个小品把咱们逗人仰马翻,一个个相声让咱们听得有滋有味,增加了不少过年的气氛。20xx年的最后几秒钟,咱们一齐欢呼了起来,“五、四、三、二、一!!!”无数的礼花腾空而起,又带着满身的光焰洒向大地,把大地辉映得光彩夺目。人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纵情的欢呼、歌唱。变幻无穷的焰火映照着人们兴奋的笑脸。地上,是焰火的光彩,天上,是光彩的焰火。红的,似节日的灯笼;黄的,像成熟的稻谷;绿的,如茂盛的大树。瑰丽的火花在空中飞舞,把平日闪闪发光的星星羞得不敢露面,就连街上的路灯这时也没了用场。各色礼花在空中竞相开放,构成一幅花团锦簇的图画:绿花一层层,红花一重重,就像苹果园里庆大丰收;一群白色的火花,好似银河坠人间。

  一幅幅,一幕幕,繁花缤纷,绚丽夺目,好不壮观!大年初一那天,我一大早就起来了,这时候饺子已经弄好了,我一看到这是我最喜欢的饺子,就赶忙坐到了餐桌上。当我吃完第一个饺子的时候,我就深情地说:“啊,我又长大了一岁!”不一会儿饺子就被我吃完了,我给长辈磕完头之后,咱们全家就一起去给亲朋好友拜年。咱们走遍了大街小巷,见到每个人咱们都热情地说“新年好”!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有谁比孩子更幸福呢?因为孩子们可以获得压岁钱,用来买心爱的东西。大人们也可以把过去一年的辛劳忘掉,好好的放松一下。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8

  快要过年了。老人们都按照习俗操办一些年货。今天,我和妈妈去帮姥姥,姥爷做麻花。

  做麻花主要就是搓和炸。姥爷让姥姥搓,自己去炸。可姥姥去不同意。原因是怕姥爷炸糊或是不熟。最后,姥爷同意了。于是,我,妈妈,姥爷三人负责搓麻花。姥姥自己负责炸麻花。姥姥给我们端来一盆面。姥爷把它们切成了一条一条的,妈妈和姥爷开始搓麻花了。我看着她们搓出来的麻花心里真是急啊。我边看边问姥爷怎么做。姥姥耐心地说:“把小块面搓成细长条,握住面的两头,向相反的方向搓。然后,提起两头面条会自然卷到一起,形成麻花拧劲状。”我边做边看姥爷做。姥爷也一次次耐心的教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次的实验。我终于成功学会了。我把搓好的麻花小心的放在手心里给姥爷看。姥爷乐呵呵的表扬我:“哦,哦,真不错,有点传统麻花的意思了。我外孙真聪明啊!”妈妈也复合“是啊,是啊,真不错啊!”终于学会了,我兴奋拿着自己搓的小麻花坐在沙发上。开始漫不经心的为自己的小麻花编了首歌谣:“都说麻花儿香,香里带着甜,都说麻花甜,甜里透着香……”我的歌声引来姥爷的赞许声和笑声。

  我忽然感觉姥姥一个人在厨房挺孤单的,就拿着搓好的麻花。去找姥姥了。看着姥姥熟练的把麻花放油锅里,那小麻花在油锅里上下翻滚。一会就变成金黄色。我心里痒痒的。就问姥姥能不能让我也炸上一根姥姥开始说不行,因为怕我被油烫,说要过年了。可姥姥哪能经起我的软磨硬泡。最后,姥姥教我:“要贴着锅边慢慢的放进去,一定不要往里用力扔。那样会溅起油花的。”我按着姥姥的方法。慢慢的将一根麻花放进油里。我继续往里放。放了几根之后,姥姥叫我停下了。说不能放一子放太多。一会我放的麻花就飘了起来。一会就变黄了。等它一出锅。我就拿出姥爷和妈妈尝尝。看着姥爷和妈妈都十分高兴。我也特别高兴,我看搓成长条的面,真的像长胡子。就将它贴在了鼻子下面。做成了白胡子。大家被我的幼稚举动笑的前仰后合,连平时沉默寡言的姥爷,此时也荡漾着无尽的笑容。最后,连我自己都被逗乐了……

  这次帮姥姥炸麻花。我学会了好多东西。我决定去建意奶奶也炸麻花。因为,这麻花炸出了欢乐。炸出了知识。炸出了团圆。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9

  春节的到来,让缙云的人啊兴奋不已!家家户户早就在腊月中旬忙碌着。准备年货、整理衣物……真的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大街小巷人山人海,家家商店琳琅满目,挤得水泄不通。

  灯笼早已成为缙云人的喜庆象征,每当夜幕降临,街道上仿佛变了个样,漆黑的一片顿时亮了起来,照亮了全世界,灯火通明,把大地装扮得绚丽多姿,人们漫步在这灯的世界……细细观察,红艳艳的,远看像一团团热烈而不失礼的熊熊大火,仿佛释放了一个不完美的自己,近看便是一个个小太阳,温暖人心。街上一眼望去,灯笼连成一片,望不到边,好像一只中国龙在摆动陶醉其中。寒冷的风也抵不住灯笼的热情,还让夜晚多了些色彩。缙云的灯笼就是不一样,总带着年味儿!

  缙云的巷,是一支清远悠扬的笛曲,韵味深长。但在过年那时也是别有一番风趣。一入小巷,似乎整颗心都离开了城市,慢慢融入了静谧的世界,偶尔有落叶从风中飘下来,落在石板桥下,发出轻微的声音。但过年的气氛还是感染了巷。雨――嘀嗒嘀嗒地下着,眼前是一幅烟雨迷茫之景,不知何时墙角的青苔越发得亮,油油亮亮的,仿佛是正在伸展的生命,墙角的杏儿探了出来,颇有“一只枝红杏出墙来”的.味道,远处的几株藤萝早已打起蔫儿,风一来便摇摇欲坠,远远望去,如同一扇屏风,恬淡又不失自然之美,他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新年的喜悦,我仿佛感受到安静中的一丝丝热情,也许这就是他们想表达的……我喜欢这种感觉,纯粹的感觉,却总能引起人的万种情思,平缓中却有一份小小的欢快。这就是缙云的巷。

  缙云的小村,过年时也是和谐的。县里的水泥路只铺到村口,通往村里的路面上铺着细沙。隔老远就看到小村里的红瓦房,七转八弯,在胡同里“瞎转悠”,你会发现新年里胡同口总有那么三四个老人在聊天,旁边也总会有几只小动物,安心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也不妨拉拉家常。那边,则是一些妇女在聊天,有的坐在河边洗菜,有的在阴凉下绣花,过了一会儿,他们不约而同的回家,家家屋顶飘起缕缕炊烟……

  年——最美缙云。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0

  家乡的味萦绕在舌尖上,绕的让人想念,盼望不已。现在,我们遇到了学习生涯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一个隐形的担子默默的压在我们的身上,每次拿起笔,都有一股神秘的压力。

  今天,我总算在百忙之中抽出一点儿时间回家啦!

  “我的老家,就住在这墩儿上……”我哼着《我的老家》回到我的家乡:山枣。奶奶正在家门外剥青菜,旁边的小鸡叽叽喳喳的叫着,以前小灰总是摇着尾巴迎接我呢!可惜……

  山枣,一切都没有变啊。菜园的竹篱笆东倒西歪,懒散地竖着,旁边有一只猫咪趴在树上,打着哈切。随着季节的变化,菜地往往会变成奶奶的“菜园博物馆”,像玉米。白菜,以及我最爱吃的土豆。味道很好的。每次一来奶奶家,妈妈总会拿一个大大大蛇皮袋,装满了蔬果,记得上次!我们家的两条冬瓜藤,两年不结果了,去年结了2个50斤的大冬瓜!当时我问奶奶:“为什么这个冬瓜藤不结瓜,您还种呢?”奶奶不急不慢的说:“它总会结果的!”

  一想起“瓜”,我又想到了奶奶之前为我种了很多大西瓜,但最后被一些可恶的偷瓜贼偷了!哎,下次要做一个陷阱。逮个正着!

  我最爱吃的还是金黄的,口感软软的难关!但是春天好像没有啊……但是,超市会有吗?应该有的吧!我飞奔到超市,果然有!(这季节的南瓜,肯定是温室南瓜,算了,凑合着用)

  奶奶小心翼翼地举起刀把南瓜均匀切片,南瓜的汁液瞬间溢出,南瓜味儿在空气中流动着,真香!这些南瓜放到炉子里蒸粉,和面粉,水充分搅拌,继续放入炉子里。“呲呲!”炉子上的排气口开始左摇右摆,似乎要掉下来似得,但是这也表示了南瓜饼熟了!喷香的南瓜饼,水灵灵的,好像咬上一口就出水,口感十分软,又甜又香又好吃的南瓜饼可谓是“色,香,味”啊!

  家乡的一切是那么美好,那么美丽,一切都不会改变。不像湘乡,今天这里改造,明天哪里重建。家乡永远保留着最淳朴也最熟悉的“土”味道在里面。

  啊!家乡,我甘愿做一条小溪,围绕着你;我甘愿做一朵小花,让芳香绽放;我甘愿做一个平凡的人,伴随着你。

  永远……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1

  春去春又来,又到了过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当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的过年风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了“送灶”的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的。

  农历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了,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的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的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的或红或橙的字条。

  农历腊月二十八则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农历的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的人们,享受幸福的夜……

  农历的大年初一,我们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的,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的,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了,他们可以收到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红包,这一天的红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农历的大年初二,就是开年了,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人们违背不了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的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他们处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节,这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还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的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了多少,这或许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了。

  这是我们家乡的过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了,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的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2

  春去春又来,又到了过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当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的过年风俗。

  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了“送灶”的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的。

  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了,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的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的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的或红或橙的字条。

  腊月二十八则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的人们,享受幸福的夜……

  大年初一,我们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的,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的,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了,他们可以收到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红包,这一天的红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大年初二,就是开年了,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人们违背不了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的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他们处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节,这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还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的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了多少,这或许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了。

  这是我们家乡的过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了,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的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3

  春去春又来,又到了过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当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的过年风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了“送灶”的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的。

  农历腊月二十四就要贴对联了,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的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的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的或红或橙的字条。

  农历腊月二十八则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的人们,享受幸福的夜……

  到了农历的大年初一,我们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的,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的,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了,他们可以收到父亲母亲和亲朋好友的红包,这一天的红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到了农历的大年初二,就是开年了,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人们违背不了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的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他们处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传统节日元宵节,这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还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们和父亲母亲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的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了多少,这或许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了。

  这是我们家乡的过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了,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的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4

  我的家乡在华亭,在我们家乡进入腊月门,传统节日一个连着一个,年味一天浓过一天,传统的地方民俗文化活动也就更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了。

  腊月初八这是华亭过年的前奏,这天要吃腊八粥,还要在腊八粥中放用肉馅包成的“雀头”饺子。腊八粥用大米、谷米、玉米、红豆、黄豆等混煮而成,表示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之意;“雀头”饺子用大肉作馅包成圆形雀头状,表示能消灭危害庄家的麻雀(据传说腊八这天见不到危害庄家的麻雀)。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奏事的日子,传统的小年,又名辞灶。

  华亭人对过小年非常重视,这天早饭要吃搅团,有盼望团圆之意。街面上有售卖的用麦芽糖汁做成的灶糖,又甜又粘,相传送灶时给灶王爷吃了甜得粘住了嘴,就不会向玉皇大帝告人间的状了。送灶的时间大约在傍晚,家家都要摆祭品,放鞭炮,意味着过年开始了。腊月的日子长了翅膀,一飞而过。转眼已到除夕之夜,家家贴对联,挂红灯,张灯结彩;户户围着餐桌、抱着电视守岁,放开肚量喝酒吃肉,毫无顾忌纵情欢乐,一年中所有的辛劳、烦愁在这晚烟消云散,所有的丰收、喜悦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家乡的人都有“迎喜神”的传统,吃过“拉魂面”之后,村里的人个个穿戴一新,喜笑颜开,牵着或赶着身上披挂了彩纸折叠的纸扇的牛羊骡马,浩浩荡荡的向预先估算好的喜神方位进发。这是为了驱除凶煞和病魔,乞求喜神保佑一方平安吉祥,没病没灾。

  元宵节那天,大街小巷马社火、高芯子、车社火排成了长队、绵延不断,鞭炮、锣鼓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又一次将过年推向高潮。晚上,家家户户点燃用玉米、荞面捏的灯盏,小孩挑着纸糊的灯笼尽情玩耍,灯光、月光、星光融为一体,相映成辉。正月二十三日已是过年最后一个节日,这天华亭农村有“燎疳”的习俗。妇女们使出浑身解数提早用鸡蛋壳、五色纸糊好“疳娃娃”,男大家则割足枯蒿茅草为“燎疳”做准备。二十三日白天,小孩挑着“疳娃娃”玩耍,看谁的“小媳妇”、“小相公”好看;晚上,每家门前都堆起柴草,上面插上“疳娃娃”,当第一堆疳草点燃,听到有人大喝“燎疳喽——”,家家户户便都点燃疳草,霎时间熊熊焰火映红了村子,照亮了天空。

  大家争抢着从火焰上一跃而过,以求燎去病灾,燎红日子。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15

  打芝麻嘞,葫芦儿,冰糖儿嘞!每当听到这样地吆喝,我就知道快要过年有盼头了。

  腊七腊八,冻死寒鸭。那时侯的天似乎也没有老舍先生说的那分寒冷,我也不是什么信女,但腊八粥是一定要喝的。记挂一下,这是一种习俗,更是一厢怀旧的情结。听母亲说,打小我就爱喝腊八粥,那时候家里也算不上是富裕,我们兄弟姊妹几个都抢着要,母亲每次都佯装没有了,到了夜里在偷偷拿给我喝。花生、莲子、桂圆、薏米粥里带着臻香,带有母亲身上的朴香,细皙的非有非无,化成了回忆里的几缕清烟,惹人恋家。所谓年味,就是游子乡心念的家母吧!

  年将至,前面总归有个小年,小年是要买年货的。这时候,大街小巷张灯结彩,银雪布满,好像在临年争喜。小年没有腊八的那分仪式感,却也不乏乐趣,家里人都会放了假,一起作伴买买东西,厚迎归子。到了那时,家里人都爱说:大孩子坐上火车了没,什么时候回家。说着,还要再买些什么孩子爱吃的小吃食品。与此,鞭炮和新衣也是年的硬角色,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是本命年,要穿些大红的衣服,象征的是红红火火,福气满盈。所谓年味,就是这美盼吧!

  鞭炮声声辞旧岁,瑞雪纷飞迎新年。除夕清晨,家家早起,都迫不及待地揭下了旧的对联子和窗花,这等同于辞旧迎新。先前的时候,对联都是找人写的,然后用浆糊粘上。现在便捷了,总是感觉失去些什么。小时候,过了午,母亲总会和隔壁的杨婶作伴去赶集买些大鱼大肉,我总是缠着母亲带我去,但母亲却怕人多,我走丢而拿几块糖果哄我在家待着。到了傍晚,就是年的重头戏了。在外的人都在那一时回家了,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成为了乡土里最美的一道晚景。年夜除夕不是几束灯光,不是络绎不绝的鞭炮声,也不是一桌年夜饭,而是一家人团圆的热乎气啊!所谓年味,就是这阖家的闹意吧!

  新年伊始,爆竹齐燃。没有我想象中的盛大欣喜,却依旧是记忆中不染浮尘的美谈,依旧是谈笑间的小时候。所谓年味,就是这干净简单的回忆吧!

  我一直执念年味究竟是何,却不想忘记了珠光宝气,只留一拈乡意。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合集15篇)】相关文章: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2500字02-11

家乡的年味儿作文600字-小学五年级写景作文12-22

年味儿作文2500字02-11

舌尖上的年味儿作文2500字01-31

家的味儿2500字作文11-26

富有年味儿的春节01-17

我家的冬至味儿作文(通用18篇)12-10

奶味儿十足的亲情作文(2篇)01-17

奶味儿十足的亲情作文2篇12-15

2018年的家乡作文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