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时间:2024-03-20 21:25:07 登绮 家乡 我要投稿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范文(精选3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风俗的作文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范文(精选35篇)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1

  我们家乡,节日气息十分浓烈。不管是春节还是清明节、端午节都很隆重。

  每年的春节,在大年三十夜,家家户户都要做些室内外的祭祀活动。家里,要给自家祖宗烧香烧纸,燃放鞭炮;室外要到外公家的祖坟上去祭祀;正月初一和十五天就去自家的祖坟上去祭祀,都表示对去世的长辈的哀思,还要祈祷祖宗对祭祀人及家人的保佑。

  在我们镇每年春节都要舞龙灯、跳花灯和舞狮子。特别是舞龙灯,近年来越来越时兴,正月十三是我镇的赶集日,镇政府专门设置奖项,让几十条龙龙凤呈祥,对舞得好的龙灯队成员实施经济奖励。在晚上观看龙灯更为壮观,烟花鞭炮浓烟四起,响彻云霄,观众人山人海、满街遍布。

  关于龙灯,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新婚夫妇若是出钱买下“龙宝”放置家中,来年准能生下一个胖小子。你说神不神?

  花灯,现在在我们镇就更加时髦了,很多家庭办喜事,都要请他们去“坐堂”,新式的老式的花灯舞应有尽有,档次越来越高。

  新年,新结婚的年轻夫妇,一定要到女方娘家去拜年。玩耍几天后,回家时,每家亲戚都要发给新人“红包”和一些“回篼粑”,决不让姑爷空手而归。其他亲戚之间为了表示素有往来,也要相互拜年。一般是小辈先给长辈拜年,然后长辈才去给小辈“还礼”。这样亲戚之间的感情联络得越来越浓厚。

  亲戚之间除了春节来往甚密外,要数每年的清明节了。每年的清明节,人们都要买上亲纸和炮仗以及礼物到外公家去“挂亲”——挂念亲人。生的送礼,死的烧纸钱和挂亲。这一天,可以说比春节燃放的鞭炮还要多,比春节外出的.人也多得多,大人小孩熙熙攘攘、漫山遍野,鞭炮烟花从早晨连续不断地响到下午七点左右。漫山遍野的坟头都挂上了白色的亲纸,整个人间悲切沉沉、白蒙蒙一片。

  每年的端午节,也是家乡的隆重节日。我们家乡人过端午节、吃粽子很有讲究。到端午节这天,男方要带上礼物去女方家“打端午”,女方则要送给未婚夫新布鞋和一个棕丝斗笠。现在,人们经济发达了,男方都要给未婚妻买贵重礼品,如高档服装,手表,项链什么的。

  吃粽子也有传说,包粽子的人会在某个或几个粽子中隐匿小粽子或硬币,煮熟后看谁能吃到它,吃到的人,端午后会有好运气。

  特别是大端午——五月十五,县城每年都要到乌江大河举办“赛龙舟”,场面十分热闹。江面车水马龙,河边沙滩上观众比比皆是,临时摊点应接不暇,参赛船只锣鼓喧天,吆喝声连绵不断、魂牵梦萦……此情此景使人觉得比过春节更胜一筹。

  我们家乡的风土人情你了解了?还有很多的乡情待下次告之,好吗?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2

  广州具有文化意义的节日风俗有很多,但是特殊的风俗只有一个——喝早茶。

  广东早茶是一种岭南民间的饮食风俗。广州人把饮早茶当作吃早餐。广州人去茶楼喝茶吃点心是一种传统,既健康又实惠。

  清晨,我们一家人去喝早茶,来到茶楼,总是无比热闹,传进耳朵里的或是“饮佐茶未”或是卖点心的吆喝声,看到的都是人们享受点心的情景。

  看到他们的食物,我不禁口水直流三千尺:看了那么久,我也该吃点了吧,我拿起手中的茶杯喝了一口绿茶,这味道仿佛在夏天吃冰棍一样,清爽至极。过了一会儿,一盘盘具有广府特色的点心陆陆续续上桌。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夹起一块菠萝糕放入嘴中细细品尝,里面的萝卜顿时在我口中蔓延开来,我不禁闭上双眼细细品味。“这真是太好吃了!”

  于是我开始品尝在桌上的每一件点心,它们都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特色,它们的味道在我的味蕾中徘徊跳跃着,就像是共同演绎了一场关于早茶的交响曲。有香的、脆的、软的……我三两下把一盘点心吃得精光,正想再来一块,却发现只有空盘了,我咽了咽口水,觉得唇齿留香,真令人回味无穷。

  喝早茶代表了广州人独有的特色,茶代表了好客儒雅,点心代表情心细致,这些精髓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把这个风俗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3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山西正月初一要吃饺子,吃饺子时还要鸣放鞭炮;厦门的人们元旦出门前还要用素果祭神;苏州的人们元旦一早开门要放三炮,叫作“高升三级”。而我,还是最喜欢我们家乡的习俗——捣年糕。

  还记得几年前,我就体验过一次捣年糕。那天过年,我与爷爷奶奶一起去了乡下的村子里。我好奇的问爷爷:“爷爷,我们这里要去哪里呀?”

  爷爷笑着告诉我:“我们去捣年糕!”

  当时我全然不知捣年糕是什么。于是我怀着疑惑和好奇,跟着爷爷奶奶来到了一个跟寺庙似的地方,爷爷告诉我这是祠堂。

  来到门口,就看见围了一堆人,我从人群里往前挤,挤到最前面,终于看到了:一个人拿着大锤子往一个放在有凹面的大石头上的米团用力一打,紧接着又有人快速伸过蘸过水的手把米团一翻个儿,拿着大锤子的人又打了一下,那人再把米团翻个儿…………

  看到这场景,我生怕他们配合不好那个大锤子打到另一个人手上。

  爷爷告诉我,这就是捣年糕。于是我与几个小伙伴一起上前也要打,可我们力气小极了,连那锤子也拿不起来。

  终于到了我最喜欢的'环节,吃年糕。年糕端上来,冒着热气,我拿了一个,咬上一口,味道香甜软糯,香气在口中四溢。

  我爱我家乡的风俗,更爱我的家乡。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4

  五月五,是端午,温州人家家户户都有草头汤洗澡的传统。每年这个时候,大街上都飘着一股草药的味道。

  所谓的草头汤其实就是艾草、葛蒲、金银花等十多味挥发性中草药混合煮成。在端午节这天温州人习惯用草头汤为小孩子洗澡。据说,可以防止皮肤病,洗了之后不会长疥疮,还可以清凉解毒,驱暑避热。

  端午在五月,“五”为阳数,正逢夏至左右,天气开始转热,阳气会开始变盛,寒气收起,一起蚊虫苍蝇滋生。

  五月开始,由于气候温热的原因,食物容易变质,小孩子容易长痱子。因此,端午节时,温州人们就用中草药洗澡来防止皮肤病。

  记得五岁那年的端午节,妈妈跑大老远买来了菖蒲,说要用“草头汤”给我洗澡。

  到了晚上,从浴室中飘出一股中草药的味道,一探头,看到盆中的液体是棕黄色的',于是上前询问妈妈:“这是什么呀?”我指着盆里的液体。妈妈笑了笑“这是草头汤,给你洗澡用的,快点进来吧。”

  妈妈一边帮我洗澡,一边给我念诗:吃爻雄黄酒,毒蛇远远游。重五草头汤,疤瘰洗精光。重五吃麦麦,字眼学得快。吃爻重五卵,做个状员卵。重五吃大蒜,读书做高官。

  洗完澡,整个人感觉神清气爽。

  那年之后的每年端午,再也没有用草头汤洗过澡,真希望这家乡的风俗可以永远流传!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5

  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有一个习俗,就是吃粽子,说到吃粽子,他还有历史发展呢!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叫“角粽”,不过它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到了晋代,粽子才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那时,包粽子的原材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了中药益智仁,所以被称为“益智粽”,现在我们吃粽子是为了祭奠投江的屈原。

  去年的端午节,我也包了粽子,我包了红枣粽,白水粽,蛋黄粽和五谷粽。我还知道了很多我没吃过的粽子,比如烤萝卜粽,不过我不喜欢吃,因为这个粽子很辣。当然,也有我爱吃的,比如刨冰可口粽,这个粽子跟其它粽子不一样的地方是它不是热的,而是冰的。包这个粽子时,要把一个冰了的'白粽拿过来,把里面挖空,放进冰淇淋,再把外皮包好,裹上糖浆,在糖浆上放点冰沙,再浇上果汁,就可以了。

  后来,我还把一枚硬币包了进去,就像把硬币包进饺子里一样,吃粽子时,我还真吃到了那个粽子。

  我们的粽子还得过奖呢!江西一座宋代古墓里有两个粽子,这是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实物粽。还有西安的蜂蜜冰粽子,是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广西南宁有体积最大的粽子,可以给250人吃,重达350公斤,好多人一起都搬不动。上海城隍庙有体积最小的粽子,只有10克,小得像手指一样,一口可以吃好多个。

  粽子还有美好的祝福,是求得功名,光宗耀祖的寓意。

  我的家乡有很多有趣的节日,每个节日也都有习俗,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发现。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6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节日风俗。安徽的春节也不例外。这不,春节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走来,到处都已洋溢着过年的气氛。每个人脸上都充满着幸福的笑容。

  家家户户早上一起来,男的贴对联,挂灯笼和贴倒福。女的上街打年货。街上十分热闹:有卖年糕的,有卖花的,特别多的是卖鱼的和卖豆腐的。街上水泄不通,处处都是吆喝声。过了高峰期,渐渐人少了,都回家吃午饭。没一会儿,街上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

  午饭并不丰盛,丰盛的是晚饭。吃年夜饭前,要放一次鞭炮,然后关上全家上上下下的`门,打开家里上上下下的灯,而且这灯要点一夜。还得在公柜上烧一炷香,磕三个头,拜神拜佛拜祖先。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才能吃饭。菜也很讲究:桌上必须有一道红烧鲤鱼,寓意年年有余;还得有一道青菜炒豆腐,因为有一句古话叫青菜豆腐保平安。上完菜,大家举杯同庆,举杯敬酒。吃完饭,孩子们还要向长辈们要红包。

  晚饭桌边人人的碗里都会剩下一些没吃完的饭。饭里可能还有两块鱼或一块豆腐。杯子里还有半杯酒。

  饭后,一家人围着炭火吃瓜子,花生。直到12点后才能睡觉,这叫守岁。睡觉前放一挂鞭炮迎接新年,辞去旧岁。夜深了,但还是灯火通宵。

  新的一年里,大家互相祝愿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阳开泰、四季平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享通、千事吉祥、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牛年大吉。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7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春节时,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今天,我来说一下我们家的春节风俗。

  每当过年的前几天大街上便会非常热闹,市场里的商店都打扮得红红火火,有各式各样的灯笼,春联,红福,年画等。有些店还准备了我们小孩子最喜欢放的鞭炮,鞭炮的种类也有很多,有摔炮、烟花、响炮、冲天炮这些是小的,还有大的鞭炮,有卷炮礼炮等,市场上更是人山人海,有的.人这里买了一大包那里买了一大袋,像是从市场白拿的,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是啊!辛苦了一年。该好好犒劳一下家人了。

  每当过年的那一天,路上会变得香气浓郁,走在路上你会闻到各种香气,因为每家每户都在准备年夜饭的菜。晚上在吃年夜饭之前,我们会点上蜡烛,祭拜死去的亲人,让他们也来吃我们亲手做的年夜饭。我们还会给他们倒酒,烧纸钱,希望他们保佑我们家平平安安万事如意。对呀,祭拜了他们以后,就是吃年夜饭了,一整桌美味佳肴,看得我眼花缭乱,手中拿着的筷子,不知该如何下手。吃好年夜后是放鞭炮环节了,我们会把买来的鞭炮放掉,那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天空中一朵朵美丽的鲜花次第绽放,变成了花的海洋,光的世界。之后就是看春节联欢晚会守岁了,就是我们家乡春节的风俗,令我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8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是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节日当天,街上的摊位有卖香包的、有卖粽子的、有卖粽叶的。大自然的味道在鼻尖环绕,仿佛置身于森林。在这天还有人会喝营浦酒或浊酒,认为能辟邪气。

  南方的端午节会举行赛龙舟、插艾草、放纸鸢等。在我们这里会有摔跤、荡秋千、斗牛等活动。我最爱看的是摔跤比赛,尤其是摔跤比赛。两位比赛选手腰上分别会系着一条红色或蓝色的摔跤带,他们单膝跪地搂住对方右肩,再慢慢起身。随着裁判一声音哨响,两人同时向对方身上发力。或勾腿、或抱起对方,总之是谁能把对方摔倒谁就获胜。最终的冠军将会获得一头披红挂彩的大黄牛。

  所有的.比赛再怎么热闹,都不如我们家里包粽子比赛热闹。粽子起源于人们纪念投江的大夫屈原。往年我都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做几个,虽然老是掉江米、掉馅料的大粽子。我包粽子时总喜欢问大人,这样做对不?那样做对不?这样包好看不?最终还是在捆粽子时,把最初的完美败得一塌糊涂,搞得大人们烦得直摇头。好在我的作品出了锅,他们还会专门把它挑出放到我的碗里,让我独享。

  中国之大,有南北之分。就连粽子也要分南北。每年这时南北方总会“吵”得不可开交,争论是肉粽还是甜粽好吃。肉香品幸福,甜枣尝快乐,我觉得各有千秋,不分伯仲。

  端午临中夏,千载意蕴长。端午节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处处洋溢着欢歌笑语。在这个怀念屈原的日子,我们看着传统活动,吃着香甜美食,和家共度团圆节日。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9

  我们延边朝鲜族有个传统的节日,那就是“老人节”。

  1982年以来在朝鲜族聚居的延边地区,各地成立了老人协会,1984年,将8月15日定为“老人节”。这一天,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们都会佩戴大红花,接受儿孙们的祝福。有老人的家庭还会给老人备制“麻克烈”、打糕条、冷面等。图们市委市政府还会在图们江广场,为老人节准备了歌舞表演、传统娱乐活动。

  俗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民族把尊老敬老当做传统美德。现在的图们市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很多年轻人都是在外打工。很多家庭都是留下一位年轻人,上要照顾老人,下要关心孩子。今年的老人节,妈妈带着姥姥和我,到图们江广场观看老人节活动。在广场上,我见到很多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风风雨雨的老人。他们身着传统服装,依偎在子女身边,观看传统活动,沧桑的脸颊带着幸福的笑容。老人们见到相识的老伙记时,都会向对方炫耀自家子女是如何安排自己幸福的晚年,展示子女们为其添置的新衣服;他们也不忘回忆起年轻时曾经一起走过的峥嵘岁月。

  “老人节”是一个值得向全国推广的节日。因为是现在的老人们用他们的`血肉之躯赶走了日本鬼子;是现在的老人们用血汗建设起祖国的富强;是现在的老人们还在老家为子女带孩子。

  我想对全国的老人说一句:“您们辛苦了!”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10

  我的童年是在丽水乡下度过的,那儿每年中元节都要放河灯。妈妈不许没有九岁的孩子去看河灯,怕出意外,再加上姐姐们每次看河灯回来,总是一副满足的样子,我于是也觉得河灯是个极神圣极美好的东西了。

  九岁那年的中元节,我被允许第一次去看河灯。一周前,我就开始兴奋,天天拉着人家唠河灯。

  终于熬到了七月十五,天还没黑,我就蹲在河边等。我清楚的记得,那天的时间走的多慢:云飘来又飘走,鸟儿已经飞了上百个来回,可天就是不黑。过了好久,姐姐才姗姗来迟。我催促她:“放吗?放吧!”可姐姐却只是故作老成地摇摇头,说:“还不到时候。”我急了,但却不说话,只是盯着姐姐看。她似乎也受不住我渴求的目光和河灯的诱惑,打开装河灯的篮子,拿出几个河灯。她做的.河灯总是很精致:彩纸折成荷花的模样,每一片花瓣都是不同颜色,荷花中央用胶水固定了蜡烛。我不由联想到妈妈说“荷花灯是用来悼念逝去的亲人的”,心中油然生出一股敬畏之意。姐姐点亮蜡烛,俯下身子,将河灯轻柔地往水中一放,荷花状的河灯便缓缓漂远去,直至没入一片灯光之中。

  来放河灯的人渐渐多起来,河灯便也增多了。几十盏河灯汇成一股彩流往远处流去,然而没过多久又潇潇洒洒地分开了,将被夜泼上墨的湖重新染成霓虹色,并带着此岸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幽幽闪闪地飘向彼岸,烛光悠悠,温润而又神圣。

  回到家后,我们还必须吃鸭子、喝茶。现在想来,那的确是极美好快乐的日子了。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11

  我生于浙江一座不大不小的城中,与著名的横店影视基地相邻。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这儿有山有水风景秀丽,民风淳朴。

  小时最向往的便是每年春节回家过年感受家乡的那些风俗。

  每年正月初八是我们那儿上山登高祈福的好日子。初七晚上我们就要沐浴更衣,初八凌晨早早起床。梳洗完毕,出发前我们还要沐一次“火浴”(用稻草把点上火,一家人围着火堆一边抖抖衣服一边转,而后用双手捧着烟气在面前做几个洗脸的动作)以示对佛祖神灵的崇敬。然后驱车赶往四五十公里以外的方岩祭拜天神。

  这习俗与日本神社祭拜大同小异。天色未明,方岩山上却是灯火辉煌。我们耗费三四个小时一一祭拜完所有神坛后,趁着刚放明的天空回到家中。子孙们一一跪在祖宗像前,由最年长的长辈撒下硬币,老辈人说抢到的硬币越多,这一年就越顺利。中午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午休,这一觉我们常常睡到傍晚时分才昏昏沉沉的起来。

  夜深了,但城中厚重的声音未沉。广场上社戏才刚刚开始。爷爷和姥爷辈的人纷纷前往观看。台上的`演员卖力的唱着、演着,台下传来阵阵喝彩声。这段时间也成为了小孩们的天堂,不用受父母管束,吃喝玩乐,随心所欲,一年中这种时间对于我们极其难得。

  家乡的风俗承载着我许多儿时的欢乐和回忆,而现在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被学习、游戏……占据了,日子过的平平淡淡,儿时的快乐于我们也渐行渐远了……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12

  家乡的春节按家乡的风俗习惯:“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早上拱拱手。”从农历的十二月二十日以后家家都忙着过春节。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大家仍冒着严寒忙着打扫卫生,希望扫去一年的秽气。远在天涯海角工作的亲人,也陆续赶回家和家人团渡新春佳节。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月小二十九,为除夕。除夕这一天,我们家乡称为过大年,家家户户贴对联,大人们准备了满桌吃的,吃完晚饭,大家团聚一堂,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直到十二点结束。鸣鞭炮关大门,这就叫辞岁。接着守岁到黎明前开门,又是鞭炮齐鸣,这就是象征开门大吉,一年平平安安,风调雨顺。正月初一,小孩子们穿上新衣服给家里的长辈拜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哈哈,又轮到我拿压岁钱了。每年长辈红包时,总会说几句祝福的'话语,比如好好学习,键键康康之类的话,儿孙们都说几句吉祥话。那时压岁钱不只是给孩子们快乐,也赋予了老人们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和家庭兴旺的美好希望。

  最后,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庙会,雄狮起舞,长龙游街,一片热热闹闹,这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元宵节。也是把过年剩余的东西吃完,再吃一些汤圆,像征今年团团圆圆,生活红红火火,家乡的春节一年更比一年好。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13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各自的乡俗。在我家过年时,舞龙、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必不可少的。

  在过年前的十几天,家家户户开始大量置办年货,大人们还要买过冬的衣服呢。还要在过年的那天之前进行大扫除。到了真正过年的那天,大家都开始挂灯笼、贴春联,春联是为我们迎接新的一年,而灯笼是让我们这年过得红红火火。不仅如此,还要在窗户上贴福,而且要倒着贴,意味着福倒了,福到了。春节吃饭前要先放鞭炮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吃饭时,小孩的嘴可甜了,他们走过去跟爸爸妈妈说新年快乐,就能得到红包。吃完饭后,外面开始热闹起来,一条条长龙接二连三地从巷子里跑出来,彩色的龙头欢劲地扭着,在大马路上显得格外引人入胜,路旁的烟花给舞龙的.人们打气,他们舞的更欢了。

  每当到了除夕夜晚的十二点真是极为热闹,一大筒烟花排山倒海得飞起向天空在天空中炸成了一朵花,一大群烟花飞快地冲向天空,炸开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鲜花,七彩的烟花炫染了整片天空,显得格外美丽,一条长长的鞭炮在地上“啪啪啪”地响着,在过年时放鞭炮是为了赶走一只叫“年”的怪兽,喜欢在过年时去村里偷吃,但它怕鞭炮,所以家家在过年时放鞭炮。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佮,一个不一样的习俗。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14

  我的姥姥是地地道道的土家人,所以,每到过年的时候我们都要回到老家——山东。

  每到腊八那天,我们一家在天上还有星星的时候就起床了,腊八节一定要吃腊八肉,我大姨夫从冰箱里拿出了一大块猪肉,只见他把肉放在火炉上让它解冻,又往肉上撒了好多胡椒粉、辣椒粉,让猪肉变得花花绿绿的,接着大姨夫让我把肉递给爸爸,只见爸爸把一小桶酸糕水倒了上去,再用刷子把酸糕水刷开,刷完酸糕水的猪肉味道非常的香,有着酸糕水的酸味也也有胡椒粉和辣椒粉的辛辣味儿和香味儿。

  吃完腊八肉,就该喝腊八酒了,虽说腊八酒有酒字,但里面只是用葡萄、梨、苹果等水果榨的果味饮品,味道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喝,还可以把腊八酒和带气的无味苏打水一起喝,口感更佳呢!

  过完腊八就到了小年,这天男人们都在家收拾房屋,女人们会去集市上买年货,而我们小孩儿就在田野里玩摔炮。

  又过了几天就是大年了,爸爸和大姨夫在杀猪、清理猪的`内脏,而我们小孩儿在屋里的炕上玩耍。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过去了,猪肉终于烤好了。爸爸拿小刀从猪身上割了一大块儿的肉让我们吃,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把整只猪一起烤,不分成几部分?爸爸说:“因为这样可以象征我们一家圆圆满满。”

  吃完合家饭后,我们土家的年也就算是过完了,是不是很有年味儿呢?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15

  “春节”是一年中最欢快的节日,也是人们最惬意地时候,然而在这个节日中,它有许许多多的风俗。

  给“压岁钱”就是其中之一。传说,人间有一个野兽,叫做“岁”,每到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就跑出来作怪,专门来吃小孩子,闹得人心惶惶。后来有一户人家的孩子,睡觉的时候将长辈给的钱放在枕头底下。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可怕的野兽“岁”跑出来了,正巧跑到那户人家里,看到那细皮嫩肉的孩子,顿时口水直流,邪恶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枕头底下的`钱发出了闪闪的金光。“岁”像触电了一样,“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们知道了制服岁的办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后来给“压岁钱”不只是为了赶跑可怕的“岁”,更是长辈对晚辈美好的祝福。

  除了给“压岁钱”,在春节中还有人人重视的团圆饭。团圆饭不同于平常的饭菜,除了菜品很丰富之外,还有象征意义。例如:鱼象征着“年年有余”,年糕象征着“步步高升”,芋头和腐竹象征着“富裕”,这些共同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美好祝愿。吃团圆饭时,每一个亲人都要到场,缺一不可。长辈们还要一一敬酒,晚辈们也应一一回敬,表示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以及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我喜欢春节,因为它不仅让我知道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风俗,更让远在四方的亲戚朋友都聚集了,让彼此间的血脉亲情更加浓厚了。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16

  我们金华人有一种很特别的习俗,那就是金华斗牛。

  金华斗牛,曾与金华火腿齐名,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清末民初尤其盛行。金华斗牛是牛与牛斗,不同于西班牙的人与牛斗,被誉为“东方文明斗牛”。斗牛当日,参斗之牛装以勇士之饰,由其主人护送进入斗牛场,此时鞭炮齐鸣,观者欢呼雀跃。

  我就看过几场:牛主把牛牵到赛场上。此时,两牛怒目而视,各自刨腿,四肢并力,奋力斗争,观众则呐喊助威,呼声响彻云霄。败者血肉模糊、仓皇而逃;胜者则奋蹄而追,紧随其后,斗牛即将结束。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在这里有相当大的体现。败退之牛将被主人贬成耕牛甚至宰杀;而胜者则身价加倍,威风一时。

  金华斗牛不仅仅是现代的玩法,古代也有。我查阅了资料:相传在三国时期,吴国的孙权与鲁肃微服出巡东阳郡(今金华市)。孙权为培养当地百姓的'勇武精神,便在东阳郡大兴斗牛之风。自此,婺城区雅畈镇铜山白鹤庙开创斗牛节,铜山也成了金华斗牛的创始地。可是现在并没有了以前的威风:金华斗牛濒临绝迹。新中国成立后,金华斗牛习俗一直被废止。1992年,金华开始重建斗牛场,恢复斗牛节,欲使这一古老民间娱乐活动重振声威。可好景不长,金华斗牛刚刚重新有了起色,斗牛户却因为斗牛经验少、饲养费用不能次次提供而纷纷宰牛卖牛。

  我们要好好珍惜文化遗产,不让他们受破坏。让金华斗牛重新站在现实的舞台上,不再被人们遗弃。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17

  对中国人来说,过完元宵节才是过完一个完整的年。

  元宵节说起来有两件大事,就是吃元宵,赏灯。用古人的语言来说元宵节就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春节一口暖融融火辣辣的长气吹到元宵…。

  说到元宵节,不得不提到汤圆,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元宵与汤圆有什么不同呢?直到今天我才发现元宵是“摇滚青年”,而汤圆是“包工大师”管他是不是呢帮汤圆才是最精彩的部分,每到这一天孩子们最盼着妈妈包的'汤圆。汤圆快成形时,锅中慢慢飘出一股淡淡的香甜味。过几片刻,小小的汤圆便躺入碗中,细腻软糯的糯米团,静静的泡在温水中,慢慢的香味越来越浓郁,摆到桌子前,使人忍不住要咽几口唾沫。用筷子轻轻咬开,一股香甜的气味扑面而来。好像绿水荡漾一般舒畅,慢慢的便散成一个圆,黑芝麻香甜可口,豆沙甜而不腻,水果馅儿流出各种颜色,嘴间流露着糯米的香甜,馅料甜味。让人回味无穷。

  家家门口前,挂着“满色天仙”,门口外可能是素白的纸质彩花,也有可能是“扬帆纸船”还有可能是色彩绚烂的长龙,但无论是什么,人们都在上面附上了对新一年的盼望与美好。

  边赏烟花,原来赏花灯,每年,宽阔的马路上被堵得水泄不通,星星点灯,灯火通明。

  “元宵”,更是一家团聚在一起的日子,“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我更希望所有的家庭,日子就像这元硕的汤圆一样,“团团圆圆”。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18

  要说到春节的习俗,那我知道的可就多啦!比如放鞭炮啦,走亲访友啦,贴春联啦,吃饺子啦!简直是多的数不胜数。但是对于我这个美食爱好者来说。最最期待和喜欢的,当然还是吃汤圆咯!

  汤圆味儿好,做法很重要。这不今年的春节,我们家又要准备吃汤圆了,我也不时会在厨房中打打下手。

  汤圆一出锅,顿时就香气四溢,让人闻了就垂涎三尺。

  终于可以吃汤圆啦!此时的我心情真的兴奋极了,迫不及待地想吃到今天的汤圆。过了一会儿,餐桌盘的人都到齐了,汤圆也一碗一碗的端了出来。我手里拿着筷子,看着碗里那又鼓又热的汤圆。心里总是热乎乎的。――实在等不下去了,于是我碗中夹起一只汤圆,然后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哇噻!这味道简直是妙不可言呐,那软软的面皮还有那又香又甜的馅儿,只直朝我的喉咙“奔去”,这滋味,可真是给人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汤圆,在某些地方又叫“团子”,让人有一种在新的一年能够团团圆圆的美好期盼。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对我喜欢的这在新的一年中能够团团圆圆的`美好期盼。

  心动不如行动,现在就开始做汤圆吧!希望今年的春节你也能吃到美味的汤圆,在新的一年中你也能和你的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19

  我的家乡在泰州,家乡的习俗很多,其中最热闹、最有特色的就是溱潼赛龙舟。

  赛龙舟通常会在端午节前后举行。当钟摆正好敲到第十下时,突然间鼓声大作,如雷声轰鸣般震耳欲聋,十几列龙舟队一起划动起来,一艘艘连头带尾一共二十四人的组合随着鼓手的鼓点声越来越快,选手们头上不禁冒出了黄豆大小的汗珠,从脸上往脖子里灌。个个衣服上的水都可以挤出一盆来。有的.甚至汗珠都滴进了眼睛里,一片朦胧。现在红队遥遥领先,他们一个个井然有序,动作一致,仿佛前面即使有只猛虎也不恐慌。虽然脸上都冒着汗珠,但都咬着牙,拼劲全力也要赢得这场比赛。因为这并不是代表一个人的荣誉,而是一个团体,乃至全村人民的希望。

  红队因为沉浸在快要胜利的喜悦中,队员们感觉已经胜券在握,失去了原本拼命的模样,个个放松了警惕,明显动作慢了下来。此时白队的鼓手配合着音乐声和号子声快节奏不停地敲着鼓,给队友增添了势气,照着这样的节奏他们团结一致,红队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桥上、路边的人们都在为各自喜欢的队伍加油打气,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比赛一直持续到下午两三点还没结束,到了四点队伍才慢慢散开,两股人流渐渐向西东流去。今天这场比赛,每个人都拿相机记录下了这惊心动魄的比赛,场面无不展示出家乡人民的独特魅力。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20

  要说春节过后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那肯定就是“元宵节”啦!在中华众多节日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元宵节了。

  元宵节有很多习俗,例如:吃元宵、猜灯谜、踩高跷……而在诸多习俗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吃元宵”这一习俗。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做“浮圆子”,后来又叫“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这不,我和妈妈就动手来包元宵啦!首先我们先准备材料:糯米粉、白糖、植物油、水。接下来就到重要环节啦!先取适量糯米粉,倒入少许水,揉成糯米团。这贪玩的.我,竟然在揉糯米团的时候,揉着揉着玩去了。要不是妈妈提醒我,我就把包元宵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哈哈!

  然后要把糯米团分成大小适中的小团,在中间挖个洞,加入事先准备好的糖和芝麻馅,继续揉成团。就在这一过程中,我与妈妈进行了一场比赛:比谁包的元宵又快又好看!那场面叫一个激烈:只见妈妈手疾眼快,一个接着一个可爱的元宵诞生,包得又快又好;另一边的我脸涨得通红,看着妈妈动作的迅速,给我急得直跺脚。我已经猜到了结局,只好主动认输,并向妈妈请教。最后终于全部都包好啦!

  再把它们放入锅中煮一煮,完成!晚饭桌边,我们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突然有一种涌上心头的幸福,那是团圆的幸福!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元宵节,团圆,幸福,祥和,美满!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21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我熟睡时,突然”啪啪”的声响给我吵醒了,我起床一看,才发现爸爸妈妈已穿好了衣服,妈妈提着篮子把鸡、鱼,放蓝子里,然后我们就出发了,我问妈妈去哪里,妈妈告诉我要去拜访老爷,求老爷保佑我们,我似懂非懂。可是为什么要这麽早出门呢?

  等到了,早上7点30分的时候,街上的人来来往往,人来人往,人山人海,我被挤到人海里,感觉像被挤在海绵里,无法喘息。我来到公厅里,看到有这么多人,我感觉我身在大海里,是一粒渺小的沙粒。

  到了晚上,这才是高潮啊!正所谓”正月十五闹花灯”当然是要灯啊!只见一轮明月早早地挂在天空上,有几颗星星顽皮的眨眼睛,我来到街上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灯海、我很喜欢因为我们可以猜灯谜,到处万象更新。

  街道上,到处灯火通明、张灯结彩,到处是各式各样的灯,有的花灯是小鱼

  有的花灯是小猫,有的花灯是白云我看着琳琅满目的花灯,简直让人应接不暇。

  这时,震耳欲聋的声音传来——“砰砰”只见九束美丽的`烟花像条龙一样接二连三地在空中绽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雪花,有的像星辰,有的像花朵,让人赞叹不已,小孩子则发出“哇哇”的尖叫声。

  深夜了,大家还沉浸在喜悦中,不舍分离,这一天,是大家高兴又忙碌又热闹的一天。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22

  每逢元宵节,汤圆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你瞧,那白白胖胖的小汤圆,就像一个个在汤池里自由自在玩耍的小娃娃,他们在家家户户的锅里翻腾,咕噜咕噜的声音,让人想起来他们的模样,口水就不知不觉的`流了下去。

  每年正月十五这天,我都会和妈妈一起做汤圆,当然,做汤圆要有材料,如:糯米、芝麻……刚开始,妈妈把糯米粉,水……一些东西加进去,让我来揉面,可我并不会揉面,妈妈在一边教我,不一会儿,我就变成了小白猫,面好不容易才把面揉好,就开始做元宵里的芝麻馅,我把一个小团面放在手里i,把面团压扁,在里面加入刚做好的芝麻馅,揉一揉,一个汤圆就做好了,紧接着我和妈妈又做了好多,做好了,妈妈开始下锅煮,虽然只有短短地几分钟,可是,我感觉,已经过了几个小时,过了好久,汤圆终于好了,我赶忙尝了一口,妈妈连忙说刚煮好的汤圆不能吃,烫!可我就像没听见似的,一口咬了下去,啊!好烫呀!妈妈,妈妈平静的只说了一句话,谁让你不听我的话呢的?活该,我包的元宵虽然没有那么美观,但还是非常好吃的。

  我喜欢元宵节,因为我爱吃元宵,元宵节还有一个民俗,那就是赏月。我们的课文上《北京的春节》老舍先生曾经说过:“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所以,每当夜色降临,我总会迫不及待地跑出家门,去赏月亮。

  我家乡的传统节日有许多,但是元宵节是我最喜欢的传统的节日。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23

  端午节,大家都很熟悉吧,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但是端午节,举国上下确实非常雷同呢。

  过端午,首先要吃粽子。在重庆包粽子,要准备棕叶,糯米,绿豆,蜜枣,排骨,花生米等等。左手棕叶,右手糯米,然后放入各种七零八碎儿,把棕叶包成胖胖的三角形儿,最后拿绳子捆得紧紧……别急,别急,这还没结束,还要把棕叶放进热水沸腾的锅里,煮上几小时。再掀开锅盖时,那香味,估计整条大街都闻到了。一剥开,白白的粽上镶着两颗蜜枣,咬一口,那味道更是妙不可言,隔壁小孩都馋哭了!

  吃完粽子,大家都会来到河堤上看龙舟赛。碧波荡漾的河面上,只见一条条龙舟整装待发。龙舟上,队员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有的看了看自己的肌肉,又挑衅地看了看对方,自信一笑;也有的正面对观众,挥舞双手,似乎已经想象到自己拿到第一名的样子。“321,砰!”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飞一般地向前冲去。现场的观众们欢呼着,我也欢呼着,河面上呼声震耳欲聋。队员们听着声音,更加快了速度,如同军队一样威风地向前。“咚咚咚……”“哒哒哒……”“加油,加油”在人们呐喊助威声中,伴着急促的鼓点和响彻云霄的.鼓啰,龙舟选手们斗志高昂冲向终点。好一幅龙舟竞渡,百船争流的景象。

  吃粽子、划龙舟,中国的端午节,那里都是这样丰富多彩。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24

  大家都知道春节吧?热热闹闹,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但你们一定不知道长达半个月的春节里,还藏着我们是所有人类的生日吧?那就是人节。

  人节传说是人的生日。因为当年女娲依次造出鸡、狗、猪、羊、牛、马后,终于在第七天,按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人,所以正月初七这一天就成了所有人类的生日,又称人胜节、人口节、人庆节、人七日等等。

  传说到了这一天,我们人类就要吃七宝羹。所谓七宝羹,就是由七种有特殊寓意的`蔬菜做的,比如使用芥菜、芹菜和蒜苗,就分别代表了长寿、聪明、精于计算的寓意。熬粥在这一天吃,是希望我们大家幸福、吉祥、发财,祝愿老人们长寿、平安、如意。

  可在我们家,正月初七是吃面条。因为七宝羹太难做,7种不同寓意的蔬菜很难找齐。所以妈妈总是一大早就起床,为我们做好面条,而且特意把面拉得很长,说吃了有长寿之意。当妈妈做好后,无论我们剩下的人多么贪睡,妈妈总是毫不留情地叫醒我们。当我们一家子围在桌子旁,一起吃这碗“长寿面”的时候,妈妈才会心满意足地感叹:这才有吉祥的寓意。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节这个节日已经在许多家庭都慢慢消失了,还好我家没有。我希望所有人们都能和我们一样:一年过两个生日,这多好!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25

  我的家乡在淄博,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包粽子变成了过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粽子做法并不单一,有豆沙的,黑米的,红枣的等,五花八门,在端午这一天,家家都会包各式各样的粽子。

  小时的回忆,爷爷摸着黑就会起床,忙前忙后,先用水把粽叶洗净,晾干,再准备好糯米,洗净放在一边一会儿用,再拿出豆沙,红枣,黑米放在一边。等一切准备停当,我们就开始盼着爷爷的话了。

  爷爷是一个比较守旧的人,定要等到十点十分——十全十美,而我们却不敢顶撞爷爷,只好在一旁等候。

  十点十分爷爷一起身,我们就来桌前,爷爷可是一个包粽子老手了,他一拿,一盛,一放,一包,一个粽子就包好了,爷爷一边包,一遍不一会儿,一筐粽子就包好了,而我呢,却把米搞得一身,好不容易包好了一个,一拿,米像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一样冲了出来,满地都是,而大人们呢,则在一旁哈哈大笑,爷爷却和蔼的看着我。

  这包进去的,是我的`快乐,包进去的是馅,是美好的心,更是大人们对我们的关心和耐心。

  没过一会儿,一锅美味可口的粽子被蒸好了,刨开一层粽叶,吃到了那甜甜的腻腻的味道,吃到了爷爷那辈的老手艺,带着对岁月沧桑的处置坦然,带着对传统的毕恭毕敬,带着对一家人的十全十美的祝愿。

  吃在嘴里,甜在心里。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26

  看了老舍先生的《北京春节》之后,也想一展我们家乡春节的风采,快来瞧瞧吧!

  腊梅花的香气充满了整个小区,我就喜欢这梅花香,不为别的,只为腊梅一开就要过年了!这花香也算年味儿吧。随着浓浓的年味儿,我们迎来了春节的前奏——腊八。腊八一大早妈妈就起来忙,原来是熬腊八粥,什么红豆、绿豆、黑豆……什么花生、枣子、葡萄干……什么大米、小米、黑米通通放进去,不一会儿便有了香味儿,这浓浓的粥香也是一种“年味儿”。

  过了腊八,我就开始盼二十三过小年儿了,这天是大年的“彩排”,这天过的好,大年也就更好。这天是要祭灶神的,还得用麦芽糖祭灶神,据说因为麦芽糖黏,黏住灶神的'嘴不让他说坏事,也有的说,因为麦芽糖是甜的,可以让灶神的嘴巴甜,只言好事。二十七这天我们全家大扫除,好表现出新年新气象,上午我们把床单、窗帘、台布……全部洗干净。把地扫一遍,拖一遍再擦一遍。二十九这天早上要去买年货、对联。一到商店,那真是人山人海,擦肩接踵,衣服都快被挤掉了。回来要把窗花、对联全部贴上。下午还要炖肉,包饺子。包饺子时还要包三、四个“钱饺子”,谁吃到的多,谁在新的一年交到的好运就多 。

  大年初一,早上早早的就要起来拜年,拿压岁钱。小孩们最喜欢过年,尤其是初一、二,因为有压岁钱拿嘛!但可不是白拿,还要叩头如捣蒜。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27

  我的家乡在浦城,这是个很小的县城,但仅管如此,浦城的人民一直崇尚着中华的传统民俗,这表示着大家对祖先的尊重。

  那我就先从春节开始说起吧!除夕之夜,家家3点多就开始吃年夜饭,“蛋卷”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的颜色是金黄色的,象征着家家年年都繁荣,儿女能够孝敬长辈。吃完晚饭后,我们是从不出门的,听奶奶说:“若出了门会把大家的好运给带走的。”虽然我们不能出门,但是在家中,我们不能出门,但是在家中,我们依然能够玩的有声有色。大人们在家中打牌打个通宵,孩子们放烟火放得起劲!这表示大家的好运年年,财运年年……除夕过后,换来的.正月初一也是很受人欢迎哦!早晨起来,洗漱完毕后就先喝一杯“桂花蜜”,这是我们孩子的最爱,味道甜甜的,香香的……这表示希望大家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甜甜美美……吃完饭后就给长辈们拜年,长辈们就要包压岁钱,孩子们得到压岁钱后可开心了,但初一至初三是不可以乱花钱的,这又代表着大人们在这一年里很难很难挣到钱,运气也不太好……给长辈们拜完年后,女孩在家帮父母干活,男孩就跟随大人们去各自的亲戚好友家去拜年,大家都过的十分开心。

  而正月初四,全家人都要去山上的庙里去烧香,给菩萨请安,让菩萨保佑子孙满堂,儿女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过了初六,大家就一切都恢复正常了,大人们工作的就继续工作,孩子们该去复习功课,迎接新学期的到来了,这个春节是令人难忘的。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28

  我的家乡在浏阳,这儿有许多传统习俗,尤其是春节的习俗让人记忆犹新!

  家乡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腊八这天,家家都要喝腊八粥。提起腊八粥,谁不是嘴里立刻有一种甜腻的感觉呢?把小米,红豆,红枣,玉米,花生仁儿掺和在一起放进锅里慢慢熬。熬啊熬啊,在孩子们等得谗言欲滴时,甜甜的腊八粥就出锅了。那浓浓的香甜的腊八粥,谁闻了不是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呢!

  腊八粥喝过没几天,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三。从二十三到除夕这段时间,家家都要大扫除,扫掉所有的灰尘,扫去所有的不如意。在农村,男女老少上午都会结伴去集市上,大人们置办年货,小孩子们买自己喜爱的小玩意儿。淳朴的乡亲还会杀猪宰羊,做各种点心,腌制各种腊味,当一切准备就绪,除夕也就来到了。

  除夕这天可热闹了!大家都穿上了漂亮喜庆的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窗户上贴上了喜庆的.窗花,男女老少都喜迎新年。当夜幕降临时,家家团聚,吃起了年夜饭,又称团圆饭,在外地工作的人,除非万不得已,都会赶回家吃这顿年夜饭。吃完年夜饭,家家户户除了很小的孩子之外,都会通宵不睡,一边看春晚,一边为家人守岁。

  我最喜欢正月初一了,为什么呢?相信你们一定已经猜到了,对!因为这天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呀,有哪个孩子不想让自己的口袋鼓鼓的呢?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新年,初一拂晓,孩子们都穿戴整齐给长辈拜年,平辈相见也会互相道声新年好。当然啦,长辈们总会塞给孩子们一个或大或小的红包,说上一些“越长越高”或“学习进步”之类的祝福语。

  初一到初五店铺都关上了门,街上很安静,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不过,在这期间,大家可以逛庙会,家乡的庙会十分热闹,逛庙会者络绎不绝。小贩们在庙外摆好摊位,高声吆喝着,吸引孩子们来买一些可爱的小玩意儿或小食品;唱大戏的在高高的台子上咿咿呀呀,卖力演唱;马戏团里,也不时传来人们的欢呼声。

  到了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大街小巷张灯结彩,整个城市笼罩在灯的海洋里,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当然了,元宵节必不可少的当然是吃元宵了。元宵又称汤圆,是用黏黏的糯米面团做成的,有大有小,有白有黄,做好后放锅里煮上一会儿,一个个可爱的大宝珠就出世了。咬上一口,香甜满口,舌尖上流淌着甜蜜的味道,与家人团圆的幸福感,国泰民安的自豪感都洋溢在每个人的心头。

  过了元宵节,热闹的春节也就过完了,大家又开始忙碌起来了。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29

  早上,淡淡的晨雾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晨雾散去,太阳从东方徐徐升起,大街小巷沉浸在一片祥和欢乐的氛围中,人们向往的方向只有一个,那就是——家。而这时,除夕已经临近了。

  每逢春节,米馃是桐庐人过年必备的美食,自然而然,做米馃的“大战”也就在家家户户打响了。我的外婆可是个包米馃的老手,蒸粉团、揉粉团这些技术含量高的活非她莫属了。水多了要烂,水少了要有干粉;蒸的时间长了要糊,时间短了要有生粉丁;搓揉少了不劲道,口感不糯;搓揉多了团子就凉了不易拿捏。只有外婆这样久经历练的人才把控的好。

  想做出味美的米馃,馃馅尤其重要。外婆前一天就备好了老嫩适中的冬笋切成丝,让味道鲜美的笋丝更好地绽放自然的.味道,加上外婆亲手制作的油豆腐切丁,再加上农家豆干丝、腌菜丝、榨菜丝,切丁的猪肉榨出猪油,浸润所有的食材,放下调料加上辣椒,撒一把脆嫩的蒜叶,把食材的美味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已接到做米馃壳子的任务,传统的米馃壳子都要手捏,虽然劲道但特别麻烦。在追求美食的路上,智慧的劳动人民始终会想出更好更便捷的方式,发明了做米馃壳子的机器,一扣一压,那米馃团子就变成了碗状,盛入菜馅收了口子,一个桐庐人喜爱的小食米馃就做成了。但原本那心想事成的愿望在我手里却破灭了,米馃压下去时,会粘在机器上,这可是个麻烦。嗯,模具里搓点菜油更加润滑,可还是不行,油都被米团子吸走了。哦,再给米团子抹了些面粉,这样油和面粉的强强联手,双重隔离,得以使米团子轻而易举地做出光滑而又软糯的米馃壳。就这样,我如法炮制,顺风顺水,功夫不负有心人,米馃越做越多。

  转眼间,外婆已端着米馃到老屋土灶上蒸制,在烈柴猛火的高温催熟下,米馃正在接受水与火的最终塑造,等待完美成型,很快让灶间弥漫出浓浓香味。终于,满满一蒸笼的米馃出炉啦,我顾不及烫手,先抓一个尝尝,鲜香饴醇,沁人心脾,还带着竹蒸笼的清香味,可真是名副其实的舌尖上的美味。一个小小的米馃,它包含了我们在新一年里的期望,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别看米馃小,腹中乾坤大。辛酸咸辣香,温暖在心田,小米馃,一道不可缺少的岁末美味,春节的序曲徐徐拉开。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30

  “噼里啪啦——”

  一簇簇烟花直冲天际,吴川人的元宵节拉开了序幕!

  我的外婆家在广东吴川麦家村。每逢元宵,我必定大饱眼福。在外婆家过元宵节那可是很热闹的,村子里举办的各种活动,每次必有上百个人来参加。人挤人的,一点都不逊色于除夕与正月初一。

  吴川的菩萨游行,泥塑,飘色可是很有名的。

  白天,就是菩萨们的主场了。每一尊菩萨会被人们放在担子上,再找十多个健壮的挑担男子,架着菩萨挨家挨户地游行。这个习俗又叫“菩萨逛街”。人们看到菩萨走来时,鼓掌放鞭炮,虔诚而热情迎送菩萨,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得到菩萨的保佑。

  每一年都会有人报名与菩萨共游。有一年,我的舅舅也加入了其中。活动过后,舅舅说:“咱们村的人,真是热情啊!这次,我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吴川有一个令人惊讶的地方:每年元宵,可是过得比春节还要热闹,成群的游客慕名前来。

  “咚咚咚——”

  听到这声音,我的心随着那声音一起欢悦起来:菩萨来了!

  你瞧!灶王,玉皇大帝,观世音菩萨……一尊尊菩萨,浩浩荡荡地来了。

  大人们拿着串串鞭炮,在家门口燃放;此时的孩子们,蹦来跳去,合不拢嘴。菩萨所到之处,人挤人,大家都汗流浃背,但脸上的笑容那可是藏也藏不住啊!正想着,舅舅在众多探出一个脑袋,微笑着朝我招招手。

  菩萨后面是舞狮。“咚锵咚锵咚咚锵”伴随着鼓声,一只只红黄相间的舞狮朝我们走来。每一只舞师游行时必定会挨家挨户的去“闹”,以祝福每户人家能顺顺利利地过完这一年。

  “妈妈!舞狮来我们家啦!”话音刚落,一只舞狮进了家门。他们跳着,跑着,甭提有多欢闹啦!外婆笑着将几个橘子丢入舞狮口中,那舞狮便“心满意足”,尽情舞啊,耍呀……

  吴川元宵节的晚上那也是很有趣的!

  首先,是看泥塑。泥塑,顾名思义,要用泥土塑造成一座座雕像。饭后,我走在街上,欣赏着那些巧夺天工的鬼斧神工。瞧,那是李白,真是惟妙惟肖!看,那是李清照,栩栩如生……形形色色。

  看完泥塑,妈妈带我去看了花桥。

  花桥,是用各种颜色的玫瑰和百合装饰的玻璃桥。红似火,白似雪,粉似霞,目不暇接。一阵阵浓郁的花香扑鼻而来,这真是美呀!花桥上也是人挤人的,但谁也没有感觉到,都沉浸在花的海洋之中。

  逛完花桥,外婆家的元宵节也意味着要告一段落了。

  这就是我们吴川人的元宵。

  你来吗?

  我在吴川外婆家等你!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31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也包含着思念家乡的感情。

  早上,奶奶便买了糯米粉、芝麻、藕和月饼回来,我凑上前去好奇地问:“奶奶,你买这么多东西回来干嘛?”坐在一旁的妈妈白了我一眼:“今天是中秋节,你忘啦?”“哦,对哦。”我恍然大悟,但随即又问道:“那又要糯米粉和芝麻干嘛?”奶奶笑着答道:“中秋节不止要吃月饼,还要吃糯米粉,买这些就是用来做的。”

  只见,奶奶将芝麻炒熟,捣碎,加入白糖搅拌,这样馅就做好了。用糯米粉和水以后揉成面团,将馅包在面团里,搓成汤圆的形状,再压平,一个糯米饼就做好了。上锅炕熟就好了。

  不知不觉中,一天已经过去,夜晚已经到来了。奶奶让爷爷搬了一张桌子来到院子里祭月,桌子上有月饼、糯米饼、柿子、藕,以及一碗水。我好奇地问奶奶:“祭月的桌上为什么要放水呢?”奶奶反问道:“有吃的怎能没有喝的呢?”妈妈笑着说:“毛毛,我们以前中秋节时经常到人家偷喝这个水,你知道为什么吗?”我茫然地摇了摇头,妈妈继续说道:“据说喝了这个水可以不尿床,所以一到中秋节晚上就看见许多孩子在人家院子里穿梭偷喝水,晚上反而因为喝多了尿床。”

  坐在院子里,听着妈妈讲的.这个笑话,品尝着美食,我不禁仰起头看着天上的月亮,月亮上是否真的会有嫦娥,会有玉兔,会有砍树的吴刚吗?

  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各有各的风俗,你们那儿的风俗又是什么呢?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32

  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在我的家乡,过新年时餐桌上摆上一盘香喷喷的年糕点心,是必不可少的。

  从过新年的这天起,大街小巷就有老爷爷在叫喊吆喝“卖年糕喽!”天空泛起鱼肚白时,奶奶就已早起,穿过一条条街,到街头去买。街上本空无一人,谁知这会儿却排起了长长的队,奶奶早去晚归,待我睡眼惺忪地下楼时,才看到奶奶的身影在厨房里一晃一晃的。

  “奶奶,你要做糖水年糕了?”“是啊,给我的宝贝孙女吃。”我看着奶奶把年糕浸到水里。接着她低头侧身从橱柜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只易碎碗,把浸好的年糕放到碗里,细心地摆盘。摆好后的年糕颇像一朵盛开的花。我插话到:“奶奶,咱家不是有不锈钢碗吗?为什么要选一个这么容易碎的?”奶奶一边开着煤气灶,一边伸手摸摸我的'脑袋,笑着说:“因为新的一年要‘碎碎平安’!”

  奶奶往锅里倒少许适量的水,然后轻轻地让粘住碗的年糕倾身滑下去。‘哗’的一身,锅里像窜起了火星子,又像是摇曳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奶奶不停地翻动着锅铲,让年年糕躺的更舒服些。我明显看到,在奶奶的指挥下,年糕像个体操运动员,来回反着身,重复着高难度动作。制作一碗糖水年糕再容易不过了,等到差不多快好的时候,把混合好的糖水用勺子轻轻顺下去。奶奶招呼我倒糖水。我的眼睛死死盯着糖水,透明晶莹的糖水散发出一股怡人的芳香,沁人心脾,估计奶奶是先在糖水里掺了些花瓣。其中的寓意说是水中月,镜中花,愿每一个人都能在新年如意所得。

  趁奶奶捞年糕之际,我轻手轻脚溜了出去:“哇!”我猛吸一阵,条条街都散发着家里那个味儿。现已临近傍晚,丝丝橘光冲破天际,似绘画大家的手笔,马路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那股淡淡的清香若有若无,又似乎冲斥着整条小街。我寻味闻去,原来家家户户都在做糖水年糕。回到家时,那盘年糕的摆盘设计变的面目一新,香味依旧让人垂涎欲滴。我伸手拿了一块往嘴里放,顿时两眼放光,情不自禁吟诗一句:“年糕精致点春心,夜景缤纷旧岁除!”

  这就是每逢过年让我翘首以盼的一件事。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33

  蹒跚学步的小孩子,劳碌奔波的大孩子,白发苍苍的老孩子,提到拗九粥,谁不是嘴里就立即生出那香甜软糯的滋味呢?

  相传,有一位孝顺的孩子名叫目连。担心为牢中母亲送的吃食全被看阴牢狱卒吃掉,于是用数种食材煮成甜粥,再在表面上洒上黑芝麻让狱卒误以为是乌垢不敢吃,粥才得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因为目连浓厚的孝心感动了福州百姓,而这天正好是正月二十九,所以拗九粥(孝九粥)从此成了福州特有的民族风俗。

  以前,总看到外婆一人坐在矮凳上,一碗杂米一个盆,半天时间筛选,半天时间淘米。在煤炉子上煮一夜,第二天一睁眼,用勺子轻搅两下,晶莹剔透的糯米散发着软玉似的亮光,乌黑铮亮的`黑米流露着古铜的色泽,红枣已有三四倍大,桂圆、马蹄、花生也悄无声息地融进了浓香中。高捧一碗,大口灌下。让杂米的轻糯,红糖的甜腻,马蹄的清爽顺喉而下,一口气喝上几碗才算过瘾。

  就这么喝着拗九粥长大的我,看到外婆的满头青丝不知不觉已成了苍苍白发。今年拗九节就让我来为你熬粥吧!

  说干就干,我买回了食材,回忆着外婆旧日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淘洗起来,熬煮正式开始了!大火烧开,小火慢炖。“咕噜咕噜”“吱滋吱滋”这不是熬粥,这是一场小型家庭音乐会。数分钟后,一股烧焦的糊味扑鼻而来。我方才慌忙地打开锅盖,往锅里探了探头,不禁吓了一跳。这锅中水是水,豆是豆,“伤痕累累”……“唉,做拗九粥怎么这么难啊?我努力了这么久还做成这样……要不,算了?”我在心中默默打起了退堂鼓,正当我准备收拾“战场”,猛一回头,妈妈神不知鬼不觉地站在我身后。“外婆喝得不是区区一碗拗九粥,还是你一片赤诚的孝心啊!”妈妈语重心长道,“别气馁,我们重头来过。”揣着对外婆的感恩之心,在妈妈的指导下,我终于成功了!

  外婆默默无言地品着粥,两粒珍珠般晶莹剔透的东西滑过她历经沧桑的脸,“嘀嗒”落进了粥里,但她笑了……

  浓浓拗九粥,深深感恩情。不仅是拗九粥,中国各地的特色民俗各有千秋。让我们一起好好传承、保护、尊重传统文化。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34

  说到“龙”,我便会想起家乡的那条“首饰龙”。

  每逢元宵,“巨龙”就会驾着五彩祥云出现,通体灯光点缀,金碧辉煌。各村的年轻小伙争先恐后地抬着“首饰龙”开始巡游,“嘿哟嘿哟”地喊着号子。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放慢速度,两旁的人们围着“巨龙”欢呼着,叫喊着,祈祷着。平时寂静的小山村,这个时候是最热闹的,仿佛沉睡了整整一年的人们,只有在此时才醒过来。

  据说这条“龙”已经有400多岁了,好奇的你肯定想知道这条“龙”是怎么来的吧?我已经替你走访了村里几位年长的老爷爷了,不过他们的答案也不尽相同:有的说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灾害缺乏科学的'认识,幻想龙就是神,想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有的说在我们乐清,地处东南海滨,古代渔民靠海捕鱼,他们对渔船寄托了深厚的感情,制作出这种身体呈渔船形状的龙灯来祈求国泰民安。这也就是为什么“首饰龙”在我们家乡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龙船”。

  “首饰龙”一般长4.5米,高3米,宽2米,前有龙头,后有龙尾,龙身至少由四层楼阁组成,每层楼阁上插着各色小旗,内壁贴着透光白纸,外壁贴着五颜六色的细纹刻纸图案。仔细看,里面大有乾坤,“住”着好几百号形态各异的人形玩偶。惟妙惟肖的古今人物在色彩缤纷的船型龙灯上手舞足蹈,上演一幕幕古装大戏,妙趣横生。正所谓:一个人物就是一段历史,两个人物就有一段故事。

  如果你来到乐清,刚好是元宵节,我一定要带你去见识那件宝贝——“首饰龙”!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 35

  在我的家乡石塘,每到元宵节,都会办一次盛大的扛台阁活动。那个晚上,这个平时幽静的面朝大海的小渔村,变得极为热闹,热烈的鼓声锣鸣,人们的笑声,融在那阵阵的涛声里;闪烁的灯火洒在青石板路和石屋上,与屋里的温暖相互映衬,也映照得人们脸上一片灿烂。

  扛台阁,以前均是将八仙桌翻过来,四脚扎个顶篷,由青壮年男子用竹棍扛起,渔村的艺人用彩灯、彩带,鲜花等把台阁扮得花轿似的,十分艳丽。如今的台阁用上了发电机、节日灯,其形态、色彩更胜往昔。每一扛台阁均是一台戏,由标致的童男童女扮演戏剧中的人物栩栩如生,逼真生动。扛台阁时,火镬开道(火镬是把木柴放在铁锅里烧起来。),渔灯、台阁在后,悠扬乐曲相伴,喜庆罗鼓压阵。

  正月十五一到,大人们很早叫醒小孩子来化妆。若她扮的是嫦娥,则两条柳眉舒展开来,脸颊浓粉上装还要抹上一丝金粉,额头一点朱红;身着一条粉白色丝带裙,脚上一双绣花棉布鞋。若他扮的是关公,则两道粗眉在上方横着,脸上涂了红彤彤的腮红,嘴边挂个大胡须,长长的几乎到了脚边。这妆化得极艳,所以,不认真看,还真认不出是谁!有好几次,侧目瞥了一眼靠近我台阁上的人,我愣是没有看出来是老同学,后来下了台阁被她认出后,她一路佯装生气唱着戏词追着我回家。

  晚上七点,村口的'公路上,早已热闹起来,人们早就抢占好观看的好位子,端着自家做的花生糖、枣糕、芝麻糖翘首企盼着。随着锣鼓忽地一声响,礼炮“啪”的一声在天空中绽放花朵。孩子们坐在家长为他们扛的台阁里,一脸神气。一旁的众人赶忙把那些散着香气的甜食扔上轿子,说着甜甜的祝福,“来年甜甜蜜蜜”、“长大了一定要生活甜美”、“日子要过得甜甜美美”……也有禁不住馋的孩子,趁大家不注意,刚刚还挺得直直的背,一下子弯了下来,一撕、一塞,便开始大快朵颐了。一时间,身旁的那些“各路神仙”、“英雄好汉”都成了“贪吃鬼”了!一直跟在我台阁旁的奶奶,笑着看着我吃,她说:“吃一点没事,吃了这些好‘福’果,就会有个好前程!”

  长长的队伍嬉笑到夜深还不肯歇息。元宵的火把一直跳动着热烈温暖的火焰。这火把、这笑声、这图景,无不向人们展示了石塘渔民祈望丰收、过上安乐生活的美好愿望。

  说起这个习俗,就不得不提一提家乡一直流传的传说。在石塘有座麒麟山,相传当年有会喷火的麒麟居住在山里,因为它的火喷到的地方就有财富,可惜这对麒麟并不时常喷火,于是聪明的渔人便在正月十五这天,以鼓声为号,拿起火把,扛起台阁,在山前热闹地活动,引得麒麟也跟着兴奋吐出火来,没有想到,刚吐完火,它们便化身为了这座麒麟山。人们为了纪念这对麒麟,也为了让村子世世代代日子越来越好,便渐渐形成了习惯,演化成了这种庆祝的习俗。在这一天,灿灿的火把、笑声、乐曲,成了最美的风景,让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漾起浓浓的幸福,这幸福感,浸润在每一个在外的游子心里……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精选]家乡的风俗作文07-27

(经典)家乡的风俗作文07-24

家乡的风俗作文06-12

作文:家乡的风俗08-16

家乡的风俗作文05-08

家乡风俗作文11-03

家乡的风俗的作文11-06

家乡风俗作文12-22

家乡的风俗02-25

(热门)家乡的风俗作文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