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地球一小时主题:“能见蔚蓝”
2月10日,地球一小时发起方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于今日揭晓2015年中国区主题“能见蔚蓝”,并同步发表中文版全球宣传片,正式拉开今年地球一小时的序幕。
2015年地球一小时将于3月28日(星期六)晚8:30举行。为响应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题,今年地球一小时在中国将继续聚焦当前最急迫、最受关注的环境议题——雾霾,发出“能见蔚蓝”的倡议。
“能见蔚蓝,代表了我们的建议和对未来的期待。’能’,意味着可再生能源能够带来改变,‘蔚蓝’代表我们每个人对告别雾霾、寻回蓝天的期待。”WWF中国总干事卢思骋表示,在深化2014地球一小时“蓝天自造”主题的基础上,今年的地球一小时将聚焦于能源议题,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主流化应用。
化石能源的过度使用,是目前中国局地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也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最主要原因。中国正消耗着全球约一半的煤炭。2012年,因煤炭消费的一次PM2.5、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中国污染物排放总量的62%、93%和70% 。同时,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14年年底发布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综合报告,进一步确认了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其他人类活动是自20世纪中期以来观测到的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碳浓度已升至过去80万年以来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使用化石燃料是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之一。
“WWF相信,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解决国内严重空气污染和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终极方案。”卢思骋指出, “只有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结构,我们才能最终告别雾霾,拥抱蓝天。”
从3月27日晚8:30至28日晚8:30,地球一小时将以“倒计时”的方式紧锣密鼓地展示24个可再生能源故事和案例。它们或来自个人、团体;或城市、乡村;或民间、政府;或定位于艺术展示,或偏向示范实践。
卢思骋说:“为治理雾霾,能源转型已刻不容缓。由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绿色中国,虽遥远,但并非不可及。推动可再生能源主流化应用与发展,改善空气状况,扭转气候变化,需要每个公民、每家企业、各级政府众志成城,尽我所能,守护蓝天。”
2007年,地球一小时从澳大利亚悉尼起步,以象征性的“熄灯”表达公众应对气候变化的呼声。仅用了八年时间,地球一小时就席卷了超过162个国家和地区、7000座城市,吸引了数亿名支持者,成为全球参与规模最大的开源性环境保护行动。2009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将地球一小时正式引入中国,努力为中国公众打造一个表达环保热情和行动期望的平台,一个全民参与凝聚环保力量的绿色节日。
WWF全球传播总监萨德•萨龙瓦拉(Sudhanshu Sarronwala)表示:“整个世界将见证地球一小时第九次横扫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公众将走到一起,以实际行动扭转气候变化。我们也期待能够继续与各地环保人士携手努力,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寻求解决方案。”
此外,与主题同时公布的地球一小时全球宣传片,采用英国著名摇滚乐队巴士底(Bastille)歌曲——庞贝(Pompeii)作为背景音乐,展示了世界各地公众为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积极贡献。短片为观众呈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美国总统奥巴马、演员艾玛汤普森(Emma Thompson)、李冰冰、马克鲁法洛(Marc Ruffalo)等世界领袖和国际明星支持地球一小时的经典时刻,鼓励公众发挥自己的力量扭转气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