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时间:2022-01-19 11:09:20 记忆 我要投稿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精选2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记忆中的年味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精选25篇)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1

  透过窗看着外面飘洒的纷纷白雪如同柳絮般的落下落下。草地上,树上,车上……铺上一层洁白的婚纱。看着这如此诗意的美景我不禁回忆起那逝去但又难忘的年味。

  零食和烟花

  过年的年味是吃不完的零食和美丽灿烂的烟花。那时小小的我常常看着墙上的日历一天一天翻着,盼着过年的日子早早到来。终于过年,我和附近的小盆友们都在家前的广场集合,身上能装东西的口袋里都装满糖果、瓜子、花生。每个人的脸都跟大花猫似的,鼻涕忽上忽下的;大人们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冲到门外,高高兴兴地点燃引线。“扑”地一声,烟花向一只轻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后“啪”的一声,分成许多个火花,在天空中慢慢地,轻轻地,飘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个金玉满堂,拿在手上,“砰”、“砰”,十声炮响,响彻夜空,大街小巷早已经成儿童的世界。

  祝福与饺子

  过年的年味则成为一句句吉祥的祝福和一碗热腾腾的饺子。过年,早早来到爷爷奶奶家,并送上一句吉祥的话:“祝您,春节快乐!”祝福顿时温暖你我他。晚上奶奶把我和爸爸唤进屋去。一家人津津有味地吃着三鲜陷饺子,欣赏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晚会节目。爷爷,老叔还有爸爸举杯畅饮,奶奶笑眯眯的双眼变成两条缝,一家人都是满面春风,一家人其乐融融。

  在飘飘落落雪中,年虽早已过去,但年味儿仍旧是挥之不去,仍给我无尽的回味。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2

  记忆中的年味是美好的,是欢乐的,也是充满爱的。

  每逢过年时,所有的小朋友都十分高兴、激动。新年里,走在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的窗户源源不断地飘出甜甜的年糕儿、油煎带鱼的鲜味儿、炖鸡汤的香味儿......我刚吃饱的肚子又“咕咕”地叫了起来。

  平日里,大人们忙于工作、接送孩子、操持家务,孩子们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亲朋好友相聚在一起的机会还真不多。于是,人人都期盼着大年三十那顿温馨的团圆饭。今年的年夜饭,因为久未相见的亲人聚在一起,格外热闹。长辈们在饭桌上举起酒杯祝福、谈天说地;孩子们在饭桌旁说笑、做游戏,气氛好不热闹,每一张脸上都洋溢着欢乐和幸福!我那98岁的太奶奶身体依然健朗,她那饱经沧桑的皱纹里也溢满了欣慰和满足。

  大年初五是财神日,凌晨起,“劈劈啪啪”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开心果”炸个崩儿脆、“海鸥”直冲云霄、“霹雳陀螺”在半空打着漂亮的旋儿......声声爆竹、朵朵礼花伴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祈盼,飞向无垠的天际。

  那沁人心脾的年饭味儿,还有那温馨甜蜜的团圆味儿,融成了最香最浓的年味儿。年味儿便是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美满安康的幸福味儿!

  年、春节、压岁钱、都是那么美好,压岁钱不在多少,而在于生活情趣。这就是记忆中的年味——美好、欢乐,充满着温暖和爱。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3

  时光飞逝,时间像剑一样走过!一不留神,就过年了。

  在30号晚上,我一个在大街上空无一人,远远望去,只有我一个身影,在这里孤单徘徊。心里想人都去哪了!

  可是我们庄各种表现都没有,这难道是“与世隔绝”,不可能吧,我记忆中的年味是贴门神的年画了。这种年画,农村里几乎家家都要挂的。一开始,在我眼里那些门神长的都是一个样子,没啥区别,但是年画上却会标注不同的人名,像是秦琼,尉迟恭等。稍微再长大些,我就学会了要从武将手执兵器以及衣服的花纹颜色上,来辨别他们的各自身份。从年画上了解这些历史人物,民间传闻,可以说是童年时最经济实惠的文化快餐。

  所以,“年味”始终都在,只是悄悄的改变了旧模样。人们总说年味淡了,其实淡的不是“年味”而是“人心”。

  什么叫年味,我一直也没有搞明白,我觉得真的是年味一年不如一年,以前过年都热热闹闹的,可是现在没有人出来了,也没有小孩子放鞭炮了。尤其是我们这个小庄,真的过年好像是没有过年一样,各自忙自己的,除了初一,拜拜年。好像人都没有似的!

  年味去那里了,那什么是年味?年味就是全家团圆的喜乐气氛;就是晚辈孝敬长辈围坐在桌前敬的那一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飘进鼻内的一股幽香;就是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的饺子;就是逛庙会看着舞龙吃着糖瓜儿仿佛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就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就是走在街上乡里街坊见面道着过年好的那种氛围……这就叫年味!

  如何过个好年,凝聚了人们对生活、对生命的所有美好祝愿。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理想化了,理想也被生活化了,当生活和理想混合在一起时,就有了年的意味。

  曾经,它藏在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藏在晚辈孝敬长辈的那一杯酒中;也藏在家家户户都贴上的喜庆对联中。如今,它藏在微博、微信、QQ的红包里;藏在悠闲的棋牌麻将、高亢的K歌里;也藏在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要说过年好的祝福里……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4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的《元日》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他所描绘的就是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放炮迎新的热闹场面。

  除夕之夜放鞭炮这似乎是一种不会被人忘却的传统。从我记事之日起就对每年除夕凌晨12点的炮声记忆深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一时间点里每家都会放开门炮辞旧迎新,在新年里讨个好彩头,你能想象上百花炮声在空中此起彼伏地爆炸,那种光亮,那种声响,怎一个震撼了得呀!即使你熬不到这么晚,相信这震耳欲聋的炮声还是会把你叫醒的。

  每年除夕,爷爷、伯伯、父亲都会准时从被窝中爬起来放鞭炮,对他们而言,这已是保持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习惯了。他们不需要闹钟,却总是那么准点,或许是他们的心灵感知新年的气息比咱们更早更准吧!

  我一直认为,乡下的年味儿比城里要更浓些,因为这份“美味”中加了更多调料,纯朴、感恩与真诚。城里的路旁商店张灯结彩,这是他们对新年的期许,希望新的一年红红火火,步步高升,但这其中不乏有些应付之意,过多花哨的装饰只是随了大流,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相比较而言,乡下人家门上贴的春联更有寓意,这些春联并不昂贵,并不华丽,却寄托了一家人对新年的美好期待,都说平凡之中见真情,春联不也是如此吗?

  年味儿要与家人共同分享,所以除夕也就少不了与家人共进晚餐。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物质需求的提高,“年夜饭”人们更热衷于去饭店吃。一家人在餐桌上有说有笑,吃着现成的饭菜,吃完结账就可以走了,方便、快捷,何乐而不为呢?但在乡下大多数人家都是在家里吃,即使比不上饭店菜品的美味,但这是家人亲手烹制的,里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即使比不上饭店用餐的方便,但与家人一起劳动是开心的,充实的,享受的。咱们吃的不是美味,是气氛。只要一家团聚,一起吃饭,我相信,无论饭菜的丰盛与否,大家都是开心的。

  吃完年夜饭干什么呢?答案当然是看春晚了!虽然现在对春晚的意见褒贬不一,但依然不减低人们对春晚的热情,很早就开始关注春晚了,除夕晚上8:00,春晚终于揭开了她神秘的面纱,一家人和乐融融的坐在电视机前,看着春晚,说说笑笑,体味春晚带给咱们的乐趣,等待零点钟声的敲响。

  除夕,除旧迎新。年味儿,充斥心田。希望人们可以在新年中过的更轻松、更舒适、更愉快。如老虎般虎虎生威。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5

  寒假中的许多时间我都草草地虚度过去,唯有过新年那几天我是真真切切度过去。

  愈利年关,过新年味儿愈浓。

  排在年味儿之首就是那一阵阵浓郁的鞭炮味。从地上忽然飞向天空就是那一个个花炮,垂直地飞向天空,以一种傲慢的姿态在天空中绽放,闪现出一个一个的“小星星”,转眼间又消失在黛蓝色的天空中。它完美地飞跃,完美地落下,完美地展示给我们看,又一颗接替它,在天空中绽开出一朵巨大、闪烁、晶亮的花朵,仿佛花朵上镶满了水钻,又消失了。吸吸空气,里面有氧气夹杂着那股硝烟味,虽不好闻,但是闻着闻着也习惯了,这股硝烟味还真是随处可闻呢。

  年味儿之二当然要酒香味了,我们这城市虽不酿酒,但是非常钟爱喝酒。在过新年这么重大的日子里,喝酒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家家户户会在过新年的前夕准备上好的陈年老酒。在过新年时,许多爱藏酒的人都会纷纷打开自己珍藏多年的好酒,也许只有在这种日子了,他们才会收敛自己对酒的吝啬。在过新年,不管是会不会喝酒的人,都得沾沾酒气,这不,喝着喝着倒也能品出些这酒的好了。

  饺子味在年味儿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北方人特别爱在过新年时吃饺子。那肥中带瘦的馅,加上些料酒,那味儿真是让人口水流下三千尺。再在馅中加入葱、姜、蒜,那滋味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蒸煮完后,香味那真是扑鼻而来。一碗醋,一大碗饺子,可能还填不饱肚子哩。吮吮饺子上的醋,一咬开饺子,又会有一股汁混着醋一起流入口腔中。

  仔细想想,其实年味儿很多。都饱含着新年的温馨美好。想象一大家子人围坐在一张大圆桌边吃饭,虽有些挤,但是谁都互相夹菜,这种温馨只有在过新年才能得到。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6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现在我们一谈到春节定会想到各地都有订票赶着回家的人们,春节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习俗,春节带给我们的是团圆祥和、其乐融融的气氛。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我们心目中也一定有那些记忆中的年味儿,这些深刻的感触和温暖的味道一直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临近春节,人们都会兴高采烈的采办年货,小时候的我们总是拉着妈妈的衣角充满好奇的在集市中采购过年的货物,我们也会得到一年中最好的礼物,新衣服、新鞋子、各种玩耍的鞭炮……当然,家里也会充满喜庆,“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全家人一起大扫除后还会贴年画、贴春联,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除夕时,妈妈会做一大桌好吃的家常菜,全家团聚在一起幸福的吃着年夜饭,然后看春节联欢晚会。说到这儿我们又不得不提守岁了,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除夕的我们总是那么有精气神,放着鞭炮、喜笑颜开的迎接新的一年。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春节,我们的节日,让感动继续,让年味儿永存。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7

  “轰轰轰轰轰”我们在放爆竹,因为新的`一年开始了,要以旧换新。

  过新年时候的气氛,真可以用“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句来形容!每家每户在过新年的时候,门口总是贴着对联,家里不仅贴着“福”,还贴着窗花我知道,“福”在家里贴是要反贴的,因为这表示“福到了”,在外面贴福要正着贴。我们家里贴福的时候可能意思了,那是在我的爷爷家,我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白发苍苍,爷爷拿出双面胶,先贴后揭,可是在揭到的时候把粘住的那一部分也揭掉了,怪不得贴不上去,让我们都哈哈大笑。

  红色代表革命,也代表快乐,每次过新年的时候,大街两边的路灯上,都挂着红灯笼。过新年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从前有一个吃人怪兽,它的名字叫年,每到过新年的时候就会来吃人,为了赶走年兽,人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办法,年兽怕火光、怕响,于是就用烟花爆竹来年,把年赶走。所以每当年兽来临的时候,人们就会放烟花爆竹,来驱散邪气。

  每当过新年的时候,在远方的新人就会赶过来和家人团聚,我们家里过新年的时侯可有意思了。我们从新年礼物中得到了一只帝皇蟹,大钳上长满了尖锐的刺,在拿出来的时候,舅舅不小心被刺了一下,然后妈妈又是第二个牺牲者。到了发红包的时候,外公外婆先发,舅舅舅妈第二,爸爸妈妈最后,接红包的时候,我双手接过,再说一声:“谢谢!”就转身离去。开始放烟花了,爸爸去点:“轰轰轰——轰轰——轰……”烟花的亮和响不得不让我们眯着眼、捂着耳朵。妈妈说看着烟花可以许愿望,我听着妈妈的话,默默地许下了愿望!

  关于过新年的事,真是丰富多彩,说也说不尽!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8

  新年的脚步一天天近了,记忆中那些过年的场景又浮现在眼前。

  过了腊月二十三,大人们就开始忙活起来,打扫屋子,把家里的沙发,家具都统统挪动位置,来一个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包上头巾,拿一根长长的竹竿,竹竿上绑上笤帚,把屋角的蜘蛛网,灰尘扫落。这时的我,最快乐的便是在搬到院子里的沙发上蹦来跳去。

  下午,爸爸会在炉火旁收拾从集市上买回的猪头,把火钩放到炉子里,过一段时间,火钩被旺旺的炉火烧得红红的,用它来烫下猪头上的毛,哧溜一声,那烧焦的味道顿时布满整个屋子。

  晚上,是爸爸写对联的时间,大半个村子的对联都是爸爸写的,乡亲们早早地送来了红纸,有的已经裁好,有的还没有裁。爸爸会让我拿好细线,沿着折叠好的痕迹,一用力,整个纸就裁好了,既快速又整齐。纸裁好了,爸爸在砚台里倒上磨,开始挥毫泼墨,因为经常写,对联的内容已经烂熟于心,我呢,当爸爸写完一幅,我会小心翼翼地摆到地上。爸爸一边写,我一边摆,看的多了,往往爸爸写第一个字,我就能猜出爸爸要写的内容,一会的功夫,地上就摆满了,那浓浓的墨汁味溢满整个屋子。明天一早起来,墨汁干了,再一张一张卷起来,用线捆好,写上名字,以免给大家混了。在乡亲们的道谢声中,爸爸总是摆摆手,乡里乡亲帮点小忙不值得一提。这时候的我是骄傲的,为爸爸的付出,为爸爸的一首好字。

  大年三十是最期待的一天。一早起来,就可以和爸爸一起贴对联了,爸爸拿着打好的浆糊,用一把小小的笤帚刷在大门上,我手里拿着写好的对联,先念一念,判断出哪是上联,哪是下联,然后把对联递到爸爸手里,一边贴一边念。一刷一扫,对联就贴好了。这时候该贴萝卜钱了,要选择不同颜色的交叉贴,还要把黄色的单独拿出来贴到厨房里去。整个胡同里溜一圈,看看这家的,读读那家的,看着萝卜钱在门框上飘来飘去,心情那个美啊!

  这时候的妈妈和奶奶则坐在炉子旁开始炸菜了,黄花鱼、刀鱼、豆腐、山药、肉,都是炸的对象。妈妈负责挂糊,奶奶负责掌握火候,一会功夫,大大的箩筐里就摆满了炸好的菜。我会走到旁边,趁妈妈不注意拿几块放到嘴里,边吃边往外走,那味道至今让我留恋。今天,再吃炸好的鱼、肉,已不是当年的味道。吃过晚饭,妈妈从橱子里拿出早已做好的新衣服,新鞋子,我迫不及待地穿到身上。过年盼的就是这身新衣服。穿上就不舍地再脱了,这时候,爸爸会带我来到邻居家看春晚,黑白的电视机也不是家家都有的,看几个节目,大人们对节目评头论足。回到家,哥哥会放几挂鞭炮,这时候,鞭炮声此起彼伏,这是休息之前的鞭炮。

  大年初一,是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醒来,一会儿从这家传来,一会儿从那家传来,哥哥和爷爷也早早起来开始了,那声音震耳欲聋。捂住耳朵,躲在屋中看鞭炮刺溜刺溜地冒火星。偶尔会放几个“大雷子”、“二踢脚”,那声音就更响了。吃过早上的素水饺,奶奶说,初一早上要吃素,一年素素静静,没有麻烦。我们就开始拜年了,走进家门,先看看谁家院子里的鞭炮皮最多,这一天是不能扫院子的。然后就是被大娘、婶子们装上满口袋的瓜子,花生、糖果,或者柿饼,往往是几个门子拜下来,口袋里就装不下了。现在回想起来,那种快乐,是现在所无法言说,无法体会的。

  回忆童年过年的记忆,就像发生在昨天,还是那么鲜活,那么热闹!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9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大家一年的奔波忙碌中,年也渐渐的到来了。

  还记得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时,也就是腊八时,家家户户都少不了喝腊八粥。在那一天中,大家都渐渐拿出自己屯的年货出来了。孩子们也期待着一学期的结束。年,也就渐渐地开始了。

  时光的脚步总是那么快,就到了年三十。我看着大人们将对联贴到外门,意味着对新年的期待。还会将“福”字倒贴门上,意味着福进门来。这一天对于父母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一大清早,他们就准备着今天所需的材料。

  大人们忙碌着,我们也不能清闲,帮忙打打下手。年夜饭中少不了年糕,比起买的,自己做的最好吃。于是我就准备好面粉、鸡蛋、肥肉、南瓜、糖,将它们柔和在一起,捏成一个团,再给大人们下锅炸。这样就意味着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高。

  在这一天锅子和砧板几乎没有空的时候,剁东西的声音,炒菜的翻炒生,整个屋子都飘满了鱼肉菜香。让人感到热闹与喜庆。

  临近黄昏,外公会摆好桌子来拜神和祭拜祖宗。会在桌子上摆好鸡、鱼、肉在正中间。后面摆上三碗米饭。最后就是三杯酒。前面左侧会在勺子上点好油灯,正中方会上三炷香。祭拜完会将酒洒到地上。

  正当我们在玩耍中,一声“开饭了”使我们回了神。全都在家中坐好,盯着桌上那十道菜蠢蠢欲。摆在最中间的是羊肉火锅,意味着红红火火。旁边还会有红枣桂圆乌鸡汤,意味着富贵。它的对面有一盘笋子炒肉丝,意味着节节高升。一盘扣肉,意味着团团圆圆。

  接下来我们会全家团聚围着电视看春晚,并在这中途中,长辈们会给我们压岁红包和祝福语。我们都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颜。

  午夜倒计时,家门外爆竹声响起,浓浓的年味飘逸在心头。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10

  最近的阴雨天气确实不怎么令人高兴,可过新年的喜气早已满满地挤进了阴雨的天空,有时看见了街上的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急匆匆地往家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逐颜开,他们的手上还提着新衣服,这不禁使我联想到过新年穿新衣的习俗。

  小时候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的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会觉得是过新年最好的象征,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春节降临前,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我们都会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在门上贴上一幅春联,祈求好运。传统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的联语,什么“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话语。

  送灶神是过春节前的一件大事。听奶奶说,送灶神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能替他们说几句好话,因此这一天人们都会特别准备些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新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在爆竹声中,春节就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儿仍是挥之不去,仍给了人们无尽的回味。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11

  儿时春节,家乡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要贴春联。记忆中最浓郁的年味,就是小学时街上手写春联时飘着的墨香味儿。

  春节前两三天,街口现场就摆起了专门写春联的大方桌,一摞摞红红的春联纸和黑黑的几大瓶浓墨。写春联的都是街坊信得过的,有文学修养和书法根基的“大腕”邻居。写春联不仅分文不收,还可以根据来人的需求、身份和年龄,挑选相应的春联书写。有的是套用古老流传的春联,有的是书写者现场独创。因为外婆当时是街道居委会主任,身高刚好高过大方桌一个多头的我,便跟在她身后忙前忙后地“协助”,帮忙拉着写春联的纸张,或者将写好的春联挪到旁边晾干。看着邻居挥动毛笔,一个个字、一副副春联在腕底流泻而出,墨香扑面而来。

  春节贴春联也最难忘,爸爸会端来家里的长条凳,在门两边刷上浆糊。先将春联隔空虚拟地放在要贴的位置,让我和哥哥姐姐站在两米开外,肉眼判断春联是否放正了。那时,老爸一改往日的严肃,态度特别好,特别“听从”我们的指挥。“左边再高点”,“右边再低点”……最后在我们老小齐上阵的努力下,红红的春联端正牢固地贴在了大门两边。而吃罢年三十的团年饭,到每家门前看春联和捡鞭炮,基本是年三十下午的全部内容。大年初一,跟着大人串门拜年时,也最爱读每家每户的春联,常和外公一起你上联我下联的朗读,还能学到不少知识。那闻着墨香的年味,现在想起来,心里都甜滋滋的。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12

  过新年了,我和爸爸妈妈回到俞源老家,近距离亲近了传统的年味儿。

  传统大年,排第一位的当然是吃的喽。过新年最重要的菜非猪头莫属。俗话说:“有钱没钱,买个猪头过新年”。猪头虽说其貌不扬,但是猪头肉却是传说中的美味。爷爷用力将煮熟的猪头掰开,把猪舌头、猪耳朵、猪拱嘴、猪脸等等不同部位的肉切成片。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我迫不及待地抓起一片肉塞进嘴里。哇,那个美味啊,实在没有办法找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猪肉烧豆腐是另外一道超级美味。你们知道豆腐是怎么做的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首先要把黄豆磨成豆浆,再把豆浆放入大锅中煮熟。这时,需要“魔术师”--奶奶出场了。只见她把一小勺盐卤化开,倒进豆浆里,搅拌几下,过了几分钟,豆浆神奇地变成了豆腐脑。奶奶再把豆腐脑倒进一个木框里,盖上盖子,上面压上石头,大概过了半个小时左右,揭开盖子,香喷喷的豆腐就新鲜出炉了。

  吃饱喝足了,就该去看大戏了。热闹的开场锣鼓后,孙悟空翻着斤斗上场了,他实在是太厉害了,几下子就把妖魔鬼怪都打跑了;画着花脸的将军,穿着鲜艳的铠甲,背上插着四面小彩旗,神气极了,正带领着士兵和敌人激烈地战斗;最受大家喜爱的,还是脸上涂着“土豪金”的财神,捧着一个巨大的金元宝,忙着给大伙儿拜年……

  这就是我看到的新年,又好吃又好玩的传统大年。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13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过小年,就要祭灶。记得小时候,奶奶都要做一个花馍,蒸好好,摆放到灶神旁,上一柱香,拜一下。母亲不信这个,所以分家后,家里也不祭灶神了。过了小年,大人们就开始为过年准备了。每年的冬天,会裁缝的母亲都是最忙的。村子里的左邻右舍,这个给孩子做件外套,那家做条裤子。母亲都会答应。每晚,踩着缝纫机做到半夜。母亲说,以前我们小时,家里经济紧张,做衣服给家里补贴家用。后来,日子好了,碍于邻里情面,还是要帮忙做的。每年,我们姊妹几个的衣服,母亲都是忙到年三十夜里才给我们赶制出来。

  相对母亲的忙碌,我们可是悠闲多了。常常几个小伙伴相约,走上2里路,去镇上看大戏。那时还是公社,在镇里建了戏园子。平日里是镇上开大会,或者审判会时用。腊月里,就开始唱大戏了。小孩子,对秦腔的热爱,源于可以顺理成章的向家里人要几角零花钱,买一毛钱的瓜子,或者一个米花糖。那时,兴高采烈的我们,在戏园子玩够了,拿一角钱,从小贩手里接过用旧书卷起的一小筒瓜子,站在台子地下,一颗一颗放进嘴里,砸吧一会,再吐掉皮。一把瓜子,慢慢地吃,等戏散了,还有一多半,有时就带回家给家里笑的弟弟妹妹吃。我对秦腔的了解,也就从那时开始吧,记忆中最深刻的秦腔名曲,《周仁回府》,《铡美案》,就是那时深植于记忆中。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戏院就荒芜了,记得初中的学校就在戏院旁边,每日放学都会看到孤零零矗立在那里的舞台,台下空落落的,几个小孩在玩耍。而戏台上那些,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包公,蓝脸的道尔顿,那被遗弃的秦香莲,那骄横的公主,成了永远的记忆。后来,戏园子也拆掉了。前段时间回家,路过镇上,以前戏园子的地方,开发成了家属区,盖起了高楼。年味,就在人们追逐好生活的路上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14

  我想我小时候之所以心心念念着想快点过年,觉得小时候的年味特别的浓,是有特别多特别多的原因。

  第一个是因为年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日子呀,那么一重要它就得放假,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仅次于暑假的的长长的假期,但是它又没有暑假那么长,所以寒假就可以不用参加任何的兴趣班,当然这样我就也不会有任何其他额外的作业。第二个就是过年可以光明正大的要爸爸买一大堆的烟花炮竹,但是却被告知只有等到临近大年三十的时候才能痛痛快快玩,而平时就只好能玩一两支,等到过年了跟其他的的小伙伴一起比谁家的烟花好看谁家的烟花买的多,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拿着炮竹做坏事,这大大加大了我对过年的期待。而第三个是对于我们家来说一个特别的习惯,那就是一定要到了年三十洗了澡才能穿上为过年准备的新衣服,所以我为了早早可以穿上新衣服,每到大年三十的那一天我就会早早的洗澡然后就立刻换上新衣服坐在火边吃着零食看着电视也不会有人说我不看书不写作业。第四个是小时候的经费不充足,想买什么东西想要什么东西都要千磨万磨老爸老妈才会答应,到了过年的时候我就有压岁钱啦啦啦(家里亲戚多压岁钱自然也多),我可以自己买平时想要的东西,那是多么愉悦的一件事情。第五个是我可以在外公家那边过年,家里的家里的小孩子特别多而我又比较小,舅舅们就会要哥哥姐姐给予我特别照顾,他们都得带着我一起玩,跟他们在一起相当大的弥补了我作为独生子女的孤独感。第六个当然也是最重要的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我是小孩子呀,我有一颗纯真的心,我对过年抱有浓浓浓浓的向往,对我而言过年意味着我又长大一岁了,我离我所期待的成人世界又更近了一步。

  现在的我却希望可以像小时候的我一样对过年抱有浓浓的期待,浓浓等待之情。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15

  年,不仅是中国古老传统的团圆节日,还是记录岁月的标识和载体,映射漫长岁月里人们生活状况的镜子。

  在童年的记忆里,从进入腊八这一天就预示着忙年的开始。这天清早,母亲会将浸泡好的八种粮食倒入我家那口大锅中。和往常一样,10岁的哥哥用力拉着风箱,伴随着“咕嗒、咕嗒”的节奏声,灶膛中伸出了长长的火舌,驱散了严冬的寒意。

  那时,临近年根的几天最忙,蒸馒头、做花卷、熏鱼、炸萝卜丸子常常都是通宵达旦。那时面粉供应量少,做馒头时先把白面粉和好擀成皮,再把黑面团包起来,蒸熟后从外表看一个个雪白的大馒头真是喜人。那时候我们和外公住在一起,每天吃饭时,外层的白面皮都要剥下来让外公吃,这是母亲给我们订下的规矩。

  每年这个时候,父亲总要蒸上一只鸡,这可是我们家过年时的主打菜。做法很简单,将已掏空内脏的鸡腹填足大料,然后用厚厚的白菜叶裹紧放入锅中,蒸熟冷却后再将鸡肉、白菜撕成丝装入坛子放在室外以延长保质期。父亲做蒸鸡味道独特、鲜美可口,是我童年记忆里过年时难忘的美味。

  期待已久的除夕夜终于来临,全家人坐在热炕上,吃着父亲做的韭菜炒鸡蛋、凉拌白菜丝、蒸鸡、萝卜丸子,说着、笑着、喝着、吃着,尽情享受着美食,体会着浓浓亲情的温暖。

  吃完年夜饭,母亲就给我们拿出新衣服,再每人发一个红包,里面有五角钱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父亲会拿出几挂鞭炮分给我们,这一刻是我最幸福的时光,因为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不需要忙年了,可以尽情玩耍了。

  过年,是当时的孩子们最快活的日子,对我来说就是新衣服,就是压岁钱,就是平常吃不到的好饭菜,就是无拘无束地撒欢疯玩。如今,人们再也不会为新添一条涤卡裤子而兴奋,也再不会为买几斤冻鱼起大早在寒风中排上几小时的队。但是,我们也慢慢淡化远离了往日那浓浓的“年味”,心中不免生出一缕淡淡的惆怅。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16

  春节是人们最隆重的节日。临近年关,远在异乡打工和上学的乡里人经历“春运“的重重考验,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共庆新年。

  快要过年,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办年货。大年三十晚上,各家各户桌上都摆满香喷喷的年夜饭。饭桌上,家人有说有笑,唠唠家常,合计合计来年的打算,一起看看春晚,节日的气氛变得更浓。饭后,老人、大人和孩子一起守岁,祈求新年更加美好。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张贴春联、放鞭炮,欢渡春节。人们见面个个面带笑容、互说吉祥话。小孩到本家近房(同一家族的人)去拜年,想多攒些压岁钱。整个乡村处在热烈的喜庆之中。

  特别在大年前后,小镇上的集会便成名副其实的“相亲会”。平时在外忙于打工的青年男女,恰好利用春节回家的这次机会解决婚姻大事,也好满足家里老人的心愿。媒人约好地点,邀来男女双方见面。媒人帮着搭桥牵线,忙着撮合。双方的家人也都帮着仔细地打量。街上热闹的相亲场面,成乡村过年风味独特的景象。

  然而,在人们的印象中,“年味”似乎淡许多。尤其是与近几年相比,人们更加怀念过去的春节。虽然过去的物质生活比不上现在,但是“过大年”远不是吃吃喝喝那么简单。吃喝只是物质匮乏年代给人们留过的心理暗示,本身并不是过年的重要内容。主要原因应该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缺失。大多数春联由原先的家人手写变为街市上的印刷,人们已不能体会到裁红纸、写毛笔字、读春联的快乐。人们过去之间的走亲访友也变为呆在家中看电视或上网于是人与人之间似乎多层隔阂。

  风俗正在简化,人情也日渐淡薄。原因就在与人们在追求更高物质生活时,却忘记生育我们的“传统的文化”,令人担忧的是,无论乡村还是城市,这种趋势还在上升。难道以后人们只能在记忆中追寻那种“年味“吗?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17

  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可谓是一年中最期待的事了。每到过年,无数的无论是海外还是内地的中国人,都会想尽办法与家人团聚。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物质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思想也在发生的很大的改变,而正是由于这些种种的原因,使得过年期间浓浓的年味成为了回忆。

  什么是我们以前我们所留恋的年味?穿新衣,放鞭炮,吃团圆饭,看新年晚会,甚至是邻里之间一起聊聊自己的经历都会成为新年的期盼。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跟我说那个年代的他们生活很拮据,最期待的就是过年了,因为过年有肉吃。然而到了现在,物质水平迅速发展,人们告别了贫乏的生活,吃不吃肉都无所谓了,即使每次都会有大鱼大肉,非常丰盛的菜肴,但是根本没人愿意动筷子,只是应付式的吃几口。

  小时候总是喜欢跟着哥哥姐姐一起玩鞭炮,放烟花,每当外面的声音响起来事,我总是搬个凳子和爷爷一起看着天空中那绚丽的颜色,和那美丽的一瞬间,甚至可以边看边聊一个晚上都不睡觉。然而到了现在,因为一句污染环境,大到城市,小到乡镇中都贴着“禁止鞭炮”的标志,走到外面再也没有看到过烟花带来的色彩,也没有听到外面人们的欢笑声了。

  小时候也总喜欢在电视前等待着新年晚会,看蔡明和潘长江的小品,听着明星唱歌,然而现在,小品和歌曲已经变成了青春偶像剧,而更是因为手机的存在,已经不在局限于看晚会了,更多的是朋友之间微信聊天和抢红包…

  新年之际,走亲戚是最常见的事。然而新年初一的晚上我只是个父母在电影院看电影,接下来几天哪都没去,一个人静静的坐在电视机前,吃着零食,烤着火。时不时的有个亲戚发个红包来,给个祝福,一天两天就这样过去了…当别人来家里送节,母亲拿红包给别的小朋友时,我才反思到,我好像很久都没有感受过亲自拿红包的感觉了。

  也许真的时代的节奏太快,物质水平提高得太快,我们的思想改变的也太快了,但是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是否还能找到属于记忆中的年味?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18

  一年四季卯足了劲儿,期待的大年三十就这样平常稀松地走过了场。遥想当年待字闺中,守在父母身边的年味,似乎是从第一场雪,或是从第一场霜开始的,母亲开始着手纳全家人过年穿的新鞋的底了,纳着鞋底,大铁锅里蒸着做冻水糖的糯米,而或是大锅的熟红薯条,嘱咐我们:等到过年了就炒制好,给我们吃。年味在心里会种上个大半年。

  一待寒假开始,当老师的父亲,便总被村人邀去做冻米糖,四个生产队,百来户人家,大都是我那老父亲踏制的。冻米糖是我儿时家家户户过年招待客人上好的零食。

  过年猪杀了,父母们又开始炸油豆腐,爸爸掌勺,妈妈守灶火,浓浓的年味也穿满了每一片瓦、每一块砖,从门缝里,窗户里冲出屋外去。

  哥弟们已把柴火堆得满楼高了,就等着大年三十晚上火炉堆能通宵红火、温暖。年味在腌肉的缸里,年味在大缸中大白咸菜里,年味在刚制好的冻米糖里,在刚蒸好的白馒头里,在镇上放着音乐的大喇叭里。

  等母亲带着我大搞卫生,父亲招呼我替他按好对联的另一头时,那真的是快过年了,做错点事父母也不再大动干戈地批评了,杀鸡了,平日里板着脸的爸爸也特地不把公鸡尾巴上的毛浸湿,干干地拔下,温和地递给我,让我做鸡毛毽子来踢。

  过了小年,耳边总是邻居们,和爸妈们的“今天廿七”,“今天廿九夜要烧年子了”。父母灶上灶下忙着,任着我们四个孩子上窜下跳,等到大年三十的那天,母亲大人就早早地嘱咐着,洗好脚,可以先穿新鞋子。那一刻过年的味儿已渗透到每一个毛孔里了:等着我们的全是玩乐,美食,走亲访友这些开心的事了。

  呵呵,年味应该没有淡吧?那淡的是什么呢?淡的是没有父亲制作冻米糖的身影,淡的是没了母亲新纳的鞋子穿了,淡的是不会再有我们哥弟妹四个排着队等爸爸发配我们啃猪头骨的情景了!

  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鞭炮声,窗外是晰晰沥沥的下雨声,明天是大年初一,新的年轮又另起了个头,我愿我有能力将每一个普通的日子,过出点“年味”来。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19

  千盼万盼,终于盼到了过新年。前几天,我是不眠不休的写作业,现在终于可以稍作休息,停下来享受一下猴年的新春佳节。

  此时此刻的我,深深的被过年的气氛包围着。

  除夕夜那晚,我跟随者爸爸妈妈来到了奶奶家。一进门,我就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味儿。哥哥、姐姐、小姑妈他们都在餐桌上聊天,侃侃而谈。晚上,一家人围坐在大圆桌前开开心心的吃着团圆饭。

  享受完年夜大餐,大家聊了一会儿天。聊着聊着,新春佳节联欢晚会就开始了,它给我们带来了一顿美艳的视觉“团圆饭”。晚会上有绚烂的灯光,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幽默的小品一盘盘精彩的“菜”让我们回味无穷。

  单看着新春佳节联欢晚会,我觉得还是有些无聊了,我就找出了一副扑克牌边打牌边看新春佳节联欢晚会。我们陪着奶奶玩了一会儿接猴,奶奶也玩的很开心。

  到了深夜,哥哥就陪着我们去放烟花了。我们先放了一个蛋卷是的烟花。它的烟花非常得矮,但是给人一种很温馨的感觉。接着,我们点了一个荷花型的,那个烟花点燃之后,就一下子嗖的转了起来,喷出了粉色的火焰,那个样子,真的像是荷花展开一样啊!这个烟花却是名副其实啊。接着,我们又放了一个奇幻旅程,那个烟花可漂亮了,有红的,黄的,紫的,各色各样,五光十色,绚烂缤纷。

  最后,我们放了一个手持式的烟花,那个上说是有60 发,我就一个一个的数。哥哥说这个烟花是他们小时候最喜欢的烟花,一个烟花可以放好长时间呢。第一个烟花,我数到了53 个,但是姐姐只数到了47 个,诶,怎么回事呢?可能我们数错了吧!

  就在这个时候,十二点的钟声也敲响。周围的鞭炮声也随之响起,噼里啪啦的,一个个花也在空中汇聚出了漂亮的舞蹈,恭贺猴年的到了。这个除夕夜还真是年味十足。

  相信我在猴年里,我会更加努力,我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会有更大的收获。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20

  好多年没吃过老妈做的腊八粥了。参加工作后,就很少能碰到腊八节时休息回家看望老妈了。等我们姊妹几个都长大离家后,家里就老妈和老爸两人了。每次打电话回去问他们,做腊八粥了没?老爸都说,你们不回来,你老妈都懒得做了。

  偶尔回家碰上腊八节,老妈要做。我怕麻烦,也怕老妈累,不让她做,就说不想吃。记得那时的腊八粥,老妈前晚就泡好红小豆,黄豆,黑豆,第二天天不亮就起床先熬玉米粥,把豆子放进去一起熬,再擀点面条,放些青菜豆腐,还有前一晚炒好的大肉臊子。腊八粥的香味把贪睡得我们早早勾引起来,每次吃饭挑食的我,都会吃两碗还不放手。腊八粥讲究吃剩,所以家家都会做多,热着吃一天。等到中午,玩疯了的我们,就在伙伴家吃了,吃完还不忘品评下谁家的好吃。

  后来看书,才明白,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看来这个节日由来已久。而各地的腊八粥的材料也也五花八门了。现在,超市里各式的甜味腊八粥,吃起来,还是没有了儿时那碗咸香的腊八粥好吃。老妈说,你们现在就是“刘秀喝豆子麦仁“,好的吃多了,不觉得香了。这个典故,老妈讲了好多次了。说的是,刘秀当年起兵打仗时,有天行军一日,粒米未进,又渴又饿时,来到一位老妇人家,老妇人用家里仅存的一点麦仁和豆子,煮了一锅麦仁粥。刘秀吃了后,觉得真是天下美味。后来刘秀当了皇帝,天天好吃好喝的,觉得吃啥都不香了。一天猛然想起那碗美味的麦仁粥,就让宫里的御厨做,刘秀吃了,觉得太难吃了,就换人做,还是难吃,一气之下,杀了几个御厨。有大臣就建议皇帝,把老妇人找来。老妇人找来后,老妇人做了一碗,刘秀吃了口,觉得难吃。老妇人就对他说,”你当年觉得好吃,是因为你当时又饿又累。现在,你做了皇帝,每日山珍海味,就体味不到美味了。“刘秀听了,惭愧不已,派人送老妇人回家。我想,现在的我们,觉得食之无味,也是如此吧,天天如过年,自然就体味不出食物的美味了,也体验不到以前那些浓浓的年味了。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21

  又是一年除夕将至,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

  刚到老家,爷爷忙起来。他带我去商店买“福”字。经过爷爷一番叮嘱,我们开始认真贴“福”。爷爷说“福”字是带来吉祥幸福的,能祈祷在新一年过上幸福的日子,所以要用心贴,我们一听,干得不亦乐乎。我拿来一张金“福”字,往上贴时,爷爷说该把“福”字倒着贴,才能“福到”。我听,恍然大悟,原来贴“福”字也讲究呢,怪不得我常常看到人家门上倒着贴“福”!

  除夕这天,奶奶忙起来。她把磨好的面粉、糯米粉倒入盆中,再加上红糖、白糖和其它配料,做成松糕的原料。爷爷早已在灶前把火烧得旺旺的,奶奶快速把木盆放上去。一会功夫,热气腾腾的咖啡色的松糕出锅。我看得眼花,来不及欢呼,奶奶又娴熟地撒上芝麻、红枣。在一旁的我早已馋,赶紧切下一块尝尝,嗯——又香又甜,又松又软,好地道的家乡民间口味!

  中午,奶奶用红薯粉做红薯饺,馅是萝卜、瘦肉、豆腐、乌贼干,剁成丁混合一起,再配上传统的调料。一段时间后,奶奶把一个个红薯饺放入蒸笼,过一会,蒸笼周围散发出阵阵香气!出笼后,只见个个晶莹剔透的红薯饺冲我笑。我忍不住又先吃为快,夹一个放入口中大嚼起来,啊,入口香嫩,芳香四溢。奶奶累得满头大汗,但看到我吃得美滋滋的,慈祥地对我笑笑说:“孙子,多吃点,这可是家乡的特产,在外面吃不到!”

  每逢过年,我们家都会收到寿桃,这是50、60、70、80、90甚至100岁老人的子女把寿桃送遍整个村子,他们送来时脸上洋溢着笑容,能让人感受到真心的付出,由衷的祝福。分寿桃的寓意是“家家老人健康长寿”。今年是奶奶70大寿,爸爸和爷爷挨家挨户地送寿桃,增进邻里之间的亲情友情。家乡过年的味儿就是也不一样越!

  初八,祠堂里又开始唱戏。祠堂里楼上楼下是人满为患,笑声不断传来。我看一会就不看,因为我看不懂,也许是我没耐心,只能看热闹。最后只剩下妈妈和奶奶看。走出祠堂,锣鼓声、二胡声还能传出来很远。整个祠堂则五彩缤纷,台上的戏子演得惟妙惟肖,赢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初九,我们全家又踏上回常州的旅途。可家乡热闹的情景像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眼前——老家的年味最浓!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22

  年前的阴雨天气有点令人扫兴,可过年的喜气早已满满地挤进阴雨的天空,不时看见街上的人们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急匆匆地往家赶,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笑意。

  人们的手上免不购有新衣服,这不禁使我联想起过年穿新衣的习俗。记得小时候能穿上新衣服,会觉得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一件事,不管新衣的样式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会觉得是过年最好的礼物,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春节来临前,为迎合新年的喜庆气象,为节间展示给亲朋好友一个全新的面貌,家家户户都会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并在过年当天在门上贴上一副大红春联,祈求来年好运。如:什么“财源滚滚”、“步步高升”、“富贵满堂”什么的,反正都是一些吉祥的话语。

  做年夜饭是过年的一件大事,据说,年夜饭只有一家人在一起做的,吃起来才最好吃,所以大年三十那天,我们一家子一般都会聚在一起准备年夜饭。外公包饺子的手艺最好,由他做传统的美食饺子;妈妈和她姊妹几个一起洗菜、切菜、烧菜;爸爸和家里的男人们负责杀鸡、杀鱼等“粗活”;而我们几个小孩子和外婆就负责“打杂”,洗洗碗、擦擦桌子、收拾家中的摆设等等。

  一切准备就绪,大约五点多一点,传统的祭神请祖仪式开始。由外公带着,先祭夜神及各路神仙,在家门口摆上贡品,点燃香纸,虔诚跪拜,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请完夜神,在回到家中堂屋祭拜先祖,同样跪拜一番,祈求家人平平安安、和和睦睦。

  祭拜结束后,年夜饭正式开始。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忙碌一年,此刻皆放松心情,大人们开怀畅饮,孩子们恣意吃喝,好不热闹。一年一度的年夜饭能充分地体现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敬互爱、尊老爱幼。在吃完年夜饭后,大人们就开始守岁。

  过年最让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是能穿上新衣、玩擦炮、摔炮等,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即红包。因为红包象征活力、愉快和好运气,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寄托长辈对孩子的关心与希望。

  在一声声的爆竹声中,春节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去,新的一年、新的一学期已经来临。但年味仍是挥之不去,仍给人们无尽的回味、全新的期盼,也萦绕在我的心里,永远不会褪色。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23

  儿时春节,家乡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要贴春联。记忆中最浓郁的年味,就是小学时街上手写春联时飘着的墨香味儿。

  又是一年春节将至,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春节越过越没年味”的抱怨。也许没有年味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我们不像小时候那样,从年三十到初一、十五的习俗讲究一环接一环;可能工作节奏太快,我们忙到一切都来不及准备……

  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抱怨的同时,我们也淡忘了那个记忆中的春节味道也需要传承。让我们一起寻找记忆中的年味,像小时候那样过年,让我们和身边的孩子永远记得,就算如今的物质生活再丰富,过年也仍是最幸福的事。

  小时候最盼望的过年环节是“发钱”。不过可惜发的钱多数要上缴,妈妈的说辞总是不一样。最早说他们要给对方的小孩压岁钱,只有不用“回给”钱的才是我的;后来又说,钱会帮我攒着,还是我的,至于攒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可以用就完全不知道了。后来反应过来了,只有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给的压岁钱才是属于自己的!这个时间段一般发生在大年三十到初二之前,必须不能错过!

  爷爷很大方,从我有记忆时已是一张崭新的50元了,后来渐渐“涨”到1张大团结,2张大团结,包里揣了钱就马上上街各种暗爽,上了街又各种舍不得动,最后还是买烟花,买零食,买平时妈妈总也不给买的小玩意。最好笑的是,小时候对钱没概念。一次,一位阿姨给了一张20元,因为只有薄薄的一张,便忍不住大哭了起来,谁都劝不住,最后大姨为我换成了20张一元钱,手里厚厚的一摞,才终于高兴了。

  过年时,小孩不像大人那样忙,每天就做一件事情:各种玩。那时,卖鞭炮的摊子热闹得很:有冲天炮、旋转炮、刺花炮、摔炮、礼花炮、黑蜘蛛炮,还有大炸雷……女孩喜欢买比较安全的摔炮和刺花炮,男孩喜欢二踢脚,以及五颜六色的礼花炮……到了夜晚,整个天空灯火通明,闪耀着五彩的礼花……

  那时的除夕夜,特别是零点前后,电视里的春晚即使开着最大音量也完全听不清楚,因为到处都是隆隆作响的鞭炮声。“从小就听长辈讲放爆竹驱逐年兽的老故事。如果停了鞭炮声,会很不习惯地觉得没有了年味。”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24

  又是一年除夕将至,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刚到老家,姥爷忙起来了。他带我去商店买了“福”字。经过姥爷一番叮嘱,我们开始认真贴“福”。姥爷说“福”字是带来吉祥幸福的,能祈祷在新一年过上幸福的日子,所以要用心贴,我们一听,干得不亦乐乎。我拿来一张金“福”字,往上贴时,姥爷说该把“福”字倒着贴,才能“福到”。我听了,恍然大悟,原来贴“福”字也讲究呢,怪不得我常常看到人家门上倒着贴“福”!

  除夕这天,姥姥忙了起来。她把磨好的面粉、糯米粉倒入盆中,再加上红糖、白糖和其它配料,做成松糕的原料。姥爷早已在灶前把火烧得旺旺的,姥姥快速把木盆放上去了。一会功夫,热气腾腾的咖啡色的松糕出锅了。我看得眼花,来不及欢呼,姥姥又娴熟地撒上芝麻、红枣。在一旁的我早已馋了,赶紧切下一块尝了尝,嗯——又香又甜,又松又软,好地道的家乡民间口味!

  中午,姥姥用红薯粉做了红薯饺,馅是萝卜、瘦肉、豆腐、乌贼干,剁成丁混合一起,再配上传统的调料。一段时间后,姥姥把一个个红薯饺放入蒸笼,过了一会,蒸笼周围散发出阵阵香气!出笼后,只见个个晶莹剔透的红薯饺冲我笑。我忍不住又先吃为快,夹一个放入口中大嚼起来,啊,入口香嫩,芳香四溢。姥姥累得满头大汗,但看到我吃得美滋滋的,慈祥地对我笑了笑说:“孙子,多吃点,这可是家乡的特产,在外面吃不到!”

  每逢过年,我们家都会收到寿桃,这是50、60、70、80、90甚至100岁老人的子女把寿桃送遍整个村子,他们送来时脸上洋溢着笑容,能让人感受到真心的付出,由衷的祝福。分寿桃的寓意是“家家老人健康长寿”。今年是姥姥70大寿,爸爸和姥爷挨家挨户地送寿桃,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亲情友情。家乡过年的味儿就是也不一样越!

  初八,祠堂里又开始唱戏了。祠堂里楼上楼下是人满为患,笑声不断传来。我看了一会就不看了,因为我看不懂,也许是我没耐心,只能看热闹。最后只剩下妈妈和姥姥看。走出祠堂,锣鼓声、二胡声还能传出来很远。整个祠堂则五彩缤纷,台上的戏子演得惟妙惟肖,赢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初九,我们全家又踏上了回常州的旅途。可家乡热闹的情景像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眼前——老家的年味最浓!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篇25

  大年三十,饭桌上,爷爷奶奶不约而同地说,今年过年的气氛不够浓厚。仔细一想,确实有点儿。

  如今,不少人都在抱怨,年味淡了!尤其是那些亲身经历并品尝过往昔浓浓年味的中老年人,面对时下渐渐远去的年味,内心难免会涌上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来。

  小的时候,我特别盼望过年。除了过年能穿新衣裳、拿压岁钱之外,过年放鞭炮更是一件让人感觉新鲜刺激、体验自由欢乐的事。如今,人们富裕了,过不过年早已没有什么多大的区别了,新春佳节就仿佛是一个平常的假期。

  所谓年味淡了,实际上是相对而言的。旧时“吃过腊八饭,就把年来办”的那种强烈期冀,那种“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蒸馒头”的倒计时氛围,随着人们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已找不到合适的由头和载体。在殷实之家,平日的生活与过年时的生活,早已融为一体。这样一来,过去人们平日里省吃俭用,过年时大肆铺排张扬的习俗,便也就永远失去了存身的空间。结果,过去因全身心操办年节而提起来的心劲没有了,浓浓的“年味”,自然也就失去了应有的物质基础。

  从精神层面来说,旧时所谓的“年味”,又主要体现在到处洋溢着一种拜亲谒友的浓浓氛围,以及对天地君亲和诸路神仙所要表达的虔敬之类的民间崇拜与民间信仰。

  可如今,即便走亲访友,也无需再做太过复杂的安排和准备,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或者发封e-mail,所有的亲情、友情的表达都能实现。但是,对于情感的表达,再精彩华丽的语言,与以往那种正式的登门造访相比,也都显得苍白和平淡了许多。而借助鞭炮、春联、福字、年画、年糕、元宵、灯谜等等构成了庞大深厚的年文化的工具,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已变得可有可无。而新流行的种种“都市文明”元素,不仅难以营造出一种旧时过年的文化氛围,更难以承受传统年文化的传承重任。这样一来,浓浓的“年味”,也就失去了应有的精神支撑。

  这一个新年,让我深切感受到,不能仅仅满足于现在的年味,而是需要不断发展和创新新春佳节文化。作为一名炎黄子孙,完全应该将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新春佳节文化发扬光大,使之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也让年味变得更浓烈,更香醇,更加喜气洋洋。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精选25篇)】相关文章:

【推荐】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1-11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精】11-11

【荐】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1-10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汇编12篇)12-22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通用12篇)12-21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集锦12篇)12-13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通用12篇12-13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集合12篇)12-13

记忆中的眼泪作文【精选】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