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作文合集(3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忆的作文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忆的作文 篇1
1978 年的时候,我获得了第一份工作,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小镇上成了一名牙医。由于我是医院里最年轻的,除了拔牙,还需要承担额外的工作,就是每年夏天戴着草帽背着药箱,游走在小镇的工厂和幼儿园之间,给工人和孩子打防疫针。
当时还没有一次性的针头和针筒,由于物质上的贫乏,针头和针筒只能反复使用,消毒也是极其简陋,将用过的针头和针筒清洗干净后,分别用纱布包好,放进几个铝制饭盒,再放进一口大锅,里面灌上水,放在煤球炉的炉火上面,像蒸馒头一样蒸上两个小时。
因为针头反复使用,差不多每个针头上都有倒钩,打防疫针时扎进胳膊,拔出来时就会钩出一小粒肉来。我第一天做这样的工作,先去了工厂,工人们卷起袖管排好队,挨个上来伸出胳膊让我扎针,又挨个被针头钩出一小粒肉。工人们可以忍受疼痛,他们咬紧牙关,最多也就是呻吟两声。我没有在意他们的疼痛,心想所有的针头都是有倒钩的,而且这些倒钩以前就有了,工人们每年都要接受有倒钩的防疫针,应该习惯了。
可是第二天到了幼儿园,给3 岁到6 岁的孩子们打防疫针时,情景就完全不一样了,孩子们哭成一片,由于皮肉娇嫩,钩出来的肉粒也比工人的肉粒大,出血也多。我清晰记得当时的情景,所有的孩子都是放声大哭,而且还没有打防疫针孩子的'哭声,比打了防疫针孩子的哭声还要响亮。我当时的感受是:孩子们眼睛见到的疼痛更甚于自身经历的疼痛,这是因为对疼痛的恐惧比疼痛还要可怕。
我震惊了,而且手足无措。那天回到医院以后,我没有马上清洗和消毒,而是找来一块磨刀石,将所有针头上的倒钩都磨平又磨尖后,再清洗和消毒。这些旧针头使用了多年,已经金属疲劳,磨平后用上两三次又出现倒钩了,于是磨平针头上的倒钩成了我经常性的工作,我在此后的日子里看着这些针头的长度逐渐变短。那个夏天我都是在天黑后才下班回家,因为长时间水的浸泡和在磨刀石上面的磨擦,我的手指泛白起泡。
后来的岁月里,每当我回首此事,心里就会十分内疚,孩子们哭成一片的疼痛,才让我意识到工人们的疼痛。为什么我不能在孩子们的哭声之前就感受到工人们的疼痛呢?如果我在给工人们和孩子们打防疫针之前,先将有倒钩的针头扎进自己的胳膊,再钩出自己带血的肉粒,那么我就会在孩子们疼痛的哭声之前,在工人们疼痛的呻吟之前,就感受到什么是疼痛。
这样的感受刻骨铭心,而且在我多年来的写作中如影随行。当他人的疼痛成为我自己的疼痛,我就会真正领悟到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写作。我心想,这个世界上可能再也没有比疼痛感更容易使人们互相沟通的了,因为疼痛感的沟通之路是从人们内心深处延伸出来的。
记忆的作文 篇2
忙杵(chu),北方称棒槌。传统农村洗衣用具,捶打布料去污除渍。长尺余许,用坚实耐水浸蚀木料制成。
忙杵什么时候进入人们的生活,已经不得而知,而它淡出人们视野,则是眼见这一,二十年的事。
过去,乡土上的人们,婚嫁娶亲,忙杵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小角色。它是新娘父母或兄长精心为女孩儿准备的成家礼物。从选做忙杵的木头就要动心思,第一不能怕水浸,这样才能保证用的时间长。好木料(比如枣、柿树,它们纹理细腻,质地坚硬,耐水)做成的忙杵可以从母亲出阁用起,直到女儿成人接着用。第二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重了,捶起衣裳手酸得快,人累,轻了,搁在洗衣石上的衣物会不到搞(没动静),也费时费力。,第三做忙杵要选本地灵性、老到的木匠师傅,出得犁弯,上得房梁的,才被委以重任。找手巧的师傅做忙杵,他通常活多事忙,有时要从上半年约到下半年。待嫁的女儿体格不一,所以忙杵也长短不一,轻重不一,灵巧、称手的忙杵是娘家人为自己的女孩儿量身定做的贴心物什。有时塆子里几家先后娶了新媳妇儿,几个聚到一起塘边河畔洗衣裳,手里的忙杵能说明她们在娘家受宠爱的程度,甚至别人能看出她娘家贫富家底。看看吧,有的忙杵胖瘦长短合适,打磨得光滑匀称,还刷了几遍细润鲜艳的'红漆。有的还在忙杵背刻上花草或新媳妇儿的名或姓,也用银漆描上。这么精致的忙杵当然会让这个新媳妇儿脸上更有光彩,捶起衣裳来快也响声大。还有的忙杵制作简陋些,用木头刨出来后,没怎么细磨,有些糙手,有的刷了层桐油。有的连刷桐油也省了,就那么白着的木头拿着用。有的媳妇儿更伤心,或者父母不在,哥嫂叔伯忙杵也没为她置一个,她来到夫家就用婆屋旧有的。洗东西时她就在池塘角落里,或河堰下游,不声不响的洗自己的衣裳,很少搭别人的话。别人说笑话她听见了,也只是轻轻的对河水笑笑,不出声。
刚过门的新媳妇儿,就这样凭了一根忙杵,为人妻,为人母,在灶台,水井间,开始了忙碌的一生。
忙杵不仅是洗衣用具,也是主妇当家的帮手。拿它恐吓争抢鸡、猪食的馋嘴猫狗,拿它捶碾田畈上收回的豆荚、细黍,拿它浣水淘走水底污物,拿它捣冰好在寒洌的河里洗菜……有炊烟和女人的地方,就有忙杵。其实,家就是女人用炊烟和忙杵围筑起来的属地。人们在陌生的地方迷路,讨水喝,循着忙杵捣衣声,总能找到隐藏在竹林后或树丛里的人家。在那灰黑的瓦屋顶下,有一根或新或旧的忙杵悄悄倚着墙壁,静静记录着农家日子里的寒来暑往。
忙杵,也是农家日子喜悦或忧伤的见证。
一大家子人身强体健的忙着做不完的农事,连小孩儿也在听话的放牛赶猪,菜园的韭菜要去割了,鸡埘的蛋还没来得及捡……女人和忙杵这时都是轻快的,捶起衣裳嘭嘭几里外都听得见。中间还夹杂着数落丈夫,呼唤孩子,吆喝驱赶啃食田里稻禾的牛犊。这时的女人如同统帅三军的穆氏传人,颐指气使,舍我其谁。忙杵在她手里如同行使职权的号令,节奏缜密,忙而不乱。她风风火火的捶捣,手脚麻利的晾晒,洗净的衣物在鲜亮的日头下迎风招展,呼啦啦旗帜样恰似女主人按捺不住兴头的心。
不定天上哪块云彩会下雨,乡村也有忧伤的日子。这时的忙杵声听起来沉闷,单调,它的女主人一面有气无力的捶捣衣物,一面默默想自己的心事。可能是家里有人正生着不轻的病,或者主心骨的男人出了远门还没音讯。浣衣人愁眉不展的面容象面前混浊的河水,忙杵的捶衣声也暗哑无力,有时会高举低落的捶了浣衣石或自己的手。这时忙杵会被抛在一旁,妇人用手搓揉起衣物,一不小心,还会有泪珠滚落。日子一天天过去,河水终会清亮起来,忙杵清脆的声音还会响起,曾经的泪珠也终会不见踪影。
这就是曾经的乡土,忙杵声起落的乡土。从唐诗里的“千门万户捣衣声”,到今日江湖河堰忙杵的消声匿迹,忙杵,赋予我们民族母性的传奇。一代代新媳妇儿成了婆妪,一根根忙杵肥硕鲜红渐又干瘦苍黑。她们用充盈的生命养育了土地的丰饶。
忙杵,是故园开花的主妇,是天涯游走不散的乡音。
为什么一根不会说话的忙杵,常常潜入高楼里都市人的梦境?因为,那风雨晦暗、阳光明媚的乡土,曾经那样被一根根灵秀敦厚的忙杵,一遍遍,深情殷切的捶打……
记忆的作文 篇3
童年,是一段充满笑声的时光。
无忧无虑的我们奔跑在金色的田野上,
相互追赶,笑声不断。
那金色的.阳光照在我们天真无邪的笑脸上,
银铃般悦耳的笑声带给了人世间欢乐的气息。
啊!童年的那段时光多么美好,多么快乐!
【记忆的作文】相关文章:
水的记忆作文-记忆作文01-24
阳光的记忆作文-记忆作文01-24
那片温暖的记忆作文-记忆作文01-25
阳光的记忆作文 - 体裁记忆作文01-28
记忆中的年作文-记忆作文01-24
记忆的作文11-15
记忆作文12-09
(经典)记忆的作文03-02
记忆的作文【经典】03-09
记忆的作文【精选】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