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作文

时间:2024-09-15 18:32:13 记忆 我要投稿

记忆的作文(实用3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忆的作文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忆的作文(实用3篇)

记忆的作文 篇1

  过完春节,正月初二就匆匆踏上了回老家的路。

  说来惭愧,虽在本县,一年到头也未能回家几次。以至于回家心切,归心似箭,搞得像“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他乡游子一般。

  一个冬天没下雪,入村的那条土路早成了细土的河流,走在上面,伴随着扑哧扑哧的响声,一朵朵翻跳起来的土花直淹脚面,扑拍裤管,起一股风,黄土飞旋,扑面而来,狂抱归乡之人,也算作是我回家后得到的第一个热烈的拥抱,这样席卷式的拥抱,让我和弟弟都有些措手不及,但如此熟悉的场景,顷刻间,很多年前的画面在脑海中闪现,让我和久违的村子融为一体。

  饭后我和弟弟都迫不及待的想到老院子看看,近几年,不知怎的,想起老院子的时候多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越来越是我的牵挂,朋友说这表明我老了,也许吧,但这样的老化难以阻止,只能任其自然。

  不一会儿,熟悉的老院子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熟悉的庄子,窑洞,土坯墙,尽管熟悉,但院子实实在在的只剩轮廓了,院子里蒿草浓密,能有半人那么高,院墙也早已没了原来的样子,完整直立的墙面不到两米,其他的早已倒塌,与地面合为一体,上面长满蒿草,就连一边的一间土坯房,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坍塌一地,从上面的杂草看来,倒下已有多时了,只剩下那扇蓝色的木门还直直的挺立在那儿,土黄的背景下格外的显眼,门前的沟洼树木林立,草长雀飞,已经可以用荒山野岭来形容了。上年回来也不至于到此地步啊,观之恍如隔世。就在我和弟弟感叹之余,一眼瞥到了院子门前那颗老榆树,我眼前一亮,转了一大圈,看了一大圈,老榆树除了长得更加高大外,还是原来的样子,神姿犹存。

  这颗老榆树从我记事起就长在那里,主干只有一米多高,上面分了岔,三个枝干从三面而出,成一个倒着的三棱锥形状。枝条细长柔美,树叶繁密。到每年大地回暖、东风拂面的时候,柔细的枝条悄悄的长出了嫩芽,一种“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朦胧婉约,总让我们欣喜不已!

  几天过后,一场随风入夜、润物无声的春雨使榆树上的嫩芽变成了铜钱形状的小花,像是厚厚的积雪一般依附在嫩条上,繁密拥挤,直垂到地上,母亲说这叫“榆钱子”,能吃,我们高兴的蹦跳着,揪两把,放进口中,清脆鲜嫩,像生菜又像某种幼果,一种自然的淡淡清香在口中回旋。

  榆钱长出来的季节,不知有多少个夜晚,窑洞里昏黄的煤油灯下,奶奶总会给我们讲旧社会人们吃榆钱的故事。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那是中国人不会忘记的一个时代,没有了粮食,全国闹饥荒,多少人填不饱肚子,山里的野菜都被摘的吃的精光,冬去春回,来不及等到榆树上榆钱长大成形,饥饿的人们就将其一抢而光,在那个饥饿困乏的年代,不知有多少人因为榆钱回味过久违的吃饱的滋味。

  天气越来越热,太阳渐渐的收起了春日里的温暖棉柔,将他内心的火热展现出来,浓烈的炙烤着大地,暑气弥漫,夏天来了!老榆树也不紧不慢的撑起了他浓绿的大伞,做好了避暑的准备,茂密的枝叶交错纵横,圈起了一片浓浓的阴凉,给了我们一个炎夏纳凉的好去处。

  又是一个“麦覆陇黄”的割麦季节,一片片的麦田在风的煽动下,成了一波波金色的麦浪,人们都在忙着割麦子。午饭后,割了一早上的麦子的父亲、母亲,早就累的全身酸麻,饭后躺下午休了,我们这些孩子中午是睡不着的,每天这个时候都有我们自己的活动,就是凑在老榆树下做游戏,“抓子”、“踢方”、捉蚂蚁……这些土游戏都是我们的最爱。

  那个没有玩具的年代应该是现在的小孩儿没法想象的,但那时正值童年的我们并没缺过“玩具”,我们的“玩具”都是取之自然的,这些土玩具带给我们童年的快乐并不比现在孩子的少。“抓子”就是带给我们无穷快乐的游戏中的一个。游戏的道具就是大一点的杏核,一般有十个就够了,全部握在一个手上,接着全部抛起来,反手接在手背上,再次抛起,抓住其中的一个,其他的都随意的散落在地上,将抓到的那一个杏核再次高高抛弃,腾空的手迅速抓揽地上的几个,两个人一组,抓到的杏核就是你赢到的',抓的多的就是最后的赢家。多少个夏日午后,总少不了我们弟兄几个在老榆树的浓荫下围城的圈,这样一个小圈,几乎圈住了我大半个童年。老榆树下高高抛弃的杏核在空中划过的弧线是那么的纯真无邪,那是一道我童年的弧线,这样一道短短的弧线多少年来像是风筝的牵引钱一样,一直牵着我这颗漂泊的心,让我无论在哪里都知道自己从何处走来。

  一个中午很快就过去了,大人们也开始忙活起来了,父亲一个手提着几把镰刀,一个手里提着磨刀石,来到了榆树的阴凉下,一边打着哈欠,一边磨着镰刀,母亲收拾着下午的干粮和水,收拾完也来到老榆树下帮父亲磨着镰刀,不一会儿,隔壁院子的二叔二审、三叔三婶也提着镰刀和磨刀石来到了老榆树下磨刀,我们就在跟前边玩边给父母打下手,绘成了一副有声有色、安静和谐的农家图画。就这样,大人们磨着镰刀、聊着土地庄稼,孩子们也忙着、玩着,人们一下午的劳作在老榆树的浓荫下开始了……

  转眼间,一个炎热的夏天过去了,天气渐渐的凉爽,风也没有夏日里那样的火热灼人,但清爽的秋风却使榆树的叶子一天天变黄,掉落,洒的满地都是,夏日里干净浓密的阴凉已是一片狼藉。

  一场淅淅沥沥秋雨过后,榆树枝顿时成了光溜溜的枝条,父亲割下一些长的枝条,在雨天农闲的时候,总要用榆树的枝条编筐,到了秋末,那个放杂物的偏窑里总少不了父亲用榆树枝编的几个新筐,这样的榆树筐结实耐用,父亲还特意给我们兄弟几个每人都编过一个小筐,是我们几个孩子提上摘黄花、捡杏子才用的,我们特别喜欢,提上干活都像做游戏那样兴致勃勃。

  冬天的老榆树,早晚都是麻雀的天堂。再飘一晚上的雪,第二天清晨,老榆树像是穿了雍容华贵的演出服,满树银装,白色细而长的雪枝直垂到地上,像是白色的水流一般,舒展着她优美的身姿,“助演”队伍也毫不甘逊色,上百只麻雀在枝头上你追我赶,此起彼伏,叽叽喳喳,自鸣自唱,将村子大雪清晨的第一首曲子早早清脆奏响。这样白色天地间的自然表演,我们百看不厌。

  渐渐的,突然觉得“渐渐的”是一个多么可怕的词语,他就像时间手中一个用之不竭的橡皮擦,模糊了多少美好,抹掉了多少年华,多少人事都是在“渐渐的”中灰飞烟灭,消失的无影无踪。

  但就是渐渐的,不知不觉中,我们兄弟三人一个接一个的走出了童年,走过了少年,考上了大学,挥洒过青春,参加了工作,在工作的地方买了房子,结了婚,有了孩子,就连对土地有着至纯至真感情的父亲也离开家好多年了,而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这个装满了我们或高兴或辛酸的成长故事的老院子,这颗带给我们多少欢乐的老榆树,都渐渐的离我们远了,如今,窑洞、房子、院墙也都塌的没有了原来的样子,但这颗老榆树,只有这颗老榆树,依然挺立,依然茂盛,像一个守护神一样默默的站在院子门口,用它高大的身躯守护者老院子,守护者我们过往的一点一滴,守护者我们的根。

  想到这些,我心中顿时产生对老榆树的肃然敬意,以至于近些时日,更是常常想起老榆树,甚至经常有想回去看看的冲动,不知哪天还在梦里梦到了十几年前在老榆树下玩耍的场景,一种回归的安静与纯真,让人深深眷恋,久久回味。

  秋风扫落叶,但“叶落”最终还是“归根”。这何尝不是一场厚重的人生,人生在秋风般岁月和生活的吹刮下,泛黄枯萎,像秋叶一样慢慢掉落,老去,可在这个过程中,你的灵魂越来越迷恋泥土的芬芳,越来越追捧儿时的味道,你越来越喜欢阳光雨露、田间地头,喜欢深深草木、鸟语花香,喜欢沐浴春雨秋风,喜欢一个人在雪野中漫步、放歌……也许当我们的灵魂开始寻根的时候,我们才会明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平静与自然,才会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高远境界略有所悟。才会明白人和草木一样,生于自然,长于自然,消逝于自然,自然天地就是我们的根。

  人是有根的,寻根是人生静静的流淌,是一种自然沉淀,我们最终像落叶一样“归根”,化为泥土,回到原点,归于平静,也许这就是千百年来所谓的“圆满”吧!

记忆的作文 篇2

  谨以次篇文章献给我挚爱着的人们。

  每一次的低头沉思,只缘于万分之一的伤感;每一次的驻足回首,只因为那梦中的一抹微笑;每一次的黯然泪下,只由于那份不眠的期待。

  梦里那些笑着的脸庞,我不知是否已离我远去,伸出双手,想抓住些什么,却只是灰飞湮灭。我无法解释那些经过的轨道,似乎命中注定如此。

  灯火阑珊的季节里,有人微笑,有人哭泣,我却沉默,为了那份不变的执着。

  太多太多的事情已经沉淀,曾经厌烦至极的事情现在也变成了美好的回忆,是谁说过,时间仍在,是我们飞逝。

  城市那繁忙的生活让人陷入一种不易察觉的麻木,我在忘记与铭记的边缘徘徊,热泪盈眶。某些时候,难免会说出一些违心的话,在虚伪中,我学会了世故圆滑。我在单调的生活中,日复一日。

  萱萱说,我要一辈子抓着你,你跑不掉的。我笑了,然后哭了。我不明白一辈子的含义。

  05年2月4日,距中考还有4个月。

  洁儿放弃了。

  带着我和萱萱的祝福走了。

  我原以为她会和我们一起走到最后,可惜,她放弃了。或许,自由才是她所追求的生活。

  是的,初三好累,身心俱疲。路过初三,我刻骨铭心。饱经沧桑倍受打击的我们早已遍体鳞伤,可那些逝去的东西,却仿佛只记得它的好。

  好怕自己在不经意间失去些什么,于是我拼命的回忆,疯狂的记录,把往事紧紧地攥在手里,可到头来,飘在风里的寂寞,却依然让我无计可施。

  看着浩在群上写的公告,我静静地发呆。三年八班,我的三年八班,就这样解体了吗?梦想和现实总是背道而驰,我始终无法走出过去。

  原来我早已习惯了左边有思儿,右边有雪雪的日子,习惯了在深更半夜埋头作题的日子,习惯了挤出时间抬头望天的日子,习惯了一切早已习惯的事情,以及,那注定要走的路。

  涛在我的威逼下昧着良心说我聪明可爱,我却凑到他跟前说你傻不啦叽的,他无奈。

  晚上上完补习班,锋很有绅士风度的送我回家,一路上我拉着他的'衣角不停的叫他大马蜂,他无言。

  我扯着澍的头发说你该剪头了,头发都可以扎辫子了,他不理我。

  我抢来玺的文具盒,吵着要吃棒棒糖。他买了个棒棒糖,可却给了我个泡泡糖。

  蝶儿说我是个疯丫头,佳说我野蛮的要死,我自己却说我是个乖宝宝。她们狂吐,我送她们两个大大的白眼。

  和龙吵架,我说你去死吧,他却笑嘻嘻地说,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我郁闷。

  和鑫打闹,他说你好凶啊,我说我这么可爱还凶?他说你比婧凶多了。我瞪他。

  鹏踢足球,我说他球技臭的找不着球门,他气的真找不着北了。

  强吃KFC,我说他你这么胖还吃,小心变成猪。后来那些美味的汉堡全都进了我的肚子。

  妮儿说,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菲菲才是最真实的菲菲。没错,她果然很了解我。萱萱总说我是个任性的孩子,殊不知,她有时也任性到无法理喻。我不知道我们的相识是不是一种缘分,但至少,我们都无法真正释怀。

  哥哥的身影依然奔波在篮场上,天的钢琴依然弹的行云流水,超的嘴上依然漫不经心地叼着烟,丞依然大叫着“我爱轩轩”,大雨过后的天空依然晴朗……

  笑是一种表情,痛是一种心情,用表情来掩饰心情,明智吗?

  回忆中,何处惹尘埃?

记忆的作文 篇3

  假期的时候,总是想要回到家乡去。

  眼看汽车渐渐驶向心里所想的方向,便有一股莫名的激动。生活了十几年的这个小乡村还是没有改变——同样热情的人,依旧亲切的景。唯一没有的是往日与小伙伴们的嘻哈笑声。

  缭绕的炊烟追着风跑,我的思绪随之飞上蓝天。

  还记得,小学的周末,三五成群的组队去山上摘野菜。漫山遍野的绿色让我眼花缭乱,可不知道为什么我对野菜的辨识倒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大人看着我们忙的不亦乐乎,满脸笑意地开玩笑道:“晚上炒个小菜请我吃不?”“好的好的!”异口同声地回答道。“嘿嘿!这里有,这里有。好多好多的!”随着一声声惊叹,大家一齐涌了上去……

  还记得,学了课文《搭石桥》后的那个星期五,兴奋的'一群人来到小溪。看着眼前湍急的小水流,虽然不深,可一旦弄湿了回家少不了挨骂。我试探性的把脚伸向水中凸显出的小石块,双手左右摆着保持平衡。“好了!把石头给我。”一手深入水中作支撑,一手将石块放入水中。后脚不禁跟上,“哎呀”,脚尖没站稳,湿了!只好退回原点。当然我“退下了”还有其他人。一个个争先做“勇士”……搭的好慢,时间却在飞逝。我索性脱了鞋,坐在河边,沐浴阳光,很是享受。——“搭好了!!!”大家都跃跃欲试,踮起脚,摇摇晃晃但又带着些轻快,蜻蜓点水似的到了对岸。我安奈不住了,穿起鞋,一口气蹦跳着到了对面。真的有些不敢相信自己了,竟有如此之神力!

  还记得,初夏的时候,我们拿着小篮子追着虾儿跑,总是弄的满身水,待到回家之时,太阳早已抹灭了水迹,似乎是为了我们不挨骂;还记得,春还没走,夏刚刚到的时候,追着山上星星点点的野草莓,摘了便入口,闭上眼尽情享受它的甜美;还记得,我们一起去陡峭的山坡为老师摘她爱吃的野菜,指甲全被染成了绿色,却也一句埋怨也没有……

  那时的我们很天真,很快乐。那时的家乡最美,给我的记忆最深。

  “嘿!悦子!这呢,这呢。”熟悉的声音把我拉回现实,让我觉得我对家乡的思恋,少不了的是我的朋友,从小玩到大,感情越来越深的朋友。

  家乡给我的记忆,永驻我心。

  期待下一次的假期。

【记忆的作文】相关文章:

水的记忆作文-记忆作文01-24

阳光的记忆作文-记忆作文01-24

记忆中的年作文-记忆作文01-24

阳光的记忆作文 - 体裁记忆作文01-28

那片温暖的记忆作文-记忆作文01-25

(经典)记忆的作文04-02

记忆的作文[精选]03-27

(精选)记忆的作文05-11

(经典)记忆的作文03-02

记忆的作文【经典】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