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味作文

时间:2024-10-22 18:05:06 记忆 我要投稿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共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记忆中的年味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共15篇)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

  七十年代的春节,如果那一家子能够杀一头猪、烤一缸酒,那个年,就算是个丰盛的汪年了。我家人口多,在我的记忆中,从来养不起猪的,人都吃了上顿儿没下顿儿的,哪有猪吃的食物。父亲爱喝酒,日子再苦,母亲也要满足父亲的爱好,就是想方设法,给父亲烤上一令子红苕酒。这也算是我家一个半汪不汪的年了。

  入冬了,我家的红苕开挖了,父亲母亲率领我们兄妹五人,去坡地挖红苕。红苕是我们的主粮呀,每一株红苕,需小心翼翼地挖,挖坏了,就不能长期保存了,我每次挖红苕,总是忐忑不安,再细心也有挖坏的时候,总是挨父母的叨叨。挖坏的红苕和很小的红苕,称为“脚苕”。大户人家将脚苕喂猪或是打成粉子,吊粉条。我们不能。母亲将脚苕收集拢,淘洗干净,作为给父亲做红苕酒的原料,有时候红苕欠收,母亲还要翻山越岭、走沟穿崖地在人家挖过的红苕地里,翻捡红苕,作为父亲烤红苕酒的材料,我亲眼目睹母亲,翻挖了半边坡,才捡到半笼子红苕,累得母亲大汗淋漓。

  烤红苕酒,需要酒曲子。北山的舅爷,是个采酒曲子药的能手,每年五月节前夕,父亲就去北山找舅爷,舅爷领着父亲,在牛山上采酒曲子药。采回来的药,放进大缸里,用清水浸泡,缸口封严,放在太阳底下暴晒,等到七月份,开缸采酒曲子。

  母亲选一个黄道吉日作为采酒曲子日。这天,穿戴一新的父亲,一脸的虔诚、一脸的严肃,他在神坛上点燃三支香,叩响三个头,便开始开缸采曲了,打开缸,一股浓浓的中药味冲了出来,呛得我们不敢大呼吸。母亲将麦麸倒进簸箩里,父亲按照比例,倒进酒曲药水,轻轻搅拌,然后倒进酒曲模子里,上脚踩,一块块长方体的酒曲子,在父亲的脚下,成型了。踩好的`酒曲子块,要发汗三天后,就可以挂起来了。酒曲子的好坏,决定红苕酒的品质——我家的红苕酒,味正酒浓,醇香迷人,这是舅爷的功劳。

  洗净的脚苕,要上大锅蒸,我填火,母亲负责蒸苕,其他弟妹,围在锅边转。蒸红苕的火,不大不小,大了,红苕就会糊,小了,蒸不熟。一大缸红苕,需三锅蒸,如果火候恰到好处,便会蒸出几大勺子红苕糖来,这美味粘牙的红苕糖,是我们的奢侈品,母亲用红苕糖,做糖米糕、糖爆米花,如果拥有这样的美味,我们的那个年,就是甜蜜的年。这红苕糖,就像官窑的“窑变”,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蒸熟的红苕,母亲小心捏碎,晾凉,然后拌上酒曲子,封严,等待发酵。

  发酵好的红苕糟子,在大缸里鼓起来了,满屋子飘着甜甜的酒香,这时候,就该烤酒了。烤红苕酒也是个大事,母亲请来亲戚朋友帮忙,说是帮忙,实际是品酒。大爷是烤酒能手,上料的多少、火的大小、添锅水的多少、啥时候上添锅水,都是有讲究的。

  随着蒸汽的上升,酒溜子开始慢慢滴酒了,慢慢地,由一滴滴,变成一股细细酒线,大爷用杠子接酒,揍在鼻子前嗅,然后押一口酒,嘴担的“梆梆响”,摇头晃脑地说:“好酒!好酒!好酒呀!”之后“噗”一声,将酒倒进噼噼啵啵的火里,只见的“轰隆”一声响,酒在火中燃烧,酒助火威,火借酒势,把灶膛照的通红。父亲也押了几口,笑了。母亲不会喝酒,也尝了一口,这一口,呛得母亲笑了半天,咔了半天。

  烤完最后一桶酒,母亲把菜炒好了,这时,品酒开始了,亲戚朋友,你三盅,我五杯,干了起来,母亲笑盈盈地在一边,添酒、添菜,在“六连高升”、“五金魁首”中,年的序幕拉来了。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2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听着熟悉的歌谣,我的脑海闪现出儿时一大家子人挤在空间狭窄的房间里一起过年的情景,然而当时并没有觉得拥挤不堪,相反却很温馨。

  每逢佳节倍思亲。转眼睛,腊八节已过,这就意味着春节的脚步已越来越近,人们疯狂的为回家做准备,前段时间的春运抢票事件足以证明外出务工人员是如何的归心似箭,今年是我参加工作以后的第一个春节,看着隔壁西华大学学生高兴地背着书包、拖着行李箱,踏上回家的归程,我顿时心生一股羡慕的情愫,如果我还在上学,我现在也和他们做着同样的一件事:回家过年!

  儿时的过年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腊月一到,孩子们就开始缠着爸妈为自己买新衣服,新裤子、新鞋子,总之,新年新气象,什么都要是新的。这是那时的我们最向往的一件事。盼望着盼望着,春节终于被我们盼来了,不知道当时的我们为什么精力会那么的充沛,我们会围着饭桌吃团圆饭,守在电视机前把春节联欢晚会从头看到尾,然后等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在外面燃放烟花爆竹,看着绚丽的烟花在空中昙花一现,然后玩的筋疲力竭才依依不舍的爬到床上去睡觉。大年初一的早上,我们穿上自己的新衣服跑到长辈面前拜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长辈们会把事先准备好的红包一一发到我们手上中,我们拿着红包雀跃般的跑出家门到院子里比较谁拿的红包最多!儿时的过年是新奇的、有希望的。现在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年龄的增长,我们似乎已经没有儿时那么盼望着春节的`到来了,春节现在已经淡化得和平时的任何一天没有区别,我们可以选择任何一天购物、邀上几个知心朋友大快朵颐,无所顾忌的花着自己挣的钱,过春节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唱歌、聚餐、旅游等方式已渗入到我们的骨子里。

  我们在外面潇洒,年老的爸妈却在家翘首以待,希望能盼望着自己的孩子出现在他们的眼帘中。现在爸妈的角色就是我们儿时的角色,盼望着过年。因为只有在那一天才能把外出务工、工作的孩子给盼回家。空巢老人不需要孩子们拿着成叠的钞票去慰问,再多的钞票也不能温暖他们的心房。因为他们需要的很简单,那就是常回家看看,和他们唠嗑。爸妈或许不能帮助我们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但是他们温暖的话语却能抚平我们心中的不如意。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3

  时间故意好像在飞奔,这年过完似乎下一个过年又要来了。送马接羊的速度之快,让人觉得有些吃惊。如今,鼠年的春节又要过完了,于是情不自禁问自己:时间多去哪了?

  小时候总觉得过年时间来的特别长,心里总盼着快点过年好穿新衣服,还有好吃的东西。如今的过年,心里盼的却是与亲朋好友一起喝茶聊天。近十几年过年,吃的东西太多,看得人眼花缭乱,可又常常惹人不屑一顾,因为这些东西平时都有,失去了小时候的新奇感。想来想去,只有一样东西在我心头的分量越来越重——茶!出门拜年,我习惯送茶,家里来了亲朋好友,我招待的还是茶。年年团聚年年茶,茶在过年定然少不了。我喝茶,嘴不刁,基本是随遇而随缘。不过在过年,我总会拿出像样一些的茶过一把瘾,同时招待亲戚朋友。

  每每饭后,开始围炉茶话。初春时节,寒气未退,选择红茶较为贴切。今年我专挑出几款亲戚朋友都没有吃过的红茶招待,逐一冲泡品鉴。如,用都匀毛尖制作的匀山红韵、用太平猴魁制作的黄山君红、用天目山白茶制作的`天目红、用安吉白茶制作的安吉红、用西湖龙井制作的龙井红、用莫干山黄芽制作的莫干红、用蒙顶甘露制作的吉祥红……浓香、幽香、醇香、甘香、酱香等等,实际上都是绿改红的产物,但有些红茶制作工艺却令人叫绝,香气也极富个性。偶尔也会因主人兴致,再品几道江西河红、宁红或者是正山小种、英德红茶等。如此众多的红茶,喝得亲朋好友畅快淋漓,满头热气,大声叫好。

  当然,也有一些朋友依旧喜欢喝上一杯上好的绿茶,并且说:江南一带的人从小喝绿茶长大,一年四季与绿茶相思相守相伴,喜欢了绿茶的鲜爽和清香。看着那副执著劲儿,丝毫没有客随主便的意思。过年了,喜欢喝什么茶都可以,只要大家在一起喝高兴就好。

  每次拆开一泡品种,引得大家争相来看,反复看、反复闻,深怕茶香从鼻端滑过。在笑声中有人催促:闻什么闻,快点泡呀。有时人多,一个公道杯斟茶显得有些匆忙,急死桌边人催问:好了没有,快点倒啊!多热闹,年中的茶味不知不觉充满着温情。端起品茗杯,以茶代酒,天南地北的那些事儿开始扯起来了。

  再有,品到兴头处,话到趣味时,亲朋好友开始轮流冲泡。由于这些亲朋好友不经常泡茶,有的泡起来摇摇晃晃,有的泡起来茶具颠簸,有的干脆是水溅地板……真是丑态百出,捧腹大笑,有的即便是泡得过火,我也得跟进一句酥而不烂的溢美之词。

  一般临别最后一泡压轴好茶是前年幽篁茗袍赠与的私房大红袍,那股霸气十足的岩骨花香足见制茶人的超高功底。大家嗅香而论,对鼠年的开始多了几分憧憬和清新。抛开事业的沉浮、生活的起降,只在春节的当下体会人生有好茶相伴的欣喜,回味童年的纯情。茶味中怀念的却是儿时那些开心的年事。

  年味中的茶味很有味道,写在亲朋好友脸上笑意,笑出的了过年开心味道。

  平时舍不得喝的茶总会留给过年与亲朋好友共同分享,虽然他们新春相聚意不在茶,但通过新春茶聚却能体会到那悠长的年味,在一杯茶蕴含亲情和友情的一瞬间就会喷薄而出,让你如获新生。在过年的日子里,大家举茶相叙,盘点岁月,才是过年最深的惦记。

  哦,一杯茶的温暖,也是年味中的一片温柔。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4

  记忆中的年味是美好的,是欢乐的,也是充满爱的。

  每逢过年时,所有的小朋友都十分高兴、激动。新年里,走在大街小巷,家家户户的窗户源源不断地飘出甜甜的年糕儿、油煎带鱼的鲜味儿、炖鸡汤的香味儿......我刚吃饱的肚子又“咕咕”地叫了起来。

  平日里,大人们忙于工作、接送孩子、操持家务,孩子们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亲朋好友相聚在一起的机会还真不多。于是,人人都期盼着大年三十那顿温馨的团圆饭。今年的年夜饭,因为久未相见的亲人聚在一起,格外热闹。长辈们在饭桌上举起酒杯祝福、谈天说地;孩子们在饭桌旁说笑、做游戏,气氛好不热闹,每一张脸上都洋溢着欢乐和幸福!我那98岁的太奶奶身体依然健朗,她那饱经沧桑的皱纹里也溢满了欣慰和满足。

  大年初五是财神日,凌晨起,“劈劈啪啪”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开心果”炸个崩儿脆、“海鸥”直冲云霄、“霹雳陀螺”在半空打着漂亮的旋儿......声声爆竹、朵朵礼花伴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祈盼,飞向无垠的天际。

  那沁人心脾的年饭味儿,还有那温馨甜蜜的团圆味儿,融成了最香最浓的年味儿。年味儿便是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美满安康的幸福味儿!

  年、春节、压岁钱、都是那么美好,压岁钱不在多少,而在于生活情趣。这就是记忆中的年味——美好、欢乐,充满着温暖和爱。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5

  时间倒退20年,我最盼望的就是春节能够连续好多天都吃上平日难得吃到的菜肴。在老家,年夜饭一定有的菜是广味的香肠腊肉、槟榔芋和五花肉做的扣肉、油炸肉圆、油炸鱼、白切鸡、鸡杂炒粉丝等。早在春节前一个月,一家人就开始做香肠腊肉。妈妈负责买肉和猪肠,把肉绞碎,调好调料,然后爸爸、妈妈、奶奶便开始分头灌肠。我和哥哥则负责把长长的灌肠用绳子系成小段,再用针在肠子上扎出小针眼,然后等爸爸在院子里搭起炉灶,生好一堆火,把香肠搭在架子上慢慢熏烤。

  大年二十九,是家里“下油锅”的'固定日子。槟榔芋和五花肉做的扣肉、油炸肉圆、油炸鱼等都在这一天进行处理。大油锅里装满油,在炉子上冒着吱吱的烟,一块块堪比脸大的五花肉顺着锅边放入油锅,然后是一个个鱼头和鱼块被裹上鸡蛋面粉滑入锅中,再接着是一块块槟榔芋,我们看着它们在锅里发生香喷喷的化学反应莫名高兴,仿佛一顿大餐就在眼前。不过,这些仍只是半成品,尚需次日的加工。最期待的就是油炸肉圆的制作。我和妈妈把调好的肉搓成汤圆大小,爸爸把鸡蛋面粉裹在一个个肉圆外,再下到油锅中。一个个肉圆渐渐变成了金黄色,有的还长出了长长的小尾巴,在油锅里翻滚。我和哥哥两个小馋鬼,以“尝一下味道”的名义,时不时拿两个新鲜出锅的塞到嘴里,满口香脆。有时候,趁着爸爸上厕所或是抽烟休息的间隙,我们悄悄地把鸡蛋面粉裹上红枣、红薯,甚至糖果下到油锅里。于是,各种口味奇怪的圆子诞生了。混杂在肉圆子里面,谁吃到都会会心一笑。

  大年三十早上,我们还躺在床上就能听到爸爸杀鸡的声音。要等到下午两三点,年夜饭大餐才能全部做好,摆满整张桌子。桌子也是特制的,中间留出来的一个窟窿专门放上可以加热的汤锅,热气腾腾。这一顿,作为孩子终于可以只吃菜不吃米饭,可以喝我们喜欢的饮料,可以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每一道菜我们都细细品尝。因为,这一顿的味道,我们会记一整年,会想念一整年。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6

  最近的阴雨天气确实不怎么令人高兴,可过年的喜气早已满满地挤进了阴雨的天空,有时看见了街上的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急匆匆地往家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逐颜开,他们的手上还提着新衣服,这不禁使我联想到过新年穿新衣的习俗。

  小时候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的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会觉得是过年最好的象征,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新春佳节降临前,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我们都会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在门上贴上一幅春联,祈求好运。传统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的联语,什么“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话语。

  送灶神是过新春佳节前的一件大事。听奶奶说,送灶神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能替他们说几句好话,因此这一天人们都会特别准备些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在爆竹声中,新春佳节就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是挥之不去,仍给了人们无尽的回味。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7

  远处泛着艳丽的霞光,往日刺骨的寒风也温和了几分,家家户户早已升起了烟火,家家户户都忙着为春节做一系列的准备,而大街上也一改往日的凄冷,变得热闹非凡。在我记忆中的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是贴春联。当天刚朦胧泛着鱼肚白一样的霞光时,我就已经被父亲从温暖的被窝里叫起,父亲拿出各种大小的春联摆在桌子上,而每一副春联上的字虽不相同,但实则都是一样的意义。父亲先将对联平整地铺在桌上,分别在对联的四边涂上胶水,待胶水都在四个角上时,这时我的重要性就来了。父亲让我快速地拿起上边,对我说道:“快,把它举起。”贴春联的过程可谓是十分艰难的,既要保证两边对称,又要防止它褶皱,我在父亲的指导下用双手按压着,全神贯注地移动着这副对联,缓慢地从上往下按压,生怕出现一丁点差错。等我贴完后便去大门贴上了两张门神。春联寄托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也寄托着我对新年的期盼。

  到了正午,爷爷奶奶在厨房忙活了一上午,终于准备好了祭神所需的贡品,往年祭神前都要放爆竹,今年也是如此,而就是在这一声“噼啪”中迎来了新年。过后,准备开始上香了,父亲脸上带着几分严肃,边给我香烛时边叮嘱我不要出了差错,随后将香烛点燃,对着日出的方向祭拜,并默默念出自己这一年的祈盼,以祈求万事如意。

  空气中渐渐弥漫着刚放完爆竹的味道,其中夹杂着新年的年味,于我而言,新年的味道是独特的,而这味道将留存于我的记忆里。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8

  最近的阴雨天气确实不怎么令人高兴,可过年的喜气早已满满地挤进阴雨的天空,有时看见街上的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急匆匆地往家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逐颜开,他们的手上还提着新衣服,这不禁使我联想到过新年穿新衣的习俗。

  小时候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的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会觉得是过年最好的象征,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春节降临前,为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我们都会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在门上贴上一幅春联,祈求好运。传统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的联语,什么“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话语。

  送灶神是过春节前的一件大事。听奶奶说,送灶神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能替他们说几句好话,因此这一天人们都会特别准备些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在爆竹声中,春节就早已过去,但年味儿仍是挥之不去,仍给人们无尽的回味。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9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红红火火的春联,噼噼啪啪的爆竹声,拉开了新春佳节的序幕。

  “年”在超市里

  寒假过半,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年货。

  来到超市,我不禁目瞪口呆,疑惑不已,这哪是买年货,分明是“抢”年货啊!超市里人多物多,入口处的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各式各样的营养礼盒,推销员佩戴小蜜蜂扩音器,把嗓门提得很高很高,唯恐大家没有听到看到,补货员们忙得大汗淋漓,这些都是给长辈拜年的必备品,爸爸妈妈们赶紧往购物车里填上几盒。我们小孩只对超市里的“美食长廊”感兴趣,巧克力、牛肉干、旺旺大礼包……全都那么诱人,难怪这儿这么热闹。孩子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小心愿,想方设法让大人们屈服,小的哭闹、撒娇,大的就和大人们谈条件。当然,过年嘛,大人们一般都会满足我们的小小心愿。

  至于爷爷奶奶们则集中于超市的另一角,那的'肉柜上放着肉类和海鲜。

  过年了,儿女们会回家团聚,当然要拿出丰盛的美食迎接啊!现在超市里最高兴的人,当然非超市老板莫属,他一定希望“年”久久地留在超市里!

  “年”在饭桌上

  你家的年夜饭一定也很丰富吧!我家的那可谓别有一番韵味。妈妈在厨房里忙活了好一阵,菜终于在我和姐姐的期盼下陆续摆上了饭桌。首先,一盘热腾腾的糍粑把洋溢着甜蜜团圆的年味;一盘色香味美的清蒸鱼,寓意我们的生话年年有余万事足;一锅香气四溢的丸子汤,象征着生活幸福圆满;两盘饺子鲜美诱人,寓意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一双双筷子夹起的不只是菜,更是一家人精心准备的爱,是一个家庭对新的一年、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年,在充满爱意的饭桌上。

  “年”在祝福中

  过年了,少不了到亲戚朋友家里拜拜年,互相祝福。茶几前,叔叔阿姨们肯定会说:“新的一年,祝阿乔学习进步,越长越漂亮!"我则笑着回答:“那我也祝叔叔阿姨牛年大吉,万事如意!”一句话乐得叔叔阿姨们眼睛眯成一条缝,拿出红包塞给我,我接过红包礼貌地甜甜地跟叔叔阿姨们说了声“谢谢。”

  年,在茶几前,在一声声祝福中;年,洋溢在幸福的笑脸中。

  到了正月十一,我们开学了。

  年,载着我们的期盼,开启崭新的旅程……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0

  最近的阴雨天气确实不怎么令人高兴,可过新年的喜气早已满满地挤进了阴雨的天空,有时看见了街上的人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急匆匆地往家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逐颜开,他们的手上还提着新衣服,这不禁使我联想到过新年穿新衣的习俗。

  小时候穿新衣总是那么高兴,不管新衣的式样和品牌,只要是新的,就会欢欣不已,就会觉得是过新年最好的象征,是一年里最好的衣服。

  早在春节降临前,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我们都会把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会在门上贴上一幅春联,祈求好运。传统的对联是在红纸上写上黑色或金色的联语,什么“财源广进”“步步高升”“富贵满堂”的,反正都是些吉祥的话语。

  送灶神是过春节前的一件大事。听奶奶说,送灶神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这天灶神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的事情。人们都希望灶神上天能替他们说几句好话,因此这一天人们都会特别准备些丰盛的供品拜祭灶神。

  除夕这一天对人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辞旧迎新,吃团圆饭。一年一度的团年饭能充分地表现出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在吃完团圆饭后,就开始守岁了。

  最值得小孩子们高兴的不仅仅是在过新年的时候能穿新衣,玩鞭炮,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收压岁钱也可以说是收红包,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大人们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多少并不重要,主要是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在爆竹声中,春节就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儿仍是挥之不去,仍给了人们无尽的回味。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1

  作为老杭州人,我们家有一个传统,每年的正月都会去百年老店“江南面王”——奎元馆吃上一顿团圆饭,这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最后压轴上场的,肯定是他们家的招牌面——片儿川、虾爆鳝、虾腰面等。为什么新年要去奎元馆吃面呢?除了那份地道的杭州风味,更是为了祈福来年的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福寿绵长。因此,我记忆中的年味,便在这面和店里扎了根。

  外婆说每次吃这里的片儿川,就让她想起四十多年前的春节,一家人送她去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情景,作为饯行的告别仪式,全家人在奎元馆分着吃了一碗片儿川。虽然时过境迁,但是片儿川还是记忆中的老味道。新鲜的.雪里蕻菜,扁扁的冬笋,嫩嫩的猪肉,又鲜又咸的面汤,还有咬起来筋道十足的面条。和往常一样,外婆每次吃完都会给它评价打分:今年的雪菜是新的,盐腌的时间短了点,味道淡了一点,但是鲜还是毛(很)鲜咧……今天的面是老师傅烧的,出锅时间正好,味道不糊……

  而我呢,是名符其实的“食肉动物”,最喜欢吃爆鳝面。这不,我的爆鳝面过桥(多加一份料)刚被服务员阿姨端了上来。我赶紧夹起一筷炸得酥脆的鳝段往嘴里送,外焦里嫩的鳝肉、白白胖胖的龙井虾仁,又脆又嫩的蒜苗,还有加了镇江老成醋的面汤,又酸又鲜,一眨眼就被我吃了个精光,妈妈急得过来夺我手里的碗,命令我饭后坐11路(步行)回家,就当减肥运动。我一边得意的哈哈大笑,一边把家里人吃面的场景,视频传输给远隔重洋的舅舅。我亲爱的舅舅,每次回家我们都会给他在奎元馆接风。虽然今天他没有在场,但是这样喜庆的日子怎么能忘记他呢?我对着微信,吐着舌头,砸吧着嘴巴说:阿舅,你最喜欢的爆鳝面,我已经替你尝过了,鲜啊-啧-啧-啧,你有没有闻到这个香气啊?你快点回来哦,我们下次再来吃过!

  除了传统的招牌面,百年老店奎元馆近年来也创设出了不少新花样。根据时令的不同,推出新式面条。比如在开春时的步鱼面,仲夏时的虾黄鱼面,翡翠冷面,立秋后的蟹黄鱼面等,每一样都是供不应求,让食客们趋之若鹜。还开通了二楼,增加了菜式,不仅可以吃到美味的面条,还可以尝到大师傅烧的杭帮菜,上海菜,粤菜,川菜……

  越来越大气开放的杭州,越来越日新月异的时代。奎元馆不仅仅是老底子杭州人的家乡味道,也将是越来越多新杭州人的故乡味道。想到这里,我不禁闭上了双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要把这新年的味道牢牢地记在心里,我要和更多的人分享这份新年的喜悦和感慨!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2

  从桃花灼灼,到寒梅绽放,光阴流转,四季更替,花开叶落又是一年。不知从何时起过年的期盼和喜悦慢慢减淡了,有的只是感怀和唏嘘着时间犹如白驹过隙!

  ——题记

  记忆中的年,是一个惬意的字眼。年味是什么呢?我细细地去品味着,感受她那浓厚的乡间气息。年味是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万象更新的景象;年味是林伯渠的“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热闹非凡的气氛;年味是范成大的“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其乐融融的气息……也许,这就是年味吧!

  蓦然回首,过去的一年已悄然而过,行人步履匆匆,拥挤着忙碌着,已完全进入了过年的气氛中。但不知为何,望着大街上车水马龙的人们和各大商场促销标识的绚烂多彩,大小商家吆喝声此起彼伏,却已然有些生疏,有些麻木了。“团聚”这一富有多重意义的名词,我觉得不过如此,即便是聚在一起,也是刷不完的屏,聊不完的微信,抢不完的红包,看不完的朋友圈。他们是,我又何尝不是?再也找不到曾经的欢乐了!找不到了!找不到了!

  依稀记得儿时的年,可谓是一年中最重大的盛事,用鲁迅先生《五猖会》的原话说“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岢岚也当然不例外,过年是我们这个偏僻小县城最为隆重,也最为喜庆的日子,年前一个月,长辈们就要开始收拾了,“置办年货,购买新衣,收拾家……”真所谓是一年中罕见的最忙的一个月。

  通常过年前第一件事就是购买新衣服,有的在本地买,有的出大城市去买,因此,儿时有些长辈总会笑着说:“春节对于商家而言是赚钱的节日,春假,对那些回家的儿辈们是购物的节日。”等到妈妈买回新衣后,以后的日子,我和妹妹会无数遍偷着试穿,又脱下。那是要大年初一才能穿的。新的袜子,新的棉鞋,新的衣帽,每一样都是新的。除夕夜整齐地叠放在枕边。生怕有一丝损坏!

  家里要蒸年糕了,就意味着年即将来到。清楚记得,大盆子里软米被碾碎后变成面,里面伴有切碎的红枣肉,然后上蒸笼蒸。等到妈妈和奶奶做年糕时,我和妹妹就在那大盆子旁玩,把双方的脸糊弄得像唱京剧的花脸。母亲也不骂我们,随我们疯。看父亲蒸年糕也是件乐事,拿个板凳站着才能看见,一层粉,一层红糖,我小时候比较调皮,会时不时的挤上去抓一把撒撒。刚出笼的年糕是松松的那种,五颜六色的,煞是漂亮,也是我的最爱。父亲就会切下好大一块放着归我,其余的用一块布罩上再用手摁,把整个摁成圆形滑溜状。

  年三十晚上,可谓是一年中过年时的最忙最隆重的一个晚上,妈妈和奶奶提前把饺子包好,那可是我们大年初一早上的美味,她们也会在饺子里面放上一年中最珍贵的祝福——硬币。别看那一块块小小的硬币,如果谁大年初一早上吃到了它,那份愉悦和满足满溢着幼小的心灵。贴春联,贴福字,也是一年中最快乐的事情,爸爸忙着贴红纸,贴春联,我和妹妹负责刷浆糊,桌子和地上铺满了“一屋子”的红色。

  大年初一早上,母亲说那可是我们一年中最自觉早起的一天了,我与妹妹俩争相爬起,激动地穿上新衣服,箭一样地去长辈家拿压岁钱,那开心劲儿是现在的孩子无法想象的。吃完早饭,用我母亲的话是:子弹也打不着的飞出去啦!最喜欢的恶作剧莫过于买点鞭炮结伴三五伙伴躲在路边,看见大人经过偷偷扔下一个,大凡有人惊跳,就会开心大笑。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这是曾经,幼时最喜欢的一首小诗,那点点记忆中的年味,便映射在这首诗中。

  看着大人们见面相互鞠躬作揖,互道着新年好,恭喜!恭喜!小伙伴之间也会效仿,然心里默默期盼着快快长大。家家红烛高照,户户喜庆祥和。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年味的蜕变。仍固执的在本该尘封的记忆里,回味无穷!

  回忆起了幼时的年味,是那么纯真,那么难忘,那么深沉。但是回到了现实中的年味,却又感觉自己是那么的怪诞不经,失落感直上心头,偶尔偷瞥一下日历,发现农历春节离我们越来越近,早已没有儿时抑制不住的'开心,只是感觉过年不过是走走过场,徒增年龄罢了。在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今天,网络让亲朋好友之间只有一屏之隔,使得年味变得愈加清淡。除夕夜会收到亲人的电话,好友的祝福,也会在群聊中收到好久不见面的老朋友的群发祝福,但是我真的觉得缺失了什么。

  有些时候经常听长辈们戏说:“年关等同于公关,太多的拜年模式都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和利益亲疏的公式演算,浓缩着生存智慧和现实谋略。即便一条短信也会斟酌再三是否贴切。一个红包的厚重关乎来年的生存筹码。过年自然就演变成了各行各业的公关汇演”。虽然一听,有些令人嗤之以鼻,但细细感受起来,又何曾不是这样呢?如今的年味,真的像曾经那样吗?

  只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仍有一群人“出淤泥而不染”,他们就是争着抢着,从城市中,大包小包,带着一年辛勤付出的收获和满心的期待,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翘首企盼归家的游子。在电视屏幕上望着他们的背影,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们才是最具有“年味”的人,也是因为他们才得以维系着那份浓浓的年味!

  我们在一天天长大,家乡也在一天天变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年味为什么渐渐地淡了?是因为我老,抑或脱轨了时代的节奏。思维丰富了,烦恼也多了?物质富裕了,心情浮躁了?我似乎只能在回忆中找到曾经斑驳的年味,失落在记忆中的年味,何时才能被寻回呢?聪明的,你告诉我!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3

  我想我小时候之所以心心念念着想快点过年,觉得小时候的年味特别的浓,是有特别多特别多的原因。

  第一个是因为年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日子呀,那么一重要它就得放假,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仅次于暑假的的长长的假期,但是它又没有暑假那么长,所以寒假就可以不用参加任何的兴趣班,当然这样我就也不会有任何其他额外的作业。第二个就是过年可以光明正大的要爸爸买一大堆的烟花炮竹,但是却被告知只有等到临近大年三十的时候才能痛痛快快玩,而平时就只好能玩一两支,等到过年了跟其他的的小伙伴一起比谁家的烟花好看谁家的烟花买的多,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拿着炮竹做坏事,这大大加大了我对过年的期待。而第三个是对于我们家来说一个特别的习惯,那就是一定要到了年三十洗了澡才能穿上为过年准备的新衣服,所以我为了早早可以穿上新衣服,每到大年三十的那一天我就会早早的洗澡然后就立刻换上新衣服坐在火边吃着零食看着电视也不会有人说我不看书不写作业。第四个是小时候的经费不充足,想买什么东西想要什么东西都要千磨万磨老爸老妈才会答应,到了过年的时候我就有压岁钱啦啦啦(家里亲戚多压岁钱自然也多),我可以自己买平时想要的东西,那是多么愉悦的一件事情。第五个是我可以在外公家那边过年,家里的家里的小孩子特别多而我又比较小,舅舅们就会要哥哥姐姐给予我特别照顾,他们都得带着我一起玩,跟他们在一起相当大的弥补了我作为独生子女的孤独感。第六个当然也是最重要的`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我是小孩子呀,我有一颗纯真的心,我对过年抱有浓浓浓浓的向往,对我而言过年意味着我又长大一岁了,我离我所期待的成人世界又更近了一步。

  现在的我却希望可以像小时候的我一样对过年抱有浓浓的期待,浓浓等待之情。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4

  儿时春节,家乡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要贴春联。记忆中最浓郁的年味,就是小学时街上手写春联时飘着的墨香味儿。

  春节前两三天,街口现场就摆起了专门写春联的大方桌,一摞摞红红的春联纸和黑黑的几大瓶浓墨。写春联的都是街坊信得过的,有文学修养和书法根基的“大腕”邻居。写春联不仅分文不收,还可以根据来人的需求、身份和年龄,挑选相应的春联书写。有的是套用古老流传的春联,有的是书写者现场独创。因为外婆当时是街道居委会主任,身高刚好高过大方桌一个多头的我,便跟在她身后忙前忙后地“协助”,帮忙拉着写春联的纸张,或者将写好的春联挪到旁边晾干。看着邻居挥动毛笔,一个个字、一副副春联在腕底流泻而出,墨香扑面而来。

  春节贴春联也最难忘,爸爸会端来家里的长条凳,在门两边刷上浆糊。先将春联隔空虚拟地放在要贴的位置,让我和哥哥姐姐站在两米开外,肉眼判断春联是否放正了。那时,老爸一改往日的严肃,态度特别好,特别“听从”我们的指挥。“左边再高点”,“右边再低点”……最后在我们老小齐上阵的努力下,红红的春联端正牢固地贴在了大门两边。而吃罢年三十的.团年饭,到每家门前看春联和捡鞭炮,基本是年三十下午的全部内容。大年初一,跟着大人串门拜年时,也最爱读每家每户的春联,常和外公一起你上联我下联的朗读,还能学到不少知识。那闻着墨香的年味,现在想起来,心里都甜滋滋的。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5

  记忆中的年味,总是伴随着鞭炮声和年夜饭的浓香。

  过年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大人们、小孩儿们,一个个玩得欢天喜地。你听,“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声音传过来,引得路人也驻足观看。

  排在年味之首就是那一阵阵浓郁的鞭炮声。从地上忽然飞向天空就是那一个个花炮,垂直地飞向天空,以一种傲慢的`姿态在天空中绽放,闪出一个一个“小星星”它完美地飞跃,完美地落下,完美地展示给我们看,又一颗接替它,在天空中绽开出一朵巨大、闪烁的花朵,仿佛花朵上镶满了水钻。吸吸空气,里面有氧气夹杂着那股硝烟味,虽不好闻,但是闻着闻着也习惯了,这股硝烟味还真是随处可闻呢。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似乎对春节失去了兴趣。春联依旧贴,灯笼照样挂,鞭炮依然放,可是家人之间却少了一些沟通,总觉得春节不是这样过的,越来越没有意思,越来越没有年味了。

  尽管年味变淡了,但文化是需要传承的,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应该正确的方式看待传统节日。

  年味是家里珍藏的那坛酒,在归途中就闻见他的芬芳;年味是那新春到来的鞭炮声,无论你在哪里都有听见他的脆响;年味是桌上的那一顿丰盛的餐,只有团聚在一起才知道生活的甜美滋味!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相关文章: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02-14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0-22

记忆中的年味征文02-08

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02-08

寻找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2-07

(实用)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0-22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15篇07-08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精选43篇)01-13

记忆中的年味作文(精选22篇)04-18

打扬尘记忆中的年味作文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