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师作文汇编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作文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作文 篇1
“现在请郑云同学上台受奖﹗”我兴奋的步上了主席台,在全校师生的注目下,高兴的接过校长手中的奖状;看着手中的奖状,脸上不禁流露出一股愉悦、骄傲的神情!但在我兴奋的心中,深深的感谢着一个人,那就是我的作文老师。
想起从前的我,连一篇像样的文章都不会写,总是高山滚鼓——不通!不通!几乎是听到“作文”这两个字我就腿软,像见了七月半的好兄弟,敬鬼神儿远之,吓得想拔腿就跑!不过我遇到了一位和蔼、认真、风趣,很会搞笑的作文老师,上起课来趣味横生,作文不再叫我望而却步。在老师的谆谆教诲、循序渐进的教导下,我对作文逐渐起了好感,也能顺畅、流利的写出一篇篇的好文章。老师可掬的笑容,适度的鼓励和赞美,使我信心十足!每当我写出好文章时,老师会毫不吝啬的赞美我们,让大家更有信心,并期望下次会有更好的表现。
不过仔细想想,似乎曾有一段阵痛的度过期,那时的我一心一意的想写出好作品,不过却眼高手低、力不从心,写出来的文章远远不及老师的要求。当时的我们有如摔落谷底般心灰意懒!好一段时间,不曾再有好作品出现过,因为我们都沈沦于绝望之中。但此时此刻,老师的话有如和煦的阳光般温暖,照亮了幽暗谷底的我们,使我们的信心,重见灿烂的希望光芒,让我们有勇气重新站起来。老师告诉我们:“不要把失败当累赘,反而要把失败当垫脚石啊!”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似乎在茫然中找到了一条光明之道,引领我找到正确的方向。当我们听完老师的金玉良言后,大家都由衷的感谢老师,对我们的耐心与用心的教导。
看着台下同学的羡慕之情,我更要谢谢老师,在我成功时赞赏我,在我失意时鼓励我,在我徬徨时提携我,我才能够如此光荣的上台领奖,这都要归功于老师的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和一句贴心的鼓励,使我感动、使我东山再起!老师!真的好谢谢您!
教师作文 篇2
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时常眯起来的慈祥的眼睛,一头花白的短发更衬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却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这条腿何时、为什么截去,我们不明白。只记得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氏补天造人的传说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女娲氏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只是有的人,由于女娲甩得力量太大了,摔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牛老师的尊敬。
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明白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他的课讲得极好。祖国的历史,使他自豪。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常常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而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自己又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
他不喜欢笔试,却喜欢课堂提问,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有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注入一次启发。这时候,他比被考试的学生还要紧张。这情景,这天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这便是我的老师。
教师作文 篇3
有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精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寒假中,我有幸拜读了袁振国先生编写的《教育新理论》这本书。这本书阐述了:作为教师究竟应该树立哪些新的教育理论,转换哪些旧观念。在教育模式、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的今天,我们在转换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方面应如何去做?在阅读中给我启发最深的是“开发数学教育”这一章,可能这与我任教的科目有关吧,书中阐述道:自然科学是对自然现象本身客观规律的揭示,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的本质是发现,而数学是人们为建立自然和社会现象的主人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的本质是发明,是主观建构。数学中最基本的有理数、无理数是人自己设定的,几何学上的最基本的点、线、面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它完全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只不过为了帮助人们理解这种概念才做出有形的点、线、面来,就是最基本的1+1=2也是人们设定的运算法则之一,这一法则只有在十进位制的系统中才有意义,在二进位、八进位系统中就毫无意义了。有时候,数学是通过“无”与“无”的运算,算出“有”来。夸张一点说,数学有时就是“无中生有”。而这种无中生有是非常重要,甚至是数学的本质。书中例举了一个事例,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有一次举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公开课,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从连加向乘法的过渡。他出了一道题目:7+7+7+7+7+7+3=?赞可夫的意思是引导学生得出7*6+3的方法。但出乎意料的是一开始一个同学就说:“我可以用7*7——4的方法来计算。”在《教学与发展》这本书中,赞可夫回忆到:当我听到这一方法的时候,我非常的激动,这个孩子非常了不起,她看到了一个不存在的7,她发现了数学的本质。既然孩子们已经具备了认识数学本质的能力,我们为什么还要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呢?如果我们忽视学生的发展水平,忽视学生发展的潜力,就等于是犯罪。于是他推翻了自己准备的教案,就从这个不存在的7讲起。这里既表现了赞可夫的教学机智,更表现了他对数学和数学教学本质的认识。当然,我们这里不是严格讨论数学的问题,而是想说明一个道理,人是数学的主人,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为我所用。
说实在的,数学其实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将自然、社会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华的工具。数学本身是人为的,是开放的,是丰富多采的,一句话,数学是为人所用的,然而不幸的是,由于教育竞争的压力,由于“应试教育”的扭曲,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数学变成封闭的系统,成了固定的逻辑联系。不是数学成为人的工具,而是数学教育使人成了数学的工具,成了解题的工具,特别是成了寻求唯一答案的工具,
书中一句句的论述,一个个事例生动地告诉我们,不同的教育观念,不同的思想方法会有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学生会有不同的发展结果。教学的开放首先需要思想的开放。为了培养学生更好地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我们需要更开放的数学教育。
教师作文 篇4
摘要:作文教学,是与语文教师的职业生涯始终相随的生态修行。它要求教师参透写作之于人生的意义,怀有作文育人的高度敬畏,保持站在高处的修己自觉,苦练“道技合一”的指点功夫,追求“拆骨当柴”的精神境界,进而,体验精神的快慰,感受生命成长的愉悦以及由此产生的职业的幸福与尊严。
关键词:作文教学 人生意义 修己自觉 精神境界
学生作文“有戏”还是“没戏”,取决于教师指导得“力”与“不力”。作文指导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教师不断磨砺自己的眼光和才学,努力提高教学境界,并以此引领学生的作文境界。由是观之,作文教学,便是与语文教师的职业生涯始终相随的生态修行。
一、参透写作之于人生的意义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写作便具有这种审视作用。当你用文字表情达意的时候,你必得对你的生活环境、人生坐标、生活质量等作一番考量和分辨——想看清自己的生命是粗鄙还是精致,庸俗还是优雅;试图确定自己的精神是沉静还是浮躁,是翱翔于天还是匍匐在地。随着笔端文字的流淌,你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渐渐清晰起来,内心便丰富充盈起来。写作还有助于宣泄情绪、安顿心灵。人生况味多样,喜怒哀乐愁惧早晚都要品尝,写作可以成为你排遣情感的通道。鲁迅靠一支笔“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而不至于窒息,史铁生靠苦难淬火的刚性文字让自己再次站立起来。海德格尔说:“语言是人类存在的家园。”那么,写作便是寻家、归家。司马迁、李白、辛弃疾各自在自己呕心沥血写就的信史豪歌壮词中寻得了心灵归所。我们也总是从他人的文字中获益。文字是一种声音,一种来自心底最柔软和灵魂最深处的别样声音。依靠文字,你我相互读懂;文字是你的生命符号,文字代表着你,凭借文字你介入社会,参与社会的改造。写作之于人生意义重大,美国学者查尔斯·布考斯基满怀激情地论述道:“通常它是唯一的东西,在你和不可能之间。没有酒,没有财富能够与之相比。什么也不能拯救你,除了写作。它支撑着每一堵墙不使其倒下。它炸开黑暗。它是最终的精神病医生,是所有上帝中最慈善的上帝。它是最后的期望,最后的解释。这就是写作。”
学生作文尽管因有不少限制和要求与作家的创作有些区别,但其本质是相同的。它永远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写作课程,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然而,当前的一些作文教学却陷入了功利主义的泥淖之中。在前不久的一次高三作文教学研讨会上,一位名师竟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十个段落,面对七八个不同的作文题,给高三学生示范如何“以不变应万变”地进行“魔方配段”,从而“潇洒应对高考”;另一位据称是高考作文研究专家的教师在引经据典后,竟发表这样的宏论:“既然大文豪苏东坡能编造论据忽悠欧阳修,我们在缺乏论据时为什么不可以自编名言谋取高分啊!”在他们的眼中,作文教学的价值已经完全被扭曲,所谓的指导也完全退化变味。教学生投机取巧、胡编乱造,是对写作这一伟大而神圣的精神创造的亵渎,是对“培养真正的人”这一教育真谛的背弃。
二、怀有作文育人的高度敬畏
医生和教师做的都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但医生关注患者肉体生命的健康,教师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唯其面对的是“人”——心性复杂的人、独一无二的人、时刻成长的人,故应保持警觉;唯其承担的是为“人”这一“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莎士比亚语)塑造灵魂的伟大工作,故应心存敬畏。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作文又是学生最能够坦露内心、舒展性灵的敏感地带,因此,作文教学要怀有育人的警觉与敬畏。一张皱巴巴的纸,可能传达着成长的烦恼、求助的渴望;歪歪斜斜的几句话,可能是思想和理想在萌芽。《圣经》中拿芥菜种子比喻信心——芥菜种子微小,但当芥菜长成时,却有人身之高,甚至天上的飞鸟可以宿在它长出的枝条上。学生最初的稚弱文字,就是那一粒粒芥菜种子。一位教育家说,学生的心灵就像一块极为柔软的透明皂,即使是善意的抚摸也可能留下浅浅的划痕。面对这些稚嫩粗粝的文字,教师要精心呵护,用心血和汗水去滋养它成长,而不能漠然视之或粗野剪裁。
同事小张是一个工作不到5年的教师。读他的作文评语,我很受感动和鼓舞。一位学生在一篇题为“阳光”的作文中写了不少社会阴暗面并表现出有些偏激的愤世嫉俗的情绪,张老师引用高尔基在《新生活报》上写的一段话,引导他辩证地看待社会上的一些阴暗面:“在阳光最晴朗的日子里,腐败的东西总是格外显眼。我们过于把注意力集中在与美好希望背道而驰的事实上,就看不到阳光,就感觉不到它那滋生万物的力量了。”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道:“自从看到你的眼神的那天起,我便在你的眼神中颠沛流离……你的眼神是湖,我的唯一选择便是在湖中沉溺。”这是一首情诗,从写作技巧来说,不失为一首好诗;但其内容关乎情爱,这对于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节的青年学生来说,需要加以引导。张老师在作文后面写道:“自从我看到你的眼神的那天起,便感受到你浓浓的爱意……我最大的心意便是为你赢得满眼笑意。”一位学生因为期中考试考砸了,触景生情写了一篇《校园秋景》,调子很低沉,甚至用上了李清照《声声慢》中的词句。张老师给的评语是:“黄花虽瘦并非哀怨憔悴,是坚忍着迎西风斗寒霜劲挺的身姿;枫叶正红,却非离人泪染,那是拼搏者勇斗逆境赢得的光荣。‘雁过也’,谢它殷勤提醒我晨起加衣,珍惜光阴;‘西风紧’,天公作美,相助我强身健体,百病不袭……”这些评语,不仅是教师文才的流溢,更是思想感情的显露。
罗曼·罗兰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去,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拥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还要有对事业的“一往情深”、对学生的满腔热爱,通过自己的“言教”塑造学生的灵魂,“使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射下都闪烁着无穷无尽的色彩”(马克思语)。
作文指导,包含着命题、批阅、讲评等诸多环节,教师不仅仅是指导动作到位的教练,更是引领学生精神成长、灵魂飞扬的导师——用思想孕育思想,用文字感召文字,用灵魂呼唤灵魂。
三、保持站在高处的修己自觉
要想使指导得心应手,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丰富自己,尽力让自己站在一定的高度俯视学生的写作,不能等高平视甚至仰望学生。一方面,教师乐写、善写,有着真切的写作经验和甘苦,指导学生写作自然切实可行,这也是叶圣陶等教育大家大力提倡教师写“下水文”的原因。另一方面,教师热爱写作,并且以此为乐,对于学生也是一种感召和濡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教师还应是个热爱读书的人,让阅读成为思考和写作的源头活水。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加强“文外功夫”,观察社会,思考人生,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开阔视野,斑斓思想,这样自然“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溢于唇齿”。我们知道,写作是一个人文采、思想、文化修养、人格魅力的综合展现,其形象的高大与卑微在说话与写作中展露无遗。作文指导时,隔靴搔痒、纸上谈兵只会令学生生厌,那么,教师唯一要做的,便是切实地修炼、提升自我,使自己的指导能够入木三分、点铁成金。
站在高处,即要站在写作的高处,站在思想认识的高处,站在品格修养的高处。否则,难免陷入尴尬的境地。不妨来看一篇学生作文——
我们现在的生活缺少什么?
周五下午是一节英语课。上课铃响了,语文老师走进教室开始上课。班里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直到英语老师出现在门口,才有人敢说这是一节英语课。随后,语文老师退出,英语老师入主课堂。班上对刚才发生的事一片嘘声。英语老师问:“本来是英语课,语文老师来上课,你们为什么没有提醒他?”“我还以为是调课。”只有语文课代表一个人小声嘀咕算是回答。
为什么语文老师在时没有人敢提这节不是语文课?为什么在英语老师入主教室后,同学们才对这事发出嘘声?为什么前后反差如此之大?为什么?!
我以为,“为积威之所劫哉”!
独立意识和自由精神的缺失,使得我们习惯于随大流、服从权威,而这种现象非常普遍。长此以往,会把我们引向默认权威的极端,思维的自主性下降,对于善恶、美丑、真假的认识判断能力退化,一个个听话的好孩子逐渐成为学校或社会这部机器上一个个固定位置的小零件,不知道怎样改进,不知道为什么而做,只知道有人叫他这么做。
在这种不敢质疑师长、尊者或权威的背景下,学生或小字辈缺乏独立的思想与之交流碰撞,这会使他们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对于双方皆有害无益。这种人将来投入到社会,必然会使现阶段已然较为集中的权威更加集中,创新能力日益下降,阶级固化日趋严重,社会这架机器不断老化,渐渐失去活力,最后坏掉。
由是观之,我们现在的生活迫切需要培植独立意识和自由精神。
具有了独立意识和自由精神,师生关系将真正变得平等,不会再有不正常的沉默和虚假的回应,有的是和谐融洽的真正交流,彼此碰撞,教学相长,这对双方都大有裨益。而具有独立意识和领袖精神的人才一旦走向社会,必然像新鲜血液一样让社会焕发活力,获得强大的动力。
但,独立意识和自由精神距离我们还有多远?我们的文化背景和现实情况等诸多因素,决定了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这是刘同学的一篇随笔。作为当事人的我,看完后心里有些不快,给出了这样的评语:“老师记错了上课班级,这是紧张忙碌的高三生活中的小插曲、小浪花,其他同学哈哈一笑,你却如此小题大做,竟然扯到‘为积威之所劫哉’上去了。看来你们不光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由精神,也缺乏幽默素质和宽容胸怀啊!”不料等随笔再收上来时,我看到了刘同学在我写的“幽默素质和宽容胸怀”下画了一道波浪线,下面写了几个字:“你有吗?”这让我很生气,决定把他叫到办公室狠狠教训一通。但随即,“你有吗”,如同一声声追问又使我冷静下来。扪心自问:学生的分析有道理啊!平时不是让学生要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吗?学生大胆吐露真言了,我又反过来讽刺学生,岂非自相矛盾?于是,为自己缺乏高度而愧疚起来。考虑到其中蕴含着很丰富的教育意义,征得刘同学的同意后,我把这篇文章连同评语还有自己的一些真实想法一起“拿”到班级讲评。想不到的是,在我做出诚恳反思之后,刘同学也站了起来,对自己文章夸大的倾向和尖刻的语言表示真诚的歉意。不要装腔作势,要坦诚交心,这是我的收获。
四、苦练“道技合一”的指点功夫
《庄子·养生主》中,庖丁对文惠王说:“臣所好者道也,进乎技也。”庖丁的高妙处就在于融“道”入“技”,处处是“技”,又处处是“道”。不断参悟教育真谛,自觉将道与技融为一体,使人们看到的是“技”,背后隐藏的却是无处不在而又无迹可求的“道”——对作文教学实质和规律的深刻领悟和精准把握,是对于作文教学的精妙独特的设计思路。
一次同题异构活动,由两位教师分别上一节“新诗创作指导”课。第一位教师课始花了不少时间,介绍了新诗的形式特点、创作手法(比如如何捕捉意象、如何安排结构、如何打磨语言)等,然后欣赏了徐志摩、戴望舒、冯至等现代著名诗人的几篇代表作品,最后让学生从“春雨”、“我愿意”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写一首不少于10行的新诗。结果令人失望,少数学生写出了诸如“春雨润物无声”、“我愿意做一只雄鹰,翱翔在广阔的天空”之类的立意老套、语言平俗的作品,多数学生则是嘻嘻哈哈互开玩笑,把诗歌创作这种“极庄严伟大的创造性活动”变成了一出轻佻浮浅的滑稽戏。第二位是一位女教师,她的教学设计截然不同。她并不专门花时间讲有关理论,而是在课前准备的音乐和画片的背景下,介绍自己游历青藏高原、西双版纳等地的见闻感受,声情并茂地朗诵着自己创作的一首首诗歌,中间结合这些诗歌穿插介绍诗歌意象、意境、结构、语言等知识和技巧。教师讲述得如梦如幻,学生听得如痴如醉,有一位喜欢音乐的男生竟将部分诗歌即兴谱曲演唱。这一切使整个课堂被浓浓的情浸润着,让你欣赏着、感动着、回味着。这时,教师拿出一沓照片——仍然是她平日里拍摄的.照片,有风景,有人物;有叫人愉悦震撼的,有叫人担忧悲伤的——让每位学生任选一张在照片的背面写一首“题画诗”。于是,我们看到了,班里每一位学生都积极投入到诗歌创作中——他们先在练习纸上打草稿,然后打磨,唯恐自己的诗句配不上这么美丽的照片。课后,我们在欣赏着一首首从心灵深处流涌出的天籁文字,惊叹学生创造能力的同时,纷纷惊诧于那位女教师写作指导技艺之高超。诗歌是情感艺术,无动于衷怎能有诗句流出?诗歌写作需要触动情感的气场,情感稀薄怎能使学生动情忘情?诗歌写作指导需要教师以情唤情,过度理性、情感冷漠的“冰棍”怎能擦出创造的火花?后一节课看似随意散漫,实则精心设计、匠心别具——不教死板板、孤零零的无用处的“屠龙术”,而教由道孕育、受道掌控的充满灵气的“招招鲜”。
五、追求“拆骨当柴”的精神境界
指导学生作文就是为学生的精神打底子,不可怠慢亵渎,但知之易而行之难。从外部环境看,排得满满的“硬课程”挤兑了学生的读书时间和精力,铺天盖地的数理化作业抹杀了学生读书的心情和趣味,还有悬在头顶的中高考之剑……来自方方面面的不利因素,使不少同行将自己热爱的作文教学视为畏途。从教学本身看,作文本身的复杂性和指导的高难度常使教师心存迷惘、捉襟见肘,“养其根而俟其实”的“慢功”,也使得部分热衷于搞分数的教师渐失耐性和兴趣……于是,作文教学的百花园变得荒芜了,作文这本来最能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最能激发教师创造激情的劳动,变为最没个性、最没感情的技术训练。于是,作文成了学生的“怕”,教师的“痛”。
对此,我们要拥有强大的专业自信,要拥有基于对作文教学本质规律深刻认识、精准把握的科学规划。我们不仅要做富有经验和一把绝活的实践型教师,更要做充满理想和激情的人道主义者。唯有如此,方可像王栋生老师那样秉持着“没有创造的思想就不会有创造精神”的原则,鼓励学生大胆“唱反调”,想“大问题”;像曹勇军老师那样“营造学生的写作生活”,用读书和作文的绿色生态去压缩灰色的习题领域;像蔡明老师那样鼓励学生多投稿,“只要有作文竞赛就不会放过”……读书的基座大于高考的基座,写作的要求高于高考的要求,人才的标准优于高考的标准,高考就会成为“小菜一碟”。
语文教师的教学负担,很大一部分来自作文批改。有教师戏称批改作文为“挖山”、“推石”。不管是东方愚公移山的故事,还是西方希绪弗斯推石的神话,都意味着沉重苦涩,透露的都是劳作时力的消耗、心的倦怠、创造激情的消退和欣赏目光的迟钝。此时,滋兰树蕙的人文理想、扛肩为梯的成就意识和拆骨当柴的殉道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进入这样的境界,“作文大山”便成了妩媚的风景,挖山推石变成了寻春探胜,一路上翠微染心,清溪悦目,千岩万壑,风光无限。此时,你仍会感到身体的疲劳,但更感到精神的快慰,看到生命成长的愉悦以及由此产生的职业的幸福与尊严。你会觉得,思想的褶皱被一缕缕年轻的思绪抚平,心灵的尘垢被一篇篇纯真的文字洗濯,失落的梦想由一个个活泼的生命延续!
教师作文 篇5
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题记
地球再转三圈,又会迎来新一轮的教师节。一直有种想法在脑中不断萦绕,学校是我们的半个家,而老师则是我们的半个父母。
作为一名老师,是多么神圣的职业,所有祖国的栋梁都是您们培养的,我为您们感到无比的骄傲。然而你们依然工作,直到白发满头,您们的呕心沥血没有白费,我敢保证,请相信我们,我们会努力的!
与您们邂逅是一种缘分,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无论是对您们的尊重,还是以成绩来回报您们,这都代表了我们那份微不足道的心意,这点又算得了什么呢?!老师们,您们真的付出了太多太多,一次次真诚的教诲,一堂堂匠心独具的课堂,无时无刻不打动着我们的心。我想对您们说,您们的话,我一直都铭记在心,并努力地做着。
不知不觉中,我们彼此已离不开对方。老师,您们不仅是我们的好老师,您们还是我们的好朋友。您们不仅教会我们学习,更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我现在的心情,只想向我们亲爱的老师深鞠一躬。
我希望每位同学不只是在教师节才会想起我们可敬的老师们,虽然人的记忆是有限的,但我们应为我们的老师们永久地腾出一块记忆的空间。
新的校园中,阳光充满着每一个角落,一切都充满着活力。我真切地感到又会有一般美好的生活在向我们走来……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的可亲可敬的教师们!
教师作文 篇6
在如此知识经济的时代,充满了各种诱惑、机遇和矛盾,新的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跨世纪的教师面临着来自社会,来自学生,来自教师自身的新挑战。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理想中的教师应具有哪些素质呢?
我心中的教师形象,应该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的。
任何人想要有高成就,首先必须有远大理想。心理学家就专门研究过人的抱负层次和其成就之间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当然,这里的远大理想,并非指“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而努力”这类看起来有些虚无缥缈的理想,作为一个普通人,她的目标需要脚踏实地地完成,作为一名教师,走上教育岗位以后,必须为自己设置一个能够为之奋斗的目标。只有设置这样一个目标,行动起来才有方向性,才能够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才能不断地进行自我挑战,否则会走上一段弯路,会荒废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必须能够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内涵与主体都不同,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劲、愿望和责任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会自找麻烦,也才能够感受到教育生活的激情所在。
我心中的教师形象,应该是勤于学习,能够不断充实自我的。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现在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非常多,在有些方面,学生的知识面并不比教师窄。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很难让学生对她心悦诚服。学生的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因此如果一个教师一问三不知,他就会感到非常失望。所以教师必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教师还应该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样的。孩子们的世界有独特的色彩、旋律和内涵。教师要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要和他们共同成长,要成为他们的一分子,教师需要有一颗非常年轻的心,才能够和他们沟通,才能够理解他们,才能够得到他们的爱。但是师生之间有时候,又应该保持一点距离,当然这个距离要因时因地而异,在讲究纪律的的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是
一种传授知识与接受知识的关系,应该存在距离;而在课后,或者是一些班集体活动中,师生之间保持一种近距离的接触则有助于融洽活动中的气氛。
我心中的教师形象,应该是充满爱心,受到学生的尊敬的。
教师不应仅仅是教书的“机器”,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在和学生进行着心与心交流,教予他们行为处事的态度和方法,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关注。对于学生,应该做到一视同仁,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长处。一个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能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的教师必然会受到学生的热爱;同理可得,一个充满爱心,受到学生尊敬的教师,也必然是个理想的、优秀的教师。
我心中的教师形象,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不光是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理想中的教师,应该非常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命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只有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在课堂上,不应仅仅机械地传播课本上的知识,还需要言传身教,把教师自身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中一些积极的东西,用来影响学生,使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师在课堂里面和学生讨论环境,人口等问题,才能唤起孩子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如果教师们整天关心的是名词,分数,孩子们的心胸怎么能开阔?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教师所作的一切,都是在为学生的未来、国家的未来、世界的未来做准备。
我愿意朝着这个心中的目标而努力。
教师作文 篇7
问题:当前在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中,学生交流往往停留在表面形式,学生难以结合导学提示的要求深入的进行交流,难以达到教师预设的交流效果。那么,采用什么方法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交流的有效性呢?
反思: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我执教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在教学这一课时,针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设计了小组合作交流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的环节,设计这一环节时,我预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结合导学提示进行合作交流。但是我发现,孩子们的交流结果并不像我预设的那样有序流畅,学生在交流时虽然能说出问题的答案,但脱离了课文,不能说的有理有据,也不能自主的抓住关键词句说理解和体会。在学生无话可说的情况下,又回归到先前的课堂,由我提问,学生作答。反思自己的课堂,我不断的思考,原来我高估了学生,因为三年级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有限,为了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交流中,嘴巴都能动起来,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1、巧妙设计交流提示。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我结合学生特点设计了小组交流提示,在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时,给学生出示交流提示:我们小组认为( )是造成小村庄发生变化的原因。我们是从这句话体会到的,小组齐读( ),我们从这句话体会到( ),我从( )这个词,体会到( )。我们小组发言完毕!请其它小组评价补充。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交流提示语,巧妙的引导小组长带领组员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序充分的交流学习体会,让每一位孩子打开了话匣子,侃侃而谈。
2、巧妙点拨学生交流。在学生四人交流讨论时我注意倾听学生的交流,发现小组长虽然能有序的组织,但作为主持人不能灵活的处理组员的发言,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教师进行巧妙的点拨,我班的李佳琪同学在组内交流时,有感情的朗读了描写洪水咆哮的一句话,我听后借机表扬加点拨:“你把咆哮这个词读的特别好,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听见了洪水那凶猛的咆哮声。你能抓住咆哮这个词说说自己理解吗?”经我的点拨,她微笑着点点头说:“我从咆哮一词体会到洪水象吼叫的野兽一样凶猛,洪水太可怕了!”最后,她在全班交流展示中精彩的发言,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
在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交流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还权于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小主人,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巧妙的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让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交流更具实效。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身心去实践,迎接小组合作学习灿烂的明天!
教师作文 篇8
我的校园坐落在沙溪老街路,我在那儿已经生活了四年多。学校的一草一木,角角落落都让我倍感亲切。那花园般的环境,更给了我念念不忘的感情。
春天,校园里花儿开了。有桃花,桃花是粉红色的,它粉红得像小朋友发红的脸颊;桃花还有紫红色的,它紫红得快要变成蓝色了。还有杜鹃花,它是火红色,它火红得像一把火。
夏天,桃树变得越来越苍翠欲滴。中午的时候,我的(都)炎热得想去池溏(塘)里游泳了,因为时(实)在太热了,不过对于我们女生来说,夏天是一个快乐的季节。
秋天,树叶纷纷落下。我拾一张叶子把它做为标本。同学们来到树下做游戏。
冬天,雪花粉粉飘落下来。我们玩起了游戏,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可好玩了。
我的校园一年四季都很美,我喜欢我的校园。
教师作文 篇9
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这句话,无不诉说着这样一个道理——学贵于知之,更贵于行之。
西汉文学家刘向说过:“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千百年来,多少思想家、教育家总在为我们阐述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即知行合一,重于实践。
其实把听与见结合而论便是知,一个胸无点墨的人怎能有所作为?古人常讲“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如果没有博观或者博闻,想必无论是谁也是无处可取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行知”之名也正代表了他的“行动—知识—再行动”的教育思想。我们通过观察、听闻获得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讲究“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样一种境界。齐白石学画虾时,曾终日蹲坐在虾池旁观虾的动态;徐悲鸿的奔马图,是他常在马厩观马的结果;达·芬奇为了完成《最后的晚餐》,曾用两年半的时间到酒馆、市集去搜寻人物形象,观摩人物神态。这些名人的事例无不启迪着我们要学有所成,就必须有“知”在肚里,“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达到教师传播知识,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
单有“知”是不行的,要紧的是“行”,是做。如果只有学知,有远见,但只空论,那不但不会美名远扬,反会被他人认为是“空水瓶”,没有真才实学。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孔子亦曰:“吾尝终日不食,终日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是知之,而不行之,想必其所学所知会胎死腹中吧。李时珍为确保所著医术的准确详尽,亲自到深山采取草药,向药农询问情况;徐霞客为完成游记,跋山涉水,遍游名川大山,历经许多城市;巴尔扎克为了使书中人物具有狮子般的品性和毅力,曾亲自到非洲猎狮;托尔斯泰为了刻画逼真的战争场面,曾亲自前去战场观察。所有的事例一再证明:实践出真知,唯有“行”了,方可验证所“闻”所“见”,只有“行”了,才能掌握真正意义上的“知”。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参与课外活动、观察自然环境等方式,使学生体验生活、体验自然。想到和得到,中间还有两个字便是做到。懒于动手实践,只会运用书本知识空发议论,那只会给人留下笑柄。昔有赵括纸上谈兵,最终败北;今有学生空谈理想,最终无有成就。
学习知识,不能只是听,只是接受,更应该用眼、耳、手、脑等多个感官参与学习,实现闻、见、做的统一,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有关教师作文汇编9篇】相关文章:
有关教师作文汇编五篇03-27
有关教师作文汇编八篇03-06
有关教师节作文汇编09-07
有关教师作文04-10
有关教师节的作文(汇编15篇)12-20
有关教师节的作文汇编15篇01-15
有关教师节的作文1500字汇编7篇10-13
有关教师节的作文1500字汇编4篇10-04
有关教师节的作文1500字汇编八篇09-17
有关教师节的作文1500字汇编9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