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羹”的历史典故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一定都学过很多典故吧,典故在传达表现事物事理中毕竟是隔了一层,是一种由彼而产生的联想,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典故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闭门羹”的历史典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典故
有时候,人们为了办一件事情,需要朋友帮忙,如果对方不表态或者拒绝相见,这样的情况,你常常会听到求助者笑着说:“吃了闭门羹啦!”
我们知道,羹在古代是指羊肉制成的糊状食品。后来慢慢的素食也作羹。凡是将粮食、果品和蔬菜煮成有浓汁的食品,都可以称为羹,如我们吃过的粟米羹、莲子羹等,到如今人们连普通的浓汁食品也称为羹了。
“闭门羹”是什么样的“羹”呢?其实,这不是什么特殊种类的食品,而是从古代闭门拒客的一个故事中流传下来的掌故。
相传在我国唐代,宣城女子史夙长得如花似玉,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是很多年轻的男子,便慕名纷纷来拜访她,希望与她成为朋友,但是不少人却因为很难见到她,而不能如愿。
为什么很难见到她呢?因为她会客时,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她首先要求客人献上一首诗,她看中诗文后,才愿意与客人一见,然后才有可能谈到交朋友。
如果客人不会作诗,或者献上的诗文不被她看中,她就叫家里人在门口以一碗羹相待,婉言拒绝会客。
天长日久,来访的客人们见了羹,也就心领神会,便主动地告辞了。
以羹待客就是拒绝会见的意思,所以人们便把这羹,称为史夙的“闭门羹”。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之后,人们便把“闭门羹”作为拒绝的代名词,只取“闭门”之意而无羹招待。
【注音】
bì mén gēng
【出处】
下列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一
【解释】
拒绝客人进门叫做让客人吃闭门羹。
【用法】
作宾语;用于口语
【结构】
偏正式
【同韵词】
抵掌谈兵、新学小生、一介儒生、灭自己志气,长别人威风、此时无声胜有声、苟且偷生、梦撒寮丁、励志如冰、夜寝夙兴、狗吠不惊、......
【年代】古代
【谜语】铁将军把门
【其它使用】
朱绍良派去少将高参汤位东,也吃了刘的闭门羹,悻悻而回。
想不到谣言比他回来得还快,回到县里就有人告诉他,外面已经传说他在地委想见黄书记,结果吃了闭门羹。
抵沪当天即去指定地点找指定联系人接头,但被饷以闭门羹;以后又去过几次,也同样碰壁而归。
【“闭门羹”的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历史典故:闭门羹01-28
闭门羹历史典故06-15
闭门羹民间历史典故06-15
吃“闭门羹”的历史典故01-31
历史典故大全-历史典故素材02-09
赵州桥的典故历史典故08-02
精选历史典故01-30
经典历史典故09-23
历史的典故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