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典故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典故吧,典故在传达表现事物事理中毕竟是隔了一层,是一种由彼而产生的联想,你知道有哪些广为流传的典故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典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十三棍僧救唐王历史典故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各霸一方,战乱连年不休。王世充霸占洛阳后,自立皇位,定国号为郑,封其侄儿王仁则为领兵大元帅。这叔侄二人终日东杀西战,民不聊生。那时候,洛阳城郊十五里的柏谷庄,有少林寺千亩田地,住着十三个有武艺的和尚,专管种田护园。一日,饲养牲口的和尚智守,听见有人在谷草垛后嘀嘀咕咕说,原来他们是青泥沱人,听说唐王那里年景好,在闯潼关逃荒要饭时,拾到上书秦王之印玉印一个。丢印的是一个被抓的郎中。智守听完以后,把这夫妇带进庄院,让他俩把经过又说了一遍。寺主僧志操,留下玉印,打发逃荒夫妇走后,十三武僧议论起来,说郎中可能是李世民。都说唐王李渊父子办事顺天理和人情,关内五谷丰登,军队秋毫无犯。王世充自称皇帝,祸国殃民,实属蟊贼,要设法搭救那个郎中才是。最后上座僧善护决定,搭救李世民立即奔洛阳,十三人扮成挑柴汉子,混在人群里。
来到禁地洛阳监狱那里,在距监狱门口不远的地方,正好碰上一个巡逻禁卒走来。普胜来个猛虎跳涧势,飞上去卡住了禁卒的喉咙,象提小鸡一样,毫无声息的将那个禁卒提到僻静之处,昙宗得到钥匙,又将那总管捆了手脚,嘴里填上东西,推到墙角暗处,昙宗开了监门,背起李世民跑出内监,智守、普胜紧紧跟上,三人一起离开了禁地。他们当即拿定主意: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兵分两路,一路护送李世民出城,到洛阳桥头相等;一路去捉贼子王仁则。在善护带领下,昙宗、明嵩、善护等五人,穿过伊洛街口,见星光下三四个郑兵在一座高楼前游荡,便抓住其中一个让他领到王仁则院前,又想办法打开了房门。屋内的王仁则正奸淫一女子,忽见有人进屋,劈头就是一剑,昙宗来个镏金沙飞掌,拨过来剑,闪进屋中,两人就在屋内相斗起来。几个回合,昙宗伸手抓起一泡菜缸上的石磨照着王仁则砸去,只听啊呀一声,王仁则倒在地上。昙宗一脚踏在王仁则身上,让姑娘开门、点灯。明嵩进到屋里,用绳子将王仁则一绑,昙宗象扛粮食袋子似的,往肩头一放,五个僧人一同赶往洛阳桥。再说志操他们,在官马棚牵了十四匹战马,把李世民扶上马,破门来到洛阳桥头等候。昙宗扛着王仁则来到桥头,翻身上马,用胳膊夹着王仁则,十四匹战马直向西而去。不远遇见了李世民的唐营兵将,十三个少林和尚,把俘虏到的郑将王仁则和那块玉印,一并交给了李世民,便得胜回柏谷庄去了。李世民当了大唐皇帝之后,便封昙宗为大将军,其他十二个和尚因不愿做官,各自云游四方去了。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
传说中的少林寺十三棍僧真的存在吗?他们是否救过李世民?如果不曾得到他们的相助,为何李世民对他们恩宠有加呢?
少林寺良田被占
少林寺原本是翻译佛经的清修之地。自从传说中达摩一苇渡江来到少林寺后,这里的僧众除了每日禅修,开始研习武术。住持寺庙的高僧还邀请天下武功高手来到少林寺传授僧众武艺。从那时起,少林寺传统优势不仅仅是传习佛经,还加上了自成一体的少林武学,并逐渐形成了一支保护寺院不受侵扰的僧兵队伍。
隋朝时期,少林寺僧兵从来没有引起过当权者的重视。在朝廷眼中,只是几个懂得舞枪弄棒的僧人,而且,仅仅局限在寺院范围内,并不会对社会局势造成什么大影响。出于对少林寺悠久历史的尊重,隋文帝还将洛阳与少林寺之间的柏谷坞赐给少林寺。这个地方在洛阳城郊外15里,距少林寺约50里,地势险要,是连通各处官道的必经之地。
得了这处田产,少林寺便安排一些僧人前去种植、打理,为寺庙增加了可观的收入。未料到了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一直被视作兵家必争之地的柏谷坞不复往日宁静,少林寺也深受其扰。
唐高祖李渊称帝的第二年,王世充在洛阳称帝,立国号为郑,企图与李唐王朝分庭抗争。李渊哪里容得自己的卧榻之旁还有人酣眠,立誓要铲除王世充。
王世充也知道自己的军事实力不足以与唐朝抗衡,于是精心安排了战略部署。鉴于柏谷坞的重要地理优势,王世充将之定为军事要塞,改为州,派侄儿王仁则带军驻守,与自己拥兵坐镇的洛阳城遥相呼应。
少林寺眼睁睁地看着本属于自家的千亩良田被糟蹋改造成了军事基地,少林寺的僧人莫说继续耕种、打理,就连在此地停留都不可以。兵荒马乱多年,少林寺的施舍已日益稀少,几乎就仗着寺庙田产自给自足,勉强养活全寺上下老老少少数百口。如今,良田被占,这不仅给少林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军队驻扎离寺庙如此之近,一旦战争爆发,全寺的僧众与古老的建筑物都可能被殃及,到那时,损失恐怕就不是田产的问题了。可面对十几万强悍凶残的军队,区区几百个僧众纵然武艺高强,也难以抗衡。何况寺庙中的大部分僧人都以修习佛法为主,真正修炼武艺的僧兵少之又少,不过数十人而已。一番权衡之后,少林寺住持劝阻了跃跃欲试的僧兵暂且忍耐。
忍耐两年等待时机
这一忍就是足足两年,僧兵们将无尽愤恨和不满统统投进一招一式的练习之中。他们相信住持所说的“合适的机会终将到来,我们一定能赶跑不义之师,收回寺产,恢复少林寺内外的安宁祥和”。
公元621年,少林寺僧众听闻唐高祖李渊派出大军前来讨伐王世充,都认为这正是他们等待多时的大好机会,于是密切关注着唐军的行动。
当时,秦王李世民是这支讨伐大军的统帅。正值壮年的李世民此前已经为李唐王朝打了无数大胜仗,这一次,他也是运筹帷幄,信心满满。初始,李世民确实一帆风顺,过关斩将,将王世充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可惜好景不长,就在王世充兵败如山倒之际,突然间插进了一个窦建德,这个农民起义出身的草莽首领率兵十余万赶来增援王世充。这一下,原本简单的战局变得复杂而艰难,唾手而得的胜利果实转瞬间竟变成了费牙难啃的硬骨头,这令李世民措手不及,吃了败仗。
和内心焦急的李世民比起来,少林寺里也有一群急得团团转的僧兵,眼看唐军即将剿灭王世充,如今却突然陷入了僵局。僧兵们忍无可忍,决定出其不意,助秦王李世民一臂之力,早点结束这场战争。
助李世民击败对手
公元621年4月27日这一天,少林寺僧兵经过数日精心准备,正式行动起来。那么,到底有多少僧兵参与了这项秘密行动呢?史书上对此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只记载十三位主要参与者的身份与名字,他们分别是少林寺上座善护、少林寺住持志操、都维那惠、寺僧昙宗、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广、智兴、僧满、僧丰。
他们预先联络好王仁则手下的州司马赵孝宰,里应外合,一举夺取了州城。王仁则得到紧急通报,还没有回过神来,志操、昙宗率领僧兵犹如神兵天降,出现在他面前,三五下便制服了他身边的护卫,将其五花大绑,打开城门,送至李世民营帐前。
突如其来的大好消息令李世民喜出望外,立即派将领入驻州城。同时亲率大军围击窦建德军队,在武牢关打垮了其主力,并生擒窦建德。失去了有利军事屏障和强大外援的王世充知道自己气数已尽,只得宣布投降,李世民终于胜利完成了此行的任务。
为了感激少林寺僧兵的鼎力相助,李世民派下属李安远持秦王令前往少林寺,赐诸位僧人僧袍各一袭,除了归还柏谷坞的田产,还特别赠送了一具水碾。李世民特别赏识僧兵们高强的武艺,除将昙宗封为大将军外,其余僧兵“时危卿作将,事定复为僧”,意思是在危急时刻,他们就是投身沙场的将士,和平时期他们的身份仍是普普通通的僧人。这便是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真相。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窃符救赵的历史典故04-27
历史典故11-17
经典历史典故04-07
经典的历史典故05-29
历史的典故09-20
历史典故:苦肉计07-12
丹参的历史典故06-05
历史典故曲高和寡04-04
历史典故:熟能生巧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