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有关拜倒在石榴群下的历史典故
相信每一个朋友都听说过这句话:“拜倒在石榴群下.” 至于“拜倒在石榴裙下”的来源,据说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有关的。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有关拜倒在石榴群下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有关拜倒在石榴群下的历史典故
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
传说杨贵妃非常喜爱石榴花,爱吃石榴,特别爱穿绣满石榴花的彩裙。唐天宝年间,唐明皇投其所好,在华清池西绣岭、王母祠等地广泛栽种石榴,每当榴花竞放之际,这位风流天子即设酒宴于“炽红火热”的石榴花丛中。
杨贵妃饮酒后,双腮绯红,唐明皇爱欣赏宠妃的妩媚醉态,常将贵妃被酒染之粉颈红云与石榴花相比,谁红得艳丽?因唐明皇过分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大臣们不敢指责皇上,则迁怒于杨贵妃,对她拒不使礼。
一天唐明皇设宴召群臣共饮,并邀杨玉环献舞助兴。可贵妃端起酒杯送到明皇唇边,向皇上耳语道:“这些臣子大多对臣妾侧目而视,不使礼,不恭敬,我不愿为他们献舞。”唐明皇闻之,感到宠妃受了委屈,立即下令,所有文官武将,见了贵妃一律使礼,拒不跪拜者,以欺君之罪严惩。
众臣无奈,凡见到杨玉环身着石榴裙走来,无不纷纷下跪使礼。于是“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流传千年,至今成了崇拜女性的俗语。
看来这条被男人拜倒的“石榴裙”原来是条美丽女性的魅力和权力的“裙子”。现如今女人已经没了美人杨贵妃的权势,只剩下隐形的魅力,如何运用好这条“裙子”是乎已经成了女人们的难题,而且让男人拜倒岂是易事?一时容易,一世难也!
唐诗描写石榴裙
唐人小说中的李娃、霍小玉等,就穿这样的裙子。唐诗中亦有许多描写:
李白诗:“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
白居易诗:“眉欺杨柳叶,裙妒石榴花”;
杜审言诗:“桃花马上石榴裙”;
万楚诗:“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
武则天诗:“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韦庄也唱道:“莫恨红裙破,休嫌白屋低”等。
石榴裙一直流传至明清,仍然受到妇女欢迎。《红楼梦》里亦有大段描写,可相印证。
久而久之,“石榴裙”就成了古代年轻女子的代称。
南北朝诗人何思徵在他的《南苑逢美人》诗中就写过两句:“风卷葡萄带,日照石榴裙”,用石榴来暗比心中美女。
元代的刘铉《乌夜啼》中就把石榴直指女子的裙裾了:“垂杨影里残, 甚匆匆,只有榴花全不怨东风,暮雨急,晓霞湿,绿玲珑,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
到了明代,石榴裙的说话就固定下来,如蒋一葵的《燕京五月歌》:“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
中外结合产物
“石榴裙”自然是与石榴有关。石榴原产波斯(今伊朗) 一带,公元前二世纪时传入我国。
“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边,因依汉使搓。”
晋·张华《博物志》记载说:“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石榴为吉祥物
中国人视石榴为吉祥物,暗含多子多福。故古人称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民间婚嫁之时,常于新房案头或他处置放切开果皮、露出浆果的石榴,亦有以石榴相赠祝吉者。常见的吉利画有《榴开百子》、《三多》、《华封三祝》、《多子多福》等。
石榴文化与美丽名字
也许因为石榴是中外结合的产物,所以历代名家吟咏石榴的诗词甚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榴文化。石榴有许多美丽的名字:丹若、沃丹、金罂等。
丹是红色的意思,石榴花有大红、桃红、橙黄、粉红、白色等颜色,火红色的最多,所以留给人们的颜色是火红的,农历的五月,是石榴花开最艳的季节,五月因此又雅称“榴月”。
唐代大诗人杜牧在《山石榴》中写道:“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诗人虽没有直接写石榴花为红色,见丽人发簪榴花,却担心红艳似火的榴花会不会烧坏少女的翠簪和秀发?这真是赞美榴花的神来之笔。
石榴与服饰文化
石榴与中国的服饰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许是因有人说石榴花像舞女的裙裾,梁元帝的《乌栖曲》中有“芙蓉为带石榴裙”之填词,“石榴裙”的典故,缘此而来。
古代妇女着裙,多喜欢石榴红色,而当时染红裙的颜料,也主要是从石榴花中提取而成, 因此人们也将红裙称之为“石榴裙”,石榴裙在唐时是一种流行服饰,尤其中青年妇女,特别喜欢穿着,穿着它的女子也显得格外俏丽动人。
【拜倒在石榴群下的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历史典故(精选6篇)04-01
历史典故:旱魃拜夜叉-历史典故素材03-28
历史典故:旱魃拜夜叉11-30
历史典故:八拜之交01-28
八拜之交的历史典故07-25
舌战群儒的历史典故01-28
孔子拜七岁小孩为师的历史典故08-21
孔子拜七岁小孩为师的历史典故08-03
三保太监下西洋的历史典故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