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发明锯子的历史典故

时间:2023-04-20 14:29:56 洪熔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鲁班发明锯子的历史典故

  鲁班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出色的发明家,两千多年以来,他的名字和有关他的故事,一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传。我国的土木工匠们都尊称他为祖师。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鲁班发明锯子的历史典故,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鲁班发明锯子的历史典故

  鲁班简介

  鲁班,姬姓,公输氏,字依智,名班,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人士,大家一般将他称为“公输盘、公输般、班输”等,不过大家习惯将他称为鲁班,他的尊称为公输子,也有人将他称为鲁盘或者鲁般的。鲁班大约出生于周敬王十三年的时候,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那段时间,他家里是工匠世家,家里的大部分人都从事工匠行业。

  鲁班从小就跟随着家人一起参与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就掌握了那些人们日积月累传承下来的生产技能,同时也为自己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长大后的鲁班虽然年纪比较轻,但是已经有了许多老师傅才知道的经验,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了。大约在公元前450年的时候,他从鲁国来到了楚国,帮助楚国制造兵器。

  鲁班还曾建造了方便攻城的云梯,意图攻打宋国,但是墨子从鲁国来到楚国,与楚王和鲁班辩驳一番,最终墨子说服了楚王停止攻打宋国。据说鲁班除了云梯之外还发明过许多东西,比如说鲁班尺,也就是曲尺除了这个还有钩强等。据说“有眼不识泰山”这个典故也与鲁班有关。

  鲁班发明锯子典故

  且说有一年夏天,鲁班家乡鲁国国王要鲁班监工营造一座宫殿,期限为3年。但是这座宫殿所需的木料,鲁班等工匠们到山上砍上3年也完不成任务。

  这可急坏了鲁班,因为国王的话就是圣旨,是不允许随便更改的,如果真的是耽误了工程进度,杀头是不可避免的。鲁班愁得连觉也睡不踏实。

  为了加快砍伐木料的进度,鲁班每天都要提前上山选择好要砍的树木。这天,天色刚蒙蒙亮,鲁班便迎着晨曦,踏着夜露,提前出发了。

  为了节省时间,鲁班便抄小路走,小路上山近,可是坡陡路滑,而且横七竖八地长满了小树、杂草,行走非常不便。

  鲁班只好搀着树木、拽着茅草往上爬。忽然,脚底一滑,身体便顺着山坡往下滚去,鲁班急中生智,急忙抓住一把茅草,由于没有抓牢,反而感到手掌心疼痛无比。

  滑到山脚,鲁班狼狈地爬了起来,伸开手掌一看,掌心已是鲜血淋漓。鲁班非常惊奇,为何一把茅草能够划破人的手掌。

  鲁班顾不得疼痛,沿着滑下来的山坡,爬上去一看,这丛茅草与别的草没有两样。鲁班不甘心,便揪下一根茅草仔细地观察起来。

  这茅草的叶子很怪,叶子两边都长着锋利的小细齿,人手握紧它一拽,手掌就会被划破。鲁班又试着用茅草在他的手指上拉了一下,果然又划开一道血口。

  鲁班正想俯身探究其中的道理,忽然看到近处有一只大蝗虫,两枚大板牙一开一合,很快吃着草叶。鲁班把蝗虫捉住细看,发现蝗虫的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细齿。

  鲁班从这两件事中得到启发,心想:如果仿照茅草和蝗虫的细齿,来做一件边缘带有细齿的工具,用它来锯树,岂不比斧砍更快、更好吗?

  鲁班忘记疼痛,转身下山,做起试验来。在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做了一把带有许多细齿的铁条。

  鲁班将这件工具拿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锯子就这样发明了。这个故事虽说是传说,但是,我们从中却可以得到这样的启发:实践出真知,钻研出智慧。

  传说鲁班的母亲和妻子对鲁班的发明创造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鲁班做木工活,用墨斗放线的时候,原来是由他母亲拉住墨线头的。后来,母亲在线头上拴一个小钩,这样,一个人操作就可以了。后世木工把这个小钩叫做“班母”,以纪念这个创作。

  又如,木工刨木料的时候,前面顶住木头的卡口叫做“班妻”,这是因为传说鲁班刨木料起初是由妻子扶住木料,后来才改用卡口的缘故。

  鲁班的妻子云氏也是一位出色的工匠,根据《玉屑》上的记述,伞是她发明的。直到今天,伞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

【鲁班发明锯子的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鲁班造伞的历史典故01-27

鲁班和锯子的童话故事01-19

鲁班造木鸢历史典故09-17

锯子是怎么发明的300字作文10-03

华佗发明麻沸散的历史典故01-27

鲁班造伞的典故12-20

鲁班和石礅的典故08-08

历史典故大全-历史典故素材02-09

赵州桥的典故历史典故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