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论语》的30个历史典故

时间:2023-06-29 13:35:54 泽滨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来自《论语》的30个历史典故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过典故吧,要准确理解有关典故的正确含义和使用方法,避免用错,用偏,产生笑话,影响意思表达,你知道都有哪些经典典故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来自《论语》的30个历史典故,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来自《论语》的30个历史典故

  来自《论语》的30个历史典故 1

  1.成仁之美《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不发掘别人的缺陷,反会表扬别人的优点和善行,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成全别人的坏事。)

  2.风行草偃《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在上位者的德政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风加诸于草上,草必定会随风仆倒。)

  3.怨天尤人《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不埋怨上天对我苛薄,也不责怪别人不能体谅我。)

  4.以友辅仁《论语.颜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君子交友以诗书、礼乐的修养做为朋友情谊的基础。以朋友的学问道德作为自己的榜样。)

  5. 六尺之孤 《论语.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做人应该达到这种地步,把年幼的孤儿托附给你,而你能使对方放心完全信任你。)

  6.温故知新 《论语.为政》追溯过去并研讨当时的情状,作为发掘将来新思想、新方式的基石。

  7.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立志成为伟大人物,应避免自己变成像器皿一般只有单一用途的人。

  8.周而不比 《论语.为政》与人交际应酬,应该一视同仁公正无私,不偏袒一方或结成党派树立敌人。

  9.见义勇为 《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被利益所诱感或为保护自己而畏缩不前是没有勇气的人。)

  10.既往不咎 《论语.八佾》对于己经成为过去的事,不要再苦苦追究、或说些悔不当初的话。

  11.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遇到困惑难解的事情,恭敬地请教比自己年轻或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并不是不件可耻的事。

  12.闻一知十 《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形容颜回十分地聪慧,有推演事理的能力。)

  13.文质彬彬 《论语.雍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后天修养的文彩与天生朴 素的本质,两相调和适当的人,才是名符其实的君子。)

  14.先难后获《论语.雍也》有仁德的人凡事总比别人先尝苦头,而对于应得的利益从不斤斤计较,这便是仁者的风度。

  15.知者乐水《论语.雍也》有智慧的人欣赏流水悠然自得的姿态,他的心灵也如同水一般清莹透澈。

  16.仁者乐山《论语.雍也》仁者的心如同山岳的万古坚贞,绝不因一时的利害和荣辱,而动摇自己的意志。

  17.行不由径《论语.雍也》选择快捷方式的人,往往因操之过急而走头无路。

  18.箪食瓢饮《论语.雍也》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形容颜回饮食简单安贫乐道。)

  19.任重道远《论语.泰伯》背负沉重使命,迈向遥不可及的旅程,以贯彻仁道作为自己终身的任务。

  20.后生可畏《论语.子罕》年轻人只要肯发愤苦读努力工作,将来的前途无可限量,是令人敬畏的。

  21.苗而不秀《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幼苗虽然发芽,不抽穗不开花,有的虽已抽穗但却不结果实。喻人人称其神童的人,长大成人后,可能变得平庸无能)

  22.功亏一篑《论语.子罕》未成一篑,止,吾止也?(堆聚一座山只差一笼土沙即可完成,但半途而废,则前功尽弃。)

  23.过犹不及《论语.先进》道理应该力求中庸,不偏不倚,过与不及,同样不合理。

  24.非礼勿视《论语.颜渊》对待没有礼貌的人,应当避免接近他,一但人适应了非礼的事,便会渐渐失去坦白公正的心,不能主持公道。

  25.克己复礼《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尽力克服私欲的诱惑,放弃以自己为中心的作法,凡事保持适度与社会民众的精神合一,这就是实践仁道的善政

  26.暴虎凭河 《论语.述而》暴虎凭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赤手空拳与猛虎相搏斗,泅手渡河,死了也毫不悔悟,我不能和这种胡作非为有勇无谋的人同进同出。

  27.举一反三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用一个四角形作譬喻,列举一个角而不能推想其余三个角的人,我是没有兴趣再教导他了。)

  28.巧言令色 《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口头上说些甜言蜜语奉承谄媚的话,是缺乏德性修养的人。

  29.过勿惮改 《论语.学而》贤者勇于认错勇于改进,并时时警惕自己不再犯同样的过错。

  30.三十而立 《论语.为政》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孔子言他三十岁的时候,不论在精神或物质上都能独立自主,且合乎礼节的要求。)

  来自《论语》的30个历史典故 2

  1.哀而不伤

  解释: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此外也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常用来比喻做事情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处:《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解释: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3.北辰星拱

  解释:北辰:北极星;共:音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处:《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比而不周

  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结党营私。

  出处:《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5.屏气凝神

  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处:《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

  解释: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处:《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7.博文约礼

  解释: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处:《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8.不耻下问

  解释:不把向学问、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当成可耻的事。形容谦虚、好学。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

  解释: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处:《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

  解释: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不亦乐乎

  解释:原意是“不也是很快乐的吗?”现用来表示程度极深。

  出处:《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2.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解释:不担任某职务,就不去过问某职务范围内的事。

  出处:《论语·泰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3.察言观色

  解释:察:详审。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

  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4.志士仁人

  解释: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处:《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15.成人之美

  解释:成:成就。成全别人的好事。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6.从心所欲

  解释: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出处:《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7.大动干戈

  解释: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大规模地进行战争。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

  出处:《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8.待价而沽

  解释:沽:卖。等有了好价钱才卖。比喻有才能的人等待机会才肯出仕效力。也比喻某些人将自己当商品,等待高价出售(含讽剌义)。

  出处:《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19.箪食瓢饮

  解释:一箪食,一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0.当仁不让

  解释: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21.道不同,不相为谋

  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22.道听途说

  解释: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23. 恶衣恶食

  解释: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出处:《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4.耳顺之年

  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5.发愤忘食

  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6.犯上作乱

  解释: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7.肥马轻裘

  解释: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出处:《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28.斐然成章

  解释: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29.分崩离析

  解释: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出处:《论语·季氏》“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30.父母之邦

  解释:指祖国。

  出处:《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来自《论语》的30个历史典故 3

  1.刚毅木讷

  解释:刚:坚强;毅:果决;木:质朴;讷:说话迟钝,此处指言语谨慎。孔子称颂人的四种品质。

  出处:《论语·子路》“刚、毅、木、讷,近仁。”

  2.割鸡焉用牛刀

  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出处:《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3.各不相谋

  解释: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出处:《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4.恭而有礼

  解释: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释:器:工具。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出处:《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6.攻乎异端

  解释: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也指斥责异端。

  出处:《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7.过犹不及

  解释:过:过分;犹:象;不及:达不到。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

  出处:《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8.怪力乱神

  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出处:《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9.后生可畏

  解释:后生:年轻人,后辈;畏:敬畏。年轻人是可敬畏的。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0.患得患失

  解释: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出处:《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1.诲人不倦

  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2.不念旧恶

  解释: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出处:《论语·公冶长》“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13.见义勇为

  解释: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出处:《论语·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出处:《论语·颜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5.既往不咎

  解释: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16.见贤思齐

  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7.尽善尽美

  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出处:《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18.敬而远之

  解释: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出处:《论语·雍也》“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19.举一反三

  解释: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0.侃侃訚訚

  解释:形容和悦而从容不迫地谈话。

  出处:《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21.空空如也

  解释: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出处:《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22.巧言令色

  解释: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出处:《论语·学而》“巧言令色,鲜矣仁。”

  2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解释:乐:喜爱,爱好。有人喜爱山,有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出处:《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24.乐以忘忧

  解释: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形容非常快乐。

  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25.乐在其中

  解释: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

  出处:《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6.良师益友

  解释:良,好;益,有帮助。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7.苗而不秀

  解释:苗:指庄稼出苗;秀:庄稼吐穗开花。指庄稼出了苗而没有抽穗。比喻人有好的资质,却没有成就。

  出处:《论语·子罕》“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28.敏而好学

  解释: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9.敏于事,慎于言

  解释: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出处:《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30.鸣鼓而攻之

  解释:比喻宣布罪状,遣责或声讨。

  出处:《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来自《论语》的30个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09-14

关于《论语》的50个历史典故08-13

历史典故大全-历史典故素材02-09

赵州桥的典故历史典故08-02

「历史典故」08-11

精选历史典故01-30

历史的典故05-22

历史典故05-20

经典历史典故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