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历史典故

时间:2023-07-19 17:40:29 炜玲 历史典故 我要投稿

卧薪尝胆历史典故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典故吧,要准确理解有关典故的正确含义和使用方法,避免用错,用偏,产生笑话,影响意思表达,为了帮助大家积累更多经典典故,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卧薪尝胆历史典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卧薪尝胆历史典故

  卧薪尝胆历史典故1

  勾践,春秋末越国国君(前497—前465)在位。又名菼执。曾败于吴,屈服求和。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成强国。公元前473年灭吴。

  越系古越人所建之国,越王允常时其国渐强,故楚国乃联越以制吴。前496年,勾践即位后不久,即打败吴国。两年后,吴王夫差攻破越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并随夫差至吴国,臣事吴王,后被赦归返国。勾践自战败以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薪尝胆,反躬自问:“汝忘会稽之耻邪?”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经过“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使越之国力渐渐恢复起来。可是吴对此却毫不警惕。前482年,吴王夫差为参加黄池之会,尽率精锐而出,仅使太子和老弱守国。越王勾践遂乘虚而入,大败吴师,杀吴太子。夫差仓卒与晋定盟而返,连战不利,不得已而与越议和。

  前473年,越军再次大破吴国,吴王夫差被围困在吴都西面的姑苏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杀,吴亡。越王勾践平吴,乃声威大震,乃步吴之后尘,以兵渡淮,会齐、宋、晋、鲁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县南),周天子使人命勾践为“伯”(霸)。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诸称霸王”不过此时,春秋行将结束,霸政趋于尾声,勾践已是春秋最后的一个霸主了。

  当勾践刚刚灭吴称霸,范蠡居功至伟,封上将军,但是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难久居”、“久受尊名不祥”,所以明智地选择了功成身退,“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范蠡曾遣人致书文种,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未能听从,不久果被勾践赐剑自杀。传说范蠡改名陶朱公,后以经商致富。

  卧薪尝胆历史典故2

  我们都背过一段话:“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是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故事,这二人之间的深仇大恨,要从他们的父辈谈起。

  勾践的爹和夫差的爹互相攻伐,结怨已久。不想勾践他爹不争气,先死了。夫差他爹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地兴师伐越。结果被勾践杀死。弥留之际,夫差他爹感觉十分窝囊,就跟儿子夫差说了四个字:“必毋忘越”。

  就这么四个字,诸侯之间正常的权利角逐变成了世仇。吴越之间,烽火不断。

  自此,吴王夫差日夜练兵,誓要报杀父之仇。勾践听到消息,冷笑一声,要来个先发制人。

  这时候,勾践手下重要的谋士范蠡说话了。范蠡说:“发起战争是逆德之事,是谋之下策,我们得占领道德制高点,这场战争不能打。”

  年轻气盛,又刚刚尝到胜利果实的勾践怎么听得懂这种高谈阔论。潇洒地说了声:“吾意已决”,结局就是窝囊地败了。

  夫差把勾践围在夫椒,勾践又死皮赖脸地向范蠡求策。范蠡说:“你现在几近覆灭,就死皮赖脸地去求,先活命再说。”

  越王不是项羽那种英雄,他放得下身段。委曲求全,颜面尊严都不要了。

  夫差手下伍子胥不放他。伍子胥知道,勾践是个有能力和野心的人,再加上他手下的两名贤臣—种、范蠡,如果今天不灭了他,以后必然后悔。

  伍子胥这样想没用,因为夫差不信他这一套。可能在夫差心里,他是个判决生死的神,他享受这种居高临下的快感,他不愿意永绝后患。

  勾践三番两次地求,终于活了下来。

  胜利与失败,一线之隔。这次胜利了,下一次可能就是覆灭。勾践和夫差最失败的决定,都是在成功之后做的。

  这一次,勾践不死,那他就很难再死了。

  勾践回到越国,卧薪尝胆,等着一雪前耻。凡是一个王该做的,他都做了。在吴国上遭受的耻辱,如烙印一般深入骨髓。勾践时时不忘,不断抚慰士兵,招兵买马。仇恨让他盲目,幸好手下有良臣。

  大夫逢告诫他:“现在国家刚刚殷实起来,你搞这种动作,不是引火烧身么。吴国和齐、晋、楚、越关系都不好,德少功多,骄横狂妄。我们联合其他国家,并和吴国交好。让其它三国和吴国斗。我么坐收渔翁之利才行。”

  勾践莽撞,但他听劝。对于臣子的计策,他的答案往往是“善”。而夫差,被胜利迷惑了双眼,从此泥足深陷。

  当夫差要打齐国的时候,伍子胥说:“齐国对吴国来说,无非是疥廯,真正的心腹之患,是越国啊。要打也是先打越。”

  夫差又是不听,伍子胥以死相逼,夫差才改变心意。

  可怜的伍子胥,每一次的进谏,都做好了抛头颅洒热血的准备。他不想输,可是王弱了,凭一己之力又怎么挽的回败局。聪明如他,或许在此刻,就已经看到了吴国的未来,也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越国君臣一心,又有良策。种说:“我看夫差越来越嘚瑟。我们向他借粮食,试探一下他对越国的态度。”

  雕虫小技,在吴国却激起了波澜。伍子胥坚决不借。夫差却沉浸在胜利者的喜悦当中,随手就借了。伍子胥绝望了,佞人趁机谗害忠良。夫差刺伍子胥宝剑,令他自刎。

  伍子胥大笑:“我辅佐你父亲称霸,又拥你为王。当初你想和我平分吴国,我都没要。今天,你反而因为谗言杀害我。以后,就挖出我的眼睛,挂于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军进入都城。”

  伍子胥便以这种悲壮且悲剧的方式离开了。君君臣臣,他一定懂得,自己不过是君主的一枚棋子,如果要怨,只能怨自己选错了主。但怨完之后,他还是要站在自己的棋位上,看着自家山河破灭,看着王国之耻洒遍全身,自己却不躲不藏。

  越国高兴了,不仅除了伍子胥,他们还确定了,夫差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这就代表了,自己还有充足的时间去发展。

  终于,在等着夫差举全国之力外出会盟时,越王兴兵,直奔夫差老巢。吴国只剩下一帮老弱病残,怎么抵挡的了越国兵威。可吴国终究是吴国,勾践知道自己并没有全胜的把握,就和吴国讲和了。

  再过四年,越过又伐吴,经过三年的鏖战,终于把夫差围困在姑苏山上。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数年之后,这个场景再次上演。但是,这次放下尊严,委身求生的是吴王夫差。而越王勾践,听了范蠡的建议:“天与弗取,反受其咎”。

  吴王卒。

  《史记》花了大量篇幅描写这块,大体是说,勾践起了恻隐之心,想放过吴王,最后实在不忍心,反而是范蠡代替他进行的审判。可是我觉得这是作者对胜利者的粉饰。勾践是个狠心的人,称霸之后,开国功臣都不放过,更何况赐予他无尽屈辱的夫差。

  我想,当夫差跪在勾践面前时,勾践一定是狞笑着,抽出宝剑,一剑刺入他心头。一剑不够,再来一剑,直到那血水,冲淡了嘴中苦味。

  卧薪尝胆历史典故3

  春秋时期,各国纷争不断。公元前496年,吴国征讨越国,吴王阖闾亲率大军前去征战,双方大军在今浙江嘉兴一带展开决战。越兵背水一战,以死相拼,结果大败吴军。吴王也被毒箭射伤,阖闾临死之前,吩咐立太子夫差为王,一定要为父报仇。夫差励精图治,经过三年的努力,吴国逐渐强大起来。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越国杀父之仇,亲率大军进攻越国。越王勾践率军迎战,在夫椒对阵。结果,吴军大败越军,越王勾践带着五千残兵败将逃到会稽山上,被夫差团团包围。勾践无奈,只好派大臣文种带着大量的礼物向吴军求和。

  文种来到吴军阵中,跪在夫差面前说:“我奉亡国之君的命令冒昧地向您转达勾践的心愿,勾践情愿当您的臣子,他的妻子当您的仆人,服侍大王。”夫差没有同意。勾践和他的臣子又想了个办法,他们把绝色美女西施送给了夫差,夫差这才同意勾践的请求。

  勾践在吴国给夫差当了三年的仆人,才得以回到越国。回国后,勾践一心致力于复国大业。为了使自己不忘耻辱,他决心在打败吴国前不睡床铺,只睡柴草,并在睡处悬挂一个猪的苦胆,每天在就寝前都要先尝尝这苦胆。这就是卧薪尝胆的由来。

  同时,勾践放下国王的架子,谦虚对待百姓,热情地接待四方宾客。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招募了大量有才能、有德行的人才。就这样,经过十年的耐心等待和发愤努力,勾践终于打败了吴国,并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卧薪尝胆历史典故4

  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春秋时, 越王勾践战败,为吴所执,既放功率表还,欲报吴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会稽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卧薪事不知所出。后用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之典。 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后,成了南方的霸主。越国是吴国的临国,它与吴国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为了征服越国,吴王发兵攻打越国。两 国在槜李地方展开了一场大战,吴王阖闾满以为可以打赢,没想到打了个败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伤,再加上上了年纪,回到吴国,就咽了气。

  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即位。阖闾临死时对夫差说:“不要忘记报越国的仇。”

  夫差记住这个嘱咐,叫人经常提醒他。他经过宫门,手下的人就扯开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杀你父亲的仇吗?”

  夫差流着眼泪说:“不,不敢忘。”

  夫差为了报父仇,叫伍子胥和另一个奸臣伯嚭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结果越国战败,越王勾践于是被抓到吴国。吴王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与喂马这 些奴仆才做的工作。越王心里虽然很不服气,但仍然极力装出忠心顺从的样子。吴王出门时,他走在前面牵着马;吴王生病时,他在床前尽力照顾,吴王看他这样尽 心伺候自己,觉得他对自己非常忠心,最后就允许他返回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吃饭的时候,就先尝一尝苦味,还问自己:“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作褥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定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订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 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全国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劲,好叫这个受欺压的国家改变成为强国。

  越王勾践整顿内政,努力生产,使国力渐渐强盛起来,他就和范蠡、文种两个大臣经常商议怎样讨伐吴国的事。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要去打齐国。伍子胥急忙去见夫差,说:“我听说勾践卧薪尝胆,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样子一定要想报越国的仇。不除掉他,总是个后患。希望大王先去灭了越国。”

  吴王夫差哪里肯听伍子胥的话,照样带兵攻打齐国,结果打了胜仗回来。文武百官全都道贺,只有伍子胥反倒批评说:“打败齐国,只是占点小便宜;越国来灭吴国,才是大祸患。”

  这样一来,夫差越来越讨厌伍子胥,再加上伯嚭在背后尽说伍子胥坏话。夫差给伍子胥送去一口宝剑,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的时候,气愤地对使者说:“把我的眼珠挖去,放在吴国东门,让我看看勾践是怎样打进来的。”

  夫差杀了伍子胥,任命伯嚭做了太宰。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作好了充分准备,大规模地进攻吴国,吴国接连打了败仗。越军把吴都包围了两年,夫差被逼得走投无路,说:“我没有面目见伍子胥了。”说着,就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脸,自杀了。

  后来勾践北上中原与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个霸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使自己成就了一番伟业!

  卧薪尝胆

  拼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注音 ㄨㄛˋ ㄒ一ㄣ ㄔㄤˊ ㄉㄢˇ

  解释 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例子 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必须卧薪尝胆,刻苦训练。

  正音 “尝”,不能读作“cáng”。

  辨形 “薪”,不能写作“新”。

  辨析 卧薪尝胆和“发愤图强”都有决心奋斗;谋求富强的意思。但卧薪尝胆含有刻苦自励的意思;它形象而典雅;而“发愤图强”只是浅显的陈说。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谜语 勾践

  感情 卧薪尝胆是褒义词。

  繁体 臥薪嘗膽

  近义 发愤图强、宵衣旰食

  反义 乐不思蜀

  成语接龙

  卧薪尝胆 —— 胆略兼人 —— 人面兽心 —— 心悬两地 —— 地地道道 —— 道学先生 —— 生知安行 —— 行不及言 —— 言不尽意 —— 意气用事 —— 事以密成 —— 成仁取义 —— 义薄云天 —— 天王老子 —— 子曰诗云 —— 云游天下 —— 下气怡色 —— 色艺双绝 —— 绝薪止火 —— 火海刀山 —— 山鸡映水 —— 水底摸月 —— 月晕主风 —— 风风雨雨 —— 雨散风流 —— 流里流气 —— 气吞湖海 —— 海岱清士 —— 士死知己 —— 己溺己饥 —— 饥不遑食 —— 食不充口 —— 口口声声 —— 声色狗马 —— 马角乌头 —— 头面人物 —— 物是人非 —— 非昔是今 —— 今生今世 —— 世态人情 —— 情若手足 —— 足不出门 —— 门户之见 —— 见危致命 —— 命世之才 —— 才气超然 —— 然荻读书 —— 书香人家 —— 家累千金 —— 金华殿语 —— 语重心长 —— 长绳系日 —— 日行千里 —— 里通外国 —— 国家大计 —— 计上心来 —— 来去分明 —— 明日黄花 —— 花光柳影 —— 影形不离 —— 离世绝俗

【卧薪尝胆历史典故】相关文章:

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01-21

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08-26

勾践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02-03

有关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01-26

关于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01-28

卧薪尝胆历史典故介绍07-24

勾践卧薪尝胆历史典故09-17

卧薪尝胆历史典故介绍04-16

卧薪尝胆历史典故作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