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玫瑰的作文3篇(集合)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玫瑰的作文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玫瑰的作文 篇1
“哇,好美的玫瑰花啊!”看着卖花人自行车上那一捆捆娇艳欲滴的红玫瑰,我的身体就不由自主地靠了过去。拖得正在付钱买菜的妈妈直叫:“好了,好了,马上就去买。”既然妈妈已经发话了,我就毫不客气地走到玫瑰花前,挑了几束最艳丽的红玫瑰。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儿;低头一看,手中的玫瑰花在微风中轻轻地摆动着,不时发出一阵阵诱人的香气。一朵朵火红火红的玫瑰花在嫩绿色叶片的映衬下更加美丽动人。
我仿佛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艳丽的玫瑰,被种植在大花园里,每天都有人来给我们浇水。把我浇灌得如此美丽的正是那些辛勤的浇花人--我的.老师、我的爸爸妈妈。我闭上眼睛,感觉自己就生活在一个鸟语花香的大花园里,许多蝴蝶、蜜蜂、小鸟在我身边歌唱、玩耍。有一只蜜蜂落在了我的花苞上,起初它在花苞上爬来爬去,突然,它好像发现了什么似的,把后身向上一翘,再把头往下一低,使劲地把头钻进了花苞的裂缝里,它好像是下定决心要吸尽花蕊中的蜜似的。可过了一会儿,没动静了,这可把我急坏了。我低头一看,那只蜜蜂再也没有把头伸出来了,不知它是喝醉了?还是睡着了?
妈妈的一声“走啦!”把我从美妙的幻境中带了出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玫瑰那诱人的清香使我陶醉了!
玫瑰的作文 篇2
我们活在世界上,不是为了承担痛苦,而是为了战胜痛苦。——题记
别让我为免遭危难而祈祷,而让我无所畏惧的面对危难;
别让我为止息痛苦而垦求,而让我有一颗征服痛苦的心;
别让我在命运的战争场寻找盟友,而让我竭尽全力的奋斗;
别让我在焦虑恐惧中渴望“拯救”,而让我希求耐心来赢取自由;
贯穿于初三的是一份沉重的痛苦,并不能说每个人都这样认为,但至少我是个感觉“初三爷爷”是严励的,他挥动主人魔棒把那些坏习惯统统锁进记忆宝匣中,我不得不背着父母的希望,老师的嘱托和自己的希望追逐梦和力量的地方。
我们怕一张张挂着考卷,于是乎,众多的同窗每天挑灯夜战,悬梁刺骨,考时肚子抽筋,额头冒汗,两腿发抖,心跳加速,呼吸困难,考后会忐忑不安,翘首以待,这也许是一道空前的.危难,在动难逃,然而我们心甘情愿。因为,战胜危难后的我们获得快乐。
初一初二,那时的我们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为了考个好成绩,甘愿争做“长劲鹿”“放暗?”“打手势”。初三,处处都是诚信考场,不会在考前称兄道弟,因为早已被快节奏的学习所代替。因为我们要竭尽全力奋斗。这是一种快乐。
现实是严峻的,竞争是残酷的,我们只能付出一些无价的东西——例如:花季的美好时代——来换取一些有价的东西——一所重点高中。谁能说我们付了贩成本不是昂贵的,谁能说我们的选择不是正确的,因为我们懂得用心来赢取。那是一种快乐。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一直在痛苦挣扎,我鄙视,憎恨那些数不表的试卷,然而,我明白了,必境试卷面前人人平等,地球人还未发明出比考试更为公平的选才方式。
午夜十一点,有同学抱着厚厚的生词背不会,气得大叫“为什么背不会”竟有人应;“还差一个胡萝卜”挺有趣的吧!这叫苦中作乐。
其实,把痛苦当作玫瑰,放在手心里,你会感觉到她的温柔。即使带刺也有快乐绽放。
玫瑰的作文 篇3
昨天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去玫瑰花园采玫瑰。一进公园,一阵香味扑鼻而来,闻了后我们沉醉在香味中,让人心旷神怡。
玫瑰花园里的玫瑰花多极了:有雪白的,有天蓝的,有火红的,有淡黄的……而且它的叶子又软又薄,深绿色的,它上面长满了刺,可能是用来保护自己不受别人伤害的“武器”吧!
玫瑰花开的的时候,花蕾穿着一层绿色的外衣。又过了几天,花蕾顶破了外衣,露出了花瓣。一开始,有最外层的花瓣向外伸展,而里边的几层花瓣还紧紧地合拢在一起,渐渐地,花蕾继续脱了绿色的外衣,整朵玫瑰终于绽开了。花瓣是红色的,像是穿着红色裙子的少女。
玫瑰花的`用途很广,把花瓣晒干以后,可以做糕点、泡茶、做香包等。
玫瑰花是爱人之间“爱”的美好象征,大家都很喜欢,99朵玫瑰花代表了大家的爱。
玫瑰花的生命力很强,不怕风吹雨打,坚强地生长着,为大自然添加光彩,为人们做贡献……
这就是玫瑰,拥有着满腔的热血与激情。这就是玫瑰,在真情中诞生与离去,去永不忘恩的玫瑰,像一团团燃烧着青春的火焰,个个都是那样的红,那样的美,付出自己去渲染别人的玫瑰,值得我们永远爱它们!
【玫瑰的作文】相关文章:
有关玫瑰的作文:对玫瑰的看法08-21
有关玫瑰的作文:盲人与玫瑰01-28
有关玫瑰的想象作文:玫瑰血01-28
玫瑰,玫瑰,人人都爱她作文11-24
(经典)玫瑰的作文10-09
【精选】玫瑰的作文10-13
玫瑰的作文(精选)08-22
(精选)玫瑰的作文08-18
玫瑰的作文(经典)08-18
(精选)玫瑰的作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