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民风民俗作文600字(通用19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民风民俗作文6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1
在我们全国各地,有不同的省,也有不同的民族,课本上不是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嘛,所以,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我家乡山东的节气风俗习惯。在这里,我就给大家讲讲立春、夏至和立秋的风俗。
立春里的风俗最好玩。在山东的各地都有“咬春”或“尝春”的习俗。在农村,很多人认为,立春的时候咬一口生萝卜,就可以消除春天睡懒觉、赖床的.习惯。在临沂地区的一些农村,立春这天人人手里拿着一个生萝卜,待立春时刻到来的那一瞬间,人们就会不约而同地咬下萝卜。据说谁在立春那一瞬间咬住了萝卜,谁就青春永驻,长生不老。不过我认为,这只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的幻想,因为我到现在还真没听说过有那一个人真是青春永驻,长生不老呢!
而“尝春”类似刚才说的“咬春”,只是吃的是春饼和春盘。这种习俗早在南北朝时就已经有了。杜甫的诗里说“春日春盘细生菜”讲的就是“尝春”。不过现在人们已经用面条、饺子代替了春饼、春盘。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都要吃面条,俗称过水面。谚语里都说“冬至饺子夏至面”。不过,在山东也有的地方在夏至时煮新鲜的麦子吃。
而到了立秋这天,山东南部的地区的儿童比赛采集楸叶或桐叶,剪成各种花样,或插于鬓边,或佩于胸前。山东在立秋后,天气仍然很热,但一些地方的人们却忌讳在立秋洗澡,他们认为立秋洗澡不吉利,会长痱子或者拉肚子。不过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我天天洗澡,也没有拉过肚子,或许这和某个历史故事有关吧。
这就是我家乡山东的风俗。
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2
满族,正是这56朵花中艳丽的一朵,满族的服饰特别美。
满族妇女不缠脚,所有鞋子绣有漂亮的花饰,鞋底中央垫有10公分高的木质鞋跟。满族妇女穿着这样的鞋走起路来,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势和腰肢摇曳的步态。
旗袍是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她们喜欢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点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叉。古旗袍有琵琶襟、斜襟、滚边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经改进,腰身宽松,袖口宽大,长度适中,便于行走。已成为中国妇女较通行的服装。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响,长度缩短,接近膝盖,袖口缩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长,两边高衩。四十年代缩短,出现短袖或无袖旗袍。继后,衣片前后分离,有肩缝和装袖式旗袍裙等。
满族妇女的旗袍十分漂亮,男子的.也不错。
满族男子多穿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的一种褂子。马褂后来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褉,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露出三、四寸,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是大、小袖。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为了方便骑马,在长袍外边套一种身长至脐,四面开褉的短褂,以御风寒。
满族男子夏季常戴凉帽,冬季就戴皮制马虎帽。他们的衣服喜欢用青、蓝等色的棉、绸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蓝色腿带,脚穿棉布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满族,是我国其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是一朵艳丽的花,它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俗和特色。这些都需要我们慢慢地了解,慢慢地认识。
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3
随着“哈哈!”五(7)班里传出的爽朗的笑声,大家多感到疑惑吧,他们为什么这么开心,想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那还是从上个星期说起吧。
上个星期,李老师告诉我们下周要开展“多彩的民风民俗”综合性学习活动。听了这个消息,我很快与几名同学结组,起名为“中国传统节日风俗研究”,我们还做了精心的准备。
接下来,就让我向大家介绍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小组吧!“节日风俗知多少”小组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其中,由黄子畅、王子骞、刘子豪表演的双簧最为精彩。
首先,他们三位同学相继上场。不一会,表演就进入到了最精彩的片段。蹲在椅子后面的王子骞多次捣乱,让坐在椅子上的黄子畅被烫伤、被炮炸……看到台上精彩的演出,许多同学都忍不住哈哈大笑,演出最终在同学们的一阵阵的笑声中结束了。说了给我印象最深的小组。接下来,就让我大家介绍介绍我们小组的展示吧!
首先,是由我们组的三位同学分别朗读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简介与风俗习惯。接着,就该我出场了。我的任务是为大家读灯谜,让大家猜一猜。我开始读了,我刚开始读的'时候,心里有些紧张,但是由于我的一字不错,我紧张的心终于慢慢的放了下来,我马上就顺利的读完了。我展示后,我们组的其它同学也开始了他们的展示,他们展示的也十分精彩。不一会儿,我们组的展示就圆满结束了。观看了每个小组的展示,我们评出了一、二、三等奖,我们组得了二等奖,虽然我们没有拿到一等奖,但我们都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多彩的民风民俗”综合性学习活动结束了,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获了很多的知识与快乐。
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4
今年,我和妈妈去了一趟陕西,那里的民俗可不少呢!
剪纸、陕北民歌……无一不体现陕西的文化民俗之奇特,我最喜欢的,还是“陕西十大怪”。
第一怪:帕帕头上戴,原意是男女将手帕戴在头上。男人的帕帕用粗布做成长长的宽布条,可保暖,放些烟草,钱物,必要时还可用来捆东西、背孩子、当腰带。女人习惯把手帕戴在头上,即防尘,防雨,防晒,也可擦汗,擦手,包东西,用处可多呢。
第二怪:房子半边盖,陕西的房子多为单檐斜坡房,单面门窗,背靠高墙,冬可取暖,夏可遮阳。
第三怪:辣子一道菜,关中人可以不吃菜,可以不吃鸡鸭鱼肉,但绝对不能没有辣子。陕西的辣椒,又细又长,颜色鲜红,俗称“秦椒”。
第四怪:面条像腰带,陕西的`扯面,又叫“油泼辣子面”,一根宽度可达七公分,长度在一米以上,极似牛皮腰带。
第五怪:石头枕起来,陕西人有些习惯让人匪夷所思,他们睡觉不用软枕头,而是喜欢找块砖头枕上,才能酣然入睡。
第六怪:不坐蹲起来,陕西人的蹲功,在全国可谓数一数二,盛夏傍晚,二三十个人蹲在村口闲聊,少则一个多小时,多在三五个小时不起来。
第七怪:烙馍像锅盖,陕西的饼叫锅盔,又大又厚,由于吃时要张大嘴,会不自觉地睁大眼睛,又称“瞪眼锅盔”。
第八怪:碗盆分不开,陕西人用的碗特别大,最大的直径一尺有余。
第九怪:姑娘不对外,关中平原,姑娘出嫁,都不愿远嫁他乡,希望嫁得越近越好,又能照顾双亲。
第十怪:唱戏吼起来,秦腔是一种古老的戏曲,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其声山摇地动,震耳欲聋。
陕西十大怪可真是怪,快去看看吧!
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5
记忆中的清明是忧伤的。一丝丝雨飘在空中,朦朦胧胧,忽停忽下。望着飘洒的细雨,引起了心中淡淡哀愁。“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每当这时,我总会想起宋代诗人高翥的《清明》。
和往年一样,我同妈妈一起去给爷爷上坟。清晨细雨朦胧,空气中混杂着草木萌发散发出来的清香。因为不远,我们徒步。路旁,草儿刚刚萌发,但都被枯黄的枝叶遮盖着,就像孩子刚刚换牙似的。出村几步远,就能看到上坟的田野。地边有几颗桃树,花瓣被春风吹落,零零散散地躺在田地上。
这是爷爷生前最爱的`田地。儿时,他总会带我来这儿玩耍。我总是坐在一旁,看着爷爷耕种。他把土地打理得很好,家里人都为他感到骄傲。后来,爷爷就葬在了这片田地里。
“帆,你在这等着,我去捡树枝。”妈妈的话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说着,并把手上的贡品递给我。
我望了望不远处那座坟墓,里面躺着的就是爷爷,是生前最爱我的爷爷。大抵是很久没来,坟墓周围长满了杂草,微风拂过,感到一丝凄凉。
妈妈走过来,递给我一根树枝。爷爷生前说,在过世亲人坟墓前画个圈,就不会让别人打扰到他。纸片被燃,随风飘起,向一只只黑蝴蝶,带着我的思念,飘向远方。眼泪不知不觉中划过脸颊。
有人说,对他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但对亲人来说,或许会恰恰相反吧。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回忆起往事时,想到他们的音容笑貌,心中总会有种酸涩的感觉。
清明这天,淡淡的哀愁就会随风荡开,荡开……
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6
几粒星子坠入星河,一会便没了踪影,悄悄然,转瞬即逝。与星子作伴的是月亮,皎洁似玉,亘古不变。它记载着太多,太多,太多挥之不去的记忆与相见的感欢。
故乡的明月是洁白的。它就像我的照相机,记录着我在家乡的.点点滴滴。身在浙江,每每看着傍晚的青黛渐渐褪色,变成了一片漆黑,那发着光的明月又让我感受到了温暖,让我眼前浮现出许多相册与照片。
念念不忘,不忘的是故乡的戏台子。元宵节是最让孩子们欢喜的,因为就算只顾着玩儿都不会遭大人的骂。每至正月十五,故乡再热闹不过了。街市上都是吃的,玩的,人群挤满了整条街,连根针都穿不进这人群。这都是要干嘛去啊?
戏台子就搭在街市的最头上,挨家挨户每到晚上七点,搬上椅子就走。“走啦,看戏去哩,再晚会儿去,保准没位子!”于是便成了一幅人山人海的景象。我和弟弟吃饭快,吃完就去占位子,总能挑到一个好位子,得逞了就哈哈大笑,带着瓜子儿嗑起来了。
我不喜欢听戏,但我喜欢看戏,喜欢关注他们的衣着、打扮。年年总有那么一两个打扮的令我吃惊的。回到家我就把他们都画下来了。所以,这念念不忘的戏台子也被我记录下来了。大人们在听戏,我们前排的小孩只是图个热闹罢了,经常围坐在戏台前的空地上玩起游戏,打打闹闹,欢喜极了。
戏结束了,我们也就跟着回家去了……月光照耀着回家的小路,为我记下了太多,太多。
念念不忘,不忘的是故乡的戏台子,是故乡的人情世故,是故乡的那条挤满了人的街。被月光记载着,故事穿梭在戏词间,欢喜伫立在酒窝上。
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7
说到民俗文化,自然少不了过年时的习俗。而山东作为一只帮过年时的习俗十分多样,今年过年回到老家,刚刚到村口我便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贴着崭新的对联。春联已对账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的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的重要习俗。当人们在自己家的门口贴着春联的时候,意味着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贴漂亮的红春联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氛围。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到了除夕下午,大家就要上山祭祖。除夕祭祖是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之一,一方面是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相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人们每逢除夕总要进行祭祀仪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听爷爷说,在过去,祭祖仪式一般在除夕下午族人祠堂举行。身穿盛装的同一姓氏家族参加仪式,较为隆重。老百姓一般都在吃团圆饭之前在家中的先祖图谱前摆起美酒佳肴进行祭拜。
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在外地工作的人们都回到了家中,与家人团圆。团圆饭十分丰盛,美酒佳肴通通上桌。团圆饭自然少不了饺子,吃饺子寓意着团团圆圆、平安如意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最后,在一声声鞭炮中人们结束了旧的一年,开启新的一年的生活。
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8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戴石屏云:“把酒冰壶接胜游,今年喜不负中秋。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每值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流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佳节,大同的人们最主要的活动就是赏月和吃月饼了。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着“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也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它也只是像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成为寄托家人团圆愿望的民俗节庆活动。
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大同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9
“56个民族一家兄弟,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家喻户晓的一首经典之作,流露着一个国家,团结、繁荣、昌盛等。
云南有“彩云之南”,“金属王国”,“动物王国”……当然也是少数民族最多,乡土民风忒别纯的地方之一。比如德宏傣族,有景颇族,栗粟族,阿昌族,德昂族… 云南只可会意不可言传,需要切生去看,去听,去感悟。应为云南风景数不胜数,丰富多彩,就用德宏举例诠释云南角落美。
云南德宏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孔雀之乡”,“日光之城” ,小小城市,各种民族和谐,快乐,安定的生活。其中傣家人民辛勤劳做,长久以来,走了她们独特的饮食文化,崇高的信仰。 “ 金孔雀,展翅开,傣家的竹楼,傣家的小竹帽”…听这首歌,我总会有身处其景,听着娓娓动听的葫芦丝,看着温文尔雅的傣家少女竹楼河边一次次婀娜的舞姿。
傣家,万人狂欢“泼水节”,真的有非一般的感觉,这个节日有美丽传说。泼水节向她们泼水,是发表对他人的美好祝福,样样好的`意思。她们她们在歌在舞,她们民族独特的舞姿,伴随圣水,一起狂欢三天。驱走夏日的炎热,迎来清凉夏日。 节日说了,下面说说吃的。首先呢想到吃的一马当先的应该是烤乳猪,皮脆肉鲜,在家独特沾水,风味十足,回味无穷。然而,萨斯这道美味佳肴也是当仁不让的,她永远吃不腻,吃了还想吃,爬朗菜,牛犊子果……
一切的美,美在德宏,美在盈江,“三角梅之乡 ”,美在勐弄,有原生态风景,有回味无穷的“勐弄山茶”勐弄山歌大赛,也在冉冉…… 民风民味,非一般感觉,身处其景,民情暖暖。
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10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春节的习俗。要知道,过年必不可少的是放鞭炮,但近几年却规定城区不能燃放烟花爆竹。想过过瘾,这里可不能满足你的想法。我只得干忍着,到拜年期,手攥毛票,在老家把这一瘾头给消了。
不知道是在啥时候。好像是在初八那天吧。原来老广场对面的停车场,现在被改装成了年货销展会。展销会更是城里许多老年人的选择,出来的人更是赞不绝口,说那个什么东西实惠啊等等。
腊八这天,粥味也浓浓。许许多多从庙里赶来的老和尚,照例腊月初八来老广场施粥。年味渐渐浓了起来。
到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门前原来带些灰尘,掉了色了的春联也焕然一新了,现在家家户户都上了红,红灯笼什么的。大街上早就忙开了。放上了新春的`交响曲,大街上的人明显比原来增加了几倍,小贩们重新排上了摊位,街边什么都有,伴着升天的蒸气,扑鼻而来的是茶叶蛋,炸豆腐的气味。
我们小孩盼盼盼,终于盼来了除夕,这一天原本热闹的大街突然冷清起来,人们把热闹转移到了家中。在这天下午一两点的时候,桌子椅子都已经摆好了,小菜也已经上了,只见厨房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食材,一场厨房交响曲也就开始了。不一会大盘小罐堆满了桌子。‘吃年夜饭咯’奶奶一声招呼,全家就围着桌子其乐融融的坐下开吃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还要属那条鱼,新鲜的特别美味。
春节最重要的就是守岁,12点钟的钟声一敲,我们就已经从农历狗年跨到了猪年。
好了,春节年味的梗概差不多就到这儿了,咋样,特别吧!
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11
元宵节,是一个温馨,充满爱的节日。元宵节在我的家乡有些特别的习俗,这也要从一个传说说起……
正月十五是农历的元月,古人把“夜”称之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在元宵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说吃汤圆、赏灯、猜灯谜等许多习俗。
在我的家乡,元宵节做汤圆是元宵节最让人兴奋的事情了吧!开始,我认为做汤圆太容易了,后来才发现其实还挺难的。让我来说一下我们是如何做的吧!
我们需要准备一些糯米粉,些许芝麻,一点面粉,适量的水,还有猪油。首先,把黑芝麻在小石磨里磨成芝麻粉,加少许糖,再把大块的猪油放入慢慢搅拌均匀。真没想到,磨了十分钟,我就感觉手臂酸得就快断了。接下来,在糯米粉中加入水,揉成一个大大的球,再发酵30分钟……
哈哈,一切准备就绪,我们要开始最关键的包汤圆的环节!这可是最难,并且最重要的一步啊!我们把芝麻馅放入摊平的汤圆皮上,一边转一边将汤圆皮裹起来,最后变成了一个圆子。我连试了三次,都失败了。我问奶奶怎么办?奶奶说:“是你包的.芝麻馅太大了,而你的皮太小了。只需要控制好比例就没问题啦!”我恍然大悟。看来奶奶做汤圆的经验已经炉火纯青了。这下子我连续成功做了五个,一个个堪称完美。最后,我们把做完的汤圆放到锅子里煮十分钟。煮熟后,我们一起开心地品尝起来,真的太美味了啊!
这就我们家乡的元宵风俗。通过这样的学习不但让我学习到了制作手工食品的经验,也让我们一家人在元宵佳节,其乐融融,欢聚一堂。
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12
在春秋山脚下,杭清河南岸,是我美丽富饶的家乡。在那里,有我难以忘怀的皖南风情,尤其是那一年一度的高跷大会。
高跷大会一般在正月初六举行。届时,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到了初六这天,人们早早地起床,不约而同地聚集到村前的空地上。有的还带上小椅子,静坐一边,等待大会的开始。随着村主任一声令下,大会开始了。一个个高跷选手在场上钻出来了。他们装扮得花花绿绿,头戴高帽,穿着斗篷状的衣服,脚下踩着二尺来高的高跷。一出场,便迎来人们雷动的掌声。
大会的主要内容是高跷竞走和杂技表演。我最喜欢的是杂技,一个个演员踩着高跷,如履平地。腾空、翻飞、旋转;竖蜻蜓,叠罗汉,甩大刀。一个个动作让人惊心动魄。观众们不住地鼓起掌。
演员们下了台,便迎来一堆小孩子,他们围上去,叽叽喳喳地索要糖果。演员们大口袋里抓出一大把糖,高高抛向空中,迎来孩子们争相抢夺。还有顽皮的孩子直接扒他们的口袋,从中掏出大把大把的糖。演员们也不生气,乐呵呵地驱赶着孩子,呈现出一派和谐的画面。
大会进行时,场外的小摊贩也不闲着。卖茶叶的,卖零食的',卖糖画的,不用吆喝,便吸引来一大片人。人们看着表演,吃着零食,互相交谈着家常,以往难得聚得这么齐,唯有这高跷大会,将家家户户牵挂在一起,人们才有足够的时间互相联系。
表演到了尾声,小孩子们上场了。学着大人的样子踩高跷,往往一屁股摔倒在地上,迎来一大片哄笑。孩子们也不觉得尴尬,笑着爬起来,笑着,笑着。
在孩子们的笑声中,高跷大会才算正式收尾。有些人还意犹未尽,喃喃说着什么。而我,又在期待着明年的高跷大会,向往着使我念念不忘的高跷。
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13
辣椒不仅给人带来味蕾上的跳跃,更是给人带来心底的愉悦。
小时候,每每吃饭时,总会看见大人端出一盘辣椒。色极鲜红,好像一把燃烧着的火。只见大人一筷一筷往自己的饭碗里夹,不一会儿,便全部消灭。此时,他们的脸上也露出了无比的惬意和满足。作为一个农村人,每天都能吃上一碗辣椒,或许就是最大的满足了吧!
记得第一次吃辣椒,心中充满无比的好奇,并随着大人的鼓动,心中蠢蠢欲动。用筷子轻沾一抹红,放进嘴里,顿时嘴里仿佛有一把火在舌尖上跳跃。赶紧把舌头吐出来,并不住地呼气。一大口一大口的白米饭送入嘴里,嘴里的火也渐渐停息,只有无穷的香味弥漫开来。
后来,我慢慢学会了吃辣,却也开始离开了家乡,赴他乡求学。但是心中依然记得家乡最热闹的场景——打辣椒。只见奶奶与几个妇女在院坝前清洗采摘好的朝天椒,红红火火像灯笼一样。充满光泽,籽粒饱满,辣味十足。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下锅的那一刻,一盆的朝天椒倾入锅中,极大的锅勺在里面不停地翻炒。每每经过,眼里总会流下感动的`泪水。
现在想吃辣椒的我,总会自己动手。将辣椒放在案板上切碎,切着切着,眼里常含着泪水,还没切完,手早已麻麻的,腰也酸痛不已,便学着奶奶的样子捶背,原来美味总是来之不易的。
每年回家,奶奶总会做美味的辣椒。虽然白发苍苍,十分微弱,看见长大的孙儿与家人,也就笑逐颜开了。
人与人的陪伴可能是短暂的,但那辣椒却永世长存。
我喜爱的辣椒啊!我所怀念的那一抹鲜红的乡愁!
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14
“吃年糕,年年高”,这是大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也是我儿时最快乐的一段记忆。
还记得从前每逢新春佳节,家里面就会热闹得不得了。七大姑、八大姨都来到外公家中做客,一起准备着晚上的佳肴。
爸爸在院中砍柴,妈妈在厨房大战,与阿姨们切磋着厨艺。叔叔们在门口贴着春联,比我小几辈的孩子们则在院中玩着鞭炮。而我对这些都不感兴趣。最让我兴奋的事就是打年糕。
在外公的村中有一口很大的石缸子,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带着米和水来这打年糕。在我还小的时候,我经常会跑去观看。看着大人们把米倒入缸中,再加入一些水,用手把米粉揉成一团。我好奇极了,以至于自己也会偷偷抓一把稻米依样照葫芦地做。常把自己全身上下弄得都是米粉,活像一只小花猫。等米粉差不多成团后,大人们就挥起手中的杵子打年糕。你一下,我一下,一个人打累了就换一个人打,一村子的人其乐融融,年也就在这一下下的捶打中融入年糕中去了。
等我再长大一些,外公就给我做了一把小杵子,带着我一起加入打年糕的行列。我用力挥动着杵子打年糕,把自己的祝福和期望也一起打入年糕之中。每当打完年糕之后,心情就会十分地畅快。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但只要吃上一口年糕,不愉快的心情也便抛到脑后去了。
我就在这一声声、一下下的'捶打声中慢慢长大。相反,外公却在这捶打声中渐渐变老。于是,哥哥、叔叔们便接起这个杵子,打着年糕,让打年糕的声音一直回荡下去,让年一直过下去。
如今,我上了初中,学业也忙了起来。心中的烦恼也多了起来。不能常与外公一同生活。但是,只要春节一到,我们便会准时在缸前相聚,挥起杵子打年糕,打掉生活中的一切不幸,打来来年的好兆头!
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15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我是一名东莞女孩,东莞是一个有特色、多彩多姿的城市。而东莞也有很多传统的节日。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说起端午节,让我想起了爷爷曾对我说的故事:据说,端午节是用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罗江,死后被蛟龙所困,世人衰之,每于此日,人们都会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从此后来逐渐发展为龙舟比赛。由于现在水污染厉害,人们通常吃粽子来度过端午节。
粽子是一种很好吃的食物。在我住的村子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会包粽子。听奶奶说:包粽子非常复杂,要用各种材料,叶子
我全都不明白。我只知道粽子分两种:一种是甜粽子,另一种是咸粽子。甜粽子用的.材料不多,做出来是赤红色的,如果直接吃,肯定会觉得味道不好,但如果粘点糖吃,吃起来会更美味。而咸粽子用的材料很多,有:咸蛋、黄豆、猪肉。所以吃起来会很美味,并且材料多,深受人们喜爱。我也爱吃咸粽子。
一到端午节,我又开心又烦恼。开心的是:我可以吃到我最喜爱的粽子;烦恼的是:有很多粽子要吃,因为奶奶会给五条粽子、外婆会给十条、姑妈会给五条、姨妈会给五条。真的有很多粽子。
总之,端午节是快乐的、愉快的!
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16
吹糖人
民间 “吹糖人”的艺人,他们将饴糖加热到适温时,揪下一团,揉成圆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淀粉压一个深坑,收紧外口,快速拉出,拉到一定的细度时,猛地折断糖棒,此时,糖棒犹如细管,立即用嘴吹气造型。 整个操作过程必须经过苦练,手法要准确、造型要简洁生动。吹糖人的关键技术在吹和捏的'功夫上。制糖人先将一小块饴糖放在手心压扁,然后握起拳头,用另一只手的手指从手心穿过,把糖块堆成管状,在把管的最上端咬掉后就可以吹了。制糖人鼓起腮帮子,不一会儿就吹成薄皮中空的扁圆球状,再用灵巧多变的手法,捏出造型各异的花鸟鱼虫、人物百态等,有的还图上花花绿绿的颜色。
剪纸
在中华民族的摇篮里,孕育发展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剪纸俗称窗花,是民族文化的内容之一。剪纸作为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形式,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喜爱,其中陕北剪纸犹为引人注目。陕北剪纸包含秦、汉之风,风格既纤细秀美,又粗犷大方,粗中见巧工,土中观美感,曾连续数年分别在西安、北京等地展出,获得好评。
凤翔木版年画
据史料所考,迄今已有476年历史。按从事其业的一个家族一幅祖宗档案记载,明正德二年(1507)肖里村邰氏家族已有八户从事年画副业生产;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邰氏已开办早期年画“画局”,以后一直延续六代人190多年。凤翔木版年画从小到大,由粗到精,经过了多次起落、兴衰,成为中国西北地区首屈一指的民间年画胜地。邰氏《世兴画局》在近两个世纪的进程中,立足凤翔,面向全国,打向国外,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17
瑶族饶有风趣的民俗文化有“挂包装袋”。顾客到瑶族的人的别人中,只需把随身带的包或包装袋往堂屋的正柱上一挂,主人家就了解顾客要留下就餐,都无需事前表明,主人家当然会把顾客留有了用餐,假如不明白这一规定,老把包或包装袋放到身旁,主人家就觉得你也要去其他地区,用餐通常落空。
在达山瑶中,去他人家用餐,主人家会敬顾客三杯酒名曰:“一碗疏,二碗亲,三碗见”。
顾客一般到主人家拜访时,主人家便会把金黄色结实的腊肉为佳品,用餐时主人家会把块状块状的腊肉往顾客的碗里夹。
瑶族广泛忌食狗肉,蛙肉。但凡生产制造过的女性头几日是不能吃猪油的。
到瑶族别人拜访,用餐时桌位也很注重,一般是老年人和顾客坐头几个,一些瑶族人还会继续把鸡冠给顾客,老年人给顾客敬酒,实际上是一种高贵。
到瑶族也要懂本地的忌讳,不然得不上主人家的好感度还会继续造成主人家的抵触。不能用脚踩火炉撑架;不可以在火炉里烧有字的.小纸条;不可以在瑶族里穿白鞋和戴白帽,那样代表着家中要出丧事;不可以坐门坎上;不可以坐主妇烧火坐的凳子椅子;遇人伐木时不能说“吃荤”“死”等词代表着不吉利;穿草鞋不可以上楼。
瑶族不生产制造盐,但另外又不可以缺乏盐。盐在瑶族是请最,至亲的人主持人的,这称为“盐信”,但凡收到“盐信”者不管多么的关键的事都是会丢下,准时赴约。
瑶族人的民风民俗也有许多,大伙儿能够走一走,看一看,瑶族人本性好客会热情接待你的。
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18
“立夏尝三新”
农历四月初,春去夏来,天气日渐暖和,万物欣欣向荣。三麦油菜已经成熟,樱桃、青梅、枇杷等鲜果陆续上市,各种菜蔬也应时而生。这时,人们自然需要换换口味,南京就有“立夏尝三新”的习俗。“三新”指樱桃、青梅、鲥鱼。
樱桃又名含桃,有朱樱、紫樱两种,味甘美,能调中益脾,美人面颜。古时常用以祀宗庙,作贡品,朝廷亦用以赐百官。
青梅,指未成熟的梅,味酸而脆,可与蜜糖相拌食用之。
鲥鱼,每年春天夏天之交,该鱼从沿海水域回游上溯到江中产卵。史载:“鲥鱼三月出扬子江中,味极甘美,然多骨而速腐。”是长江中名贵鱼类之一。
“送夏”
进入夏季,天气不仅转热,各种传染病也增多,有的`人消化力锐减,会因此不思饭食,即所谓“疰夏”。南京风俗有“送夏”(父母向出嫁的女儿送凉枕、羽毛扇、夏服)、称体重(据说立夏时称过体重之后,便不会疰夏)。南京人还喜欢吃豌豆糕,《金陵岁时记》称:“立夏叫小儿骑座门槛,食豌豆糕,谓不疰夏。”
“蚕月”闭户
农历四月江南人还称之为“蚕月”,因此时正逢蚕儿上簇作茧。南京郊县的养蚕人家,为免除蚕儿疾病,立夏期间家家闭户,禁忌往来,有“蚕家忌客门门闭”之俗。
吃“乌饭”
农历四月初八,南京郊县农民一般都要蒸煮江南特有的乌黑发亮、清香可口的青精饭,俗称乌饭,又名“阿弥饭”。它是用南天烛(即青精树)茎叶捣烂后浸泡糯米,再晾干蒸煮而成。古人做时要“九浸九蒸九晒”,米粒紧缩,碧如坚珠。每天煮食一碗,能强筋骨,益气力,固精驻颜,被誉为“仙家服食”。
民风民俗作文600字 19
一个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典型的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白鼠,因为它长得胖胖的,缩成一团旧像是一个毛绒球,所以我给它起名叫“球球”。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苗族在历史上多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龙船”节等。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
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苗族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
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
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民风民俗作文600字】相关文章:
【精选】民风民俗作文03-29
民俗民风的作文(经典)03-14
(精选)民风民俗的作文03-18
民风民俗作文(经典)07-05
民风民俗作文[经典]07-17
民风的民俗作文04-27
民风民俗的作文11-17
民俗民风的作文【精选】09-06
民俗民风的作文(精选)09-27
民风民俗作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