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风的作文

时间:2022-05-15 11:22:08 民风 我要投稿

有关民风的作文汇编6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民风的作文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民风的作文汇编6篇

民风的作文 篇1

  春节是我国各民族的传统节日,100多年前,民间艺人“百本张”曾在他的曲本中这样写道:“正月里家家贺新年,元宵佳节把灯观,月正圆,花盒子处处瞅,炮竹阵阵喧,惹得人大街小巷都游串。”这历史上关于岁首春节的生动定照。

  相传尧舜时期,我国就有这个节日,殷商甲骨文的卜辞中,亦有关于春节的记载,有庆祝风首春节的风俗,但是当时历法,是靠“观象授时”,是否准确,尚难确定,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我国人民创造了“太初历”,明确规定以农历正月为岁首,从这时起,农历新年的习俗就流传了20xx多年,直到新中国成立,改用公元以后,这个节日就改为春节。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很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非常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非常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之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够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之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之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民风的作文 篇2

  **年的寒假,我与爸爸妈妈参加了牛通社组织的到嘉善碧云山庄体验中国民俗文化的活动。

  在城市里,过年时家人团聚吃年夜饭,放鞭炮,交换红包……可是,在农村里,过年时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抱着疑惑和好奇,我依次体会了写春联、腌猪肉、做喜饼等年俗活动,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打年糕了。

  只见阿姨先从蒸房把被湿布包裹着的熟糯米与熟梗米拿了出来,再端来一盆热水,把水撒在石臼上。

  然后,将糯米和梗米放入石臼,对着我们说﹕“做年糕需要两种米,分别是糯米和梗米。

  人们常常把糯米与梗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和着制作年糕。

  ”紧接着,她教我们打年糕的步骤和要领。

  我与其他两个小伙伴齐心协力把沉甸甸的木锤高举到头顶,跨弓字步,整个人略向后倾,将木槌用力打到饭团上,只听“砰”一声,锤子击向饭团,米粒黏在了一起。

  接着,我们又使劲击打,还时不时把饭团翻一个身,将水撒到饭团上防止木槌与饭团黏在一起。

  我们四个小队友一人翻饭团,三人打年糕配合得很默契,可是打了很多槌下去年糕还是未俱成形。

  此时我们已经气喘吁吁,手脚酸痛了,看来这打年糕可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妈妈告诉我,相传在唐朝时期,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如何将多余的粮食更好地储存起来呢?于是老百姓想出了做粽子、打年糕、酿米酒等方法制作风味不同的食物,渐渐地就沿袭成为了年俗文化。

  从民俗文化中我看到了千百年前人们的勤劳和智慧,这真是一次有趣的体验!

民风的作文 篇3

  每到农历的三月初三,我的家乡湖南便有一个习俗,就是用地菜煮鸡蛋吃。

  其实“地菜”这种野生小草,其真正的学名叫“荠菜”。这荠菜在田边、地头、沟坑、丛林哪儿都长,它虽是野菜,但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而且钙铁的含量也比较高,具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之功效。

  那么,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资料告诉我:“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来沔城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老者患头痛晕症,痛苦难堪,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地菜,叮嘱老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痛即痊愈。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菜煮鸡蛋便成了习俗。

  每到三月三,家中的长辈便会用地菜煮鸡蛋给家里吃,它那清甜的滋味时常让我回味,这虽然只是家乡的一种习俗,但俨然已经成为我心中最温暖的一部分。

民风的作文 篇4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其它的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惯,我只介绍汉族的。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与殷商时期。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一月一日叫春节。在春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比如我家今年的对联是由书法家亲自书写在红纸上的。有的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即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这些都是要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常年在外打工的人都赶在春节前回家团聚。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听说妈妈单位的一个北方阿姨介绍,他们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并且在十二点准时吃的。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在南方我们有过年吃年糕、包粽子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和粽子,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说了这么多,你也大致了解了吧,当然,少不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开心的看春节联欢晚会。

民风的作文 篇5

  我们中国分为56个民族,同时也盛开着56朵花。56个民族都有着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有着各自的缘由。

  满族人,在清朝是最为繁盛,清朝是满族人的天下,我们常说“满汉全席”是说汉族的一大桌菜全在满族的餐桌上。而他们的衣服也十分的突出。女的穿旗袍,男的穿马卦。而旗袍则意味八旗子弟穿的旗袍。女的就穿那种近似旗袍的衣服。男的就是骑马时要穿马褂,就像我们现在的背心。满族人把狗当作圣物,以不猎杀,反而进行保护。

  满族绝对是一个除汉族以外的又一个庞大而又有秩序的民族。从满族建立清朝的那场战争就可以一斑了。满族在谋权当朝之前把各个村落分为八队,分别为:红旗,黄旗,蓝旗,白旗,镶红旗,镶黄旗,镶蓝旗,镶白旗。每队分工明确。就是因为这样才能使满人能夺得天下权政的原因之一。

  如果有机会,我真想去北方的满族聚集的地方看一看。

民风的作文 篇6

  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剪纸啦!

  剪纸的种类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礼花、鞋花、门筏、湾州布影、斗香花、剪纸团花、剪纸旗幡、剪纸汉字、剪纸图画等等。剪纸的内容包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这些人们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成了人们剪纸的花样。每逢过年过节或是喜事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字、“喜”字等表示庆贺。剪纸图画就是在一张纸上剪出一副画来。你先看看这幅“书生”,上面有一位正在拿着书在读的先生,一看他的样子就是一位书生;再看看这幅“凤凰戏牡丹”,上面有一只凤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像一个小孩在玩耍……中国还有很多传统文化,比如:书法、刺绣、戏剧等等。

  怎么样,我们中国是不是有很多传统文化呀!

【有关民风的作文汇编6篇】相关文章:

有关民风民俗作文汇编四篇04-12

有关民风的作文四篇05-14

有关民风的作文六篇04-26

有关民风的作文7篇04-26

有关民风的作文9篇04-12

有关民风的作文4篇05-14

有关民风的作文八篇05-01

有关民风的作文10篇04-27

有关民风的作文3篇04-09

有关民风的作文五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