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民风的作文

时间:2022-06-22 20:45:26 [第二单元]民风民俗 我要投稿

民俗民风的作文(集锦1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民俗民风的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民俗民风的作文(集锦15篇)

民俗民风的作文1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还有弟弟去广西桂林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我发现广西桂林的瑶族有很多非常有趣的风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假如你有一天去瑶族游玩,看到一位小姑娘脖子上戴着一漂亮的银项圈,而且这银项圈外人是不能碰的,这表示她还没有结婚。因为每个瑶族小姑娘一出生,家长就为她订做这个银项圈为她戴上,只到她结婚那天才能由他丈夫为解下来。那么,如你看到脖子上没有戴银项圈的,就表示她已成婚。

  假如,你想问一瑶族小姑娘几岁,应该问:“你家酸鱼淹多久”她就会告诉你淹多久,那就是她的年龄。如你说“你几岁?”她理也不理你。原来,她们从刚生下来的那天,她阿爸阿妈就一定到街上买条大鱼淹下,直到她结婚那天,这鱼才能拿出来做给她舅舅吃,别人都不能吃的。

  如你是一个小伙子,哪天你到瑶族玩,你可要啦!如有一姑娘踩你一脚,你千万别生气的也揣她一脚。因为,她揣你一脚是表示她喜欢你,揣得越重说明她越是喜欢你。如你也踩她的话,说明你也喜欢她,同意娶她,那她家马上就会请全寨的.长老来订亲,你就走不啦!要小心喔!那如果一小伙子看上谁家姑娘呢?他就会在晚上姑娘住的竹楼下唱歌,如姑娘喜欢他,就会和他对唱,如姑娘没看上她,就会洒一盆冷水下来,那他就会知趣的走。

  同学们,你们说瑶族的风俗有趣吗?

民俗民风的作文2

  中国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但是我最感兴趣的是傣族。

  傣族又称摆夷族,散居于云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居民和其他少数人民的居民大有不同。傣族民居的建筑主要以竹子为主。上下两层,以木、竹做桩。房顶覆以茅草,瓦片。上层住人,下层养家畜、堆放农具,和其它物品。

  傣族的服装也很有特色。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女子的服装在不同的地区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基本上是相同的.,都以束发,筒裙,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到脚面,短衫仅及腰际,长衫紧儿短。袖子却又长有窄。

  傣族的小吃在当地也是很有特色的。傣族以大米为主食,喜爱糯米。最具有特色的是竹筒饭。傣族还有很多特色的烧烤,像山芋草烤肉就是一道风味菜,一般先将洗净的鱼裹在味道鲜美的山芋草上,然后置于火上烧烤,烤后味道鲜美,让人垂涎挂齿。

  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嘻戏,相互祝福。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这就是傣族,它是我国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

民俗民风的作文3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泱泱中华,盛开着五十六多各具特色的民族之花。他们衣着不同,住所不同,食物不同,处处显示着中华文明高贵深厚的文化底蕴。

  土家族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永顺、保靖、古文等县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风、鹤峰、宜恩、利川、恩施等县(市),重庆市的酉阳、秀山、黔江等县,以及贵州省的印江、沿河等县。土家族主要从事农业。织绣艺术是土家族妇女的传统工艺。土家族的传统工艺还有雕刻、绘画、剪纸、蜡染等。土家织锦又称“西兰卡普”,是中国的民锦。土家族无论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都要置办酒席,一般习惯每桌七碗,九碗或十一碗,但无八碗十碗,因为八碗被称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与“石”同音,都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过年最为隆重。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猪肉和菜是土家族民间逢年过节必不可上的大菜。每年农历二月二日被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菜。端午节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间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用一个巨大的蒸笼装满了糯米,把蒸熟的'糯米倒在舂石里用竹子舂成粘稠状,几个土家族姑娘围成一团,把糯米捏成饼状,裹上芝麻即食。

  美丽的中国传统文化,那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民俗民风的作文4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说起端午节,让我想起了爷爷曾对我说的故事:

  据说,端午节是用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罗江,死后被蛟龙所困,世人衰之,每于此日,人们都会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从此后来逐渐发展为龙舟比赛。由于现在水污染厉害,人们通常吃粽子来度过端午节。

  粽子是一种很好吃的.食物。我姥姥会包粽子,听奶奶说:包粽子非常复杂,要用各种材料,叶子。我全都不明白。我只知道粽子分两种:一种是甜粽子,另一种是咸粽子。

  甜粽子用的材料不多,做出来是赤红色的,如果直接吃,肯定会觉得味道不好,但如果粘点糖吃,吃起来会更美味。而咸粽子用的材料很多,有:咸蛋、黄豆、猪肉。所以吃起来会很美味,并且材料多,深受人们喜爱。我也爱吃咸粽子。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我最喜欢湖南的习俗!

民俗民风的作文5

  一天,我在电脑上看到了一个有关于年的传说。

  传说中国古时侯有一个叫作“年”的怪兽,它十分凶猛异常,年”兽每到除夕,都来村里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像往年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他还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发抖,再也不敢向前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落荒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搞得热热闹闹的。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现在,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佳节,它象征着团结、兴旺,人们对新的一年寄托着希望。

  世界上真的有“年”兽吗?如果有,它又在哪里呢……反正,我们只要相信科学,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民俗民风的作文6

  我爱内蒙古——内蒙古民俗文化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各种迎宾礼节。预约的会客,不论是社会团体还是私人会面,主人总是远远的迎候着客人。有人会在路边等候,有的骑马飞驰而来,有的骑着摩托、乘着越野吉普车赶来,在隆重的场合还会分几个梯队迎接客人。

  如果您到大草原旅游,您一定会到草原上蒙古族的住舍——蒙古包作客,因为这是蒙古族从古到今的传统。当来到这里,您一定会情不自禁地赞美主人的住处,“这真是一块好地方,草原的大自然景色多美好!”或者您会用临时学会的蒙语“赛努!赛努(好啊!好!)表示自己的情怀,一句蒙古语说出来,这里的主人会由衷地高兴。

  当草原上的主人把您迎进蒙古包后,宾主相序而坐在蒙古包的左侧。一般来了十分尊贵的宾客,主人会主动让您坐在正北(男坐进包后的西侧,女坐进包后的.东侧)位置上。这时候,主妇会把香甜的奶食品、手扒肉摆在客人面前,然后端上一碗滚烫飘香的奶茶,请客人们品尝。接着在问候和笑声中开始敬酒,主人手捧哈达,托着银碗、齐眉举盘,把美酒敬献在您的面前。如果客人一饮而尽,主人会非常高兴,顿时主客情融,气氛很快会热烈起来;如果您不善饮酒,接过银碗品一品也可以。但最好是把碗中酒喝了,这表达了对主人的尊重与亲密。

民俗民风的作文7

  踏入苗家门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挂在屋梁上的各种粮食,它们是苗家人的骄傲,是五谷丰登的象征。走廊上的木凳被苗家称作“每人靠”,意思是每个人都能坐一坐,歇一歇。苗家门口挂着的牛角是用于驱邪的吉祥物,也是苗家用来敬酒的工具。在苗家众多的.迎宾礼仪中,最隆重、最具风格的莫过于敬牛角酒。传说到苗家做客时,只要摸摸牛角就会给你带来好运,同时还得踩踩堂屋中间的木板,这块木板称“平安桥”,能让人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苗族的礼仪有: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有的地方还要在寨前摆酒迎接。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有的地方还敬“牛角酒”、“梳子肉”,客人一一接受,主人最高兴。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人接待客人时,主人会穿上节日盛装。男主人到村寨外的路旁,恭迎客人光临。有时甚至还摆下酒席。客人到家门口时,男主人以唱歌形式叫门,告知女主人贵客已经临门,女主人唱着歌开门迎客。

  苗家人非常好客,来了客人要杀鸡宰鸭,由家长或同族中最有威望的老人将鸡心或鸭心敬给客人。按苗家风俗,客人不能马上一个人吃完,须与同座的老人分享,以示自己大公无私。

民俗民风的作文8

  中国的版图上有56个少数民族,而每个民族的特色都是与众不一样且别具特色。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维吾尔族。因为维吾尔族是中国北方的古老民族,并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维吾尔族目前有800多万人口,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满族、回族,已经接近,甚至超越苗族,位居于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前五名。

  维吾尔族拥有自我独特的文化艺术,例如家喻户晓的“新疆舞”,那婀娜的舞姿使人着迷,还有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等,这些都是闻名中外的。还有维吾尔族位于我们“三山夹两盆”的新疆,新疆盛产葡萄,且新疆的葡萄汁多味甜,使葡萄成为维吾尔族最具代表性的水果。

  维吾尔族的人很喜欢跳舞,所以他们的舞蹈也分好几种,最常见的就是: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而伴舞的乐器,当然也不下数十种。

  以上关于维吾尔族的介绍都是耳熟能详的`,但可是有一样可能很少会提起,那就是维吾尔的民族医术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先维吾尔族的人不单只舞跳得精美绝伦,并且医术也是如此高明。

  虽然维吾尔族的文化传统远远不止这些,但仅仅是这些也足以让人不禁感叹:中国56个民族,果真与众不一样、别具特色啊!

民俗民风的作文9

  农历正月半称元宵节,又名灯节、上元节。

  旧时每逢元宵节,各家多吃米粉圆子。小粒无陷者为“糖圆”,大颗有陷如白果、枣泥、油水的称“元宵”。

  晚间家宴后,外出赏月观灯。

  入夜,火树银花,城门大开,大街小巷到处彩灯游动,处处敲锣打鼓。

  当时有首儿歌描述常州元宵节灯市的盛况:“甘棠桥,对鼓桥,鼓楼对着庙门口,镗镗镗!灯来哩!灯来哩!什么灯?一团和气灯,二龙戏珠灯,三元及第灯,四面如意灯,五子夺魁灯,六角风菱灯,七子八婿灯,八仙过海灯,九莲灯,十面芙蓉灯,镗镗镗,灯来哩!后面还有一条老龙灯。

  据说在太平军攻克常州后,每逢元宵节,“圣兵”敲起“太平军锣鼓”欢庆新春。青云坊两侧楼上,太平军男女“圣兵”化妆演唱滩簧,军民同乐,往往通宵达旦。这天,街头巷尾常有五七人一起,手提锣鼓,边敲边行,俗称“浪街元宵”。妇女夜间结伴到郊外或村外走三座桥,来回路线不能重复,称“走三桥”;有的`途中摘一把初出夜的菜,拭衣领,称为“解发腻”;乡间姑娘还把扫帚、竹枝等用麻茎扎成一丈高的芦炬,在田间焚烧,谓“照田财”,以占卜干旱和雨水的情况。

  现在呢?每逢元宵节我们还得保留晚上吃“糖圆”或“元宵”的习惯,吃过晚饭,还会去街上参加元宵节灯会,猜灯谜。回家还能看元宵晚会呢!

民俗民风的作文10

  我们的五十六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民族习惯,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民族习惯。

  我国某些少数民族还有忌食的习俗,如游牧民族忌食狗肉;藏族忌食鱼类;穆斯林忌食猪肉等,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习俗。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占大多数,他们虽然都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但饮食习惯不尽相同。北方的朝鲜族、回族,新疆的维吾尔族和南方大部分民族主要食用粳米,而傣、侗和水族等嗜食糯米。居住在高原、山区以及北方平原地区的民族主食品种繁多,五谷杂粮俱食。在食品做法上,各民族之间也不完全相同。佤族、黎族喜欢用竹筒做饭,做出的饭带有新竹的清香;流动性较大的游牧民族常以青稞、燕麦等做成炒面;广西山区的瑶、侗等族爱吃用油炒后泡开的茶叶加盐煮成浓汤,然后冲泡炒大米花和炒黄豆的“大油茶”;新疆少数民族将面粉、玉米或高梁面烘烤成馕(波斯语“面包”之意)作为日常主食;他们还特别喜欢吃“帕罗”,这是一种用羊油、羊肉、葱头、胡萝卜、葡萄干等做的`甜米饭,用于捏团抓食,通常被人们称为“抓饭”,此外,新疆维吾尔族的烤羊肉串、朝鲜族的冷面和回族的炸馓子,也都各具特色。这些少数民族现在在生活中已经很少见到了,所以,我们在大街上很少看见过少数民族的风味小吃。

  我们要尊重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让他们更好地生存下去!

民俗民风的作文11

  在我的家乡——常德,有着十分独特的民风民俗。

  在我的家乡有着一种独特的美食——鱼糕。每逢佳节,大家总会拿出鱼糕来品尝。它在家乡人民的眼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一种象征。

  家乡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色,就是在每年的十月份,村民们都会齐聚在一起,开一个小型的“跳蚤市场”,大家可以随意采购别人的农产品。整个集市活动要开展近十天左右,在此期间,大家都会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希望来年的时候能有个好收成。

  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大家也都没有在干农活了,全村人都会用这样独特的方式来庆祝今年有了个好收成。

  一年又一年,家乡变了模样,但在游子们的心中,“家乡”的情是永远也不会变的。

  一年四季,四时八节,都有约定俗成的风气。别的不多说,先来重点说说春节的风俗吧。

  除夕之夜,燃放鞭炮、吃团圆饭,同各地一样,但又有讲究。一是给家中的猪、牛、羊圈和鸡笼鸭埘贴张红纸,点根蜡烛;给房前屋后的桃、李、梅、桔等果树和松、竹等也贴张红纸,祈求来年六畜兴旺、果实丰收、林木茂盛。二是要先祭拜祖宗。在祖宗的'牌位前点燃香烛,摆上贡饭贡酒和三鲜(指鲜鱼、鲜肉、鲜鸡,当然都是蒸熟的,而且是热气腾腾的)。从家中最年长的开始,依次按辈分给祖宗跪拜。接着才是全家上桌吃团圆饭。饭后,一家老小围炉烤火守岁。小孩向长辈辞年,长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红包给小孩发压岁钱。

民俗民风的作文12

  象脚鼓敲起来了,嘎光舞跳起来了,葫芦丝吹起来了……祥和的气氛笼罩着景谷县第二小学,师生们欢声笑语充满校园。“承傣族文化,秀七彩童年”的傣族文化周开始了!

  我是一名汉族孩子,从没有真正体验过这样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傣族活动。傣族服饰设计、傣文学习、傣家泥塑、傣族传统竹编工艺、傣味小吃……各种活动琳琅满目,让我大开眼界。我参加了傣族服饰设计兴趣班,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制作过程吧:一、选布料,根据你的喜好选一块布料;二、剪裁,在布料上面画出衣服各部分的形状,沿着画迹将衣服各部分形状剪下来。注意剪时一定要沉着冷静,若一不小心剪歪了就全功尽弃了;三、缝衣服,选与衣服布料一致或相似的线按结构把各块布料缝起来;四、镶花边、绣花纹。用不同的丝线缝上花边,绣上精美的图案。大功告成,一件如星星般闪亮,像月亮般淡雅的傣族服饰“出世”了,我命名它为“繁星雅月”。

  “傣味小吃”更是景谷一绝。“手抓饭”――在簸箕上铺好洗净的`芭蕉叶,在叶片上摆上各种各样的丰富美食,大家在围在一起,用手抓着吃。看似粗鲁,实则包含着一种特殊的味道。“傣味烧烤”――又麻又辣又香,未见其形,先闻其香。一想到它我就忍俊不禁,口水欲流。“撒撇米线”更是独特,它的主要调料是牛胃,吃了准让你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闭幕式上,一排排傣味小吃整齐地摆在操场两侧,一件件精美的作品陈列在展览馆里。活动接近尾声,傣韵传扬永远!

民俗民风的作文13

  按照潮汕的老规矩,人们要在中秋节那天晚上拜月娘。

  农历八月十五那天晚上,人们在空地上放置桌子,桌子上摆着红蜡烛与香案,缕缕烟雾在如水的月光下飘散,如梦似幻。桌上供奉着各式瓜果糕点,有柚子、杨桃、石榴等当季水果,有绿豆糕、云片糕、翻沙芋等甜品糕点,当然,也少不了潮式月饼——朥饼。这些糕点琳琅满目,甜香四溢,无不令人垂涎欲滴。一旁嘴馋的小孩子常常按捺不住,趁大人不注意偷吃贡品。妇女们则会祷拜,祈求月娘赐予人们幸福安定。

  听妈妈说,他们以前住在旧城区的教师宿舍楼,周围的'建筑以平房居多。登上天台,向下远眺,城中各处院落均供着香案,燃着烛火。远远望去,那星星点点的火光与夜空中皎洁的圆月相映衬,构成了一幅明亮绚丽的画卷。

  如今旧城换新貌,低矮的平房不见踪影,随之而起的是一栋栋高楼大厦。但人们并未因此舍弃拜月娘这一习俗,转而在阳台上设案祈祷。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阳台上闪烁的烛光犹如天上的点点繁星,在夜色中显得温馨而迷人。

  我曾见过拜月娘的场景——当时我同家人一起来到农村亲戚家过中秋。夜幕降临,暑气渐退,习习微风令人感到分外舒适。登上楼顶,我便看到天台中央桌子上摆满了水果与糕点,桌边还挂着两盏一闪一闪的花灯,屋内的音响播放着欢快的童谣。夜空下,亲人围聚一处,喝茶赏月,谈笑风生。

  这就是潮汕人的中秋夜。你是否也想来体验一下呢?

民俗民风的作文14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服装都不同,我为大家介绍傣族的服饰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 裤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 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中山装和西装,已成傣族青壮男子的时装。近年来出现了有 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镶金牙 、银牙是他们的喜好。他们通常把上好的门牙拔去,换上金或银做的假牙。

  我再为大家介绍傣族女子的服饰。

  傣族妇女讲究衣着,追求轻盈、秀丽、淡雅的装束,协调的'服装色彩,极为出色。青年妇女盘于头顶,是 傣族服饰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傣族女子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或对襟窄袖衫,下身着花色统裙, 裙上织有各种图纹,傣族女子喜将长发挽髻,在发髻上斜插梳,簪或鲜花作装饰。傣族妇女都喜戴首饰,首饰 通常用金银制做,空心居多,上面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在小蛮腰上系一根精致银腰带,据说这根银腰带十 分珍贵,是由母亲一代代传下来。实际上这是一种信物,如果姑娘将银腰带交给哪个小伙子,就意味着她已爱 上他了。

  傣族的这种服饰,充分表现了傣族人民特有的风俗。

民俗民风的作文15

  大家一定知道,每个国家在迎接新年时都有自己的传统民俗,而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在这方面的内容更为丰富。下面,就让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过年时最常见的几种习俗吧!

  在过年时,人们往往都会在自家的门上贴上写着吉利词句的春联,在窗上贴上鲜红的窗花和倒写的福字,以此来辞旧迎新。其实它们的来历还都从一个古老的神话说起呢!传说在过年时,有一种怪物会出来为祸人间,但它惧怕红色,于是人们就想出了贴对联、剪窗花等红色装饰来驱赶年怪、确保平安。同时,人们希望来年更幸福,于是就把好听的话语写在对联上,讨个吉利。

  在除夕夜里,大家一定会聚在一起吃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这顿饭最受人们重视,平时不管大家相隔多远,也会尽量赶回来和家人团聚。年夜饭不仅最为丰富,也是一大家子人欢聚在一起的时候,一边吃饭、一边谈话,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当然,大家最熟悉的习俗就是拜年了。春节期间,大家都忙着走亲访友、彼此送上一份浓浓的新年祝福。当晚辈恭敬诚恳地给长辈作揖拜年时,往往能领到一份装着压岁钱的红包,那代表这长辈对晚辈的希望。

  虽然上面只介绍了几种习俗,但过年的.传统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的民族文化是多么的富饶啊,这正是我国的特色。中国的过年,不但隆重,而且包含着亲人之间浓厚的情意。

【民俗民风的作文】相关文章:

民风民俗的作文:端午节的民风民俗01-22

陕西的民风民俗作文-民风12-22

客家民风民俗作文-民俗12-18

多彩的民风民俗作文-民俗12-22

民风民俗的小学作文-民俗12-23

藏族民风民俗的作文-民俗12-23

民风民俗作文01-26

民风民俗作文「精选」01-26

民风民俗作文01-28

民风民俗作文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