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民俗民风的作文十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民俗民风的作文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1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为了纪念大诗人屈原,举行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但是我最爱的是包粽子。
早晨,我和妈妈去市场买粽叶、五花肉、糯米,绳子。妈妈先把糯米、五花肉,绳子洗干净,然后把五花肉切成小块,再把粽叶和绳子煮一煮,这样才能使粽叶和绳子变成柔软更好包,糯米不容易掉出来。
开始包粽子啦!妈妈先拿出两张粽叶,把它卷成一个圆锥形,放一些糯米,再放二三块五花肉,再放一些糯米盖好,然后再拿筷子搅匀、折好,再用绳子捆住就好了。我看完妈妈的示范后,就小心翼翼的开始学包粽子。我照妈妈教我的方法去做,可是我用力太猛,叶子碎了,但是糯米没漏出来。然后我用绳子把粽子捆紧,我想把粽子捆紧一些,结果叶子全碎了,米也漏了。在这混乱之中我没把粽子包好,却把糯好洒了一地。但是我并不灰心,俗话说得好一回生,两回熟吗,我又细心的包起了粽子。在妈妈的指导下我终于包好了,我把它叫做“矮冬瓜”粽子,因为它很小,也很矮。最后一步就是煮粽子了,过一个多小时后,香喷喷的粽子煮好了。我找出我的“矮冬瓜”粽子,咬上一口,啊!真香啊,这种味道我到一辈子都忘不了,真是让我回味无穷啊!
通过这次学包粽子,我体会到做任何事只要有诚心、细心、恒心、坚持不懈,就能得到你满意的结。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2
中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独特的习俗。我是瑶族人民,我们的民风民俗多着呢!但是最让我意犹未尽的,就是在端午节的那天,跟着妈妈一起做一锅香甜可口的艾子粑粑。
在端午节前夕,妈妈会到市场里买一大些竹叶和农民采来的艾叶回家做艾子粑粑。
回到家里,妈妈把面粉倒进盆子里,掺一些白糖,放入适当的清水。把面粉和水和成一团面团后,再把面粉和白和水和成一团面团后,再把艾叶洗干净,放到锅里熬几分钟后,倒掉艾叶,把剩下来的艾叶汁到在面团里,多揉几下。揉面时要注意,不能揉太久,否则包出来的粑粑就会松松软软,没有嚼劲儿,揉面的力气要适中,才能做出有嚼劲的粑粑。
接下来就是包粑粑了。首先,把2片大竹叶重叠在一起,然后从面团里取出一些面,做成小面团,从中间凹下去一个小窝,放入准备好的馅儿,这馅儿是妈妈刚刚切好的,里面有香花生、糖块、和芝麻、美味十足。放完馅儿后,在把口封起来,裹上一层香喷喷的茶籽油,一则是为了更加的香,二则是为了避免粑粑粘在竹叶上。然后搓成一个小圆儿,放在竹叶上,把下面的竹叶向下折一下,再缠上带子。一个香甜可口的粑粑就抱好咯!
就这样,差不多一个下午的时间渐渐流逝了。终于,一锅艾子粑粑总算是包完了,最后就是蒸粑粑了,可我早已经馋得口水流下上千尺了,迫不及待地打开火,蒸起了粑粑。
吃过晚饭,粑粑被盛放在茶几上,我拿起一个热气腾腾的艾子粑粑,“哎呀!”这粑粑可真烫手,手中的粑粑被我抛来抛去,嘴里还吸溜吸溜地吹着气,粑粑总算凉了下来,咬着清香美味的粑粑,我心里美滋滋的。
到现在,提起端午节时做艾子粑粑的情景,我还是记忆犹新。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3
元旦,几个热情的学生驱车把我拉到了远郊的一个村庄里。在一家比较富有的农户的热炕头上,围坐在矮方桌边,我美美的饱餐了一顿二十余年未曾入口的杀猪菜。品尝着那特有的农家风味的杀猪菜,耳听着学生和老乡们的欢笑声,儿童时代的生活场景又清晰的浮现在了脑海中......我出生在吉林农村,儿童时代是在乡下度过的,对东北农村过年的一些习俗有着非常深刻的美好记忆。这些习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日后的生活态度和思维习惯。杀年猪、吃杀猪菜便是这些习俗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东北农村,劳累了一年的农民多选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杀年猪、吃杀猪菜,并由此揭开农历大年的序幕。从小年杀年猪吃杀猪菜过后,依次是年三十除夕吃年夜团圆饭、大年初一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闹花灯,再到二月二吃猪头,传统的农历过大年是要持续一月有余呢。
杀年猪的过程比较复杂,持续的时间也较长,一般得花费一个上午、好几个人力来处理这只年猪。早上,天刚麻麻亮,主人便起来做杀年猪的各项准备工作了。在杀猪师傅的指挥下,几个年轻小伙子合力把饿了两顿、肚子空空、肠胃得到清理的年猪按倒捆好,然后放在一个长条板凳上面,并在猪身下放一个大木盆。杀猪师傅手中握着一只尺把长的擒刀,非常熟练的从猪的下脖捅进去,一刀至心,绝不用第二刀。刀出猪毙,血从伤口流到了大木盆中。杀猪师傅用棍不断的搅拌流出的猪血,不使其凝固,以便一会用来灌制血肠。院内炉灶中木拌子燃着熊熊的`火,大锅中的水也已经哗哗的翻开了,整只猪被放入了滚水中。翻了几个滚后,杀猪师傅在猪腿上割了个小口,然后用长铁钎插入小口中,左右搅动,将皮肉略微分离,再用气桶向小口中打气。随着气体的不断进入,猪的身体也开始膨胀起来。等猪身完全膨大后,杀猪师傅开始用刮刀退毛,刮刀所过之处,皮肉一片雪白。最后,整只猪变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大肉桶。在屋里的一个大案板上,杀猪师傅开始了他的解猪过程。杀猪师傅先把猪身从头至尾在肚子这面用刀分开,然后小小心翼翼的把猪的心、肝、肺等五脏取出,再格外小心的把肠肚等下水取出放入盆中。取出这些内脏后,杀猪师傅才哗然响然的把猪身上的肉按部位分割成数大块。最后一道工序是洗猪肠,这是一个很脏又很费力费心的活,要求非常高,既要洗得干净又不能把猪肠弄破损,十足的技术活。
年猪宰杀整理完毕以后,杀猪师傅还得配合厨师炖制各类杀猪菜。可以说,杀年猪这一天,最忙碌、最重要、最有权威的人无疑就是杀猪师傅了。在过去,一个甚至几个村才有一个杀猪师傅,所以年关将近,正是杀猪师傅最忙碌的时候。在平时,杀猪师傅无论走到哪里,都被乡亲们另眼相看。
虽说杀猪菜上不得大雅之堂,但却极具东北特色,深得东北人民的喜爱。东北地域宽广,不同地区的杀猪菜也不尽相同。但以下一些菜肴是公认的能够反映东北特色的,哪家杀年猪一般都会炖制的杀猪菜:烩酸菜,蒸肉,拆骨肉,白肉血肠,蒜泥血肠,溜肥肠,溜苦肠,炒猪肝,猪肉炖粉条,猪皮冻等等。这些菜的显著特点是:肉多,片(块)大,量足,烂糊,肥而不腻,鲜美可口,香味四溢,热气腾腾。吃杀猪菜时,主人总是要把村里德高望众的老人、村里的干部、没有杀年猪的左邻右舍以及亲戚朋友请到家中来,共同享用这一年中不多见的美味佳肴。
一般要到下午两三点钟各种菜肴才能做熟弄好,主人和客人也才能依次落座。在主人致完开场白后,男女老幼兴高采烈的拿起了手中的筷子,伸向杯盘碗碟中的各式菜肴,品尝杀猪菜的过程才真正开始。人们一边吃着喷香的菜肴,一边谈论着过去一年中发生的奇闻异事;同时也猜测着来年的气候、收成以及国家的政策,高声宣布着自己的看法和预感。品尝杀猪菜的热炕头,是村民们各抒己见,阐述自己主张的最好讲坛;同时,它也是乡亲们尽情抒发豪情、表达内心喜悦的最佳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无所顾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高兴了还可以喊几嗓,唱一段,痛痛快快的的说出心里话。在农家烧酒的熏烤下,人们的兴致久久不减,猜拳行乐的呼喊声持续不断,吃杀猪菜的过程也往往要沿续到天黑透以后。在回家的路上,喝多了的村民们还不断的大声辩论着,探讨着,呼喝着......
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早已是今非昔比,以白肉血肠、烩酸菜、蒸肉为代表的杀猪菜也走入了千家万户。现在,城市的街头时不时的就可以看到以杀猪菜为主打菜的酒店饭馆,百姓们再也不用等到年关时才能吃上一口杀猪菜了。但是,儿时杀年猪吃杀猪菜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音尤在耳。那摆满餐桌香气飘散令人垂涎的美酒佳肴,那几十人围坐在热炕上指东划西、谈天说地、其乐融融的热闹场面,那火爆、融洽、欢快、祥和的节日气氛……,回想起来,这些都和我们今天努力要达到的小康目标,孜孜以求的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有着颇多的相似之处呢!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4
我的爸爸、妈妈来自不同的地方,所以家乡的习俗也不同,那就给你们说一说家乡的习俗吧!
我妈妈的家乡风俗—春节,在春节来临前一个月大家都在不可开交的忙碌着,有的烤腊肠、腊肉,有的买对联,有的买新衣,还有的买鞭炮…
正是过年了,三十初一,全家人包汤圆、吃年饭、看春晚,一到初一的一大早,就有人拜年、拿红包。
我爸爸的风俗—端午节,端午节和春节一样热闹,在一个月前就可以看到赛龙舟的人们在忙碌的练习。到五月初五,很多人都会来看龙舟。端午节除了赛龙舟,还有人会吃荔枝、龙眼、美味的粽子。龙舟比赛一直到下午二点多才结束哩。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那你的呢!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5
我的家乡在广西平南县的大安镇。说到风俗,家乡每年都要举行“拜社火”的活动,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大年初一的凌晨,也就就是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村民们纷纷拿出“拜社火”的祭品来,先在自家的大厅里祭拜拜社神。祭品有很多,有巧克力、饼干、糖果、桂叶、沙田柚等等,寓意着新的一年的“大富大贵”、“甜甜蜜蜜”。
在家里拜完灶神后,大家有争先恐后的赶在第一时间去社庙祭拜社神,祈求在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万事如意、财源广进!不一会儿,村子里、镇子上,顿时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烟花声!到处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怎么样,我家乡的风俗挺有意思的吧!如果你有机会过来我的家乡玩,我一定会给你介绍更多有趣的风俗哦!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6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扭一扭……”听着这熟悉的童谣,我们仿佛又回到春节那欢乐喜庆的气氛中了。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民俗,相信大家一定都知道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由来,也听说过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的传说,相信小时候在爸爸妈妈的怀里就听说过,“年”其实在很早很早的时候是一头“吃人的怪兽”,那么你知道过年前家家户户蒸馒头的民俗是怎么来的吗?其中又有什么故事呢?
馒头的传说
馒头,又叫馒首。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呢。早年,相传皇宫里有一个太仆,待人善良温和。上至文官武将,下至侍卫宫女,对这个太仆都有好感。
一天午后,太子带着佩剑出来玩耍,正遇上一个雕塑老艺人在精心地雕刻井边亭子的立柱。太子让老艺人趴下给他当马骑,老艺人说什么也不应允。太子大发雷霆,随手拔出佩剑,冲着老艺人恶狠狠地刺去。老艺人急忙躲闪,围着井口转着圈儿地跑。太子猛刺几剑,都未刺中,恼羞成怒,突然大喊一声:“杀!”直冲过去,却跌入井中。这下可把老艺人吓呆了。这一切,都被那个好心的太仆看见了。他跑到井前,忙说:“可不好了,出人命了!你快走开,一切由我安排。”太仆疾步上朝,向皇帝启奏。皇帝马上命人打捞。当捞上来时,太子已经死去了。
皇帝问:“太子何故落井而亡?”太仆答道:“太子欲把老奴当马骑,老奴未应,太子发怒,拔剑刺老奴,失足落井。老奴罪该万死!”皇帝吼道:“刀斧手何在?把他押下去,明日正午时斩首!”满朝文武百官都来替太仆喊冤求情,皇帝硬是不肯赦免。当夜,老艺人和看押太仆的侍卫商议,想了一个好办法。
一夜之间,老艺人用面塑了一个跟太仆一模一样的头,又用蒲草扎了一个身子,戴上了太仆的帽子,穿上了太仆的衣裳。第二天,晌午时,两个侍卫架着太仆的替身,拖出午门外,由刀斧手把头砍下来。事先准备好的血水溅了出来。刀斧手把血淋淋的人头献上,皇帝一看,果真是太仆。晚上三更时,太仆和雕塑老艺人聚到一起,互表谢意。两人商量好,各自带了金银,由太仆牵出了两匹宝马,在侍卫的帮助下逃跑了。
他们骑着马跑了很远很远,来到一座古城住下了。为了谋生,开了一个小馆,用白面蒸了各种模样的人头,祭祀庆贺,表示吉祥,并且取名叫馒首。
为了招揽顾客,他们现身说法大讲馒首可以赎罪免灾,可以得到吉利。人们听了以后争相购买,把它作为年节或祭祀时的祭品。古人也有珍惜米粮的好习惯,不知是谁引的头,把祭过的馒首吃了。于是,专做祭品的馒首又逐渐变成日常食品了。人们为了省事,简化了做法,不再保持原先的人头状,只保留半球形。不知又过了多少年,语言也有了变化,因为首和头是一回事,馒首就叫馒头了,做法也更简单了。这就是我们现在吃的大馒头。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7
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少数民族服饰历史悠久,风格奇异,是民族的重要标志。少数民族同胞每逢过年,过节或喜庆的日子,穿上绚丽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更是增添了节日喜庆气氛。
在我国云南中部和南部的彝族姐妹头上戴着一种美丽的帽饰。这种帽形状像鸡冠,俗称“鸡冠帽”或“公鸡帽”。说起来,其中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对人人羡慕的彝族情侣,姑娘美丽善良,小伙勤劳勇敢,白天一起放羊,晚上伙伴们对歌跳舞,然而他们的爱情引起了森林魔王的嫉妒。有一天,他们在森林里约会,终于让魔王找到了下手的机会,小伙子为了保护姑娘不幸惨遭杀害,姑娘逃到了另一个山寨,魔王还是紧追不放。这时,山寨的雄鸡正好高叫,这声音吓跑了魔王,于是姑娘抱起一只雄鸡,来到小伙身旁。在威武雄壮的雄鸡高叫声中,她的恋人居然复活了,魔王也不再来招惹他们,他们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雄鸡驱魔的传说就这样在彝族中广泛流传。姑娘把象征喜祥的鸡冠帽戴在头上,希望雄鸡永远保护自己,于是鸡冠帽成了彝族的一种服饰,流传至今。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8
我的家乡──兴义,有一种风俗习惯:在每年的八月十五夜晚,大人小孩都去摸秋,分享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
我和小伙伴最喜欢这一天。早在几天前,我们就盼望着……这一天终于到了。晚霞姐姐刚和我招手再见,我就背起小背筐,提着小灯笼去找小丽、玲玲、祝梅。我们大家手拉着手,一蹦一跳地朝地里走去。
今夜是这般宁静,远远望去千盏灯笼闪闪发光,萤火虫也亮着小灯笼来凑热闹了,星星和月亮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为我们照亮。不知不觉,已到了地里。我们按传统方法,先拔一些葱、蒜、白菜和青莱。听老人说,你拔了这些东西,新的一年中你就会变得聪明,会算,还很清白。
我们最感兴趣的当然是去摘蚕豆,“我家的蚕豆最好,又嫩又大还很甜。走,去摘我家的。”祝梅先发出邀请。“我家的才好。”小丽也不甘示弱。望着她们,我想了想说:“这好办,我们一家里摘点,吃着一比,不就行了吗”这主意大家都同意了。
于是我们一会儿在这家地里,一会儿又蹿到那家地里、不大工夫,就摘了大半筐。走出菜地,坐在一块干净的草坪上。这时我的肚子“咕咕”地提意见了,我想出个好主意,就说:“咱们把蚕豆煮熟了吃。”我的话刚出口,玲玲马上拍手赞成。小丽和玲玲挖坑、剥,祝梅回家找锅、柴,我去提水大家齐动手,很快就把蚕豆煮上了。
蚕豆很快就煮熟了。我着又软又甜的蚕豆,心里有说不出的快乐。大概小星星也闻到了香味,都从云层中钻了出来。一大锅蚕豆很快就被消灭了。“真好吃!”小涛说。“谁家的最好吃?”小丽问。祝梅、小丽两家蚕豆我都摘了,分不清哪家的好吃,哪家的不好吃,只好说:“两家样好吃。”
月亮姐姐照着我们踏上了归途。今年真有意思,大人摸回一年的成果,我们呢?摸到了欢乐。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9
藏族的“雪顿节”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节日习俗,在慢慢地盛开着,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吸引着我们。当然,藏族这朵“鲜花”,已开地正大、正旺地,其中一朵花瓣,就是藏族的雪顿节。
雪顿节是每年藏历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传统的节日。在藏语中,“雪”是酸奶x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 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x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节”。虽然酸奶我们都吃过,但藏族人民却还是把这个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顿节”是藏族人民最快乐的一个日子,在这天人们都在吃酸奶,还在一起比赛呢。瞧,这摆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头,人们都争先恐后地来到桌子前,每个人都有三十个碗,碗里盛满了酸奶,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喝完这么多酸奶。来参赛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人们来参加比赛并不是为了吃的,而是为了使场景更热闹点,让别人更开心一点。
民俗民风的作文 篇10
我:“外婆,你是贵州人,你能说一下你们苗族人在过年时一般会做些什么吗?”
外婆:“我们啊,过年一定要大扫除,表示把霉运扫掉,然后要贴对联啊,贴门神啊什么的,说大吉大利,还有,以前外婆还没和你外公结婚的时候,外婆就会在家里摆上桃花,这里的人都说,单身的人过年插上桃花来年可以走桃花运呢!”
我:“是吗,外婆,你们那儿的习惯好特别啊,那大年三十又要干什么,或者不能干什么呢?”
外婆:“年三十要吃团圆饭,然后那个,好像是鱼只能吃一半,还有一半得留到初一才能吃,说什么年年有余。”
我:“外婆,我在手机上查好像还有说团圆饭吃好小孩子还要提着灯笼去大街上唱什么歌呢!”
外婆:“哦,这个都是以前的习俗,现在基本上都没了,因为贵州已经开发了,所以基本上很少会有人那样了!”
我:“那,外婆,大年初一,初二又要干些什么呢?”
外婆:“年初一啊,一大早要穿上新衣服,去向亲戚拜年,对了,初一绝对不可以洗头洗澡扫地,初二才能洗头洗澡扫地。”
我:“外婆,为什么啊,为什么初一不能,只有初二才能洗啊?”
外婆:“因为,都说初一是运气,初二扫霉气,知道了吧!”
我:“哦,外婆,那你知道温州又有什么很特别的民风民俗吗?”
外婆:“这我倒不太清楚,你外公应该知道,不过大概我还是知道一点点,就是年三十一定要吃芋头,因为温州话谐音‘余,裕’,吃芋头是好事嘛,所以一定得吃芋头。”
我:“外婆,你还知道其他的吗?”
外婆:“温州每年大年初一都要放开门炮,关门炮,然后都会在大年初一领红包嘛,其它外婆就真的不清楚了!”
我:“哦,谢谢外婆啦,吃饭去喽!”
【民俗民风的作文】相关文章:
民风民俗的作文:端午节的民风民俗06-13
陕西的民风民俗作文-民风12-22
客家民风民俗作文-民俗12-18
多彩的民风民俗作文-民俗12-22
民风民俗的小学作文-民俗12-23
藏族民风民俗的作文-民俗12-23
民风民俗作文「精选」07-13
作文:民风民俗08-06
《民风民俗》作文09-01
民俗民风的作文09-01